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转氨作用(精)

合集下载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精氨酸在体内起生理作用的主要是左旋精氨酸。

正常情况下,体内精氨酸一部分来源于膳食,一部分通过几个器官间的协同作用由鸟氨酸通过瓜氨酸合成,其前体物质是谷氨酸或谷氨酰胺。

机体中所有组织均利用精氨酸合成细胞浆蛋白和核蛋白,同时精氨酸也是脒基的唯一提供者,进而合成肌酸。

精氨酸是碱性氨基酸,可广泛参与机体组织代谢,与机体免疫功能、蛋白质代谢、创面愈合等密切相关。

它还能促进血氨进入尿素循环,防止氨中毒,其代谢中间产物多胺是重要的胃肠粘膜保护剂,能促进粘膜增殖。

精氨酸也是合成一氧化氮的唯一底物,可参与免疫和血管张力调节。

精氨酸不仅是机体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而且还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前体,如多胺和NO等,通过刺激部分激素分泌,参与内分泌调节和机体特异性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因而L-Arg被科学家誉为“神奇分子”。

L-Arg还是内生性一氧化氮(NO)的唯一前体。

精氨酸为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对胎儿期和哺乳期动物来说是一种必需氨基酸,而对成年动物来说是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能自身合成,但体内生成速度较慢,有时需要部分从食物中补充。

精氨酸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引起了营养和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而成为目前氨基酸研究的热点之一。

精氨酸是幼龄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是组织蛋白中最丰富的氮载体。

精氨酸是碱性氨基酸,在动物体内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其不仅是细胞质和核酸蛋白的主要成分,还是将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聚胺(腐胺、精脒、精胺)等转换为高能磷酸化合物肌酸磷酸的中间体,是肌酐酸唯一的氨来源;还作为尿素循环的中间体,通过尿素循环解除氨中毒,避免由于氨过量造成的代谢紊乱;在机体的匀质代谢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多种代谢途径,包括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甘氨酸胍基转移酶(AGAT)、精氨酰-tRNA 合成酶等。

另外,精氨酸不仅作为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机体内肌酸、多胺和一氧化氮(NO)等物质的合成前体,在动物体营养代谢与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生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也是成年哺乳动物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胺存在下自由基聚合与活性自由基聚合

胺存在下自由基聚合与活性自由基聚合

胺存在下自由基聚合与活性自由基聚合3冯新德,丘坤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871)谨以此文庆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委员会成立50周年! 摘要:综述了胺存在下自由基聚合,包括含胺的过氧化二酰与芳叔胺氧化还原体系、有机过氧化氢物与芳叔胺或脂肪叔胺氧化还原体系、过硫酸盐与脂肪胺氧化还原体系和极性单体的胺光诱导电荷转移引发自由基聚合,以及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主要为原子转移自由基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含胺氧化还原体系;胺光诱导电荷转移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发聚合机理烯类自由基聚合是通过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来引发单体的链(式)聚合反应,因所用的单体的多样性、聚合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因而不仅成为实验室制备高分子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成为工业生产高分子产品的重要技术。

自由基聚合的特点,一是慢引发快增长,二是自由基的活性高很容易进行双分子终止,因而得到无活性聚合物。

上世纪50~80年代,在自由基聚合研究中,为了提高引发速率而发展了单一组分的高活性自由基引发剂外,更重要的是使用两组分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由于具有快速、低温、低活化能的特点甚受瞩目,已广泛用于乳液、溶液和本体聚合。

在自由基聚合机理研究方面采用自由基捕获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方法测定初级自由基的精细结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引发转移终止剂聚合和金属络合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报道,而到90年代出现了氮氧中间体聚合,也称稳定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也称为过渡金属催化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等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研究室在胺存在下自由基聚合的研究工作,包括含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1~3],主要有过氧化二酰与芳叔胺体系、有机过氧化氢物与芳或脂肪叔胺体系、过硫酸盐与脂肪胺体系,和极性单体的胺光诱导电荷转移引发自由基聚合[3,4],以及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的成果。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课件高二选修2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课件高二选修2化学课件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综合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
动理论解决合成 NH3 的有关问题
案例探究
对于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达到平衡后加入 N2,当重新达到平衡时,NH3 的浓度比原平衡
的大,H2 的浓度比原平衡也大 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既加快了正、逆反应的速率,又提高了
第九页,共二十一页。
典题例解 【例 1】 (双选)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意 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是从一种氮的化 合物到另一种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 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 ) A.工业合成氨 B.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动物尸体的腐烂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温度越高越好, 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温度越低越好,但为什么要选择 400~500 ℃ 呢?
答案:在合成氨工业中反应温度选择的是 400~500 ℃,因为合 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 动。在这一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的活性最大,催化效果最好, 因此选择 400~500 ℃的条件,主要是从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的角度 考虑的,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迁移应用
1.合成氨所用的 H2 可由煤与水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
CO(g)+H2O(g) CO2(g)+H2(g) ΔH<0,欲提高 CO 转化率可采用
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压强 ③使用催化剂 ④增大 CO
的浓度 ⑤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实验目的:
1、采用肝大部分切除术,造成急性肝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2、用十二指肠灌注复方氯化铵溶液,观察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实验设计思想:
因有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和电解质紊乱、精神性药物的使用、便秘、过高蛋白质饮食、肝功能的急剧恶化等,对于没有明确诱因的自发性肝性脑病也要高度怀疑有无不正常的循环通路的存在;(3)降低肠道氮质负荷,包括灌肠、使用非吸收性双糖和抗生素;(4)长期治疗必要性和疗效的评估,肝硬化病人有发生肝性脑病的高风险,需要对病人的诱因控制情况、肝性脑病发作的可能性,以及是否需要肝移植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长期治疗方案。

