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未来水稻的趋势和发展趋势

未来水稻的趋势和发展趋势

未来水稻的趋势和发展趋势未来水稻的趋势和发展趋势十分重要,因为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水稻的发展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未来水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提高产量和耐倒伏性。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的育种方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未来的育种工作将注重培育高产和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同时,改良水稻的抗倒伏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是未来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

其次,未来水稻的发展趋势之二是提高抗病虫害性。

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寻找和培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将成为未来育种工作的重点。

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的发展为培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中,可以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病虫害的抵抗机制,从而培育出更加耐病虫害的水稻品种。

第三,未来水稻的发展趋势之三是节水和耐旱性的提高。

水稻是一种对水分需求量较大的作物,大量的灌溉水资源的使用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培育节水型和耐旱型的水稻品种。

通过研究和应用新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微喷灌等,可以降低灌溉水的使用量,提高水稻的耐旱性。

此外,通过改良水稻的根系结构和提高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也可以改善水稻的耐旱性。

第四,未来水稻的发展趋势之四是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未来的水稻育种工作将注重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口感。

例如,培育富含营养物质的水稻品种,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稻品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对水稻的烹调品质进行改良,使之更加适应人们的口味和需求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总结而言,未来水稻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提高产量和耐倒伏性、提高抗病虫害性、节水和耐旱性提高、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等方面。

2017年水稻育种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水稻育种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水稻育种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溯源:株型革命和杂种优势利用带动水稻单产提高 (4)1、水稻矮杆革命的实质是株型革命 (6)2、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进步是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 (9)(1)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始于“野败”不育株的发现 (10)(2)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即是杂种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育种相结合 (13)二、展望:抗性和米质升级为第四代水稻品种的突破口 (18)1、水稻品种国审名单透露出什么信息 (18)(1)种企:育种企业的集中度有所提高 (19)(2)品种:亲本材料高度集中,优质米占比提升 (20)2、当前水稻育种存在什么问题 (22)3、第四代水稻品种需关注抗性提高和米质改善 (23)溯源:株型革命和杂交优势利用带动水稻单产提高。

1950s 至今,中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矮化育种、三系法杂交育种以及两系法杂交育种三次革命;其中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恰与超级稻育种同步。

我们发现种业发展的实质就是新种质资源的发现及育种技术的进步。

从种源角度来看,矮仔占、野败不育株和IR8 号、农垦58 分别引导了中国水稻育种的三次革命:水稻矮秆革命从矮仔占和矮脚南特开始,三系杂交稻革命由野败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强优势恢复系IR24(IR8 号的衍生系)推动,两系杂交稻革命发源于农垦58。

水稻矮杆革命的实质是株型革命。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选育出以矮仔占和矮脚南特为代表的品种,不仅解决了高杆品种不耐肥、抗倒性差的问题,同时表现出了广泛的适应性和突出的丰产性能,最终引发了世界水稻育种方向性的变革。

经历了矮杆革命后,我国水稻亩产水平由不足150 公斤提高到200 公斤以上。

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进步是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

1)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始于“野败”雄性不育株的发现;育成品种中最具划时代性的当属汕优63,汕优63 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三系杂交水稻品种,自1987 年起连续15 年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

