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由来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学教学参考:病毒知识归总

高中生物学教学参考:病毒知识归总

病毒知识归总病毒(拉丁语:virus)是仅能在生物体活细胞内复制繁衍的亚显微病原体。

它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非细胞形态,为类生物,无法自行表现出生命现象,靠寄生生活。

它是由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借由感染的机制,这些简单的有机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

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

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分组成:病毒都含有遗传物质(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体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

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体形到复合型结构。

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千分之一。

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于不同的机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于质粒(环状DNA,可以在细胞内复制并在细胞间转移),而其他一些则可能起源于细菌。

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病毒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通过以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如蚜虫,来在植物间进行传播;而动物病毒可以通过蚊虫叮咬而得以传播。

这些携带病毒的生物体称为“载体”。

流感病毒可以经由咳嗽和打喷嚏来传播;诺罗病毒则可以通过手足口途径来传播,即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轮状病毒常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儿童而直接传播的;此外,艾滋病毒则可以通过体液接触来传播。

并非所有的病毒都会导致疾病,因为许多病毒的复制并不会对受感染的器官产生明显的伤害。

一些病毒,如艾滋病毒,可以与人体长时间共存,并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即“病毒持续感染”(viral persistence)。

但在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能够引发免疫反应,消灭入侵的病毒。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结构


衣壳系由一定数量的壳粒(capsomere)组成。 每个壳粒又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不同 种类的病毒衣壳所含的壳粒数目不同,是病毒 鉴别和分类的依据之一。
五邻体
六邻体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尚有囊膜 (envelope)。 囊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从宿主细胞获得的, 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 有的囊膜表面有突起,称为纤突(pike)或膜 粒(peplomer)。囊膜与纤突构成病毒颗粒的表 面抗原,与宿主细胞嗜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有密切关系。有囊膜的病毒称为囊膜病毒 (enveloped virus),无囊膜的病毒称裸露病 毒(naked virus)。
聊城大学
一、病毒分类的原则

1963年 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 据安德鲁斯(Andrewes)提出的分类建 议提 出了新的8项分类原则: ① 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② 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③ 病毒粒子的结构; ④ 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 敏感性; ⑤ 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⑥ 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

指病毒组分之外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
某些中间产物,具有酶的活性或其他功能。非
结构蛋白的作用近年来已逐步被了解。
结构蛋白
组成病毒体的成分
衣壳蛋白 包膜蛋白 基质蛋白——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 的部分, 有跨膜及锚定功能区
非结构蛋白

20面体对称
核衣壳形成球状结构,壳粒
排列成20面体对称型式,有20个等边三角形 构成l2个顶、20个面、30个棱的立体结构。

病毒颗粒顶角由5个相 同的壳粒构成,称为五 邻体(penton),而三角 形面由6个相同壳粒组 成,称为六邻体(hexon)

计算机病毒由来

计算机病毒由来

计算机病毒由来介绍一: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的原因。

电脑病毒的制造却来自于一次偶然的事件,具体可以参考百度百科。

木马等病毒是指通过入侵计算机,能够伺机盗取帐号密码的恶意程序,它是计算机病毒中的一种特定类型。

木马通常会自动运行,在用户登录游戏帐号或其它如网银、聊天帐号的过程中记录用户输入的帐号和密码,并自动将窃取到的信息发送到黑客预先指定的信箱中。

这将直接导致用户帐号被盗用,帐户中的虚拟财产被转移。

电脑管家应用了腾讯自研第二代反病毒引擎,资源占用少,基于CPU虚拟执行技术能够根除顽固病毒,大幅度提升深度查杀能力。

可以很好防护电脑。

介绍二:那么究竟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其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

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

某些爱好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

这些程序通过载体传播出去后,在一定条件下被触发。

如显示一些动画,播放一段音乐,或提一些智力问答题目等,其目的无非是自我表现一下。

这类病毒一般都是良性的,不会有破坏操作。

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

每个人都处于社会环境中,但总有人对社会不满或受到不公证的待遇。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编程高手身上,那么他有可能会编制一些危险的程序。

在国外有这样的事例:某公司职员在职期间编制了一段代码隐藏在其公司的系统中,一旦检测到他的名字在工资报表中删除,该程序立即发作,破坏整个系统。

类似案例在国内亦出现过。

用于版权保护。

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象今天这样完善。

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有些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制作了一些特殊程序,附在产品中。

