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呢?
十年的工作经验or 只是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
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人跑去问老板“我都有十年工作经验了,问什么您还不给我涨薪水呢?”,老板回答说“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呢,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呢?”。
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中有太多人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刚才也有演讲者提到了《异类》,《异类》的理论是只有当你刻意去学习,当你不停从自己的安全区跳出来,忍受一种痛苦和煎熬,改变了自己以后,你付出的时间才是算数的。
当时我们在珠海讨论学习的问题,其中有一个人说他在进公司前两个星期的时候非常痛苦,觉得他什么都不会,谁都比他强。但后来他可以轻松处理这些事情,他却觉得有些担心了。
我问他担心什么,他说他觉得这一年没有什么成长。我觉得他把我点醒了,我给的建议有两个:一是找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二是做一个副项目去挑战自己。掌握“学习曲线”享受终生学习
什么叫做“学习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能力。
我相信我们在校的学习和工作的第一年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见到的很多人工作一年、十年、二十年是完全一样的。我认为终生学习的人的学习曲线应该是没有尽头的。
有人在论坛上问,现在硅谷都在宣扬二三十岁创业、成功、成为明星的例子,有没有人能够给我举一个四五十岁成功的例子。那么就有个人回复:“我在42岁创办了Craiglist。”Craiglist是分类网站的鼻祖。我当时就懵了,我才36岁,我的人生才刚开始啊。武汉蓝焰电商城是由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蓝焰物流基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是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强势崛起的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化电商聚集地和仓储配送运营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华中仓储行业中唯一真正符合未来“云仓”标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支撑平台。主要服务于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唯品会等平台的电商,为品牌企业转型电商和分仓等客户提供专业、便捷、智能、高效的仓配运营支撑服务。蓝焰电商城将为电商做到“聚合同道,转型升级,创业孵化,专业配套”的一体化作业与服务,为电商客户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发展平台。
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可以观察,我认为在任何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终身学习者只能占1%。我的结论是,由于你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你可以秒杀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你的同侪。终身学习者是没有极限的.
学习曲线: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做乐学者
我的另一个观察分析是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的学习方法是阶段性的,就是学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再学一会儿。我们传统教育和我们推崇的人,他们通常是意志力非常坚强人。
比如说我们要考试了,在一个星期之内从完全不懂到能够考试,那么我们的学习曲线将会非常陡峭。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示范。
大多数认为自己不聪明的人来自于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学习。我经常遇到一些非常神奇的初学者,有人说“这本iOS书看了三天还没有看完”,我想问的是这本是是三天能学会的吗?比如你去爬珠峰掉下来了,然后你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其实,为什么要这么爬山呢?我一直强调大家不要急,为什么?
因为一着急你就会开始做错误的东西。一开始你以为你是神,可以在一个星期内、三天内学会一个非常难的东西。一旦你做不到,你就会觉得你什么都做不到了。我觉得正是这样的原因让大家以为自己不够厉害。
我觉得有了正确的方法以后,大多数人都可以攻克这个问题。我经常和很多人说,刚进入一个项目的时候,学习曲线要平,可怕的平。
比如像我这么一个人,一次就要走三万步的话,大家可能在急诊室看到我。那我第一次的目标是怎么定的呢?第一次我就背了个包,带了很多的补给,不知疲倦的从早上走到晚上,后来我算了一下我大概走了六七公里。我从来不知道我能走六七公里。
那么第二天我想既然第一天我走了七公里,那我今天可不可以走八公里呢?有一次我为了见一个朋友,跨了个江,走了十五六公里,后来我觉得我自己太厉害了,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觉得学习曲线一开始比较平,但是当你对一个东西了解了以后,到后面是一个加速度过程。会学习的人在一开始都是非常慢的,在给自己设定基准,并基于自己正反馈的空间,并且永远不会把自己控制得太狠,让自己一下子崩溃掉。Hacking大脑
我的另一个思考是Hacking大脑。首先我对机器学习非常有兴趣。我觉得机器学习对我们理解人脑是非常有帮助的。
1、机器学习:模型+数据量
机器学习主要有两个东西,一个是模型,另一个是数据量。当你选对了足够的语料、足够的数据量的时候,这个模型会越来越好。
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什么东西。大脑其实是一个反馈的流程,大脑接受了一定的数据、一定的训练,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然后不断地去验证这些理论对不对。一个聪明的人大脑的结构应该非常的清晰。
为了学英语练听力,我开始听一些Podcast,一开始我发现我听的不太懂,但由于是自己领域内的东西后来我都能听得懂;于是我开始听一些经济学的东西,发现十几个字母长的东西我也能够听懂,我到现在不知道那些词怎么写,但是我就是能够听得懂。
现在我验证了大脑是一个无穷力量的机器,那我怎么去训练它呢?我觉得我听力有一定水平了,那我能不能够说英语呢?于是我就去参加上海老外的聚会,从一句话不会说到能够和老外争论宗教的问题。
我始终觉得我的词汇量是一个问题,那我又开始读英文书,现在我可以看哲学等比较艰涩的书籍了。那后来我发现我要练口语的一种方法,原来一开始我要培养即使看不懂也能读下去的一种感觉,现在我遇到每一个不会的单词都要查,于是我感觉我的口语又在慢慢进步。
2、think fast and slow:避免远古大脑,唯慢不破
我们有两个大脑,一个大脑深思熟虑、功能非常强大;另一个大脑比较像远古的动物不太懂事,但它非常快,有点像反射。通过这个理论我想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产生争执,原因很简单。比方说有个老外说“你们中国人……”,另一边就会想“你怎么了,又想说我们中国人了吗?”,但其实他都不知道是要说中国人好还是坏。
很多时候呢,我们都会陷入到一种情绪中,都在用大脑最快但是最愚蠢的部分。所以我在想,我能不能降低我的反应速度,把每一句话都听完,把每一件事情都想完,再回答,就是先听后说。后来我有个理论叫做“不争论”,这也是我们论坛的宗旨,即使你对上一个人的发言有多大分歧,你都只表达我的观点是什么,而不是说“某某某的想法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