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以下的常用方剂分析
中医书籍中的方药
中医书籍中的方药
中医书籍中的方药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方药:
1. 四逆散:由炙甘草、生姜、生干姜、附子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寒证。
2. 桂枝加附汤:由桂枝、附子、干姜、大枣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寒证。
3. 人参麝香丸:由人参、羚羊角酒炙、麝香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
4. 逍遥丸:由当归、白花蛇舌草、天南星、地龙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证。
5.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川芎、全瓜蒌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瘀血证。
6. 温经汤:由当归、川芎、肉桂、砂仁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寒凝血瘀证。
7. 草陈清瘟胶囊:由连翘、黄芩、板蓝根、绿豆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
8. 和解承气汤:由厚朴、陈皮、茯苓、柴胡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胃气逆乱证。
以上仅为部分方药的例子,实际中医书籍中的方药种类繁多,具体的方药选择需根据病情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来确定。
当归四逆汤——精选推荐
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汤⽅】⼈参⼆两⽢草⼆两炙⼲姜⼀两半附⼦⼀枚炮去⽪破⼋⽚前四味,以⽔三升,煮取⼀升⼆合,去滓,分温再服,强⼈可⽤⼤附⼦⼀枚,⼲姜三两.以⽔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可⼤附⼦1枚,⼲姜3两。
⽅名:四逆汤(袪寒之剂)总结:阴证厥逆组成:炙⽢草、⼲姜、附⼦主治:(1)治三阴伤寒,⾝痛腹痛,下利清⾕,恶寒不渴,四肢厥冷。
(2)或反不恶寒,⾯⾚烦躁,⾥寒外热。
(3)或⼲呕,或咽痛,脉沉微细欲绝。
加减:1.咽痛:阴⽓上结也,加桔梗⼀两以利咽。
2.腹痛者:真阴不⾜也,加芍药⼆两以敛阴。
3.利⽌脉不出:加⼈参⼆两,以助阳补⽓⾎。
4.⾯⾚者:格阳于上也,加 九茎以通阳。
5.呕吐:加⽣姜⼆两以散逆⽓。
归经:此⾜少阴之药也(肾)⽅义:(1)寒淫于内,治以⽢热,故以姜、附⼤热之剂,伸发阳⽓,表散寒邪。
(2)⽢草亦补中散寒之品,⼜以缓姜、附上僭也。
(3)必冷服者,寒盛于中,热饮则格拒不纳,经所谓「热因寒⽤」。
⼜⽈:「治寒以热,凉⽽⾏之」是也。
变化⽅:(1)本⽅加⽩朮、⼤枣,名朮附汤,治风湿相搏,⾝体烦疼,及中寒发厥⼼痛。
(2)本⽅除⽢草,名⼲姜附⼦汤,治下后复汗,昼躁夜静,不呕不渴,⽆表证,脉沉微,⽆⼤热者。
⼜治中寒厥逆,眩仆⽆汗,或⾃汗淋漓,及外热烦躁,阴盛格阳。
(3)姜附汤加当归、⾁桂,⼊蜜和服,名姜附归桂汤。
再加⼈参、⽢草,名姜附归桂参⽢汤。
加姜煎。
(4)本⽅除⽢草,加 四茎,名⽩通汤。
再加⼈尿、猪胆汁,名⽩通加⼈尿猪胆汁汤。
(5)本⽅加⼈参⼀两,名四逆加⼈参汤,治恶寒,脉微复利,利⽌亡⾎。
再加茯苓六两,名茯苓四逆汤,治汗下后病不解⽽烦躁。
(6)本⽅除⼲姜,加芍药三两,名芍药⽢草附⼦汤,治伤寒发汗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7)本⽅除附⼦,⽤⽢草四两、⼲姜⼆两,名⽢草⼲姜汤,治伤寒脉浮,⾃汗,⼩便数,⼼烦,微恶寒,脚孪急,⽤桂枝汤误攻其表,得之便厥,咽中⼲,烦躁吐逆,与此汤以复其阳。
四君子汤的正确配方
四君子汤的正确配方
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益气补脾、健脾和胃的作用。
它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草药组成,是中医常用的补气健脾的经典组方之一。
主要成分及药性
1.人参:性味甘温,有补气益精、健脾胃的作用。
2.白术:性味甘温,具有健脾止泻、益气健脾的功效。
3.茯苓:性味甘淡,有益心安神、利水消肿的作用。
4.甘草:性味甘平,能和中调理、缓急止痛,增加药效。
适应症及功效
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虚不运、气不升降、气滞不运等情况。
主要功效有补脾益气、健脾和胃、调中止痛。
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乏力无力等症状。
制作方法
1.取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2.将药物加水煎煮,煮至水剩下一半时即可。
3.滤去渣滓,将药汁分成2-3次温服。
注意事项
1.在服用四君子汤期间,应避免油腻、生冷、辛辣食物,多吃易消化的
清淡食物。
2.孕妇、儿童、长期便秘者慎用。
3.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更改剂量。
总结
四君子汤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中药方剂,在修正脾胃功能、增强体质方面有
着积极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正确理解四君子汤的配方及使用方法。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1、麻黄加术汤《千金要略》组成:麻黄15,杏仁15,桂枝10,白术20,甘草10煎剂,一日一剂,日三服,温服。
麻黄先煎。
适应症:适应于湿盛伴有小便不利者,以脉浮缓。
头痛,咳喘,浮肿,小便不利,鼻塞为主要指征。
可用于:风湿热,关节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煤气中毒,鼻源性头痛等病症。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麻黄和杏仁一起,宣肺利水;甘草调和诸药;白术和麻黄、杏仁一起,加强利水作用旦能治身痛。
在煤气中毒时,这种发散,利水作用有利于解毒和排泄毒物。
药物疗效:麻黄为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桂枝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药,有利尿和降血糖作用。
2、麻黄杏石甘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5杏仁】5 甘草10 石膏20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早晚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多汗,胸闷,口渴,咳喘,呼吸困难。
如气管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肺炎和此类病症相类同的疾病。
方解:麻黄解表利湿,可治咳喘;杏仁和麻黄协同平喘利湿;石膏解热清肺,甘草调和诸药; 麻黄和石膏协同,防止邪气上冲有止汗作用。
麻黄止喘,升压,杏仁为止咳平喘,石膏清热利湿。
3、麻杏慧甘汤组成:麻黄15杏仁】5慧及仁10炙甘草8适应症:用天发汗后而受风体冷,头痛病症。
如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妊娠肾病,肌体麻木,喘息,冻疮等。
方解:麻黄解表,杏仁协同麻黄,平喘利水,慧及米仁利湿,和甘草协同有止痛作用。
主治围包括,风、湿、寒、发热,身痛,以及因血燥而致之病症。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60多男性,主诉颈背痛而强硬,。
经予根汤无效,脉浮有力,颈部僵直起床卧床皆需人协助,给予麻杏慧甘汤二剂后,病减半。
四剂病全消例二:病人为老身妇女,热天夜间露宿庭外,黎明起发现左眉剧烈疼痛。
午后加重,给予麻杏慧甘仁汤二剂后病症消失。
附记:本方为常用宣肺平喘利湿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慧仁而成。
4、柴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组成:柴胡】5根10 黄苓10 桂枝10 半夏10 芍药10 麻黄】0 石膏(碎)20 干8 甘草8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温服。
补脾胃气的中药方剂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气的中药方剂有哪些药材补脾胃气是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之一,脾胃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是整个身体阳气的源头,因此保养脾胃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药方剂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以及它们的用量、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陈皮苦参汤陈皮苦参汤是一款常见的补脾胃气的中药方剂,主要由陈皮、苦参和半夏组成。