2017年中国水稻种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水稻种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水稻种子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出版文本目录1、概览:东南亚水稻种子消费量空间巨大 (4)2、中国水稻种子出口量有望增长 (8)2.1、中国具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优势 (8)2.2、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趋势 (9)2.3、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未来出口模式分析 (12)3、印度:最大的市场,研发制种本土化是未来方向 (13)3.1、印度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13)3.2、印度政府支持本国种植杂交水稻 (15)3.3、印度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15)4、印尼:存在产量提升需求 (16)4.1、印尼粮食自给存在问题 (16)4.2、印尼官方政策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 (17)4.3、印尼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18)5、菲律宾: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潜力有望被开发 (19)5.1、菲律宾水稻种子进口政策相对宽松 (19)5.2、菲律宾政府积极推动杂交水稻种植 (19)5.3、菲律宾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20)6、越南:杂交水稻种子市场高度依赖中国 (21)6.1、越南杂交水稻种子主要从中国进口 (21)6.2、越南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24)7、泰国:政策逐步松动,后续发展可期 (24)7.1、泰国杂交水稻市场发展缓慢 (24)7.2、泰国政府逐步放松水稻种子进口限制,未来可期 (26)7.3、泰国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27)8、总结 (27)图表目录图1:2016年各国大米产量及国内消费总量(百万吨) (4)图2:2016年各国大米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4)图3:各国人口年增长(%) (5)图4:各国年人均大米消费量(千克/人) (6)图5:各国大米年出口量(百万吨) (7)图6:2016年各国大米年出口量及全球占比 (7)图7:各国水稻单产(吨/公顷) (8)图8:中国水稻种子出口总量 (9)图9:中国水稻种子分国家出口量(吨) (10)图10: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占总产量比例(%) (10)图11:印度水稻单产(吨/公顷) (13)图12:印度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及比例 (14)图13:印度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份额 (15)图14:2016年印尼杂交水稻种植比例(%) (16)图15:印尼大米产量及国内消费量对比(百万吨) (17)图16:菲律宾大米自足率(%) (20)图17:2016年菲律宾杂交水稻种植比例(%) (20)图18:越南水稻单产(吨/公顷) (21)图19:越南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及比例 (22)图20:2014年越南杂交水稻种植比例(%) (22)图21:2012年越南杂交水稻种子进口比例(%) (23)图22:泰国水稻单产(吨/公顷) (25)图23:2016年泰国杂交水稻种植比例(%) (25)图24:泰国大米出口量(百万吨) (26)图25:东南亚各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开拓潜力 (28)表1: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政策 (11)表2:2014年各国水稻种子价格对比 (12)表3: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对比 (12)表4:粮食种植劳动力日工价对比 (13)表5:印尼市场杂交水稻公司简介 (18)表6:菲律宾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 (21)表7:隆平高科海外战略布局 (28)1、概览:东南亚水稻种子消费量空间巨大东南亚是全球大米主要产区和销区,也是水稻种子主要消费市场。

2017年国内外稻谷市场形式分析与展望

2017年国内外稻谷市场形式分析与展望
松 ,国 内外价 差宽 幅 波动 ,对 国内 来 ,对 稻谷市 场 的影 响 十分 深远 ,
大米 市场 冲击 力度 不 减 。后期 随 着 稻谷 市 场一度 成 为典 型 “ 政 策市 ” 中晚 稻的 陆续 上市 ,市场 供需 形 势 的代表 。从2 0 1 6 年 开始 ,稻 谷最 低 进 一 步宽 松 ,稻 强米 弱 、新强 陈弱 收购 价 开启 下调 模式 ,拉 起 改革 的 序 幕 。最 低收 购价 的 下调 ,逐 渐弱 格局或将 更加 凸显 。
2 0 l 7 年 是 稻 谷 产 业 供 给 侧 结 出现 下降 ,但 由于 粳稻 播种 面 积增 构性 改 革 的关 键之年 ,种植 结 构调 加较多 ,如果 后期 天气 正常 ,全 国 整 初 见 成 效 ,早 籼 稻 播 种 面 积 下 稻谷产量或仍将是个增产年景。 ’ 最低 收购价全 线下调 政 策市 滑 ,三大 稻谷 品种最 低 收购价 全 线 下调 ,早 籼稻 市 场行 情整 体好 于 往 影响逐渐弱化 年 。国 际市 场上 ,大 米供 需持 续 宽 最 低 收 购 价 政 策 实 施 十 几 年
( 徐彦 )
不 断升 值 ,我 国进 口大 米 的进 口成 本 逐渐 降 低 ,国 内外
大 米价 差 有扩 大趋
势 ,进 口米 的价 格 优 势 比较 明 显 。预 计2 0 1 7 年大 米 全年
进 口量 将 超 过去 年 3 5 3 万吨的水平 ,再
创历史记录。
稻谷市场新强陈 弱格局未改 8 ) 1 份新季早籼稻 收购正值高峰
失衡 ,普 通 稻 产量 高 ,市场 需 求量 期 ,市 场 收购主 体 多 ,竞 争激 烈 , 有 限 ,优质 稻产 量 低 ,市 场 需 求量 行情 明显好 于往 年 。相 比较 陈粮 市 大 。稻谷 最 低收 购价 的 下调 ,有 助 场上 ,主要 受拍 卖行 情主 导 ,弱 势

2017年水稻种植前景分析及水稻品种推荐

2017年水稻种植前景分析及水稻品种推荐

2017年水稻种植前景分析及水稻品种推荐作者:李晓琳赫亮单静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17年第01期1 2017水稻种植现状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普通农户来讲接下来的日子该为下一年的春耕做准备了。

面对2016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加之农业部有意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在近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黑龙江省2017年力争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等信息,可以看出玉米种植面积下调已成2017年的大概率事件。

