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随笔观于永正执教给予树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在网上看了国家的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特别是关于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
于老师把语文教学该如何去教、怎么教心里非常非常的明确。
教学应以本为本,不要偷工减料,不要违背规律。
低年级要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上。
识字一定要把握好让孩子们充分的通过象形字、形声字等特点学习认识汉字,一定要确保孩子们认识汉字上的达标;写字根据书法学习的规律:读贴、描红、仿影、临帖。
交给孩子观察字的结构,一个一个进行认真的指导。
第一天学习每个字写三遍,第二天写两遍,第三天写一遍,一星期后写一遍,再停一星期后写一遍。
按照遗忘的规律,给孩子们留相应量的作业,讲究科学。
朗读指导的策略“跟我读”,教师一定要示范朗读,通过表情、语气动作的展示来朗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不用或者尽可能少的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释。
背诵一定要人人过关。
谈到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低年级孩子也已经可以自学了,可以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如果想提高孩子学语文课的兴趣,首先要孩子喜欢你。
课堂上少问、少讲,多示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果断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惜时如金;要有自己的绝招。
每节课后要冷静的反思,听课、上课、评课一定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牢记让孩子们有最大的收获。
首先打造高校课堂,后转向深刻、独到、广博的优质课堂。
于老师如今已白发苍苍,年近七旬,教学艺术高超,但于老师仍然谦虚的.跟大家鞠躬行礼,在孩子们面前连声不敢称自己有学问。
非常的尊重和不断的发现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询问孩子的尊姓大名,夸奖孩子们的可爱和勇敢,与孩子们的交流不是和蔼,而是非常非常的和蔼、特别特别强的亲和力。
于老师的严谨治学,备课的充分,每个字和词语亲自的查找资料然后给孩子们示范,充分的体现和履行着“身教重于言教”的真理!学习于老师!向于老致敬!。
把课上的有意思于永正读后感
把课上的有意思于永正读后感于老师一开篇就像是给我来了个“醒脑针”。
以前我总觉得上课嘛,把知识讲出去就得了。
但于老师说,“有意思”才是上课的真谛。
这就好比做菜,不是把食材堆一块儿煮熟就行,得做得色香味俱全,让食客(学生)馋得不行,主动想吃。
他讲的那些课堂实例,就像一道道精美的菜肴。
他说在课堂上得有童心。
这可太对了。
就像他讲自己模仿课文里的人物动作神态,我就想起我上学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像个孩子一样和我们玩闹着学习,那得多有趣啊。
他在课堂上就像个孩子王,带着一群小娃子在知识的王国里探险,一会儿演这个,一会儿扮那个。
这哪是上课,分明是一场欢乐的大戏,每个学生都是演员,而他是那个最棒的导演。
于老师的课堂管理也很绝。
他不是那种板着脸,拿着教鞭吓唬人的老师。
他是用智慧和幽默来“征服”学生。
就像他说的,有时候一个巧妙的小玩笑,就能让调皮的学生乖乖听话,还觉得老师特亲切。
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不用动粗,三言两语就把敌人(课堂上的小麻烦)给制服了。
而且于老师对教材的把握,那是相当精准。
他总能从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字里挖出宝藏。
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像个探险家一样,带着学生在教材里寻找奇珍异宝。
他讲课文的时候,就像在给学生讲一个超级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情节(段落)都充满了惊喜。
读着读着,我就有点惭愧了。
我以前上课的时候,怎么就没这么多心眼儿(教学方法)呢?感觉自己就像个只会埋头拉车的老牛,不懂怎么把车装饰得漂亮点,让赶路(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于永正老师这本书,就像一本教学的秘籍。
不过这个秘籍不是那种高深莫测的,而是特别接地气,每个老师都能拿来就用。
我感觉自己就像得到了一把魔法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趣味课堂的大门。
我想,要是我能把于老师的这些法子用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们肯定也会像他的学生一样,每天盼着上课,在课堂上笑个不停,还能把知识都装进小脑袋瓜里。
这书啊,真是越读越有味儿,越读越觉得自己要努力成为像于老师那样的“课堂魔法师”。
观摩《给予树》后的感受
观摩《给予树》后的感受观摩《给予树》后的感受作者:周加林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给我这样一次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这次南京听课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但我总得给正处在迷茫之中的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风采。
由于本次观摩活动中,我们听了多位专家的课和报告,如要一一道来,那我想总结汇报起来太琐碎、罗嗦。
因此,我只就想谈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这节课。
一、课堂真实而朴素。
大师的课堂从上课伊始的揭题导入,到检查预习,再到品读感悟,没个环节不仅清晰自然、而且衔接十分亲切自然,整节课丝毫没有做秀花哨之作。
二、真正的是简简单单上语文。
我的心灵有了碰撞的火花,因为我曾经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看过他的一篇文章——《简简单单上语文》,这次当我第一次走进于老师真实的课堂写照,让我佩服不已。
他的课堂主要以读写贯穿始终。
比如:于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首先告诉学生,要想写得规范入体,先要认真读帖。
接着于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个读帖,一个个范写,找出生字的特点和注意点,再让学生练字。