结论
结扎肝脏后,注射氯化铵溶液,使血氨升高而引起肝性脑病;肝脏对氨具有清除作用,所以不结扎肝脏不会发生氨中毒。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2010级中西医临床班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010级中西医临床班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的酰胺键亚基:具有完整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多肽链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分子除两端的氨基酸和羧基可解离外,氨基酸残基侧链中某些基团,在一定的溶液PH 条件下都可解离成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基团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0时的溶液PH值电泳:通过蛋白质在电场中泳动而达到分离各种蛋白质的技术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辅酶中与酶蛋白共价结合的辅酶氨基酸通式: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有序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复性: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有些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想的功能(一旦凝固不能复性)模体:属于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由2个或2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专一的功能。

一种类型的模体总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核苷酸:一类由嘌呤碱或嘧啶碱、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核苷:含氮碱与糖组分缩合成的糖苷碱基互补法则: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的关系DNA的一级结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增色效应: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暴露共轭双键不断增多使DNA样品在260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减色效应: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260nm紫外吸收会降低DNA熔点: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收光度的变化Δ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基因:指DNA中特定区段,其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基因组:指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酶: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绝对专一性:有的酶只能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分子,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的性质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酶蛋白)和非蛋白部分(辅助因子)组成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必需基团:一些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在特异位点水解后,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或活性部位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丧失2010级中西医临床班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仅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激活剂: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抑制剂:使酶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Km值: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同工酶: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率最快时反应体系的温度物质代谢: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糖酵解: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乳酸的过程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三羧酸循环:以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结合形成 3个羧基的柠檬酸经过8步反应形成草酰乙酸同时伴随脱氢脱羧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过程糖原的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糖原的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糖异生: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血糖:血浆中的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由6-磷酸葡萄糖开始生成NADPH和5-磷酸核糖的过程乳酸循环:肌肉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入血入肝异生为葡萄糖再被肌摄取丙酮酸羧化支路:由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丙酮酸经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优秀课件.ppt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优秀课件.ppt
第七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学习目标
◆掌握一些主要的概念:转氨作用,氧化脱氨,联合脱氨 基作用,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生酮和生糖氨基酸
◆熟悉鸟氨酸循环发生的部位,循环中的各步酶促反应, 尿素氮的来源
◆了解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特别是与代谢中心途径 (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的关系,以及一些氨基酸代谢 中酶的缺损引起的遗传病.
内容提要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降解体系主要包括溶酶体的非选择性降解和泛 肽/26S蛋白酶体的选择性降解.
◆谷氨酸脱氢酶催化氨整合到谷氨酸中,谷氨酰胺是氨的一个重要 载体和主要运输形式。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可逆相互转换。 ◆联合脱氨基作用是生物体脱氨的主要方式,主要分为以谷氨酸脱
L-谷氨酸脱氢酶
CH NH2 COOH
NAD(P)+ NAD(P)H+H+
COOH
CH2 CH2 C=O
+ NH3
COOH
R-CH-COO|
氨基酸氧化酶(FAD、FMN) R-C|| -COO-+NH3
NH+3
α-氨基酸
H2O+O2
H2O2
O
α-酮酸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优秀课件
• 氨基酸氧化酶:
(pepsinogen) (pepsin)
小肠 分泌 肠促胰液肽 中和胃酸
(secretin)
小肽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
(trypsin) (chymotrypsin) (elastase)
羧肽酶, 氨肽酶 , 二(三)肽酶
(carboxypeptidase)(aminopeptidase) (di,tripeptidase)

实验十二-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二-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硬度的测定实验⼗⼆⽔硬度的测定⼀实验⽬的1、了解硬度的常⽤表⽰⽅法;2、学会⽤配位滴定法测定⽔中钙镁含量,钙含量的原理和⽅法3、掌握铬⿊T,钙指⽰剂的使⽤条件和终点变化。

