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36讲芍药汤(二)、白头翁汤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

合集下载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比较(附二方)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比较(附二方)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比较(附二方)作者:心缘白头翁汤与芍药汤比较: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

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重要文献摘要①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

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

”②《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中医方剂名。

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病毒偏盛者。

基本信息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痢疾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出处:《伤寒论》歌诀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组成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用量白头翁15g,黄连6g,黄柏12g,秦皮12g。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义本证多由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主。

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故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不通则痛,故见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热毒内盛之象。

方中以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臣以黄连之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厚肠;黄柏泻下焦湿热,共奏燥湿止痢之效。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

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

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

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1方剂组成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黄连(6克)、秦皮(12克)。

2基本信息方名:白头翁汤。

来源:出自《伤寒论》。

剂型:清热剂-清脏腑热。

【方组趣味记忆】白头翁练百琴。

解:白头翁(白头翁),练(黄连),百(黄柏),琴(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论】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为君;黄连、黄柏、秦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

四味合用,可以加强清热止痢之功。

【注意事项】素体脾胃虚弱者当慎用。

3方解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

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1]【化裁】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2021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单元测试及答案 (18)

2021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单元测试及答案 (18)

2021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单元测试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热毒壅盛三焦,充斥表里上下,宜选用( )A龙胆泻肝汤 B泻心汤 C白虎汤 D 犀角地黄汤 E 黄连解毒汤答案: E (黄连解毒汤主治三焦火毒证,功能泻火解毒,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直折,分泄三焦火毒之邪。

)2、主治骨蒸劳热的常用方剂是( )A.大补阴丸B.清骨散C.当归六黄汤D.青蒿鳖甲汤E.知柏地黄丸答案: B3、普济消毒饮中配用升麻、柴胡的目的是( )A.升提中气B.疏肝解郁C.透疹解毒D.升阳止泻E.疏散风热,引药上行答案: E4、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者。

宜用何方( )A.大补阴丸B.知柏地黄丸C.清骨散D.青蒿鳖甲汤E.当归六黄汤答案: E5、仙方活命饮的君药是( )A.赤芍B.白芷C.金银花D.乳香E.皂角刺答案: C6、患者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选用( )A.葛根芩连汤B.芍药汤C.真人养脏汤D.桃花汤E.白头翁汤答案: B7、仙方活命饮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C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D清热燥湿,调气和血E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答案: B8、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而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 )A.清骨散B.清暑益气汤C.当归六黄汤D.青蒿鳖甲汤E.泻白散答案: D9、组成中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A.地黄饮子B.血府逐瘀汤C.当归六黄汤D.炙甘草汤E.大补阴丸答案: C10、具有清虚热,退骨蒸功效的方剂是( )A.当归六黄汤B.大补阴丸C.青蒿鳖甲汤D.清骨散E.玉女煎答案: D11、泻白散的君药是( )A地骨皮 B甘草 C粳米 D桑白皮 E 生地答案: D12、被称为“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 )A 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白虎汤 D 龙胆泻肝汤 E 白头翁汤答案: A (答案分析:竹叶石膏汤由清气分热之白虎汤化裁而来,方中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清补两顾之剂,故称“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

的 。 例 如 少 阴病 四肢 寒 冷 , 手足屈 曲而睡 , 精 神 衰乏 , 脉 沉须用 附子、 干姜 、 甘 草 等 回 阳救 逆 , 就 不能用独活这种发表 药。
另 一 种 是 引 向 疾 病 所 在 。 例 如 咽 喉 病 须 用
般 引经 报 使 有 两种 。

种 是 引 向经脉 , 如 太 阳经病 , 用羌 活 、 防
本 方 证 是 因热 毒 深 陷 血 分 ,下 迫 大 肠 所
食导 滞 ; 用 于 阿 米 巴痢 疾 , 配合 吞 服鸦胆 子 ( 桂
圆 肉干包 裹 ) , 疗效 更 佳 。 白头 翁 汤 主 要 有 抗 菌 ,抗 阿 米 巴原 虫 , 抗
致。 热 毒 熏 灼 肠 胃气 血 , 化 为脓 血 , 而见 下痢 脓 血 、 赤多 白少 ; 热 毒 阻滞 气机 则腹 痛 里急 后重 ;
渴 欲饮 水 , 舌 红苔 黄 , 脉 弦 数 皆 为热 邪 内盛 之
炎 , 增 强 免 疫 功 能 等 作 用 。 现 代 临 床 应 用 白头
翁汤 , 常用 于 治 疗 阿 米 巴 痢疾 、 细 菌 性 痢 疾 属
象 。治 宜清 热解 毒 , 凉血 止痢 , 热退 毒解 , 则 痢 止 而 后 重 自除 。 故 方 用 苦 寒 而 入 血 分 的 性 不 是 每 一 种 病 都 适 合
治疗咽 喉 、 下肢 、 上 肢 的 某些病 有 效 , 如 果 认 为
必 须 用 这 些 药 为 引 ,那 就 未 免 牵 强 附会 了 。 因 此, 应 当 灵 活 掌握 与运 用 , 不可拘泥。
[ 2 0 1 5 . 0 3 】 j
口 戴 芬 妮
毒 , 燥 湿厚 肠 , 为 治 痢要 药 ; 黄柏 清下 焦 湿 热 ,

方剂试题比赛

方剂试题比赛

第一场1号选手必答题1.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答案: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2.枳实导滞丸的功效答案:消导化积、清热利湿3.八正散的药物组成答案: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炙甘草、木通、大黄4.金锁固精丸的主治?答案:肾虚不固之遗精。

5.三子养亲汤的主治答案:痰壅气逆食滞证6.真武汤的药物组成答案: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第一轮抢答题1.三子养亲汤的药物组成答案: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2.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主治答案:寒饮咳嗽3.实热老痰证运用何方?答案:滚痰丸4.邪陷少阳、痰热结胸证运用何方?答案:柴胡陷胸汤5.温胆汤的主治答案:胆郁痰扰证6.二陈汤的出处答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四妙散是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加了什么药?答案:牛膝、薏苡仁8.用于湿热霍乱的方剂是?答案:连朴饮9.三仁汤的出处答案:《温病条辨》10.二陈汤的药物组成答案:半夏、橘红、茯苓、甘草2号选手必答题1.“八法”内容答案: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2.实脾散的主治答案: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3.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答案:风痰上扰证4.猪苓汤的药物组成答案: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5.五皮散的主治答案: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证6.患者大失血后,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质淡、脉洪大而虚。