正如他所说的“字是写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我们中国人要堂堂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既让学生掌握了写好字的秘诀,又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三、以读为本,注意读的方法指导,善于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于老师没有对《给予树》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他只围绕着一个字读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
他先让学生自由读书,然后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
老师再范读,指导学生表情能直接表达出情感,最后学生再读,正是有前面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指导,所以才有当老师要读第三自然段时,不料旁边一学生说:“不要,不要,我来读!”学生读完后于老师说“幸亏我没读”的精彩片段。
四、细微之处见真情。
年近七旬的于老师,虽然头发花白,可他在课堂还是一副“老顽童”的样子,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亲切、精练。
如有个同学读得不太好时,他不是慢骂、责备,而是这样说“你读得很棒,只少了一个字,以后会大有进步的。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10篇
给予树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反思10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作者小编沧海红颜帮大家整理的10篇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一《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
我有幸在镇级公开课上教了这一课的第二课时。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掉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做到扎实,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文本对话,培养感悟。
引领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实现语言、情境、精神世界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
如在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我从让学生理解“什么都没有”入手,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抓住“一直盼望”,想象“ 她想要洋娃娃做什么?”“她怎样一直盼望?”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也使我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那样的可怜,那样的需要人们的同情。
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如在让学生感受小女孩“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想象中感受小女孩的可怜,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一读。
接着出示可怜的小女孩图像配上贝多芬的悲伤的《月光奏鸣曲》及老师解说,此时此刻让我的孩子们说说自己心里想要说的。
给予树反思
精读文本,感受人物情感《给予树》听课后记《给予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家里并不宽裕的八岁小女孩金吉娅,在商场的给予树上发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愿卡,便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小女孩。
展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
欣赏完本校史荣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我收获不少,下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受:在深入读课文时,我们会发现“金吉娅给家人送便宜的礼物,给陌生女孩送相对贵重的礼物”这是一对矛盾,是很有价值的思考点,也是触摸人物内心的关键点。
课上,史荣老师指导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
本次课,史老师先后修改了3次教案,试教了2次。
史老师设计的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
在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史老师在课上有些点挖的还不够深入。
因此,当老师提到:“拿到这20美元,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体会不到其实这些钱来之不易。
金吉娅给家人买来便宜的礼物时,只考虑了花费多少背后的不用心,却没有考虑到礼物单一,背后折射出的不用心。
在后一次试教中,史老师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突出了母亲担心的缘由是家里并不宽裕,她只攒了一百美元,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担心孩子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这份担心,因此他们感受到这些钱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省着花,想清楚再花。
在第二次试教中,我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气,妈妈心里会怎么想?由于学生没有意识到金吉娅买的棒棒糖到底是多少,值多少钱。
因此学生结合不了他*的内心想法。
于是,史老师又做了调整、修改,抓住“一些”、“五十美分”让学生体会这些棒棒糖是廉价的,很少的,连50美分都不到的。
再点明前文中兄弟姐妹们各自揣测对方的心意,联系上下文中“只”买来一些棒棒糖,进行对比朗读理解,而使学生明白母亲生气的原因。
此时,学生就联想到母亲是多么的生气,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是非常自私的。
评课稿:观摩课《给予树》有感
评课稿:观摩课《给予树》有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今天我们观摩了郑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整节课是按三究四学模式进行的。
经过年级老师们的讨论,我们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准确把握阅读教学课堂目标。