⼆、实验原理1、总硬度、钙硬度、镁硬度的概念及表⽰⽅法;⽔的硬度主要是指⽔中含可溶性的钙盐和镁盐。

总硬度通常以每L⽔中含的碳酸钙的mg数,即mg/L.钙硬度即每1L⽔中含的钙离⼦的mg数,mg/L.镁硬度即每1L⽔中含的镁离⼦的mg数,mg/L2 总硬度的测定条件与原理测定条件:以NH3-NH4Cl 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10,以铬⿊T为指⽰剂,⽤EDTA滴定⽔样。

原理:滴定前⽔样中的钙离⼦和镁离⼦与加⼊的铬⿊T指⽰剂络合,溶液呈现酒红⾊,随着EDTA的滴⼊,配合物中的⾦属离⼦逐渐被EDTA夺出,释放出指⽰剂,使溶液颜⾊逐渐变蓝,⾄纯蓝⾊为终点,由滴定所⽤的EDTA的体积即可换算出⽔样的总硬度。

3 钙硬度的测定条件与原理;测定条件:⽤NaOH溶液调节待测⽔样的pH为13,并加⼊钙指⽰剂,然后⽤EDTA 滴定。

原理:调节溶液呈强碱性以掩蔽镁离⼦,使镁离⼦⽣成氢氧化物沉淀,然后加⼊指⽰剂⽤EDTA滴定其中的钙离⼦,⾄酒红⾊变为纯蓝⾊即为终点,由滴定所⽤的EDTA的体积即可算出⽔样中钙离⼦的含量,从⽽求出钙硬度。

4、相关的计算公式总硬度=(CV1)EDTAMCaCO3/0.1 钙硬度=(CV2)EDTAMCa/0.1 镁硬度=C(V1-V2)MMg/0.1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思考题总硬度的测定⽤100mL吸管移取三份⽔样,分别加5mL NH3-NH4Cl 缓冲溶液,2~3滴铬⿊T指⽰剂,⽤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酒红⾊变为纯蓝⾊即为终点。

1、⽔硬度的测定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测定?2、我国如何表⽰⽔的总硬度,怎样换算成德国硬度?3、⽤Zn2+标准溶液标定EDTA标准溶液有⼆种⽅法,⽔硬度的测定实验中所⽤EDTA应⽤哪种⽅法标定?4、怎样移取100mL⽔样?5、为什么测定钙、镁总量时,要控制pH=10?叙述它的测定条件。

实验十二一氧化碳中温—低温串联变换反应实验

实验十二一氧化碳中温—低温串联变换反应实验

实验十二 一氧化碳中温—低温串联变换反应实验一.实验目的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石油化工与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过程,现代大型合成氨装置中一氧化碳的转化与净化采用中温—低温串联变换加甲烷化工艺。

本实验模拟中温—低温串联变换反应过程,不仅具有工艺类专业实验的典型特点,而且体现了本专业生产领域内的先进技术。

通过用直流流动法同时测定铜基与铁基催化剂的相对活性,并通过讨论与思考,要求达到:1.复习多相催化反应有关知识,初步接触工艺设计思想。

2.掌握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及催化剂活性的评比方法。

3.获得两种催化剂上变换反应的速率常数k T 与活化能E 。

二.实验原理一氧化碳变换反应为CO+H 2O==CO 2+H 2反应必须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中温变换采用铁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350~500℃,低温变换采用铜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20~320℃。

设反应前气体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干基摩尔分率为d CO y ,0、d CO y ,02、d H y ,02、d N y ,02;初始汽化比为R 0;反应后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干基摩尔分率为d CO y ,、d CO y ,2、d H y ,2、dN y ,2,一氧化碳的变换率为 )1()1(,0,0,,,0,,0,222d CO d CO d CO d CO d CO d CO d CO d CO y y y y y y y y --=+-=α (1)根据研究,铁基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1(2222125.01OH CO P H CO CO CO T CO CO p p K p p p p k dW dN dW dN r -==-=-)(,)()1(15.0121h g mol p f k p p k i T CO CO T ∙=-=-β (2)铜基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1(22.05.02.0222222hg mol p f k p p p p k r i T H CO O H CO T ∙=-=--β (3) 式中:r i ——反应速率,)(h g m ol ∙;i T k ——反应速率常数,)(hg m ol ∙; CO N 、2CO N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摩尔流量,)(h g m ol ∙; W ——催化剂量(g );p i ——各组分的分压;K p ——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218.2100604.1106218.0ln 3026.21102.02185(3026.2exp[273-⨯-⨯+-⨯=--T T T T K P (4) T ——反应温度,(K )。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