从三大主粮来看,水稻种植效益要略好于其他品种。

在2017年小麦播种面积已成定局下,预计稻谷种植将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

纵观当前市场形势及水稻种植成本、天气因素、病虫害等方面,2017年水稻的种植前景分析如下:1.1 生产投入面对2016年粮价齐跌的行情,导致2016年化肥行业整体销售不够乐观。

据统计,作为水稻主要用肥复合肥、尿素等两个肥种价格比2015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所给农户特别是早种植户在成本投入上减少负担1.2 政策落地2017年水稻最低保护价政策继续执行。

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7年国家继续在稻谷生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此消息一出,无疑给打算种植水稻的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市场一些传言不胫而走,有的说价偏高,晚粳稻将下调50元/百斤至150元/斤。

最低保护价继续实行且未发生较大的变动,在“稻强米弱”、以国储收储为主导的原粮市场背景下,2017年全面启动托市的可能性增大。

综上所述,虽然2017年水稻种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在2017年稻谷最低保护价政策继续实施的背景下,农户更应该做的便是从选种、种植到收割,掌握好每个生产环节,从根本上保证水稻质量和产量。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产国,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和餐桌上有重要的地位,其收获量、品种多样性和产量均占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位置,我国水稻种植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一)种植面积大。

根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水稻总种植面积4105.4万公顷,总产量5061.9万吨,年均单产为1239公斤,比上年增加了6.8%。

水稻占据我国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重仍然在50%以上,远高于小麦(18.5%)和玉米(16.4%)。

(二)品种多样性高。

从种植品种来看,截至2017年,中国水稻种质资源品种已超过5800个,品种多样性程度较高。

(三)抗病性高。

近年来,水稻抗病性不断提高,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使种植过程中除虫草的成本有所降低,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四)产量高。

截至2017年,中国的水稻产量达到5061.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6.8%。

在全球水稻产量中,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国内水稻产量是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占全球水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八左右。

二、中国水稻产业发展趋势(一)种植面积变化由于人口的增加,物产的增加和农业面积的不断减少,这将导致我国未来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

根据中国统计台账,未来水稻种植面积将在4000万公顷左右,比2017年略有下降。

(二)产量呈上升趋势此外,目前中国水稻产量呈上升趋势,未来望保持增长。

根据中国统计台账,未来水稻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比2017年有所增长。

(三)品种多样性可期根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未来水稻品种多样性可期,可以增加优良的水稻品种,增加抗病性,提高生产率,改善品质,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

三、中国水稻产业发展对策(一)加强新品种开发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是发展水稻产业的前提,因此,我国应加强水稻品种开发,开发产量高、品质优良、耐旱耐热、抗病性强、易种植的新品种,加快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

2017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前景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前景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前景图文分析报告(2017.10.12)种植户等下游需求趋于多元化,例如节省人工、米质优等。

受土地流转带动的种植规模化提升、粮食收储政策改革的影响,农户在选择种子时,在价格因素之外,对品种性状表现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种子的品种性状主要分为两大类:1)投入性状:如抗虫性、抗逆性、抗病性、抗除草剂等;这类性状表现影响农户的农药、人工等成本投入,间接影响产量/收入;2)产出性状:如高产、氮利用效率提升、抗旱、高油等;这类性状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进而影响农户收入。

长久以来,粮食的大宗商品属性(统一定价)决定了农户在种子的挑选上以追求高产为主,兼而关注抗虫抗病等投入性状。

我们认为高产、高抗性仍然会在未来继续成为影响种子产品销量的重要因素,但不再是唯一标准。

目前种植链上下游的新变化使得种植户对种子的性状有了新的需求,具体来看:水稻种子关注米质改善、制种成本的降低:1)加工消费端对于稻米食味性的需求提升,带动水稻种子在米质上的升级换代。

我国的稻米主要用于食用,深加工(米粉等)用量占比较低。

近年来我国稻米的供给日趋充足,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稻米食味性的要求逐渐提高,部分大米加工企业相应对优质米实行加价、不限量收购的采购政策。

而影响稻米食味性的因素,主要有 a)直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硬度越大、黏度越小)、 b)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越高,米饭的黏性、弹性越差)、c)脂肪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的增加会影响食味性,这是陈化米的食味性严重下降的原因)、水分等。

稻米品种、环境等因素均对稻米的食味性产生影响,其中稻米品种的影响更为显著。

因此,受加工消费端需求的影响,农户出于售粮难易程度及经济效益的考虑,在种子选择上对米质的要求提高。

受下游需求转变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水稻种业正经历品种的更新换代,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审定数量上,三等及以上等级米质的杂交稻国审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占比也提升到接近常规稻的水平(58%);另一方面,米质优良的品种在种子销量上爆发力强、增长迅速。

