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消化道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

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消化镜和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从而规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各种消化镜镇静/麻醉、特殊人群的镇静/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

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消化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等以及相关技术,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消化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和不适感,尤其可以消除患者对再次检查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消化镜的接受度,同时为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镜操作怀有紧、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少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和配合完成消化镜操作,从而使镜医师无法明确地诊治相关疾病。

消化镜下诊疗的镇静/麻醉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镜操作的耐受性和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消化镜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风险,为消化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

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开展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镜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15 m2。

2.每个诊疗单元除应配置消化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应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插管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ppt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ppt
4. 一般情况良好, ASA Ⅰ级或Ⅱ级患者。 5. 处于稳定状态的 ASAⅢ级或Ⅳ级患者,可酌情在密切监测下实
施。
(二)禁忌证 1 .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 ASAⅤ级的患者。 3 . 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 如未
控制的严 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
三、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 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 所有因诊疗需要、 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患者。 2. 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 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

3. 操作时间较长、 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 如逆行胰胆管造 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ERCP)、 超声内 镜( 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经口内镜下肌离断 术(peroralendoscopic myotomy, POEM)、小肠镜等。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怀有紧张、 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检 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 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 发症。 少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和配合完成消化内镜操作, 从而使 内镜医师无法明确地诊治相关疾病。 消化内镜下诊疗的镇静/麻 醉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内 镜操作的耐受性和满意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消化内镜操作过 程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风险, 为消化内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 件。

周 丘浅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_2

周 丘浅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_2
4. 一般情况良好, ASAⅠ级或Ⅱ级患者。 5. 处于稳定状态的 ASAⅢ级或Ⅳ级患者,可酌情在密切监测下实施。
ASA分级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用于麻醉前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 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 1941年开始制定,到1962年ASA评 分系统出炉,再到2014年不断更新(共将病人分为五—六级、第六 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2. 芬太尼用于消化内镜内镜镇静时,成人初始负荷剂量50~100μg,每 2~5 min追加25 μg;应用舒芬太尼时,成人初始负荷剂量5~10μg,每2~5 min追加2~3μg;直至达到理想的轻、中度镇静水平。(阿片类的镇痛药、麻醉
药品)
五. 操作流程
(三)实施用药与方法
3 .丙泊酚用于镇痛要求不高的诊疗过程如诊断性胃肠镜检查或胃肠 镜下简单治疗如肠息肉摘除等,一般单用丙泊酚即可满足要求,即缓慢静脉 注射初始负荷剂量1.5~2.5mg/kg。患者呼吸略缓慢但平稳、睫毛反射消失、 全身肌肉松弛即可开始内镜操作。操作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和循环情况, 确定是否需要气道支持(如托下颌、鼻咽通气管甚至辅助或控制呼吸)和循 环药物支持(如麻黄碱、阿托品)。如果诊疗时间稍长或操作刺激较强,根 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可每次静脉追加 0.2~0.5 mg/kg,也可持续泵注6~10 mg/(kg·h)。诊疗过程中应维持 良好的镇静/麻醉深度, 以确保患者无知觉和体动,直至检查结束。 (我们 常用镇静药)
浅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中国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一龄预检中心 周 丘
无痛操作参考图 镇静
全身麻醉
目录与内容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定义及目的 二.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实施条件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深度的评估 五.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操作流程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就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但就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

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消化内镜与麻醉医护人员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从而规范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各种消化内镜镇静/麻醉、特殊人群的镇静/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与推广。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就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与(或)麻醉性镇痛药等以及相关技术,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与不适感,尤其可以消除患者对再次检查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消化内镜的接受度,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怀有紧张、焦虑与恐惧的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少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与配合完成消化内镜操作,从而使内镜医师无法明确地诊治相关疾病。

消化内镜下诊疗的镇静/麻醉的目的就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与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内镜操作的耐受性与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消化内镜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与意外的风险,为消化内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15 m2。

2.每个诊疗单元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应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与度与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装置与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用具等)与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