第十二章 氨基酸代谢第一节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一、 外源氨基酸(一)蛋白质在胃和肠道被消化被成氨基酸和寡肽1.场所一:胃酶类:胃蛋白酶原、胃酸、胃蛋白酶消化程度:多肽及少量氨基酸2.场所二:小肠酶类:肠激酶、胰液蛋白酶(原)、内/外肽酶 消化程度:氨基酸和小肽——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3.场所三:小肠粘膜细胞内酶类:寡肽酶(例如氨基肽酶及二肽酶等) 消化程度:最终产生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粘膜细胞 吸收形式:氨基酸、寡肽、二肽 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1.方式一:载体蛋白与氨基酸、Na+组成三联体,由ATP 供能将氨基酸、Na+转入细胞内,Na+再由钠泵排出细胞。

2.方式二:γ-谷氨酰基循环(三)未被吸收的蛋白质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生腐败作用腐败作用的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硫化氢等;也可产生少量的脂肪酸及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物质,对机体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组胺和尸胺:降血压;酪胺:升血压;酪胺和苯乙胺:假神经递质(肝性脑病)二、 内源氨基酸(一)蛋白质的降解及其半寿期1.半寿期:蛋白质降低其原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

2. PEST 序列:脯-谷-丝-苏,快速降解标志序列。

(二)真核细胞内有两条主要的蛋白质的降解途径胃蛋白胃蛋白酶 + 多肽碎片胃酸、胃蛋白酶 (十二指肠分泌,胆汁激活)1.外在和长寿蛋白质在溶酶体通过ATP-非依赖途径降解 (1)不依赖ATP (2)利用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降解外源性蛋白、膜蛋白和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2.异常和短寿蛋白质在蛋白酶体通过需要ATP 的泛素途径降解 (1)依赖ATP (2)泛素共价地结合于底物蛋白质,蛋白酶体特异性地识别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并将其迅速降解,泛素的这种标记作用是非底物特异性的,称为泛素化。

(3)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 3*.P53蛋白:细胞内的分子警察由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其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实验二(2)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转氨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的新的酮酸,这种作用被称为转氨基作用[1]。

转氨酶种类很多,体内除了赖氨酸、苏氨酸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

GPT与GO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可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指标。

GP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草酰乙酸在柠檬酸苯胺溶液中可以转变为丙酮酸与二氧化碳。

由于都有丙酮酸的生成,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而计算这两种转氨酶的活性。

本实验以动物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材料,分别测定其中的GTP的活性,以此来研究该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由于动物肝脏和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较高,易于测得,且动物或人的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因此本试验选取家兔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一种重要转氨酶——GTP的活性进行测定。

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历史沿革建立了金氏法、穆氏法及赖氏法等较成熟的基本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金氏法。

该方法对转氨酶活力的定义是:血清在37℃,pH7.4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min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运用的是比色法。

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所以通过测定溶液在520nm下的光吸收值并与标准溶液比色便可计算出丙酮酸的含量,丙酮酸的含量对应于一定的转氨酶活力单位。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新鲜家兔肝脏和血清试剂[1]:①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乙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取甲液825ml,乙液175ml,混合,测得pH为7.4即可。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移换反应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移换反应

@ 纸上层析分离氨基酸
₤在15cm直径的圆形滤纸中心剪一个小圆孔。 ₤取一滤纸卷成圆筒,用剪刀将该圆筒状的滤纸的下端沿纵
向剪为灯刷状,而滤纸的上端插入至15cm直径的圆形滤纸的 小圆孔中。
₤圆筒装的滤纸灯刷状的一端放在盛有层析剂的培养皿中,
灯刷状的滤纸和层析剂(流动相)相接触。
层析剂:尿素:无水乙醇:水[:茚三酮]
转氨酶催化。
ʺ它们的最适pH接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以谷氨
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及 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 活力最强。
ʺ上述两种酶均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中,在正常 人血清中也有少量存在。机体发生肝炎、心肌 梗塞病变时,血清中转氮酶活力显著增加。
ʺ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检查由谷氨酸和丙酮酸
30%乙酸
5滴
5滴
100℃ 10min,流水冷却,过滤取滤液
ʺ 纸上层析法检查
@ 点样
₤取15 cm直径的圆形滤纸,在圆心处用圆规划一个3.0cm的 同心圆。
₤在同心圆的圆周上取4个点, 每个点的距离相近,为点样 的位置。
₤用4支毛细管口分别取样品和对照的滤液,以及标准谷氨酸
和丙氨酸,再轻轻触到4个点样的位置上,使每种溶液分别 形成直径为2-3mm的圆斑,每次点样后,自然风干或吹风机 吹干,再点下一次,重复3-4次。
➢ (8) 标准丙氨酸溶液(0.1%) ➢ (9) 标准谷氨酸溶液(0.1%) ➢ (10)0.1%水合茚三酮乙醇溶液 ➢ (11)层析剂:尿素:无水乙醇:水 [:茚三酮]
= 0.5 g: 80 ml: 20 ml [: 0.1g] 。
➢ 2. 器材 ➢ (1) 解剖刀、剪及镊子。 ➢ (2) 解剖盘。 ➢ (3) 表面皿。 ➢ (4) 匀浆器。 ➢ (5) 台秤。 ➢ (6) 离心管和离心机(台式) ➢ (7) 试管及试管架 ➢ (8) 恒温水浴 ➢ (9) 毛细玻璃管