治宜选用 EA.归脾汤B.白虎加人参汤C.白虎汤D.当归六黄汤E.当归补血汤第二轮抢答题1.乌梅丸主治何种厥逆答案:蛔厥2.普济消毒饮主治何证?答案:大头瘟3.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的方剂是?答案:凉膈散4.肥儿丸的主治答案:小儿疳积5.治疗暑热气津两伤证的是?答案:清暑益气汤6.用于治疗阴黄的方剂是?答案:茵陈四逆汤7.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比例为?答案:1:58.生脉散应用五味子的主要作用为?答案:敛阴止汗9.清营汤证中舌象为?答案:舌绛苔干10.平胃散的药物组成?答案:苍术、厚朴、陈皮、生姜、大枣、甘草3号选手必答题1.防己黄芪汤的主治答案: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2.五苓散的药物组成答案: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3.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答案: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4.羌活胜湿汤的主治答案:风湿在表之痹证5.越鞠丸所致六郁是指?答案:气、血、痰、火、湿、食6.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答案: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风险题10分题1.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选用的方剂:CA.逍遥散B.加味逍遥散C.一贯煎D.吴茱萸汤E.归脾汤并说出药物组成?答案: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2.说出炙甘草汤与生脉散的共同药物是AA.人参、麦冬B.炙甘草、人参C.桂枝、人参D.五味子、麦冬E.阿胶、干地黄3.补中益气汤与黄龙汤的共同药物为 AA.人参、当归B.白术、陈皮C.枳实、厚朴D.黄芪、炙甘草E.柴胡、升麻4.下列方中,无知母的是BA.大补阴丸B.百合固金汤 C清暑益气汤 D.青蒿鳖甲汤 E.白虎汤5.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方剂是?并说出药物组成?答案:藿香正气散,药物组成:藿香、紫苏、大腹皮、白芷、半夏、陈皮、厚朴、桔梗、茯苓、白术、生姜、大枣、甘草6.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CA.天王补心丹B.归脾汤C.酸枣仁汤D.朱砂安神丸E.炙甘草汤并说出药物组成?答案: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20分题1.不同时具有干地黄、当归的方为DA.百合固金汤B.一贯煎C.龙胆泻肝汤D.归脾汤E.清胃散2.金水相生法的代表方是EA.一贯煎B.左归丸C.生脉散D.地黄饮子E.百合固金汤并说出其药物组成:答案:百合、熟地黄、生地黄、玄参、麦冬、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3.牡蛎散的药物组成?主治?君药是什么?答案:药物组成:黄芪、麻黄根、煅牡蛎、浮小麦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卷十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卷十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卷十三)A型题1. 清络饮主治( )A 阴暑B 暑湿证C 暑伤肺经气分轻证D 暑热气津两伤证E 暑温2.清络饮的君药是( )A.西瓜翠衣、鲜荷叶边B.鲜银花、鲜竹叶心C.西瓜翠衣、丝瓜皮D.鲜银花、鲜扁豆花E.西瓜翠衣、鲜竹叶心3.香薷散的功用是( )A.解表散寒,温肺化饮B.解表散寒,化湿和中C.祛湿解表,化湿和中D.发汗祛湿,兼清里热E.以上都不是4.香薷散主治证为( )A.阴暑证B.阳暑证C.暑湿证D.暑温证E. 暑热证5.用于治疗夏月伤于寒湿的阴暑证的首选方剂是( )A 香薷散B 清暑益气汤C 清络饮D 桂苓甘露散E 六一散6.体现辛温复辛凉治法的方剂是( )A.香薷散B.新加香薷饮C.清暑益气汤D.桂苓甘露饮E.竹叶石膏汤7.祛暑利湿法的代表方是( )A.香薷散B.六一散C.清暑益气汤D.五苓散E.竹叶石膏汤8.碧玉散的组成是( )A.六一散加辰砂B.六一散加薄荷C.六一散加竹叶D.六一散加灯心草E.六一散加青黛9.患者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治宜首选( )A.清暑益气汤B.竹叶石膏汤C.清络饮D.桂苓甘露饮E.六一散10.六一散中甘草与滑石的比例是( )A 6:1B 5:1C 3:1D 1:6E 1:111.治疗暑热夹湿证最适宜选用的方剂是( )A霍香正气散B香薷散C 生脉饮D六一散E 白虎汤12.桂苓甘露散的功效是( )A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B清暑解热,化气利湿C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D祛暑化湿,健脾和胃E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13.清暑益气汤的君药是( )A西瓜翠衣B西洋参C 石斛和麦冬D西瓜翠衣和石斛E 西瓜翠衣和西洋参14.“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

”的方剂为( )A王氏清暑益气汤B李氏清暑益气汤C 香薷散D六一散E 清络饮15.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宜用( )A.清暑益气汤B.竹叶石膏汤C.清络饮D.桂苓甘露饮E.六一散16.清暑益气汤除清暑益气的功用外,尚有( )A.敛阴止汗B.利水化湿C.和胃止呕D.化湿止泻E.养阴生津附:参考答案(一)A型题1.C2. D3. C4. A5. A6. B(答案分析:本方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选用辛温之香薷、厚朴,又加金银花、鲜扁豆花、连翘,则药性偏凉,兼能内清暑热)7. B8. E(答案分析:滑石、甘草组成六一散,再加青黛组成碧玉散)9. D10. D (答案分析:六一散原方滑石用量为六两,甘草用量为一两,二者的用量比例为6:1。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头翁汤的加减化裁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头翁汤的加减化裁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头翁汤的加减化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白头翁汤的加减化裁。

在上一轮《类方讲伤寒》中,廖冬阳老师在杂病类方中已经将白头翁汤这个方剂做了很详细的讲解。

这一轮讲课中,我们从方剂化裁的角度做讲解。

我们先来看看白头翁汤的药物组成:【白头翁汤】白头翁(三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我们用恩师的刘志杰经方解析法分析一下白头翁汤。

三才解析法:阴性药: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平性药:无阳性药:白头翁(三两)四象解析法:君药:黄连(三两)臣药:黄柏(三两)秦皮(三两)佐药:无使药:白头翁(三两)我们看看各味药的药症。

黄连大寒咸苦《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辟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别录》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黄连这味药性大寒,专门泻热,治疗阳盛而火气上炎。

咸能破下而降火,苦能涌泻热邪。

是六神方中朱雀类方的代表药物之一。

黄连对于上中下三焦以及肌肤的燥热证,都可以使用。

黄连擅长清头面五官孔窍之火,对热性眼疾、口疮等效果相当好。

小儿生口疮可以喂一点点儿黄连水,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热性眼病,用黄连泡水直接洗眼睛,效果都确实很好。

黄连另一个主要功效就是止利,主治阳明热利,燥热伤及血分的脓血利,能清理胃肠水热互结,使胃肠恢复正常功能。

白头翁汤以黄连作为君药,用的就是黄连“肠辟腹痛下利”的这一药症。

黄连还可以治疗胃肠水热互结所致的烧心泛酸。

另外,黄连还可以入血,专门清理血液里面的瘀浊。

最近治疗一例女性患者的失眠,用黄连阿胶汤合栀子豉汤,服用一付药后患者自言“从来没睡这么香过”,同时患者自述多年黯滞的月经变得颜色鲜红,说明黄连可以清除血中瘀滞。

血液里面的瘀浊还包括过高的血尿酸、肌酐、血脂、血糖等各种病理性代谢产物,属热性的都可以“清洗”。

对于热性的“糖尿病”,大量使用,降糖迅速。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总论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

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

方剂学
第五节 清虚热
• 适用病证:阴虚发热证。温病后期,邪热 不甚,阴液已伤,症见暮热早凉,舌红少 苔,或肝肾阴虚,虚热内生,症见骨蒸潮 热,盗汗面赤,久热不退等。
• 代表方: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 汤等。
青蒿鳖甲汤
• 出自《温病条辨》 • 组成:
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 知 母二钱(6g) 丹皮三钱(9g) • 功用:养阴透邪。 •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 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 煎服法:水煎服。
青蒿鳖甲汤
鳖甲 滋阴清热(清邪伏阴分之热) 君
青蒿 清热透散 生地 滋阴清热 臣 知母 滋阴清热 佐 丹皮 辛散透热(兼顾。清中有透,养 阴不恋邪,祛邪不伤正。
• 随证加减: • 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去生地,加天花粉; • 兼肺阴虚(反应出阴虚咳嗽),加沙参、麦冬; • 小儿夏季热,加白薇,荷梗。 • 使用注意:阴虚欲作动风者,不宜使用。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

