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训练:珊瑚、珊瑚礁(附参考答案)
考点三: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考点三:地表形态的塑造——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全国卷版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021全国甲卷)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2.(2021全国甲卷)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3.(2021全国甲卷)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20全国III卷)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5.(2020全国III卷)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19全国II卷)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7.(2019全国II卷)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8.(2019全国II卷)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珊瑚礁有关的考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珊瑚礁相关的考题:
1. 珊瑚礁主要由哪种生物构成?
A. 珊瑚
B. 藻类
C. 鱼类
D. 贝类
2.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与藻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 竞争关系
B. 共生关系
C. 捕食关系
D. 寄生关系
3. 珊瑚礁为哪种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A. 珊瑚
B. 藻类
C. 鱼类
D. 海洋哺乳动物
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珊瑚礁退化的主要原因?
A. 气候变化
B. 过度捕捞
C. 污染
D. 地震
5. 珊瑚礁具有哪些生态服务功能?
A. 提供海岸线保护
B. 作为渔业资源
C. 吸引旅游业发展
D. 所有上述功能
6. 在海洋酸化的情况下,珊瑚礁会面临哪些威胁?
A. 珊瑚白化
B. 珊瑚骨骼溶解
C. 生物侵蚀增加
D. 所有上述威胁
7. 哪种措施可以帮助珊瑚礁适应气候变化?
A. 减少碳排放
B. 禁止过度捕捞
C. 控制污染
D. 所有上述措施
8. 以下哪个地区不是珊瑚礁主要分布区域?
A. 印度洋
B. 太平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9.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A. 水温
B. 盐度
C. 光照
D. 所有上述因素
10. 哪种生物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A. 珊瑚
B. 藻类
C. 鱼类
D. 海洋哺乳动物
请注意,这些考题仅为示例,实际的考试题目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参考相关教材、资料或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准备。
高中地理 珊瑚生生长条件(二)
高中地理珊瑚生生长条件(二)高中地理-珊瑚生长条件珊瑚概述•珊瑚是一种海洋生物,属于石珊瑚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珊瑚是珊瑚礁的主要构成物,对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珊瑚的种类和生长条件1.珊瑚的种类与形态多样–珊瑚树状型:分支状、树枝状、板状等。
–珊瑚块状型:圆盘状、球状、脑状等。
–珊瑚鳞状型:如扇贝外形。
2.珊瑚的光照需求–光合作用:珊瑚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能量和营养。
–光照强度:珊瑚通常要求光照强度达到lux。
3.珊瑚的水温要求–健康范围:珊瑚生长需要水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
–温度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导致珊瑚的白化和死亡。
4.珊瑚的适宜盐度–盐度需求:珊瑚生长所需的盐度一般在32-42‰之间。
–高盐度:过高的盐度会对珊瑚造成负面影响,如排泄液脱水等。
5.珊瑚的适宜pH值–pH范围:珊瑚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一般为。
–酸碱度变化:pH值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珊瑚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6.珊瑚的水流要求–营养摄取:水流可以帮助珊瑚摄取周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水流速度:珊瑚通常适应于中等到强烈的水流环境。
珊瑚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受到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威胁。
•保护措施:进行珊瑚礁保护区的设立、合理利用和管理、加强珊瑚的繁殖和种植工作等。
结语•珊瑚生长条件的了解对于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珊瑚的生长条件,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珊瑚礁资源,确保其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
注:此文章所述为一般性知识,不同种类的珊瑚可能存在差异,请在具体情况下以专业资料为准。
珊瑚礁阅读理解答案
珊瑚礁阅读理解答案珊瑚礁阅读理解答案珊瑚礁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
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
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
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
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
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
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
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
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
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