实验十二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二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二水硬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硬度的常用表示方法;2、学会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含量,钙含量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铬黑T,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和终点变化。

二、实验原理1、总硬度、钙硬度、镁硬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水中含可溶性的钙盐和镁盐。

总硬度通常以每L水中含的碳酸钙的mg数,即mg/L.钙硬度即每1L水中含的钙离子的mg数,mg/L.镁硬度即每1L水中含的镁离子的mg数,mg/L2 总硬度的测定条件与原理测定条件:以NH3-NH4Cl 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10,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水样。

原理:滴定前水样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与加入的铬黑T指示剂络合,溶液呈现酒红色,随着EDTA的滴入,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逐渐被EDTA夺出,释放出指示剂,使溶液颜色逐渐变蓝,至纯蓝色为终点,由滴定所用的EDTA的体积即可换算出水样的总硬度。

3 钙硬度的测定条件与原理;测定条件:用NaOH溶液调节待测水样的pH为13,并加入钙指示剂,然后用EDTA 滴定。

原理:调节溶液呈强碱性以掩蔽镁离子,使镁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然后加入指示剂用EDTA滴定其中的钙离子,至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由滴定所用的EDTA的体积即可算出水样中钙离子的含量,从而求出钙硬度。

4、相关的计算公式总硬度=(CV1)EDTAMCaCO3/ 钙硬度=(CV2)EDTAMCa/ 镁硬度=C(V1-V2)MMg/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思考题总硬度的测定用100mL吸管移取三份水样,分别加5mL NH3-NH4Cl 缓冲溶液,2~3滴铬黑T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

1、水硬度的测定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测定?2、我国如何表示水的总硬度,怎样换算成德国硬度?3、用Zn2+标准溶液标定EDTA标准溶液有二种方法,水硬度的测定实验中所用EDTA应用哪种方法标定?4、怎样移取100mL水样?5、为什么测定钙、镁总量时,要控制pH=10?叙述它的测定条件。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在肝功能严重障碍后,血氨增高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使学生获得这一方面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氨中毒学说的认识,特设计本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复制急性肝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的方法,通过观察出现相应症状所需NH4Cl用量及时间,测定血氨浓度,来进一步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谷氨酸钠是针对氨中毒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通过谷氨酸钠实验性治疗,探讨其治疗的病理生理机制。

【实验原理】实验通过对大部分肝脏结扎的方法,造成肝解毒功能的严重损害,在此基础上经消化道输入氯化铵溶液,使动物出现震颤、抽搐、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症状,同时测定血氨浓度;设置相关对照组,以进一步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实验对象】健康家兔(2—2.5kg)【器材、药品】1%普鲁卡因、2.5%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NaCI溶液、2.5%复方谷氨酸钠溶液、常规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及兔头固定器、小儿静脉头皮针,10ml、30ml注射器,粗、细手术线,粗棉线、测定血氨的试剂、药品与仪器见附录。

【方法步骤及观察项目】本实验以呼吸(频率、幅度)、角膜反射、瞳孔大小、对刺激的反应、是否出现肌肉痉挛、抽搐及强直为观察指标,并记录出现相应症状所需的NH4Cl用量及时间,测定血氨浓度。

(一)取四只家兔,分四组实验。

家兔称重后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前部和上腹部正中线附近的被毛。

(二)用1%普鲁卡因6—8ml沿颈正中线做局部浸润麻醉后,行颈部手术。

(三)颈总动脉插管:在甲状软骨下纵行切开颈正中皮肤,切口为6cm左右,行颈总动脉插管术(方法参见实验酸碱平衡紊乱一节)以备取血测定血氨。

(四)肝大部分结扎术: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约6—8cm长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剪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壮韧带,再将肝叶上翻,剥离肝胃韧带,使肝叶完全游离。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对经不同处理的实验动物输入氯化氨,观察出现症状所需氯化铵用量及时间,以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谷氨酸是针对氨中毒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

方法:将将家兔麻醉后实施腹部手术,结扎家兔肝脏的其中3叶,十二指肠注射氯化铵,观察家兔是否出现行为异常以及出现异常所需的时间。

对出现行为异常的家兔静脉注射复方谷氨酸钠进行救治。

结果:家兔出现了有节律的抽搐,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

没有进行救治的家兔持续抽搐,死亡。

结论:肝功能健全可使氨中毒的作用时间延长,即肝有对氨的解毒作用。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减弱,可导致血氨升高,间尔影响脑的功能。