《方剂学B》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A.《伤寒论》B.《备急千金要方》C.《五十二病方》D.《黄帝内经》E.《肘后备急方》2.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A.小柴胡汤B.桂枝汤C.麻黄汤D.小建中汤E.小青龙汤3.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A. 当归芍药B. 当归川芎C. 当归细辛D. 当归附子E. 当归桂枝4.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A.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B.黄芩枳壳元胡川楝子白芍木香甘草C.芍药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茯苓甘草D.黄芩大枣人参生姜半夏甘草E.芍药枳壳陈皮川芎香附甘草5.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熟地怀牛膝B.熟附子煨生姜C.生附子炮干姜D.怀牛膝枸杞子E.制香附制没药6. 平胃散的功用是:A.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B.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C.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D.燥湿化浊 ,理气和中E.以上都不是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A.凉血解毒B.清热通便C.泻火解毒D.清热疏风E.以上都不是8.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A.清热生津 ,降逆和胃B.清热生津 ,和胃止呕C.清热解毒 ,生津止渴D.清热生津 ,益气和胃E.清热解毒 ,益气生津9.大柴胡汤的功用是:A.和解少阳 ,疏肝和胃B.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C.疏肝和胃 ,降逆止呕D.疏肝解郁 ,泻热通便E.和解少阳 ,和胃止呕10.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桔梗枳壳B.茯苓半夏C.桂枝芍药D.陈皮当归E.以上均非1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B.补气生津C.益气固表D.益气安神E.益气升阳12.三仁汤的功用是:A.理气化湿 ,和中止呕B.清热化湿 ,理气和中C.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D.清热利湿 ,升清降浊E.利湿消肿 ,理气健脾13.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A.脾胃伏火B.阴虚胃热C.胃有积热D.血燥气郁E.肝火犯胃14.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B. 大黄C. 厚朴D. 芍药E. 杏仁15.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人参白术茯苓B.陈皮木香砂仁C.山楂神曲麦芽D.半夏生姜竹茹E.山药甘草肉蔻16.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A.天王补心丹B.百合固金汤C.麦门冬汤D.大定风珠E.镇肝熄风汤17.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A.理中丸B.小建中汤C.吴茱萸汤D.厚朴温中汤E.以上均不是18.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A.四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生脉散D.参苓白术散E.炙甘草汤19.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A.温经汤B.四物汤C.生化汤D.桂枝茯苓丸E.少腹逐瘀汤20.证见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A.桂枝汤B.麻黄汤C.九味羌活汤D.川芎茶调散E.消风散2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B.服用方便C.吸收缓慢D.药力持久E.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22.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A. 桂枝杏仁炙甘草B. 桂枝芍药生甘草C. 芍药杏仁炙甘草D. 桂枝杏仁生甘草E. 桂枝生姜炙甘草23.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E.佐使24.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 杏仁B. 贝母C. 丹皮D. 桑白皮E. 桑叶25.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A.桑杏汤B.止嗽散C.咳血方D.麦门冬汤E.清燥救肺汤26.定喘汤的功用是:A.清热解表 ,止咳平喘B.宣肺降气 ,清热化痰C.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D.降气平喘 ,化痰止咳E.温肾纳气 ,止咳平喘27. 紫雪丹的功效是:A.清热开窍 ,豁痰解毒B.清热解毒 ,开窍安神C.清热解毒 ,镇静安神D.清热开窍 ,熄风止痉E.清热开窍 ,豁痰定惊28.温胆汤的功用是:A.清胆利湿 ,降逆和胃B.清胆利湿 ,和胃止呕C.清热祛湿 ,利胆退黄D.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E.清胆和胃 ,理气化痰29.归脾汤的功用是:A.益气健脾 ,宁心安神B.健脾益气 ,滋阴养血C.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D.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E.益气养血 ,补心安神30.苇茎汤的功用是;A.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B.清热化痰 ,逐瘀排脓C.辛凉宣肺 ,清肺平喘D.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E.宣利肺气 ,疏风止咳31.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A. 6g:30gB. 2g:10gC. 3g:6gD. 15g:30gE. 10g:20g32.配入汤剂时,须后下的药物是:A.黄芪B.升麻C.柴胡D.砂仁E.麝香33.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A.神昏谵语B.时有谵语C.潮热谵语D.昏狂谵语E.高热谵语34.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 炙甘草B. 生地C. 桂枝D. 生姜E. 麦冬35.逍遥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柴胡当归B.白术茯苓C.干姜大枣D.芍药甘草E.薄荷烧生姜36.下列各方中除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A. 苏子降气汤B. 参苓白术散C. 朱砂安神丸D. 补中益气汤E. 芍药汤37.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A.消风散B.半夏泻心汤C.甘露消毒丹D.生化汤E.逍遥散38.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清稀,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治宜选用:A.小青龙汤B.定喘汤C.苏子降气汤D.麻杏甘石汤E.以上都不是39.症见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A.四君子汤B.参苓白术散C.健脾丸D.补中益气汤E.枳实消痞丸40.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A.清营汤B.青蒿鳖甲汤C.清骨散D.秦艽鳖甲散E.当归六黄汤41.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A. 豆蔻B. 升麻C. 柴胡D. 木香E. 麝香42.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A.一偏于解表, 一偏于宣肺B.一偏于解毒, 一偏于解表C.一偏于化痰, 一偏于清热D.一偏于解毒, 一偏于清热E.一偏于止咳, 一偏于化痰43.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A.车前滑石茯苓阿胶B.泽泻茯苓白术桂枝C.泽泻茯苓滑石阿胶D.通草茯苓白术甘草E.木通薏仁茯苓桂枝44. 保和丸组成药物中含有:A. 半夏曲B. 白术C. 麦芽D. 神曲E. 木香45.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A.柴胡前胡B.荆芥豆豉C.羌活独活D.桔梗茯苓 D.人参川芎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A.润肺清热 ,理气化痰B.止咳化痰 ,疏表宣肺C.清热化痰 ,理气止咳D.辛凉宣肺 ,清热平喘E.解肌发表 ,化痰止咳47. 安宫牛黄丸功用是:A.清热开窍 ,豁痰解毒B.清热解毒 ,开窍安神C.清热化痰 ,开窍安神D.清热开窍 ,熄风止痉E.清热开窍 ,豁痰定惊48.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A.清胆利湿 ,降逆和胃B.清胆利湿 ,和胃止呕C.清热祛湿 ,利胆退黄D.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E.清胆和胃 ,理气化痰49.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A.益气健脾 ,宁心安神B.养血安神 ,清热除烦C.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D.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E.益气养血 ,补心安神50. 金匮肾气丸方中不包含的药味是:A. 附子B. 肉桂C. 山萸肉D. 干地黄E. 山药5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A.厚朴B.黄连C.黄芩D.干姜E.茯苓5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 杏仁B. 贝母C. 陈皮D. 地骨皮E. 橘红53.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A.补气升阳B.补气固表C.补气生血D.补气活血E.补气行水54.白虎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石膏B.粳米C.竹叶D.炙甘草E.知母55.清暑益气汤组成药物中不含:A.西洋参荷梗B.知母石斛C.黄连竹叶D.银花扁豆花E.麦冬粳米56.吴茱萸汤和理中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A.吴茱萸B.人参C.干姜D.大枣E.白术57.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A.四君子汤B.参苓白术散C.补中益气汤D.生脉散E.炙甘草汤58.身热下利,口渴,喘而汗出,胸脘烦热者,治宜选用:A.麻杏石甘汤B.白虎加人参汤C.泻白散D.葛根芩连汤E.半夏泻心汤59.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者,治宜选用:A.青蒿鳖甲汤B.清营汤C.犀角地黄汤D.天王补心丹E.朱砂安神丸60.赤白痢疾,或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者,治宜选用:A.半夏泻心汤B.保和丸C.枳实导滞丸D.健脾丸E.木香槟榔丸61.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详析方剂的理论专著是:A.《医方集解》B.《伤寒论》C.《医方考》D.《医方切用》E.《成方便读》62. 下列哪项不属于乌梅丸的组成药物:A. 细卒川椒B. 黄连黄柏C. 人参当归D. 生姜肉桂E. 乌梅附子63.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除酸枣仁和甘草外,其余是:A.当归远志茯神B.川芎知母茯神C.川芎远志茯苓D.川芎知母茯苓E.白芍远志茯神64.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桔梗枳壳B.茯苓半夏C.桂枝芍药D. 陈皮当归E.熟地白芍65.十枣汤的组成药物是:A.大黄甘遂芒硝B.大戟芫花甘遂C.大戟甘遂甘草D.大黄芫花芒硝E.以上都不是66.防风通圣散的功用是:A.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B. 疏风解毒, 清热通便C. 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D. 辛凉宣肺, 清热平喘E.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67.三仁汤的功用是:A. 理气化湿, 和中止呕B. 清热化湿, 理气和中C. 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D. 清热利湿, 升清降浊E. 利湿消肿, 理气健脾68.百合固金汤的功用是:A. 轻宣凉燥, 宣肺化痰B.清宣温燥, 润肺止咳C.滋肾保肺, 止咳化痰D. 清燥润肺, 益气养阴E.养阴润肺, 凉散疫毒69. 凉膈散是在基础上加味而成的:A. 大承气汤B. 小承气汤C. 调胃承气汤D. 增液承气汤E. 复方大承气汤70. 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A. 昏狂谵语B. 时有谵语C. 潮热谵语D. 高热谵语E. 神昏谵语71.服桂枝汤后,须“啜热稀粥一升余”其意在于:A. 护中以防伤胃B. 助汗以祛外邪C. 防止过汗亡阳D. 防止过汗亡阴E. 以上都不是72.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解郁的方剂是:A.痛泻药方 B逍遥散 C大柴胡汤 D 四逆散 E 以上均非73.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方中芍药增加了:A. 一两B. 一两半C. 二两D. 二两半E. 三两74. 肾气丸不适宜下列何证:A. 小便频数B. 小便清长C. 小便不利D. 小便涩痛E. 小便量多75.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秦艽防风B. 川芎当归C. 细辛桂心D. 杜仲牛膝E. 黄芪白术76.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的药物是:A.人参黄芩半夏生姜B.人参黄芩半夏大枣C.人参半夏生姜大枣D.黄芩黄连半夏大枣E.人参黄芩甘草干姜77.下列方剂除____外,组成药物中皆有当归、川芎:A.四物汤B.生化汤C.温经汤D.归脾汤E.血府逐瘀汤78.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手足不温,口中不渴,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治宜选用:A.真武汤B.实脾散C.苓桂术甘汤D.五苓散E.以上均不宜79.劳倦内伤,气弱血虚,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治宜选用:A. 补中益气汤B. 当归六黄汤C. 当归补血汤D. 白虎加人参汤E. 归脾汤80.患者某,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治宜选用:A.玉屏风散B.消风散C.桂枝汤D.防己黄芪汤E.羌活胜湿汤8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编写的中成药典是:A.《五十二病方》B.《普济方》C.《太平圣惠方》D.《备急千金要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2.最早对"八法"进行系统论述的是:A.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C.明.吴琨《医方考》D.清.程钟龄《医学心悟》E.以上都不是83.温胆汤的组成药物是:A.