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
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
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
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珊瑚、珊瑚礁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珊瑚、珊瑚礁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
1998年和2002年曾两度发生过严重的珊瑚白化事件。
到了2014年,由于全球温度上升了0.9℃,珊瑚白化现象又一次大规模出现。
2015年,由于白化,澳大利亚大堡礁浅水区67%的珊瑚不幸死亡。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珊瑚礁白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根本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清洁燃料技术;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法律法规,实现达标排放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部湾中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岛屿北部、东部海岸主要为基岩岩滩,西部海岸以海蚀崖为主,该岛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缘,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域,其生长条件较苛刻,最适宜温度为25℃—27℃之间,对水环境要求高。
随着气候变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断减少。
目前科学家正在涠洲岛海域进行人工繁育珊瑚多项实验,主要采用固定式苗圃和悬浮式苗圃进行海底珊瑚种植,由于海况复杂,工作人员在海底种植珊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下图为涠洲岛等深线及珊瑚礁的分布图(阴影区为现代珊瑚覆盖度>5%)(1)推测涠洲岛西部和南部地区珊瑚分布较少的原因。
(2)分析气候变暖对涠洲岛珊瑚的影响。
(3)简述在涠洲岛海底种植珊瑚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4)指出涠洲岛珊瑚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方向。
参考答案:(1)西部风浪大,侵蚀强,水较深,形成侵蚀海岸;南部为海湾,人类活动密集,水体污染较严重,海底以淤泥沉积物为主,不利珊瑚生长。
(2)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影响珊瑚生存,导致珊瑚总量减少;使热带的珊瑚类型增加,成为热带珊瑚的避难所;珊瑚分布范围向北扩大。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海洋地理】读南海部分地区海底等深线图,回答问题。
(1)从海底地形的分类看,乙地属于,丙地属于,甲处的矿产资源有。
(2)a、b两地都是我国著名的盐场。
简述两地成为著名盐场的共同条件。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有210万平方公里。
但近年来周边各国围绕南海问题矛盾日益突出。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大陆坡洋盆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3分)(2)两地地势平坦,沙滩广阔;两地都位于岛屿西部的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晒盐;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3分)(3)南海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4分)【解析】(1)读图,乙地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应属于大陆坡。
丙地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开阔,属于洋盆。
甲处位于大陆架海域,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
(2)a处是台湾的布袋盐场,b处是海南省的莺歌海盐场。
两地地势平坦,沙滩广阔。
两地都位于岛屿西部的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晒盐。
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3)南海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这些因素成了各国争夺开发的主要原因。
【考点】海地地形类型,盐场的形成条件,海洋资源类型及海洋开发问题。
2.【选修2—海洋地理】下图为渤海在某一起重大的海洋溢油事故中,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渤海西部MN之间地带主要是哪种类型海岸?据此推测本次溢油所产生的海洋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什么?(6分)(2)简要分析本区海洋容易发生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的有效措施。
(9分)【答案】(1)类型:淤泥质海岸。
(2分)危害:①使本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渔业资源损失严重;②给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养殖业和捕捞业带来严重危害。
高考地理二轮评估【专题11】海洋地理(1)海洋自然环境(含答案)
专题十一海洋地理第一讲海洋自然环境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是南太平洋等盐度线、等温线及赤道附近的沃克环流示意图。
图1材料二图2、图3为澳大利亚东岸A、B两地著名的旅游景观图。
图2图3材料三根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报告,澳大利亚将严格执行捕捞法律,包括降低捕捞配额、改变商业捕捞渔具等措施,停止澳大利亚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
(1) A(大堡礁)属于海岸(类型),B(黄金海岸)属于海岸(类型)。
(2) C处的盐度比南北两侧(“高”或“低”),原因是。
(3) 从洋流的角度解释沃克环流形成的原因。
(4) 智利西海岸多大于6 000 m的深水区域,其深度远大于澳大利亚东岸的水深,试解释其原因。
2. (2018·江苏高考)2019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260多个岛礁及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
下图是南海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主要原因是。
