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解剖原子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解剖”原子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解剖”原子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
(2)原子核由带正电(zhèngdiàn)的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组成。
质子
中子
第十二页,共25页。
考点 物质的组成 【典例】(2012·株洲中考)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cuòwù) 的 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第七页,共25页。
5.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

成的;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dài diàn)的

成的。
参考答案:电子 质子 中子
第八页,共25页。
一、分子(fēnzǐ) 原子 1.组成:分子(fēn多z(ǐy原)u是子án由z_ǐ_)___组成的。
2.种类:可分为__(_y_u_á_n_z分ǐ)子(fēnzǐ)单和原__子_____分子(fēnzǐ),且大多数 分子(fēnzǐ)是
第十五页,共25页。
【方法归纳】分子和原子 (1)分子: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而不能保 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果分子再继续分下去,能得到更小的 微粒,但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原子:原子的质量(zhìliàng)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位于原 子中心,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类似于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 运动。质子、中子的质量(zhìliàng)差不多,电子的质量(zhìliàng)很小。
第十九页,共25页。
【解析】选B。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所以 这些(zhèxiē)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夸克、质子、原子 核、原子,故选B。

物理八下10.3 “解剖”原子

物理八下10.3  “解剖”原子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 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卢瑟福 提出的 原子核 式结构
11
电子 ?
物质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
12
四、原子核内有些什么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进而猜
想原子核内存在不带电的中子,这一猜想被他的 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并得到公认.
Fast reading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following dates from the article • Over one hundred fifty • In 1850 • Until the 1940’s • In the nineteen fifties and sixties • In the seventies • Over 150 years
创始人介绍
• Levi's(李维斯)是来自美国西部最闻名的 名字之一。1853年犹太青年商人Levi Strauss(李维·史特劳斯)为处理积压的帆布 试着做了一批低腰、直筒、臀围紧小的裤 子,卖给旧金山的淘金工人。由于这种裤 子比棉布裤更结实耐磨而大受欢迎。于是, 李维索性开了一家专门生产帆布工装裤的 公司,并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为品牌, Levi's(李维斯)的神话也由此展开。
18
1.我们周围的空气、鲜花、树木、动物、水和石头等都 是 物质 。 2.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 分子 或 原子 组成的。
3.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___原__子___的存在;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____电__子____;1909年卢 瑟福在进行α离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__子__的__核__式__结__构__模 型。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2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2 (新版)粤教沪版

《“解剖”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教学难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教学准备:阴极射线管、α粒子散射实验、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等课件。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引入提问:你知道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请同学们比赛一下,看谁说的最小?上一节我们学了分子,分子已经很小了,它的直径大约是10-10m,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能不能将这种微粒再分割呢?化学研究发现,还有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原子。

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

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如大多数的金属:铁、铜。

分子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但原子不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原子的不同组合出现不同的性质。

例如:一块冰糖是什么味道?分道糖分子时还是甜的,但分到原子时就不再甜了原子能不能再分呢?本节课我们就沿着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起来探索微观世界——“解剖”原子。

新课教学:(一)电子的发现1、阴极射线实验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了阴极射线。

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实验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

第十章 10.3 “解剖”原子

第十章 10.3 “解剖”原子

1911 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 α 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 α 粒子
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较大
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
的( C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1.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 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知识点二 原子的结构 6.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表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C.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D.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
组成的
12.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
构的是( A )
A
B
C
D
13.下列粒子的尺寸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C )
A.PM2.5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B.分子 PM2.5 原子核 电子 C.分子 原子核 PM2.5 电子 D.分子 原子核 电子 PM2.5
15.关于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分子和电子组成的 C.原子核和电子都带负电 D.原子核外的电子都是静止的
7.原子中带负电的是( B )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学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学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第十五页,共31页。
原子的核式结构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zhìliàng)都集中在原子 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第十六页,共31页。
卢瑟福提 出(tí chū) 的原子核 式结构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 (nèibù)是十分“空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汤姆孙
第十二页,共31页。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在汤姆孙的原子 (yuánzǐ)模型中,原子 (yuánzǐ)是一个球体;正电 核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 而电子都像枣核那样镶嵌 在原子(yuánzǐ)里面.
正电荷
电子 (diàn
zǐ)
第十三页,共31页。
这个模型不 久就被实验 (shíyàn)事实否 定了
这些400余粒离子是比原子核更深一个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人 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yǒng wú zhǐ jìng),探索永不停 止,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揭开。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1.我们周围(zhōuwéi)的空气、鲜花、树木、动物、水和石头等都 是 物质 。
2.我们(wǒ men)周围的一切物质都分是子由 的。
10.3 “解剖(jiěpōu)” 原子
第一页,共31页。
1.知道(zhī dào)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 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yuánz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hóngguān)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页,共31页。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wēilì)吗?还可以再分割吗?
粒子散射实验