如:巴基斯坦病毒,其制作者是为了追踪那些非法拷贝他们产品的用户。

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用于特殊目的。

某组织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特殊系统进行宣传或破坏。

人类疫情发展史 人类病毒疫情

人类疫情发展史 人类病毒疫情

人类疫情发展史人类病毒疫情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病毒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类历史上的疫情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过去的传染病到现代的全球流行病,每一次疫情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为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以人类疫情发展史为主线,探讨人类病毒疫情的起源、发展和应对措施。

一、疫情起源与发展人类病毒疫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期的疫情主要是由于人类与动物的密切接触,例如禽流感和猪流感等。

这些病毒从动物传染给人类,进而在人类之间传播,导致了疫情的爆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密集地区和交通网络的建立,病毒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在现代历史中,一些病毒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例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全球范围内造成为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这次流感疫情的爆发主要是由于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突变而来,人类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导致疫情迅速蔓延。

二、应对措施与防控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病毒疫情的应对能力不断提高。

在疫情爆发之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和保护公众的健康。

这些措施包括:1. 疫苗研发和接种:科学家们通过对病毒的研究和分析,开辟出相应的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疫情监测和报告:各国建立了疫情监测系统,及时采集和报告病例数据。

这有助于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3. 公众教育和宣传:政府和媒体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病毒疫情的风险和防控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医疗资源调配:在疫情爆发时,各国政府会调配医疗资源,加强病毒检测和治疗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病患的治愈率和康复速度。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病毒疫情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疫情的威胁。

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在病毒研究和防控策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病毒疫情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为了广泛的影响。

新冠病毒的源头与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的源头与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的源头与传播途径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

然而,人们对于该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仍有很多疑虑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新冠病毒的源头以及其传播途径,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一、新冠病毒的源头1.1 病毒的起源新冠病毒是一种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目前,该病毒的起源尚不明确。

有学者认为,该病毒起源于野生动物,例如蝙蝠和穿山甲等。

这些动物也是SARS和MERS等病毒的主要宿主。

1.2 病毒的传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病毒通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等通过空气传播到另一人的呼吸道和眼结膜等处,从而引发感染。

二、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2.1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在距离感染者1至2米的范围内,另一无症状的人吸入感染源产生的飞沫,或者将飞沫附着在其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造成感染。

该传播途径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2.2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通过接触感染者或感染源而引发感染。

感染源可以是任何被污染的物体,例如门把手、公共交通工具、桌面、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等。

感染者接触到这些污染物体后,再将其手带入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就可能造成感染。

2.3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通过气溶胶在空气中传播,在粒径小于5微米的病毒颗粒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后被无意识吸入肺部,导致感染。

病毒可以通过室内空气传播,特别是在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如电梯、电影院等,病毒的传播可以更加严重。

三、如何预防新冠病毒3.1 做好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关键。

建议大家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距离等。

如果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应及时就诊并隔离。

在家中合理通风也是重要的措施。

3.2 做好环境卫生环境也是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议大家定期开窗通风、勤消毒、避免多人聚集等。

3.3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当前,全球的医疗资源都非常紧张,我们需要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该先采取自我隔离和家庭治疗等措施。

病毒的起源与演化

病毒的起源与演化

病毒的起源与演化病毒是一种极微小的病原体,无法自主繁殖,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造成宿主的疾病。

病毒种类繁多,疾病类型也各不相同,而其起源与演化则引发了人们的许多猜测和探究。

病毒起源的猜测病毒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话题。

在研究病毒起源的过程中,科学家提出了几种假说。

1.变异起源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病毒可能是由原来与宿主的共生微生物演化而成的。

这些微生物会对环境变化进行适应,并且会发生基因突变。

如果这些变异微生物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源,可能会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从而形成了病毒。

2.退化起源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病毒可能是自主生命进化降解的产物。

在过去,某些生物体具有自主生命力,但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生物体逐渐失去了某些基因,最终产生了病毒这种非自主生命体。

3.修饰起源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病毒起源于宿主细胞基因的修饰和突变。

根据这种假说,病毒起源于宿主细胞的RNA和DNA丝,它们在修饰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最终形成了病毒。

以上假说都是科学家长期探讨后提出的猜测,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这些假说,因此病毒起源的问题仍然是一个科学难题。

病毒的演化病毒已存在于地球上数百万年,它们不断地适应各种生物细胞,从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病毒的演化,使得病毒越来越难以被识别和治疗。

病毒的演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

例如,环境因素的变化、宿主细胞类型的变化以及自身基因的变化都是影响病毒演化的因素。

与其他生物相比,病毒的演化速度非常快,这是因为病毒有较高的突变率和基因重组率。

当宿主细胞中有多个病毒株时,它们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变异株,从而增加病毒生存的机会。