(2) 当前,三沙市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
(3) 三沙市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生物海岸中的海岸,据此,其适合发展的产业为。
(4) 为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5) 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
3. (2018·南京二模)读千岛群岛部分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甲、丙两地海底地形名称分别是、。
(2) 乙地区海域经常“大雾漫漫”,其主要原因是。
(3) 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B. 因火山喷发而形成C. 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D. 位于亚欧板块(4) 乙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
4. (2018·扬州一模)近年来北极地区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处海水性质与B处相比,其特点是。
2020年高考地理南海争端涉及的常见考题详解
【热点汇总】2020高考地理南海争端涉及的常见考题一、单选题南海诸岛的岩石主要由珊瑚、贝壳碎屑形成,质地疏松。
且南海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
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
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
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受海水影响小2.南海诸岛为富磷土壤,磷的最主要来源是()A.鱼类粪便B.植物死亡分解C.鸟类死亡分解D.珊瑚、贝壳碎屑1.B2.A【解析】1.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A项错误。
南海诸岛虽然面积小,但是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降低,B正确。
植被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盐度的影响作用较小,C错误。
南海诸岛面积小,所以岛上各地距海均较近,D错误。
故选B项。
2.根椐图文材料可知,南海诸岛鸟类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粪便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磷,经过漫长地积累,逐渐形成了富磷土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以推断海南诸岛的气候也是热带季风气候,其年降水量是比较丰富的。
3.南海诸岛的绿色雨林植物习性与大陆雨林不同。
岛上的植被呈环状分布,高低有致,内部是高大的麻枫桐林,外侧是灌木植物带,最外侧是沿着海岩的低矮草木植物带。
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南海诸岛。
A.降水多B.多大风(台风)C.热量条件差D.面积小【答案】B【详解】南海诸岛纬度低,年降水量在2000至3000毫米,适合雨林的生长,但是多大风天气,特别是夏秋两季常受台风影响,导致岛内植物由外而内进化成抗风能力强的形态,故B项正确。
4.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生态意义主要在于①为动物提供栖息地;②保护土壤;③维持全球水平衡;④防止全球变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南海诸岛热带雨林为众多动物提供栖息地,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有利于生态平衡;森林有保护土壤,促进土壤的形成的功能,①②对;南海诸岛热带雨林面积狭小,不足以维持全球水平衡,更不能防止全球变暖,③④错,故A项正确。
高考地理三年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三年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题。
9.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10.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答案】9.C 10.A【分析】9.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
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
ABD 错误,C正确。
故选C。
10.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
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全国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答案)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1.(2019·天一大联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虫的生长往往受水温、盐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南海的珊瑚礁类型主要为岸礁(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珊瑚礁)和环礁(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中间有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或礁湖),但在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类型。
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的渚碧礁,中部潟湖(水深20米左右)全被边缘礁坪围封,形成一个典型的封闭型环礁。
当大潮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潟湖水体与外海水不能交换,高潮时外海海水才能漫入潟湖,潟湖、礁坪栖息着不同的鱼类与珊瑚。
我国现今已在渚碧礁造岛面积达4.3平方千米,并在岛上建有机场、灯塔等设施。
下图示意渚碧礁浮游动物总丰度(单位:个/m3)的空间分布。
(1)推测海南岛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的主要原因。
(2)分析礁坪浮游动物丰度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潟湖比礁坪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别指出岛上设置机场与灯塔等设施的地理意义。
答案(1)大量河流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不适宜珊瑚生长;入海泥沙多,海水透明度低,光照条件差。