麻醉镇静专家共识

麻醉镇静专家共识
2.应告知患者和(或)患者委托人区域麻醉联合镇静的操作方案,并向患 者和(或)委托人解释区域麻醉联合镇静的目的和风险,取得患者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委 托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 镇静水平评估方法 1. 警觉/镇静观察评分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评分,表2 ) OAA/S评分是临床镇静评分中有代表 性的一种镇静评分方法,OAA/S评分主 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声音指令和触觉干 扰指令来评价患者的镇静深度。
精品课件
一、区域麻醉镇静的定义及目的
区域麻醉镇静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麻醉性镇痛药和全身麻醉药以及 相关技术,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区域麻醉操作或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紧张、焦虑等主观痛苦和不适感。区域麻醉镇静的类型包括从最小 程度的镇静到深度镇静。 大部分患者对区域麻醉的手术/操作有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手术/ 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绞痛 、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少数患者不能耐受或 配合完成区域麻醉操作和手术进行,从而使麻醉医师无法进行区域麻 醉或手术医师无法进行手术。区域麻醉下的镇静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 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区域麻醉操作和手术的耐受性和 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围术期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风险,为麻 醉和手术/操作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
精品课件
四、麻醉前访视与评估
在进行区域麻醉操作镇静前,麻醉医师需要充分做好麻醉前评估。 1.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点判别
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 能导致围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是否有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件 的情况;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一、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麻醉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发布,旨在为我国麻醉医师提供一部权威、实用的指导性文献,以提高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2017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1.麻醉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本,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

2.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合理选择麻醉方法,确保麻醉安全。

3.麻醉方法与技术:介绍各种麻醉方法(如气管插管、神经阻滞等)的适应症、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4.麻醉监测与管理:强调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5.常见手术麻醉处理:针对不同手术类型,介绍相应的麻醉处理方法。

6.特殊人群麻醉: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出合适的麻醉策略。

7.麻醉并发症与防治:阐述麻醉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8.复苏与重症监护:介绍复苏技术及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要点。

三、2017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实践应用
1.提升麻醉质量与安全:指导麻醉医师遵循规范化操作,降低麻醉风险。

2.指导麻醉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麻醉医师培训提供权威教材,提高麻醉医师整体水平。

3.促进麻醉学科发展:推动我国麻醉学科与国际接轨,提升麻醉学科地位。

4.推动麻醉医学研究:为麻醉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四、结论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麻醉学文献,对提高我国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推动麻醉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意见
表1 消化内镜诊疗的深度镇静/麻醉及其评估要点
graphy,ERCP)、超声内镜(en—
ultrasoun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层剥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经 endoscopic myotomy,
scopic mucosal
压力。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建 议麻醉恢复室与内镜操作室床位数量比例不低于 l:l,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和镇静/麻醉性质规划面 积。其内的设备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 应配置常规监护仪、麻醉机和(或)呼吸机、输液装 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等。4]。 4.消化内镜诊疗区域须配备麻醉机、困难气道 处理设备(如喉罩、视频喉镜等)和抢救设备(如心脏 除颤仪),以及常用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 腺素、利多卡因等,和拮抗药如氟马西尼和纳洛
主坐逍丝苤查!!!!生!旦筮!!鲞盟!塑
垦!i!』旦遮!垒坚!!!!!!!!y!!:!!!塑!.!
・共识与指南・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常用且可靠的消化道疾 病诊疗方法,但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 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其 对消化内镜诊疗舒适度的需求也日益增加[1。3]。目 前我国已有很多医疗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 化内镜操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有逐渐推广 的趋势。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 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我 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非常有必 要在广泛征求消化内镜和麻醉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 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对各种消化内镜 镇静/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特殊人群的 镇静/麻醉及相关并发症防治进行规范,以利于我国 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和目的 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 药和(或)麻醉性镇痛药及相关技术,消除或减轻患 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腹胀、 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和不适感,尤其可消除患者对 再次检查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的接 受度,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怀有紧张、焦虑和 恐惧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 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 梗死、脑卒中、心脏搏动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少部分 患者不能耐受和配合完成消化内镜操作,从而使内 镜医师无法明确诊治相关疾病。消化内镜诊疗镇 静/麻醉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 而增强患者对内镜操作的耐受性和满意度,最大限 度地降低消化内镜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风 险,为消化内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口]。 二、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和设备