1909~1911年,英国物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解剖”原子》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解剖”原子》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10.3 “解剖”原子【教学内容】:《10.3解剖原子》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3课(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按照从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概念与原子的组成,教材中重视介绍人类探索粒子和宇宙的历程,并预示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情分析】:本章涉及较多现代物理知识,所需基础知识较多,但本章教学要求不高,因此,教材中较多采用以图代文的呈现方式。

形象生动,简明扼要,不仅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更多选择和发挥的余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3)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4)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可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教学理念】:本节的重点在于: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本节的难点在于: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阅读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知分子是一种微小粒子,它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能不能将这种粒子再分割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所得粒子就不是原来的性质了.例如将水电解, 就可得到比水分子更小,性质与水不同的两种粒子——氢和氧,科学家称这样的粒子为原子.水分子正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见课本图5-7 (a).原子能不能再分呢?由此引出课题:解剖原子.二、新课教学: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以及科学家们发现了放射性物质以后,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说课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我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模型,或者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考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以巩固对原子结构和相关概念的理解。
2.进行一次家庭实验,如制作原子模型,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写一篇小论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原子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板书将包括原子的结构图、电子轨道和能级的示意图,以及相关的定义和公式。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板书的作用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使用大号字体和清晰的线条,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示。
4.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为主。问题驱动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探究式学习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物理现象。这些方法的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实践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3“解剖”原子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3“解剖”原子

10.3“解剖”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知道电子和原子核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等是由夸克组成。

2.大致了解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和卢瑟福“行星模型”,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支持“卢瑟福”行星模型。

3.了解当今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进入对夸克的探索当中。

过程与方法:3.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模型及原子核、质子与中子等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历程,两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历程,以及建立微观世界的难度。

教学难点:通过电子的发现历程,认识到原子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包含那几点?学生回答: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教师点评。

二、新课教学:(一)分子可以再分吗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113页。

问题:分子还可以再分吗?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展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追问: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有怎样的区别?学生展示: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多原子分子。

由单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单原子分子。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原子的结构特点。

拓展学生视野。

[设疑]:原子能不能再分呢?(二)把原子“切开”教师介绍: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但在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了阴极射线。

教师展示实验视频:阴极射线。

教师介绍: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磁场对阴极射线有力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解剖”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本节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本节难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感受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2、以多媒体作为平台演示微观世界学生想不到的现象,变抽象为形象。

3、教师引导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想。

学习方法:1、通过积极思考、猜想分析,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2、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生活情景以及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3、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主要的想法是让同学自己来感受一下“小的概念”。

也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为整节课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自己的设想:还是以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把一些比较重要以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实验或现象的分析、推理、进一步的猜想,让现场同学一起与科学家来探索微观世界。

原子的结构,这个知识点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 2 -。

《10.3 “解剖”原子》教案3

《10.3 “解剖”原子》教案3

《”解剖”原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3)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4)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可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理念】本节的重点在于: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本节的难点在于: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阅读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知分子是一种微小粒子,它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能不能将这种粒子再分割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所得粒子就不是原来的性质了。

例如将水电解, 就可得到比水分子更小,性质与水不同的两种粒子——氢和氧,科学家称这样的粒子为原子。

水分子正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见课本图5-7 (a)。

原子能不能再分呢?由此引出课题:解剖原子。

二、新课教学: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以及科学家们发现了放射性物质以后,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0页“电子的发现”一段, 指出历史上汤姆生正是从这些实验中发现了新粒子一一电子,并指出它带负电荷。

2、汤姆生模型与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展示课本图5-10 (a),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你认为这种原子模型合理吗?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两个学生(盖革与马斯登)在曼彻斯特大学做了著名实验:用α粒子去轰击金箔,大多数粒子都直接穿过金箔,少数只产生很小的偏转,然而极少数的粒子会反弹回去。

卢瑟福说:“好像你用一炮弹去轰击一张薄纸,而炮弹返回把你打中。

”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α粒子可能被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3节“解剖”原子。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等。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和原子核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

难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排布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电子的排布: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形成电子层。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排列的,可以反映出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电子层元素周期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原子的结构,并画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图。

答案: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形成电子层。

2. 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氧、氢、碳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答案:氧元素原子结构为2, 6;氢元素原子结构为1;碳元素原子结构为6, 4。

氧元素具有氧化性,氢元素具有还原性,碳元素具有可燃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解剖”原子》教案2

【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解剖”原子》教案2

《10.3 “解剖”原子》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教学难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教学准备:阴极射线管、α粒子散射实验、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等课件。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引入提问:你知道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请同学们比赛一下,看谁说的最小?上一节我们学了分子,分子已经很小了,它的直径大约是10-10m,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能不能将这种微粒再分割呢?化学研究发现,还有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原子。

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

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如大多数的金属:铁、铜。

分子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但原子不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原子的不同组合出现不同的性质。

例如:一块冰糖是什么味道?分道糖分子时还是甜的,但分到原子时就不再甜了原子能不能再分呢?本节课我们就沿着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起来探索微观世界——“解剖”原子。

