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设计:王 伟 单位:郑州市石佛中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日 期:2013.9-2014.1
适用年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课
时:40课时左右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 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 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 用人教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程内容进行授课,其课程内容包括: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机 械 运 动 运动的描述
2 1
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1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2 2
声 现 象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温度
物 态 变 化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2、结果性评价: (1)当堂节清,满分50分,过关为30分,未 过关者课下重点辅导. (2)周清:类似节清. (3)单元检测:满分100分,达标率为百分之 八十. 所有结果计入小组评定.
• 第二章
声现象
1.通过观察和实验,会说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能够说出乐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3.通过学习会举例说出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能够说出防止噪声的三条途经。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 质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 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 3.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会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 的一切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 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
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课时学习内容教学重点声现象第1讲声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2.介质,声速和声波 3.回声及利用第2讲声的特性1.声的三种特性,影响因素和应用2.探究声特性的实验第3讲人耳的结构1.人耳的结构和听到声音的途径2.耳聋的分类3.骨传导第4讲噪声 1.噪声和乐音的概念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5讲声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能量 2.声可以传递信息物态变化第6讲物质三态温度 1.物质三态 2.温度和温度计 3.温度的测量第7讲汽化和液化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2.液化及液化的两种方式3.水的沸腾实验,沸点第8讲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和特点2.熔点和凝固点第9讲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现象 2.升华和凝华的利用第10讲水的三态循环 1.水的三态循环及应用 2.终结本章六个“三”光现象第11讲光的色彩颜色1.色散现象及意义2.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3.物体的颜色第12讲人眼看不见的光 1.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2.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第13讲光沿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2.光速,光年第14讲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和实验 3.反射定律及作图第15讲反射的应用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反射的应用第16讲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现象2.平面镜成像试验3.成像特点第17讲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特点总结 2.利用成像特点作图 3.凸面镜,凹面镜光的折射和透镜第18讲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2.折射定律3.折射光路作图第19讲透镜 1.透镜和分类 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第20讲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成像实验 2.试验中常见问题及处理第21讲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应用 1.成像特点的总结 2.成像特点的应用第22讲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第23讲望远镜和显微镜 1.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调节第24讲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总结1.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总结2.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的应用物体的运动第25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2.时间的单位及测量第26讲速度 1.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2.速度的计算第27讲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 2.有关图像问题的讲解 3.S,t,v的计算第28讲世界是运动的 1.运动的绝对性 2.静止的相对性第29讲--第30讲总复习1.声现象2.光的折射与反射3.凸透镜成像特点4.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 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理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
-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认识质量的概念,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科技、社会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
1. 声现象。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声音的特性:探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声音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 声的利用:了解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举例说明声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掌握控制噪声的途径。
2. 光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例和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
- 光的反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了解反射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二章纲要.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第二章光现象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授课时间:1 0课时设计者:王炎栋授课教师:八年级物理教师授课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一.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一)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和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与物的关系4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课时安排 -------- (10课时)第一节光的传播---------- 1课时第二节光的反射——2课时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课时第四节光的折射-------- 1课时第五节光的色散——1课时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1课时复习和总结 ------ 1课时单元测试 ------ 2课时三、时间:2011年9月18 0-2011年10月8日四、周次:第4周一第6周五、练习------ 5次二、课程目标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例如: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而镜上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如: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例如:观察两只手电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观察红、绿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5・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全册
2019----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课程纲要课程实施㈠教学方式利用班班通资源,结合教材,实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合作式学习,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实行物理教学。
㈡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实行自主式学习,通过自学、实验等多种方式,实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通过使用操作、课堂问题回答和课堂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㈢实施对策1、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要准确理解科学探究,在探究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探究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探究的过程,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探究水平提出的基本要求。
2、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准确理解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
3、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典型代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
4、禾U用手边的物品实行小制作制,学习物理知识,如:利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井用其观察远处景物。