2017年水稻种子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水稻种子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水稻种子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出版文本目录1、概览:东南亚水稻种子消费量空间巨大 (4)2、中国水稻种子出口量有望增长 (8)2.1、中国具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优势 (8)2.2、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趋势 (9)2.3、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未来出口模式分析 (12)3、印度:最大的市场,研发制种本土化是未来方向 (13)3.1、印度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13)3.2、印度政府支持本国种植杂交水稻 (15)3.3、印度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15)4、印尼:存在产量提升需求 (16)4.1、印尼粮食自给存在问题 (16)4.2、印尼官方政策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 (17)4.3、印尼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18)5、菲律宾: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潜力有望被开发 (19)5.1、菲律宾水稻种子进口政策相对宽松 (19)5.2、菲律宾政府积极推动杂交水稻种植 (19)5.3、菲律宾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20)6、越南:杂交水稻种子市场高度依赖中国 (21)6.1、越南杂交水稻种子主要从中国进口 (21)6.2、越南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24)7、泰国:政策逐步松动,后续发展可期 (24)7.1、泰国杂交水稻市场发展缓慢 (24)7.2、泰国政府逐步放松水稻种子进口限制,未来可期 (26)7.3、泰国当地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及隆平高科布局 (27)8、总结 (27)图表目录图1:2016年各国大米产量及国内消费总量(百万吨) (4)图2:2016年各国大米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4)图3:各国人口年增长(%) (5)图4:各国年人均大米消费量(千克/人) (6)图5:各国大米年出口量(百万吨) (7)图6:2016年各国大米年出口量及全球占比 (7)图7:各国水稻单产(吨/公顷) (8)图8:中国水稻种子出口总量 (9)图9:中国水稻种子分国家出口量(吨) (10)图10: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占总产量比例(%) (10)图11:印度水稻单产(吨/公顷) (13)图12:印度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及比例 (14)图13:印度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份额 (15)图14:2016年印尼杂交水稻种植比例(%) (16)图15:印尼大米产量及国内消费量对比(百万吨) (17)图16:菲律宾大米自足率(%) (20)图17:2016年菲律宾杂交水稻种植比例(%) (20)图18:越南水稻单产(吨/公顷) (21)图19:越南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及比例 (22)图20:2014年越南杂交水稻种植比例(%) (22)图21:2012年越南杂交水稻种子进口比例(%) (23)图22:泰国水稻单产(吨/公顷) (25)图23:2016年泰国杂交水稻种植比例(%) (25)图24:泰国大米出口量(百万吨) (26)图25:东南亚各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开拓潜力 (28)表1: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政策 (11)表2:2014年各国水稻种子价格对比 (12)表3: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对比 (12)表4:粮食种植劳动力日工价对比 (13)表5:印尼市场杂交水稻公司简介 (18)表6:菲律宾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格局 (21)表7:隆平高科海外战略布局 (28)1、概览:东南亚水稻种子消费量空间巨大东南亚是全球大米主要产区和销区,也是水稻种子主要消费市场。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我国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稻产业现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面临着重大挑战,粮食安全压力,无边际成本游览型竞争
和劳动力价值等因素逐步加剧,水稻产业发展出现瓶颈。

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用于现代行业的转型,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改变。

在水稻生产方面,应抓住机遇,推动农业科技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农作物的高效种植水平。

另外,技术改造的广泛运用,通过“量
子农业”等技术使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先进,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此外,推进农业发展依然要注重管理人员的投入。

完善条约制度,提升农业全要素科技服务水平,改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拓展贸易渠道,全面提高水稻产业生产和经营的效率和水平。

另外,支持农民参
与贸易活动,以及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互联网+农业”的商业模式,有助于满足水稻市场的供求变化,促进水稻价格稳定。

总而言之,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
基础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技术、资本、市场和社会力量,通过坚持
主导发展,推动农业全要素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水稻产业的高效发展。