《消化内镜麻醉》课件

《消化内镜麻醉》课件

02
消化内镜麻醉的适应症与 禁忌症
适应症
03
诊断性消化内镜检查
治疗性消化内镜检查
紧急消化内镜检查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如腹 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
适用于消化道息肉切除、食管狭窄扩张、 胆道结石取出等治疗操作。
适用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消化道穿孔等 紧急情况,以便及时止血或诊断病因。
禁忌症
04
消化内镜麻醉的并发症及 处理
呼吸系统并发症
呼吸抑制
由于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 作用,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减慢或 潮气量减少,严重时可出现呼吸
暂停。
呼吸道梗阻
由于麻醉药物松弛呼吸道平滑肌, 可能导致呼吸道痉挛或喉头水肿, 引起呼吸道梗阻。
肺不张
由于麻醉药物抑制咳嗽反射,可能 导致痰液潴留,引起肺不张。
术中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 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
关注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 症,确保患者安全离院。
03
消化内镜麻醉的流程
麻醉前评估
01
评估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有无麻醉史、药物过 敏史等,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
况。
02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 常规、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
严重心肺疾病:如严重冠心病、心功能 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如肝硬化、肾衰竭 等。
精神疾病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 、精神病等。
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 有无禁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麻醉前准备
确保麻醉设备、药品和抢救设备齐全, 确保麻醉过程顺利进行。

2017年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PPT

2017年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PPT

• 5. 1~5岁的小儿消化内镜诊疗可选用氯.胺.酮,肌肉注射3~4 mg/kg 后 开 放 静脉 , 待患儿 入 睡 后 进 行 检 查 ; 必 要 时 可 持续泵 入 2 ~ 3mg/ (kg·h)维持[13]。如果患儿配合且有条件情况下, 可以七氟烷吸入 诱导后开放静脉, 再以丙泊酚维持。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五、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 醉的操作流程
• 4. 成人可预先静注咪达唑仑1 mg和(或)芬太尼30~50μg或舒芬太尼 3~5 μg,然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静脉注射初始负荷剂量的丙泊酚1~2 mg/kg或依托咪酯 0.2~0.3 mg/kg;如果选用依托咪酯,宜在应用咪达 唑仑和(或)芬太尼或舒芬太尼1.5~2 min后给予, 以预防肌震颤。患 者自主呼吸略缓慢但平稳、睫毛反射消失、 全身肌肉松弛、 托下颌无 反应时开始插入内镜, 确定无反应即开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 如果诊 疗时间稍长或操作刺激较强, 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 甚至体动等,可每次静脉追加丙泊酚 0.2~0.5 mg/kg或依托咪酯 0.1 mg/kg , 也 可 持 续 泵 注 丙 泊 酚 6 ~ 10 mg/ ( kg·h ) 或 依 托 咪 酯 10μg/(kg•min)。诊疗过程中应维持良好的镇静/麻醉深度, 以确保患 者无知觉和体动, 直至检查结束。
二、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 醉的实施条件
• (一)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内镜室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 应具备以下条件:

