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隔离技术最新技术
隔离技术——精选推荐
隔离技术感控时间第七季第三期之隔离技术隔离是采⽤各种⽅法、技术,防⽌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的措施。
通过隔离可以切断感染链,将传染源、⾼度易感⼈群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群接触,防⽌病原微⽣物在患者、⼯作⼈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近年来国内不少医院感染案例启⽰:部分医务⼈员存在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标准预防观念差,个⼈防护⽤品使⽤不正确等现象。
医院感染的发⽣与流⾏是因为感染链的存在,隔离技术是阻断感染链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
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
在隔离⼯作中护理⼈员应⾃觉遵守隔离制度,严格遵循隔离原则,认真执⾏隔离技术。
⼀、术语和定义1.感染源:病原体⾃然⽣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易感⼈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的⼈群。
4.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完整⽪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员采取的⼀组预防感染措施。
5.隔离:采⽤各种⽅法、技术,防⽌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的措施。
6. 清洁区:指进⾏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液、体液和病原微⽣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的区域。
包括医务⼈员的值班室、卫⽣间、男⼥更⾐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7.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指进⾏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液、体液和病原微⽣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包括医务⼈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站、患者⽤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廊等。
8.污染区:指进⾏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院、出院处理室等。
⼆、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布局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程度,医院可分成4个区域。
2019年隔离栅施工技术交底1.doc
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贵州境思南至遵义段交通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程名称思遵高速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单位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分项工程刺铁丝隔离栅、焊接网隔离栅交底日期2013.3.2交底单位广东立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思遵交安SZJA-1项目经理部交底人刘松涛接受单位河北安平县佳旺五金丝网制品有限公司接受人张义民宋得良交底内容:一、工程概况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思南至遵义段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的铜仁地区与遵义地区之间,是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中(横12)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在贵州境内的一段(简称杭瑞高速,编号为G56),也是贵州省规划的“678”(六横七纵八联)网中第二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东西向运输的重要通道。
本合同K147+200-K204+676.903,全长57.473km,包括思南、德江2座单喇叭互通立交,1座合兴Y形互通立交,思南、复兴服务区2处,合兴停车区1处。
主要设计标准:(一)、公路等级:全部控制出入、全立交、实行收费管理的四车道高速公路。
(二)、设计速度:80km/h。
(三)、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2×12.25m),隧道单洞净宽8.75m。
(四)设计型式:本路段主线K147+200—K204+677(左、右)侧采用刺铁丝隔离栅结构型式,思南枢纽互通式立交、合兴枢纽互通式立交、德江互通式立交、思南服务区、合兴停车区、复兴服务区采用焊接网隔离栅结构型式。
(五)、主要工程数量:刺铁丝隔离栅F-BW-C,79755米,焊接网隔离栅F-WW-C,15320米,预制隔离栅混凝土立柱590.19立方,31902根混凝土立柱。
二、工期控制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的通车计划要求,思遵高速公路于2013年6月10日前正式建成通车,当前线外排水沟全部成形,本标段道路全部贯通,便于设备转运与材料运输,考虑贵州上半年四、五月份雨季季节较多,希望做好科学组织,倒排工期计划,精心组织施工,见缝插针,加大设备、人员、材料投入,确保在项目建设业主工期计划内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之隔离技术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之 隔离技术
目录
CONTENTS
• 隔离技术概述 • 隔离技术的种类与实施 • 隔离技术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
用 • 隔离技术的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议 • 隔离技术与其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
施的协同作用 • 案例分析
REPORT
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具体包括:设置单间病房,对感染或疑 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实施床边隔离, 对易感患者进行保护;加强环境卫生学 监测,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等进行消
毒等。
传染病房感染预防控制
传染病房收治的患者患有各种传染病,其排出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造成医院感 染爆发。
隔离技术应用于传染病房,主要是通过设置负压病房、实施严格的接触隔离等措施,来降低 交叉感染和传染的风险。
血液-体液隔离
总结词
血液-体液隔离是一种通过限制患者血液和体液与医务人员的接触来降低感染传播风险的隔离措施。
详细描述
血液-体液隔离主要应用于患有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乙肝等。实施 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和体液隔离,如使用安全注射器、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和体液等,同时要求医务 人员穿戴手套、隔离衣等个人防护装备。
具体包括:设置负压病房,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实施严格的接触隔离,减少人员 和物品的流动;加强空气净化,对空气进行消毒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隔离技术的效果评估与 改进建议
隔离技术的效果评估
隔离技术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
01
通过对比实施隔离技术前后医院感染率的差异,评估隔离技术
关于电子电气电路的隔离技术分析