(2)礁坪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非常快,生存环境不稳定;水浅,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浮游动物存活;多珊瑚虫和礁栖动物,对浮游动物的摄食较多,导致其数量少。
(3)浮游动物数量多,多饵料;水深,面积大,栖息空间大;被礁坪围封,受外海影响小,生存环境稳定。
(4)机场的投入使用可大幅提升南海地区空中交通服务能力;提供航空气象、海难救助、海洋监测、环保科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便于加强与我国大陆的联系;利于岛上旅游资源的开发。
灯塔的投入使用可有效提升周边水域助航、通航管理及应急搜救能力;保障过往船只的航行安全;更好地发挥南海国际海运航线的作用。
2.(2019·吉林四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综合测试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综合测试三(201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模拟)珊瑚礁大多分布于热带浅海水域,当海水温度低于18°C 时,珊瑚不能正常生长,下图示意世界珊瑚种类数量分布,X和Y是165°E经线上的两个地点。
据此完成1-2题。
1.非洲南部东海岸比西海岸珊瑚种类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强度B.海水深度C.入海河流数量 D.洋流温度解析:珊瑚礁大多分布于热带浅海水域,当海水温度低于18°C时,珊瑚不能正常生长,水温是影响珊瑚生长的主要因素,非洲南部东海岸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西海岸有寒流经过,D正确。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样的,海水深度和入海河流数量相差不大。
答案:D2.沿165°E经线,X和Y两地之间珊瑚种类数量分布特征是( )解析:读图可知,X、Y之间由中间两侧珊瑚种类数量逐渐减少,Y处的等值线密度较X 处大,故Y处更陡,C正确。
答案:C(2019年广西桂林市测试)2018年12月26日,全长307.9千米的济青高铁建成运营,济南至青岛1小时40分钟可到达,青岛至此真正接入全国高铁网。
之前,济南到青岛的客运主要由济青客运专线承担,济南至青岛需2小时20分钟。
为压缩济青间运行的时间,该客运专线停靠的城市较少。
2018年12月28日,全长428千米的国家Ⅰ级客货共线铁路—青连(青岛—连云港)铁路竣工运营。
下图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及附近铁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济青高铁运营后原济青客用专线的功能应改为( )A.济青间无停靠站的直达客运线B.济青间的客货共用线路C.济青间更多城市的城际客运线D.济青间的第二高速铁路解析:据材料可知,为压缩济青间运行的时间,原济青客运专线停靠的城市较少,因此济青高铁运营后时间更为缩短,则原济青客用专线应成为济青间更多城市的城际客运线,来方便更多人口的出行。
故选C。
答案:C4.设计济青高铁时特别关注高铁运行对两侧地带的环境影响,这是因为高铁运行对两侧地带( )A.噪声危害大 B.水体污染大C.空气污染大D.事故威胁大解析:高铁运行对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影响不大,因高铁周边建有防护措施,因此事故威胁不大,但是噪声污染无法避免。
高考地理天天练:南方中国有大海,珊瑚礁美人皆爱(附例题赏析详解)
高考地理天天练:南方中国有大海,珊瑚礁美人皆爱(附例题赏析及知识链接)例题赏析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高二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永兴岛属于中国西沙群岛中的宣德群岛。
岛中心地处16°50′N、112°20′E,呈椭圆形,经过多年吹沙填海后面积扩建到2.6 平方千米,是西沙群岛中最大岛屿。
下面两图均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永兴岛旅游时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一般情况下,飞机逆风起飞、逆风降落,左图中飞机跑道的延伸方向是()A. 东北-西南走向B. 南北走向C. 西北-东南走向D. 东西走向10、右图是该旅游爱好者拍摄到太阳在西南方海面的情景,拍摄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A. 5:50B. 6:50C. 17:50D. 18:50知识点考查本题以南海岛礁吹沙填海为背景材料,以永兴岛造陆为切入点,考查了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大气运动(三圈环流)以及宇宙中的地球之时间计算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航空器(飞机)在起飞及着陆时通常都需要逆风进行,这是为了在保证有足够升力的前提下,减少在跑道上的滑行距离,降低能源消耗量的同时,提高飞行安全性。
因此大型机场在建设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常年气象信息,修建多条不平行跑道,以供飞机在不同气象(风力)条件下使用;对于只有一条跑道或多条平行跑道的机场,其跑道方向通常与当地盛行风的方向一致。
图表题解题技巧:一、阅读文字材料,提取重要信息。
诸如上题的“南海”、“吹沙填海”、“经纬度位置”等。
二、阅读图片材料(包含地图、表格以及图形),特别需要重视注释的解读。
诸如上题的读图,找出飞机跑道和岛屿关系。
三、根据题目问题,回顾材料,再做解答。
有时候,特别注意小题中除了设问,还有小材料或限制材料的出现。
参考答案答案及解析9、A根据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等知识判断机场延伸方向。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永兴岛地处16°N左右,属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控制;飞机逆风起飞,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因此为了保证飞机能逆风起飞,飞机跑道的延伸方向该是东北﹣西南走向,选A。
地球上的水专题练习
地球上的水专题练习(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题。
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答案】C【分析】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
故选C。
(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18.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
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
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
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
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