麻醉镇静专家共识PPT参考幻灯片

麻醉镇静专家共识PPT参考幻灯片
2.应告知患者和(或)患者委托人区域麻醉联合镇静的操作方案,并向患 者和(或)委托人解释区域麻醉联合镇静的目的和风险,取得患者和(或)委 托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区域麻醉镇静前的准备,与外科术前准备相同。
13
四、麻醉前访视与评估
在进行区域麻醉操作镇静前,麻醉医师需要充分做好麻醉前评估。 1.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点判别
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 能导致围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是否有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件 的情况;
6
ASA、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使用以下统一的术语来定义镇静 水平连续性分类。 1.轻度镇静(minimal sedation)(以往称抗焦虑):药物引起的该状态时,患者对 口头指令可做出正常反应,虽然认知功能和身体协调能力可能受损,但气道反射、通气和 心血管功能不受影响。 2.中度镇静/镇痛(moderate sedation/analgesia)(以往称为清醒镇静或中度镇 静):由药物引起意识抑制状态,患者对口头指令或者轻柔的触觉有明确的反应。中度镇 静时,无需为保持气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干预,患者自主通气足够,心血管功能通常能够维 持。 3.深度镇静/镇痛(deep sedation/analgesia)(深度镇静):药物引起的意识抑制 状态,患者不易被唤醒,但对重复口头命令或疼痛刺激能产生明确的反应。患者维持自主 通气的能力可能受损,可能需要辅助手段保持气道通畅。心血管功能通常能够得以维持。 深度镇静会使得患者丧失部分或者全部的气道保护反应。 4.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药物导致的患者意识丧失,即使在疼痛刺激下也 无反应。自主通气功能常常会受损,患者通常需要辅助来维持气道通畅,由于自主呼吸抑 制或者药物导致神经肌肉功能抑制可能需要正压通气。心血管功能可能受损。

内镜麻醉指南

内镜麻醉指南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
镇静/麻醉前访视与评估
1. 患者知情告知应告知患者和(或)患者受托人镇静/麻醉的操作 方案,并向患者和(或)受托人解释镇静/麻醉的目的和风险,取 得患者和(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恶性高热易感;是否存在未控制 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 件的情况;是否有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 严重呼吸系统事件的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潴留、反流或梗阻等可能 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
(四) EUS 的镇静/麻醉
与普通胃镜相比,超声胃镜时间相对较长,且需在病变部位注入较多水;超声内 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要求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以便穿刺针定位,提高穿刺准确性与活 检阳性率。患者长时间感觉恶心、疼痛等不适,因此应采用麻醉/深度镇静。 • 但需要注意,超声胃镜探头需要在水中检查病变,这样增加了镇静/麻醉患者 呛咳、误吸的风险。因此要求内镜医师控制注水量,并及时吸除水,并采取操 作最少、时间最短的原则。若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中上段,则应实施气管内插管 全身麻醉,以策安全
(五) ERCP 的镇静/麻醉
• 接受ERCP 的患者多为老年,常较焦虑,且合并症较多;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侧俯卧或俯卧, 患者胸部与腹部受压,对呼吸产生明显影响;ERCP 操作时间较长,刺激较强,应当给予充分镇静, 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配合度,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因此与一般消化内镜操作相比,ERCP 的镇静/麻醉风险更大。 ERCP 以往的镇静方案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 mg复合哌替啶25~50 mg。 可在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ERCP。也可在非气管内插管下采用丙泊酚,或丙泊酚复 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方法,如靶控输注丙泊酚(1.5~3.0μg/ml)与瑞芬太尼(1~2 ng/ml)。实施非气 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ERCP,建议常规使用鼻咽通气管。这类患者选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可 能也有较大的优势。

