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恐龙无处不在》导学导练(含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2)
七年级语文《恐龙无处不在》导学案一、温故互查(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目(2)chán chú()()(3)xié()带(4)潮xī()(5)领yù()(6)yǎn()射(7)二氧化guī()(8)排chì()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2)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一)速读课文,筛选信息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从何而来?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二)细读课文,把握内容4.如果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应如何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5.文章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结论的?6.试着理出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及语言特色。
①说明顺序:②说明方法:③说明角度:④说明语言:(三)精读课文,品析语言7.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
你能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四)妙说课文,领悟方法8.通过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培养创造力西药哪些思维能力?9.“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______)目(2)chánchú(______)(______)(3)xié(______)带(4)潮xī(______)(5)领yù(______)(6)yǎn(______)射(7)二氧化guī(______)(8)排chì(______)【答案】(1).(1)臀(2).(2)蟾(3).蜍(4).(3)携(5).(4)汐(6).(5)域(7).(6)衍(8).(7)硅(9).(8)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臀,蟾。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______)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______)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答案】(1).(1)B(2).(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字形,正确书写汉字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致密:形容某一事或物精致紧密。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1)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2)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6.1《恐龙无处不在》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6.1《恐龙无处不在》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平实严谨的说明文,表面看好像是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因此,学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
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留心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并领悟其中的道理。
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就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
所以,在初读了解作者后我提出了问题“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这样的设计看似有些唐突,但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却有很好的效果,同是,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然后带领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结构,让他们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说明顺序和方发进一步剖析文章。
最后以赏析语言结束课文。
不过为了能进一步升华主题,我设计了“学了本文之后有什么启示?的讨论问题。
这不仅锻炼的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对文章进行完善的小节。
教学目标:1. 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 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1.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讲授法、问答法、朗读法、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图象导入:播放恐龙的相关画面。
并解说: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重的可达90吨,目前的大象只有6吨,曾以900—1200属类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可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灭绝了,只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恐龙的化石,那么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会运用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析:在细读两文的基础上,抓住两篇文章的结尾段进行归纳。
二、参考答案:《恐龙无处不有》的论证思路: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现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面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推断最近一次“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一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一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最后得出结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被压扁的沙子》的论证思路;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引出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然后分析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通过严密的推理,肯定“撞击说”否定“火山说”,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最体撞击地球。
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两篇文章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参考答案:1.补充说明性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注重观察、善于发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2.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意在强调此研究的现实意义。
3.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变得浅显,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理解。
4.对上文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从句子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
解析: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些补充说明性文字的作用,体会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四、参考答案:板块构造理论。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堂练习6《恐龙无处不在》导学导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堂练习6《恐龙无处不在》导学导练(含答案)初二语文《导学练》主备人:审核:课时:2 总课时:时间:年月号《恐龙无处不在》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运用;2、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3、体会文章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的主宰并不是人,而是一种生物,它们的名字是——恐龙。
但是现在却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踪迹,它们是怎么灭绝的呢,原因是什么?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章去寻求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鸟臀目()褶皱()遗骸()天衣无缝()2、这篇文章的文体、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3、阅读课文,说说“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章为什么以“恐龙无处不在”为题,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如何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的含义。
4、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课外语段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 精通恐龙的分类和特征;3. 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4. 探究恐龙绝迹的原因。