关于电子电气电路的隔离技术分析摘要电路隔离技术是电子电气设备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可有效隔离电路之间的干扰信号,进而提升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详细分析和探讨了电路隔离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为电子电气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电气电路;隔离技术;应用引言电路隔离技术随着电子电气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在各个领域中广泛被应用。
其作用是有效地隔离电路之间的干扰信号,进一步增强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该技术在电子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隔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电路隔离技术利用一系列的方法将电路分隔开来,有效地控制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核心原理在于采用隔离手段,避免电路之间的干扰。
根据隔离方式的差异,电路隔离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电气隔离技术被用来将电路分隔开来,以实现电气隔离的目的。
它主要利用绝缘材料或隔离器件,将两个或多个电路隔离开。
电气隔离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
二是光电隔离技术是利用光电耦合器将电路进行隔离,以实现光电隔离的效果。
它的优点包括传输速度快、干扰少、隔离性能好等。
三是磁电隔离技术:利用磁性材料或磁电耦合器将电路隔离,实现磁电隔离。
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和干扰抑制效果。
四是电磁隔离技术指采用电磁屏蔽材料或屏蔽器将不同电路分隔开来,以达到防止电磁干扰和提高隔离性能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优点如下:防止电磁干扰、隔离性能良好等。
五是物理隔离技术是指利用机械隔离器、隔离开关等手段将电路分隔开来,实现电路的物理隔离。
这种技术具有隔离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优势。
总结起来,电路隔离技术在现代电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有效防止电路间的互相干扰,提升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路隔离技术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电子产品的进步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电子电气电路的隔离技术的应用1、数字电路分离技术这种绝缘技术能够有效地隔离电路,是一种经济实惠且应用广泛的绝缘方法。
隔离技术PPT课件
15
常用隔离技术
口罩、帽子的使用
目的
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
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帽子
可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屑飘落、头发散落或
被污染。
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避免污染无菌
物品和清洁物品。 手的消毒目的
16
隔离技术操作法
手的消毒 穿、脱隔离衣 避污纸
17
避污纸的使用
隔离技术
1
隔离
是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感 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达到防止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 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目的。
2
传染病、可 疑传染病病人及病原 携带者安置在特定区 域,与一般人群暂时 分离,缩小污染范围, 减少传染的机会,同 时,也便于污染物的 集中消毒及处理
必要时戴手套
12
血液-体液隔离
(blood—body liquid isolation)
接传艾主 隔触 染 滋要离传性病用的染疾、于主性病梅预要血毒如防 措液 等乙直 施或型接 有体肝或液炎间应工的应患、接若 污立被可 接同 若 易严 护作戴被 有者或等 前手 染即室血为 若 需能 触防 直可 应种 患 造防 理人立口应 送血 标用出利 也被 或用内 擦液探 应应防 血 穿污 血水 接同 单病 者 成隔被 另员即罩的装 消液记过血器应血 可消表拭或视 采戴止液隔染 液、送室人原 卫 环离注 一注用及物或袋毒的的不刺洗液能毒面或体陪取血或离手工或防焚隔隔体生境措意射个消护品体标或容针能破手、污液物喷液伴相溅体衣套作体刺烧离离感自污施洗针患毒目,液记焚器头控,;体染洗品洒污人应,液;服液破处,。染理染。手头者液镜污后烧内应制液,手染员的时时、理者差者,;染,放,的入
粪-口传播途径。
隔离防护技术—隔离技术(护理技能课件)
17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4.两通道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 人员出、入口通道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出入口通道设在污染区一端
5.缓冲间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 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6.负压病区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 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3.病区管理 • 制定隔离制度并实施 • 建筑布局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 • 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严格探视制度 • 遵循“标准预防”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 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经医生下达医
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 心理护理
目的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适用于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粪便而传
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肝、戊肝、脑膜炎、心包炎、 脊髓灰质炎
27
接触隔离
设专用隔离室:单间病室,不接触他人;减少转运 进出隔离室要求:接触病人时,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手有破损,
不宜护理此种患者,或戴双层手套 污物处理:凡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换药器械均应
先灭菌处理,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敷料应焚烧 探视要求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狂犬病等
28
血液体液隔离
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必要时单人隔离,隔离室内有防蚊、虱设备。 为防止血溅,应戴口罩及护目镜。 若血液或体液可能污染衣服时,需穿隔离衣。 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 注意洗手,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护理另一
《隔离技术介绍》课件
隔离技术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性能的下降。
隔离技术的未来发展
1
隔离技术的趋势
隔离技术将更加向虚拟化、容器化、边缘计算等方向发展。
2
隔离技术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更高效的隔离技术、更安全的隔离环境等方面。
总结与展望
隔离技术在现代计算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未来隔离技术将在云计算、 大数据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隔离技术的应用
虚拟化中的应用
隔离技术在虚拟化环境中,可以 实现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 等应用。