与病毒演化相关的现象相当常见,例如病毒突变、毒株转移等等,病毒变异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表面蛋白,使他们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系统,从而突破自身的“免疫死亡线”。

结语对于病毒起源和演化的探究,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从人类防疫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可能存在病毒的物体和场所,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木马病毒——“木马”的由来

木马病毒——“木马”的由来

⽊马病毒——“⽊马”的由来
作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安全⽆疑成为了⼈们的关注的焦点。

⽽⽊马病毒是⼈们谈虎⾊变⼀词,确定,作为⿊客最得⼒的⼯具,⽊马病毒应该得到这样的敬畏。

记得在⼀本书中这样说道“⽊马与⿊客,就像西门吹雪与剑,有剑的剑客,才能使出凌厉的招式。

” 那么“⽊马”这⼀词⼜是从何⽽来呢?
故事发⽣在在三千多年的古希腊,特洛伊的王⼦帕⾥斯爱上了斯巴达国王的妻⼦——绝世美⼥海伦。

王⼦把她带回了特洛伊古城,这时斯巴达王⾮常的愤怒,他找到了⾃⼰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加伽门农,请求他的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了⼀⽀希腊联军讨伐特洛伊古城。

然后事情却没那么简单,建军围攻了特洛伊古城9年仍未攻下,到了第⼗年,将领奥德修斯想出⼀计,将⼀批勇⼠藏于⼀批巨⼤的⽊马腹内,放在城外,⼤部队则佯装退军。

特洛伊⼈以为敌军已退,就打开城门,打扫战场,并把敌军留下的那只⽊马作为战利品带进了城中。

全程饮酒狂饮,到了夜间,全城军民进⼊梦乡,⽽埋伏在⽊马中的勇⼠们跳了出来,并打开城门四处放⽕,城外将⼠⼀拥⽽⼊,部队⾥应外合,攻下了特洛伊城池。

后代称这只⼤⽊马为“特洛伊⽊马”。

后来,⼈们在写⽂章时,就常⽤“特洛伊⽊马”这⼀典故⽐作在敌⽅营垒内埋下伏兵⾥应外合的活动。

⽽⿊客编写⼊侵他⼈电脑并进⾏控制和破坏的程序,也就叫做“⽊马”了。

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病毒是极其细小的微生物,它很容易感染人体,造成许多疾病,病毒的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将介绍病毒的基本知识及其感染人体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以应对病毒的威胁。

一、病毒是什么
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存的微小病原体,外形极其细小,只有利用其它生物器官进行繁衍。

它们没有自己的代谢能力,必须通过藉由感染主体,利用宿主细胞资源进行复制,从而繁殖出新的病毒。

二、病毒如何感染人体
1. 病毒可以从环境介质中传导至人体:病毒也可以通过肌肤接触或口腔呼吸的方式传入人体,从而使人感染病毒。

2. 当病毒进入人体之后,它将持续复制: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将通过复制自身的方式,从而传播到其它细胞中。

3.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发抗体的形成:当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对病毒的抗体反应,以抵御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三、预防病毒感染
1. 多饮水、多吃蔬果:保持身体良好的抵抗力,及时补充水分,多食用新鲜的蔬果。

2. 经常进行消毒:使用75%的酒精、含氯的清洁剂等进行食物表面,生活用品的经常消毒,可以对抗病毒。

3. 勤洗手:勤洗手有助于杀灭手上可能存在病毒,保护自己避免感染病毒。

4. 打好疫苗:及时打疫苗也是有效预防病毒扩散的一种有效措施。

总之,病毒是一种小型病原体,而且它们极其地脆弱,且容易传播,很容易感染人体。

因此,加强对病毒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让我们共同来抵御病毒的危害,保护我们的家人和社会。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计算机病毒简单的讲,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编制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编制的一种具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其具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那么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计算机病毒的来源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无聊程序或实验品主要是部分计算机工作人员或业余爱好者为了纯粹个人利益或性质而制造出来的,有的是用来测试个人的编程能力,有的则纯粹是为了开玩笑,这类病毒一般以良性病毒为主。

2.蓄意破坏一般多表现为病毒作者对某个人或组织的报复性行为,也有一些是团体行为,比如现代战争中的信息战,实施有组织有规模的病毒攻击是打击敌方性息系统的一个有效手段。