二、导学内容:1. 恐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恐龙起源于距今约 2.4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是爬行动物中的一类。
它们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茂密一时,直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绝迹。
2. 恐龙的分类和特征恐龙主要分为兽脚类和蜥脚类两大类,其中兽脚类以暴龙、迅猛龙等为代表,身体修长,行动急迅;蜥脚类以梁龙、雷龙等为代表,身体巨大,颈部和尾部较长。
3. 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恐龙生活在各种环境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空中。
它们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繁殖生息,生活在各种气候条件下。
4. 恐龙绝迹的原因关于恐龙绝迹的原因,学界存在多种说法,包括大规模火山爆发、陨石撞击、气候变化等。
目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是一次大规模的陨石撞击导致恐龙绝迹。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同砚对恐龙的爱好,激发进修的热忱。
2. 进修:同砚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恐龙的起源、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和绝迹原因。
3.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以及恐龙绝迹的原因,梳理各种观点和理论。
4. 总结:同砚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熟识和见解,展示在班级上。
5. 拓展:同砚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世界。
四、导学反馈:1. 请同砚完成一份关于恐龙的小测验,检验对知识的精通水平;2. 同砚可以撰写一篇关于恐龙的文章或制作一份关于恐龙的PPT,展示自己对恐龙的理解和钻研。
五、导学延伸:1. 鼓舞同砚开展恐龙化石的收集和钻研,培育对古生物学的爱好;2. 组织同砚参与恐龙主题的科普知识竞争,拓展同砚的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同砚将对恐龙有一个全面深度的了解,培育对古生物学的爱好和探究精神,激发同砚的进修热忱和动手能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阅读练习及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阅读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2. 掌握恐龙的分类和特征;3. 了解恐龙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绝迹原因;4. 培养对恐龙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进修兴趣。
二、导学内容1. 恐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2. 恐龙的分类和特征;3. 恐龙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绝迹原因。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恐龙是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为什么会绝迹?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进修(1)恐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讲解恐龙起源于侏罗纪时期,经过演化逐渐繁殖生息,并在地球上占据重要塞位。
引导学生了解恐龙是脊椎动物,身体长而直立,四肢粗壮,行走方式为直立行走。
(2)恐龙的分类和特征介绍恐龙的分类,包括蜥脚类恐龙、兽脚类恐龙、鸟脚类恐龙等,让学生掌握各类恐龙的特征和区别。
(3)恐龙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绝迹原因讲解恐龙在各大洲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在白垩纪末期突然绝迹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绝迹原因,如气候变化、陨石撞击等。
3. 练习(1)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恐龙的分类表格;(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就恐龙的绝迹原因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恐龙的重要性和奇奥性,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拓展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图书等方式进行拓展进修。
五、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恐龙的文章,包括恐龙的起源、分类、特征以及绝迹原因等内容,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六、反馈收集学生作业,进行评阅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对恐龙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钻研。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会对恐龙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会对古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愿学生在探索恐龙的世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种类和生存环境;2. 精通恐龙死亡的原因;3. 理解恐龙在摩登社会中的重要性;4. 提高同砚的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恐龙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激发同砚的爱好,引导他们沉思恐龙是什么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在地球上出现过。
2. 进修(30分钟):(1)了解恐龙的种类和生存环境:- 指导同砚通过阅读《恐龙无处不有》等资料,了解恐龙的种类和生存环境,包括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等;- 引导同砚谈论恐龙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援助他们建立对恐龙的基本了解。
(2)精通恐龙死亡的原因:- 让同砚了解关于恐龙死亡的几种理论,如陨石撞击、火山喷发、气候变化等;- 引导同砚分析各种理论的优缺点,培育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拓展(20分钟):(1)理解恐龙在摩登社会中的重要性:- 探讨恐龙化石对科学探究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引导同砚探讨恐龙在摩登社会中的形象及其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2)培育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提出相关问题,让同砚展开沉思和谈论,培育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同砚通过阅读和探究,培育他们对恐龙及其相关知识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援助同砚稳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究恐龙的爱好。
三、作业:1.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一书,做好读书笔记,谈谈你对恐龙的看法和感受;2. 探究恐龙死亡的原因,并就你认为最可能的理论写一篇短文说明理由;3. 收集关于恐龙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筹办展示并分享给同砚。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盘绕恐龙展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深化同砚对恐龙的了解和熟识,培育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培育同砚的独立沉思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演化历史。
《恐龙无处不在》导学案 及答案
德州市第九中学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恐龙无处不有》课型主备董卓鑫审核林霖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学习文章缜密的说明思路。
2.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的写法。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应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并学习文章缜密的说明思路。
导学过程一、作者作品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遗骸.()骨骼.()褶.皱()两栖.()陨.石()追溯.()地壳.()潮汐.()2解释词语的意思遗骸:不解之谜:天衣无缝:三、整体感知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做旁批)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做旁批)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做旁批)4.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我们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四、理清结构1.全文15段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每部分写的什么内容?2.本课的说明顺序是?五、品味语言1找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六、拓展延伸以《恐龙无处不有》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
七、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恐龙无处不在》导学案答案二、检查预习1.hái ɡé zhě qī yǔn sù qiào xī2.遗骸:指弃置而暴露的尸体。