陈皮具有行气、化痰的功效,苦参可以清热解毒,半夏可以化痰止咳,三者相互协调,可以起到平和胃肠、消化食物的作用。
使用时应将陈皮、苦参和半夏按照1:1:1的比例进行煎汤,用量每次20克,每日2次。
制作步骤:1、将陈皮、苦参和半夏分别洗净,放入容器中备用。
2、将3味中药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炖锅中,大火煮沸。
3、转中火煨煮15-20分钟,直到药汤颜色变深。
4、取出滤去渣,分成2次食用,建议早晚饭前食用。
注意事项:1、对陈皮、苦参、半夏过敏者慎用。
2、孕妇忌用。
二、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款常用的补脾胃气的中药方剂,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炙甘草组成。
四君子汤具有补益脾胃、健脾胃、统补气血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阳虚、食欲减退的人。
使用时应将四味中药按照1:1:1:1的比例进行煎汤,用量每次10克,每日2次。
制作步骤:1、将4味中药洗净备用。
2、将4味中药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炖锅中,大火煮沸。
3、转中高火煨煮30-40分钟,直到药汤颜色变深。
4、取出滤去渣,分成2次食用,建议早晚饭前食用。
注意事项:1、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过敏者慎用。
2、孕妇、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患者禁用。
三、党参养心汤党参养心汤是一款既能养心安神,又能补脾胃的中药方剂,主要由党参、黄耆、白术、枸杞子、酸枣仁和甘草组成。
党参和黄耆可以振奋气机,健脾益胃,白术也是常用的健脾药,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的作用,酸枣仁可以养心安神,甘草有调和配伍之功。
用量每次10克,每日2次。
制作步骤:1、将6味中药洗净备用。
中药常用方剂
中药常用方剂中药常用方剂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中药组合,以治疗特定疾病或症状为目的。
这些方剂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和总结,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并对其组成和适应症进行一定的阐述。
1. 四逆散四逆散是一种温阳驱寒的方剂,由干姜、附子、炙甘草和大枣组成。
适用于寒壮阳气不足、寒凝气机阻滞的症状,如手足冰冷、畏寒怕冷、腹痛腹泻等。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寒性疾病的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
在使用该方剂时,需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温阳而导致不良反应。
2.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益气健脾的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和大枣组成。
适用于气虚乏力、脾胃功能减弱的症状,如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嗳气等。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充体力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在使用该方剂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是一种止咳化痰的方剂,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
适用于咳嗽咳痰、痰多黏稠的症状,如咳喘、痰黄等。
该方剂具有祛痰化湿、平喘止咳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症状。
在使用该方剂时,需注意咳嗽症状的轻重和痰液的性质,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4.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一种温经活血的方剂,由当归、生姜、大枣和桂枝组成。
适用于经血不调、腹痛经闭的症状,如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
该方剂具有温经活血、调节月经的作用,可以改善经血不畅引起的症状,并帮助调整女性的月经周期。
在使用该方剂时,需注意月经周期的变化和症状的缓解程度,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疗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它们都有着千百年来临床应用的历史,被广泛认可和使用。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使用中药方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还需注意方剂的剂量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经典名方四逆散关键信息考证与古今应用分析
经典名方四逆散关键信息考证与古今应用分析1. 四逆散概述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
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四味药材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
主治阳郁厥逆证,症见手足不温,或咳,或小便不利,脉弦;以及肝脾气郁证,症见胁肋胀痛,脉弦等症状。
方剂出处:《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被誉为“方书之祖”。
《伤寒论》中的许多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四逆散便是其中之一。
组成及作用: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四味药材组成。
柴胡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
临床应用:四逆散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四逆散作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四逆散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1 四逆散的来源与演变这一经典名方在中医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黄帝内经》的相关理论,随着后世医家的实践与阐述,逐渐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方剂。
关于其名称,“四逆散”中的“四逆”意指四肢厥冷,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散”则代表其剂型为散剂,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药物形式。
关于四逆散的演变历程,早在《伤寒论》中就有关于其的记载,张仲景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该方的原始组成及用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医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不断对四逆散进行补充和完善。
明清时期的医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拓展。
四逆散已经成为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方剂之一。
四逆散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深入,四逆散的疗效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新的认识。
其在临床实践中也被广泛应用,不仅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一些外科、妇科、儿科疾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现代制药技术也为四逆散的剂型改革提供了可能,除了传统的散剂,现代制剂形式如颗粒剂、胶囊剂等也逐步得到应用。
蒙药协日嘎-4味汤治疗老年女性尿路感染