3.研究实验用这类病毒则是用于研究或实验而设计的样本程序,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扩散出实验室或研究所,从而成为危害四方的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1.引导性病毒其感染对象是计算机储存介质的引导区。

病毒将自身的全部或部分逻辑取代正常的引导记录,而将正常的引导记录隐藏在介质的其他储存空间。

由于引导区是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以此类病毒可在计算机运行前获得控制权,其感染性很强。

2.文件型病毒其感染对象是计算机系统中独立存在的文件。

病毒将自身粘贴到可执行文件或其它文件中,在文件运行或被调用时驻留内存、传染、破坏。

3.混合型病毒混合型病毒通过感染多个目标,其感染对象包括引导区和文件,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征。

按针对系统的不同,可分为:DOS病毒、Windows病毒、宏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1.磁盘早期的计算机病毒大都以磁盘等储存设备来传递的,包括软盘、硬盘、磁带机、光盘等。

在这些储存设备中,尤以磁盘是使用最广泛的移动设备,是早期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

2.下载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使用计算机的人们几乎每天都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用的资料信息。

病毒细菌科普童话的故事

病毒细菌科普童话的故事

病毒细菌科普童话的故事一、病毒的前世今生大约36亿多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最早的原始生命——单细胞生物出现了。

在复杂的环境下,单细胞生物不断演化,形成了多细胞生物。

大约在几亿年前,它们逐渐演化出更加高级的组织和器官,功能越来越复杂,可以完成越来越多的高难度行为,逐步构成了生机盎然的世界。

病毒就是我们地球村的一个古老居民,它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生物。

早在几十亿年前地球上还没有单细胞生物的时候,病毒就已经存在了。

在很多生物学家的眼里,生物的本质就是遗传基因,生物的行为不过是基因操控的结果。

而病毒就只有遗传基因和一点点必要的蛋白质“外衣“,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它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

二、病毒的分类1、按感染对象划分病毒家族按照感染对象可简单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植物病毒顾名思义影响的对象是植物。

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和螨类。

已知大约有400种昆虫可传播200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以叶蝉和蚜虫最为主要,仅桃蚜就能传播约70种病毒。

某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病毒既能在植物体内,也能在昆虫体内繁殖。

动物病毒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疾病,如人的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

引起动物疾病的有:禽流感、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炭疽等瘟疫病。

动物病毒的复制和噬菌体复制的过程相似:吸附、注入、复制、装配、释放,只是有些细节不同。

细菌病毒以细菌为宿主,又称噬菌体。

噬菌体数量无法计算,在任何生物体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噬菌体导致了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死亡。

不过别紧张,这里的死亡不是指人类,而是指细菌。

比如噬菌体每天会杀死海洋中40%的细菌。

噬菌体与人类友好相处,科学家正在研究请它来帮助人类治疗某些细菌性疾病。

目前的研究认为,病毒的寄生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人只会感染动物病毒或者是其他病菌。

人类与病毒的进化关系

人类与病毒的进化关系

人类与病毒的进化关系在人类的漫长进化历程中,病毒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它们不仅起到了挑战和威胁人类生存的作用,更是推动人类进化的一股力量。

从人类疾病的早期历史到现代医学的重大挑战,病毒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复杂而动态的进化之中。

一、人类与病毒进化的起源病毒被视为生命的争议至今未解决,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关其进化起源的线索。

研究表明,病毒起源于数亿年前,它们潜伏在古代细胞中,共同进化、共同繁殖。

据说,一些病毒甚至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的三叠纪时期。

二、病毒与人类的长期互动病毒和人类的互动由来已久,科学家们认为,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始于人类出现之前。

在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病毒始终是一个干扰和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古人们对病毒的感知集中在诸如龙病、黑死病等大规模瘟疫的爆发上,而现代医学则逐渐认识到了病毒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三、病毒推动人类进化的力量虽然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但它们也推动并促使了人类的进化。

病毒的突变和变异给人类免疫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压力,人类逐渐进化出了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

而人类的饮食、生活和生产方式等方面也受到了病毒与细菌的影响,这些变化又带来了新的进化方向。

四、人类与病毒的现代进化关系尽管人类的免疫系统迅速反应和快速适应病毒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现代病毒仍然屡屡向人类发起挑战和攻击。

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病毒的暴发引发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并成为了人类在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治方面的重大挑战。

人类逐渐意识到,加强预防控制和协作研究对于应对新型病毒和提升人类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人类与病毒的进化关系中,病毒作为进化的力量始终存在着。

