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_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1479a1e14791711cc791758.png)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V 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复习(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复习(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cb60d476a20029bd642d55.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复习一、知识回顾1、课本P60图3.1-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__, 分别用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图3.1-2透镜的主光轴是指________ _______;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___ 。
2、图3.1-3凸透镜对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__________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形成发散光线,好像从该透镜后某一点发出来的,这一点就是凹透镜的__________。
3、图3.1-4________ _______叫做焦距,它的符号是_______,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
4、课本P63图3.2-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景物到镜头的距离是______,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是_______。
拍摄照片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底片上成______、_____的实像,像距_____1倍焦距且_____2倍焦距。
5、课本P64图3.2-4投影仪(幻灯机),镜头到投影(幻灯)片的距离为_______,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是_______。
工作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屏幕上成______、______的实像。
像距_____2倍焦距。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 _ ___。
投影(幻灯)片的的放置方法__ __。
6、图3.2-6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 _ ,被观察的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_ 1倍焦距,在被观察的物体同侧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
7、P66图3.3-1探究_________ ____的装置,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___ _,符号__ ;光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___ _,符号__ 。
§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d1433a5727a5e9856a61a7.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焦距以及眼睛的成像原理。
2、能正确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
3、能正确理解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知道视力的矫正方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二、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阅读课本,回忆所学知识,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的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
)三、自我检测:2.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由图13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②如图14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一、预习总结,提出问题:二、小组探究、重点突破:(学习要求:先独立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展示)三、小组展示:(学习要求:请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展示)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问题二、有哪些办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问题三: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四、反馈提升:1、思考:(1).照相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3).正立的还是倒立的?(4).要想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怎么办?2、小丽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他的外公看报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丽和外公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A、都是凸透镜B、都是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凹透镜和凸透镜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五、达标检测:1、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李东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鱼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重难点突破知识点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重难点突破知识点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7a121c915f804d2b16c1e8.png)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突破I 、重难知识点例析【重点难点荐入】 1.知识结构2.知识要点(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的球心(或者通过一个球面的球心并与另一球面相垂直)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或主轴).如图3—1所示.(4)光心:光线通过主光轴上某一特殊点而不改变方向,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如图3—1所示.在透镜中心处.(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叫焦点. (7)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8)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9)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是实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能够呈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10)眼球的基本结构.(11)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12)透镜焦度(φ);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 即f1=φ(1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3.考点(1)透镜的基本性质.(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凸透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难点例析】[例1]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思路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对比观察入射前和出射后光的变化情况.光通过甲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乙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丙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发散了,光通过丁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透镜对光的(明确会聚和发散的区别)“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并非只是针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而言,“会聚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会聚了一些;“发散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发散了一些,图3-3所示.答:A[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透镜一定有两个焦点B.凹透镜没有焦点C.任何方向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偏转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思路分析一般的透镜若有两个球面,就意味着有两个焦点;但少数透镜只有一个球面,这就意味着这种透镜只有一个焦点.对于凸透镜应有两个实焦点(或一个实焦点),对于凹透镜应有两个虚焦点(或一个虚焦点).而且入射光线如果指向凸透镜或凹透镜,且通过光心,则不会发生折射现象,而是沿直线传播.