陈皮半夏枳实竹叶茯苓炙甘草B.橘红半夏枳实竹叶茯苓炒甘草C.陈皮半夏枳壳竹茹茯苓生甘草D.橘红半夏枳壳竹茹茯苓炙甘草E.以上都不是84. 泻痛要方组成药物中不含:A. 白术B. 陈皮C. 枳壳D. 白芍E. 防风85.参苓白术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半夏曲陈皮B.炙甘草木香C.薏苡仁砂仁D.白扁豆莲须E.肉豆蔻山药86.小青龙汤的功用是:A.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B.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C. 宣肺降气祛痰平喘D. 温肺化饮降气定喘E. 解表化饮降气平喘87. 大柴胡汤的功用是:A.和解少阳内泻热结B.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C. 疏肝止痛清热泻火D. 解肌疏表清泻里实E.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88.银翘散的功用是:A. 发汗解表清热解毒B. 疏风清热解表透邪C.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D. 疏散风热化痰止咳E.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89.至宝丹的功用是:A. 清热开窍镇痉安神B.清热开窍化浊解毒C.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D. 芳香开窍辟秽解毒E.化痰开窍熄风定惊90.平胃散的功用是:A.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B. 健脾和胃行气止痛C. 健脾益气和胃止呕D.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E. 温中燥湿和胃止呕91.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A.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B.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C.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D.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E.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92. 下列哪项不是炙甘草汤的作用:A. 滋阴养血B. 益气温阳C. 复脉定悸D. 安神镇惊E. 宣通阳气93."以补为固"的代表方剂是:A.真人养脏汤B.牡蛎散C.玉屏风散D.桑螵蛸散E.固冲汤94.组成中不含白芍的方剂是:A. 羚角钩藤汤B.镇肝熄风汤C.大秦艽汤D. 天麻钩藤饮E.大定风珠95. 青蒿鳖甲汤中,还含有下列何药:A. 生地丹皮栀子B. 生地知母丹皮C. 生地赤芍丹皮D. 生地知母丹参E. 生地丹参栀子96.组成中含干地黄的方剂是:A. 玉女煎B. 六味地黄丸C. 阳和汤D. 肾气丸E. 大补阴丸97. 下列方剂中属于活血化瘀剂的是:A.温脾汤B.温经汤C.温胆汤D.当归四逆汤E.四逆散98.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无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 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A. 理中丸B. 小建中汤C. 大建中汤D. 吴茱萸汤E. 厚朴温中汤99.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舌红少苔, 尺脉数而有力者,治宜选用:A.咳血方B. 百合固金汤C. 六味地黄丸D. 当归六黄汤E. 大补阴丸100. 肝肾阴虚,肝郁不舒而致胸脘胁痛者, 治宜选用:A. 一贯煎B. 越鞠丸C. 逍遥散D. 柴胡疏肝散E. 健脾丸101.下列最宜用开窍剂的证候是:A.瘀热阻窍 ,谵语妄言B.表证未解 ,热葚神昏C.阳明腹实 ,神昏谵语D.阴虚风动 ,神疲风动E.热陷心包 ,窍闭神昏102.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是:A.7:1B.2:1C.3:1D.1:3E.1:2103. 苇茎汤中苇茎的用意是:A. 清热散结B. 清泄胃热C. 清泄肺热D. 清热泻火E. 以上均不是104.小定喘汤的病因病机是:A. 风寒束表 ,肺气不宣B. 风寒外束 ,水饮内停C. 外感风寒 ,内有蕴热D. 寒饮内停 ,肺失宣降E. 风寒外束 ,痰热内蕴105.治疗寒凝气滞,疝气疼痛的用方是:A.暖肝煎B.橘核丸C.厚朴温中汤D.加味乌药汤E.天台乌药散106.瓜蒌根在复元活血汤中的主要作用是:A.清热润燥B.生津止渴C.消肿排脓D.消瘀散结E.利气散结107. 组成药物中含有生地黄的方剂是:A. 肾气丸B. 玉女煎C. 阳和汤D. 六味地黄丸E. 大补阴丸108.四物汤是由下列哪方衍化而来的:A.八珍汤B.桃红四物汤C.胶艾汤D.归脾汤E.当归补血汤109. 吴鞠通所称“辛凉重剂”是指:A.桑菊饮B.银翘散C.白虎汤D.止嗽散E.麻杏甘石汤110.组成中不含竹叶的方剂是:A.凉膈散B.银翘散C.普济消毒饮D.小蓟饮子E.导赤散111.血虚受寒,血寒凝滞,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欲绝者,治宜选用:A.当归四逆汤B.四逆汤C.四逆散D.理中丸E.回阳救逆汤112.组成药物中含桃仁,红花的方剂是:A.生化汤B.温经汤C.血府逐瘀汤D.桂枝茯苓丸E.桃核承气汤113.苇茎汤的组成药物是:A.苇茎杏仁冬瓜子桃仁B.苇茎杏仁薏苡仁瓜蒌仁C.苇茎薏苡仁冬瓜子桃仁D.苇茎杏仁桃仁瓜蒌仁E.苇茎瓜蒌仁冬瓜仁桃仁114. 补中益气汤中配伍黄芪的目的是:A. 益气补脾B. 托毒生肌C. 补气固脱D. 补气升阳E. 固表止汗115.下列方剂除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大黄,甘草:A.八正散B.温脾汤C.大柴胡汤D.桃核承气汤E.复元活血汤116.四物汤的主证病机是;A.营血亏虚B.阴血亏虚C.气弱血虚D.营血虚滞E.气虚血滞117.下述哪项不是大补阴丸证的临床特征:A.骨蒸潮热B.咳嗽咯血C.足膝疼热D.舌红少苔E.脉细数无力118.组成药物中含熟地的方剂是:A. 阳和汤B. 九味羌活汤C. 肾气丸D. 犀角地黄汤E. 龙胆泻肝汤119.六味地黄丸由何方衍化而来:A.金匮肾气丸B.右归丸C.右归饮D.济生肾气丸E.大补阴丸120.八正散组成中利水通淋的药物是;A.茯苓扁蓄瞿麦泽泻大腹皮B.猪苓木通竹叶泽泻滑石C.猪苓木通瞿麦泽泻扁蓄D.木通瞿麦滑石扁蓄车前子E.通草瞿麦滑石扁蓄车前子121. 由理中丸化裁为附子理中丸属于: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物配伍的变化E.以上都不是122.下列方剂除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生地、麦冬、玄参:A.百合固金汤B.养阴清肺汤C.清燥救肺汤D.天王补心丹E.清营汤123.四逆散的组成药物是:A.柴胡芍药枳壳甘草B.柴胡芍药枳实甘草C.柴胡芍药当归甘草D.柴胡芍药川芎甘草E.柴胡芍药桔梗甘草124.炙甘草汤中配伍桂枝,生姜的用意是:A.温经散寒B.温阳化气C.温阳活血D.温阳通脉E.散寒止痛125.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是由:A.桂枝汤证误下所致B.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C.大柴胡汤证误下所致D.白虎汤证误下所致E.麻杏甘石汤证误下所致126. 治疗湿热蕴结膀胱所致之血淋,宜用何方?A.六一散B.导赤散C.八正散D.小蓟饮子E.猪苓汤127.被俞嘉言称之为“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B.黄芪建中汤C.防风通圣散D.再造散E.败毒散128.将中药“十种”衍变成“十剂”的方书是:A.《圣济总录》B.《药对》C.《太平圣惠方》D.《圣济经》E.《医方考》129.川芎茶调散适宜治疗:A.气虚头痛B.血虚头痛C.肝风头痛D.痰厥头痛E.伤风头痛130. 龙胆泻肝汤与血府逐瘀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 芍药当归B. 当归生地C. 生地木通D. 木通黄芩E. 石膏黄芩131. 酸枣仁汤中药物配伍作用,哪项不对:A. 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B. 茯苓健脾宁心C. 知母滋阴清热D. 甘草调和诸药E. 川芎活血行气132.生牡蛎、生龟板、生鳖甲同用的方剂是:A. 镇肝熄风汤B. 青蒿鳖甲汤C. 桑螵蛸散D. 大定风珠E. 羚角钩藤汤133.一贯煎组成药物除枸杞子、川楝子、麦冬外,还有:A. 柴胡当归白芍B. 沙参当归生地C. 沙参当归熟地D. 柴胡当归川芎E. 玄参当归熟地134.组成药物中含有竹叶的方剂是:A.黄连解毒汤B.普济消毒饮C.清营汤D.龙胆泻肝汤E.犀角地黄汤135.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意在:A.补气升阳B.补气固表C.补气生血D.补气活血E.补气行水136.可以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的是:A.血虚头痛B. 外感头痛C.肾虚头痛D.痰厥头痛E.以上均非137. 小承气汤中大黄的煎法是:A. 先煎B. 后下 B. 同煎 D. 另煎 E. 包煎138.下述除哪项外,均是清暑益气汤证的临床表现:A. 身热多汗B. 心烦口渴C. 体倦神疲D. 小便短赤E. 脉细苔腻139.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用的方剂是:A. 当归四逆汤B. 生化汤C. 阳和汤D. 温经汤E. 桂枝茯苓丸140. 下列哪首方剂组成中含有人参、玄参、丹参:A. 温经汤B. 金匮肾气丸C. 天王补心丹D. 小蓟饮子E. 养阴清肺汤141.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舌苔白润,脉滑者,治宜选用:A. 平胃散B. 温胆汤C. 小陷胸汤D. 茯苓丸E.二陈汤142.当归补血汤原方配伍用量是:A.黄芪二两当归一两B.黄芪一两半当归五钱C.黄芪三两当归二两D.黄芪一两当归二钱E.黄芪二两当归四钱143.桑菊饮组成药物除桑叶、菊花、连翘、薄荷外, 还有:A.杏仁桔梗芦根甘草B.银花荆芥豆豉甘草C.杏仁贝母桔梗甘草D.杏仁银花贝母甘草E. 杏仁桔梗牛蒡子甘草144.三仁汤组成药物中的"三仁"是:A.桃仁杏仁白蔻仁B.杏仁白蔻仁薏苡仁C. 杏仁薏苡仁冬瓜仁D.杏仁桃仁薏苡仁E.白蔻仁薏苡仁冬瓜仁145. 心肾两虚,阴亏血少,虚火内扰而致失眠健忘者,治宜选用:A. 天王补心丹B. 归脾汤C. 当归补血汤D. 健脾丸E. 朱砂安神丸146.生化汤中当归的作用是:A.活血祛瘀养血调经B.补血活血化瘀生新C.补血养肝和血调经D.养血和营祛瘀通经E.祛瘀通经和血止痛147.吴茱萸汤中当重用的药物是:A.吴茱萸B.人参C. 白术D. 生姜E.大枣148. 解表剂不适用于下列何证:A. 外感风热表证B. 外感风寒表证C. 麻疹已透病证D. 疮疡初起有表证E. 水肿初起有表证149.以下诸法中除外,均属"八法"的内容:A. 汗法吐法B. 下法消法C. 宣法通法D. 清法补法E. 和法温法150.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三方共有的药物是:A.黄柏B. 薄荷C. 黄芩D. 防风E. 柴胡B型题:A.龟板B.石决明C.赤石脂D.牛黄E.阿胶151.需要包煎的:A152.需要熔化的:EA.川椒干姜人参饴糖B.附子干姜甘草者C.人参干姜白术甘草D.桂枝当归芍药甘草饴糖E.以上都不是153.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是:D154.大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是:AA.温胆汤B.清气化痰丸C.茯苓丸D.半夏白术天麻汤E.小陷胸汤155.痰热内结,症见咳嗽痰黄,咳之不爽,胸膈痞闷,小便短少,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B156.痰停中脘,症见两臂疼痛,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者, 治宜选用:CA.白虎加人参汤B.竹叶石膏汤C.当归补血汤D.补中益气汤E.生脉散157.气阴不足,体倦乏力,汗多神疲,咽干口渴,脉虚数者,宜选用:E158.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宜选用:CA.桂枝汤B.桑螵蛸散C.生脉散D.玉屏风散E.当归六黄汤159.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功用的方剂是:B160.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EA.清胃凉血B.清胃滋阴C.清胃泻火D.清胃解毒E.清胃养血161.玉女煎的功效是:B162.清胃散的功效是: AA.祛痰散结 ,和胃止呕B.辛散表邪 ,和胃止呕C.宣散水气 ,温肺止咳D.温胃散寒 ,降逆止呕E.鼓舞胃气 ,和中止呕163.旋复代赭汤中生姜的作用是:A164.桂枝汤中生姜的作用是:BA. 大黄柴胡B. 当归黄芩C. 芍药当归D. 柴胡芍药E. 黄芩半夏165.大柴胡汤与四逆散均含有的药物是:D166.大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均含有的药物是:EA.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B. 温经散寒 ,固冲摄血C. 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D. 温经散寒 ,去瘀养血E. 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167.温经汤的功用是; D168.归脾汤的功用是; CA.元参丹参B.黄芩黄柏C.丹皮芍药D.石膏知母E.竹茹麦冬169.属于清营汤的药物是:A170.属于犀角地黄汤的药物是:CA. 黄柏大黄B. 黄芩黄连C. 丹皮芍药D.黄连黄柏E.芍药川芎171.属于芍药汤的药物是: B172.属于白头翁汤的药物是: DA.附子肉桂B.知母黄柏C.熟地泽泻D.枸杞甘草E.鹿角胶菟丝子173.地黄饮子和回阳救急汤两方中均含有: A174.左归丸和右归丸两方中均含有: EA.酸枣仁汤B.天王补心丹C.生脉散D.补中益气汤E.四君子汤175.心肾不足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B176.阴虚血少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BA.羚角钩藤汤B.镇肝熄风汤C.天麻钩藤饮D.大定风珠E.阿胶鸡子黄汤177.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的方剂是: A178.具有滋阴养液,平熄虚风的方剂是: EA.补脾祛湿 ,补肾固带B.健脾益气止泻C.补益脾阴固精D.健脾补肾 ,缩尿止遗E.补脾宜肾,固涩止带179.参苓白术散中山药的用意是:B180.六味地黄丸中山药的用意是: CA.竹叶石膏麦冬B.石膏粳米甘草C.竹叶麦冬半夏D.麦冬半夏人参E.粳米甘草181.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共有的药物是:D182.白虎汤与泻白散共有的药物是: EA.一贯煎B.归脾汤C.六味地黄丸D.四物汤E.当归补血汤183.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脉细弱或虚弦者,治宜选用:A 184.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选用: BA.当归补血汤B.小建中汤C.生脉散D.补中益气汤E.四君子汤185.治疗气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D186.治疗血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AA.温胆汤B.二陈汤C.茯苓丸D.清气化痰丸E.小陷胸汤187.痰停中脘,症见两臂疼痛,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 C188.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E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增液承气汤E.复方大承气汤189. 凉膈散中含有: C。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第四章清热剂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分类1、清气分热: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