尽管其在人与病毒之间超长时间的互动中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不断存在,但是病毒也在推动人类进化的同时,促使人类不断发展出应对病毒的新手段和方式。

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人类逐渐找到了与病毒共存、互惠共存的新路径,进化关系中的病毒因此也成为了人类征服疾病、提升健康的驱动力。

病毒介绍概要

病毒介绍概要

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 1、标准病毒与缺陷病毒 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由于其基因组 因某种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转录过程的错误而发生突变,以致有 装配不全的病毒颗粒产生,称为缺陷病毒,产生缺陷病毒的原亲 代病毒,则称为标准病毒,缺陷病毒颗粒有干扰标准病繁殖的作 用。
2、假病毒与真病毒 一种细胞有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在 增殖过程中,一种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壳,这就是真病毒,是 这种病毒的应有“面目”;如果一种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编 码的外壳,则称为假病毒,此时一种病毒的本来性质,被另一种 病毒的性质所掩盖。
2、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 病毒可提纯为结晶体。我们知道结晶体是 一个化学概念,是很多无机化合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认为某些病 毒有化学结晶型和生命活动型的两种形式。
3、颗粒形式与基因形式 病毒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之外,此时,只具 感染性。一旦感染细胞病毒解体而释放出核酸基因组,然后才能进行复制 和增殖,并产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组整合于细胞基因组,随细 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时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颗粒形式增殖, 这是病毒潜伏感染的一种方式。
病毒的分类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NV)第七次报告(1999),将所 有已知的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单股DNA病毒, DNA病毒——双股DNA病毒,DNA与RNA反转录病毒, RNA病毒——双股RNA病毒,RNA病毒——单链、单股R 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类病毒等八大类群。此外,还增设 亚病毒因子一类。这个报告认可的病毒约4000种,设有三个 病毒目,64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33个病毒属,其中 29个病毒属为独立病毒属。亚病毒因子类群,不设科和属。包 括卫星病毒和prion(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朊病毒)。一些属性不 很明确的属称暂定病毒属。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感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 常引起宿主发病。但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也可与宿主共存而不引 起明显的疾病。

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一、病毒病由来已久地球上的人类,其他动物和植物遭受病毒病的折磨已有许多世纪。

许多记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印度和中国就存在天花,中国从公元十世纪宋真宗时代就有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了。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人痘预防天花推行甚广,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及英国。

1796英国医生琴纳(Jenner),才得出了结论,牛痘可能使人预防天花,并在英国及欧洲大陆普遍应用,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除了文字记载外,考古学的发现也说明早就存在某些人类病毒病。

在古埃及石刻浮雕中一个主要人像就带有患过引起跛足的脊髓灰质炎的标记。

(如图1)在家畜的病毒病中,狂犬病可能是最早有记载的。

此病毒病一般与疯狗有关。

阿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公元前四世纪就记述了病犬的疯狂和暴怒,通过咬啮还能将病魔传给其他的动物,此病也能传染给人(人畜共患疾病),在人体上这种病常被称作恐水病。

法国人巴斯德(Pasteur)在1884年发明了狂犬疫苗。

昆虫病毒病可能同高等动、植物的病毒病一样历史悠久。

十二世纪中叶我国《农书》(1149年出版)中,已有关于家蚕“高节”、“脚肿”等病症的记载。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而国外直到十九世纪中叶,Cornelia和Maestri才记述了家蚕的黄疸病或多角体病的症状。

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的是郁金香碎色病,因为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师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图2)。

据记载一个得病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来牛、猪、羊甚至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

在1634-1637年的荷兰,这种嗜好达到了可称做“郁金香热”的高潮。

使我们知道在十七世纪就存在一种植物病毒病----郁金香碎色病。

Adolf Mayer)被烟草的一种病态吸引住了,其症状是感染叶子上出现深、浅相间的绿色区域,故麦尔在1886年称为烟草花叶病。

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不能把此病归于无机物平衡失调。

[初中生物]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初中生物]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一、病毒病由来已久地球上的人类,其他动物和植物遭受病毒病的折磨已有许多世纪。

许多记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印度和中国就存在天花,中国从公元十世纪宋真宗时代就有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了。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人痘预防天花推行甚广,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及英国。

1796英国医生琴纳(Jenner),才得出了结论,牛痘可能使人预防天花,并在英国及欧洲大陆普遍应用,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除了文字记载外,考古学的发现也说明早就存在某些人类病毒病。

