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导学案【课前预习案】温馨提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合知识。

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好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

【试题先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节选自《史记》)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5分)2、民安所措其手足?(5分)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刘毅【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明确高考的文言文翻译要求。

2、突出重点,提升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文言句式),明确得分点.【教学过程】:1。

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一、导入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结晶,所谓“文”是美好,“言”是写,表达的意思,既是经典,那在我们高考中比例不可小觑,尤其是文言翻译,更是体现我们文言文乃至语文功底的题型.今天,就让我们对高考文言翻译一探究竟。

二、依托课本,寻找本源1、必修课本句子的翻译。

例1:夫晋,何厌之有?2分例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分例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分△找六个学生上黑板翻译,找学生评价,为其打分。

问:你依据什么来判断他翻译的好坏?2、依据必修课本句子,融汇直译和意译的原则并讨论翻译标准,解释“字字落实"和“文从句顺”。

三、依托真题,探寻规律1、陈列17高考翻译题,让学生做,并阅读文本,探究句中关键点.2017年(江苏卷)《汪容甫先生行状》(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译文:(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译文:(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2、结合评分标准,探究评分标准的制定范围明确1: 评分细则的拟订往往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处.①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②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明确2:文言文翻译步骤———-—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一、引言文言文翻译是学习古代汉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技能,它有助于理解古代文献、强化文化素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中文语言能力。

本文将针对文言文翻译教学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2. 理解古代文献的含义和背景;3. 进行准确有效的文言文翻译;4. 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内容包括: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句子结构、词汇以及文本的背景知识等。

2.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以下是本教学设计的几种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文言文基础。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著名的古代文献,通过分析这些文献的结构和用词,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语境理解:将文言文置于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通过了解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4)练习与实践:提供一些短文或句子,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的练习,加强他们的运用能力和翻译准确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可以通过引用一些有趣的古代典故或诗词,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2. 讲解在讲解阶段,教师可以:(1)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2)讲解基本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语言基础;(3)解读一些经典文言文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背景。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著名的文言文作品或者文言文诗词,进行案例分析,包括解读文本中的句子和词语,分析其结构和用词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美妙之处。

4. 语境理解选取一些具体的古代文献或文言文诗词,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意图,通过外延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练习与实践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②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

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

”故曰:观过知仁。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③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1)孔子为什么三次提到“女安”?(2)宰我认为守丧一年即可,孔子觉得“予之不仁也”子路“期而不除”孔子亦“非之”结合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文言文教案二:古文阅读与翻译

文言文教案二:古文阅读与翻译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文既有文字之美,亦有思想之深。

但是,由于其古老的语言形式,诸如文言文中的语法和词汇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极大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文阅读和翻译,成为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阅读和解读能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人所表达的思想。

古文中的思想和现代社会的思想有所不同,有时需要我们穿越时空,进入到古代思想的世界去理解其中的意思。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解析、评析等方式,逐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喜欢上古文,并且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需要注重古文中的语法规律。

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相差甚远,词语的用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规律,在语法上有所突破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古典文学作品的选取。

古文阅读需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小窗幽记》、《仪礼》、《庄子》等,让学生逐渐接触到古文语言形式和思想内涵,增强其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汉译的基本技能,如认识古文中的基本词汇、语法规律、常用短语等,这些都是翻译古文的重要基础。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文翻译练习,让学生逐步练习古文汉译的技巧。

通过精讲、精训、精练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不要过分强调记忆,忽视思维能力的锻炼。

不要过分注重翻译本身,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学质量和文化内涵。

不要只看表象,而忽略了句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否则会造成学习效果的大打折扣。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提高语法规律掌握水平、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过程与方法课内例题与高考题相结合,掌握六种翻译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言文翻译做到“信”“达”“雅”。

难点:要求学生按照“对”“留”“换”“调”“补”“删”的方法科学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典籍,更是浩如烟海。

传承优秀的文化典籍,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的翻译。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真实、准确。

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 “达”:就是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和习惯,无语病。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译: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译: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明确:“信”、“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删、换、调、补、变)例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年。

阴历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留”: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课堂训练: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018年全国一卷《鲁芝传》)参考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例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六字翻译法——留、删、换、调、补、贯。

2、运用方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3、让学生逐步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二、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与学生交流,活跃气氛)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二)、我是千里马!(方法指津)1、男生朗读《东施效颦》原文,然后女生朗读译文。

提醒注意红色的字。

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译文:西边一位姓施的美女得了心病皱着眉头走在街上,同村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很美,回家也捧着心皱眉。

村里的富人看见她,就紧紧地关上门不出来;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就带着妻子离开她跑。