最新6、《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师用)
6、《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师用)《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师用)课型:精读主备人:董云虹张晓燕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重点】了解本文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难点】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一、自主预习。
(一)走近作者、作品。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代表作有《基地》系列、《钢窑》系列等。
(二)正音辨形。
(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鸟臀目( tún )骨骼(ɡé )漂移( piāo )流逝(shì) 褶皱( zhě ) 携带( xié ) 两栖( qī ) 驮着(tuó)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
如:_____ (三)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团。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褶皱:这里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玩去的构造形式。
除了这些词语,我认为有些词语也很重要。
如:_____ (四)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并批注(阅读方法指导:用铅笔做好批注。
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明确: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壳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既(板块构造)理论。
2.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明确: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
3.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指导:引导学生作答,让学生明白读说明文的过程与方法,清楚作者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2恐龙无处不在 导学案(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导学案答案版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科普文章,积累科学知识;查字典用红笔标注不认识的字词(A、B、C都要完成)2.请根据老师导学的问题,筛选提炼信息。
(A、B完成)3.通过学习课文,查阅科普资料,学会围绕一个科学观点,运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
(A完成)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积累知识。
1、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本文选自《新疆域》。
2、为下列词语标音。
臀tún 骨骼gǔgé漂移piāo yí流逝liúshì褶皱zhězhòu携带xiédài(请你订正答案后,每个带注音写3遍,做到已经记住它们。
)二、根据导学,再读课文。
1、本文题目为“恐龙无处不在”,回想一下,你初看到题目时,你觉得文章该是怎样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经验作答)答案不唯一:略2、读过文章之后,你发现可能跟我们的想象有区别,请你概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参考答案:本文通过举例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发现:南极的恐龙化石,引发作者一系列的思考和分析,最后证明大陆板块运动的科学推断。
作者告诉我们: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3、作者非常肯定的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请你在文中找出和这句照应的语句。
答案不唯一:理由略,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4、作者第2段举例的内容,请你用一句话说明。
(只要表意明确,越精简越好)答案: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5、作者在第6段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结合文章内容,你能用一句话给家人普及一下这个科学知识吗?参考答案: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恐龙无处不在短文参考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短文参考答案恐龙无处不在恐龙,这个生活在地球上约2.3亿年的史前巨兽,早已经灭绝了。
然而,尽管如此,恐龙的存在感却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博物馆中的模型,还是在电影中的特效,恐龙都成为了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恐龙的魅力在于其神秘而又庞大的身躯。
在地球上的漫长岁月中,恐龙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有的恐龙高大威猛,如霸王龙;有的恐龙则小巧玲珑,如迷你龙。
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在自己的时代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而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恐龙,主要是通过化石的研究得出的。
恐龙化石的发现,让我们对恐龙的认识更加深入。
这些化石是时间的见证,它们帮助我们了解了恐龙的外貌、生活习性甚至是它们的死因。
通过对恐龙化石的分析,科学家们得知了恐龙的体型、饮食习性以及繁殖方式等。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除了科学研究,恐龙也在文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电影、动画片中,恐龙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题材。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这个系列电影通过惊险刺激的剧情,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想象力的恐龙世界。
而在文学作品中,恐龙也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例如,《恐龙传》这本科普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恐龙的各种知识。
此外,恐龙也在商业领域中大放异彩。
恐龙的形象被应用于各种产品中,如文具、玩具、服装等。
尤其是在儿童市场中,恐龙的形象备受欢迎。
恐龙玩具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成为了他们的玩伴和朋友。
恐龙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旅游业。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拥有恐龙主题公园或恐龙化石遗址。
例如,美国的乌塔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而中国的盐城市,也因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群而成为了恐龙迷们的圣地。
恐龙无处不在,它们的存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科学研究、文化艺术还是商业活动,恐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及答案(一)
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及答案(一)作为一种流行的儿童知识启蒙活动,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考察了儿童对恐龙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些练习题及答案往往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学生充分准备。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恐龙无处不在练习题及答案。
一、恐龙基础知识练习题1. 恐龙是哪个时代的动物?2. 恐龙可以分为几类?名称是什么?3. 恐龙是否为哺乳动物?为什么?4. 恐龙的尺寸和体重有多样的变化吗?举个例子。
答案1. 恐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史前动物,大约是2.45亿年至6.5万年前的动物。
2. 恐龙可以分为三类: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脚类。
3. 恐龙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的特点是有毛发和乳房。
4. 恐龙的尺寸和体重有很大的变化,从小到大的范围极为广阔。
例如:恐龙龙盾龙身长2米,体重20公斤左右;悉尼龙身长近20米,体重约60吨。
二、恐龙繁殖知识练习题1. 恐龙的繁殖方式是什么?2. 恐龙的卵壳是什么材料?长度和宽度大约是多少?3. 恐龙的幼崽出生时吃什么食物?4. 恐龙的寿命以及它们生活在一起的方式是什么?答案1. 恐龙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2. 恐龙的卵壳是由钙质构成,长度大约是5-30厘米,宽度大约是3-20厘米。
3. 恐龙的幼崽出生时会吃植物、昆虫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崽的成长会逐渐转换为食肉性。
4. 恐龙的寿命跟体型,品种有关,它们所生活的方式也不同。
例如,霸王龙被相信是单独生活,而恐角龙生活在群体中。
三、恐龙骨骼结构练习题1. 恐龙的骨骼结构是什么?2. 恐龙骨骼运动的方式是什么?3. 恐龙有几个头部骨骼?4. 恐龙骨骼的排列方式是什么?答案1. 恐龙的骨骼结构与许多现代动物有所不同,它们的身体支撑主要靠背部骨骼,故恐龙的前躯肢相对不发达。
2. 恐龙骨骼运动的方式主要是圆周运动,即肢骨围绕其几何中心旋转,完成支撑、推进的效果。
3. 恐龙拥有许多头骨骨骼,其中最典型的有顶骨、鼻骨、颊骨、前颌骨和下颌骨等。
4. 恐龙骨骼从头到尾的排列方式是相对固定的,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尾巴和下肢五个部分。