蒙药协日嘎-4味汤治疗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秀㊀荣㊀齐根全㊀张淑兰(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ꎬ内蒙古㊀呼和浩特㊀010065)关键词㊀协日嘎-4味汤ꎻ老年女性尿路感染ꎻ蒙医药中图分类号:R291.2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6-6810(2018)09-0015-01㊀㊀蒙医对于尿路感染的观察和治疗历史悠久ꎬ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ꎬ治疗上采用杀粘清热㊁利尿ꎬ补肾ꎬ调节体素等为原则ꎬ临床效果显著ꎮ以下为使用蒙药协日嘎-4味汤内服㊁外洗治疗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ꎮ1㊀临床资料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60例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ꎬ平均年龄65ʃ13.25ꎬ病程1天~1年ꎮ1.2㊀采用蒙医病症结合蒙西医双重诊断标准㊀蒙医诊断根据«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07年7月第1版ꎬ蒙医病症主要出现尿频㊁尿急㊁排尿困难㊁尿后有下坠感㊁尿时尿道痛或不自主排尿等ꎮ脉细㊁紧㊁舌苔微黄㊁尿色黄性浊ꎮ结合尿常规㊁泌尿系B超等[3]ꎮ西医诊断根据于普林主编的«老年医学»2002年8月第1版:①正规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ꎬ菌落数ȡ105CFU/mLꎮ②清洁离心中断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ꎬ有尿路感染症状ꎮ具备上①②两项可以确诊ꎮ如无②项ꎬ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ꎬ如仍ȡ105CFU/mLꎮ且2次的细菌相同者ꎬ可以确诊[4]ꎮ1.3㊀协日嘎-4味汤散的分析㊀协日嘎-4味汤(别名为沙日嘎-4汤㊁勇瓦-4汤)是蒙医临床上常用的煮散剂ꎬ在«观者之喜»㊁«蒙药百科全书»㊁«蒙药方剂学»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均有记载[5]ꎬ由姜黄㊁黄柏㊁栀子㊁蒺藜4味药材组成ꎬ具有利尿㊁泄湿热作用ꎬ主治小便闭止㊁尿频㊁尿急㊁尿中带血㊁膀胱刺痛等ꎮ协日嘎-4味汤药理作用㊁临床应用已有较多的资料报道[6]ꎮ2㊀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ꎬ清热利湿ꎬ通淋益肾为治则ꎬ根据病情给予内服外洗蒙药ꎮ早服苏格木乐-10丸15粒㊁沙日嘎-4汤3gꎬ中服沙日毛都-8味散3gꎬ晚服萨丽嘎日迪13丸㊁沙日嘎-4汤ꎬ睡前协日嘎-4汤坐浴㊁外洗ꎮ14日为1个疗程ꎬ治疗2~3个疗程ꎮ3㊀疗效判定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ꎬ有关检查(血尿常规等)恢复正常ꎬ观察1年未复发者可视为临床痊愈ꎮ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ꎬ尿常规中有少量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者ꎬ1年内复发率显著减少者可视为治疗有效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ꎬ尿常规无明显变化者ꎮ4㊀结果60例患者中ꎬ治愈54例ꎬ占90%ꎻ有效5例ꎬ占8.3%ꎻ无效1例ꎬ占1.7%ꎻ总有效率98.3%ꎮ治疗结束后1年后随访ꎬ复发者4位ꎬ主因受凉㊁喝水量减少等原因ꎬ无加重者ꎮ5㊀讨论尿路感染蒙医属希京病ꎬ蒙医认为希京病由楚斯㊁希拉或巴达干㊁赫依引起的ꎬ分型为热型和寒型两种ꎮ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大多数是巴达干㊁赫依引起ꎬ属寒型ꎬ主因是老年人属偏赫依型体质ꎬ因随年龄增长人的气血不足ꎬ三根平衡失调ꎬ巴达干赫依偏盛ꎬ阴气偏重ꎬ下清赫依功能降低ꎬ粘易染于尿道㊁膀胱所致ꎬ表现为尿频㊁尿急㊁尿痛㊁排尿不适等尿路刺激症状ꎬ部分患者出现排尿困难㊁下腹疼痛㊁肉眼血尿㊁尿液混浊并有异味㊁瘙痒ꎬ很少有发热或者腰痛症ꎮ这与更年期及老年女性特殊的泌尿系生理解剖㊁内分泌紊乱㊁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改变㊁耐药性增加等特点有关[1]ꎮ有资料显示ꎬ老年女性患尿路感染的机率是一般女性的2倍ꎬ在美国这是老年人感染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ꎬ仅次于呼吸道感染ꎬ且更易发展成慢性感染[2]ꎮ目前抗生素治疗为主ꎬ辅以雌激素替代治疗ꎬ但易引起细菌耐药ꎬ症状迁延ꎬ病情反复发作ꎬ治疗效果不甚理想ꎮ蒙医药在改善症状㊁预防复发及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ꎬ减少细菌耐药方面有一定优势ꎬ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ꎮ协日嘎四味汤有抗炎㊁抑菌㊁利尿㊁镇痛作用ꎬ以协日嘎-4味汤为主药ꎬ加外洗结合治疗该病ꎬ效果明显ꎬ治疗彻底ꎬ不易复发ꎬ远期疗效好ꎮ参考文献[1]汪耀.实用老年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73. [2]CurnsATꎬHolmanRCꎬSejvarJJꎬetal.Infectiousdisease ̄hospitalizationsamongolderadultsintheUnitedStatesfrom1990through2002[J].ArchInternMedꎬ2005ꎬ165(21):2514-2520.[3]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民族出版社ꎬ2007:178.[4]普林.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2:426. [5]巴根那.蒙药方剂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ꎬ2007:259.[6]魏云ꎬ吴爱萍ꎬ马丽芳ꎬ等.协日嘎四味汤胶囊主要药效学试验观察[J].中成药ꎬ2007ꎬ12(29):1738.2018年7月17日收稿51中国民族医药杂志㊀2018年9月㊀第24卷㊀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用法用量、功效及适应症等内容的学科。
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在方剂学中,有一些重点方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方剂学的重点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方剂学知识。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
主治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具有滋补血气、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味温经解表、扶正宣通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主治表里不和、经气郁滞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体痛等症状。
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期风热感冒等疾病。
三、通草四物汤通草四物汤是一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通草、川芍组成。
主治经络瘀阻、气血不畅所致的痛经、闭经、乳房胀痛等症状。
通草四物汤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四、逍遥散逍遥散是一味理气和胃、疏肝解郁的经典方剂,由枳壳、白芍、茯苓、甘草等组成。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情绪不宁等症状。
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开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郁证导致的各种疾病。
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味补益脾胃、健脾和胃的经典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补益中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到此结束,通过对上述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方剂的主治疾病、药物组成以及药理作用,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方剂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方剂(中医执业助理)