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2、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红色字体部分的错误,指出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并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通过例子归纳具体方法。

(直译:留删换调补)3.出示例句:“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让学生用刚才的五种方法字字落实进行翻译。

学生译出后发现不对,教师引导其找出第六种方法“贯”(意译:贯)4.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三)、中考练兵1.出示四个句子,让学生根据所学六字翻译法进行翻译。

出示: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言文翻译习题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总结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

2、根据总结的技巧,借助旧知,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重点:重点是总结翻译的技巧。

学生的翻译常常是随心所欲的,不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写出答案,往往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让人啼笑皆非。

所以,重点是总结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翻译的准确性。

能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准确的解决新文段中的难词难句。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板书:概括归纳法图形示意法学情分析:高考中翻译的分值是10分,而整个古诗文的阅读赋分是32分。

想要得分,必须能够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

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插手做题,能够得分,但是不能得满分,这里丢一点,那里丢一点,就变成了中下游的水平。

古诗文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从高一我们就要下功夫,教给方法,辅以练习,狠抓规范。

王安石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教学过程:一、导入幽默小故事活见鬼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

久之,不语,以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二人相顾愕然,不觉大笑。

————《明清小笑话》2017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表述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赋分是10分。

这个考点出错较多,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严格要求,认真完成。

今天这节课我们针对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总结一下规律,增强采分点意识。

二、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没有紧扣句子,逐字逐句翻译。

2、没有准确翻译固定词组。

3、没有补充出句子成分和关联词。

4、没有删除发语词和语气助词5、没有调换句式的顺序。

6、没有结合具体语境,不合情理。

三、规律总结——三字真言。

扣字词,直译先。

单变双,巧扩展。

名和号,各有专。

见固定,即替换。

增省略,补关联。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言文翻译方法·教学设计一,导入:翻译基本原则及要求。

基本要求:“信”“达”“雅”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要求解读: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实词:一词多义。

虚词不虚)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其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三,本节课学习目标:1.重视文言文翻译,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留、删、换;补、调、贯。

四,高考链接1.(谢弘微口不言人长短),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翻译: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但是谢曜每每发表言论,弘微就经常用说其他的事的方式岔开话头。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翻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3.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小结:1.高考试题正规,内容及难度不超纲。

2.踩点赋予分值,要落实好关键实词和虚词。

句子整体意思占一分。

3.句式考查有淡化的倾向。

4.经常出现教材中的重点实词。

五,主体部分:留、删、换;补、调、贯。

举例分析。

六,课堂总结。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

简言之,“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七,课堂评测《管仲不报私恩》八,作业《鸿门宴》第二段。

学情分析一,学习现状1,缺乏兴趣,畏惧情绪。

2,知识薄弱,能力不强,文言文学习习惯不好。

二,原因探究1,文言文自身的语言特点造成,现实中没有语言情景。

2,价值取向,对文言文的文化和文学价值认识不足。

3,学习方法有偏差。

懒于查词典,懒于积累,懒于朗读,更懒于思考。

4,教师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①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②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二、考点解读:《考纲》中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此考点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义,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三、体悟高考:(一)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07年福建卷】【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翻译划线句子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3分)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二)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

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归,见兄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

曰:“余窃面倩邻妇为之,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

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采。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高考专题复习:新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高考专题复习:新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必备知识(预习案)一、预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二、翻译有方突破点一| 文言文翻译3原则”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直译,即原文的字字句句都要落实到译文中。

译文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特点,最好表达方式也与原文保持一致。

只有难以直译或直译无法传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适当考虑意译。

因此,文言文翻译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即要求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2.直译为主即要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直接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3.意译为辅即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重新调整语序,使句意更通顺、流畅。

突破点二|文言文翻译“6字诀”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变”。

1.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1)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2)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保留不译。

2.换所谓“换”,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

(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把守”。

(3)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可译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就换成了“崤山以东”。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5篇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5篇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5篇Teaching design of classical Chinese translati on and annotation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5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2、篇章2:掩耳盗铃文言文注释教学设计3、篇章3: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4、篇章4:掩耳盗铃寓意教学设计5、篇章5:掩耳盗铃故事教学设计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

掩:遮盖;盗:偷。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泰整理的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篇章1: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掩耳盗铃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篇章2:掩耳盗铃文言文注释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9)恶(e):害怕。