课堂大多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依据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文本,采用“读读、说说、背背”和“认认、记记、写写”的基本教学策略,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基本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二)积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
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课堂里单靠师传生受的方式已经不能适
应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需求,因而不能把学法指导作为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专利。
应促使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三)四学环节鲜明
郑老师整节课四学环节都很鲜明,学生严格按照“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学都是遗憾的艺术,针对郑老师的这节课,我们也有两点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阅读过程进行识字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文本,尽可能做到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
在课堂中要安排适时、多样的复现巩固。
依据母语学习的特点,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都不是在零起点上进行的识字教学,应当珍视学生的这一差异。
(二)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改变线性的单一结构,转向块状的多维结构,以较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避免过于繁杂、细碎,而且整节课只是让学生读,认生字词,
显得课堂内容过于单一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详细记录了著名教育家于永正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和思考。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我被于永正先生那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的精神所震撼。
他在书中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去发展和成长。
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综合素质。
他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是一门艺术和智慧。
其次,我被于永正先生对于教学过程的精细观察和深入思考所折服。
他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他总是能够准确地洞察学生的内心需求,并以他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经验总结,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教育的道路。
再次,我被于永正先生对于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所感动。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领域。
因此,他一直在探索和尝试,不断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他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并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验证和完善。
他相信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最后,我被于永正先生那种对于学生的关爱和呵护之情所感动。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更是他们的朋友和家人。
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他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他用他的爱心和耐心,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品德上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通过阅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
我们要像于永正先生一样,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感染。
向于永正老师学习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向于永正老师学习心得体会教师:王顺梅当我第一次听说于永正老师的时候,我觉得,在中国小学语文界,于永正老师,那是须仰视才见的大师,是只能怀着崇敬望其项背,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大师。
其实,他也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成长起来的。
想当初,他也是和我们一样,曾经面对过许许多多的问题,许许多多的教育困惑。
只是,他太善于学习,太善于思考,太善于积累罢了。
是他随时学习,随时反思,随时积累的良好习惯,成就了他的大家风范,一代宗师的风格!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他以人为镜,以书为师,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己,一张纸条,一个绰号,一个微笑,一次活动,学生中的一句话……都能引起于老师的思考,这种思考,甚至使失误也变成了财富!正因为如此,于老师才有了经验,有了应对任何教育问题的教育机智,也才成了大师!可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却总是感觉很忙,也总是感觉有很充足的忙的理由:我们要备课,我们要上课,我们要批改作业,我们要组织活动,我们要教育学生,我们还要读书,要照顾老人,要照看孩子……可是,我们的忙碌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忙忙碌碌中,我们是否也曾迷失方向,甚至在茫无头绪中走偏了路,等到猛然觉醒,却往往悔之莫及,所以,生活中,教学中,就往往多了遗憾,多了叹息!有人说,教育最大的浪费是对已有经验的浪费。
怎么样才能在我们的教学中少些遗憾,多些精彩;少些叹息,多些感动呢?于永正老师就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所以,就让我们跟随大师的脚步好好学习吧!于老师说:“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喜欢与工作挂钩。