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服营卫同治,散中有收,汗中寓补啜热稀粥,充养胃气,资生汗源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干姜、细辛)外寒内饮证,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支饮),头面四肢浮肿(溢饮)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散中有收,开中有合大青龙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烦躁,口渴,脉浮紧麻黄(麻黄用量最大),桂枝,杏仁,甘草,石膏,大枣,生姜表寒里热大青龙,麻黄汤加石枣姜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脉浮防风,白芷,黄芩,川芎,甘草,生地,苍术(发汗祛湿),细辛防止秦熊草地藏,细饮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止嗽散《医学心悟》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紫菀,甘草陈赓借钱百万——止嗽草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荆芥穗,淡豆豉(去性存用),薄荷,生甘草,芦根,桔梗(荷,草根更翘),竹叶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典型风热),口渴,咳嗽咽痛,脉浮数桑菊饮,银翘散共同药物: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苇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散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风热轻证),邪客肺络证。
中医方剂组成与功用
中医方剂组成与功用
中医方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严格按照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量标准,将中药经过合理的配方而制得的制剂。
中医方剂的组成和功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剂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主治病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方剂及其组成和功用:
1.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功效。
2.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六味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证的功效。
3.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组成,具有疏肝和胃、治疗肝胃不和证的功效。
4.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功效。
5.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治疗少阳病证的功效。
以上只是中医方剂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中医方剂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功效和主治病证。
同时,中医方剂的组成和用法也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中药处方内容分析
• 37.木瓜酒 • (组成)红花15g、秦艽15g、羌活25g、 陈皮25g、当归25g、玉竹30g、千年健 15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独活25g、 香加皮25g、木瓜35g、栀子50g、白糖 300g、白酒 10kg • (功用)祛风活血。用于风湿痹痛、筋脉 拘挛、四肢麻木、关节不利 •
• (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头痛口 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者。 •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 (处方)荆芥6g 牛蒡子10g 金银花10g 连翘 10g 桔梗6g 苦杏仁10g 忍冬花10g 薄荷3g 淡竹叶6g 甘草3g 鲜芦根30go • (分析)该方中所出现的错误是药味重复,既用 了金银花,又写了忍冬花。
• (主治)潮热盗汗,咳喘带血,头晕耳鸣,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肺肾阴虚。 • (功能)滋阴敛肺。 • (处方)熟地15g 山药10g 茯苓10g 泽泻 10g 牡丹皮10g 吴茱萸9g 五味子3g麦门冬 10go • (分析)这是一张麦味地黄汤分剂,它的错误山 茱萸写成了吴茱萸,且用量为9g。因山茱萸功能 是滋补肝肾,吴茱萸功能是温中散寒。吴茱萸的 用量一般为1.5~6g,用量大易伤阴液。
• 22.蒸鸭补药 • (组成)党参15g、蜜黄芪15g、天麻10g、枸 杞10g、山药15g、芡实10g、冬虫夏草3g、白 木耳10g。 • (功用)补气健脾,滋肾益肺。适用于阴虚肺弱之 虚劳喘咳、脾胃虚弱等症 • (蒸制)选用老母鸭一只,宰杀后去净毛、内脏, 洗净,砍成小块,随药放入罐内,加入清水,先 用武火烧开,然后用小火蒸炖至熟,服时人盐少 许。
常用中药单方、验方的调剂
• 1.保产无忧散,又名十三太保 • (组成)酒炒当归5g、川芎5g、酒炒白芍6g、 川贝3g、菟丝子3g、甘草2g、荆芥3g、黄芪3g、 羌活2g、醋炒艾叶2g、厚朴2g、炒枳壳2g、生 姜3片。 • (功用)安胎保产。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势 欲小产者。 • (注)①本方份量虽轻,但作用颇好。 5个月以 内月服l剂,6个月以后渐加,临产前可催产。② 临盆时不宜服用。
肾四味的服用方法
肾四味的服用方法肾四味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相关症状。
肾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证,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体力不佳、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肾虚可以分为先天肾虚和后天肾虚两种类型,先天肾虚是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后天肾虚则是由于劳累过度、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或疾病导致的。
肾四味是一种补肾壮阳的方剂,由枸杞子、淫羊藿、淮山药、枸杞子构成,具有补益肾气、壮固阳气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肾四味的服用方法。
首先要明确的是,服用肾四味前一定要先去医院进行诊断,确诊是否为肾虚,以免误食。
如果确定自己是肾虚的话,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服用肾四味:1. 方剂制作:首先要将枸杞子、淫羊藿、淮山药、山药分别洗净备用。
然后将枸杞子、淫羊藿一同用适量清水煮沸,煮出汁液备用;再将淮山药、山药切成片,加入水中煮沸后将药渣捞出,保留汁液备用。
2. 服用时间:肾四味最好在早上空腹服用,因为早上的胃肠道相对清洁,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如果早上不方便服用,也可以选择在饭前一小时或者晚上睡前服用。
3. 剂量和服用方法: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肾四味药液约为50-100毫升,在饭前服用。
具体剂量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可以直接喝下药液,也可以加入温水中溶解后服用。
4.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老人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类饮品。
- 在服用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 健康状况改善后,可以适当减少剂量,但不建议突然停药,应逐渐减少剂量。
- 如果出现不适感,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肾四味是一种补益肾气、壮固阳气的中药方剂,在服用前请咨询医生并进行诊断确诊,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剂量和服用方法。
同时,在服用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配合饮食调整,以加快康复。