篇章3: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翻译句子 教学设计高三备课莫小会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翻译句子 教学设计高三备课莫小会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翻译句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则;2、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3、明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些异同点;4、通过练习,来强化理论知识【二】、教学过程一、翻译的二标准一原则(一)二标准导入:试翻译下列句子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1)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译:我的腰缠了一千文钱,很重,因此落后了⑵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译: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学生翻译完、评点后,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的译文错误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想当然;句子语意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这些都是文言句子翻译的大忌那么,文言句子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呢?★提出翻译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用古人的说法是“信”与“达”“雅”是要求合乎情理有文采,我们暂时不研究(平时译句哪怕是高考译句做到“信”“达”就可以了)“字字落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也不能有多余换句话说,就是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译文中尽量不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字顺”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合符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有时,字字落实不能文从字顺的,怎么办?(二)一原则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借代)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能不能翻成守住篱笆墙,能不能翻成乞求我的这把老骨头?——引出意译意译与直译的关系处理(提出一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讨论什么情况下需要意译总结:句子中用了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要意译既然直译为主,我们来看直译有哪些方法和技巧:二、学习做到字字落实的“五字经”(★通过表格的形式,在对句子进行翻译后,总结出五字经)适用范围示例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留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偏义副词的陪衬词(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昼夜勤作息——删单音节词、活用通假、活用(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换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大往来何操?(2)求人可使报秦者——调补出原文省略的内容(主谓宾介量)(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补三、真题演练(巩固五字经并总结答题步骤,学生写出翻译进行展示)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2全国卷)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⑴其李将军之谓也?留——李将军;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调——……之谓(宾语前置):说的是……/是说……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留——死、天下换——及:到、等到尽:竭尽、极力表示补——知:知之者不知:不知之者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讨论总结【解题步骤】1、审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先在草稿纸上将语法要点一一标出,引起自我注意2、切将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前面介绍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释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4、誊“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四、拓展练习把下面文言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⑤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④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五、总结(以翻译歌诀作结)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板书设计:翻译句子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一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五字经:留删换调补。

咏雪文言文翻译_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咏雪文言文翻译_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咏雪文言文翻译_咏雪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比较两个用不同意象地比喻所营造的不同意境。

3.接触更多写雪的诗句,尝试着学会用不同的比喻来描述事物。

教学重难点1.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及两个比喻所营造的不同意境。

2.尝试学会用不同的比喻来描述事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文章的字词疏通,文意理解;分析、比较两句比喻所营造的效果。

1、字面理解,朗读。

齐读课文,并简单的复习字词(储备资料: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现在是子女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家中年轻一代人,晚辈,与现在有所不同。

古文中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如妻子,这个词的用法是一样的。

骤:与《水浒传》中的,雪下得正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雪速度,形态全然跃于纸上,形象生动,怎一个妙字了得?欣然,高兴的样子。

寒雪日,谢安正在讲论文义,天上下着纷纷的小雪,可是,没过多久,雪是又大,又密。

人家要跑到湖心亭看雪,而他却能在家里欣赏到这个赏心悦目的事,能不乐乎?所以欣然。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比不上2分析、比较两句比喻所营造的效果。

我们知道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谈论诗文,一边赏雪,当时的气氛怎么样?非常的轻松惬意,从欣然,大笑乐,这里可以知道。

从《世说新语》的其他篇章中,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冷静的,不太表露喜怒的这么一个人,那天看到窗外的飞雪,来了兴致,并且还大笑乐。

这似乎很反常,是什么让他大笑乐呢?是晚辈的出色的表现让他情不自禁的感怀,由衷地内心流露的笑。

那么我们来看这两个晚辈的说法。

胡儿也就是谢郎与谢道韫当时都只有十三四岁,与我们是同龄人。

明确:胡儿的发言:将盐来比喻雪,用撒盐空中来比喻下雪。

盐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形象能力不错,可知他也是个才情出群的人物。

但是盐是比较实在的,不是很文雅的,像一个粗俗的人的比喻。

正如说十五的月亮像月饼,虽然也没错,但是却不如说月亮像玉盘。

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3篇

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3篇

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3篇Teaching design of classical Chinese translati on and annotation for Hongmen banquet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鸿门宴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2、篇章2:鸿门宴文言文注释教学设计3、篇章3:鸿门宴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20xx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泰整理的鸿门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篇章1:鸿门宴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文言句子的翻译》详细步骤 教案教学设计(市教研室视导课)共3篇

《文言句子的翻译》详细步骤 教案教学设计(市教研室视导课)共3篇

《文言句子的翻译》详细步骤教案教学设计(市教研室视导课)共3篇《文言句子的翻译》详细步骤教案教学设计(市教研室视导课)1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文言文作为传统语文的一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学习文言文时,文言句子的翻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其语言形式较为古老生僻,很多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套详细的文言句子翻译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一、词语分析首先,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我们需要对其中的每个词语进行分析。