”是的,再忙也要读书!在人生的旅程中,凭借经典几句话,往往就足以于顷刻之间,化解许多困境与危机,更会源源.不断地启发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受益终生。
这使哦想起毛泽东关于读书的一个故事:当你在延安,斯诺访问毛泽东,发现美国刚刚出版的一种科幻小说毛泽东都读过,感觉相当的惊诧。
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我曾多次观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
每次看后,都受益匪浅。
于老师的课堂上,无时不闪教改之光,无处不溢和谐之气氛。
最近,我又看了他执教的《于老师印象记》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让我再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欣赏到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
下面我特撷取该课的一个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上课伊始,于老师走上讲台,面向学生。
)师:当我出现在讲台前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同学都用一种询问的目光看着我。
大家肯定有好多问题想提。
现在,把你要问的问题考虑考虑,想问什么问题。
(学生稍作思考,学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请问您贵姓?师:免贵,我姓于。
生:请问您尊姓大名?师:姓也不尊,名也不大,叫于永正。
(板书:于永正)干钩于,永远的永,正确的正。
当初老师给我起名的时候,希望我永远正确,可是,我老是犯错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
但是,我有一个好处,知错必改。
所以,我能永远进步。
生:请问您有什么爱好?生:请问您今年高寿?生:请问您是何方人士?(众笑)师:何方人士,文绉绉的,咱们是一方人士,都是徐州人。
(学生继续向老师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些问题教师马上解答,有些问题故意留下不答。
直到没有学生举手提问了,老师再作简短的自我介绍。
)师:今天中午放学回家,你家长可能会问:今天于老师给你们上课,于老师是什么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请于老师给你们上课?如果家长问这个事,你打算怎么说?想一想。
(一女生举手,老师请她走到讲台前)师:刘薇,我现在当你妈妈,好不好?(众笑)而且喊你小薇。
大家看小薇会不会说话?小薇。
生:嗯。
师:今天上午,听说学校请一位老师给你们上课,这位老师姓什么,叫什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学校请他来上课,而且还录像呢?生:这位老师姓于,叫于永正,他是男的。
请他来上课是因为他教得很好,他被评为XX省特级教师。
师:(面向全班问)小薇会不会说话?生:(齐)会!(学生兴致很高,气氛活跃)[师:还不为我女儿鼓掌。
观于永正老师执教有感
生 : 要 我 们 把 美 好 的 感 情 长 留心 间 , 盈 … … 只 虽
师 : 爱 的 哥 哥 啊 , 说 得 对 呀 , 像 现 亲 你 就 在 , 然 我 们 人 不 在 一起 , 是 我 们 兄 弟 俩 的 虽 但 心 却 紧 紧连 在 一起 呀 , 哥 , 要 多保 重啊 ! 哥 你 生 : 会 的 , 也要 多保 重 啊 ! 我 你
品 析 感 悟 后 , 生 头 脑 里 留 下 的 是 零 散 的 认 表 情 , 告 诉 学 生 , 情 能 直 接 表 达 出情 感 。 学 并 表
知 , 要 回 归 整 体 , 是 读 文 , 是 复 述 , 是 需 或 或 或
于 老 师 声 情 并 茂 的 朗读 , 得 了听课 老 师 一 次 赢
书, 然后 对 学 生 作 出恰 如 其 分 的评 价 , 让 学 再
先 阅读 教 学 需 要 有 整 体 意 识 , 需要 遵 循 “ 整 于 老 师 在 指 导 朗 读 过 程 中 , 让 学 生 自 由读 体— — 部 分 — — 整 体 ” 的认 知 规 律 进 行 教 学 , 在 引 导 学 生 紧 紧扣 住 重 点段 、 点 句 、 点 词 生合 上 书 本 , 重 重 听老 师 范读 。 让 学 生 注 意 老 师 的
师 : 到这 儿 , 想 苏轼 的 心 里 似 乎 宽 慰 了许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姜堰市 实验小学 】
哥 永 老 师肌
多, 便低 声吟诵起 来—— 生伴 随着音 乐深情 诵读 : 有 悲欢 离合 , 人
月 有 阴 睛 圆缺 , 事 古 难 全 。但 愿 人 长 久 , 此 千
生 : 是 读 熟 了 为止 。 我
情 感 的 体 验 需 要 扎 实 、 效 的 语 言 实践 , 有
小学《给予树》语文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小学《给予树》语文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给予树》教学反思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将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曾记得在立洋外国语学校贾志敏老师也是用这一课作了示范。
但是因为学生朗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贾老师把课文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指导学生书写上。
今天我面临的学生和贾老师面对的学生如出一辙,学习本课时,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教学效果不错。
如第三自然段“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
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
观于永正的课有感
观于永正的课堂有感10月23日这天,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应邀来到诸城市西郊小学,参加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于老师为我们全市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上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8:10会议正式开始。
“于老师来了,大师来了”,全场掌声雷动。
头发花白的于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主席台。
看着于老师,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想法:于老师就是小学语文的符号。
开幕式简短而精致,几位领导高度概括了于老师的教学生涯。
就于老师的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思想作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活动伊始,先由西郊小学的杜芳老师进行了课例示范,题目是《红领巾真好》;接着由诸城市府前街小学的李海梅老师进行了《称赞》一文的授课。