新课教学:(一)电子的发现1、阴极射线实验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了阴极射线。

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实验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案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案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难点:让幼儿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原子模型、电子图、PPT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绘画。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讲述一个原子在物质世界中的冒险之旅,引导幼儿对原子产生兴趣。

2. 观察学习:展示原子模型和电子图,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原子的基本结构。

3. 动手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纸和笔绘制自己心中的原子结构。

4. 分享交流: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难点:让幼儿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认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但在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同时,我还计划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引导幼儿探索科学的奥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原子的了解还较为基础,但在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1 粤教沪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1 粤教沪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的全部内容。

《“解剖”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本节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本节难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感受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2、以多媒体作为平台演示微观世界学生想不到的现象,变抽象为形象。

3、教师引导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想。

学习方法:1、通过积极思考、猜想分析,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2、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生活情景以及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2. 电子排布规律:电子首先填充能量最低的能级,当一个能级填满后,电子将填充下一个能量更高的能级。每个能级可以容纳的电子数是有限的,当一个能级的电子数达到最大值后,电子将跳到下一个能级。
3.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如果一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那么它更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氧化性。如果一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3,那么它更容易获得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4.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根据原子序数(即质子数)来排列的。元素周期表分为七个周期,每个周期代表一个能级的电子排布。每个周期内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相邻元素的电子排布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
5. 原子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变化,导致原子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发生变化。元素周期表展示了原子性质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系统地阐述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原子结构模型、电子排布规律等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3. 实验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原子模型制作、光谱分析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原子的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策略上,我尝试了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方法,通过类比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原子结构的概念。然而,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电子排布的复杂性时,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课程中增加更多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意到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存在个别组员不积极参与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采取更加明确的分工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发挥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
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教学难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猜想、
学法指导:观察和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应用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设计思路:介绍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过程中迈出飞跃性的一步的过程,即人们从开始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自从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从而提出
了各种各样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包括著名的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由于α粒
子大角度散射实验,进一步提出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了解原子核内还
有质子和中子。

本课总体设计思想是: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及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展示原子核式模型提出的
背景和过程,在科学史实展示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阴极射线管、α粒子散射实验、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等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引入提问:你知道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请同学们比赛一下,看谁说的最小?:上一节我们学了分子,分子已经很小了,它的直径大约是10-10m,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能不能将这种微粒再分割呢?
化学研究发现,还有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原子。

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

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如大多数的金属:铁、铜。

分子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但原子不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原子的不同组合出现不同的性质。

例如:一块冰糖是什么味道?分道糖分子时还是甜的,但分到原子时就不再甜了原子能不能再分呢?本节课我们就沿着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起来探索微观世界——“解剖”原子。

新课教学:
㈡、电子的发现(5分钟)
1、阴极射线实验
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
是不可分的。

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
了阴极射线。

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
实验
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

自从一个伟大的发现——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2、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信息浏览,了解电子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①、电子的质量多大?
②、电子的半径是多少?
③、一个电子带的电量是多少?
㈢、原子的结构模型的建立(25分钟)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
电子发现后,科学家就思考:电子带负电,而生活中物体通常是不带电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讨论: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有何重要意义?
电子的发现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于是,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强调: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是否正确,需经过实验的验证。

请同学们和科学家一起猜想一下原子的结构,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并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猜想。

2、汤姆生摸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
下面我们观察当时科学家提出的非常著名的两个
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摸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

比较一下,你自己的猜想和那种模型相似,这两种
模型那一种正确呢?如何判断?
实验的验证
3、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卢瑟福巧妙地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出的α射线(带正电的粒子流)去轰击金箔
预备知识: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什么是放射现象
猜想:原子结构与汤姆生摸型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
原子结构与卢瑟福核式模型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α粒子散射实验
现象:大部分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
了偏转
结论: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正确的
根据卢瑟福核式模型,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各种原子的结构究
竟怎样,原子核内有什么?
4、质子和中子
质子:科学家发现,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如果
把电子的电荷量作为一个单位的负电荷量,则氢原子核的电荷量便是一个单
位的正电荷量。

这种具有单位正电荷量的氢原子核叫质子。

中子:科学家还从实验中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
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中子
5、原子的结构: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给原子作出合理的构想
我们看一下科学家的构想:阅读课本“原子的结构”
观察氢、氦、锂原子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核内各有几个质子和中子
既然原子核也是可以分的,那么,质子和种子能不能再分呢?
科学家正在进一步探索这些粒子的内部结构,并且已经取得巨大进展。

认为质子、中子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夸克”组成的。

“夸克”能不能再分呢?需要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去发现。

㈣、微观世界的尺度(3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了解微观世界的尺度。

讨论:(3分钟)
2000多年前,我国的庄子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你学过物质的微观结构后,对上述这句话有什么新认识?
小结:(3分钟)
观看课件:物质的组成。

作业布置:(1分钟)
课本103页自评与作业第一题
板书设计:
解剖原子
α粒子散射实验
阴极射线实验↓
↓卢瑟福核式模型(正确)电子
原子→电子的发现→→原子结构质子
汤姆生模型(错误)原子核→夸克
中子
5、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