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课说课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再探究说课课件
H2O
观察法
定量实验
定量
课后反思
提高了探究的 层次和水平 。
2 1
培养学生 实验的创新意 识和质疑精神
氢
氢
氧
氧
化
化
钠
钠
固
溶
体
液
课后反思
个别问
题解决的不 3
是很理想
2
培养学生
提高了探究的 层次和水平 。
1
实验的创新意 识和质疑精神
谢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教学背景分析
课时 课 题
说
明
多角度认识 从元素组成、溶液中微粒及微粒的相互作用、性质、应
1
酸碱盐 用及转化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梳理出较为系统的知识结 构,形成有序认知。
家用清洁产 以家用常见的清洁产品为素材,通过阅读标签、阅读资
2 品中的酸碱 料、实验设计等,复习重要的酸碱盐性质,并应用其性
盐知识
质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NaOH 固体
对比 实验
酚酞溶液
两种方法
检
加热这个实验后的混合溶 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 灰 水
加入物质X
定性
氯 化 钙
加稀 对盐
溶 比酸
液
验
定量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问题
回忆CO2与NaOH的 反应,通过这个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我们能
获取哪些信息?
问题
证明一个无明显现象 反应的发生你有哪些 思路?
单元设计 引出课题
对比实验
实验中有水这种干扰物 质,加做对比实验。
设计实验
明确干扰物质,用更多 方法证明反应的发生。
《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二、实验器材优化实验:塑料瓶及燃烧匙;具支试管、U型管、注射器。
创新实验:自制教具——注射器以及医用三通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一)学习方式创新:通过开展实验装置变形记,变传统教学为探究实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改进优化实验,将教材抽象的难点知识实验化、具体化,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学科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化学实验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装置创新:利用简单的配件(4个注射器及3个三通)组装实验装置,有效将两种探究反应发生的思路方法结合在一起;装置将实验一体化、微型化、定量化,同时还可以更换其中药品用于其他物质性质的探究,用途广泛。
(三)育人为本: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育人价值的体现密不可分,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等也是化学教师的责任。
本节课以「城市报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硫酸厂如何除去污染物二氧化硫?以学生更为熟悉的CO2 为探究主体,通过系列实验探究,物质性质三重表征学习,掌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本质,知识迁移到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规律,最后提出有效解决方法。
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应用到日常生活里,让学生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正面价值。
在不断优化改进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追求“更严谨、更节约、更环保”,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基。
(四)简化微观探析:数字传感器可以直观科学的展示反应的本质,但是成本比较高,不是全部学校都有普及,但酸度计成本低,生活化,也可以动态测定不同反应阶段的温度和酸碱性,实现教学目标。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探究反应发生的一般思路是①测定反应物的减少,将其可视化;②检验新物质生成;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为例,根据这一思路结合前面所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及“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矿泉水瓶实验,布置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应。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反应物消耗的角度,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中的内容。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属于一级主题“科学实验探究”中的二级主题“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碱的性质)”。
要求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且这个性质往往成为各种化学考试的热点和难点。
下面我将主要从教材、学情、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实验过程、反思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九年级下册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的一个重要反应。
因为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没有明显现象,教材没有给出相应的演示实验,而是直接给出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让学生类比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进行,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从而归纳出碱的一条重要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已经掌握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而学生在学习这个性质时感到比较抽象,其一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实验,学生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没有现象认识模糊;其二绝大部分学生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否反应的探究中存在普遍的认知障碍,该障碍是:在设计利用压强变化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中,因为没有意识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导致压强降低,所以不能认识到设置实验时需要补充水和氢氧化钠的对比实验。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实验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掌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能力目标通过应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和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理解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能够发现问题改进实验设计。
3.素养目标(1)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通过数字化实验,学生从数据的变化认识反应的发生,培养证据推理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从反应物消耗角度证明反应发生的认知模型。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证明详解课件
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相关的其他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01
$2NaOH + CO_{2} = Na_{2}CO_{3} + H_{2}O$
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02
$Na_{2}CO_{3} + 2HCl = 2NaCl + CO_{2} uparrow +
H_{2}O$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 应证明详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原理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操作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结果
分析
CONTENTS
目录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际应用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扩展知识
CHAPTER 0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原 理
二氧化碳的性质
01
无色无味的气体
02
密度大于空气
03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04
溶于水形成碳酸
氢氧化钠的性质
白色固体 强烈的腐蚀性
易溶于水 碱性物质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HAPTER 0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操 作
如何提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效果