5、教材中“ STS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阅读,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
课程评价1、2、3、㈠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利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实行评价。
2、利用家庭作业反馈学习情况,与家长交流沟通。
3、建立错题集。
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课堂提问检验基础知识。
演板和提问检验基本技能。
书面作业和卷面测试反馈教学效果。
㈢教师教学行为评价1、通过课堂效果评价教师行为。
2、通过学生作业评价教师行为。
3、通过学生和家长意见评价教师行为。
人教版物理学科八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
新人教版物理学科八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授课教师:新密市新华中学罗长海,阴伟晓.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学生情况:物理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奇的学科。
教材情况:教材的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丰富生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资源分析:原有教材和教师用书,增加电子白板后,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可以直接从网上查找。
课程目标:第一章机械运动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通过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第二章声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第三章物态变化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植;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四章光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关系。
4.认识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和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1. 能说出质量的概念、单位并会换算。
2. 能记住密度的概念,说出密度的单位并会换算。
3. 能记住密度的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教学时间:57-----60课时授课教师:郑州七十中孙声亮授课对象:郑州七十中14-1 14-2 14-3 14-4班课程总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是学生能够1.认识参照物质量噪声熔化凝固等概念。
2.会运用平均速度,密度等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知识。
4.锻炼动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
5.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物理上》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二、运动的描述(2课时)三、运动的快慢(1课时)四、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二、声音的特性(2课时)三、声的利用(2课时)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课时)二、熔化和凝固(2课时)三、汽化和液化(2课时)四、升华和凝华(2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课时)二、光的反射(2课时)三、平面镜成像(1课时)四、、光的折射(1课时)五、光的色散(1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5课时)二、生活中透镜(1课时)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课时)四、眼睛和眼镜(1课时)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2课时)二、密度(2课时)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课时)四、密度与社会生活(2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金榜学案实验室设备班班通平台2.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
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小制作和写小论文激发学生兴趣。
认真批改作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优生,转化后进学生。
3.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先学后教。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课程纲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李伟峰慎国选贾红丽学年:2016-2017授课时间:48课时【课程目标】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简单的声现象,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4、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6、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会解释小孔成像和日食、月食的形成。
7、了解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会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8、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9、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10、理解密度含义,会测量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程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内容标准: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安排: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第2节运动的描述 (1)第3节运动的快慢 (2)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章节复习测试 (2)第二章声现象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安排: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5第2节声音的特性…………………………………………1.5第3节声的利用 (1)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章节复习测试 (1)第三章物态变化内容标准: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了解三种物态间的变化过程;并能运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蒸发可以制冷;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新课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设计:◆授课时间:52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掌握运动的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5.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课程内容前言科学之旅(1课时)第一章机械运功(共8课时)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3。
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用秒表和卷尺每个学生测出自己走和跑时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共8课时)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2。
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学生通过吹、拉、弹各种乐器,知道乐音和乐器,了解乐器的分类,了解几种常见乐器的发音原理和改变它们音调和响度的方法.第三章物态变化(共7课时)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第四章光现象(共10课时)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全日制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授课时间:60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1.通过收集信息和实验探究,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能区分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课程内容与安排:分享和解读课程纲要《科学之旅》第1课时第一章机械运动(共8课时)内容标准: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时安排: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3课时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4课时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5课时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第6、7课时复习测评:第8课时第二章声现象(共7课时)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课时安排: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9课时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0、11课时第三节声的利用第12课时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13课时复习测评:第14、15课时第三章物态变化(共8课时)内容标准: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类型:八年级物理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时间:45课时左右◆授课教师:八年级物理备课组◆授课对象:巩义市涉村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一)、【课程总目标】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2、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3、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4、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5、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课程内容及目标详解】科学之旅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新教参P9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
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第一章声现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课程纲要