因此选D正确.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的性质) 答:D[例3]怎样利用太阳光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呢?答:由于太阳离地球很远.所以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小范围内可以近似看成是平行光,根据焦点的定义,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具体做法是在透镜下放一与镜平行的光屏,让透镜对准太阳光,前后移动透镜会在屏上看到一个光斑,测量光斑最小最亮时透镜边缘到屏面的距离,这个距离大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此方法只能粗测焦距)[例4]根据图3—4(a)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思路分析 (注意这五种镜子的区别)我们知道的光学元件一般有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凹面镜五种,其中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是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各图中的出射光与入射光进行比较:甲图中,入射光是会聚光,出射光变为平行光而不是反射光;乙图中平行光入射,出射光是发散光,而不是反射光,注意到两条入射光线出射时上下位置颠倒了,只有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且出射光过焦点后位置才会发生颠倒;丙图中,出射光与入射光都是平行光,只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答:如图3-4(b)[例5]完成图3-5中的光路图思路分析图中所给的四个透镜,(a)、(b)是凸透镜.(c)、(d)为凹透镜,并且(a)、(c)给出入射光线,要求画出折射光线.而(b)、(d)则给出折射光线,要求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光心、焦点的定义方法就能画出这些特殊光线.在画图中要注意光的传播方向. (利用基本概念完成作图) 答:如图3—6所示.[例6]利用两面凸透镜把二束平行光变成另二束平行光,同时使“上、下”的光线更换位置. (用画图的方法完成这个题目.)思路分析平行放置这两个透镜1L 和2L ,同时使1L 的右侧焦点与2L 的左侧焦点重合.按透镜的焦点性质就可以画出此图.答:如图3-7所示. (通过透镜性质明确作图方法)[例7]试说明凸透镜能成实像的条件?思路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位于凸透镜一侧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在透镜另一侧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体位于凸透镜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时在透镜另一侧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本题只是说明成实像的条件,并不考虑成的是放大像或是缩小像,因此只抓住“成实像”. (注意大、小实像的条件)答:物体在凸透镜一侧1倍焦距以外.[例8]人用眼睛______________看到凸透镜中成的虚像;人用眼睛__________看到凸透镜中成的实像.思路分析 (在人眼视网膜所成的像是实像)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眼.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人眼,这些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虚像,所以虚像人眼是能看到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实像,实像所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就能使人看到它,因此人眼当然能够看到实像.答:能能 (注意“虚像”和“实像”人眼都能看到)[例9]一个“上”字形的霓虹灯,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图3—8中四个像正确的是( )思路分析一般来说,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并且是上下颠倒,在实际问题中,由于凸透镜是一个圆形的,光除了能被透镜上、下偏折,同样也能使光在左、右偏折,即光通过凸透镜后总是向中心,玻璃厚的部分偏折,因此凸透镜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左、右也要颠倒,所以只有D图符合要求. (从一个平面分析成像情况)答:D[例10]一支蜡烛立在凸透镜前,调节光屏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则( )A.在光屏上仍可呈现缩小的像B.隔着透镜可看到蜡烛的像C.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与蜡烛等大的像思路分析 (根据光路可逆性进行分析)根据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实验),就应该知道,当物体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的像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若透镜位置不动,而把物体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原来的像距为现在的物距,原来的物距为现在的像距.根据上述分析蜡烛应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因此选C正确.答:C[例11]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前30cm的位置上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够得到放大的倒立的像,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7.5cm B.20cm C.30cm D.40cm思路分析物体通过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条件是物体在透镜的焦点到2倍焦距之间,因此f<30cm<2f,由此可以算出30cm>f>15cm,在答案中找出满足条件的选项. (这点是分析本题的关键)答:B[例1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是( )A.20cm B.10cm C.9cm D.5cm思路分析可用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根据题意,当u=20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物距必须满足u>2f,也就是f<10cm.错解A.当焦距为10cm时,物体在20cm处成等大实像,不符合题意.而当焦距为5cm,根据题意,物体又向透镜移动8cm,不可能成放大实像.因此只有焦距为9cm时,才刚好同时满足题意中的两个条件.因此选C正确.答:C (注意:物体移动时的分析方法)[例13]简述照相机是怎样进行工作的?思路分析与答照像机的标准镜头焦距大约50—75mm,而镜头伸缩的范围很小,在1cm左右,就是说,像距很短.因此,被摄物体一般都在距离镜头很远的地方,最近也在1m左右.这一距离也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当物体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时(一般大于20m时),我们就称物距为无穷远,照像机的距离环上有“ ”的符号,就表示无穷远.这时,镜头距底片最近,等于镜头的焦距.有些同学很喜欢摄影,也经常进行摄影实践活动.通常把调距离叫调焦距,也称调焦.这里有个误会,实际上,不是在调焦距,而是在调整像距.因为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固定的不能调(除变焦镜头以外).当用照像机给一个同学照像时,人距镜头越近,照出像片中人越大.但是一定要调整镜头加大像距,即向前推出镜头.(加大像距是使像能够成在底片上)[例14]简述幻灯机、电影机是怎样工作的?思路分析与答幻灯机和电影机的原理一样,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幻灯片、电影片与镜头的距离是物距,镜头到银幕的距离是像距.银幕距离镜头越远银幕上的图像越大,即像距越大,像越大.与此同时,应该使物距减小,即把镜头向幻灯片、电影片方向移动. (明确凸透镜和平面镜的综合应用)现在不少学校的教室里都配备有投影书写仪,又叫投影器,它和我们课本上介绍的幻灯机原理相同,只不过是在光路上增加了一个平面镜,改变了光路,使投影幻灯片平放在书写台面上而成一个直立的像.[例15]简述怎样合理应用放大镜.思路分析与答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于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因此,人们看到的是正立的像.实际上,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越远(但保证u<f)看到的像越大,像也越远. (物距变大,像距也变大)[例16]有一张照片,发现其景物模糊不清,而且整个画面偏黑,其形成的原因是在拍照时,没有调节好( )A.调焦环 B.快门 C.光圈 D.以上说法都正确思路分析根据上述照相机的工作情况知道,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若模糊不清,说明像距没有调好.因此应该使用调焦环.同时整个画面偏黑,说明曝光过度,应调整快门时间和光圈的大小.因此本题应选D正确.答:D (注意: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区别)[例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D.远视眼产生的原因与近视眼产生的原因一样,是玻璃体变混浊思路分析人眼中相当于凸透镜的主要结构有晶状体和角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其他组织就可以使人看见物体了.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所以在眼睛前要放一个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B正确.答:B (会根据人眼结构进行物理现象的分析)[例18]关于人眼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窗户玻璃看到的像都是实像B.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可能是虚像C.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一定是虚像D.人眼通过透明介质看到的像一定是实物的虚像思路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窗户玻璃对光线有折射作用,能使其形成的虚像平移.