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2021版)
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与包容性绿色发展
![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与包容性绿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118fc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3.png)
第27卷第2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7No.2 2021年3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S)Mar. 2021 DOI: 10.11817/j.issn. 1672-3104. 2021.02.011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与包容性绿色发展徐盈之,魏瑞(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在深入探讨双重环境规制与能源贫困影响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以2004—2017年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和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贫困对包容性绿色发展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正式环境规制与包容性绿色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现阶段其未能促进包容性绿色发展;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包容性绿色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现阶段其能够促进包容性绿色发展;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能源贫困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因此,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正式环境规制政策以及维持适度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对打赢能源减贫攻坚战,促进我国包容性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672-3104(2021)02−0109−17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然而,我国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民生福利缺失、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
经济快速增长对满足我国人民的迫切发展需求是必要的,但如果增长方式不具备包容性,不是绿色的,长期而言也将失去可持续性。
过去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与民生福祉为代价的,因此,亟需转变发展理念,在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兼顾社会民生与环境质量,强调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和“包容性”。
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3613c4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7.png)
2024年4月第21卷第4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pr.2024Vol.21 No.4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曾文清(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张斌(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测绘系,甘肃兰州730207)摘要: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筑牢了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然而,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民众数字素养普遍不高、数字化产业层次偏低、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社会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现实困境,制约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本文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转变发展观念,缩小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数字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适应性;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数字化治理短板。
关键词: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一、引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为引领、质量效率优先的发展方式,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创新协调发展、开放共享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欠发达地区遍布我国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存在诸多影响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确定因素。
如何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议题[1]。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西藏、陕西等地考察时强调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进一步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出高质量发展并非仅对经济发达地区提出。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风险传导及防范措施研究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风险传导及防范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5f293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0.png)
第3期2021年2月No.3February,20210 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业被注入了新的生机,由此产生了新型金融运营模式即互联网金融。
其中以支付方式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更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由于第三方支付属于新兴的模式,政府在一开始给予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而新兴模式的风险又不同于其他模式的风险,以至于监管政策出现了滞后性,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
正是由于在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制定完善的监管政策以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第三方支付模式概述2017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为我国首家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由此开启了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新时期[1]。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8亿,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5亿。
随着移动支付更广泛地使用,第三方支付体系也呈现多元化。
支付宝占市场使用率55.1%,财付通占市场使用率38.9%,其他如壹钱包、京东支付、联动优势、快钱、易宝、银联商务、苏宁支付等总计占市场使用率6%。
由此可见,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集团为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从而使两大支付平台得到飞速发展,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市场形成垄断趋势[2]。
2 第三方支付风险传导路径分析2.1 市场性风险传导路径分析市场性风险是指由市场变动引发的第三方支付风险。
第三方支付连接平台与我国各大银行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支付平台[3]。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动有关系,资金供给方通过银行将资金放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再通过银行将资金送达资金需求方。
由此可见,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管哪方资金流向银行,如果银行不合作、拒绝提供网络接口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情况,那么第三方支付将难以继续发展。
这种资金流向所导致的市场性风险传导路径为:我国各大银行不合作→拒绝提供网络接口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第三方支付平台难以运转→产生市场性风险→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发票电子化对供应链协同结算业务的影响
![发票电子化对供应链协同结算业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bfcee7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6.png)
发票电子化对供应链协同结算业务的影响作者:李智王忠伟来源:《中国信息化》2022年第06期从学术层面来看,政府高度关注电子发票的管理和应用,但是国产密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本文将基于国产密码等安全技术对电子发票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设计。
从社会影响来看,电子发票是社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它不仅能提高税收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能通过供应链和财税智慧化管理提高企业和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本文还将在电子发票应用的安全和隐私方面,研讨安全措施和实用的解决方案。
电子发票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人工传递、移交发票、邮寄发票等流程产生的管理成本,而且能颠覆企业在费用报销、应收或应付及结算环节的工作体验,随着后期会计核算系统和发票系统的深度对接,也能实现“开票即收票”“开票即报账”的业务功能,将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电子发票开票平台的现状2019年7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自建和第三方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税总发〔2019〕84 号),明确了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的业务功能及服务、技术、安全、运维、等保测评等要求,规定了54个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数据交换信息项说明,以指导公共服务、企业自建、第三方、电商、中介等机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的整体规划、设计、开发。
但是,电子发票平台有过多地依赖,不仅成本较高、质量难以控制,而且OFD的应用生态薄弱,一些厂商的先发优势又形成了新标准下的“垄断”。
电子发票云平台呢?虽然电子发票云平台做出了很多大的改革,但仍然存在很多疑问,比如还需要版式文件吗?还是直接用XML代表合规电子发票?电子发票还需要申领、领购吗?如何解决企业“纸电”并存和过渡的问题?这些疑问的存在,都在催促电子发票实现“要素化、去版式、全流程”。
发票要素是指发票的具体数据项,是构成电子发票的最小单元,用于电子发票生成、交换、归档和利用等环节。
发票电子化改革后,全面推行“去版式”的电子发票,打造全要素电子发票,改变当前数据信息“碎片化”状况,聚合交易、支付、物流等全要素信息,发票数据“活”起来,做到“无票胜有票”。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案例分析综述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案例分析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5d7d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1.png)
前仍采用分业监管模式。针对此现状,应将证券业、银 行业及保险业联系起来,实时对其发展现状与风险进 行监控,有助于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再次,从金融 机构自身来说,王家华和蔡则祥(2014)[24]提出,应建 立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核心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流程, 以便从源头上监控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 经营稳健性。
影子银行自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必定存在风险溢 出效应,目前关于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即影子银行所带来的风险溢出整体在可控范围内,引 起全面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4 对策与建议
4.1 界定影子银行的概念与范围 目前, 影子银行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与范围界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界对影子银行的探索与研 究,也给监管部门实施精准监管带来了一定困难。 4.2 完善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学术界对影子银行的发展原因达成共识的观点 为利益驱动与监管套利[1]。在高收益的驱动下,商业银 行通常通过将表内业务转为表外业务规避监管的方 式开展影子银行业务。除此之外,不同学者还针对发 展原因进行了如下补充。一是市场需求扩张[2],即实体 经济中部分中小企业或高风险企业由于无法从商业 银行拿到贷款, 因此选择影子银行作为融资渠道。二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开展了关于影子银行风险 溢出效应的研究。从影子银行对其他金融市场主体的 风险溢出效应来看,马亚明和宋羚娜(2017)[19]通过搭 建 GARCH-Copula-CoVaR 模型,得出各类影子银行对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溢出影响不是很大的结论,但具体 来说,证券类影子银行与信托业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 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影子银行。 胡 利 琴 等(2016)[20]借 助 非 线 性 自 回 归 分 布 滞 后 模 型 与门限回归模型分析后指出,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的 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并且会强化影子银行的风险承 担。有学者从其他金融主体对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 应 入 手 进 行 了 分 析 。 佟 孟 华 等 (2018)[21] 借 助 ARMA-GARCH-CoVaR 模型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对影 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后指出,中小企业债务负担较 重,违约概率较高,会给影子银行带来风险。
高一政治必修2学案3-2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2学案3-2推动高质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940c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0.png)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增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化,用全面的观点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原因和措施。
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发展实体经济重要性的科学认识。
法治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各参与主体必须遵循法律。
公共参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联系实际,为乡村经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原因;2.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难点: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4.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课前自主预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
(1)内涵: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⑵特点:①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②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必须贯彻的要求;③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⑶为什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①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速增长)3.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2)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3)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拓展延伸】⑴含义: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
⑵★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729cf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3.png)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31•【文号】•【施行日期】2021.01.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2021年1月31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现就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一)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1.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进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落实打击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人员侵害企业财产权益等相关犯罪的规定,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出台实施关于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完善专利法、著作权法相关配套法规。