如果出现不适感,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记住,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慎重,病情复杂或者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中医加减汤头歌诀
中医加减汤头歌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方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方剂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结合中医基本理论和方剂学的原则,制定出的药物组合方案。
方剂一般由一首或多首药物组成,每首药物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作用。
而加减汤头歌诀则是中医方剂学中的一种记忆方法,通过歌诀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记住方剂的组成和功效,方便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加减汤头歌诀: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中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它的歌诀是:“四物当家养血方,营血虚滞急煎尝。
川芎当归白芍药,补血调经功效强。
”此方由当归、川芎、白芍、地黄四味药物组成,具有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证、痛经等症状。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还可以根据病情加入一些其它的药物,比如桃仁、红花等。
二、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的歌诀是:“六味地黄丸主治肾虚,腰膝酸软头晕眩。
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补。
”此方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六味药物组成,具有补肾阴、益精血的作用,主要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
如果患者伴有阳虚的症状,还可以加入一些温阳的药物,比如桂枝、附子等。
三、理中汤理中汤的歌诀是:“理中汤主温中阳,脾胃虚寒腹痛康。
参术茯草姜枣补,健脾和中功效良。
”此方由人参、白术、茯苓、草果、生姜、大枣六味药物组成,具有温中阳、健脾和中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的症状,还可以加入一些补气的药物,比如黄芪、甘草等。
以上只是中医方剂中的一小部分,中医的方剂非常丰富,每首方剂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功效。
医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方剂。
通过加减汤头歌诀这种记忆方法,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这些方剂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帮助。
中医经典汤头歌中医经典汤头歌:养生保健的智慧之选在中医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汤头歌凭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实用价值,成为了传承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药应用中的方剂组成解析
中药应用中的方剂组成解析中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药方剂则是中医学的珍贵遗产,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中药方剂由中药组成,具有药性和药效。
掌握方剂组成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应用,同时也为有效使用中药提供了指导。
本文从功效类别出发,对中药方剂的组成进行解析。
一、通脉类1.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是一种温通祛寒的方剂。
其组成为桂枝、干姜、甘草、大枣。
桂枝、干姜温阳化气,甘草调和药性,大枣补中益气,合起来可以通达经脉,祛旁通中。
2.通脉四物汤通脉四物汤是一种补益调和的方剂。
其组成为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当归补血活血,熟地补益土,白芍补血调和,川芎活血通经。
合起来可补益中气,调和气血,畅通经脉。
二、理气类1.平胃散平胃散是一种理气安胃的方剂。
其组成为陈皮、白术、茯苓、生姜、甘草。
陈皮行气,白术健脾,茯苓利水,生姜温胃,甘草调和药性。
合起来可以调畅胃气,健脾化湿,治疗胃脘胀满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2.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理气安神的方剂。
其组成为白芍、柴胡、半夏、甘草、干姜。
白芍柔肝益肝,柴胡行气升阳,半夏化痰止呕,甘草调和药性,干姜温阳化气。
合起来可以疏肝理气,升阳安神,治疗情志失调、失眠等症状。
三、清热类1.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是一种清热解毒的方剂。
其组成为黄连、黄芩、连翘、薄荷、赤芍、甘草。
黄连、黄芩清热解毒,连翘和赤芍清热解毒凉血,薄荷清热解毒宣肺,甘草调和药性。
合起来可以清热解毒,治疗感冒、咽喉肿痛、口疮等症状。
2.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是一种清热解毒的方剂。
其组成为黄连、黄芩、栀子、芒硝、甘草。
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栀子清热解毒泻火,芒硝清热解毒解郁,甘草调和药性。
合起来可以清热解毒,润燥燥湿,治疗痢疾、感染性疾病等症状。
四、滋阴类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滋阴补肾的方剂。
其组成为熟地、山药、枸杞子、丹皮、茯苓、牛膝。
熟地、山药滋阴补益土,枸杞子滋阴平肝,丹皮润肺化痰,茯苓利水通湿,牛膝强肾助阳。
备孕!了解四物汤的功效与用法
备孕!了解四物汤的功效与用法备孕对于想要孩子的夫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而四物汤是备孕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方剂之一。
它由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这四味中药组成,被广泛认为具有调理女性身体的功效。
下面将为大家具体介绍四物汤的功效与用法。
一、四物汤的功效四物汤是一种补血养颜的中药方剂,其主要功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经血:四物汤中的当归和熟地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女性的经血状况,缓解经血不调、痛经等问题。
2. 补益气血:四物汤中的熟地和川芎能够补益气血,提高女性体内的养分物质含量,增加体质,提高生育力量。
3. 养颜美容:四物汤中的白芍被誉为“女人的美容剂”,能够调整内分泌,改善肌肤状况,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
4. 调理子宫:四物汤中的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调理子宫,增加子宫的养分供应,提高子宫内膜的质量,有助于受孕。
二、四物汤的用法四物汤的用法相对简洁,一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服用:1. 煎煮饮用:将四物汤的药材用适量的水煎煮,煮至水剩一半时即可饮用。
一般建议每次服用30-60毫升,每日2次。
2. 蒸煮服用:将四物汤的药材放入药材袋中,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用中小火蒸煮30分钟左右,待药汤温热时即可饮用。
3. 药膳炖煮:将四物汤的药材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煮成药膳,既可以享受美食,又能够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三、留意事项在服用四物汤的过程中,需要留意以下几点:1.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需要依据自身状况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四物汤。
在使用前最好询问专业医生的建议。
2. 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四物汤属于中药方剂,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靠性,建议每次服用一段时间后停用一段时间。