代表方剂:白虎汤2、清营凉血:具有清营凉血的作用。

代表方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4、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的作用。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5、清虚热:具有滋阴清热,养阴透热作用。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1、辨部位,掌握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热邪在表,尚未入里者,宜发汗以解热;热邪入里,大便已结者,宜通便以泻热,均非清热剂所宜。

)2、辨热证真假:真热假寒,则大胆使用,真寒假热,则忌用。

3、辨轻重:凡适用本类方剂时,应根据病人的热势轻重、体质强弱,投以适当的药量。

因热邪虽易伤津,但寒凉之品用之过早或过量,皆可产生恋邪不解,或损伤脾胃之弊(苦寒害胃甘寒碍胃)4、辨虚实:屡用清热剂,热仍不退者,即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应考虑改用滋阴补水之剂,使阴复而热退。

5、应用反佐法:若热邪之炽盛,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姜汁或凉药热服。

(反佐法)第一节清气分热清气分热的方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伤津或气阴两伤之证。

主证壮热烦渴、大汗、恶寒、脉洪大等,或热病后气分余热未清,气阴皆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等。

白虎汤《伤寒论》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命名不是以君药命名。

天上二十八星宿按四象来划分,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

柯琴曰:“白虎为西方金神,秋金得令,则炎暑自解也。

”方中行说:“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若白虎。

”以白虎来比喻清热之功,故名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完整版)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完整版)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秦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姜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丸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方剂学目录