进一步细化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各项制度。
商业银行构建风险偏好管理体系探讨
![商业银行构建风险偏好管理体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33b3f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1.png)
商业银行构建风险偏好管理体系探讨孙 宁摘要:建立科学、明晰的风险偏好管理体系,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对推动实现商业银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风险偏好管理的概念及内容,总结了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管理的实践经验,就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偏好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风险偏好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1246(2021)04 - 0080 - 05一、风险偏好管理的概念及内容(一)风险偏好管理的概念关于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的概念,国际上各大商业银行的定义和表述虽然存在差异,但其实质内涵基本一致。
德意志银行提出,风险偏好是集团在实现其经营目标时预计将接受的最大风险水平;渣打银行提出,风险偏好是银行实施战略目标时对准备承受的风险水平进行的描述;巴克莱银行认为,风险偏好阐明了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所愿意和准备承担的风险水平;汇丰银行认为,风险偏好是根据银行战略和风险管理能力而确定的所愿意承受的风险类型和水平。
综上,本文认为,商业银行风险偏好是指在战略规划制定实施和业务经营过程中,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确立的对待风险的态度,包括对总量及各类型风险的最大承受能力和承受意愿;风险偏好管理即是对银行的风险偏好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有效的风险偏好框架和风险偏好声明。
商业银行确立清晰的风险偏好,有利于统一对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认知和对待风险的态度,进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供交流的基础。
如果全行上下缺乏明确的风险偏好,银行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之间就会缺乏有效的平衡,可能会造成两种负面影响:一是盲目追求经营规模、发展速度和财务利润导致银行过度承担风险;二是片面强调风险、过于保守谨慎导致银行经营业绩过低和丧失发展机遇。
(二)风险偏好管理的监管要求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协会(II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委员会以及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都十分重视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体系的建设,明确了风险偏好框架和风险偏好声明等一系列管理要求。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f6fd9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0.png)
食安管理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李 芸(青海省粮油检测防治所,青海西宁 810017)摘要:食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标准化在其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在分析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基础上,剖析了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标准化手段的创新应用,有望为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检测标准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in Food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LI Yun(Qinghai Provincial Cereals and Oils Inspection and Prevention Center, Xining 810017, China) Abstract: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re related to people’s well-being, and standardiz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ts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ization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rough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mean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China’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ability and ensuring people’s “safety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Keyword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tandardization; testing standards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沪教版高一下第七课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沪教版高一下第七课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fa250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d.png)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政治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2016年3月北京食药监局查处了通州“饿了么”五店合一食品加工点执法部门当场查扣了相关违法设备查封了店铺下一步执法部门将对该店严肃追责依法取缔这体现了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A. 经济手段B. 行政手段C. 法律手段D. 金融手段【答案】C【解析】A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济政策和计划不属于经济手段排除B不符合题意行政手段是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题干未涉及排除C说法正确执法部门当场查扣了相关违法设备查封了店铺依法取缔是宏观调控中法律手段的体现故入选D说法错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中并不是包括金融手段排除2.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这是因为()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②市场规则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唯一因素③市场价格是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基本信号④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不应起任何作用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这是因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价格是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基本信号②错误市场规则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唯一因素说法错误④错误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不应起任何作用说法错误故选B3.携号转网是指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无需改变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转而成为另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用户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种服务 2019年11月27日工信部宣布携号转网正式在全国提供服务携号转网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减少用户转网成本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②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优化市场结构③倒逼电信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的价值④节约号码资源提高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携号转网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减少用户转网成本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优化市场结构①②正确③④与题意关系不大故选A4.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总的原则是在确保2021年补贴全部退出后产业不发生大的波动分阶段释放退坡所带来的压力国家减少或退出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目的在于()①化解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③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④提升传统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①错误国家减少或退出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并不能化解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②③符合题意国家减少或退出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④错误国家减少或退出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并不是要提升传统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故选C5.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过持续清理规范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至51项减少幅度为72%其中涉企收费由106项减少到33项减少幅度为69%政府性基金由30项减少到21项减少幅度为30%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是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②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减少国家财政赤字③助推大众创新创业提升实体经济信心④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①符合题意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和政府性基金收费项目大幅度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⑧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减少财政赤字③符合题意行政事业性和政府性基金收费项目大幅度减少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助推大众创新创业提升实体经济信心④不合题意题干强调是行政事业性收费与税收没有直接关系故选B.6.对漫画《摇身一变》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②市场交易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③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④名人效应影响价格是市场调节盲目性的表现A. 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漫画《摇身一变》中一个普遍的水壶写上“大师制”三个字后价格就由100元变成了10万元上涨了1000倍这一现象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商家的这种行为则是一种欺诈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③错误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说法错误④不合题意市场调节盲目性是指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他们的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当某种商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往往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退名人效应影响价格本质上是供求关系对价格影响的表现与市场盲目性没有直接关系7.中国民航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国内航线运输价格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自2020年12月1日起放开3家以上(含3家)航空运输企业参与经营的国内航线的旅客运输价格改革后由市场调节运输价格的国内航线大幅增加这一改革()①使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②有利于发挥价格作用改善民航企业服务质量③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④优化了营商环境降低了民航企业的经营风险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我国早已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③观点错误材料中的改革并不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④不选①②从改革带来的积极效果角度分析符合题意故选A8.漫画《践踏》对我们的启示是()A. 经济活动参与者主动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B. 应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进行宏观调控C. 消费者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D.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答案】C【解析】A不符合题意漫画主旨为消费者不讲诚信没有涉及“经济活动参与者主动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进行宏观调控C符合题意漫画主旨为消费者不讲诚信因此启示我们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消费者要坚持诚信原则D不符合题意漫画主旨为消费者不讲诚信没有涉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9.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为此需要()①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②坚持政府主导提高供给体系质量③多措并举发展壮大现代化经济体系④培育新消费热点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是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具体举措入选在经济发展中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②表述错误供给侧改革是从生产端发力④是消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B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列描述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是()A. 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B. 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C. 资源配置模式从计划调节转向市场调节D. 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答案】C【解析】C不符合我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开始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起辅助作用并不是资源配置从计划转向市场其余选项均符合排除故选C11.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行为已责令企业停止生产收回药品GMP证书对企业立案调查这说明()A. 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的弱点B. 经济手段是规范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C. 规范市场秩序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D. 加强市场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答案】C【解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企业停止生产收回药品GMP证书体现了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C正确且符合题意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造假行为体现了市场自发性的弊端 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手段 B错误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D错误故选C12.近些年来在资本热潮冲击下部分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产品借助工业化生产流程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由此可见()①影视剧制作要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②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③工业化生产不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④要强化对影视市场的监管A. ②④B. ①④C. ①③D. ②③【答案】A【解析】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说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造成影视剧高片酬的重要原因②符合题意出现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说明国家要强化对影视市场的监管④符合题意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①中满足所有观众审美需求说法错误工业化合理利用有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③说法错误故选A13.某市政府下发关于《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提供线索这告诉我们()A. 有效的政府治理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B. 人民群众是整顿市场秩序的责任主体C.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总量平衡D. 市民的参与能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答案】A【解析】某市政府下发关于《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提供线索这告诉我们有效的政府治理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故A符合题意B错误政府是整顿市场秩序的责任主体C错误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D错误市民的参与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无关故选A14.