近视眼镜是用凹透镜制成的,它是发散透镜,通过图3—9可以说明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而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折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形成实像.答:CII、综合能力提升测试一、理解与应用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2)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2)](https://img.taocdn.com/s3/m/e071a96af5335a8102d2206f.png)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2)班别:姓名:学号:考纲:1、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眼睛的构造及对光的作用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玻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玻璃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空气水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凹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3)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跟主光轴平行。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3)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跟主光轴平行。
201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201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https://img.taocdn.com/s3/m/17ea2f5bf7ec4afe04a1df43.png)
201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 ),其他单位有: 。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 、 和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 、 、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 叫做机械运动。
2、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 。
计算公式: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或 ,交通运输中常用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或 ,1m/s = km/h 。
v =st,变形可得: 。
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
【复习必备】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精品学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必备】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精品学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86af6025c52cc58ad6be01.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回顾一、透镜的基本概念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的直线。
3、光心(0):薄透镜的。
通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
4、焦点(F):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在主光轴上汇聚的点,称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称为;在透镜的两侧,实、虚焦点都分别各有个。
5、焦距(f):的距离。
6、物距(u):的距离。
7、像距(v):的距离。
8、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1);(2);(3);(4)。
2,、凸透镜成像规律三、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是一个的凸透镜,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可以观察到一个,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在镜的。
2、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原理制成的,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为了使屏幕上有更大的图像,应像距,同时物距。
3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原理制成。
4、显微镜:一般是由透镜组成,分别为和,每组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显微镜的物镜成像,显微镜的目镜成像。
5、近视镜是用制成的眼镜,远视镜是用制成的眼镜。
重难点分析难点1 正确理解透镜的作用1、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或减小了发散程度(加大了发散程度减小了会聚程度),即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后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或远离)主光轴。
2、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
如图a、b是会聚作用,c、d是发散作用;图b、c出射的光线是会聚光线,图a、d的出射光线是发射光线。
难点2 正确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研究(1)实验器材;(2)实验仪器的调整;(3)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放大虚像的条件。
【初中+物理】+专题(五) 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专题(五) 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155635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4.png)
(填“实”或“虚”)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返回目录
12. (2022·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 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 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 “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C. 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则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重新找到清晰的像
D. 若将凸透镜换成普通薄玻璃板,则在光屏上可以找到正立、等大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返回目录
15. (2023·廊坊安次期末)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长时间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返回目录
13. 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 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返回目录
16. (2023·包头)如图所示,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 物体,透过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 B )
A. 正立、放大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第16题 B. 正立、缩小的像 D. 倒立、缩小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2023·雅安)如图是爱动手的小雅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上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上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7e28943be23482fb4da4c56.png)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复习基础知识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发声体可以是;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软木除外);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振动,再经听小骨、传给大脑,形成听觉;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1、音调:,频率越,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物体振幅越,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Hz叫超声波;低于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课件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课件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9a74f7910ef12d2af9e724.png)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例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 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 a 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 d c 在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处 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