在古埃及石刻浮雕中一个主要人像就带有患过引起跛足的脊髓灰质炎的标记。

古埃及石刻浮雕在家畜的病毒病中,狂犬病可能是最早有记载的。

此病毒病一般与疯狗有关。

阿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公元前四世纪就记述了病犬的疯狂和暴怒,通过咬啮还能将病魔传给其他的动物,此病也能传染给人(人畜共患疾病),在人体上这种病常被称作恐水病。

法国人巴斯德(Pasteur)在1884年发明了狂犬疫苗。

巴斯德(1822-1895) 法国著名科学家发明巴氏消毒法、1884年研制成功狂犬疫苗昆虫病毒病可能同高等动、植物的病毒病一样历史悠久。

十二世纪中叶我国《农书》(1149年出版)中,已有关于家蚕“高节”、“脚肿”等病症的记载。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而国外直到十九世纪中叶,Cornelia和Maestri才记述了家蚕的黄疸病或多角体病的症状。

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的是郁金香碎色病,因为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师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

据记载一个得病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来牛、猪、羊甚至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

在1634-1637年的荷兰,这种嗜好达到了可称做“郁金香热”的高潮。

使我们知道在十七世纪就存在一种植物病毒病----郁金香碎色病。

郁金香静物画二、病毒的发现与发现者Adolf Mayer被烟草的一种病态吸引住了,其症状是感染叶子上出现深、浅相间的绿色区域,故麦尔在1886年称为烟草花叶病。

病毒是怎么形成的

病毒是怎么形成的

病毒是怎么形成的病毒是怎么形成的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病毒是怎么形成的病毒的结构1.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形成核衣壳。

核心位于病毒体的中心,为核酸,为病毒的复制、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信息;衣壳是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

衣壳的功能:①具有抗原性;②保护核酸;③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

2.病毒的辅助结构有些病毒核衣壳外还有一层脂蛋白双层膜状结构,是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穿过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时获得的,称之为包膜。

在包膜表面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镶嵌成钉状突起,称为刺突。

有包膜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

包膜功能:①保护核衣壳;②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③具有抗原性。

病毒出现假说1.蛋白质、核酸遗失说:大生物(此处大生物意思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区别于病毒的非细胞结构生物)由于细胞脱落和破裂,导致游离的蛋白质和dna、rna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这些蛋白质由于化学作用形成了一个内部可容纳小分子的结构,里面裹着dna或者rna,甚至单独的蛋白质和单独的dna、rna游离,这些散落的游离的分子,有一些个别的和大生物细胞膜有亲和性,大生物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使其进入细胞,其dna、rna得以表达,然后通过进化形成成熟的病毒。

2.生命起源说: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体,早在没有细胞之前就有病毒存在,那时的病毒还只限于蛋白质和核酸,没有表现出病毒的寄生特征,当细胞体生物出现之后,个别这种蛋白质和核酸或他们的复合体表现出寄生性,这些散落的游离的分子,有一些个别的和大生物细胞膜有亲和性,大生物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使其进入细胞,其dna、rna得以表达,然后通过进化形成成熟的病毒。

病毒发展历程

病毒发展历程

病毒发展历程
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可以在宿主体内繁殖并感染其他生物。

病毒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 起源和进化:病毒最早的起源尚不明确,但据科学家推测,它们可能是一种寄生生物的进化产物。

病毒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个种类和家族。

2. 病毒发现:人类最早对病毒的认识可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
科学家安东尼·范·李文虎克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病毒颗粒。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了解病毒。

3.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消化道、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

不同种类的病毒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这也是造成疾病传播速度和范围不同的原因之一。

4. 疾病爆发:某些病毒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了多起疾病爆发。

例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等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5. 防控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的传播,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这包括疫苗的研发和广泛接种、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病毒监测和检测等。

6. 病毒变异:病毒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这是它们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一种策略。

病毒变异可能会导致疫苗的失效
或药物的无效,因此病毒变异的研究对于防控疾病至关重要。

7. 抗病毒药物:随着对病毒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些针对特定病毒的抗病毒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减轻疾病症状或阻止病毒的复制。

总的来说,病毒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研究和了解病毒的进化、传播和防控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新冠的源头

新冠的源头

新冠的源头
疫情的起源是自然界,最早发现病毒是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界,可能是由某种动物传染给人类。

2020年4月8日,一篇由英国和德国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

论文内容显示,研究人员按照进化关系,将新冠病毒变种分为A、B、C三类,A类和从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为相似,更多的发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受感染者,研究人员称A类病毒为“爆发根源”。

B类毒株是中国境内的主要类型,C类在欧洲大规模传播,亚洲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韩国也出现此类型。