方剂学目录

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2)辛凉解表剂: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3)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2.泻下剂1)寒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2)温下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3)润下剂:麻子仁丸(脾约丸)、五仁丸、济川煎4) 逐水剂:十枣汤、禹功散5)攻补兼施剂:黄龙汤、增液承气汤3.和解少阳剂1)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截疟七宝饮2)调和肝脾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3)调和寒热剂:半夏泻心汤4.清热剂1)清气分热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2)清营凉血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气血两清剂:清瘟败毒散4)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5)清脏腑热剂: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苇茎汤、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6)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5.祛暑剂1)祛暑解表剂:香薷散2)祛暑利湿剂:六一散、桂苓甘露散3)祛暑益气剂:清暑益气汤6.温里剂1)温中祛寒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大建中汤2)回阳救逆剂:四逆汤、回阳救急汤3)温经散寒剂: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暖肝汤、阳和汤7.表里双解剂1)解表清里剂:葛根黄芩黄连汤2)解表温里剂:五积散3)解表攻里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疏凿饮子1)补气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2)补血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3)气血双补剂:八珍汤、泰山磐石散4) 补阴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益胃汤5)补阳剂:肾气丸、右归丸6)阴阳并补剂: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7)气血阴阳并补剂:炙甘草汤(复脉汤)、补天大造丸9.固涩剂1)固表止汗剂:牡蛎散2)敛肺止咳剂:九仙散3)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桃花汤4)涩精止遗剂: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5)固崩止带剂:固冲汤、易黄汤10.安神剂1)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2)补养安神剂: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养心汤11.理气剂1)行气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加味乌药汤2)降气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四磨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12.理血剂1)活血祛淤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失笑散、大黄zhe虫丸2)止血剂: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13.治风剂1)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散、消风散、牵正散、小活络丹、玉真散2)平息内风剂: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阿胶鸡子黄汤14.治燥剂1)轻宣外燥剂: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2)滋润内燥剂: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琼玉膏、玉液汤15.祛湿剂1)化湿和胃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2)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3)利水渗湿剂:五苓散、防己黄芪汤、五皮散4)温化寒湿剂: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真武汤、实脾散5)祛湿化浊剂:萆薢分清饮、完带汤6)祛风胜湿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16.祛痰剂1)燥湿化痰剂:二陈汤、茯苓丸、温胆汤2)清热化痰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3)润燥化痰剂:贝母瓜篓散4)温化寒痰剂: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5)治风化痰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17.消食导滞剂1)消食化滞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2)健脾消食剂:健脾丸、肥儿丸18.驱虫剂:乌梅丸、化虫丸19.涌吐剂:瓜蒂散20.治疡剂:阳和汤、仙方活命饮)。

里热证的常用处方

里热证的常用处方

里热证的常用处方目录一、概述 (2)二、常用处方 (9)1.黄连解毒汤 (9)2.凉膈散 (10)3.普济消毒饮 (12)4.白虎汤 (14)5.竹叶石膏汤 (16)6.清营汤 (17)7.犀角地黄汤 (19)8.导赤散 (21)9.龙胆泻肝汤 (23)10.左金丸 (25)11.泻白散 (26)12.苇茎汤 (27)13.清胃散 (29)14.玉女煎 (30)15.芍药汤 (31)16.白头翁汤 (33)17.青蒿鳖甲汤 (34)18.清骨散 (36)19.当归六黄汤 (37)里热证的常用处方热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病证之一,《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讨论热证病机的条文就有九条之多。

金元时期,刘河间创立“火热论”,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治病善用寒凉,把火热病机与治法的研究推向了高潮,对后世的辨证用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医家仍喜用他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寒凉清泻类方药在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

本文主要就里热证的病理机制及常用治法方药进行讨论,以便大家临床能正确运用。

一、概述1.热证的病机、证型及临床特征里热证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致体内阳气偏盛,临床表现出面赤烦躁,身热口渴,涕唾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下利臭秽,舌红苔黄,干燥乏津,脉数等特征的一类病证。

其病多因六淫之邪伤人,人里化热;或因恣食辛辣温热,或七情过激、劳倦内伤等致阴不盛阳,阳气偏盛,化火生热。

应该注意的是中医的热证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发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不是以体温升高作为标志,而是以临床证候表现为依据。

发热只不过是热证中的一个常见症状。

在某些热证中,发热的表现不一定明显,有的甚至完全没有发热。

而有发热的病证也不全属热证,如阴盛格阳证、气虚或血虚发热证等。

因此对热证的辨证,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按中医传统理论,四诊合参,不能仅以发热作为诊断的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特征,里热证有虚实之分。

若起病急,形体壮实,证候以壮热烦躁、口渴饮冷、便干溺赤等为特点者,此为里实热证;若病程长,病势较缓,临床表现出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骨蒸盗汗,咽干口燥,舌红而干,脉细数为特征者,此为里虚热证。

清虛熱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清虛熱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清虛熱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各论第四章》清热剂》第五节》清虛熱剂清虚热剂,具有养阴透热,清热除蒸的作用。

适用于热病后期,邪留未尽,阴液已伤,出现暮热早凉,舌红少苔;或由肝肾阴虚,以致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的虚热证。

本类方剂常以滋阴清热的鳖甲、知母、生地与清透伏热的青蒿、秦艽、柴胡、地骨皮等配合成方。

若兼气虚应合益气药,热甚佐以苦寒泻火药。

代表方剂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等。

虚热温病后期,邪热不甚,阴液已伤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清虚热有青蒿鳖甲汤,清骨汤,当归六黄汤。

一类方就一张,青蒿鳖甲汤作为代表。

其他两个都是三类方。

青蒿鳖甲汤〖方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青蒿鳖甲汤主之”。

〖组成〗青蒿二钱[6g]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知母二钱[6g] 丹皮三钱[9g]〖用法〗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方歌〗青蒿鳖甲地知丹,热自阴来仔细辨,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功用〗养阴透热。

〖病机〗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阴虚邪伏;邪伏阴分,未能尽解→夜热早凉津、阴不足,汗源难及肌表→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方解]┌鳖甲──入至阴之分,滋阴退热,入络搜邪┐君┤├出入结合,养阴透热。

[说明]└青蒿──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生地──滋阴清热┐臣┤├助“鳖甲”养阴退虚热。

└知母──滋阴降火┘┌丹皮──清血中伏热。

佐┤└助青蒿清透邪热,与青蒿相伍有清透之妙。

阴液虽虚,但邪热仍留阴分,混处气血之中,故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寒。

本方所治证候为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余邪深伏阴分。

人体卫阳之气,日行于表,而夜入于里。

阴分本有伏热,阳气入阴则助长邪热,两阳相加,阴不制阳,故入夜身热。

早晨卫气行于表,阳出于阴,则热退身凉;温病后期,阴液已伤,加之邪热深伏阴分,则阴津益耗,无以作汗,故见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皆为阴虚有热之候。

当归芍药汤

当归芍药汤

当归芍药汤1 当归芍药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三【药物组成】当归9克芍药人参桂心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10枚干地黄6克【处方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剂主治】产后虚损,不思饮食【用法用量】上药哎咀。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2 当归芍药汤·《万氏女科》卷三【药物组成】归身1钱,人参1钱,白芍(酒炒)1钱,白茯苓1钱,炙草5分,木香5分,枳壳(炒)7分,黑干姜5钱,陈皮1钱,乌梅1钱【处方来源】《万氏女科》卷三【此方功效】行气和血【方剂主治】虚痢,无新旧食积,下痢赤白,腹痛窘迫,脉沉数者【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3 当归芍药汤·《医学正传》卷七引《局方》【药物组成】白芍药1钱,当归半钱,白茯苓半钱,泽泻半钱,白术半钱,条芩半钱,甘草3分,黄连3分,木香3分,槟榔3分【处方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局方》【方剂主治】妊娠下痢赤白,腹中疼痛【制备方法】上切细,作一服【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此方加减】如白痢腹痛甚,有寒者,去芩、连,加干姜3分4 当归芍药汤·《千金》卷三【药物组成】当归1两半,芍药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1两,甘草1两,大枣20枚,干地黄1两【处方来源】《千金》卷三【方剂主治】产后虚损,逆害饮食【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以内外建中汤除去胶饴,易入人参、地黄,平调血气,虽有虚羸寒热,无不可治,岂特逆害饮食而已哉5 当归芍药汤·《兰室秘藏》卷【药物组成】柴胡2分,炙甘草3分,生地黄3分,橘皮(不去白)5分,熟地黄5分,黄耆1钱5分,苍术(泔浸,去皮)2钱,当归身2钱,白芍药2钱,白术2钱【处方来源】《兰室秘藏》卷中【方剂主治】妇人经脉漏下不止,其色鲜红,时值七月处暑之间,先因劳役,脾胃虚弱,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热闷乱,恶见饮食,沉懒困倦,四肢无力,大便肘泄,后再因心气不足,经脉再下不止,惟觉气下脱,其元气逆上全无,惟觉心腹中气下行,气短少,无力以言【用法用量】水2盏半,煎至1盏,去滓,稍热空心服【制备方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