3. 避开过量使用:药物的使用应当适量,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
4. 协作健康生活方式:备孕过程中,除了使用四物汤外,还需要协作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综上所述,四物汤是备孕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调理经血、补益气血、养颜美容和调理子宫的功效。
临床常用的28个经典方剂
临床常用的28个经典方剂1、【人参汤】人参汤组成; 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30克组成; 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30克人参汤 - 用法上药八味,捣为粗末。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温服。
人参汤 - 主治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
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
用于治疗胃寒。
何为胃寒?凡就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就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
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组成; 半夏12克(洗)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用法; 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 - 功效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
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半夏泻心汤 - 功用; 寒热平调,散结消痞。
半夏泻心汤 -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方: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
用于治疗胃热,就是与理中汤相对的,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
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柴桂汤】处方; 柴胡1钱,桂枝3分,花粉5分,牡蛎2分,炮姜2分,炙草2分。
功能主治; 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汗出愈。
就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外感病。
值得一提的就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
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免费下载】四味以下的常用方剂
麻黄45 桂枝45 杏仁60 炙甘草20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解: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为主药;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麻黄发表之力,并能解除肢体疼痛,为辅药;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止咳平喘之功,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药合用,共收发散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60 厚朴30 枳实30 芒硝250功用:峻下热结;用于阳明腑实证、热结胃肠。
方解:寒邪内传阳明腑,郁化为热,或温热之邪入中焦,热邪伤津,致胃肠传化之功受阻,肠中燥粪相结,壅积于胃肠而形成里实证之便秘。
热结产生燥、实,气滞产生痞、满,故治疗应以峻下热结为主,以收急下存阴之效。
方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胃肠而为主药;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为辅药;二药相须,峻下热结;枳实消痞散结,厚朴宽肠下气除满,治无形之积滞,共为佐使。
四药合用,泻实、润燥、消痞、除满药力峻猛而奏峻下热结之效。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30 附子45 细辛5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用于寒积里实证。
证见腹痛便秘、胸胁胀痛、发热、四肢厥冷、苔白腻、脉弦紧。
方解:寒邪与积滞结于肠道。
寒性收引,致气血不通,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使肠道传化失职,故致大便不通;寒邪凝于厥阴,则胸胁疼痛四肢厥冷;积滞留阻,郁而化热,故见发热,苔白腻、脉弦紧皆为寒实之象。
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法当温阳通便。
方中重用辛热之药附子,温里散寒止痛,苦寒之药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主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去大黄苦寒之性而存其泻下之功,为辅佐之药。
三药合用,温散寒凝、苦辛通降,共奏温下之功。
“十枣汤”(《伤寒论》)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约5~10),大枣10枚(约150)前三味碾细末,大枣煎汤调药灌服。
功用:攻逐水饮,主治胸腹积水及水肿之实证。
证见患畜咳嗽喘促,胸腹疼痛拒按,或下腹膨大,或肢体浮肿,苔白滑,脉沉弦。
四味以下的常用方剂
一味药:1、文蛤散(《伤寒论》)组成:文蛤;功效:清热利湿。
2、甘草汤(《伤寒论》)组成:生甘草;功效:清热解毒。
3、一物瓜蒂汤(《金匮要略》)组成:瓜蒂;功效:祛湿散水。
4、苦参汤(《金匮要略》)外洗方组成:苦参功效:杀虫解毒,化湿敛溃。
5、矾石汤(《金匮要略》)外洗方组成:白矾;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主治:脚气冲心。
6、甘草汤(《肘后备急方》)组成:甘草;功效:清热平喘,止咳下气;主治:肺痿轻症。
7、皂荚散(《金匮要略》)组成:皂荚;(用酥炙,以枣膏和服)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8、大乌头煎(《金匮要略》)组成:乌头;功效:破积散寒,温通止痛。
9、蛇床子散(《金匮要略》)外用药组成:蛇床子;功效:暖宫燥湿,杀虫止痒。
二味药: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组成:枳实、芍药;功效:行气和血,缓急止痛;主治:气血郁滞证。
2、左金丸(《丹溪心法》)组成:黄连、吴茱萸;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
3、桔梗汤(《伤寒论》)组成:桔梗、甘草;功效:宣肺止咳,祛痰排脓。
主治:肺痈。
4、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组成:滑石、甘草;功效: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证。
5、参附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附子;功效:益气回阳固脱;主治:阳气暴脱证。
6、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当归;功效:补气生血;主治:血虚阳浮发热。
7、小半夏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生姜;功效: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主治:痰饮呕吐。
7、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蒲黄、五灵脂;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证。
8、二妙散(《丹溪心法》)组成:黄柏、苍术;功效: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
9、甘草干姜汤(《伤寒论》)组成:甘草、干姜;功效:振奋脾阳。
10、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组成:白芍、甘草;功效:养血敛阴,和中缓急。
11、干姜附子汤(《伤寒论》)组成:干姜、附子;功效:急救回阳。
12、桂枝甘草汤(《伤寒论》)组成:桂枝、甘草;功效:温通心阳。
方剂组成(四味)
四君子汤.参术茯草.