上海交大研究小组发现在网约车平台叫车同样的车型同样的线路同样的时段在不同手机上价格竟然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几十元经营者运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通过算法分析其消费偏好、消费习惯和收入水平等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价格卖给不同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利润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供不应求时消费者处于弱势需求弹性小的用户是大数据“杀熟”对象②经营者利用老用户对其信任而制定高价反映了同质化定价策略③在诚信、透明、公平的交易中经营者不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获得收益④要在监管者、经营者、消费者的互动中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B15.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创造表明()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④生产资料公有制彰显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①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①符合题意②④ 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生产资料公有制彰显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 ②④排除③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6.(1)运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知识分析我国大力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的依据16.(2)从“科学的宏观调控”角度说明我国如何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答案】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国大力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有利于其发挥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作用【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国大力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有利于其发挥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作用【答案】①运用行政手段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要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加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②运用经济手段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要通过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传导机制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破解发展障碍【解析】①运用行政手段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要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加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②运用经济手段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要通过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传导机制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破解发展障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年改革开放弹指一挥间民营企业已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无限动力和可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尽管如此身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民营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日益严峻的“用工荒”、形式各异的体制机制、隐形门障碍而要解决这些困难不能光靠企业的单打独斗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手”的强力支持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原因并说明政府应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现阶段遭遇的困难【答案】原因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②4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就业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共享发展是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所以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措施①制定和实施适宜的货币政策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监督企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缓解“用工荒”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破除各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隐形门障【解析】原因可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角度分析加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措施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宏观调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等18.(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的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逐渐赶上了工业化进程(如图1和图2所示)这是中国经济发生的一项历史性变化18.(2)从图3和图4中任选一幅借助所选的图运用经济知识说明上述历史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材料三“歌以咏志” 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70年长歌未央《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荡起的滚滚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更是响彻了大江南北18.(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歌以咏志”的理解【答案】①发挥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④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解析】①发挥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④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答案】①选择图3 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来看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低看消费是否合理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增加意味着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其结果是人口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②选择图4 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另一方面非农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是城镇化率提高的重要动力【解析】①选择图3 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来看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低看消费是否合理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增加意味着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其结果是人口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②选择图4 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另一方面非农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是城镇化率提高的重要动力【答案】①歌曲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是生活实践的体现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能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激励斗志、振奋精神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歌曲折射社会生活的变迁为社会生活服务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体现了这一点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具有影响④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解析】①歌曲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是生活实践的体现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能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激励斗志、振奋精神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歌曲折射社会生活的变迁为社会生活服务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体现了这一点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具有影响④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13 年-2017 年国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增长示意图方式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的有效抓手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如何推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答案】经济信息近五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呈增长之势尤其是2017 年增长较快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8 年乡村游将会持续发展前景看好分析①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②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④带动农民创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社会稳定⑤推动农村环境有效整治促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解析】经济信息近五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呈增长之势尤其是2017 年增长较快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8 年乡村游将会持续发展前景看好分析①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②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④带动农民创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社会稳定⑤推动农村环境有效整治促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 2019年新基建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入2020年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新基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新基建”不同于“铁公基”传统思路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多方面内容与信息智能技术紧密关联具有集约智能、绿色高效等特点加快推进“新基建” 就是通过提升硬件基础给创新加力添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新基建的“新” 不应仅仅指的是新兴产业的“新” 只要能够发掘出基建领域的新增长点便能够被纳入“新基建”的范畴但需注意的是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别是科技门槛这对资本的参与提出更高要求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投资主体更加市场化像华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都是新基建的深度参与者以5G为例既有以四大运营商为代表的国家队也有华为和BAT这样的行业巨头这些市场化主体既有资金实力又有技术支撑有些甚至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新基建为什么能释放国内经济发展潜力【答案】①新基建具有集约智能、绿色高效等特点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②可以升级“新消费” 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挖掘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解析】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新基建为什么能释放国内经济发展潜力根据材料信息“通过提升硬件基础给创新加力添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 可从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催生新产品、。
碳达峰情景下碳价对高耗能行业违约风险影响研究——基于高碳省份微观财务数据的视角
![碳达峰情景下碳价对高耗能行业违约风险影响研究——基于高碳省份微观财务数据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48b291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e.png)
碳达峰情景下碳价对高耗能行业违约风险影响研究基于高碳省份微观财务数据的视角杨㊀云1㊀仲伟周1ꎬ2㊀王佳琪3㊀程㊀君3(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ꎬ陕西西安710061ꎻ2.陕西社会主义学院ꎬ陕西西安710061ꎻ3.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ꎬ宁夏银川750001)摘㊀要:以356家高耗能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和金融数据为基础ꎬ构建六方面18项指标ꎬ利用随机森林方法生成财务违约模型ꎻ综合考虑技术进步㊁能源结构和产业机构等因素ꎬ以2030年重点行业规划的产量和排放数据为基础测算不同碳价冲击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ꎬ利用训练的违约模型测算企业信用风险变迁情况ꎮ研究发现ꎬ碳价冲击显著影响企业潜在违约率ꎬ作为高碳省份的宁夏六大高碳行业潜在违约率由当前的9.39%显著上升至20.57%以上ꎬ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ꎮ结合研究结论ꎬ本文提出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ꎬ需要把发展绿色能源放在基础低位ꎬ各地要立足比较优势在发展和减排中取得平衡ꎬ加强激励性顶层制度设计ꎬ同时强化金融机构气候信息披露和风险评估ꎮ关键词:碳达峰ꎻ高耗能行业ꎻ违约风险作者简介:杨云ꎬ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金融经济㊁产业经济研究ꎻ仲伟周ꎬ经济学博士ꎬ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ꎬ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ꎬ主要从事产业经济㊁金融经济研究ꎻ王佳琪ꎬ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统计师ꎬ主要从事金融经济研究ꎻ程君ꎬ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ꎬ主要从事金融经济研究ꎮ基金项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中的商会组织转型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ZK20200120)㊁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研究项目 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20Z081)的阶段性成果ꎮ中图分类号:F20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4403(2022)06-0126-14DOI:10.19563/j.cnki.sdzs.2022.06.013一㊁引言应对气候变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ꎬ2020年9月以来ꎬ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㊁气候雄心峰会等多个重要国际场合上发表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讲话ꎬ明确我国 二氧化碳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ꎬ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ꎮ«中华人民共 621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制订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ꎮ双碳 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ꎬ气候变化对应的相关金融风险被认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ꎬ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ꎮ①气候风险主要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ꎮ转型风险指对碳排放的限制提高了碳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成本ꎬ加速高能耗资产的折旧ꎬ形成搁浅资产ꎬ并通过投资㊁生产和价格渠道更广泛地影响经济ꎮ物理风险包括即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即期影响方面ꎬ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和财产损失ꎬ增加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ꎻ长期影响方面ꎬ由于气温升高㊁海平面上升和异常天气ꎬ可能影响部分地区的劳动力㊁资本㊁土地和自然资本ꎬ企业㊁家庭和政府需要进行大量投资以对冲影响ꎮ②对高碳排放地区㊁高碳排放行业和持有高碳资产的金融机构而言ꎬ气候风险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ꎮ宁夏经济倚重倚能特征突出ꎬ2019年宁夏碳强度高达5.42吨/万元ꎬ是碳强度最高的省份(折算成2015年不变价)ꎬ为全国水平的4.1倍ꎮ从能耗角度看ꎬ能源结构较为单一ꎬ火电占比超过80%ꎬ比全国水平高10个百分点ꎻ从行业直接排放看ꎬ宁夏十大产业中化工㊁电力㊁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占比过半ꎬ减排任务十分艰巨ꎻ从金融机构资产情况看ꎬ截至2020年末ꎬ火电㊁化工和钢铁三大高碳排放行业贷款余额占主要金融机构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0%以上ꎮ宁夏的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ꎬ气候风险传导到经济金融领域的压力也较为严峻ꎮ本文首先以宁夏财务数据较为完整的356家高耗能③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和金融数据为基础ꎬ构建六方面18项指标ꎬ利用随机森林方法生成财务违约模型ꎻ其次ꎬ以2030年重点行业规划的产量和排放数据为基础ꎬ考虑不同情景下碳价冲击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ꎻ最后ꎬ利用训练的违约模型测算企业信用风险变迁情况ꎮ研究发现ꎬ碳价冲击显著影响企业潜在违约率ꎬ宁夏六大高碳行业潜在违约率由当前的9.39%显著上升至20.57%以上ꎮ碳价对电力热力企业的潜在违约率影响最大由3.17%显著上升至35.17%ꎬ上升10倍以上ꎮ碳价对有色㊁化工和黑色金属行业的冲击较为明显ꎬ潜在违约率位居前三ꎮ二、研究现状当前ꎬ研究气候风险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ꎬ总体思路是将气候风险量化代入企业资产负债表ꎬ再通过构建信贷违约模型ꎬ测算考虑气候风险因素后企业资产负债表对信贷资产质量和违约率的影响ꎮ气候风险代入资产负债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碳交易价格ꎻ二是通过征收碳税ꎮ通过碳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的定量研究方面ꎬ主要考虑排放限额或者减排任务ꎬ通过设置不同的压力情景并量化为资产负债表项目(收入或成本)ꎬ结合构建的模型分析违约分布和概率ꎮ瑞士苏黎世大学Battiston等人分析了欧洲主要商业银行对化石能源生产和高碳行业的风险敞口ꎬ评估不同气候情景下资产减值和信贷违约率变化ꎬ认为如果同时考虑直接和间接的风险敞口ꎬ欧洲最大的20家上市银行将面临8%~33%不等的减值风险ꎮ④马骏等通过构建气候转型风险模型ꎬ分析测算了转型风险对我国煤电企业违约率的影响ꎬ研究发现ꎬ各种气候转型因素叠加下煤电企业的年度违约概率可能会从2020年的721 碳达峰情景下碳价对高耗能行业违约风险影响研究㊀㊀①王信:«审慎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ꎬ«中国金融»2021年第4期ꎬ第41-41页ꎮ㊀㊀②EldersonFꎬBreedenS.NGFSclimatescenariosforcentralbanksandsupervisors.2021ꎬp.10.