容器化中的应用
隔离技术在容器化环境中,可以 实现应用程序的快速部署和资源 隔离。
安全方面的应用
隔离技术在安全领域中,可以提 供安全隔离环境,保护系统和数 据的安全。
隔离技术的优缺点
1 隔离技术的优点
提供了系统和资源之间的隔离,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隔离技术介绍》PPT课 件
# 隔术是指通过使用不同的手段,将系统或资源分隔成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部分。
隔离技术的分类
不同场景下的隔离技术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隔离技术可以分为虚拟化 隔离、容器化隔离等。
隔离技术的实现方式
隔离技术可以通过硬件、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 序等不同的层次来实现。
隔离技术.ppt
一、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复习题 结束
(一)隔离的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病病人和高度易感人 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 人群接触,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 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对传染 病病人采取的隔离称为传染源隔离,对 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称为保护性隔离。
复习题 结束
准备
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符合隔离原则要求。
2.用物准备
流动水洗手设备,采用感应式、脚
踏式或肘式开关(如无洗手池设备,则 另备消毒液和清水各一盆);10%肥皂 液、消毒手刷4把、消毒小毛巾或纸巾、 红外线干手机。
3.环境准备
环境整洁、宽敞、安全,物品放置合理。
医院 感染
清洁 消毒 灭菌
无菌 技术
(四)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
1. 清洁区 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治疗 室、配餐室、库房、更衣室等。 2.半污染区 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如走廊、检验室、消毒室等。 3. 污染区 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 污染的区域,如病室、厕所、浴室等。
医院 感染
清洁 消毒 灭菌
无菌 技术
医院 感染
清洁 消毒 灭菌
无菌 技术
隔离 技术
供应室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复习题 结束
(二)手的消毒
目的:除去手上的污垢及病原微生 物,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避免 污染无菌物品及清洁物品。
医院 感染
清洁 消毒 灭菌
无菌 技术
隔离 技术
供应室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将病室的门、窗封闭,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 床垫,按规定用消毒液进行熏蒸消毒。用消毒液擦洗家 具;被服类放入标明“隔离”字样的污物袋内,消毒后 再行清洗;床垫、被芯和枕芯还可用日光曝晒处理。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
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一)手卫生(二)戴手套(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五)防水围裙的使用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六)安全注射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密封和处理。
3.禁止用手回套针帽。
免疫注射时宜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4.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
(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
(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三、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其他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蓝黄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并限制人员出入。
4.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5.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一)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预防技术
05
隔离预防技术的发展趋势与 未来展望
隔离预防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物理隔离向虚拟隔离转变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虚拟机、容器等技术 的广泛应用,隔离技术正逐渐由物理隔离向虚拟隔离转 变。
多元化隔离技术
随着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隔离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 展趋势。包括操作系统隔离、应用程序隔离、网络安全 隔离、数据库隔离等。
隔离预防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隔离预防技术概述 • 隔离预防技术的分类及应用场景 • 隔离预防技术的实现机制与优势分析 • 隔离预防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 隔离预防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隔离预防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隔离预防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感染源隔离来防止传染病传播的 综合性防护措施。
高性能隔离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隔离技术的性能要求 也越来越高。隔离技术正朝着高性能、低延迟的方向发 展。
隔离预防技术的未来展望
标准化与合规化
随着隔离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准 化和合规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 要趋势。
安全性与可靠性
安全性与可靠性是隔离技术的核 心要求,未来将继续得到加强。
云原生隔离技术
基于应用层防护的隔离预防方案
总结词
应用层防护是通过在应用程序中加入安全防护功能,以防止攻击者通过应用程序 进行攻击。
详细描述
基于应用层防护的隔离预防方案通常采用在应用程序中加入安全控制功能的方式 ,例如访问控制、输入验证、会话管理等,以保护应用程序免受攻击。这种方案 适用于需要增强应用程序安全的场景,例如Web应用程序、数据库等。
容器技术的实现机制与优势
实现机制
容器技术是一种操作系统级别的虚拟化技术,它将应用程序和其相关的操作系统 组件隔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容器。容器技术使用容器引擎来创建和管理容器 ,可以实现容器之间的互相隔离和访问控制。
隔离技术ppt课件
肠道隔离
肠道隔离的目的是切断粪-口传播途
径。适用于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粪便
而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
污染区 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为污染区。 如病房、病人洗手间等。 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 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 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 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
遵循隔离原则 加强隔离知识教育