这个步骤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文言句子的词语,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例如:在翻译“云生结构”这个词语时,我们可以了解到" 云生" 意为云气生成,此处指高山间云雾弥漫; "结构"是构造、架构之意。

因此"云生结构"即为大自然在高山上呈现出的一种美妙的现象。

二、词语搭配第二步是对文言句子中词语的搭配进行分析。

在特定的语境下,一些词语可能会出现搭配的情况,这些搭配的意义往往不同于单个词语的含义。

因此,弄清楚搭配的情况对于翻译句子的意思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翻译“直叩竹杠,不用木麻黄”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直叩竹杠"和“不用木麻黄”都是指不讲道理,顽固执拗。

这个词组作为一个整体应该翻译成“stubborn and unreasonable”。

三、句子结构第三步,我们需要对文言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文言句子结构比较复杂,不同于现代汉语常用的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它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结构,例如状语、定语、从句等,而这些结构对于翻译句子意思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例如:在翻译“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时,“虽千万人”是让步状语,表示即便人数再多也不能够阻止我前往;“吾往矣”则是总结,表达了前面所说的决心。

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即使有千万人都不能够阻止我前往"。

四、翻译实践在掌握了以上的基本知识后,我们需要开始进行翻译实践,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提高翻译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五华县五华中学许菊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的考纲考情。

2.把握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牢记步骤,熟练掌握翻译方法。

3.培养并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文言翻译方法,有效提高考场应试能力。

2.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翻译达成目标。

2.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训练法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外文言名句的积累与识记,翻译句子并阅读积累。

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却不骄傲容易做到。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行为要得端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如果他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二)导入新课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

不管是广东卷的6分,还是全国卷的10分,再可能是2021年的新高考的5分,文言文翻译都是同学们拿分的瓶颈。

许多同学解答这一类题型时往往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落实文言翻译这个考点,共同探讨一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求和方法技巧。

(白板展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白板展示教学目标
(三)真题试练
(2020年全国卷1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四)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句子,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的综合考查。

它要求考生根据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结合具体语境,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指定的文言句子。

(五)文言翻译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六)文言翻译要求: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顺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七)文言翻译步骤:审、切、译、联、誊。

1.审:审清采分点(关键词、活用、句式)
2.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3.译: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切开的词逐一对应直译出来。

4.联:将逐一对应直译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5.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八)文言翻译8字法:对、留、换、调、删、补、猜、变。

1、对(对译法)——逐字落实,单音转双
“对”,就是对译法,严格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①例子探究: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我认为平民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②试练练: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文:有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很久没有看见你的身影了。

为什么整天默默呆在这里,太像个女孩子了呢?”
③提示:多义词要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义项翻译。

例“过”,翻译为“看望”。

2、留(保留法)——有名词,有所保留。

“留”,就是保留法,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即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①例子探究: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②试练练: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译文: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上驻守。

3、换(替换法)——通假异义,古今替换。

“换”,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

运用替换法,可以是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去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译的文言词语。

①例子探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假如放弃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坏处。

②试练练: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③温馨提示:运用替换法翻译时,要注意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等的变化。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现代文时贬义词,句中是中性词,译为“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调(调整法)——倒装成分,顺序从今。

“调”,就是调整法,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文言倒装句的语序,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互文见义句等。

①例子探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②试练练: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译文:东家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中栖宿。

5、删(删除法)——衬字虚词,有所删减。

“删”,就是删除法,这就是翻译文言文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可以删除原文中的某些词语;例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陪衬。

①例子探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没有流传很久了。

②试练练:独兹石之颓乎卧于湖侧,不知其几百年也,而今出之,不亦悲哉!
译文:唯独这些倒塌的石头在湖边躺着,不知它们(经历)几百年了,现在出现,不也是让人悲伤嘛!
6、补(增补法)——省略成分,补充完整。

“补”,就是增补法,增补原文省略句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部分,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①例子探究:(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试练练: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比不上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7、猜——费解词语,语境猜测。

遇到不能翻译的词,可先空出,先翻译其前后内容,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对不能翻译的词作出合理的猜测。

例: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

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
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连夜告诉了弥子。

弥子假传旨意驾驶国君的车子出了王宫。

(九)翻译方法总结:
(1)对——逐字落实,单音转双
(2)换——通假异义,古今替换
(3)留——专有名词,有所保留
(4)删——衬字虚词,有所删减
(5)补——省略成分,补充完整
(6)调——倒装成分,顺序从今
(十)高考真题训练
(2020年全国卷2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译文:
(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关键词: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

蠹:蛀蚀,危害。

悚然:害怕的样子。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

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

第,只管。

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


(十一)作业:完成蓝本P311专项对点练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