㊀㊀③六大高碳行业包括:电力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ꎬ石油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ꎬ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ꎬ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ꎮ㊀㊀④StefanoBꎬAntoineMꎬIreneM.Aclimatestress-testofthefinancialsystem.NatureClimateChangeꎬ2017ꎬ7(4)ꎬpp.283-288.3%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9%~24%ꎮ①中国工商银行课题组认为气候的物理和转型风险会进一步消弱火电企业债务清偿能力ꎬ考虑节能减排和轻㊁中㊁重度排污费情景下ꎬ基于内部客户评级模型研究违约概率变化发现ꎬ中小型火电企业将会面临明显的财务压力ꎮ②另外ꎬ考虑50元/吨㊁120元/吨及200元/吨的碳价情形ꎬ不同机组对应的电价成本将呈阶梯状ꎬ特别是重度情景下ꎬ火电行业的平均成本将大于收入ꎬ信用风险上升ꎮ③佟孟华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ꎬ采用多模型对比结果ꎬ认为因子分解机模型(FM模型)对企业碳减排的信用风险具有良好的预警性能ꎬ当预期政府环境规制力度达到15%时ꎬ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防控 高碳减排潜力 企业的信用风险ꎮ④通过征收碳税的方式进入企业资产负债表方面ꎬ有研究认为碳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ꎬ政府应征收碳税ꎬ并且在金融产品的定价中考虑碳排放ꎮ⑤张晓娣和刘学悦研究认为应该通过碳税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结合的灵活政策限制碳排放ꎮ⑥碳税的征收将使碳密集型行业成本上升ꎬ从而相关金融资产面临的违约风险将上升ꎬ能源㊁材料和公用事业部门受影响最大ꎮ⑦一些学者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ꎬ从公司角度出发ꎬ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和Merton模型测量气候相关风险对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影响ꎬ测算其对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ꎮ⑧上述研究大多结合了压力测试法ꎬ评估不同资产类别的气候相关风险ꎬ计算气候风险的VaR值或衡量其信用风险ꎮ也有学者基于气候因素对不同类别银行和不同行业影响的异质性ꎬ结合不同碳税冲击场景ꎬ认为碳税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价值损失冲击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ꎬ电力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受碳税影响最大ꎮ另外ꎬ过高的碳税将导致商业银行贷款价值损失过高ꎮ也有研究认为碳减排措施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ꎬ赵玉珍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ꎬ以2014 2019年沪深两市高能耗的电力㊁热力供应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ꎬ在碳信息充分披露的前提下ꎬ技术改造投入㊁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减排措施均能显著提升企业碳绩效和财务绩效ꎮ⑨上述研究ꎬ对开展气候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提供了很好的视角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ꎮ本文借鉴上述研究成果ꎬ主要在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一是通过电力行业 碳排放因子 测度技术进步ꎬ并结合产业规划情况㊁碳价冲击因素共同测算碳达峰情景对微观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ꎻ二是当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国民经济行业中的门类行业ꎬ本文针对制造业内部的化工㊁黑色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ꎬ通过随机森林方法ꎬ构建违约模型进行了细分分析ꎮ三、研究框架(一)总体思路本文通过企业财务数据将宏观碳减排目标与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联系起来ꎬ传导机制为:碳减排821㊀哲学社会科学版㊀2022 6㊀㊀①马骏㊁孙天印:«气候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的分析方法和应用»ꎬ«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第9期ꎬ第31-35页ꎮ㊀㊀②中国工商银行环境因素压力测试课题组:«环境因素对工商银行的压力测试研究与应用»ꎬ«金融论坛»2016年第2期ꎬ第3-16页ꎮ㊀㊀③中国工商银行与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课题组:«碳交易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压力测试»ꎬ«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第9期ꎬ第36-38页ꎮ㊀㊀④佟孟华㊁邢秉昆㊁赵作伦:«基于FM模型的工业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研究»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2期ꎬ第147-165页ꎮ㊀㊀⑤WittnebenB.Exxonisright:Letusre-examineourchoiceforacap-and-tradesystemoveracarbontax.EnergyPolicyꎬ2009ꎬ37(6)ꎬpp.2462-2464.㊀㊀⑥张晓娣㊁刘学悦:«征收碳税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研究 基于OLG-CGE模型的增长及福利效应分析»ꎬ«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3期ꎬ第18-30页ꎮ㊀㊀⑦BouchetVꎬGuenedalT.CreditRiskSensitivitytoCarbonPrice.AvailableatSSRN3574486ꎬ2020ꎬ2020.㊀㊀⑧MonninP.IntegratingClimateRisksintoCreditRiskAssessment-CurrentMethodologiesandtheCaseofCentralBanksCorporateBondPurchases.4.CouncilonEconomicPoliciesꎬ2020ꎻReindersHꎬSchoenmakerD.AfinanceApproachtoClimateStressTesting.CEPRDiscussionPapersꎬ2020.㊀㊀⑨赵玉珍㊁乔亚杰㊁周黎:«减排措施如何提升高耗能企业财务绩效»ꎬ«系统工程学报»2021(网络首发)ꎮ会对企业偿债能力㊁盈利能力㊁运营能力㊁成长能力㊁规模实力造成负面影响ꎬ进而降低企业还款能力ꎬ增大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图1)ꎮ具体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构建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ꎮ研究2020年碳减排力度下企业违约和各类指标之间的关系ꎮ二是预测2030年企业各类指标ꎮ在2030年碳减排力度的压力约束下ꎬ考虑碳价的四种压力情景设置ꎬ兼顾技术进步及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ꎬ重点对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两个指标予以测算ꎬ其他指标通过财务指标内在勾稽关系予以测算ꎮ三是预测2030年非违约企业的违约比例ꎮ将2030年企业各类指标带入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ꎬ预测2030年非违约企业的违约状态ꎮ图1 高碳行业企业碳减排违约风险传导机制(二)理论模型随机森林由Breiman等人提出ꎬ它由多棵决策树组成ꎮ对于分类问题ꎬ一个测试样本会被代入每一棵决策树中进行预测投票ꎬ得票最多的类别为最终分类结果ꎮ使用多棵决策树联合进行预测ꎬ可以在运算量没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提升预测精度ꎬ且对多元共线性不敏感ꎬ结果也对数据缺失和非均衡数据比较稳健ꎬ可以很好预测众多解释变量的作用ꎬ同时解决决策树容易出现过度拟合的问题ꎮ随机森林采取自助法(bootstrap)重采样技术ꎬ在n个样本的集合中有放回的抽取n个样本形成一个数据集ꎮ原始样本集中的单个样本在新数据集中可能会出现多次ꎬ也可能不出现ꎮ假设样本集中有n个样本ꎬ每次抽中其中任何一个样本的概率都为1/nꎬ一个样本在每次抽样中没被抽中的概率为1-1/nꎮ由于是有放回的抽样ꎬ每两次抽样之间是独立的ꎬ因此对于连续n次抽样ꎬ一个样本没被抽中的概率为:(1-1/n)nꎬ可以证明ꎬ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ꎬ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样本有0.368的概率不被抽中ꎮ未被抽中的样本成为包外(outofbagꎬ简称OOB)数据ꎬOOB数据可以用来检验模型的外推预测精度ꎮ随机森林的具体技术路线:首先ꎬ利用bootstrap从原始训练集D抽样ꎬ然后生成随机向量序列θi(i=1ꎬ ꎬk)ꎬ利用bootsrap重抽样方法从原始样本集D中抽取k个bootsrap样本集ꎬ记为Di(i=1ꎬ2ꎬ ꎬk)ꎻ其次ꎬ对每个bootsrap样本集Di(i=1ꎬ2ꎬ ꎬk)分别建立决策树模型{h(Xꎬθi)ꎬi=1ꎬ ꎬk}ꎬ其中X从所有特征变量M中随机挑选的m个特征变量(m小于M)ꎬ其中参数集{θk}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向量ꎻ最后ꎬ通过k轮训练ꎬ得到一个分类模型序列{h1(x)ꎬh2(x)ꎬ ꎬhk(x)}ꎬ再用它们构成一个多分类模型系统ꎬ该系统的最终分类结果采用简单多数投票法ꎮ最终的分类决策:921 碳达峰情景下碳价对高耗能行业违约风险影响研究H(x)=argmaxYI(hi(x)ki=1=Y)(1)其中ꎬH(x)表示组合分类模型ꎬhi是单个决策树分类模型ꎬY表示输出变量(或称目标变量)ꎬI( )为示性函数ꎮ式(1)说明该方法使用多数投票决策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分类(图2)ꎮ图2㊀随机森林具体步骤图(三)财务数据预测财务预测方法是基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信息ꎬ结合现实情况和要求ꎬ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作出预测的一种方法ꎬ包括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方法ꎮ定性预测法是在经验判断㊁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利用直观材料和个人综合分析进行预测ꎮ定量预测法主要是通过历史数据寻找内在规律ꎬ运用连贯性和类推性原则ꎬ通过数学运算进行预测ꎮ定量预测方法较多ꎬ应用广泛的有时间序列预测法(算数平均㊁加权平均㊁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法等)㊁相关因素预测法(销售百分比法㊁线性回归法等)㊁概率预测法(马尔柯夫预测法)等ꎮ其中ꎬ销售百分比法依据所有的变动成本和大部分流动资产都存在随销售而变动的趋势ꎬ将资产负债表中的大部分指标与企业未来的营业收入联系起来ꎬ以营业收入预测为起点ꎬ进而对成本㊁费用以及公司资产㊁负债㊁权益等指标进行预测ꎬ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简单有效的定量预测方法ꎮ本文在预测2030年财务指标时灵活运用定性定量方法进行指标预测ꎮ四、指标选择与样本说明(一)指标选取本文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ꎬ选取了影响企业碳减排信用状态的17个财务指标变量和1个企业碳减排风险因子指标变量(表1)ꎮ表1㊀指标及指标说明指标分层指标名称指标变量指标说明企业违约状态Y1代表潜在违约企业ꎬ0代表非违约企业碳要素碳减排力度r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期下降比例企业碳减排潜力QL企业碳排放量/营业收入企业减排风险因子X17碳减排力度∗碳减排潜力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X1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流动比率X2流动资产/流动负债031㊀哲学社会科学版㊀2022 6续表指标分层指标名称指标变量指标说明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X3(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净利润X15利润表中净利润销售净利率X4净利润/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X5净利润/(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净资产收益率X6净利润/净资产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X7营业收入/[(期初应收账款净额+期末应收账款净额)/2]流动资产周转率X9营业收入/流动资产期末余额总资产周转率X8营业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X11营业收入同比变动总资产增长率X10总资产同比变动规模实力总资产X12资产负债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X13利润表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X14利润表中利润总额技术能力技术人员占比X16获得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占总员工数量比例行业类型行业X180:石油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5:电力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企业违约状态:关注㊁次级㊁可疑㊁损失类贷款企业设定为潜在违约企业ꎬ用1表示ꎻ正常类贷款企业设定为非违约企业ꎬ用0表示ꎮ企业碳减排潜力:是指当前企业距离生产前沿企业之间的碳排放量减排空间ꎮ估算方法为:以每单位企业营业收入所对应的企业碳排放量ꎬ作为企业碳减排潜力的替代变量ꎮ企业碳排放量数据通过行业碳排放量估算ꎬ行业碳排放量数据见表2ꎬ来自地方政府部门报告ꎮ企业碳减排潜力=企业碳排放量/企业营业收入企业排放量=行业碳排放量∗(企业营业成本/行业营业成本)表2 行业碳排放量分布2020年碳排放量/亿吨2020年排放占比/%石油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0.072.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62.5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135.9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073.3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2611.82电力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3259.47合计1.9186.05131碳达峰情景下碳价对高耗能行业违约风险影响研究㊀㊀企业碳减排风险因子:本文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ꎬ构建企业减排风险因子ꎬ衡量企业碳减排风险ꎮ企业碳减排风险因子=碳减排力度ˑ企业碳减排潜力ꎮ含义是企业碳减排潜力越大ꎬ企业低碳发展水平越有待提升ꎬ因此ꎬ在2030年碳减排力度加大的背景下ꎬ企业因低碳发展而被挤占的生产经营资金越多ꎬ则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越大ꎮ(二)样本选取本文对宁夏选取6大高碳行业500家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ꎮ剔除财务指标数据缺失严重的企业样本后筛选出有效样本企业356家ꎬ其中潜在违约企业45家ꎬ非违约企业311家ꎮ从样本企业分布情况来看ꎬ6大高碳行业2020年6月末贷款余额共计953.29亿元ꎬ潜在违约率为15.12%ꎻ潜在违约企业数量为45家ꎬ潜在违约比例(潜在违约企业数量占比)为12.64%ꎮ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ꎬ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潜在违约率和潜在违约比例双高ꎬ潜在风险较大ꎬ石油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潜在风险较低(表3)ꎮ表3 样本情况表企业数量贷款余额/亿元潜在违约率/%潜在违约企业潜在违约比例/%电力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83471.445.321214.46石油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94251.331.2711.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廷加工业2357.37131.82834.7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廷加工业2084.8267.67525.0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412.5426.4599.