2017年玉米水稻种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玉米水稻种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玉米水稻种子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我国种业未来发展方向:整合速度加快,行业龙头凸显 (3)1、行业库存过剩 (4)2、种子企业数量逐年减少,但行业竞争有限,集中度仍较低 (4)3、研发能力有限,研发金额不足 (5)4、种子定价机制不合理 (5)5、未来我国种业的发展方向 (6)二、水稻种子未来发展趋势 (6)1、种植机械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11)2、品种结构性调整,两系稻将替代三系稻成为主角 (12)3、出口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13)4、未来种子价格及商品化率的提高将扩容我国水稻市场规模 (14)三、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玉米 (16)1、玉米库存过高造成玉米种子短期受压 (16)2、种植结构调整,短期加速玉米种子去库存,中长期看好 (17)四、相关企业简况 (20)1、隆平高科:业绩稳健的水稻种子龙头股 (21)(1)受益于未来我国种业的整合加快,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21)(2)公司核心竞争力:强大的研发能力+优质的种质资源 (21)(3)“一带一路”助力公司种子走出去 (22)2、登海种业:底部已现,静待拐点 (22)(1)种企科研能力和品种储备量将成为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 (23)(2)行业整合速度加速,登海有望做大做强 (23)(3)玉米制种面积及成本的下降将带来机会 (23)一、我国种业未来发展方向:整合速度加快,行业龙头凸显2015 年,我国种子的市场规模约为780 亿,是全球的第二大种子市场。

从2007 年的300 亿元的市场规模至2015 年780 亿,我国农作物种子的8 年的复合增长速度为13%,玉米和水稻种子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0.4%和29.9%,占据种子行业的主导地位。

种子行业是处于农业生产链条的上游行业,对稳定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子行业起步较晚,商业化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仍存在一些问题:行业库存过剩、集中度低、研发能力不足、种子定价机制不合理等。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一带一路开辟东南亚杂交水稻市场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球约 60%的人口依靠水稻生活。

全国约有4.5 亿亩水稻,其中粳稻 9000 万亩,杂交稻 2.2 亿亩,基本都是籼稻。

今年 3 月份以来,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偏多。

由于日照少,气温偏低,部分地区水稻播种和栽插有所推迟,可能对稻谷产量带来一定影响。

我们预计未来稻谷价格将继续维持稳定。

早稻、中晚稻、粳稻平均收购价(元/50 公斤)早稻、中晚稻、粳稻平均收购价(元/50 公斤)中国水稻育种全球领先。

20 世纪 60 年代选育成世界上最早的杂交水稻,目前正向亩产 1130 公斤攻关。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适合种植水稻,截至2016 年,印度、泰国、越南三国大米出口量合计占全球总出口约 60%,总产量合计占全球 90%。

16 年底,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建了 25 个农业基础示范中心,帮助提高杂交水稻育制种和栽培技术。

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具有显著的优势,抗高温、抗病虫、抗倒伏、需肥量少、产量高的特点,可以满足东南亚温热的气候环境。

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 2 亿亩,而印度、泰国等都较低,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中国水稻产量高于东南亚国家。

全国来看杂交稻的占比在 50%左右,而东南亚国家杂交水稻的占比较低,产量也较低。

截止 2017 年5 月,中国大米单产为 6.89 吨/公顷,越南的单产为 5.73 吨/公顷,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等单产均不足 5 吨/公顷。

东南亚国际自 20 世纪 60 年代水稻矮化半矮化取得突破以来,育种技术并没有发生巨大进展。

主要大米生产国大米出口量(百万吨)不同国家大米单产(吨/公顷)二、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从重亩产到重米质转变杂交水稻的发展促进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

中国从 1976 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杂交水稻,截至 2016 年累计种植面积超过 2 亿亩,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一、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1.产量增长:我国水稻产量持续增长,稳居世界第一,粮食安全状况良好。

2.高品质要求: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者对水稻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供给链缺失:水稻生产环节的大面积机械化难以实现,导致农民劳动力投入大。

4.农民收入不高:由于市场供应过剩,水稻价格长期低迷,农民收入不高。

二、水稻产业的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中,逐渐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倡有机种植,保护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2.品牌化:建立水稻品牌,提高水稻的知名度和销售额,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耐逆性和产量,提高效益。

4.产业链延伸:将水稻产业与农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等环节相结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三、水稻产业的对策1.加强科技研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研发新的稻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耐逆性。

2.推广机械化种植:加大机械化种植的力度,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减少农民的劳动投入。

3.培育优质品牌: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培育有机水稻、优质水稻等品牌,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附加值。

4.加强品牌营销:通过建立农产品直销渠道,增加品牌知名度,提高水稻的销售额。

5.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总之,我国水稻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只要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推广机械化种植,培育优质品牌,加强品牌营销,促进农民增收,我国水稻产业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 年中国水稻种业将来发展趋向剖析一、一带一路开拓东南亚杂交水稻市场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约60%的人口依赖水稻生活。