复方谷氨酸钠溶液有缓解氨中毒的作用。

【关键词】氨中毒肝性脑病复方氯化氨复方谷氨酸钠【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实验动物家兔主要试剂及仪器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谷氨酸溶液,醋酸,生理盐水,手术台,纱布,玻璃分针,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不同型号的注射器,粗绳线,培养皿方法:麻醉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剂量自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家兔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约8cm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向下压肝,剪断肝与剑突之间的镰状韧带,再将肝叶上翻,钝性分离肝胃韧带,使肝叶完全游离,辨明肝脏各叶。

用粗棉线绕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方形叶根部一周并结扎,以阻断肝血流。

对照组动物不结扎肝脏。

找出十二指肠。

切一小口,插入导管向下推进约4~5cm,切口荷包缝合固定导管,组织钳关闭腹壁切口。

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兔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幅度),角膜反射、对刺激的反应等指标。

然后每隔5min向十二指肠导管中注入25kg/L复方氯化铵溶液5ml,动态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出现全身抽搐、角弓反张为止,记录所用的复方氯化铵溶液的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量。

氨基酸的功能与应用

氨基酸的功能与应用

20种氨基酸的作用和工业运用1、甘氨酸:为非人体必需氨基酸。

如果甘氨酸的摄入量过多,不仅不会被吸收,还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从而影响健康。

以甘氨酸为主要原料的乳制品,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能防治血凝、血栓,提高肌肉活力,防止胃酸过多,甜味为砂糖的0.8倍,对人体有补益等营养作用。

可以用作糖剂与治疗血栓的药物。

2、丙氨酸:预防肾结石、协助葡萄糖的代谢,有助缓和低血糖,改善身体能量。

在工业运用上,1.用于食品:(1)增加化学调味品的调味效果,对于核酸类的调料,约加为其3-5倍可增加其调味效果;(2)改善人工甜味剂,添加人工甜味剂的1-10%后能缓和甜味,回味好;(3)改善有机酸的酸味,加入有机酸量的1-5%能改善冰醋酸、丁二酸、富马酸、柠檬酸、酒石酸的酸味,使酸味接近天然味道;(4)对腌制品的效果:添加食盐量的5-10%能够入味早,缩短腌制时间;(5)醇类饮料加入丙氨酸后,可使其味道淳厚,而且能防止啤酒和发泡酒的老化,减少酵母气味;(6)在酒类和蛋黄酱中加入1-2%的丙氨酸,有防止氧化效果;(7)对粕制品、酱油、腌制品添加2-3%能改善其味道。

2.用于医药:(1)是合成VB6的重要原料;(2)是营养剂《补糖氨基酸营养输液》组成部分;(3)由L—丙氨酸组成的复合氨基酸注射液——《14氨基酸注射液—800》是主治肝脑病新药,可治疗肝功能不全时氨基酸代谢紊乱,促使肝昏迷病人苏醒,还是一种很好的利尿药。

3、缬氨酸:必需氨基酸,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及积累,促进胃蛋白酶分泌,调节大脑神经及中枢神经。

缬氨酸作用于黄体、乳腺及卵巢,促使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如果缺乏时,会造成触觉敏感度特别提高,肌肉的共济运动失调。

在工业运用上,可作为肝昏迷的治疗药物。

4、亮氨酸:必需氨基酸,作为营养增补剂;调味增香剂,降血糖剂。

1、降低血液中的血糖值,对治疗头晕有作用2、促进皮肤、伤口及骨头有愈合作用3、如果缺乏时,会停止生长,体重减轻4.促进睡眠,减低对疼痛的敏感,缓解偏头痛·缓和焦躁及紧张情绪5.减轻因酒精而引起人体中化学反应失调的症状,并有助于控制酒精中毒5、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参与胸腺、脾脏及脑下腺的调节以及代谢;脑下腺属总司令部作用于甲状腺、性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 转氨作用【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水平方向滤纸层析原理和技术 2.了解转氨作用过程。

【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由转氨酶(氨基转移酶)催化的,在这个反应中,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交换,α-氨基酸转变成相应的α-酮酸,α-酮酸变成新的一种α-氨基酸。

转氨基作用是一种可逆反应。

每个转氨基反应均由专一的转氨酶所催化,在不同的生物有机体中均有转氨酶分布。

本实验是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与肝匀浆一起水浴反应,肝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又称谷丙转氨酶GPT )含量丰富,该酶可将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产生丙酮酸和谷氨酸。

利用圆盘纸层析鉴定谷氨酸的存在,并且验证组织中的转氨作用。

在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反应方程式如下:CHCOOH CH 2NH 2CH 2COOH ++COCOOH CH 3CHCH 3COOH NH 2CCOOH CH 2OCH 2COOH 谷氨酸丙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培养皿;表面皿;滤纸;匀浆器;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毛细管;移液管;喷雾器;剪刀;铅笔;格尺。