1.正确区分隔离种类,并采取相应隔离措。2.严格遵守隔离原则。
隔离单位
以病人为隔离单位:每个病人有独立的病房与
用具,与其他病人及不同病种间进行隔离。
以病室为隔离单位:同一病种病人安排在同一
病室内,但病原体不同者,应分室收治。凡未
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重、危病人具有强烈
传染性者应安排单独隔离室。
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和隔要离求
清洁区 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为清洁区。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餐室、更 衣室、值班室等场所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 堂、药房、营养室等。
3.强化工作人员的隔离概念。
4.严格执行探陪制度,必须陪伴和探视时,应向
病人及探陪人员宣传、解释有关知识,使其遵
守隔离要求和制度。
隔离原则
一般消毒隔离
1.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设置擦鞋垫(用消 毒液浇湿,供出入时消毒鞋底)及泡手消毒液。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隔离规程, 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19版)
➢ 5.4.4 隔离要求
➢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
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 ➢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 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 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 3.14 两通道 two passages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 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人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 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 应配备适量非于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5.5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5.5.1建筑布局 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 离病室
➢ 5.5.2 隔离要求 ➢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
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 0.8m ➢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
之间距离不少于 1.1m。
5.3 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5.3.1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 5.3.2 建筑布局
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病室 采用负压通风,上送风、下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 风口,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 但应高于地面 10cm。门窗应保持关闭。
➢ 3.9.2 外科口罩 surgical mask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 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的口罩。
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揭秘
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揭秘新冠病毒(COVID-19)作为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许多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揭秘一些新冠病毒防控技术。
1. 口罩: 口罩是最常见的防护措施之一。
它可以阻止粒子从口腔和鼻腔喷出或进入。
医用口罩、N95口罩及其他类似的防护口罩都被广泛使用。
口罩: 口罩是最常见的防护措施之一。
它可以阻止粒子从口腔和鼻腔喷出或进入。
医用口罩、N95口罩及其他类似的防护口罩都被广泛使用。
2. 社交距离: 保持社交距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通常建议与他人保持1米至2米的距离。
社交距离: 保持社交距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通常建议与他人保持1米至2米的距离。
3. 手卫生: 经常洗手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使用肥皂和水,持续揉搓手部至少20秒。
如无法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也可以有效清洁双手。
手卫生: 经常洗手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使用肥皂和水,持续揉搓手部至少20秒。
如无法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也可以有效清洁双手。
4. 消毒: 定期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面和电子产品等。
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潜在的病毒。
消毒: 定期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面和电子产品等。
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潜在的病毒。
5. 健康筛查: 定期进行健康筛查,如测量体温和观察呼吸症状,可以尽早发现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健康筛查: 定期进行健康筛查,如测量体温和观察呼吸症状,可以尽早发现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6. 疫苗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已经研发并广泛应用。
疫苗的接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轻感染的风险。
疫苗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已经研发并广泛应用。
疫苗的接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轻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采取口罩佩戴、社交距离、手卫生、消毒、健康筛查和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
隔离技术
二、隔离原则
5、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
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或消毒液喷雾消毒空气;每日晨 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6、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
对患者热情、关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 性和暂时性,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 自卑等心理反应。
二、隔离原则
7、掌握解除Βιβλιοθήκη 离的标准传染性分泌物培养3 次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由 医生开出医嘱后解除隔离。
(二)手的清洁与消毒
擦 手
小毛巾至上而下擦干双手
(三)使用避污纸 取用避污纸时,从页面抓取,
不可掀开撕取
(四)穿、脱隔离衣
手
和取
领 口 是
隔 离
清衣
洁
(四)穿、脱隔离衣
穿上一只衣袖
(四)穿、脱隔离衣
穿上另一只衣袖 注意下巴!