全国约有亿亩水稻,此中粳稻9000万亩,杂交稻亿亩,基本都是籼稻。

今年3月份以来,南方地域阴雨天气偏多。

因为日照少,气温偏低,部分地域水稻播种和栽插有所推延,可能对稻谷产量带来必定影响。

我们估计将来稻谷价钱将持续保持稳固。

早稻、中晚稻、粳稻均匀收买价(元/50公斤)早稻、中晚稻、粳稻均匀收买价(元/50公斤)中国水稻育种全世界当先。

20 世纪 60年月选育成世界上最早的杂交水稻,当前正向亩产 1130 公斤攻关。

“一带一路”沿线好多国家合适栽种水稻,截止2016 年,印度、泰国、越南三国大米出口量共计占全世界总出口约60%,总产量共计占全世界 90%。

16 年末,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建了25个农业基础示范中心,帮助提高杂交水稻育制种和种植技术。

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拥有明显的优势,抗高温、抗病虫、抗倒伏、需肥量少、产量高的特色,能够知足东南亚温热的天气环境。

中国杂交水稻的栽种面积超出2亿亩,而印度、泰国等都较低,拥有广阔的潜伏市场。

中国水稻产量高于东南亚国家。

全国来看杂交稻的占比在50%左右,而东南亚国家杂交水稻的占比较低,产量也较低。

截止2017 年 5 月,中国大米单产为 6.89 吨/ 公顷,越南的单产为 5.73 吨 / 公顷,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等单产均不足 5 吨/ 公顷。

东南亚国际自 20 世纪 60 年月水稻矮化半矮化获得打破以来,育种技术并无发生巨大进展。

主要大米生产国大米出口量(百万吨)不一样国家大米单产(吨 / 公顷)二、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从重亩产到重米质转变杂交水稻的发展促使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

中国从 1976 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杂交水稻,截止2016 年累计栽种面积超出2亿亩,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同时,因为杂交水稻种子是100%的市场化或商品化率,因此极大地推进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

2017年国内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2017年国内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2017年国内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1 2017年国内稻谷市场回顾1.1 稻谷生产形势总体较好2017年我国稻谷产量再创历史新纪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达到3017.6万hm2,与上年基本持平;单产为6911 kg/hm2,较上年增加50 kg/hm2,同比增幅为0.72%;总产量增至20856万t(图1),较上年增加148万t,增幅为0.72%[1]。

1.1.1 早稻播种面积、单产、产量均同比下降2017年国家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且早稻种植比较效益低,湖南等部分地区水田休耕轮作面积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46.3万hm2,比2016年减少15.65万hm2,下降2.8%[2];而早稻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差、局部地区受灾较重,造成产量也同比下降,单产为5810 kg/hm2,比2016年减少22.7 kg/hm2,下降0.4%,总产量降为3 174万t,比2016年减产103.7万t,下降3.2%。

1.1.2 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中晚稻)播种面积、单产、产量均同比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中晚稻播种面积为2471.3万hm2,比2016年增加15.5万hm2,增幅为0.63%;单产为7155 kg/hm2,比2016年增加57.69 kg/hm2,增幅为0.81%;产量为17682万t[3],比2016年增产252万t,增加1.4%。

1.2 稻谷收购量同比增加、市场活跃程度较高1.2.1 稻谷累计收购量超过上年2017年国内稻谷新增供应增加,收获初期市场价格走势疲软,稻谷大部分主产区仍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随着托市价格的下调,各类收购主体积极入市,累计收购量较上年增加。

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截至2018年2月28日,国内2017年产稻谷的累计收购量达8812万t(由于各品种稻谷收购旺季结束时间不一,早籼稻按2017年9月30日的数据计,中晚籼稻按2018年1月31日的数据计,粳稻按2018年2月28日的数据计),同比增加893万t,早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收购量分别为916万t、3264万t和4362万t[4]。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和育种一直是农业科技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水稻育种发展现状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从传统育种到现代育种的转变,从单一育种到多元化育种的发展历程。

在育种技术上,我国已经掌握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高通量筛选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国的水稻品种也经历了从品质类型到功能类型的转变,从传统的高产优质型向耐逆型、高品质型、特色型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品种推广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我国水稻品种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其中以超级稻品种为代表的高产品种,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主力品种。

同时,我国也在推广特色品种、优质品种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水稻育种发展展望尽管我国水稻育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国际上的竞争中,我国的水稻品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未来水稻育种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指标,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具体来说,未来水稻育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1. 品质型和功能型水稻品种的开发。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型和功能型水稻品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抗逆性水稻品种的研究。

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抗逆性水稻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3.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育种技术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手段。

4. 国际合作和交流。

与国际上的育种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和开发水稻新品种,将有助于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