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中要控制其他变量相同 ,只改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的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
使用优质试剂
使用纯度高的试剂可以减少干 扰因素,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规范实验操作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 关键,因此要确保实验操作规 范、准确。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说课稿一、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二、实验器材: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分析纯氢氧化钠固体、石灰石、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100mL无水乙醇、蒸馏水仪器:四口瓶、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50mL烧杯、玻璃导管(直角)、胶皮管、橡胶塞、打孔器、药匙、注射器、洗瓶、50mL量筒、电子天平、swr数字化信息系统(主要用到压强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pH计)三、实验设计思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整个实验现象非常清晰明了,而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没有明显的现象,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证明,通过检验反应物的减少和生成物的增加间接证明反应的发生。
因此本实验就出现了四种研究思路:第一,证明CO2的减少,借助“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反应前后会产生压强差”这一原理来设计实验,为了排除水的影响,实验中有两种改进方案,一方面是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是用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借助压强传感器进行定量探究。
第二,证明氢氧化钠的减少。
本实验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pH分别为:13和11。
因此可借助pH计测量溶液反应前后pH的变化间接证明氢氧化钠的减少。
第三,证明碳酸钠的增加,即证明有碳酸钠的生成。
化学方法可采用稀盐酸、可溶性钙盐和钡盐的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进行实验,物理方法上可采用25℃时,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而碳酸钠难溶于乙醇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第四,证明水的生成。
初中阶段针对水的检验并没有学习相应的化学方法,因此,在此实验中可借助数字化实验——湿度传感器进行实验。
六、实验原理:1.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CO2+2NaOH === Na2CO3+H2O2. 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前后存在压强差。
3. 常温条件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二、实验器材试剂:NaOH溶液稀硫酸溶液碳酸钠溶液蒸馏水器材:注射器输液器部分组件存在以下不足:1.药品的用量较大。
2.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3.仪器较繁杂。
4.装置气密性一般,实验常常不成功。
5.收集好的CO2在添加H2O和NaOH溶液时容易使集气瓶内的CO2溢出,导致出现误差。
(二)实验改进:找到实验的不足就是改进实验的关键,也是实验的创新点。
为了弥补以上缺陷,我准备了注射器作为反应容器,并进行了改造。
实验改进装置一如图7,实验改进装置二如图8所示:图7图8与之前实验比较其优点有:1. 节约药品,试剂浓度低,更安全,所用试剂:4ml 6% Na 2CO 3溶液; 3.4ml 5% H 2SO 4溶液; 3.2ml 6% NaOH 溶液 。
2. 简化实验步骤,缩短课前准备时间:注射器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现用现制二氧化碳气体。
3. 装置由50ml 和5ml 注射器及输液器的部分组件组成,小巧轻便,方便携带,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做成成套装置,可长期使用。
4. 装置气密性非常好。
5. 不会出现二氧化碳溢出的情况。
6. 改进实验二(图8)将定性实验定量化,不用做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
(三)改进实验一(图7)操作: 1.推气法检查装置气密性2.关闭活塞,分别向两只50ml 注射器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碳酸钠溶液3.再分别向两只50ml 注射器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溶液,产生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4.同时打开活塞,观察到U 型管中液面出现了高低差5.同时向50ml 注射器中注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6.观察到U 型管中液面出现了高低差改进实验二(图8)操作: 1. 推气法检查装置气密性 ,2. 向50ml 注射器中加入4ml6%碳酸钠溶液,排出空气,3. 再向50ml 注射器中加入3.4ml5%硫酸溶液,振荡,待反应停止,读出气体体积,4. 再加入3.2ml6%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到50ml 注射器中活塞向上运动,气体消失。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创新实验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创新实验》,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教材中也没有给出相应的演示实验,而只是让学生通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类别比,因此学生在学习该性质时,往往会感到比较困惑,认识模糊,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
实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装置,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实验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难点: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而为了完成该实验课的教学目标,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将制取好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但是发现并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这是由于生成的碳酸钠可溶于水形成的也是无色溶液,因此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也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呢,许多有经验教师常常会设计以下几种实验方法,这些实验方法都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减少来判断该反应的发生,如软塑料瓶法、是利用塑料瓶变瘪从而判断气体的减少,气球法是通过气球的膨胀变大来判断气体的减少,u型管法是利用产生了液面差判断气体的减少。
并且由于所用药品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含有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溶解度是1:1,所以需要做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
虽然以上这些实验效果明显,但是我在实验中又发现这些实验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第1.需要收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将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连接在一起第2.所用药品为氢氧化钠溶液,常常需要做对比实验;---使用氢氧化钠固体粉末,不需要做对比试验,粉末状的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增大吗,同时反应速率也更快第3.实验药品用量较大--使用注射器作为反应容器第4.装置气密性差,实验常常不成功;使用医用三通阀,由于是医用器材,所以气密性良好第5.向收集好的CO2里添加药品时易逸出,易导致误差;那么根据以上改进方向,我准备了以注射器作为反应容器,医用三通阀作为开关,并设计成如下装置。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十单元 CO2与NaOH反应的实验探究 说课教案
CO2与NaOH反应的实验探究说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实验内容分析、传统实验分析、实验原理及创新点、实验装置及过程、实验效果及评价一、实验内容分析1.实验的必要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九年级下册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反应。
从理论上由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可以推测二氧化碳应该会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但事实上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还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因为在反应中没有明显现象,教材没有给出相应的演示实验,只是直接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在学习这个性质时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掌握,并且这个性质引发的变质及物质的检验往往成为各种试题的切入点及考试的热点。