(四)穿、脱隔离衣
系 领 扣
(四)穿、脱隔离衣
系手
袖,
口
从 此
• 医院感染 • 消毒灭菌方法 • 无菌操作原则 • 无菌操作方法 • 隔离及穿脱隔离衣
意愿征询
• 你们想什么时候考试? • 考一次? • 考两次?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二)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二)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3、分别设有工作人员进出通道和病人进出通道 4、隔离单位设置
以病人为隔离单位/单人隔离 以病室为隔离单位/同病室隔离
保护性隔离: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少数易感者置 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一)工作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隔离技术
三、隔离种类及措施 (五)血液-体液隔离(blood-body liquid isolation)
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 性血液或体液而感染的传染性疾病
例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等。
采用红色隔离标志
隔离措施
设隔离室 进出隔离室要求 污物处理 探视要求
呼吸道隔离
三、隔离种类及措施
(四)肠道隔离(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适用于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 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
例如:感染性腹泻或胃肠炎如伤寒、细菌性 痢疾、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戊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等。
采用棕色隔离标志
隔离措施
设隔离室 进出隔离室要求 食具、便具专用 污物处理 探视
隔离技术
隔 离(isolation)
是指将感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 的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目的
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对易感人群 采取保护性隔离。
隔离对象:
患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卫生状况较差的易感患者 细菌培养分离出流行性或感染有多重性
耐药菌的患者。
传染病隔离:将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传 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安置在特定区域,与一般 人群暂时分离,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 机会,同时,也便于污染物的集中消毒及处理。
保护性隔离: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少数易感者置 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一)工作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清洁区: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半污染区: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
区域 污染区:指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26
11
(一)疾病传播的三要素
易感 宿主
感染源
传播途径
2021/3/26
12
(1)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
并排除的宿主或场所。包括外源性感 染和内源性感染。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
播、空气传播、媒介物传播、昆虫媒 介传播。
(一)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
•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 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 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 有可能污染其他部位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
2021/3/26
6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手卫生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护目镜、面
罩 3)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4)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污染的物品 5)预防针刺伤和锐器伤 6)保持环境清洁和正确处理溢出物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2021/3/26
隔离技术
XXXX
1
2021/3/26
2
学习内容
1.标准预防:概念、方法及措施 2. 隔离的原理: 3. 三种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2021/3/26
3
隔离技术
•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 员及媒介物中播散,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 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 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2021/3/26
7
2021/3/26
8
(三)环境、物体表面、衣物与餐 饮具的消毒
• 1.医院普通病区的环境、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 期清洁,遇污染是随时消毒
• 2.在处理被污染的衣物时,应防止医务人员皮肤 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 2空气传播(肺结核、水痘)的隔离预防
• 3.飞沫传播(百日咳、病毒性腮腺炎、SARS)
的隔离预防
2021/3/26
15
病人的隔离
• 1)单间隔离或同种病源置于一室 • 2)限制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运转 • 3)病人戴口罩(空气、飞沫传播) • 4)通风、空气消毒(飞沫传播),空气传
播应严格空气消毒 • 5)隔离标记:蓝色(接触)、黄色(空气
2021/3/26
9
(四)污物袋应用
• 1)隔离患者用过的物品:黄色污物袋,隔 离标记
• 2)具有传染性的一次性物品:防渗漏医疗 垃圾袋,3/4满时封扎
• 3)污染的布类物品:医疗垃圾袋,先消毒 后清洗
2021/3/26
10
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 概念:是针对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或有重 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体感染的预防,它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 方法来预防感染。
2021/3/26
4
标准预防
• 概念: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用 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不论病人是否确诊 或可疑感染性传染,都采用标准预防,这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 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 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2021/3/26
5
)、粉色(飞沫)
2021/3/26
16
医务人员的防护
• 1)戴手套 • 2)洗手和手消毒 • 3)戴帽子、口罩 • 4)穿隔离衣、防护服 • 5)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021/3/26
17
2021/3/26
18
2021/3/26
19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 庭幸福。
2021/3/26
20
(3)易感人群
2021/3/26
13
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小于1米以内)
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大于 5um),空气中短距离移动到易感口、粘膜 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
小于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传播。
2021/3/26
14
(二)隔离方式
• 1接触传播(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 肤感染)的隔离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