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第三单元
高一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三单元知识整合梳理
热点二 房产税将要全面开征 【背景材料】 2013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 调控工作通知》(即“国五条”细则),明确规定,对出售自 有住房按规定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严格按转让所得20%计 征。2013年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中提到:2014 年需要完成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任务。这一被 解读为开征房产税前奏的“不动产登记条例”,引发业界广 泛关注。
第十二页,共18页。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 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 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 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 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 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八页,共18页。
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 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 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第九页,共18页。
问题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税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 性。征收房产税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并不违背固定性 特征。固定性并不是说税法和税率永不调整。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住房制度改革不断 深化,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房地产也成为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国家有关 部门批准,可以征收房产税。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知识点
政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媒介的职能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货币的发行: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或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可能出现物价上涨或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结算方式:现金结算、银行转帐结算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一百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时,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价格较高,称为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价格较低,称为买方市场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率提高,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收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收入的变动会影响人民人们的消费水平。
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贷款消费、租凭消费、钱货两通消费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恩格尔系数是指从食品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精品小编准备了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公平不在于差距的大小,而在于差距是否合理。
所谓合理就是差别既不能影响社会稳定,又能给人以激励,促进效率。
(2)原因: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1。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产生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1.由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
2.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3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大力发展产力的措施: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必须通过改革。
3.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科技水平与人口素养。
实行可连续发展战略。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何?怎么办?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1)合适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安稳,多层次的状态,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增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实行这一制度的措施: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绝不摇动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绝不坚定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竞争,相互增进的新格局。
五.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建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二六.我国就业的现状,意义,措施分别是什么:1.我国就业的意义:(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全部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酬劳,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生产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域,从而增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知识点总结txt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高一政治必修一三单元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三单元知识点1.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历史的终极理想。
共产主义追求的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无阶级和国家的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物质丰富、精神自由的美好生活。
而要实现共产主义,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 生产力高度发展: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普遍认同:人们必须普遍认同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 阶级斗争的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再存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人们平等地共享社会财富,不再有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 考虑全人类的利益:共产主义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不再以国家、民族或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以人类整体的福祉为中心。
2. 如何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既有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又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消除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而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已经完全占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消失。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关键在于经济制度的不同和主要任务的变化。
在初级阶段,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并且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而在高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道路,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保证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1.分配制度: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适用范围是公有制经济。
①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②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发展;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①适用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原因和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4.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2)收入分配公平的依据和意义: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公平分配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学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学问点总结政治的学习须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时政,结合自身特点去学习。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好中学阶段的必修课本,以下整理了人教版必修1的学问点,希望可以帮到你!第三单元收入与安排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安排一、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生产确定安排,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确定安排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
1、按劳安排(1)按劳安排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安排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安排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缘由: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干脆缘由。
(4)意义:①实行按劳安排,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乐观性与制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进展。
②按劳安排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安排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坐享其成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歼灭和消退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同等安排的社会地位,是安排制度上的宏大变革。
2、按劳安排以外的安排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安排和按生产要素安排。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安排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干脆归劳动者全部,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进展,还要担当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爱护。
(2)按生产要素安排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安排,是生产要素全部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全部权参与收益安排。
②详细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安排: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收入公平的意义对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对个人:有利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怎么办——如何解决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制度保证:坚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最低收入,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就业,完善社会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资源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发展;公平: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两者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怎么办——如何处理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依法纳税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的原因原因:社会主义税收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意义:为国家职能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学问点第一篇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留意】财政政策的运用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缺乏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削减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学问点第二篇1、含义: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省和社会财宝的增加。