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1海洋地理(2021·浙江高考真题)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
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A.海沟B.海岭C.海盆D.裂谷2.种植海草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①净化水质②提供农副产品③改变洋流性质④为鱼类提供栖息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A 2.C【解析】1.独特可知,图中板块边界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海底形成很深的海沟。
故选A。
2.海草被称为“海洋之肺”,可以吸收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①正确;提供农副产品不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错误;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种植水草无法改变洋流性质,且改变洋流性质未必是有利影响,③错误;海草可以减缓海水流动,附着、沉淀水中营养物质,从而为鱼类提供栖息地,④正确。
故选C。
3.(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
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
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
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
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
【答案】(1)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3分;错答、多答不得分。
高考地理复习强化训练:地壳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强化训练:地壳运动(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该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的代表(图1)。
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2.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图2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A.①B.②C.③D. ④答案:1.B 2.A解析:第1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地幔。
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应为重熔再生(④)形成的岩浆,甲为冷却凝固(①)形成的岩浆岩;乙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以及固结成岩作用(②)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变质作用(③)形成的。
珊瑚岩的形成应与①直接相关。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60~100百万年B.距今100~120百万年C.距今120~140百万年D.距今140~160百万年4.图中热点位于甲地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5.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运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答案:3.A 4.D 5.B解析:第3题,A时间长度最长,但板块移动的距离与C、D差不多,因此其移动速度最慢。
故选A。
第4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热点位置是相对不动的,而板块在移动。
读图可知,距今20百万年在甲地西北方向有新的火山锥,据此可以判断热点在甲地西北方向。
故选D。
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热点在示意图的西北角且位置固定,而板块是不断移动的。
距今时间越久的火山锥,其形成时间越早,即先经过热点。
2020年高考地理南海争端涉及的常见考题详解
【热点汇总】2020高考地理南海争端涉及的常见考题一、单选题南海诸岛的岩石主要由珊瑚、贝壳碎屑形成,质地疏松。
且南海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
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
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
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受海水影响小2.南海诸岛为富磷土壤,磷的最主要来源是()A.鱼类粪便B.植物死亡分解C.鸟类死亡分解D.珊瑚、贝壳碎屑1.B2.A【解析】1.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A项错误。
南海诸岛虽然面积小,但是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降低,B正确。
植被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盐度的影响作用较小,C错误。
南海诸岛面积小,所以岛上各地距海均较近,D错误。
故选B项。
2.根椐图文材料可知,南海诸岛鸟类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粪便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磷,经过漫长地积累,逐渐形成了富磷土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以推断海南诸岛的气候也是热带季风气候,其年降水量是比较丰富的。
3.南海诸岛的绿色雨林植物习性与大陆雨林不同。
岛上的植被呈环状分布,高低有致,内部是高大的麻枫桐林,外侧是灌木植物带,最外侧是沿着海岩的低矮草木植物带。
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南海诸岛。
A.降水多B.多大风(台风)C.热量条件差D.面积小【答案】B【详解】南海诸岛纬度低,年降水量在2000至3000毫米,适合雨林的生长,但是多大风天气,特别是夏秋两季常受台风影响,导致岛内植物由外而内进化成抗风能力强的形态,故B项正确。
4.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生态意义主要在于①为动物提供栖息地;②保护土壤;③维持全球水平衡;④防止全球变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南海诸岛热带雨林为众多动物提供栖息地,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有利于生态平衡;森林有保护土壤,促进土壤的形成的功能,①②对;南海诸岛热带雨林面积狭小,不足以维持全球水平衡,更不能防止全球变暖,③④错,故A项正确。