a b c d · · ·· · · · o ƒ 2ƒ
·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 F
O
·
· F
· F
O
·
· F
· F
O
·
· F
· F
O
·
· F
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F
F
F
o
F
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试试看: 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 图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
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 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例1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 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则透镜的焦距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思路分析 可用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 根据题意,当u=20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即物距必须满足u>2f,也就是f<10cm.错解A.当焦 距为10cm时,物体在20cm处成等大实像,不符合题意.而当焦 距为5cm,根据题意,物体又向透镜移动8cm,不可能成放大实 像.因此只有焦距为9cm时,才刚好同时满足题意中的两个条 件.因此选C正确 答:C (注意:物体移动时的分析方法
初中物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归纳
![初中物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69819801a37f111f0855b28.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归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大小)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大小)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物体在二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843f3a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这篇关于⼈教版⼋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的⽂章,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第⼀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节:声⾳的产⽣与传播⼀:声⾳的产⽣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3 发⽣物体的振动停⽌,发⽣也停⽌疑点:1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体都可以因振动⽽产⽣声⾳。
2 “振动停⽌,发⽣也停⽌”不同于“振动停⽌,发⽣也消失”。
振动停⽌,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声⾳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的介质有:固体,⽓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声速描述,它的⼤⼩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般在⽓体中,温度越⾼,声速越快4 声⾳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们能够与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在15℃的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的时间⽐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节:我们怎样听到声⾳⼀:怎样听到声⾳重点定义:在声⾳传递给⼤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障碍,⼈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也能够感知声⾳要点:1 ⼈⽿的构造:外⽿(⽿廓,外⽿道)中⽿(⿎膜,听⼩⾻)内⽿(半规管,前庭,⽿蜗)2 听到声⾳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膜或头⾻→听觉神经→产⽣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的⿎膜和听⼩⾻发⽣损伤,就会使听⼒下降,叫做传导性⽿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可以继续听到声⾳;如果⽿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会降低,甚⾄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聋,⼀般不可治愈。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78a5ee7fab069dc51220104.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透镜、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2、典型光路FFFF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2ff<u<2fu<f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1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18)](https://img.taocdn.com/s3/m/3c9d690ede80d4d8d15a4fdf.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一般15°来说。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属于光的折射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0×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队列,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也变为0°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复习总结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复习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77cca827284b73f3425031.png)
分析:A成像性质可知:ƒA<u<2ƒA,可得:u/2<ƒA<u
B成像性质可知:u>2ƒB,
可得:ƒB<u/2
C成像性质可知:u<ƒC, 可得:ƒC>u
故可得:ƒC>ƒA>ƒB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例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
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
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
例1 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方法)
例2
在图中填写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例3、小丽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他的外公看报时却把
报纸放得很远,小丽和外公分别戴装什么样的眼镜
矫正视力( D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例4、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在 虚线处的透镜应是( C ) A、凸透镜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 C、凹透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可以
(6):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以在光屏 上呈现,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 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 放大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返回
1、照相机:
利用照相机能成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被照的物体位于镜头(凸透镜)的 二倍焦点以外(u>2f )
照相机内的胶卷,相当于光屏,用来承接实像 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 实像小于物体 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 像距小于物距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例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