病毒的起源有三类学说

病毒的起源有三类学说

病毒的起源有三类学说:(1)退化性起源学说退化性起源学说认为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的退化形式。

这种细胞内寄生的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对某种不能穿过细胞膜的代谢发生了严重依赖。

在细胞内,这类寄生物可以在不影响其生存的情况下逐渐丢失部分生物学功能。

它们所必需保留的功能是具有可进行自主复制的DNA复制原点(顺式元件)、可以对复制进行调控的反式调控蛋白,以及能与宿主生物合成及复制系统相互作用的顺式和反式功能。

最终的选择结构,就可产生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DNA分子或质粒。

退化性起源学说可以把病毒的起源解释为两个阶段:首先,寄生物在细胞内产生独立复制的DNA质粒,然后,编码寄生物亚细胞结构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病毒的衣壳蛋白。

随着进化的发生,新获得的可在细胞间转移的特性被进一步选择下来。

(2)病毒起源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和(或)DNA成分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病毒是正常的细胞组分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自主复制的能力独立进化而来的。

该学说能解释所有病毒的起源:DNA病毒起源于质粒或转移因子;反转录病毒起源于反转座子;RNA病毒起源于自主复制的mRNA。

(3)病毒起源于具有自主复制功能的原始大分子的学说,即病毒起源于自主复制的RNA 分子。

核糖核酸多聚体具有自主复制的信息和能力。

由于发现RNA分子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使得RNA为生命和病毒的起源的学说变得更具有吸引力。

小而简单的RNA分子具有至少下列三种化学功能:1)核糖核酸酶的活性;2)能自我拼接去掉内部的核酸序列(核酸);3)有实验表明,以RNA作引物可以合成依赖于模板的多聚胞嘧啶核酸。

也就是说,RNA分子可以进行复制和进化相关的三个基本反应。

我认为第三个学说更有说服力。

先是RNA的形成和复制,然后演变出RNA-蛋白介导的一系列反应,第三步产生了DNA。

DNA由于比RNA稳定而最终成为遗传信息。

RNA的反应性有利于它作为催化物而不利于它成为遗传物质。

有些分子被包装在细胞和组织中,形成宿主细胞,另一些分子则自我复制或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进化成为病毒。

病毒的由来以及植物生长发育习性的变化与内含基因的表达

病毒的由来以及植物生长发育习性的变化与内含基因的表达

病毒的由来以及植物生长发育习性的变化与内含基因的表达地球在生命演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类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合的结构,它们没有办法通过新陈代谢的途径去复制自己,而要通过入侵特定的细胞去复制自己。

这就是病毒的基本特征。

病毒以入侵细胞生命体去繁殖自己,如今已经成为地球生命的严重病害,也包括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病毒病。

细胞生命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复制遗传物质, DNA 和RNA来繁殖自己。

病毒的核酸也有两种,RNA病毒和DNA病毒。

当前疫情严重的新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

病毒依靠细胞生命的方式来繁殖自己,达到病毒群体扩增的结果。

这里我们谈到病毒生存和繁衍要依赖细胞组成的生命体。

因为细胞里含有复制核酸的结构。

病毒里的核酸也是按一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细胞里就有按照特定碱基排列顺序去复制特定的排序的碱基。

这里,又说出一个道理:生物和病毒都有按特定碱基的排序繁殖后代的意图,一种病毒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一种病毒的碱基排列顺序同另一种病毒的碱基排序存在差异,人类可以借此去识别病毒之间的差异。

这就是现代科学可以通过核酸的检测来了解一种病毒的特征。

人类还可以通过核酸的检测了解自己的核酸是否发生了癌变。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核酸碱基序列的检测来识别病毒的特征。

近期我们还经常得到这样的信息:人类细胞的癌变。

体内的基因出现了突变,导致细胞的代谢失去了控制,出现异常的细胞癌化,最终形成我们常看到的肿瘤,这就是癌症产生的过程。

病毒入侵是否促使人类细胞的癌变呢?这就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考察病毒入侵与细胞癌化的关系也是科学探究的方向,病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小小的病毒给这个世界带来许多灾难。

这使我们回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病毒病。

学者们认为世界有过十大病毒病:甲型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SARS冠状病毒、马尔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

其中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社会大众思想意识当中记忆很深,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拥有的病毒记录,或者病毒症状的记录,仅能追述到有记载的几千年前。