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0475.7948.61109.62合计356953.2915.124512.64五、实证分析(一)构建高碳行业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模型本文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高碳行业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ꎬ使用软件为R语言ꎮ其中ꎬD={X1~X18ꎬY}为全部企业样本集合ꎮ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预处理ꎮ由于部分财务指标数据存在缺失值及噪声数据ꎬ所以分析前先进行数据整理ꎮ本文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中的临近矩阵方法对缺失值进行插补ꎬ经过多次迭代修正缺失值以得到最优的样本拟合值ꎮ对于样本中极少数噪声数据予以删除ꎬ最终得到完整的数据集Dꎮ由于随机森林中CART分类技术对数据分布比较敏感ꎬ对分布对称的数据集合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ꎬ对非对称分布中数量较小的类别无法正确识别ꎮ因此ꎬ本文对非违约企业样本采用欠采样方法ꎬ对潜在违约企业样本采用过采样方法ꎬ使得两类样本比例接近1ʒ1ꎬ达到平衡样本数据集ꎮ(2)训练集及测试集划分ꎮ为了对数据进行合理评价ꎬ需要分别从原始数据集中抽取训练集和测试集ꎬ前者用于建立模型ꎬ后者用于评价模型ꎮ本文分别抽取原始数据中75%的企业数据作为训练集ꎬ剩下25%作为测试集ꎮ其中训练集251家ꎬ测试集83家ꎬ然后对训练集中数据进行平衡样本处理ꎬ得到非违约企业126家ꎬ潜在违约企业125家ꎮ(3)构建模型ꎮ首先ꎬ使用训练集样本和全财务指标进行随机森林分类识别ꎬ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ꎬ231㊀哲学社会科学版㊀2022 6碳达峰情景下碳价对高耗能行业违约风险影响研究当决策树节点所选变量数为6ꎬ决策树数量为500左右时ꎬ达到全指标最优模型M1ꎮ其次ꎬ由于原始变量较多ꎬ但并非所有变量都有助于违约风险的预测ꎬ部分变量反而会降低模型的有效性ꎬ因此利用随机森林中启发式算法筛选模型解释变量ꎬ通过加入噪声变量前后预测的准确性变化判断变量的重要性ꎮ评价变量重要性有两种方法:GINI系数法ꎬ预测精度法ꎮ本文选择GINI系数法来选取变量(表4)ꎮ表4㊀变量重要性GINI平均降低量GINI平均降低量X18.75X108.61X24.80X1115.30X36.24X127.28X43.98X138.11X54.02X1410.70X66.63X1510.18X75.60X162.82X810.16X175.80X97.37X187.06从表4可以看到ꎬ营业收入增长率㊁利润总额㊁净利润㊁总资产周转率㊁资产负债率㊁总资产增长率等是影响信用风险的重要变量ꎬ技术人员占比㊁流动比率㊁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重要性最低予以剔除ꎮ最后使用训练集样本及剩余14个解释变量构建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ꎮ再次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ꎬ当决策树节点所选变量数为3ꎬ决策树数量为1000左右时ꎬ达到筛选后最优模型M2ꎮ总体来看M2对违约企业识别的准确率大幅上升(表5)ꎬ这对违约风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ꎮ表5㊀M1和M2模型对比M1(18个变量)M2(14个变量)mtry值最优值63决策树数量最优值5001000训练集OOB误差率/%4.13.36测试集整体准确率/%89.8988.76测试集违约识别准确率/%72.7381.82(二)2030年财务指标测算和碳价压力情景的代入本文考虑在2030年碳减排力度的压力约束下ꎬ设置碳价的四种压力情景ꎬ同时兼顾技术因素和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ꎬ采用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中的销售百分比法ꎬ着重对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两个指标予以测算ꎮ其余财务指标通过营业收入㊁营业成本指标测算ꎮ部分指标或者构成指标的主要变量较为平稳ꎬ为简化起见ꎬ采用2018 2020年平均数代替(表6)ꎮ(1)2030年碳减排力度测算ꎮ本文假定2030年可以完成国家对宁夏下达的双控目标ꎬ即 十四五 期间ꎬ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18.8%ꎬ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0.9亿吨标准煤ꎻ 十五五 期间ꎬ碳排放强度累计3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表6㊀技术进步对高碳行业2020 2030年营业收入影响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单位:%测算指标石油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量影响投入产出效率年化增速1.731.120.931.480.66投入产出效率发展速度118.68111.82109.74115.84106.77价格影响2012 2017年PPI累计涨幅-12.501.109.9710.300.152012 2017年CPI累计涨幅9.979.979.979.979.972020 2030年PPI累计涨幅-23.442.2020.9321.670.312020 2030年CPI累计涨幅20.9420.9420.9420.9420.94相对价格水平发展速度63.3184.5199.99100.6182.94综合影响产量影响∗价格影响(年均)-2.82-0.56㊀0.9331.54-1.21㊀㊀㊀注:1.投入产出效率发展速度=(1+投入产出效率年均增速)10ꎬ代表以2020年为基期ꎬ2030年产量水平ꎮ2.相对价格发展速度=(1+相对价格水平年均增速)10ꎬ代表以2020年为基期ꎬ2030年相对价格水平ꎮ3.综合影响:投入产出效率发展速度∗相对价格发展速度ꎬ并按照10年计算年均增速ꎮ下降22.8%ꎬ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0.99亿吨标准煤ꎮ根据地方政府部门数据ꎬ2020年宁夏碳排放强度约6.31吨/万元ꎬ预计2030年宁夏碳排放强度为3.96吨/万元(折算成2015年不变价)ꎮ①在上述假定情况下ꎬ按照宁夏 十四五 十五五 GDP计划增速ꎬ测算2030年宁夏GDP为6144.02亿元ꎬ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43亿吨ꎬ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45亿吨ꎬ碳减排力度r为34.02%ꎮ②(2)2030年企业营业收入测算ꎮ本文在测算2030年指标时ꎬ先假设行业生产过程中直接排放水平不变ꎬ因此行业CO2排放量变化可以代表不变价产值的变化ꎬ由于各行业营收与产值增速历史数据接近ꎬ因此CO2排放量变化也可以视为营业收入的变化ꎮ同时考虑能源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因素对营业收入的影响ꎬ得出最终营业收入增速ꎮ能源结构因素ꎮ能源电力化㊁电力清洁化是能源发展的趋势ꎬ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加)将通过能源供应体现在所有行业的能耗强度中ꎬ意味着相同的能耗将对应更多的产出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ꎬ相当于增加行业的排放限额ꎮ本文主要采用电力行业的 碳排放因子 测度能源结构变化ꎮ碳排放因子=电力行业总排放/电力行业总能耗③ꎮ由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上升ꎬ所有发电量折合成单位标准煤能耗对应的碳排放量下降ꎮ根据«报告»数据ꎬ2019年宁夏电力行业碳排放因子为2.13吨/吨标煤ꎬ规划2029年电力行业排放达峰时的排放因子为2.03吨/吨标煤ꎬ下降幅度为4.69%ꎮ技术进步因素ꎮ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可以影响营业收入增速ꎬ主要体现在两方面ꎬ一是产量变化ꎬ二是价格水平ꎮ产量方面ꎬ以投入产出效率衡量技术水平ꎮ以2012 2017年投入产出效率增速④代表技术进步对产量的影响ꎬ并假设2020 2030年之间行业技术进步速度保持不变ꎮ投入产出效率依据投入产出表中的431㊀哲学社会科学版㊀2022 6㊀㊀①2030年碳排放强度=6.31∗(1-18.8%)(1-22.8%)ꎮ㊀㊀②为保证数据前后的一致性ꎬ此处碳减排力度以2019年为基期ꎮ㊀㊀③电力行业总能耗是各种发电量加总后折算成标准煤当量的水平ꎮ㊀㊀④投入产出表每5年编制一次ꎬ最近一期为2017年编制的投入产出表ꎮ。
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新药转移技术指南(中文版)
![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新药转移技术指南(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8e1f66ed630b1c59eeb5b5.png)
新药技术转移指南第二版By ISPE2014中文翻译第1页共43页引言 (5)1.1背景和目的 (5)1.2第二版的理论依据 (5)1.2.1产品生命周期 (6)1.2.2产品质量目标 (6)1.2.3控制策略 (6)1.2.4质量风险管理 (7)1.2.5沟通渠道 (7)1.3范围 (7)1.4关键术语 (8)1.5短缺药物的技术转移 (8)2技术转移计划以及成功标准 (9)2.1简介 (9)2.2技术转移计划 (9)2.3技术转移成功标准 (12)3技术转移时期 (14)3.1建立转移团队和制定章程 (14)3.1.1建立团队 (14)3.1.2建立章程 (16)3.2强化技术转移知识&建立技术转移方案 (17)3.2.1技术转移方案 (17)3.2.2技术转移包 (18)第2页共43页3.3风险识别,组织风险评估,建立技术转移计划 (19)3.3.1风险识别 (20)3.3.2风险分析和评价 (21)3.3.3技术转移计划 (23)3.4技术转移的执行 (24)3.5工艺(方法)验证 (26)3.6转移终结和回顾 (27)3.6.1技术转移过度计划&发出部门的脱离 (27)3.6.2监管活动的应对 (28)3.6.3学到的知识 (28)4分析方法的知识转移 (29)4.1简介 (29)4.2转移过程概述 (29)4.2.1建立技术转移团队和制定章程 (29)4.2.2强化转移知识并同意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方案 (30)4.2.3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技术转移计划 (30)4.2.4技术转移执行期 (32)4.2.5方法验证 (32)4.2.6转移结束与总结 (33)5原料药技术转移 (33)5.1简介 (33)5.2技术转移过程 (33)第3页共43页5.2.1强化转移知识并同意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方案 (33)5.2.2工艺验证 (35)5.2.3转移终结与回顾 (36)6制剂转移技术 (37)6.1简介 (37)6.2技术转移过程 (37)6.2.1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技术转移计划 (37)6.2.2工艺验证 (37)7附录一薄膜包衣片产品质量目标实例 (39)8附录二无菌制剂产品质量目标实例 (40)9附录三技术转移报告中可能包含的信息 (41)第4页共43页引言1.1背景和目的是药物研发和商业化生产的必要部分。
吸入制剂现场检查指南
![吸入制剂现场检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84a1c3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4.png)
目录一、目的 (5)二、适用范围 (5)三、吸入制剂概述 (5)(一)吸入气雾剂 (7)1 处方工艺 (7)2 关键质量属性 (8)3 容器密闭系统 (8)4 给药装置 (9)5 特殊风险 (9)(二)吸入粉雾剂 (10)1 处方工艺 (10)2 关键质量属性 (10)3 给药装置 (11)4 特殊风险 (11)(三)吸入液体制剂 (11)1 处方工艺 (11)2 关键质量属性 (12)3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12)4 给药装置 (13)5 特殊风险 (13)(四)吸入喷雾剂 (13)1 处方工艺 (13)2 关键质量属性 (14)3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 (14)4 给药装置 (14)5 特殊风险 (14)四、吸入制剂风险因素分类 (14)(一)人员安全 (14)1 原辅料及给药装置 (14)2 生产操作 (15)3 检验操作 (16)(二)研发现场 (16)1 处方工艺研究 (16)2 质量研究 (17)(三)技术转移 (18)1 工艺转移 (18)2 异常条件研究 (18)3 分析方法转移 (18)4 稳定性方案设计 (18)5 清洁方法转移 (18)(四)生产 (18)1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 (18)2 生产环境温湿度控制 (19)3 批量放大的设备变化及验证 (19)五、吸入制剂药学注册研制现场核查要点 (19)(一)吸入气雾剂 (19)1 处方工艺 (19)2 样品试制 (20)3 原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20)4 质量控制 (20)5 稳定性研究 (20)(二)吸入粉雾剂 (20)1 处方工艺 (20)2 样品试制 (21)3 原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21)4 质量控制 (21)(三)非压力型液体吸入制剂 (22)1 处方工艺 (22)2 样品试制 (22)3 原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22)4 质量控制 (23)5 稳定性研究 (23)六、吸入制剂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要点 (23)(一)吸入气雾剂 (23)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3)2 物料 (24)3 批量生产 (24)4 质量控制 (25)(二)吸入粉雾剂 (25)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5)2 物料 (25)3 批量生产 (25)4 质量控制 (26)(三)非压力型液体吸入制剂 (26)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6)2 物料 (26)3 批量生产 (26)4 质量控制 (27)七、吸入制剂GMP符合性检查要点 (27)(一)吸入气雾剂 (27)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7)2 物料管理 (27)3 生产管理 (28)4 质量控制 (28)(二)吸入粉雾剂 (28)1 厂房与设施、设备 (28)2 物料管理 (29)3 生产管理 (29)4 质量控制 (29)5 确认与验证 (29)(三)非压力型液体吸入制剂 (30)1 厂房与设施、设备 (30)2 物料管理 (30)3 生产管理 (30)4 质量控制 (30)5 确认与验证 (30)八、名词解释 (31)参考法规、指南和文献 (31)吸入制剂现场检查指南一、目的吸入制剂作为一种工艺相对复杂的制剂形式,在研制及生产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考虑。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dd880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f.png)
2022年第6期(总第323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6ꎬ202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23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杨大鹏1ꎬ陈梦涛2(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ꎬ杭州311121ꎻ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ꎬ杭州310058)摘㊀要: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ꎬ但如何衡量数字经济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仍缺少深入的研究ꎮ本文从消费者㊁厂商㊁政府三部门角度出发构建包含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和 数字化治理 三大维度的数字经济指标ꎬ并基于2011 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实证分析ꎬ探索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㊁异质性及其作用机理ꎮ研究结果表明ꎬ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驱动效应ꎬ且可以起到一定的 结构性 调整功能ꎬ矫正企业创新 区域不平衡 行业不匹配 等问题ꎮ在机制识别研究中发现ꎬ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㊁降低企业杠杆率㊁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等渠道助力企业创新ꎮ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应加快建设 数字产业化 基础设施㊁畅通数字经济信息流动渠道㊁完善数字经济监管制度ꎬ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ꎮ关键词:数字经济ꎻ企业创新ꎻ融资约束ꎻ去杠杆ꎻ信息质量中图分类号:F121.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2)06-0157-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优化对策研究 (19CGL003)作者简介:杨大鹏ꎬ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讲师ꎬ管理学博士ꎻ陈梦涛ꎬ通讯作者ꎬ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ꎮ㊀㊀一㊁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ꎬ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㊁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ꎮ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㊁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ꎬ通过效率变革㊁质量变革和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ꎬ其核心在于企业创新发展ꎮ从理论研究来看ꎬ数字经济助力企业创新的机制尚不明确ꎮ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信息数字化㊁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ꎬ其目标是依靠信息化㊁数字化㊁智能化技术的发展ꎬ推动新业态㊁新型商业模式的产生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ꎮ数字经济引发嵌入在技术㊁管理和制度系统中的技术经济范式的深刻变革ꎬ企业创新的核心逻辑是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的核心产品㊁服务和流程的重塑[2]ꎬ在供给端重塑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ꎬ在需求端改变消费结构和个性化消费ꎬ并颠覆了传统商品交换和流通方式ꎬ拓展了商品交换的地域与空间ꎬ实现降本增效[3]ꎮ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其宏观影响方面ꎬ亟待从理论上探究数字经济的衡量方式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机制ꎮ探究 数字经济 与 企业创新 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政策启示ꎮ因此ꎬ本文将深入探析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的关系ꎬ揭示其作用机制ꎮ研究尝试在以下方面做出边际贡献:一是尝试为我国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测算口径ꎬ完善数字经济统计框架ꎻ二是弥补相关研究领域不足ꎬ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与微观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关系ꎬ并实证检验其内在传导机制ꎻ三是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的 结构性 调节功能ꎬ为发展数字经济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ꎮ㊀㊀二㊁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测算自Tapscott(1996)[4]提出 数字经济 以来ꎬ751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ꎬ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不断丰富ꎮ目前ꎬ学界对数字经济的内涵与测量方法尚未达成共识ꎬ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理解和测量数字经济ꎮ狭义视角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独立的产业经济形态ꎬ从厂商角度界定的数字经济主要包含数字产业的增加值ꎬ指所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进行的经济交易活动ꎬ是国民经济中一种独立的数字化产业[5]ꎮ数字产业是指硬件制造业㊁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㊁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通信服务业ꎬ主要从互联网及相关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角度来定义数字经济ꎮ狭义理解可能忽视数字经济的多层次性和广泛辐射性ꎬ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广义视角理解数字经济ꎬ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经济活动ꎬ一切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的交易活动都属于数字经济[6]ꎮ数字经济不应局限在单独的数字或信息产业ꎬ而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ꎬ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ꎬ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ꎬ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ꎬ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㊁智能化水平ꎬ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7]ꎮ目前数字经济的主流测算方法有两种ꎮ一种是直接测量法ꎬ仅考虑数字或信息产业限定的范围ꎬ以此为依据统计㊁估算区域内数字经济的规模ꎮ如美国商务部建立一个包含近5000类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使用(supply-use)框架ꎬ进一步识别相关行业ꎬ进而直接估算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产出㊁增加值等ꎬ得出数字经济规模[5]ꎮ另一种则是综合测量法ꎬ综合考虑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的发展水平ꎮ赵涛等(2020)从 