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 其中蜡烛放在___a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 在____d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c____处 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591f17f18583d049645970.png)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臵比实际位臵 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臵。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5daed928ea81c758f578e0.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a3ed441f7ec4afe05a1df0d.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 透镜的分类2、 三条特殊光路(过心不变,平变斜,斜变平)3、几种简易的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1)摸:(形状) (2)看:(放大、缩小) (3)照:(对光线的作用)5、怎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书上有介绍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实验器材:蜡烛、光屏、凸透镜,光具座(带刻度尺)3、器材的摆放:(1)凸透镜放在光屏和蜡烛的中间(2)三者要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4、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5、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见大小,实必倒虚必正,物近像远像变大 具体见下表:(重要)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原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使用:拍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外伸,像较大(物近像远且大)拍远的景物时,镜头往内缩,像交小(物远像近且小)2、幻灯机、投影仪原理: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的幻灯片要倒放,投影仪:比幻灯机多了个平面镜,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投影仪物体要正放3、放大镜(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凸透镜)原理: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用:要把书上的字放更大,要把放大镜远离书本,但是不能超过焦距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卷(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2、近视眼: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提前成像,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带凹透镜透镜(近视眼镜)矫正,使光线发散,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落在视网膜上3、远视眼: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推迟成像,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带凸透镜透镜(远视眼镜)矫正,使光线发散,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落在视网膜上五、显微镜和望远镜2、望远镜:把物体缩小了,感觉物体变大了,是因为视角变大了物镜直径要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使像更加明亮第四章物态变化(重要)。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628d0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7c.png)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 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 两种透镜3. 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2)承接方式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f=12cm(最好在10~20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 成实像时,u+v≥4f(u=2f 时u+v=4f)?u=f是成像正倒、物像同异侧的分界点。
? u2f?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的实像。
【注意事项】?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 。
?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②;③;④。
十一、眼睛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2,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3,①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②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4,十二、近视眼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特殊光线确定焦距:
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2、在另一端调整纸到透镜的距离直 到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
3、用刻度尺量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 离即焦距
实验器材及要求(
)
成像特点:
u>2f 倒立、缩小、实像 2f>u>f 倒立、放大、实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分界点F) 二倍焦距分大小( 分界点2F)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f=10cm u=25cm u>2f
目录
照 相 机 投 影 仪
放 大 镜
1、照相机成 倒
立、 缩小
、的 实
像,
2、投影仪成 倒
3、放大镜成 正
立、 放大
、的 实
像,
像。
立、 放大 、的 虚
眼睛是一部变焦的照相机
晶状体
睫状体
角膜
视网膜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物体经过晶状体和角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
近视眼及纠正
晶状体太厚 矫正
折光能力太强 凹透镜
成像在视网膜前
使光线发散
远视眼及纠正
晶状体太薄 矫正
折光能力太弱 凸透镜
成像在视网膜后
使光线会聚
判断哪些是近视眼,哪些是远视眼,并指出矫正的方法。
近视眼Biblioteka 远视眼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由一组透镜组成,它们都是 凸透镜
人要看清物体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对人眼的视角有关
例5.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承接 到像,可能原因是: 凸透镜、烛焰、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1) 。
(2) u<f,
成虚像
。
例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凸 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当一物 体位于该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 可得到( A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小结
一、透镜的分类 二、三条特殊光线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四、凸透镜成像应用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不 成 像
像、物同侧 正立
u f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主要 选用 凸透镜 、 蜡烛 、 光屏 和 光具座 等器 材。安装调节时,应使 蜡烛 中心、 光屏 中 心和 凸透镜 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即 与 光具座 平行),这样做的目的 是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例7.显微镜的物镜是 凸透 镜,相当一部 投影仪 , 可以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是 凸透 镜 相当一部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目镜是凸透镜,相当放大镜 (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 )
例8.在郊外,如何利用凸透镜取火?在森林里为什么 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 因为丢弃的透明饮料瓶,当水进入瓶后相当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能导致火灾。 平行主轴的光经凸透镜可以会聚在焦点, 将纸放在焦点处,其高温可引燃,取火。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3、凸透镜在生活的应用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凹透镜
平面镜
凹面镜
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
焦距f
O
F
焦点F
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完成光路图:
目录
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u——物距、v——像距、f ——焦距。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u2f u 2f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正倒 大小 虚实 倒立 倒立 缩小 等大 实像 实像 照相机 照像机
像、物异侧
f v 2f
像、物异侧 v2f 像、物异侧 f u2f v 2f
u f
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