因此设计出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科学严谨的实验以便直观的感知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尤为重要,也是解决好各种先关问题的关键。
2.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承前】这个反应是继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有浑浊现象)之后出现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浑浊现象)早在生物课中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中多次出现,从理论上分析二氧化碳同样也能用氢氧化钠反应,但事实上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没有明显现象出现,所以无法说明二者是否发生反应。
这也正是该反应的难点和疑点。
【收获】所以通过具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确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将是最大的突破与收获,它不仅验证了理论推理更重要的是为后面其他类似物质的学习奠定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启后】顺理成章的可知对于可溶性碱的共性之一: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能更好的理解碱在空气易发生变质的原因、物质变质的程度及成分的检验方法。
3.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目的】利用科学严谨的实验,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说课稿
3.问题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解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课后调研: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应用实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反馈: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设计有趣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激发探究欲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组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意见建议。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反思结果,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调整教学策略,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加强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优化板书设计,使之更加清晰、简洁,有助于学生理解。
2.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装置,用于直观展示反应过程。
2020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说课稿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教材大力提倡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在中考试题的设计上占的比例相当大。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探究精神,贯穿探究过程,使学生遇到探究性试题有章可循,有方法去突破,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做到由此及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的主题是物质的探究,探究方法主要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性质多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怎样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探讨,让学生形成证明化学反应确实发生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重难点分析:重点:从有新物质产生角度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化学反应。
难点: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探讨。
二、学情分析1、认知状态:本课题是在学生已经学完初中化学身边化学物质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探究性学习,学生已经对如何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了丰富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判断方法,学生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以清晰地解题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和能力方面还需要提高。
2、技能状态: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化学探究的方法。
在探究学习中,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讨论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具备独立设计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
但实验设计和解决综合性题目能力有限。
3、情感状态: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但不能长久。
有强烈动手设计的欲望,逻辑思维较活跃,但仍需要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和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复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专题复习说课稿
3.问题解答:设计一些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反馈: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基本性质,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然而,以下学习障碍可能存在:
-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理解不深,容易混淆反应类型。
-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存在困难。
-引入游戏化学习元素,如竞赛、角色扮演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体系。合作学习法则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信息、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一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同时通过生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下策略或活动将被采取:
-利用生动的实验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直观感受。
-设计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课说课 PPT
解决问题
对照实验中矿泉水 瓶也变瘪了,但程 度较小,由此说明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 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举一反三
巩固练习
CO2与KOH溶液反应:
2KOH+CO2 K2CO3+H2O
魔术揭秘
微 课制 作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课说课
教 学内 容
教 学目 标
1 2 3
教 学过 程
魔
魔
术
术引Βιβλιοθήκη 揭入秘巩固练习
魔术引入
瓶吞鸡蛋
进行实验
二 氧 化 碳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发现问题
仅通过矿泉水瓶 变瘪能说明二氧 化碳与氢氧化钠 溶液发生了反应 吗?如何验证?
设计方案
二
氧
水
化
碳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巴中中学 杨丽 --精品--
教 学内 容
--精品--
教 学目 标
1 掌握CO2与NaOH的反应 2 会分析相关实验的现象及原理 3 体会对照实验在化学探究中的
重要性
--精品--
入魔 术 引
教 学过 程
进行实验 发现问题 设计方案 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 巩固练习
--精品--
举一反三
--精品--
巩固练习
CO2与KOH溶液反应:
2KOH+CO2 K2CO3+H2O
--精品--
魔术揭秘
--精品--
格式微 课 制 作 工厂
音乐
视频
Camtasia Studio 6.0
PPT
我的 微课
--精品--
THANKS
感谢各位
--精品--
--精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秘魔 术 揭
魔术引入
瓶吞鸡蛋
--精品--
进行实验
二 氧 化 碳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精品--
发现问题
仅通过矿泉水瓶 变瘪能说明二氧 化碳与氢氧化钠 溶液发生了反应 吗?如何验证?
--精品--
设计方案
二
氧
水
化
碳
--精品--
解决问题
对照实验中矿泉水 瓶也变瘪了,但程 度较小,由此说明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 钠溶液发生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