亚马逊入海口珊瑚礁 地理题
亚马逊入海口珊瑚礁地理题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珊瑚生长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印度洋、西太平洋、加勒比海及红海等热带海区,同纬度的非洲、美洲西海岸及南美东部沿海珊瑚礁分布却很少。
珊瑚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近年来发现珊瑚礁大面积死亡或者退化,估计全球有60%的珊瑚礁受到威胁,尤其在东南亚遭受威胁特别严重。
(1)指出亚马逊河河口珊瑚礁分布很少的原因。
(2)说明东南亚珊瑚礁遭受威胁严重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2类: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由于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采滥挖、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
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珊瑚、珊瑚礁(附参考答案)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
1998年和2002年曾两度发生过严重的珊瑚白化事件。
到了2014年,由于全球温度上升了0.9℃,珊瑚白化现象又一次大规模出现。
2015年,由于白化,澳大利亚大堡礁浅水区67%的珊瑚不幸死亡。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珊瑚礁白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根本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清洁燃料技术;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法律法规,实现达标排放2.(2019·广东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部湾中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岛屿北部、东部海岸主要为基岩岩滩,西部海岸以海蚀崖为主,该岛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缘,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域,其生长条件较苛刻,最适宜温度为25℃—27℃之间,对水环境要求高。
随着气候变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断减少。
目前科学家正在涠洲岛海域进行人工繁育珊瑚多项实验,主要采用固定式苗圃和悬浮式苗圃进行海底珊瑚种植,由于海况复杂,工作人员在海底种植珊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下图为涠洲岛等深线及珊瑚礁的分布图(阴影区为现代珊瑚覆盖度>5%)(1)推测涠洲岛西部和南部地区珊瑚分布较少的原因。
(2)分析气候变暖对涠洲岛珊瑚的影响。
(3)简述在涠洲岛海底种植珊瑚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4)指出涠洲岛珊瑚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方向。
参考答案:(1)西部风浪大,侵蚀强,水较深,形成侵蚀海岸;南部为海湾,人类活动密集,水体污染较严重,海底以淤泥沉积物为主,不利珊瑚生长。
(2)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影响珊瑚生存,导致珊瑚总量减少;使热带的珊瑚类型增加,成为热带珊瑚的避难所;珊瑚分布范围向北扩大。
(3)珊瑚易受风浪、台风破坏,种植难度大;水下工作量大,成本高;工作人员可能会遇到海底有毒或危险生物,威胁人身安全;海底压力大和缺氧环境,长时间工作影响身体健康。
(4)利用珊瑚礁发展水产养殖;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和科研;发展潜水观光等旅游项目。
3.(2019·山西高考模拟)(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占海洋面积不足2‰的珊瑚礁,养育着全球1/4的海洋生物。
珊瑚的生存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较为苛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27°C之间。
近30年来,由于海水升温、人为破坏等原因,珊瑚礁的全球性衰退已达40~50%。
广西涠洲岛(图8)位于珊瑚分布的北缘,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为24.6°C,将成为热带珊瑚未来的避难所。
目前科学家正在涠洲岛海域进行人工繁育“种”珊瑚的实验,积极保护和修复珊瑚礁。
分析涠洲岛能够成为未来热带珊瑚生存避难所的原因,并说明在涠洲岛“种”珊瑚的生态意义。
参考答案: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热带海域适合珊瑚生存的空间缩小;涸洲岛纬度较高,处于珊瑚分布的北缘,随着水温的升高,将适合珊瑚的生长。
生态意义:在珊瑚礁自然恢复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人工繁育的方法,积极修复珊瑚礁,保证珊瑚生长的持久性;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平衡;为成为未来避难所奠定基础。
4.(2019·广东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珊瑚栖息于微盐、水面平静、水质清澈、光照充足、水温为25℃—27℃的浅海岩礁中。
涠洲岛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缘。
随着气候变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断减少。
目前科学家正在涠洲岛海域进行人工繁育珊瑚多项实验,主要采用固定式苗圃和悬浮式苗圃进行海底珊瑚种植,由于海况复杂,工作人员在海底种植珊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材料二:2019年5月10日,北海至涠洲岛水上飞机航线正式开通,这标志着全国首条水上飞机固定航线在北海开通。
水上飞机可以进行水面起降,作为通航的新兴业态,或将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交通工具。
(1)推测图中①②海域珊瑚分布较少的原因。
(2)分析气候变暖对涠洲岛珊瑚的影响。
(3)你认为珊瑚培育宜使用固定式还是悬浮式,并简述理由。
(4)简述水上飞机作为新兴旅游通航方式的优势。
参考答案:(1)西部风浪大,侵蚀强,水较深,形成侵蚀海岸;南部为海湾,人类活动密集,水体污染较严重,海底以淤泥沉积物为主,不利珊瑚生长。
(2)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总量减少;使热带的珊瑚类型增加,成为热带珊瑚的避难所;珊瑚分布范围向北扩大。
(3)固定式理由:结构坚固稳定,利于珊瑚造礁;不易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无需定期更换,成本低,使用方便。