组成:(君)人参.(臣)白术.(佐)茯苓.(使)炙甘草.
21
四物汤-地归芍芎
组成:(君)熟地.(臣)当归.(佐)白芍.川芎.
22
龟鹿二仙胶.龟鹿人枸.
组成:(君)鹿角胶.龟板胶.(臣)人参.枸杞.
23
牡蛎散.牡芪麻麦.
组成:(君)牡蛎.(臣)生黄芪.(佐)麻黄根.(使)小麦.
4
升麻葛根汤.升葛芍草.
组成:(君)升麻.(臣)葛根.(佐)赤芍.(使)炙甘草.
5
大承气汤.黄硝朴实.
组成:(君)大黄.(臣)芒硝.(佐)厚朴.枳实.
6
十枣汤.甘芫戟枣.
组成:(君)甘遂.(臣)芫花.大戟.(佐)大枣.
7
四逆散.柴芍枳草.
组成:(君)柴胡.(臣)白芍.(佐)枳实.(使)炙甘草.
8
痛泻要方.术芍陈防.
16
白头翁汤.白连柏秦
组成:(君)白头翁.(臣)黄连.黃柏.(佐使)秦皮.
17
香薷散.香厚扁酒.
组成:(君)香薷.(臣)厚朴.(佐)白扁豆.(使)酒.
18
理中丸.干人术草.
组成:(君)干姜.(臣)人参.(佐)白术.(使)炙甘草.
19
吴茱萸汤.吴姜参枣.
组成:(君)吴茱萸.(臣)生姜.(佐)人参.(佐使)大枣.
组成:(君)白术.(臣)白芍.(佐)陈皮.(佐使)防风.
9
白虎汤.石母粳草.
组成:(君)石膏.(臣)知母.(佐)粳米.(佐使)炙甘草.
10
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牛地芍牡.
组成:(君)水牛角.(臣)生地.(佐)赤芍.牡丹皮.
11
黃连解毒汤方.连芩柏栀.
组成:(君)黄连.(臣)黃芩.(佐)黃柏. (使)栀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味药:1、文蛤散(《伤寒论》)组成:文蛤;功效:清热利湿。
2、甘草汤(《伤寒论》)组成:生甘草;功效:清热解毒。
3、一物瓜蒂汤(《金匮要略》)组成:瓜蒂;功效:祛湿散水。
4、苦参汤(《金匮要略》)外洗方组成:苦参功效:杀虫解毒,化湿敛溃。
5、矾石汤(《金匮要略》)外洗方组成:白矾;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主治:脚气冲心。
6、甘草汤(《肘后备急方》)组成:甘草;功效:清热平喘,止咳下气;主治:肺痿轻症。
7、皂荚散(《金匮要略》)组成:皂荚;(用酥炙,以枣膏和服)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8、大乌头煎(《金匮要略》)组成:乌头;功效:破积散寒,温通止痛。
9、蛇床子散(《金匮要略》)外用药组成:蛇床子;功效:暖宫燥湿,杀虫止痒。
二味药: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组成:枳实、芍药;功效:行气和血,缓急止痛;主治:气血郁滞证。
2、左金丸(《丹溪心法》)组成:黄连、吴茱萸;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
3、桔梗汤(《伤寒论》)组成:桔梗、甘草;功效:宣肺止咳,祛痰排脓。
主治:肺痈。
4、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组成:滑石、甘草;功效: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证。
5、参附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附子;功效:益气回阳固脱;主治:阳气暴脱证。
6、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当归;功效:补气生血;主治:血虚阳浮发热。
7、小半夏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生姜;功效: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主治:痰饮呕吐。
7、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蒲黄、五灵脂;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证。
8、二妙散(《丹溪心法》)组成:黄柏、苍术;功效: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
9、甘草干姜汤(《伤寒论》)组成:甘草、干姜;功效:振奋脾阳。
10、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组成:白芍、甘草;功效:养血敛阴,和中缓急。
11、干姜附子汤(《伤寒论》)组成:干姜、附子;功效:急救回阳。
12、桂枝甘草汤(《伤寒论》)组成:桂枝、甘草;功效:温通心阳。
13、栀子豉汤(《伤寒论》)组成:栀子、香豉;功效:清热散结。
14、栀子干姜汤(《伤寒论》)组成:栀子、干姜;功效:清上焦,温中焦。
15、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组成:赤石脂、禹余粮;功效:涩肠固脱止痢。
16、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组成:百合、生地黄;功效:润肺滋肾,清热凉血。
17、百合知母汤(《金匮要略》)组成:百合、知母;功效:补虚清热,养阴润燥。
18、百合鸡子汤(《金匮要略》)组成:百合、鸡子黄;功效:养阴清热,安中和胃。
19、瓜蒌牡蛎汤(《金匮要略》)组成:瓜蒌根、牡蛎;功效:清热生津止渴。
20、百合滑石散(《金匮要略》组成:百合、滑石;功效:滋阴润肺,兼以清热。
21、赤豆当归散(《金匮要略》)组成:赤小豆、当归;功效:排脓除湿。
22、头风摩散(《金匮要略》)外用方组成:大附子、盐;功效: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23、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组成:葶苈、大枣;功效:开泻肺气,行水祛饮。
24、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组成:薏苡仁、附子;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25、走马汤(《外台秘要》)组成:杏仁、巴豆;功效:泻寒散结通腑。
26、泽泻汤(《金匮要略》)组成:泽泻、白术;功效:利水祛饮,健脾和中。
27、蒲灰散(《金匮要略》)组成:蒲黄、滑石;功效:化瘀利窍泄热。
主治:热淋。
28、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组成:甘草、麻黄;功效:发汗宣肺,散水和中。
29、枳术汤(《金匮要略》)组成:枳实、白术;功效:健脾利水,行气散结。
30、硝石矾石散(《金匮要略》)组成:硝石、矾石;功效:消瘀化湿;主治:女劳疸。
31、半夏麻黄丸(《金匮要略》)组成:半夏、麻黄;功效:通阳涤饮,降逆定悸;主治:水饮致悸。
32、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甘草;功效:荡热和胃;主治:胃肠实热呕吐。
33、半夏干姜散(《金匮要略》)组成:半夏、干姜;功效:温中助阳,化饮降逆止呕。
34、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生姜汁;功效:宣散寒饮,舒展气机。
35、橘皮汤(《金匮要略》)组成:橘皮、生姜;功效:通阳和胃,理气散寒。
36、紫参汤(《金匮要略》)组成:紫参、甘草;功效:清热祛湿,安中止利。
37、葵子茯苓散(《金匮要略》)组成:冬葵子、茯苓;功效:利水通窍,渗湿通阳。
主治:妊娠水肿。
38、矾石丸(《金匮要略》)外用药组成:矾石、杏仁;功效:除湿热,止带下。
39、红蓝花酒(《金匮要略》)组成:红花、酒;功效: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三味药:1、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组成:麻黄、附子、细辛;功效: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2、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组成:麻黄、附子、甘草;功效:助阳解表;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3、小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厚朴、枳实;功效: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4、调胃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芒硝、甘草;功效: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5、大陷胸汤(《伤寒论》)组成:大黄、芒硝、甘遂;功效:泄热逐水;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6、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附子、细辛;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里实证。