八下二单元《恐龙无不不在》导学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恐龙无处不在》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2、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
(难点)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重点)【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美籍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2、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
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了1亿多年。
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静静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预测:一是天气变冷使得恐龙因饥冷死往;二是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相继肆虐,恐龙们不及逃脱而死去。
三是宇宙中有间隔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恐龙杀死;四是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自主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褶皱()潮汐()遗骸()臀()劫难()陨石()追溯()驮()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流逝:天衣无缝:劫难:追溯:4、自读全文,预习感知,筛选并思考整理下列问题。
①、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②、阅读课文,说说“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③、恐龙无处不在证明了什么?请简单归纳思路,并明确本文说明顺序。
这篇文章的文体、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1、题目为什么不直接用《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2、如何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的含义,你能从自己生活、学习经验中举例阐述吗?。
17、恐龙无处不在--导学案
《恐龙无处不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
3、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在日常生活对我们的帮助。
【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hái ()骨gé()zhě()皱追sù()劫()难蟾蜍()陨()石携()带2、解释词语劫难:追溯:天衣无缝:致密:3、根据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的作者阿莫西夫是国著名的家和家。
(2)本文针对恐龙的现象,提出了、两个问题,阐述了的道理。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成四部分。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的多。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导学探讨】一、研读课文1、通观全篇,思考写作目的是?A、恐龙是在南极被发现的,所以主要介绍恐龙的分布区域。
B、介绍恐龙被带到南极的过程。
C、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如果找不出具体依据可以思考:哪一句非常明确的交待了写作的目的?)2、题目为什么不直接用《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3、作者是一下就证明了吗?请归纳思路。
二、每课一得:如果说优美抒情的散文是华丽的晚礼服,那么平实严谨的说明文就是一件朴实的衬衫,如果说优美抒情的散文是一幅丹青渲染的画卷,那么平实严谨的说明文就是一张严密精确的图纸。
可能它不够赏心悦目,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学生谈收获,文体上、内容上都可以)三、挑战自我请用《我所知道的恐龙》或《我所知道的南极》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介绍给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导学练》主备人:审核:课时:2 总课时:时间:年月号《恐龙无处不在》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运用;2、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3、体会文章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的主宰并不是人,而是一种生物,它们的名字是——恐龙。
但是现在却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踪迹,它们是怎么灭绝的呢,原因是什么?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章去寻求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鸟臀目()褶皱()遗骸()天衣无缝()2、这篇文章的文体、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3、阅读课文,说说“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章为什么以“恐龙无处不在”为题,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如何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的含义。
4、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课外语段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
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9.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答:10.“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答:11.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1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答: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
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
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
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
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
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
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
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
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14.文章说明了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4分) 15.根据第①②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3分)16.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7.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
(2分)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课后反思:《恐龙无处不在》导学练答案二、2.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3.因为每个大陆上都有恐龙,但是地球在四十亿年的发展史中,泛大陆由合而分,于是,“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三、1、文章为什么以“恐龙无处不在”为题,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
多少年来,地壳一直在进行着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3、如何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的含义。
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
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
课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的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
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
阅读段一答案9、(3分)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每点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10、(2分)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
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
(语意相近即可)11、(4分)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
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分)(语意相近即可)12、(3分)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
(2分)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
(1分)(语意相近即可)阅读段二14.物种正在加速灭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评分:4分。
每空2分) 15.a授粉b农作物c饲料植物(评分:3分。
每空1分)16.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评分:3分。
每空1分)17.参考答案: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评分:2分。
只答“独特的作用”得1分)18.D(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