2. 实验试剂⑴ 0.01M pH7.4磷酸缓冲液:0.2MNa 2HPO 4溶液81ml , 0.2MNaH 2P04溶液19ml 混匀,蒸馏水稀释20倍。

⑵ 0.1M 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pH7.4磷酸缓冲液中,以1M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 。

⑶ 0.01M a-酮戊二酸溶液:称取a-酮戊二酸1.461克先溶于少量0.01M pH7.4磷酸缓冲液中,用1M 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 。

⑷ 0.1M 谷氨酸溶液:称取谷氨酸0.735克先溶于少量0.01M pH7.4磷酸缓冲液中, 以1M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缓冲液加至100ml 。

⑸ 0.2%茚三酮溶液:称取茚三酮0.2克溶于100ml 95%乙醇中。

(6)层析溶剂:水饱和的苯酚。

【实验操作】1. 肝匀浆的制备:取新鲜的猪肝5g,加入20m1预冷0.01M pH7.4磷酸缓冲液,用捣碎机迅速成匀浆(1万转大约30秒)。

两人一组进行如下的实验。

2. 转氨反应:取干燥大试管二支,分别标明测定管与对照管,按下表进行操作:试剂(ml) 测定管 对照管 肝匀浆0.50.5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冷却,摇匀0.1M 丙氨酸溶液0.5 0.50.01M α-酮戊二酸溶液0.5 0.50.01 M pH7.4 磷酸缓冲液 1.5 1.5摇匀,放进37℃水浴保温50分钟沸水浴中煮5分钟,终止反应,取出冷却后摇匀取出冷却后,分别用滤纸过滤或2000rpm离心3~5分钟,滤液或上清液分别收集到新的干燥小试管中。

3. 纸层析:⑴取直径12cm圆形滤纸一张,通过圆心作两条2cm相互垂直的线,两个线的末端作点样点,分别标定“测定”、“对照”、“谷氨酸”、“丙氨酸”。

⑵取4支毛细管,分别吸取测定管溶液、0.1M谷氨酸溶液、对照管溶液、0.1M丙氨酸溶液。

在点样处点样,注意斑点不可太大,直径要小于0.3cm。

而且每点一滴,吹干后方可再点第二滴,每个样品可点2~3次。

⑶在滤纸圆心处打一小孔(1mm直径),另取同类滤纸条(0.5×2.5cm),下一半剪成须状,卷成圆筒,如灯芯,从点样相反的一侧插入小孔。

⑷将层析溶剂(水饱和酚溶液)放入直径为3~5cm的干燥表面皿正中,表面皿置于直径10cm培养皿正中,将滤纸放平在培养皿上,灯芯浸入溶剂中,将另一同样大小培养皿反盖上,溶剂沿灯芯上升到滤纸,再向四周扩展,(层析时间大约45~60分钟)。

溶剂前缘距滤纸边缘约1cm时即可取出,用铅笔划出溶剂的边缘,烘箱中干燥之。

⑸显色:将滤纸放在培养皿上,喷0.2%的茚三酮乙醇溶液,烘箱中干燥,滤纸上会呈现紫色弧状条带。

【实验结果】用铅笔画出条带的边框,测出表格中的数值,计算R f值。

测定参数测定样品谷氨酸丙氨酸对照点样点到斑纹中心距离 (cm)点样点到溶剂前沿距离 (cm)R f 值与已知的标准的氨基酸R f进行对比,指出条带所对应的氨基酸,并根据结果解释转氨作用。