三、水稻育种发展对策为了推进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 加强基础研究。

水稻育种需要依托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质量至关重要。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水稻是中国的主食作物,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育种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议题,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高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需求,水稻育种一直在探索和发展。

本文就当前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水稻育种的现状当前,水稻育种取得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成果。

首先是水稻品种的多样化和规模化。

我国水稻品种数量达到了4000个以上,其中包括了常规杂交、分子标记和转基因水稻等多种类型。

其次是水稻的高产优质化。

在育种的推进下,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多个高产优质水稻种类,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针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病虫害等方面的逆境,水稻育种也在不断努力,研发出抗倒伏、抗病虫、适应高寒等特殊条件下种植的特种水稻。

二、水稻育种的未来发展趋势1.基于分子标记的水稻育种如今,通过转化基因技术可以使提高水稻的产量、生长速度以及病虫害防治能力。

但是,基于分子标记的水稻育种,是无需转化基因技术,通过选择有优良遗传特征的品种来培育出新的水稻品种。

基于分子标记的水稻育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以更加系统化的手段来研究千粒重、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等遗传特征,并选取适合的品种进行杂交和配对,极大地增加了培育新品种的成功率。

同时,基于分子标记的选择是精确的,不会对水稻的基因造成任何影响,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2.创新种植管理技术这里指的是应用新兴的技术来优化水稻育种的种植过程,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如:利用精准灌溉技术,依据不同的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情况来灌溉,精确控制水稻生长环境和使用水量;又如:利用“3S”技术(GPS、RS、GIS),建立水稻生长环境的基础平台,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减少浪费。

3.推广耐盐碱水稻中国是一个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许多地区的土壤是盐碱化程度较高,该土地适宜种植耐盐碱水稻。

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够适应盐碱性大的土壤的水稻品种。

这类水稻品种适应性强,不容易受到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稻种植技术将向何处发展

水稻种植技术将向何处发展

水稻种植技术将向何处发展作者:吴亦鹏来源:《农机市场》 2017年第8期吴亦鹏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农机学会理事。

2000 年开始,以水稻育插秧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高性能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比例逐年上升。

经过多年的技术推广,一些影响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育秧环节大量消耗劳动力,用工比较多;全喂入收割机的大量使用,留茬高,影响插秧;秸秆禁烧,要求全量还田,对于插秧机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化肥的使用量偏多,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发文要求调控;以东北为代表的大量抽取地下水种植水稻的模式,给生态造成的影响有待评估。

笔者判断,从机型而言,高速插秧机以及比高速插秧机效率更高的种植机械是未来的主流;从技术趋势而言,高效、精准、环保、节能是下一步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综合国内外经验,有六大技术值得关注。

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在根侧4-5cm、深度4-5cm 的位置施用控释肥、缓释肥。

实践证明,侧深施肥技术一次性完成插秧与施肥的工作;而且对肥料实施覆土缓释;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其与普通作业相比可以增加产量10%,节约肥料20%,30 天左右增加有限分蘖30%。

机械化插秧被“吐槽”最多的就是育秧环节用工比较多!而水稻直播在投入产出比方面有明显优势。

直播是区别于人工无序撒播现代水稻(穴)直播机械化技术。

与水稻育插秧技术一样,经过罗锡文院士等科学家的努力,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它集成了现代种植技术,成行成穴、株距行距可调,有序排种、通风透光,抗倒伏能力强。

如果结合种子包衣、激光整地,产量可以更高。

日本的钵体苗插秧机,起步于北海道高寒地带,引进中国以后成本偏高,推广难度较大。

融合了钵苗增产优势的“钵体毯状技术”由中国水稻所朱德峰教授提出,在黑龙江农垦有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几乎不增加农民投入,调整秧盘结构与插秧机部分结构产量可以至少增加3-5%。

大面积插秧作业,由于行距误差导致的基本面增加和减少都会影响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一带一路开辟东南亚杂交水稻市场
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球约60%的人口依靠水稻生活。

全国约有4.5 亿亩水稻,其中粳稻9000 万亩,杂交稻2.2 亿亩,基本都是籼稻。

今年3 月份以来,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偏多。

由于日照少,气温偏低,部分地区水稻播种和栽插有所推迟,可能对稻谷产量带来一定影响。

我们预计未来稻谷价格将继续维持稳定。

早稻、中晚稻、粳稻平均收购价(元/50 公斤)
早稻、中晚稻、粳稻平均收购价(元/50 公斤)
中国水稻育种全球领先。

20 世纪60 年代选育成世界上最早的杂交水稻,目前正向亩产1130 公斤攻关。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适合种植水稻,截至2016 年,印度、泰国、越南三国大米出口量合计占全球总出口约60%,总产量合计占全球90%。