或悬浮式理由:距海面近,光照条件较好;不易受海底沉积物、敌害生物的影响;高度可随潮位调节,灵活性强。
(4)地面辅助设施较经济,成本低;速度快、航程远;具备水陆起降特性,可达性强,适航能力强;能为游客提供新奇的度假出行体验;安全性好。
5.(2010·安徽高三月考)珊瑚礁是海洋最绚丽多彩的部分,它的制造者通常是仅仅2—3毫米长的微小海洋生物珊瑚虫。
珊瑚虫生长需要的能量主要靠在它们体内共生的单细胞藻类虫黄藻提供。
虫黄藻的共生和光合作用是珊瑚生存的必要条件,并赋予了珊瑚缤纷的色彩。
虫黄藻需要生长在22—30摄氏度、温暖且有一定盐度(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的海水中,同时它的光合作用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
图为世界珊瑚礁分布图。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1)从纬度、温度带和海水深浅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珊瑚礁的分布规律。
(3分)(2)分析同纬度的美洲和非洲西海岸珊瑚礁分布很少甚至没有的原因。
(2分)(3)推测巴西东北海岸和孟加拉国沿岸缺少珊瑚礁的原因。
(3分)参考答案:(1)大部分布在南北纬30度之间;(2分)热带和亚热带;(2分)浅水海域。
(2分)(2)这地附近都是寒流.上升的强冷洋流大大降低了当地的海水温度。
(3分)(3)亚马孙河和恒河向这里的海域注入了大量的淡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
(2分)6.(2019·湖南高考模拟)(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珊瑚生长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印度洋、西太平洋、加勒比海及红海等热带海区,同纬度的非洲、美洲西海岸及南美东部沿海珊瑚礁分布却很少。
珊瑚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近年来发现珊瑚礁大面积死亡或者退化,估计全球有60%的珊瑚礁受到威胁,尤其在东南亚遭受威胁特别严重。
(1)指出亚马逊河河口珊瑚礁分布很少的原因。
(2)说明东南亚珊瑚礁遭受威胁严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1)大量淡水注入降低了盐度;河流带来泥沙使海水浑浊、光照变弱,不适宜珊瑚的生长。
(2)对珊瑚礁直接破坏:台风(飓风)和海啸;海底火山和地震;滨海开发(包括工农业和旅游业;过渡捕鱼(拖网、炸药以及药物等);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开采和贩卖珊瑚礁。
影响珊瑚生长:陆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全球变暖或者海洋酸化。
7.(2014·福建高三月考)珊瑚礁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它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
珊瑚虫常生长在热带浅海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同时它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珊瑚礁面积大为减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同纬度相比,美洲和非洲西海岸珊瑚礁分布很少甚至没有,分析其原因。
(6分)(2)筒述珊瑚礁海岸带开发方式和保护意义。
(9分)参考答案:(1)(6分)美洲和非洲西海岸受寒流影响大,海水水温偏低,(2分)盐度偏低,不适合珊瑚虫的生长发育;(2分)寒流流经海区多雾,海水较深,光照不足,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珊瑚虫的生长发育。
(2分)(美洲和非洲西海岸海水较深,不利于珊瑚虫的生长发育)(2)(9分)旅游;养殖或捕捞;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每点3分,答对其中三点得9分)8.(2018·山西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
1998年和2002年曾两度发生过严重的珊瑚白化事件。
到了2014年,由于全球温度上升了0.9℃,珊瑚白化现象又一次大规模出现。
2015年,由于白化,澳大利亚大堡礁浅水区67%的珊瑚不幸死亡。
材料二世界某两大相邻区域示意图。
(1)说出防止珊瑚礁白化现象出现应采取的措施。
(2)试分析A、B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降水有明显差异的原因。
(3)比较7月份C、D两个海峡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清洁燃料技术;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法律法规,实现达标排放。
(任答4点)(2)1月份,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超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西北风经过海洋携带大量暖湿水汽,给A地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西风带影响B地,给B地带来降水,形成湿季(3)D海峡风浪大。
(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西风带风向基本一致;海峡西宽东窄,呈喇叭口状,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强劲,多大风大浪;澳大利亚大陆对西风有阻挡作用(任答2点)9.(2018·湖南高考模拟)【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8月29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放新闻《海南三亚:人工珊瑚生态系统恢复明显》。
报道指出,近年来,三亚市附近部分海域人工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得到恢复,点赞三亚珊期礁恢复工作。
下图为人工修复珊瑚礁图。
(1)分析珊瑚礁遭到破坏的原因。
(2)简述保护珊瑚礁海洋环境的措施。
参考答案:(1)①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变暖)对生长环境的破坏;②过度捕捞及破环性捕鱼方式;③珊瑚礁破坏性开采;④海洋污染:⑤水产养殖:⑥海洋旅游。
(2)①提高公众意识,保护珊瑚礁及其生态环境;②加强对海洋渔业养殖和捕捞的管理;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④合理开发海洋生态旅游;⑤严禁破环性开采珊瑚礁。
10(2015·福建高考模拟)珊瑚一般生长在温度高于20℃、水深100-2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凹缝中。
下图是我国雷州半岛西南沿海近年珊瑚礁监测结果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该地活珊瑚平均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9分)⑵简述保护珊瑚礁生态环境的主要非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