7、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功效:祛痰逐饮;主治:痰伏胸膈证。
8、泻心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黄连、黄芩;功效:泻火消痞;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9、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主治:肝脾不和证。
10、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主治:湿热痢疾。
11、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算4味或3味????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喘咳证。
12、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阴暑。
13、碧玉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甘草、青黛;功效:清解暑热;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14、鸡苏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甘草、薄荷;功效:疏风解暑;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15、益元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灯心汤调服)???算3味吗???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16、四逆汤(《伤寒论》)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功效:回阳救逆;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17、通脉四逆汤(《伤寒论》)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汤倍干姜)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18白通汤(《伤寒论》)组成:附子、葱白、干姜;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19、生脉散(《医学启源》)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20、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组成:防风、白术、黄芪;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
21、桃花汤(《伤寒论》)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功效:温中涩肠止痢;主治:虚寒血痢证。
22、缩泉丸(《魏氏家藏方》)组成:天台乌药、益智仁、茴香;功效: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膀胱虚寒证。
23、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又名“神曲丸”组成:神曲、朱砂、磁石;功效:益阴明目,重镇安神;主治:心肾不交诸症。
24、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组成:甘草、小麦、大枣;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主治:脏躁症。
25、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组成:瓜蒌、薤白、白酒;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
26、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组成:川楝子、延胡索;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主治:肝郁化火证。
27、良附丸(《良方集腋》)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生姜;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主治:肝胃气滞寒凝证。
28、大半夏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人参、白蜜;功效:和胃降逆,益气润燥;主治:胃反证。
29、下淤血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桃仁、蛰虫;功效:泄热逐瘀;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
30、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31、增液汤(《温病条辨》)组成:玄参、麦冬、生地;功效:增液润燥;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32、茵陈蒿汤(《伤寒论》)组成:大黄、栀子、茵陈;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33、栀子柏皮汤(《伤寒论》)组成:栀子、黄柏、甘草;功效:清热利湿;主治:黄疸之热重于湿证。
34、三妙丸(《医学正传》)组成:黄柏、苍术、川牛膝;功效: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
35、小陷胸汤(《伤寒论》)组成:半夏、黄连、瓜蒌;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36、三子养亲汤(《杂病广要》)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37、枳术丸(《内外伤辨惑沦》)组成:枳实、白术、荷叶;功效:健脾消痞;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38、瓜蒂散(《伤寒论》)组成:瓜地、赤小豆、香豉;功效:涌吐痰涎宿食;主治: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证。
39、三圣散(《儒门事亲》)组成:防风、瓜蒂、藜芦;功效:涌吐风痰;主治:中风闭证。
40、芍药甘草附子汤(《伤寒论》)组成:芍药、甘草、附子;功效:阴阳双补。
42、栀子生姜豉汤(《伤寒论》)组成:栀子、香豉、生姜;功效:清热散结,和胃止呕。
43、栀子厚朴汤(《伤寒论》)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功效: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44、三物小白散(《伤寒论》)组成:桔梗、巴豆、贝母;功效:温寒逐水,涤痰散结。
45、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组成: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渍之)功效:清热除痞。
46、栀子柏皮汤(《伤寒论》)组成:栀子、黄柏、甘草;功效:清解里热,兼以祛湿。
47、猪肤汤(《伤寒论》)组成:猪肤、白蜜、白米粉;功效:滋肾、润肺、补脾,除烦利咽。
48、苦酒汤(《伤寒论》)(苦酒即米醋)组成:半夏、鸡子、苦酒;功效:化痰敛溃,消肿止痛。
49、半夏散及汤(《伤寒论》)组成:半夏、桂枝、甘草;功效:散寒通阳,化痰开结。
50、枳实栀子鼓汤(《伤寒论》)组成:枳实、栀子、香豉;功效:清热除烦、宽中下气。
51、滑石代赭汤(《金匮要略》)组成:百合、滑石、代赭石;功效:清心润肺,利湿除热。
52、蜀漆散(《金匮要略》)组成:蜀漆、云母、龙骨;功效:祛痰截虐。
53、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组成:瓜蒌实、薤白、白酒;功效:宣痹通阳,豁痰利气;主治:胸痹。
54、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要略》)组成:茯苓、杏仁、甘草;功效:宣肺利气化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