【注意事项】1.层析滤纸不可用手触摸,以免有手印。

2.在滤纸上划线时只需用铅笔,不可用其它笔。

3.烘烤时要注意明火。

4.点样时毛细管不能交叉污染。

【思考题】1.如果对照管在沸水中煮的时间不够充分,会在层析结果中出现什么现象?2.氨基酸纸上色谱鉴定法操作的关键是什么?Experiment 12 Transamination【Purpose 】1.Master the principles and the basic technological operation of round paper chromatography. 2.Learn the process of transamination. 【Principle 】Transamination reactions are catalyzed by transaminases (aminotransferases). In this process the α-amino group is transferred from an α-amino acid to an α-Keto acid ,and the α-amino acid forms an α-Keto acid. In the meantime, the α-Keto acid converts to a new amino acid. Transamination reactions are reversible. Every transamination reaction is catalyzed by a specific transaminase. Transaminases are widespread in each organ of an organism.In this experiment, liver homogenate is under water bath with L-alanine and pyruvate, whil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lso called glutamate-pyruvate transaminase,) that are important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damage catalyzes the transfer of the amino group of alanine to α-ketoglutarate, thus yield pyruvate and glutamate. Using round paper chromatography can evaluate the existence of glutamate and can prove the transamination reaction in the tissue.CHCOOHCH 2NH 2CH 2COOH ++COCOOHCH 3CHCH 3COOHNH 2CCOOHCH 2OCH 2COOH L-Glutamate L-AlaninePyruvate α-ketoglutarate【Materials 】1. ApparatusPetri dish; Watch-glass; A piece of chromatography filter paper; Homogenizer; Test tubes; Test tube rack;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oiler; Several glass capillaries; Pipette ; Sprayer; Scissors; Pencil; Ruler. 2.Reagents⑴ 0.01M phosphoric acid buffer of pH 7.4: Prepare 0.2M Na 2HPO 4 and 0.2M NaH 2PO 4, then mix 81 ml of the former and 19 ml of the latter and dilute 20 times with distilled water.⑵ 0.1M alanine solution: Weigh 0.891g alanine and add trifle 0.01M phosphoric acid buffer of pH 7.4. Adjust pH to 7.4 with 1M NaOH and set the volume at 100ml with 0.01M phosphoric acid buffer.⑶ 0.01M α-ketoglutarate solution: Weigh 1.461g α-ketoglutarate, and add a dollop of 0.01M phosphoric acid buffer of pH 7.4. Adjust pH to 7.4 with 1M NaOH and set the volume at 100ml with 0.01M phosphoric acid buffer.⑷ 0.1M glutamate solution: Weigh 0.735g alanine, and dissolve it with a dollop of 0.01M phosphoric acid buffer of pH 7.4. Adjust pH to 7.4 with 1M NaOH and set the volume at 100ml with 0.01M phosphoric acid buffer.⑸ 0.2% ninhydrin ethanol solvent : Dissolve 0.2g ninhydrin into 100ml of 95% ethanol. ⑹ Chromatography solvent: Phenol saturated by water.【Proceduces】1. The preparation of liver homogenate:Obtain fresh animal liver 5g, add 0.01mol/L (pH7.4) 15ml phosphate buffer in icy bath, and then triturate them to be liver homogenate using homogenizer at about 10000rpm for 30seconds. 2. Transamination reactions:Get 2 dry tubes, one is determination tube, the other is control tube. Perform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table:Addition (ml) Determination tube Control tubeLiver homogenate 0.5 0.5Bath in boiling water for 10minute and cool, mix up0.1M alanine solution 0.5 0.50.01M α-ketoglutarate solution 0.5 0.50.01 M pH7.4 phosphate buffer 1.5 1.5Mix up and bath in 37℃water for 50 minutesBath in boiling water for 5 minutes and cool, mix upAfter cooling the tubes, filter with filter paper or 2000 rpm centrifuge for 3~5 minutes. Transfer filtrate or supernatant to the new tubes marked with the same number.3. Paper chromatography evaluation:⑴Obtain a sheet of 12 cm diameter round filter paper. Draw two 2 cm vertical lines passing its center. Use the terminal points of the two lines as spot application and mark “determination”,“control” ,“glutamate” ,“alanine” on t he edge of the paper corresponding to each point.⑵Use 4 capillary tubes, absorb one drop of determination solution, 0.1M glutamate solution, control solution, 0.1M alanine solution respectively. Dot the solution at the corresponding points of the lines. Pay attention to the diameter of the spot less than 0.3 cm. While the spot is dried, dot the solution again, each spot may be dotted for 2~3 times.⑶Stab a hole (1mm diameter)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filter paper using a pin, Get another filter paper strip (0.5×2.5cm). Roll it into a cylinder and twist it tightly as a lampwick, insert it into the hole from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dotting spot.⑷Add about 1 ml chromatography solvent to a 5 cm diameter watch-glass placed in a 10 cm diameter Petri dish. Put filter paper flatly on the Petri dish in order to soak the lampwick in the chromatography solvent. Cover the Petri dish with another one of the same size. Solvent rises along the lampwick to the filter paper and diffuses in a circle ( chromatography time is approximately 45~60 minutes).Allow the solvent to diffuse to about 1cm distance from the edge of the filer paper. Remove it from the Petri dish. Draw the edge of the solvent with a pencil. Dry it on an electric stove.⑸Development: Put filter paper flatly on the Petri dish. Spray 0.2% ninhydrin ethanol solvent. Dry it on the electric stove. Purple arc patches then appear on the filter paper.【Results】Draw the outline of the patches with a pencil.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table, record relevant data. Calculate the R f values.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Glutamate Alanine ControlThe distance from the spotting pointto the center of the patches (cm)The distance from the spotting pointto the edge of the solvent (cm)R fContrast the R f values of the patches of “determination” and“control” with the R f values of the known amino acids, infer what amino acid they are. Explain transamination reactions on these grounds.【Attentions】1. Do not touch the chromatography filter paper, or else the fingerprints would be kept.2. Use pencil to draw lines on the filter paper.3. Pay much attention to fire when roasting4. Prevent cross pollution when dot solution with capillary tubes.【Questions】1. If control tube has not bath in boiling water enough, what is result?2. What are the key points of amino acid paper chromatography oper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