方剂学各章节模拟题

方剂学各章节模拟题

方剂学练习题上篇总论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方剂的医书是()A 《太平圣惠方》B 《黄帝内经》 C《五十二病方》 D 《千金要方》E 《外台秘要》2.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E《和剂局方》3. 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著作是()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E《五十二病方》4.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E《和剂局方》5.《外台秘要》载方()A6800余首 B 5300余首C788首 D 314首 E 61739首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A 《普济方》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要方》D 《五十二病方》E 《伤寒明理论》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医书是()A 《伤寒杂病论》B 《伤寒明理论》C 《外台秘要》D 《五十二病方》E 《普济方》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 《祖剂》B 《伤寒明理论》C 《医方考》D 《医方集解》E 《普济方》9.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A 《成方切用》B 《医方考》C 《医宗金鉴》D 《成方便读》E 《医方集解》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A 《医方发挥》B 《简明中医方剂辞典》C 《中国药典》D 《中医方剂大辞典》E 《中医类方辞典》11.与治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方剂的()A 组成B 证候C 病位 D药物 E 症状12.指导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A 患者性别B 患者年龄C 患者体质D 治疗方法E 气候因素13.治法是依据下列哪项确立的()A 症B 舌C 证D 脉E 病因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A孙思邈 B程钟龄 C张景岳 D朱橚 E徐之才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A 《景岳全书》B 《医学心悟》C 《医方集解》D 《医方考》E 《瘟病条辨》16.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 汗B 下C 攻D 和E 温17.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 和解少阳B 透达膜原C 调和肝脾D 攻补兼施E 调和肠胃18.下列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A 清气分热B 清营凉血C 清热解毒D 清脏腑热E 分消上下19.下列病证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A 痞块B 宿食C 瘀血D 燥屎E 痰饮20.“七方说”始于哪部医学著作()A 《五十二病方》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伤寒明理论》E 《千金要方》21.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成无己C 吴昆 D徐之才 E陈藏器2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A 《伤寒明理论》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D 《五十二病方》E 《千金要方》23.下列不属于“七方”内容的是()A 大方B 急方C 缓方D 偶方E 和方24.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家是()A 陈藏器B 赵佶C 张仲景D 成无己E 徐思鹤25.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书是()A 《本草拾遗》B 《圣济经》C 《伤寒明理论》D 《本草衍义》E 《医家全书》26.“十剂”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A 宣剂、通剂B 升剂、降剂C 补剂、泻剂D 轻剂、重剂E 涩剂、滑剂2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A 《黄帝内经》B 《五十二病方》C 《伤寒杂病论》D 《兰台轨范》E 《张氏医通》28.“八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 张仲景B 徐思鹤C 赵佶D 成无己E 张景岳29.下列内容不属于“八阵”的一项为()A 燥、湿B 补、和C 攻、散D 寒、热E 固、因30.党参、黄芪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为()A 产生协同作用B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C 增强药力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31.下列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A 桃仁、红花B 生姜、半夏C 砂仁、熟地D 附子、干姜E 甘遂、大枣32.川芎与羌活、细辛配伍起祛风止痛作用,与当归、芍药配伍起活血调经作用,属那类配伍作用()A 增强药力 B 产生协同作用 C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汗方向33.组方原则的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 《五十二病方》B 《黄帝内经》C 《伤寒明理论》 D《圣济总录》E 《普济方》34.下列哪项不属于组方原则()A 君B 臣C 复D 佐E 使35.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 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36.下列关于佐药的涵义不正确的说法是()A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C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D 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E 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在治疗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7.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A 反佐药B 使药C 佐助药D 臣药E 君药38.下列关于臣药的说法正确的为()A 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B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君药起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9.能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为()A 调和药B 引经药C 反佐药D 佐制药E 佐助药40.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A 君药 B 佐助药 C 臣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41.桂枝汤变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属于方剂的哪种变化形式()A 药味加减的变化B 剂型更换的变化C 药量加减的变化D数方相合的变化 E 配伍形式的变化42.方剂药味加减变化中,不包括方中哪种药物的加减变化()A 臣药B 反佐药C 君药 D使药 E 佐制药43.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的变化属于()A 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加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D 数方相合的变化E煎煮方法的变化44.理中丸与理中汤的变化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哪种形式()A 配伍形式的变化B 药量加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D数方相合的变化 E药味加减的变化45.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属于哪种剂型()A 汤剂B 丸剂C 膏剂D 散剂E 酒剂46.将药物细粉用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属于()A 煮散B 水丸C 蜜丸 D糊丸 E 浓缩丸47.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是()A 浓缩丸B 软膏C 硬膏 D流浸膏 E 膏滋48.下列不属于浓缩丸的特点的是()A 口味甜美B 体积小C 有效成分高D 服用剂量小E 吸收较缓慢49.下列不属于酒剂的特点的是()A 活血B 通络C 体积小 D易于发散 E 助长药效50.补益药的服用时间宜()A 食后服B 食前服C 临卧服D 平旦服E 空腹服(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

清虚热剂——代表方: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清虚热剂——代表方: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清虚热剂——代表方: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清虚热剂——代表方: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心欣向荣
3天前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鳖甲、知母、生地、牡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阴伤邪伏证,症见夜热早凉,夜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特点:滋清兼备,清中有透,养阴不恋邪,祛邪不伤正。

清骨散
组成:银柴胡、青蒿、地骨皮、鳖甲、秦艽、知母、胡黄连、甘草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症见骨蒸潮热,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秦艽鳖甲散
组成:柴胡、鳖甲、地骨皮、秦艽、知母、当归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风劳病,症见骨蒸潮热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困倦,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
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芪、黄柏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证,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特点:滋阴与泻火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解
君 黄芩 清热燥湿
黄连 清热燥湿
臣 芍药 活血止痛
当归 活血止痛
木香 行气止痛
槟榔 下气导滞止痛,疏通水湿
佐 大黄 泻下积滞
肉桂 使寒凉方凉而不郁
防止药病格拒
温化津液
使 炙甘草 养胃气,调和诸药
芍药汤方义分析,历来也有些认识的不同。我们现在把黄芩、黄连作君药,六版七版都这样。历代把黄芩、黄连做君药的,也有一些医家。但有一部分由于它是叫芍药汤,以芍药、当归作君药。五版就是这样定的。作为湿热痢疾,应该是清热燥湿。黄芩、黄连治痢之最。治疗湿热泄泻,湿热痢疾,往往首选的这些。黄芩、黄连应该作为主体,方中的君药,比较适合。如果放在清热剂,而且又是以芍药作君药的话,那芍药不是符合清热剂,以清热药物为主。治疗里热证这个定义。既然一类方剂用药特点,治疗证候特点,由这个定义来做界定,应该尽可能符合,有些比较难处理。比如过去固涩剂,第一个方玉屏风散,一位固涩药都没有,最后一个方,完带汤,也没有固涩药。所以以固涩药为主组成,治疗气血津液滑脱散失的证候的,这类方叫固涩剂。我有时开玩笑,从头到尾都没有固涩药,第一个方到最后一个方。中间方当然有了。像这个方也存在这个问题,过去讲到芍药汤,说芍药、当归作君药,学生说的是,那你的定义里头不对呀,这也是黄芩、黄连应该作君药的理由之一。
白头翁汤和芍药汤,势历来看作治疗痢疾的两个类型,也是一对方,它出自《伤寒论》,给后世提示了一个治疗痢疾的基本治法及配伍。
组成
君 白头翁 凉血
臣 黄连 清热解毒
黄柏 清热解毒
佐 秦皮 收涩津气,清热解毒凉血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蕴结,深陷血分。

