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表格整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表格整理)
(3)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4)作用:①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②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第8课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建立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
(2)三民主义内容: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结果: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西安事变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七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北平卢沟桥
(3)事变制造者:日本侵略军队,悍然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1)血战台儿庄:①时间:1938年春,②中方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③交战双方:中国军队和日军④地点:山东台儿庄
⑤结果: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
①时间:1940年8月,
②指挥者: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③区域: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2)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 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
(1)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知识解读方案
单元知识梳理
中 华 民 从九一八 族 事变到西 的 安事变 抗 日 战 争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概况: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 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爆轰沈阳城
结果:日本占领东北三省;日本扶植傅仪在长春 建立伪满洲国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 押蒋介石
主的正规战
条件的运动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 战略地位 导作用,是抗战的主
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 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 的主战场
(1)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 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抗日
(2)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 极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 场的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相互关系 (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 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 “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 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2)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的借口,它是指哪一事件?密电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态度? 导致了什么后果?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相关 知识。第(1)问从图片“黄海激战”确定相关战争是甲 午中日战争,后两小问识记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 问识记作答,第二小问从“力避冲突”可知是不抵抗政策, 第三小问从对东北的影响回答即可。
答案:B
核心二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核心框架:
核心要点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 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19-05-12【专题归纳】知识梳理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

①⽬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②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分世界的⼀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③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东的全部权益由⽇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民的极⼤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凡尔赛体系的确⽴:1919―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

(1)⽬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盾。

(2)《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和领⼟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

(3)华盛顿体系的确⽴: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它确⽴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世界的结果。

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盾也进⼀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盾。

因此,这⼀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命题分析本专题主要介绍了⼀战后⾄⼆战前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这⼀时期的历史发展,承前启后,因果相袭,既是⼀战的最终结果,也是⼆战的直接源头,对中国和世界现代历史进程产⽣了巨⼤影响,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黄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禹古钱币
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商鞅变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扁鹊屈原孔子老子韩非孙武
秦始皇秦统一货币秦统一文字汉武帝汉代讲学图
汉代牛耕图耧车
丝绸之路班超蔡伦华佗张仲景诸葛亮三国鼎立形势图
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年代尺祖冲之贾思勰
《水经注》书影都江堰示意图
王羲之《兰亭序》(草本.局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马”字演变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对”字的比较。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图片兴十四镇中学张德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现代人头像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H-. T V Z:黄帝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I•耳商鞅变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扁鹊屈原-Fz.老孔子韩非孙武秦始皇秦统一货币秦沖出撕料1 赳罐汉武帝汉代讲学图汉代牛耕图丝绸之路班超蔡伦华佗张仲景诸葛亮三国鼎立形势图年代尺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贾思勰祖冲之K:I:il"-i■■■■丄『4亍冒牡観1吉-»£龙霜玄吟©门电其萃茶4<厲绘覇1t*c旳附奔«<空辛雄・<;H'l^^l<I4<F叫IK鼻样邸常一-知粘4'打囉^5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图片兴十四镇中学张德玉都江堰示意图〈〈兰亭序》(早本•局部)・如A ff 筍星齐*加-轉*雄,丘& **<--{l x .-r ...-X 二己茂中..电一•《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马”字演变《水经注》书影王羲之f ^-菽山常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图片兴十四镇中学张德玉馬3易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大篆小篆隸書“对”字的比较。

八年级历史上册考点梳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考点梳理
③交战双方:中国军队和日军④地点:山东台儿庄
⑤结果: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
①时间:1940年8月,
②指挥者: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③区域: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2)组织者: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3)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5)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昌。
(6)北伐名将: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
(7)北伐的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8)北伐结束: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北平卢沟桥
(3)事变制造者:日本侵略军队,悍然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后长达六周时间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时间:1901 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 、俄、日、法、德、意、奥等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 4.5亿两,以 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共26张PPT)

观察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时间轴,归纳 其换算公式:
思 考
民国 民国 民国 (民国纪年)
元年 2年 3年 民国6年
1911年 1912年1913年 1914年 1917年 (公元纪年)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公元年=民国年+1911
考考你
检测:八路军的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
C 七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
意义: 2024/1/9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国家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君主专制)
人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 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3.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 不包括( )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 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袁世 凯在北京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胜利的果 实被袁世凯窃取
总结:为什么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材料一:在武昌起义袁胜世利后凯,军北事方实半壁力江强山大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 材料二:清末,袁世袁凯被世认凯为个是人“治威世望之高能臣”,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

2020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020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

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图关天培鸦片战争形势图
铜牛图左宗棠邓世昌
《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就义公车上书
江南制造总局雄鸡一声天下白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青年杂志》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一大”嘉兴南湖游船会址
周恩来南昌起义
武昌起义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日军在南京屠杀比赛西安事变
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等赴重亲谈判
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
张謇严复侯德榜《海国图志》
严复 徐悲鸿 徐悲鸿画的马
冼星海 聂耳 詹天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