专家共识]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课件

专家共识]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课件

(一)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的实施条件
人力配置: 1.麻醉应由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 负责实施。 2.每个诊疗单元配备1名麻醉科住院医师,每2~3个诊疗 单元配备1名麻醉科护士,协助术前准备、术中管理。 3.麻醉恢复室的麻醉护士数量与床位比不小于1∶2,协助 完成术后恢复和随访等。 4.建议从事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医师与麻醉护士相对固 定,以保证流程的稳定性和麻醉安全性。 麻醉药品管理 应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管理规定,分别建立适合门诊患者 和住院患者内镜诊疗的毒麻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三)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 3.麻醉实施 • (1)中度镇静:以镇痛为目标的中度镇静
方案,咽喉部喷洒表面麻醉剂或者含服利 多卡因凝胶后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 ,咪达唑仑1~2 mg;术中可根据患者及手 术情况酌情调整剂量。也可采用咽喉部表 面麻醉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滴定法给药或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等其他方法。
(三)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 2.麻醉药物 • (1)镇静药:可选择咪达唑仑、瑞马唑仑
以及右美托咪定。 • (2)麻醉性镇痛药:可选择芬太尼、舒芬
太尼、瑞芬太尼、阿芬太尼以及纳布啡。 • (3)全麻药:可选择依托咪酯或丙泊酚。 • (4)肌肉松弛药:一般情况可选择罗库溴
铵或维库溴铵。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2021/5 /15202 1/5/152 021/5/ 155/15/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5/ 152021 /5/15M ay 15,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5/15 2021/5/ 152021 /5/152 021/5/1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一般情况良好, ASA Ⅰ级或Ⅱ级患者。
• (二)禁忌证 • 1 .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 2. ASAⅤ级的患者。 • 3 . 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 如未
控制的严 • 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
喘发作期等。 • 4.肝功能障碍(Child-Pugh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
•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怀有紧张、 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检查 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少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和配合完成消化内镜操作, 从而使内镜医师 无法明确地诊治相关疾病。 消化内镜下诊疗的镇静/麻醉的目的是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内镜操作的耐受 性和满意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消化内镜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 和意外的风险, 为消化内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
• 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 最可靠的方法,但也 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 求的不断提高 ,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 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且有逐渐推 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 /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 消化内镜和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 识 ,从而规范其适应证、 禁忌证、 操作流程、 各种消化内镜镇 静/麻醉、 特殊人群的镇静/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 , 以利 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
2017年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 麻醉的专家共识
纲要
•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 • 二、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 • 三、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
证 • 四、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深度的评估 • 五、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 • 六、 常见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 • 七、 特殊人群消化内镜的镇静/麻醉 • 八、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定义及目的
• 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和 (或) 麻醉性 镇痛药等以及相关技术, 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或 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腹胀、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和不适感, 尤其 可以消除患者对再次检查的恐惧感, 提高患者对消化内镜的接受 度, 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一)适应证
• 1 . 所有因诊疗需要、 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患者。
• 2. 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 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 者
• 3. 操作时间较长、 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 如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ERCP)、 超声内 镜( 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经口内镜下肌离断 术(peroralendoscopic myotomy, POEM)、小肠镜等。
严重贫
• (三)相对禁忌证
• 以下情况须在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麻醉, 禁忌在非麻醉医师 管理下实施镇静:
3. 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 建议醉恢复室与内镜操作室 床位比例不低于1:1,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镇静/麻醉性质设置面积。其 设备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应配置常规监护仪、麻醉机和(或) 呼吸机、输液装置、 吸氧装置、 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二)人员配备与职责
•消化内镜诊疗的轻度、 中度镇静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医师下达 医嘱, 并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护士实施。 消化内镜诊疗的麻 醉/深度镇静应由具有主治医师 (含) 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 实施[6]。 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与受检方式以及镇静/麻醉的 性质合理配备麻醉医师人数。 建议每个单元操作室配置至少1名麻 醉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和1名麻醉科护士,其中麻醉科护士负责麻醉前 准备和镇静/麻醉记录、协助镇静/麻醉管理;每2~3个单元操作室 配置1名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指导并负责所 属单元患者的镇静/麻醉以及麻醉恢复。麻醉恢复室的麻醉科护士数 量与床位比宜为1:2~4配备,负责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情况。 麻醉医师与麻醉科护士宜相对固定, 以保证镇静/麻醉过程及麻醉 恢复过程的患者安全。
二、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的实施条件
• (一)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内镜室的基本配置 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 1. 每单元诊疗室面积宜不小于15 m2。
• 2. 每单元诊疗室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 还应符合 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 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 (包括心电图、 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装 置、 静脉输液装置、 常规气道管理设备 (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 麻醉咽喉镜与气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 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经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消化内镜操作时间 较长或高危患者还应配有麻醉机, 并考虑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 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消化内镜操作区域须配备麻醉机、 困 难气道处理设备(如喉罩、视频喉镜等)和抢救设备如心脏除颤仪 以及常用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等和拮 抗药如氟马西尼和纳洛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