热毒痢─赤多白少,渴欲饮水。
方剂学 36讲
芍药汤
功用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前一节课讨论到芍药汤的主证的病机分析,它涉及到湿热痢,湿热壅滞肠道造成气血不和,所以功用是清热燥湿,调和气血。在这方制定的刘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里边,对这个治法他提出了调气和血的重要性。“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这一点,这个治法,对于解除痢疾病人症状上产生的痛苦,也就是通过调气和血,更有助于湿热的排出。这个是很有意义的,应该说医学史上治疗痢疾的一个进步。所以这一点,尽管过去有些医家把痢疾涉及气分,涉及血分来区分,就是芍药汤和后面要讲到的白头翁汤,不同时代产生方剂的区别。我觉得不能绝然这样区分,芍药汤实际上是湿热为主的,有气滞血瘀,多少也涉及到血分,也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仅仅不同于在调气和血这种治法,创新治法的结合运用。所以在后面的变化运用里,就包括白头翁汤变化运用,现在临床上还是把调气合血的这种治法,和一些结构结合进去的。
对于热毒较重,在治法方面,要强调清热解毒和凉血。清解血分毒为主。全方集中在清热解毒凉血。治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说它基础方)。白头翁汤是清热凉血解毒力量很强的。黄芩、黄柏增强白头翁的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又能燥湿,联合起来,成为治疗痢疾的一个最基本结构。
这方里的秦皮也是苦寒的。其性较涩,收涩,当热毒或湿热阻滞在肠道,搏结气血,收涩应该说是不适合的。秦皮苦涩,但实际上根据历来用的经验,它能够用于痢疾,那就要从它药的一个具体功效上,药物的特点上去说明它,所以历来就有一个说法,叫秦皮收涩。它的收涩不会影响病邪,而是收涩走散的津气。这个也是一种说理工具。实际上它还是有比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作用。由于它本身有涩的特点。所以说它不是收涩的,影响气滞血瘀。而它这个收涩,能够选择性的收涩走散津气。下痢,热毒痢下痢比较急暴,也就是说一天次数比较多。病程发展比较快,热毒较重,而且赤多白少。伤血分,伤阴比较快。认为秦皮能够收涩走散津气,防止正气过分损伤。这个解释,相对来说有点牵强。秦皮因为在其它方面,没有讨论到这些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里,历来是这样解释的。这解释只能做一个参考。这个方现在除了用于痢疾,作为基础方,爆发式热毒型痢疾,其它热毒上攻,这些也可以用。像急性结膜炎,白头翁汤不但能够内服,也可以外用,而且效果相当好。历来统计数字疗效很好,病例很多。也就是说,在眼科方面,也经常用的。它清热解毒凉血力量比较好。
运用
辨证要点
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
随证加减
? 兼有表邪:加葛根、连翘、银花
? 里急后重甚者:加木香,槟榔,枳壳
? 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
? 夹食滞:加焦山楂,枳实
? 阿米巴痢:和桂圆肉包鸦胆子同服。
因为深陷血分,所以症状比较重,伤正比较快。因为疫毒它有外来感染因素,尽管有些消化道感染,涉及到外邪,由于热毒搏结气血,初起阶段,造成营卫不和,有一定的表证特点。但这个是一种热毒为主的。所以加一些银花连翘。里急后重甚者,因为这四味药调气作用几乎没有,不侧重在这里,所以撷取芍药汤后世调气这些特点,木香,槟榔,枳壳这些基本上涉及芍药汤的用法。脓血较多,加强凉血。这里侧重是在赤多。常用赤芍、丹皮、地榆这些,有凉血作用。协助清解血分热毒,通畅血行。饮食积滞,用焦山楂,枳实,消导积滞。至于鸦胆子用于阿米巴痢,这是一个辨病。
白头翁汤针对的是热毒较重,我们叫它热毒痢,或疫毒痢。这个方药味较少,药味较少的方,有时候分析也可以从这个药开始。从药物分析归纳它功效,然后这类功效针对什么主治,以及证候的特点。。这个是提示一个方法。学了芍药汤以后,再讨论白头翁汤,可以把两个方的主治和病机作一个比较。
白头翁汤强调的是疫毒痢(热毒痢)。总是强调热毒,疫毒强调一种传染性。白头翁汤适合用的,一个热毒较重,热毒深陷血分,一个应该说有一种爆发史,爆发疫毒,来势较凶,涉及人群,一下子爆发较广了。它是个基础方。
随证加减
这是提供一些临床常用的加减方法作为参考。
? 白多赤少:加厚朴、砂仁、车前、泽泻
? 赤多白少:去肉桂、当归,加丹皮、地榆、白头翁
? 热盛伤津:去肉桂,加乌梅
? 兼食积,苔腻脉滑,热重者:加白头翁,银花。
湿热痢疾酿成热毒,涉及到一定程度热毒,热毒可以有轻重的不同。赤白下痢的白多,脓多,一般认为是湿偏重,湿滞气机容易突出,所以加厚朴、砂仁、车前、泽泻,都有化湿、利湿的作用。赤多白少说明血分郁滞较重,湿热或热毒搏结气血,在血分郁滞较重,因此加的一般凉血活血,凉血解除血分热毒,丹皮、地榆、白头翁这一类。汲取白头翁汤的清热凉血解毒。肉桂、当归一类,那是调血,肉桂温通血行,当归养血、活血、调血。这围绕着赤多白少,可以考虑这个方面。
方剂学作为基础课,在基础学习阶段,我主张第一个实用,第二个简捷,所以这个方里,历来的方论里各种各样说法是很多的,配伍当中的关键,一个理解到湿热是主要的病因,气滞血瘀是湿热搏结气血所造成的一个病理过程。然后才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这些症状。所以芍药汤采取的调和气血,通因通用,反佐用药等等,都是针对了具体的病机和病理过程。
甘草,养胃气,可以防止苦寒药物伤胃。又能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
寒热共投,重在“热者寒之”。
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应该说是一个主治方剂,针对病机的特点,主治方剂是个很典型,考虑很仔细的一张方。配伍特点归纳,首先,气血并治,体现调气和血。第二,体现通因通用。同时运用了肉桂的反佐,寒热共投,寒热并用,整体上是个热者寒之。所以虽然我们两句话总结,实际上用药配伍特点里有三个点,一个体现调气和血,在痢疾治疗方面,在当时时代一个创新的方法。第二,通因通用,第三个是反佐用法。这三点是本科同学,在学习芍药汤配伍关系上的,三个要注意的重点内容。
对于湿热痢疾,黄芩、黄连作君药,名正言顺。臣药有两组,芍药、当归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又能止痛。木香、槟榔能够行气,行气也能止痛,木香行气主要作用于胃肠,槟榔是下气导滞而且又能疏通水湿,对解除湿热有一定的帮助。两个药联用,起到通过行气,针对了气滞,调气则后重自除。
佐药里,大黄、肉桂的配伍,在芍药汤里有些特定的意义。大黄可以泻下积滞,湿热搏结气血,以及肠道的一些积滞,通过大黄泻下,排出湿热以及热毒。所以这个方里配伍大黄,也是“通因通用”治法的一个典型。
三个治疗热痢热泻的方,白头翁汤,芍药汤主要用来治疗痢疾,一个湿热痢,一个侧重在热毒痢,疫毒痢。葛根芩连汤又可以治疗热泻,也可以治疗热痢。现在实际上治热泻更多。因为配伍上它是以升清阳的葛根,以及黄芩、黄连的清胃肠湿热,这种结构,对湿热泄泻更适合。
芍药汤体现湿热痢的调气和血为特点,临床现在用在湿热痢疾是主要的。中医的痢疾概念很宽,要注意,它不是现在西医诊断的痢疾,就是中医的痢疾。中医的痢疾包括现在慢性结肠炎,结肠炎很多这个方用得很好。我们用芍药汤有开始认为慢性结肠炎,后来诊断结肠癌,用芍药汤一阶段,定期,比如说十天两三付,吃汤药。平时就吃丸药。芍药汤结合这个,加一些调肝的,平实根据体质,治半年左右,开始说结肠炎,后来华西医科大学检查是结肠癌,但最后我们也弄不清是什么?因胃半年后又去检查,又把癌排除了。体检发现,有腹痛,有脓血,治疗半年以后,恢复了。至少是慢性结肠炎基本恢复。这类报导很多,所以它不光用于痢疾。
肉桂,一方面在整个方义苦寒为主的方里,使得全方凉而不郁,第二个方面,肉桂是温性的,而这类苦寒药作用于胃肠,胃肠道湿热积滞,加上用苦寒药,包括槟榔、大黄、黄芩、黄连这类运用,容易引起药病格拒,所以用肉桂它还有一个反佐的意义,防止药病格拒。第三个,肉桂还可以温化津液,有助于除湿,但它偏温,在整个寒凉的方里面,它的辛温之性也被一定的制约。这是佐药,大黄、肉桂的作用。
如果热盛伤津,阴津损伤,肉桂可以去掉。本来肉桂用量就是小量的。如果有饮食积滞,胃肠道疾病兼有食积,苔腻脉滑,热较重,湿热,热较重又有食积,这类既要加上清热解毒药,也要有一点消导,消食导滞,有一定消食导滞的药结合。
使用注意
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就我们前面谈到逆流挽舟法。
白头翁汤 《伤寒论》
运用
辨证要点
便脓血,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赤白相兼,苔腻微黄,脉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