物理学科《课程纲要》学校:新密市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设计教师:李丽霞课程类型:新授课教材来源:人教版适用年级: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背景分析学习本章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热量和能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利于学生学习。
从学过的机械能入手,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先介绍分子运动论,并用物质微观的知识来解释宏观,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接着讲述内能的概念和改变。
然后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比热容的概念。
二、课程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种现象。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模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从能量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理解热量的意义。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常使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三、课程内容(第一课时应分享课时纲要,梳理清楚本期教学内容课时量)1.分子的热运动1课时2.内能2课时3.比热容2课时四、课程实施(包括课程资源的利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课程实施对策等)(一)、教学方式:利用班班通网络进行教学,直观演示法,实验法,讲授法相结合。
(二)、学习方式:采用自学、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1.分子热运动:通过扩散这一直观感知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用学生已有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知识去类比分子动能和势能,进而理解内能。
3.比热容:结合常见的物质比热容,联系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五、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利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手段进行评价;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利用课堂作业情况进行评价;2、利用卷面考察的方式进行评价;3、利用完成家庭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1、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2、学生定期评价教师行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巩义市竹林镇中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2013—2014学年上学期《课程纲要》竹林初中:孙雅楠学校名称巩义市竹林镇初中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孙雅楠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39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3/9/6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学期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初中两年物理学习的起始部分。
从学生方面看:八年级学生对新增加的物理学科非常有兴趣,认为物理学是有趣、有用的科学,对物理学习充满期待;同时有些学生受外界对理科“难”、“繁”、“深”评价的影响对物理学科有担忧,认为自己不容易学会,心中有潜在的为难情绪。
从教材方面看:《探索物理》设计了实验、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STS、扩展性实验、动手动脑学物理、学到了什么等诸多栏目,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教材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丰富生动,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资源看:物理教学资源丰富,包括原有教材、各类教师教学用书;增加班班通后资源共享使得教学更为全面、丰富;还可以直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完善。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中通过各类实验、生活经历引导教学、活化所学知识,加强双基巩固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学习目标的细化等等,都要整理、改进。
课程目标本册书包括对课标一级主题: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中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级主题涉及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2物质的属性、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3声和光课标要求为:⒈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⒉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⒊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⒋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⒌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⒍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必修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
适用年级: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
课时: 52
设计者: 张伟
背景
一、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以及学生己有知识与认知特点
学生小学阶段已经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解了一些有关自然界、生活中的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初级知识,初步认识到了与物理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
八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声现象、光现象、机械运动、热现象、质量和密度。
学科内容引入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经验,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探究内容丰富,不确定因素有许多,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探究方法,形成探究能力,为进步的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目标:
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八年级学生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源,特制定以下学期课程目标:
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运动
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
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
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5.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内容要求,特制订以下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资源
1.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2.教材内的“SYS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世界”、“学到了什么”。
3.练习:教材中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学校制定的学案等练习。
4.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开发实用教具,以提高实验和探究性教学的效率,鼓励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实验教具,创设实验。
5.其它资源
网络:如学校一体机、初中物理微信公众号、学科网等网上资源。
自制:根据需要教研组制作的课件、微课、录像、实验模型等
二、实施手段
1.学案:根据学期课程纲要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2.实验:完成课标要求的必做实验,开发学生动手实验。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教师引领、实验探究、互动点拨、启发讨论、分析总结、达标检测、交流反馈、拓展提高。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标练习。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练习、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校本作业、实验报告、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
以核心概念、原理、物理过程为核心,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六、所需条件
1.齐全的实验操作设备
2.必要的多媒体辅助设备
课程评价
一、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学生成绩认定的评价指标,由学习过程和单元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1.学习过程。
由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课外实验创新三项构成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的构成要素:①预习情况(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
课前准备,课本);②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③学习笔记(课堂/课后)
学习态度的评定等级: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2)作业情况。
作业的构成要素: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错题纠正;作业的评
定等级:①优秀;②良好;③合格;④需努力
(3)课外实验创新。
评定等级:①能积极参与课外实验探究任务为合格。
②积极参与创新大赛
小制作小发明等)的为良好③能将课外探究发表到网络或在创新大赛中获奖者为优秀。
2.单元测试成绩
单元测试成绩的形式:卷面测试,自主命题
单元测试成绩的评定等级:①年级前50%者,优秀;②年级前51%-70%者,良好;③年级前71%95%者,合格;④年级后5%且不及格者,需努力
二、学生成绩认定及结果处理
1.学生成绩认定。
学生期末物理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测试成绩×60%。
2.总评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三、实验技能測评及结果处理
1.实验技能测评形式:平时实验技能水平(占40%)加上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技能测试,可按市教育局学业水平实验测试规定的测试要求测试。
2.实验技能测评等级:①P等(通过);②E等(未通过),未通过者补考。
3.实验技能水平:学生的参与过程与态度情感作为评价首位,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三个
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