互联网发展 和 数字金融 两个方面对我国不同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8]ꎮ王振等(2021)则构建了一个包含数字设施㊁数字产业㊁数字创新和数字治理四大维度的数字经济竞争力模型来系统性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9]ꎮ以往关于数字经济的相关研究多从厂商和政府两部门的视角定义数字经济的内涵ꎬ忽视了消费者在数字经济中的重要作用ꎮ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是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因素ꎬ在数字经济背景下ꎬ消费者需求多样性被进一步放大ꎬ企业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捕捉到消费者的个性或需求ꎬ将消费者纳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之中ꎬ促进企业不断创新ꎮ因此ꎬ本文从消费者㊁厂商㊁政府三部门角度出发构建包含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和 数字化治理 三大维度的数字经济指标ꎮ其中ꎬ数字产业化(DigitalIndustrialization)指信息化产业发展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ꎬ包括电信业㊁电子制造业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ꎮ产业数字化(IndustryDigitalization)指新型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ꎬ为传统企业赋能ꎬ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格局ꎬ包括物联网㊁智能制造㊁数字媒体㊁数字金融㊁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ꎮ数字化治理(Digitalgovernance)指政府部门应用数字技术提供数字化公共服务ꎬ在收集㊁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实现 数字治理 ꎮ(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现有针对如何驱动企业研发创新的研究较为多元ꎬ核心视角可分为政府视角㊁市场视角㊁内部视角三方面ꎮ在政府视角层面ꎬ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政策㊁规制设计㊁政府财政研发投入和科技补贴等维度进行分析ꎻ在市场视角层面ꎬ国内学者聚焦于市场化改革㊁产业集聚对微观主体创新行为的影响ꎻ在内部视角层面ꎬ主要关注企业高管特征㊁企业财务状况㊁企业文化等方面ꎮ综合来看ꎬ高效持续推动企业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ꎬ由政策㊁制度㊁环境㊁要素供求等因素共同决定[10]ꎮ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从政府㊁企业㊁消费者等多个维度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ꎮ从政府治理视角来看ꎬ数字化治理能够让政策制定者实时捕捉市场供求动态ꎬ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相应政策ꎬ并通过大数据技术㊁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手段精准获取政策实施反馈ꎬ降低政策不确定性ꎬ为企业研发创新营造稳定的制度环境ꎬ促进企业成长发展和创新ꎮ从企业视角来看ꎬ企业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和传统资源要素融合赋能企业研发过程ꎬ在产品研发阶段ꎬ数字仿真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支持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ꎻ在产品生产和制造阶段ꎬ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通过透明851化生产流程各环节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ꎬ降低产业链上企业生产成本ꎬ提高创新效率ꎬ改善市场环境ꎬ对在位企业施加竞争压力ꎬ倒逼企业不断创新以求得生存和发展[11]ꎮ同时ꎬ数字技术的发展充分赋能传统金融机构ꎬ大幅减少运行低效和资源错配问题ꎬ让企业创新活动得到充分支持ꎬ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ꎮ此外ꎬ从消费者参与视角看ꎬ数字经济重塑了企业生态系统和外部生态环境ꎬ使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成为价值共创者ꎬ进而极大地促进企业创新[12]ꎮ因此ꎬ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活动ꎮ数字经济引发的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 提供增量 和 优化质量 两个主要方面ꎮ 提供增量是指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并向企业提供额外的有效供给ꎬ是数字技术广泛地市场化应用进而推动数字新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ꎮ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ꎬ大数据㊁人工智能㊁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能在处理海量数据的同时维持成本㊁控制风险ꎬ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ꎬ改善市场中存在的资源错配现象ꎬ使得企业研发创新资金需求能与适应资源匹配ꎮ企业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ꎬ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而创设新发展空间ꎮ数字经济发展丰富了企业销售方式与渠道(如线上平台㊁智能路演)ꎬ进而实现已有产能和库存的快速消化[13]ꎮ此外ꎬ大数据㊁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供了精准评价企业信用水平的可能性ꎬ以行为数据强化金融风险控制ꎬ使得金融工具和机构的结构与种类得以拓展与优化ꎬ能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和平台[10]ꎬ有效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ꎬ为企业创新提供坚实的金融资源基础ꎮ优化质量 即数字经济发展能为传统企业生产提供优化方案ꎬ全面提升效能ꎮ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ꎬ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ꎬ通过应用互联网㊁区块链等数字信息技术ꎬ企业可显著提升交易效率ꎬ降低交易成本ꎬ效率和安全性兼顾的交易方式能够保护企业利益ꎬ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得稳定的现金流ꎬ增加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和经营实力ꎬ降低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和依赖ꎬ从而缓解企业杠杆率ꎬ降低财务风险ꎮ在企业融资方面ꎬ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金融配置效率ꎬ打破传统金融约束ꎬ有效控制信贷风险[14]ꎬ改善信贷资源错配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15]ꎮ在市场信息流通方面ꎬ企业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匹配分析ꎬ向市场各方提供企业内部准确可靠的运营信息ꎬ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ꎬ促进资源与企业创新项目的风险特征相互匹配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16]ꎮ即数字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信息流通渠道ꎬ减少信息流动障碍ꎬ优化资源配置效率ꎬ有效纠正 属性错配 领域错配 和 阶段错配 等问题ꎮ数字经济发展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㊁降低企业杠杆率㊁提升企业信息质量ꎬ有利于长期可持续的企业发展ꎬ保障企业专注于从事企业创新活动ꎮ因此ꎬ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数字经济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ꎮ假设3: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促进企业创新ꎮ假设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企业创新ꎮ㊀㊀三、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一)数据来源本文为研究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探索其作用机制ꎬ选择中国A股(沪㊁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ꎬ研究区间为2011 2020年ꎮ为保证数据质量以及剔除极端情况ꎬ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一定处理:首先ꎬ剔除研究样本中的金融类企业㊁ST公司㊁∗ST公司以及当年退市的公司ꎻ其次ꎬ为保证数据质量与数据连贯性ꎬ剔除连续数据少于3年的企业以及在2019年及以后新上市的公司ꎻ最后ꎬ针对公司层面的连续变量进行(1%ꎬ99%)缩尾处理ꎬ消除极端异常值的影响ꎮ企业层面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㊁公司信息以及专利情况等)来源于iFind数据库㊁WIND数据库和CS ̄MAR数据库ꎬ数字经济㊁数字金融等行业㊁宏观层面相关指标来自国家统计局㊁中国信通院㊁中国工信部㊁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院等ꎮ951(二)变量说明1.被解释变量ꎮ现有研究通常利用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ꎬ但由于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ꎬ利用企业研发投入衡量企业创新行为或会存在一定的高估ꎮ因此ꎬ本文考虑从创新成果角度进一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ꎬ分别以企业申请专利总数(Topat)和企业发明专利数量(Patent)作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代理变量ꎮ2.核心解释变量ꎮ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综合考虑数字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ꎮ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是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内涵㊁特征的高度凝练与总结ꎮ在指标体系中不仅要考虑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覆盖到的行业㊁使用人群ꎬ还要考虑其与现有产业的融合深度ꎮ二是体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多元化ꎮ现有数字经济相关研究多从数字技术产业㊁数字金融行业等方面出发ꎬ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发展ꎬ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ꎬ呈现出层次多元的特征ꎮ因此ꎬ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仅包括信息相关产业ꎬ还包括传统产业数字化㊁政府数字平台服务等新业态ꎮ按照上述构建原则ꎬ借鉴现有数字经济的研究经验ꎬ并结合我国数字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ꎬ本文从政府㊁消费者和企业三个部门出发ꎬ综合考虑数字制造㊁数字金融㊁数字贸易㊁数字物流等方面ꎬ认为数字经济应该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和 数字治理化 ꎬ在此基础上共收集13个二级指标ꎬ30个三级指标共同衡量数字经济水平ꎮ数字产业化方面ꎬ主要考虑数字基建情况ꎬ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技术与数字产品的生产与使用ꎮ不同于传统研究ꎬ本文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加入从消费者角度衡量的 互联网上网人数 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流量 指标ꎬ以更好地体现数字经济的广度和覆盖情况ꎮ产业数字化方面ꎬ侧重数字技术与其他经济产业的交融应用ꎬ拓展数字经济应用深度ꎬ赋能传统产业ꎮ主要包括数字贸易㊁企业信息化融合㊁数字金融㊁数字媒体㊁智能物联等新业态㊁新模式ꎮ数字化治理方面ꎬ关注政府对于数字技术㊁数字产品的应用ꎬ其会显著影响企业㊁消费者ꎬ为市场带来低门槛㊁低成本的高效公共服务ꎬ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ꎮ本文主要从政府数字平台建设和相关制度保障衡量数字化治理水平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指标ꎬ①在进行指标计算前ꎬ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的无量纲处理ꎬ增加数据统一性与可比性ꎮ进行无量纲处理后ꎬ利用主客观结合方式确定权重ꎬ利用变异系数法计算相关权重ꎬ计算可得数字经济发展指标的权重ꎬ见下页表1所示ꎮ3.中介变量ꎮ融资约束(cash)以当期现金流净整与期初总资产比值衡量企业融资约束ꎬ该数值越大代表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ꎬ越难获得足额融资ꎻ杠杆率(lev)以企业资产负债率衡量杠杆率ꎬ总负债/总资产∗100%ꎻ信息披露质量(in ̄for)按照深交所㊁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评价分类赋值(0ꎬ1ꎬ2ꎬ3分别表示披露质量不合格㊁合格㊁良好和优秀)ꎮ4.控制变量ꎮ为避免遗漏重要变量ꎬ参考戴志敏等(2021)㊁唐松等(2020)等研究ꎬ本文将企业规模(size)㊁员工规模(employ)㊁政府补助(sub ̄sidy)㊁上市时间(age)㊁每股收益(eps)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0)等作为控制变量ꎮ(三)模型设定为验证前文关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研究假设ꎬ本文构建如下基准回归模型:Panentiꎬt=cit+α1Digt+ βiControlsiꎬt+μ+υ+εt(1)其中ꎬPanentiꎬt表示企业创新ꎬ主要用企业专利总数㊁企业发明专利总数和研发创新投入作为代理变量ꎮcit表示回归常数项ꎬDigt表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核心解释变量)ꎬControlsiꎬt表示控制变量ꎬ包括企业规模㊁每股收益㊁政府补助㊁上市时间等变量ꎬμ表示时间固定效应ꎬυ表示行业固定效应ꎬεt表示回归误差项ꎮ本文在后续回归分析中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ꎬ并进行了聚类标准误调整ꎬ若无特殊说明ꎬ后续回归结果均以该模型分析ꎮ061①由于版面原因略去具体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及权重比例确定过程ꎬ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索取ꎮ㊀表1数字经济指数各维度权重总指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39.2%)ICT市场规模(20%)㊁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20%)㊁云市场(15%)㊁互联网基础设施(25%)㊁电子制造业(9.8%)㊁电子信息业(10.2%)产业数字化(40.6%)数字贸易(12.8%)㊁两化融合(20.3%)㊁数字金融(15.3%)㊁数字媒体(14.7%)㊁智慧物流(18.6%)㊁物联网(18.3%)数字化治理(20.2%)政府数字治理(100%)㊀㊀数据来源:由变异系数法通过层次分析计算得到㊀㊀(四)描述性分析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ꎮ在进行缩尾㊁对数化处理后ꎬ各变量均不存在极端值或异常值影响ꎮ核心被解释变量申请专利总数(topat)和发明专利数量(patent)的标准差均较大ꎬ表明不同企业间的创新产出存在明显差异ꎮ㊀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被解释变量申请专利总数topat4.2011.7070.00010.900发明专利数量patent2.8371.5700.00010.188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dig3.8160.7232.3504.534数字经济规模dig23.0060.4712.2513.669中介变量融资约束cash0.0150.093-0.2430.387杠杆率lev42.43620.3005.50089.558信息披露质量infor2.08350.5860.0003.000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21.8911.46814.94228.637上市时间age2.0930.8840.0003.434每股收益eps0.4290.535-1.2102.471政府补助subsidy15.5162.0741.88123.115员工规模employ7.5301.3141.60913.223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058.94115.20023.47090.990㊀㊀四、实证分析与结果(一)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首先ꎬ本文对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ꎬ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ꎮ从表3方程(1)和方程(2)中可以发现ꎬ数字经济发展(dig)对企业申请专利总数(topat)㊁企业发明专利数量(patent)的影响均显著为正ꎬ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驱动效应ꎮ在方程中加入控制变量后ꎬ回归结果如方程(3)和方程(4)所示ꎮ通过对比回归系数可见ꎬ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展现出一定的 结构性 驱动特征ꎬ对企业核心创新能力ꎬ即发明专利数量(patent)有更为显著的促进效应ꎮ此外ꎬ本文分别利用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和 数字化治理 三个一级指标作为因变量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效应(见隔页表4)ꎮ结果发现ꎬ数字产业化(szcy)㊁产业数字化(cysz)和数字化治理(szzl)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ꎮ在对数字经济发展降维后回归发现ꎬ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 结构性 驱动特征依然成立ꎬ即数字产业化(szcy)㊁产业数字化161(cysz)和数字化治理(szzl)对企业核心创新能力(patent)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ꎮ㊀表3㊀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基准回归方程变量(1)topat(2)patent(3)topat(4)patentdig0.905∗∗∗0.943∗∗∗0.587∗∗∗0.747∗∗∗(81.77)(77.96)(42.92)(44.06)size0.201∗∗∗0.220∗∗∗(14.25)(12.30)eps0.054∗∗∗0.056∗∗∗(4.72)(4.04)top10-0.0360.017(-1.15)(0.44)employ0.156∗∗∗0.154∗∗∗(12.16)(9.28)subsidy0.007∗∗0.007∗∗(2.56)(2.10)age0.134∗∗∗0.024(8.13)(1.22)时间效应yesyesyesyes行业效应yesyesyesyes常数项0.849∗∗∗-0.584∗∗∗-3.689∗∗∗-6.001∗∗∗(20.16)(-12.46)(-14.62)(-18.86)N26667237741693815183F766.340777.8531271.594965.769r20.5950.5580.5750.536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置信度下显著ꎬ括号内数值为t值㊀㊀进一步地ꎬ本文通过引入数字产业化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的滞后项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动态叠加效应ꎮ①结果表明ꎬ数字产业化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均在滞后2期时间内保持了对企业创新活动正向的促进影响ꎬ并且表现出正向促进效应随时间递减的特征ꎮ可见ꎬ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叠加效应ꎬ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最为显著ꎮ与此同时ꎬ政府部门㊁企业大力发展数字化治理和产业数字化ꎬ利用数字产业化发展优势ꎬ形成发展合力ꎬ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ꎮ为保证本文经验分析结果可靠㊁稳定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的处理:②首先ꎬ调整数字经济的衡量口径ꎬ选用中国信通院的数字经济规模产值(dig2)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替代变量ꎬ经验分析表明结果仍然稳健ꎮ其次ꎬ研究分别采用滞后1期回归㊁工具变量(2SLS)回归(利用上市公司所在地距离中国大陆数字发展示范城市杭州的空间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和DIFF-GMM回归模型尝试解决可能的内生性问题ꎬ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依然显著ꎬ并且对核心创新能力促进更强的 