而病毒的比较学研究,最多也只有80来年的历史。

通过研究现存的病毒,人们希望能够了解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历程,预示病毒特别是人类病原病毒未来的变异和进化的方向,也即需要了解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病毒将怎样变异?变异的速度如何?什么是变异的选择压力等?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避免人类及动物病毒的爆发。

要讨论病毒起源的学说,必须首先定义什么是病毒的起源以及如何判断这个起源的发生。

这里我们将病毒或其遗传物质从它的前身大分子中独立出来进行自主复制和进化的时候,定义为病毒的起源。

当病毒获得了决定自身繁殖和命运的遗传信息量时,它就获得了新的分类地位成为独立的遗传元件。

病毒的起源有三类学说:
1)退化性起源学说。

退化性起源学说认为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的退化形式。

这种细胞内寄生的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对某种不能穿过细胞膜的代谢发生了严重依赖。

在细胞内,这类寄生物可以在不影响其生存的情况下逐渐丢失部分生物学功能。

它们所必需保留的功能是具有可进行自主复制的DNA复制原点(顺式元件)、可以对复制进行调控的反式调控蛋白,以及能与宿主生物合成及复制系统相互作用的顺式和反式功能。

最终的选择结构,就可产生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DNA分子或质粒。

退化性起源学说可以把病毒的起源解释为两个阶段:
首先,寄生物在细胞内产生独立复制的DNA质粒,然后,编码寄生物亚细胞结构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病毒的衣壳蛋白。

随着进化的发生,新获得的可在细胞间转移的特性被进一步选择下来。

2)病毒起源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和(或)DNA成分的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病毒是正常的细胞组分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自主复制的能力独立进化而来的。

该学说能解释所有病毒的起源:
DNA病毒起源于质粒或转移因子;反转录病毒起源于反转座子;RNA病毒起源于自主复制的mRNA。

3)病毒起源于具有自主复制功能的原始大分子的学说,即病毒起源于自主复制的RNA分子。

核糖核酸多聚体具有自主复制的信息和能力。

由于发现RNA 分子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使得RNA为生命和病毒的起源的学说变得更具有吸引力。

小而简单的RNA分子具有至少下列三种化学功能:1)核糖核酸酶的活性;2)能自我拼接去掉内部的核酸序列(核酸);3)有实验表明,以RNA作引物可以合成依赖于模板的多聚胞嘧啶核酸。

也就是说,RNA分子可以进行复制和进化相关的三个基本反应。

这些观察都有利于RNA是现今生物的进化起源的学说。

首先是RNA的形成和复制,然后演变出RNA-蛋白介导的一系列反应,第三步产生了DNA。

DNA由
于比RNA稳定而最终成为遗传信息。

RNA的反应性有利于它作为催化物而不利于它成为遗传物质。

有些分子被包装在细胞和组织中,形成宿主细胞,另一些分子则自我复制或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进化成为病毒。

这一理论认为病毒与宿主是共进化的。

现今的类病毒和卫星RNA,仍保留有部分的RNA催化性能,因而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生命形式出现以前的RNA世界的化石。

研究病毒的进化有多种方法,可以通过序列同源性、基因组排列顺序、基因组的基因组成等方面构建病毒的进化树。

单基因的进化树并不一定代表病毒的进化树,多个基因串联所获得的进化树比单基因的进化树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基因组的排列顺序与单基因的进化分析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病毒的进化。

研究基因组成的演化对揭示基因的起源及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DNA病毒和RNA病毒的进化。

突变和重组都是DNA病毒进化的决定因素。

DNA病毒容易在宿主体内形成持续性或慢性感染,它们可以在宿主体内存在多年而后爆发,其间可能几乎不发生变异,因此,这类病毒的变异速率可能表现得比裂解型病毒慢一些。

一般来讲,DNA病毒不会像RNA病毒那样引起人类世界范围的流行性疾病。

RNA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和变异成为研究RNA病毒进化,特别是进化时间的良好素材。

生物病毒的种类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1999),将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
DNA病毒——单股DNA病毒
DNA病毒——双股DNA病毒
DNA与RNA反转录病毒
RNA病毒——双股RNA病毒
RNA病毒——单链
单股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类病毒
此外,还增设亚病毒因子一类。

这个报告认可的病毒约4000种,设有三个病毒目,64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33个病毒属,其中29个病毒属为独立病毒属。

亚病毒因子类群,不设科和属。

包括卫星病毒和prion(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朊病毒)。

一些属性不很明确的属称暂定病毒属。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看笔记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
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
果皮和种皮、胚、xx(1片)、胚乳
二、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