16 年底,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建了25 个农业基础示范中心,帮助提高杂交水稻育制种和栽培技术。

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具有显著的优势,抗高温、抗病虫、抗倒伏、需肥量少、产量高的特点,可以满足东南亚温热的气候环境。

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 2 亿亩,而印度、泰国等都较低,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中国水稻产量高于东南亚国家。

全国来看杂交稻的占比在50%左右,而东南亚国家杂交水稻的占比较低,产量也较低。

截止2017 年5 月,中国大米单产为6.89 吨/公顷,越南的单产为 5.73 吨/公顷,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等单产均不足 5 吨/公顷。

东南亚国际自20 世纪60 年代水稻矮化半矮化取得突破以来,育种技术并没有发生巨大进展。

主要大米生产国大米出口量(百万吨)
不同国家大米单产(吨/公顷)
二、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从重亩产到重米质转变
杂交水稻的发展促进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

中国从1976 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杂交水稻,截至2016 年累计种植面积超过 2 亿亩,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同时,由于杂交水稻种子是100%的市场化或商品化率,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的数据,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值已从2001 年15 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207 亿元,增幅迅速。

近几年杂交稻的占比略有下滑,本身和消费结构升级有关,杂交稻的口感一般不如常规稻,现在杂交稻的提升方向主要是在质量的提升方面。

随着杂交稻口感提升,未来杂交稻的占比会逐渐提高,品种逐渐向“矮秆、耐密、早熟、丰产、优质、多抗、高效、低本、好看”方向发展。

2000 年开始国内种业逐步商业化,之前的科研实力都集中在科研院所,随着种子企业的上市,企业开始逐步培养自己强大的科研实力。

现在国家种业推广“育-繁-推”一体化,鼓励更多的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科研实力,同时企业也可以花钱请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国家不再大规模地通过财政来立项支持部分种业品种,而是让种业回归市场化。

种业是个高壁垒的行业,一旦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后面会步步领先,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快。

隆平高科培养隆两优和晶两优一共花了接近8 年时间,水稻育种的一个周期基本也是6-8 年,突破了杂交水稻口感不佳的问题,因此在培
养新品种和技术积累来看,隆平走在了全球水稻育种的前列。

2017年中国种业整合及市场格局分析
一、种企数量每年递减,但行业集中度仍较分散
自2010 年起,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行业的监管的逐渐趋严,我国种子的持证企业的数量以每年一千多家的速度逐年减少,行业整合速度正在加剧,2015 年我国持证的种子企业数量为4,660 家,相比于2010 年的8,600 家下降了45.8%。

企业数量虽每年都在减少,但行业总体分布仍较为分散,截至2016 年5 月,我国注册资本在一亿元以上的种子企业占8%,3 千万到 1 亿元的占33%,500 万元到3 千万元的占41%,剩下的8%为注册资本500 万元以下的,行业仍主要集中在中型种子企业。

我国种子企业数量逐年递减
我国种子企业数量逐年递减
种子企业按注册资本分类(截至2016.5)
种子企业按注册资本分类(截至2016.5)
与国际种业相比较,2014 年,世界前10 强的种子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据了43%,其中种子前三强企业孟山都、杜邦先锋和先正达分别占据了19.04%、12.57%和5.28%。

而国内前五强企业仅占据12.79%,前10 强企业仅占据了18.2%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较比较分散。

2014 年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格局
2014 年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格局
2014 年国际种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2014 年国际种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二、未来我国种业发展方向:整合速度加快,行业龙头显现
回顾全球种子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一部收购与兼并的发展史。

20年前,行业集中度远低于现在。

1994 年全世界前四大种业和农作物生物科技公司只占到市场份额的两成。

2009 年,前四大公司占到市场份额的54%。

行业内的跨国种子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兼并的活动,推动全球种业整合与重组不断向纵深发展。

2016 年全球十大种子公司销售额(百万美元)
2016 年全球十大种子公司销售额(百万美元)
目前,在我国种子行业企业过剩,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且粮食库存过高,价格不景气的背景下,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研发能力有限,种子不具备竞争力,将逐步的退出市场,且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行业进入壁垒的提高,种子行业集中度会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国内龙头企业如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可通过收购兼并进行横向的扩张及资源的整合,提升行业内的竞争力以及市场的占有率,向世界种业进军。

我国玉米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亿公斤)
我国玉米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亿公斤)我国水稻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亿公斤)
我国水稻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亿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