②公平(收入安排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安排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
表如今: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学问点第三篇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盛发达、繁华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需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
2、违背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3、增添“依法纳税〞的意识①必需承当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②要增添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主动看法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判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即纳税人的权利)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学问点第四篇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分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税收的种类种类: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优质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
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
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区域、城乡等的协
调发展,为落后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供支持;同时发挥财政的社会保障、
(1)我国当前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
行业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高低收入人群间收入差距、行业
内高管与普通劳动者收入差距等。
(2)收入差距过大的影响 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
收入差距的大小
有密切的关系。收入
差距过大,制约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也就影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
用,影响生产和经济发展。
②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③公平影响效率。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进 而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 (3)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 ①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地域、城乡、行业等资源拥有和使用 程度不同,造成它们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导致收入差距。 ②分配受企业经营的影响。在市场调节下,企业经营效益有差异,经济效益不同,在 分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劳动但收入不同的差异。 ③国家和企业的分配政策影响收入。从国家角度看,资源在区域、城乡间的配置,影 响到不同行业和城乡间的发展,影响到收入。从企业角度看,内部分配政策是否合理, 影响到劳动者收入。
单元复习总结
按劳分配
再分配 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资源合理配置
1.把握一个重点: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2.认识两个方面:个人收入的分配与国家收入的分配。 3.理解三个作用:财政的三个作用。 4.明确四对关系:财政与公平的关系,税收与公平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知识点(3)(1)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储蓄存款1.含义: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还包括农村信用社等。
3.存款利息:(1)含义: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2)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4.种类:5.利率变动对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的影响在我国,储蓄存款都有利息收益,但是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会受到物价(CPI)涨幅的影响①利率上调,但同期物价涨幅高于利率上调幅度,存款的实际收益并不增加;②利率下调,如果下调后的利率高于同期物价涨幅,存款的实际收益依然存在并增加。
6.我国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的原因(1)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居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可支配资金增多。
(2)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
(3)投资渠道的缺乏,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居民风险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较低。
(4)传统观念的影响。
7.合理控制储蓄规模增长的措施:国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医疗保障和教育体系改革,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培育和健全其他金融市场,鼓励居民多渠道进行投资;制定合理的利率、信贷和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政策,防范金融风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消费增长提供动力。
居民:多渠道进行投资;提高投资理财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转变消费观念。
二、商业银行1.主要业务(1)存款业务——基础业务;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回笼货币,缓解通胀压力。
(2)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意义:①对企业:弥补资金不足现状,推动工商企业发展;②对个人:使消费者通过贷款消费提升自身生活水平;③对国家:刺激经济发展,当经济低迷时,可以通过增加贷款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
(4)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_按__劳__分__配__为__主__体__、__多__种__分__配__方__式___并__存__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 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 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 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4.税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税收的作用
分析角度
内容阐述
生产 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生产发展方向
分配 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和实现社会公平
交换 调节商品价格,影响社会供求
消费 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 财政 税收是_财__政__收__入__的最重要来源,为财政作用发挥奠定物质基础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缩小收入差 距、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技巧导引 解答本题要先找好切入点和落脚点。本题的知识切入点是收入与分配的 知识,信息的切入点是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及建议措施;落脚点是缩小收入差距、实 现共享发展,也就是实现社会公平。该题的整体思路要求是我们运用知识分析材料 信息,得出的论证观点最终都能说明能够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享发展。具体思路 如下:
典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从 2012 年的 0.474 下 降到 2017 年的 0.46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 2012 年的 2.88 倍缩小到 2017 年的 2.71 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所变化①,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 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②。“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 适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使其适应新常态④、服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新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政治:第三单元(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
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 问题。
◎如何解决收入差别过分悬殊
依法保护合法收入
第二目:兼顾公平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 律等各个领域。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 收入分配的公平。
公平不是均等 相反,公平必然是一定程度的不均等。 人类社会各成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 各人的收入必然不均等。不均等可以是 公平的,或者不均等不一定不公平。相 反,极端均等是不公平的,极端不均等 也是不公平的。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为什么)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本课小结: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实行以按劳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把 按劳分配 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 结合起来。 (一)按劳分配 (二)其他分配方式(非按劳分配)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
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保证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
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
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
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
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意义:(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我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根本: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国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3、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怎样处理二者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1、财政: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实现: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少国债发行)
3、财政收入的来源(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是最普遍、最重要的来源.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财政支出
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支出的种类(按具体用途分):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6、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势的主要标志).
3、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我国税收种类: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1)增值税: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作用: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2)个人所得税: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税收的重要性)
(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6、公民应该怎样做到依法纳税(公民态度)?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务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