结构性 驱动效应仍然存在ꎮ(二)数字经济的 结构调节 与企业创新进一步地ꎬ本文关注数字经济驱动企业创新的结构调节作用ꎬ考察数字经济发展能否克服以往我国经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 行业资源不匹配 等结构性问题ꎮ本文进行相应的异质性分析ꎬ为研究 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 问题ꎬ将企业按照所属地划分为 东部企业 中部企业 西部企业 ꎻ为研究 行业资源不匹配 问题ꎬ将企业划分为 制造业 非制造业 ꎬ进行分样本回归检验和比较分析ꎮ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调节功能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ꎬ可以发现数字经济对东㊁中㊁西部企业的创新活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ꎬ但对中西部企业的影响系数大于东部企业ꎮ可能是因为东部企业往往拥有地域优势㊁规模优势ꎬ可以在市场机制下获得充足的融资金额ꎬ因而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企业的促进作用略小于对中西部企业的影响ꎮ而中西部企业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较晚ꎬ总体经济体量较小ꎬ更容易面临 融资难㊁融资贵 的问题ꎮ数字经济发展后ꎬ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融资约束㊁降低企业杠杆和提高信息质量ꎬ较261①②由于版面原因略去回归结果ꎬ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索取ꎮ由于版面原因略去回归结果ꎬ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索取ꎮ好地解决中西部企业创新发展难题ꎬ为其带来更为显著的边际促进效应ꎮ因此ꎬ数字经济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东㊁中㊁西部企业由于融资困难等问题带来的区域创新发展不均衡问题ꎮ㊀表4数字经济一级指标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方程变量(1)topat(2)patent(3)topat(4)patent(5)topat(6)patentszcy0.933∗∗∗1.186∗∗∗(21.96)(26.49)cysz0.305∗∗∗0.387∗∗∗(21.96)(26.49)szzl0.229∗∗∗0.293∗∗∗(20.02)(23.96)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固定效应yesyesyesyesyesyes常数项-5.171∗∗∗-7.886∗∗∗-4.748∗∗∗-7.502∗∗∗-4.283∗∗∗-7.044∗∗∗(-6.26)(-10.35)(-5.62)(-9.74)(-4.95)(-8.79)N169381518315488139591385412549F327.959266.429297.995235.608257.172207.872r20.5750.5360.5380.5030.4910.472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置信度下显著ꎬ括号内数值为t值㊀表5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调节功能方程变量(1)topat(2)patent(3)topat(4)patent(5)topat(6)patentPanelA:东部地区PanelB:中部地区PanelC:西部地区dig0.553∗∗∗0.709∗∗∗0.665∗∗∗0.791∗∗∗0.612∗∗∗0.841∗∗∗(32.79)(34.56)(22.13)(20.40)(16.39)(17.00)常数项-3.018∗∗∗-5.579∗∗∗-7.924∗∗∗-9.497∗∗∗-3.767∗∗∗-5.483∗∗∗(-9.75)(-14.55)(-12.08)(-10.88)(-6.26)(-6.93)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固定效应yesyesyesyesyesyesN12224110432529232921851811F877.576681.616303.792207.927132.82295.467r20.5650.5300.6810.6150.5220.489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置信度下显著ꎬ括号内数值为t值㊀㊀数字经济对行业资源不匹配的调节功能结果如下页表6所示ꎬ其中digy=dig∗yꎬy为行业类型虚拟变量(制造业赋值为1ꎬ非制造业赋值为0)ꎮ结果显示ꎬ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均有更为明显的创新驱动效应ꎬ而对非制造业企业的促进作用相对偏低ꎮ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ꎬ数字经济的不361。
9月1日起新《安全生产法》正式施行 山钢集团:以“万无一失”防“一失万无”
![9月1日起新《安全生产法》正式施行 山钢集团:以“万无一失”防“一失万无”](https://img.taocdn.com/s3/m/1e02389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c.png)
34STATE-OWNED ASSETS OF SHANDONG国有企业 | STATE-OWNED ENTERPRISE□ 通讯员 党浅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安全生产法》,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新问题、新风险的防范应对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等方面,增加了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安全生产法》的再次修改,为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建立规范秩序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诠释。
山钢集团将系统学习研究,主动与新法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地落实到钢铁生产每个环节,以‘万无一失’的举措,防‘一失万无’的境地。
”近日,山钢集团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王志强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为安全生产拧上法治“阀门”山钢集团拥有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莱钢精品钢基地两大生产基地,2020年产量首破3000万吨,既要巩固安全生产良好态势,又有提升安全本质化水平的内在需求,把安全发展理念融入企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是贯彻新《安全生产法》的重中之重。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年报,2016年至2019年,会员企业千人负伤率逐年递减,从2016年的0.62‰下降到2019年的0.42‰,平均降幅12.2%。
”王志强告诉笔者,过去20年,我国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实现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持续下降。
尤其是“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伴随兼并重组、布局调整、产能置9月1日起新《安全生产法》正式施行山钢集团:以“万无一失”防“一失万无”换、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通过新建和技改工程,淘汰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和设施,工艺装备可靠性显著提升,安全防护设施日趋完善,系统化、本质化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但传统高危行业风险仍未得到全面有效防控,存在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安全责任不落实、本质安全水平参差不齐、安全防控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尤其近年,钢铁行业面临着高效、高速与安全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些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的安全生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风险管理指引-质量风险
![风险管理指引-质量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b142f3ca49649b6648d747e4.png)
质量风险编号:CD-FK043 2018-03-20发布2018-03-30实施目录前言 (II)1 定义及范围 (1)2 风险管理原则 (1)3 风险评估 (2)3.1 风险识别 (2)3.2 风险分析 (4)3.3 风险评价 (4)4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5)4.1 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 (5)4.1.1 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环境 (5)4.1.2 质量风险评估 (6)4.1.3 质量风险监测 (6)4.2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 (7)4.3 第三道防线—审计部门 (7)4.4 三道防线的协作 (8)附录一:成都中车长客质量风险清单(参考) (9)前言为指导和规范公司开展质量风险管理,特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提出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内容、流程,以及各个相关部门在风险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
指引的附件提出质量风险清单和评估模型,可供各单位开展质量风险辨识和评估时参考,各单位可以根据具体项目在此清单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
本指引由XXX风险部提出并负责解释、修订。
各单位在实施质量风险管理时,应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开展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和审计部门可根据此指引对质量风险管理遵循情况进行评估。
本指引主要起草人:。
终审:。
本指引为首次发布。
1 定义及范围本指引按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XXX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规定》以及股份公司相关规定制订。
本指引提供了各公司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可指导公司从最初的产品研究、生产、市场销售一直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全部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评价的风险管理。
本指引所指“质量风险”是指因为种种可预期或不可预期的因素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而造成成本升高或产品不被客户接受的可能性。
质量风险管理内容主要是指质量研发过程质量风险、工艺过程质量风险、制造过程质量风险、采购过程质量风险和售后服务过程质量风险等五个阶段的风险,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实施风险管控工作。
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强化效应及挑战——兼论“双支柱”框架协调
![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强化效应及挑战——兼论“双支柱”框架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571d5c2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6.png)
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强化效应及挑战兼论“双支柱”框架协调◎杨源源高洁超内容提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和政策界关注。
在此背景下,深刻把握“双支柱”政策交互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辩证剖析以对宏观审慎政策影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治理有效性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
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明显强化效应,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调控的“结构性缺失”及“脱实向虚”问题,并助力货币政策更有效引导宏观经济行稳致远;宏观审慎政策亦给货币政策调控造成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在长期引发“低利率”和“通货紧缩”恶性循环以及弱化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等。
鉴此,本文认为央行应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支撑效应,并科学预判宏观审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挑战,据此促进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良性协调以有效提升央行的宏观经济治理能力。
关键词双支柱政策协调配合金融稳定宏观经济治理〔中图分类号〕F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2-0043-10一、弓I言金融稳定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传统的金融稳定讨论及政策实践多着眼于微观层面,而对宏观金融稳定关注甚少。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如何科学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政策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金融稳定由此逐渐跃升为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从中国实践来看,长期以来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在于管理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重要性及定位并不明确。
伴随危机后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宏观金融稳定日益重视,各国纷纷建立起宏观审慎框架。
我国亦不例外,自2211年起央行宏观审慎实践先后历经由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向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转变,并在2210年设立专门的宏观审慎管理局。
与此同时,各国通过对危机展开系统审视和反思发现,常态性货币操作对信贷过度扩张、资产价格波动等存在重要影响,认为央行宏观审慎调控时需要货币政策发挥补充作用。
金融科技、信贷增长与信贷风险兼论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
![金融科技、信贷增长与信贷风险兼论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fd819a3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6.png)
总36卷 第4期兰州财经大学学报Vol.36 No.42020年8月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Aug.,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2020金融科技、信贷增长与信贷风险:兼论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 李 泉1,王彦龙1,高 雅2(1.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00)摘 要:基于2013—2018年70家银行的数据,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市场化程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1)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呈“倒U型”;(2)信贷增长在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市场化程度负向调节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信贷风险的“倒U型”关系。
研究启示在于面对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银行仍然需要重视信贷风险管理,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银行信贷变动的监测。
关键词:金融科技;信贷风险;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系统GMM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465(2020)04 016 14 一、问题提出金融科技是金融发展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研究领域。
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要求下,做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仍是金融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 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
如果我们将这一挑战聚焦于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究竟存在怎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关系,那么深入探讨市场化程度对金融科技与银行信贷风险关系的影响机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该问题的回答也有助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监管。
电力设备新能源: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二)-新能源运营商:绿电加持,重塑成长
![电力设备新能源: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二)-新能源运营商:绿电加持,重塑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8089612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5.png)
2021年11月4日行业研究新能源运营商:绿电加持,重塑成长——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二)电力设备新能源“双碳”时代,绿电成为能源枢纽。
能源革命和全球定价权的争夺是“碳中和”的核心,以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综合考虑资源储量、度电碳排放量、发电成本等三方面因素,绿电将成为未来的能源枢纽,我们预计2020-2025年光伏、风电发电量5年复合增速将达20%。
“能耗双控”政策背景下绿电需求将持续提升,但需进一步理顺其供需机制。
(1)“能耗双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其约束是长期性的;而随着国家提出各省市可再生电力消纳达到激励值要求后,最低值以上的部分免于区域能耗“双控”考核的范围,各地会积极规划建设更多的新能源设施,同时推动绿电的销售,因为绿电不仅能缓解地方及企业的指标压力、有效降低能耗,同时也能为生产所需的电能带来补充。
(2)绿电交易试点机制开启后绿电交易量仍相对较少,核心原因在于国内绿电的供需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具体而言:量端,绿电交易需与碳成本内部化在未来建立起联动机制,即碳约束范围越广、碳成本内部化机制越健全,绿电的交易量提升将会越快;价格端,当前时点绿电溢价约3~5分/KWh,未来绿电价格的“锚”将取决于非绿电的消费者碳成本承担的比例(比例越高,绿电的溢价和需求则越强),同时也需综合考虑碳价对碳减排和经济的双向影响。
制造成本持续降低,运营商享受盈利溢价。
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处于下降通道。
随着技术进步等因素,绿电的成本优势将持续增强,加速对于传统能源发电的替代:风电方面,机组大型化推动风机价格持续降低,未来若风机(不含塔筒)价格下降到1800元/kW,风电项目总体投资将较2021H1继续降低15%;光伏方面,若2022年底前硅料价格下降到80元/kg,光伏项目总体造价仅因此因素就将下降13%,且技术进步和产业竞争仍在持续中,共同推动持续降本。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机制识别与异质性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机制识别与异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387ec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3.png)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机制识别与异质性分析吴庆田朱映晓(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3)〔摘要〕在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2018年全体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创新两阶段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发挥促进作用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而非覆盖广度。
进一步实证检验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与成果市场化阶段下的两种影响机制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加剧融资约束与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使拐点右移,即提高了创新对融资约束容忍度;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新成果市场对接效率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且不同行业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本文研究有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驱动作用,并为将来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企业技术创新创新二阶段融资约束产品市场对接效率金融供给侧改革DOI:10.3969/j.issn.1004-910X.2021.03.017〔中图分类号〕F832;F273.1〔文献标识码〕A引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攀升。
在2020年两会上,我国并没有提出经济增速的目标。
面临全球经济风险,如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持续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极其重要的课题,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正是我国走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创新型公司通常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其预期回报难以评估,这会带来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可能导致更具有创新力的公司出现信贷配给现象[1]o由于我国目前传统金融体系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许多金融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不能从中得到满足[2]o近些年来,金融科技的相关技术,如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庞大的触达效应,极大地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下服务门槛高且便利性低的不足,强有力地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2021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468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2021版)摘要:如何通过分析风险传导机制来有效管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事关各方的利益和经济稳定。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虽然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但其负面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本身。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载体,在利益、信息、制度标准和品牌信誉等风险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不同的风险传导路径向受险节点企业进行传导。
为了有效管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企业需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采取措施优化企业利润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等。
关键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台湾地沟油事件;传导机制一、引言近年来,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三聚氰胺""毒胶囊""丰田汽车召回门"和"地沟油"等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既危害消费者的权益,又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消费者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心理,从而导致事件风险加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1-2]。
为了有效防范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做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工作,加强此类风险传导机制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Stephenetal通过食品安全案例研究了公共物品和产品质量监管价值之间的关系[3];程国平等运用企业基因和产品基因理论对产品质量风险的传导进行了研究,他们按照生物遗传的机理,分析了供应链上产品质量风险基因遗传过程[4];肖依永等借助质量供需链的概念,运用质量屋特有的需求和技术转化功能,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风险传递模型[5];张汉江等分析了质量安全风险产生与传递的诱因,建立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与消费者组成的四级三阶段供应链博弈模型[6]。
现有文献对于产品质量风险传导的研究过于关注模型本身,涉及风险传导特点和传导动力的研究比较少。
此外,假设条件的限定以及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的困难使得模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适用性不足。
本文在分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特点、传导要素、传导驱动力和传导机理方面深入剖析其传导机制,提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研究框架,并结合台湾地沟油事件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念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产品质量风险指的是产品预期质量与实际质量的差异给企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通常人们关注的产品质量风险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一致的。
本文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定义为: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给消费者、企业、社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从经济活动过程来看,企业、产品消费者和社会均会受到产品质量的影响。
对消费者而言,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会造成人身上的伤害;对企业而言,出售此类问题产品,一经发现,企业的正面形象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除了要支付巨额赔偿外,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社会而言,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等。
如"三聚氰胺"事件就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使得消费者对国家形象的认可度以及本土品牌的偏好都有所下降,众多消费者丧失了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心[7]。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在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作、包装运输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
在产品设计方面,由于企业在产品设计之初对相关信息搜集和分析不够周全,导致产品设计本身就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这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极大的人身伤害。
如手机电路设计不合理易引起手机发热,甚至会产生手机自燃等风险。
在物料采购方面,多层级的供应链系统使得企业所采购产品的质量可追溯性比较低,风险可视性小,存在质量风险的产品很容易流入到企业当中[8]。
此外,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采购价格低廉而质量却没有保证的产品,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质量安全风险产生。
在生产制作方面,工人操作不当极有可能诱发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如生产过程中,员工没有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进行生产,一些添加剂使用过量,未在无尘环境下进行操作等。
此外,生产设备本身存在问题以及生产标准不合理等,都有可能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在包装运输方面,包装运输食品或精密电子元件都有着严格要求,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不合格的包装运输容易使食品变质。
包装不合格也会提高其他类型产品被侵蚀的几率,运输方式和方法的专业化程度低会使得产品在运输中受到损伤,进而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如一些电子器件的运输,要做好防压、防潮、防水等准备,否则这些产品就会有损伤,成为有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
在管理制度方面,企业对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作、包装运输等方面监管不力,或者企业自身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如材料入库时只核对数量而未对质量进行核查,就会使得质量安全风险流入企业。
实际上,管理制度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良好的自我监管能力对减少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发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五个方面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只做好某个方面的工作并不能有效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企业应从自身特点出发,找出需要重点监管区域,这样既可以节约监督成本,也可以提高监督效率。
对于食品类企业,物料采购、生产制作和包装运输等过程是企业应该重点监控的对象,对于汽车制造类企业,重点监控的对象应该是产品设计和物料采购两个方面。
当然,企业在加强重点对象监控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应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多方面协调配合监管。
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特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具有选择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当风险产生于供应链上某一节点企业时,它倾向于向企业相关程度高、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企业传导。
当风险发生传导时,存在风险的节点企业并不能将风险完全地转移出去,自身仍然存在风险,同时下一节点企业将被"感染"。
供应链环境下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具有逐级传递并向下扩大的趋势效应,其传导呈现出扩散性的特点[9]。
在不同时刻,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状况不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会随着时间维度不断地变化。
同时,各节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相互联系的,因此风险既能在企业内部扩散,也能从一个节点企业扩散到另一个节点企业,直观上呈现空间维度上的扩散。
实际上,风险是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同时进行扩散的,随着扩散的进行,风险愈是接近消费者,其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其扩散形式如图1所示。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要素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载体。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载体主要有三种:物料载体、资金载体和信息载体。
物料载体比较直观,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包装等。
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直接存在于物料之中,当这些物品在供应链中流动时,风险随之发生传导。
资金载体是指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可以通过双方之间资金流关系进行传导。
企业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进而会影响相关企业的资金流,相关企业在生产制作过程中缺乏资金的支持,产品就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质量安全风险因而会以资金为载体传导到其他企业。
信息很容易成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载体,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善,缺乏对产品质量的正确认知,都会造成质量安全风险在企业之间进行传导。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节点。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节点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节点和路径节点两类。
企业内部节点是指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四个阶段;路径节点是风险传导路径上的节点企业,一般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终端顾客等。
传导节点是风险产生和传导的主体,也是其他不同风险来源的汇聚点。
企业相关性程度的大小和节点企业抵御、承受风险的能力,对于风险的传导方向和传导效果有很大影响。
风险在传导时,倾向于向相关性程度较高的节点企业进行传导,而拥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节点企业则能够有效地阻止风险的传导[10]。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路径。
风险在传导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渠道和途径,这就是风险的传导路径。
一般来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有四种传导路径:串行式、发散式、集中式和交互式[11]。
串行式是最为常见的传导路径,如图2所示,它是风险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销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的简单传导。
发散式是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会传导给多个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处于施险企业的下游、上游或者同一层次。
集中式与发散式相对,它是指多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都传导到同一个企业。
发散式和集中式的路径如图3所示。
交互式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传导,其传导路径如图4所示。
当施险企业将风险传导到受险企业时,后者会对前者有一种反馈作用,受险企业并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施险企业传导的风险,通常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如零部件的采购方要求供应方承担退换不合格产品的义务。
交互式路径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研究表明,宽松的退货政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效用[12]。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驱动力风险的传导离不开驱动力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之所以会持续传导下去,而没有发生风险断流,就在于传导驱动力发挥了效用。
传导路径上的节点企业在利益、信息、制度标准、品牌信誉等因素的影响下所选择的组织行为,就是风险传导驱动力发挥效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1、利益。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决策单位,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在各自的经济活动中,它们常常只考虑自身的发展,甚至不惜以摒弃社会责任感、伤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趋利避害地去寻求和接受有质量缺陷的产品,以此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的目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迅速地通过传导载体,并沿着传导路径在各节点企业之间传导。
企业利益关系不仅仅牵扯某一条价值链,通常还涉及到整个行业或者地区。
因此,利益不可忽视地成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