课堂上亮点众多,精彩不断。
接下来还进行了一个隆重的拜师仪式,李伟、季永梅、李海梅三位美女教师正式拜于永正老师为师,于老师第二次登台,与新收的三位弟子对话幽默、风趣,不愧为语文艺术的大师。
三位教师都热情的拥抱了于老师。
上午10:00于老师正式开课,课例的题目是小学二年级的《一株紫丁香》,长达8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于老师围绕“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首先是于老师的精神,73岁高龄仍然和学生、课堂、语文在一起,令人敬佩。
其次是语文课就应该学语言、用语言,通过识字、写字、读书等方式体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课求真、务实,简单的课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朴实无华,生动有趣。
当于老师讲到“踮起脚尖”时,“起”字应读轻声,全班同学无一读对,于老师亲切的拍着学生的肩膀,趴在学生的耳边,一遍又一遍耐心的指导,更是饱含深情地进行了范读。
那样的耐心,那样的慈祥,请恕我无法用言语描述。
虽然我有时也强调朗读时的轻声,但没落实到这么的细致,这一点我要学习于老师严谨认真地教学态度。
于老师还非常注重“写”的训练,一笔一画,起笔落笔都讲求规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节课,但我相信他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影响重大。
《给予树》的课堂观后感
《给予树》的课堂观后感第1篇:《给予树》的课堂观后感听于老师的课如品一杯香茶,淡淡清香却流于唇间,回味悠长,如潺潺小溪涓涓流淌,悄悄浸润,把清凉注入心间。
课堂上于老师让学生真读书,把书读好,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穿行,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中,以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味,读出请,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学生是快乐的,思维是灵动的,课堂是真实的。
于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时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理解词语,只要多读书就能搞明白”、“带着思考读书,不用查字典也能搞明白”多简单、多直接的一种方法的指引啊。
怎样读书,怎样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于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范例,带着语气、表情读书,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课上,于老师风趣、幽默,激励学生读书,范读、赛读,不作秀,不表演,体现读书的全过程。
学生不仅读正确,读出感情,而且读得明白。
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没有大肆的渲染,有的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真情的流淌。
语文是实践*很强的一门学科。
如何“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课堂上于老师留出20分钟让学生练笔,让学生真学、真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把写落到实处。
大师的理念和思想得到彰显。
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能像于老师这样,把课上扎实、朴实。
把听说读写落到实处。
何愁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不提高呢?大家的风范,看似随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给予树》的读后感<给予树>的读后感我们刚刚学了课文<给予树>,那个故事非常感人,那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给我的感觉是有仁爱、同情和体贴。
所以我非常喜欢金吉娅,通过这篇课文我想了很多,还想起了有的人也帮助过我。
有一次,我的尺子没带那可是数学课的主要工具呀!我借了半天也没借着尺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突然,景丹亭说:[我有两把尺子,我借你一把尺子吧!"我说:[好,谢谢!"她就把尺子借给了我。
当时我心里是多么地感谢她呀!如果她没借给我,我还怎么上数学课呢?当然我也帮助过别人。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树教学是一种以树木为载体,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了学生与自然的互动与融合,提倡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实施树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反思一些问题,并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树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方面的效果有待提高。
虽然树教学强调了学生与自然的互动,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树木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知道树木可以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但对于树木对于生态平衡的作用和自然界的互助关系等方面的了解仍然有限。
因此,在树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解。
其次,树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的不足也需要被反思。
虽然树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学生参与树木种植和养护的机会还不够。
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困难。
在树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树木的种植和养护,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树教学在加强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尽管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一些基本任务,缺乏创造性思维。
他们对于树木的理解和应用仍然停留在表面层次上。
因此,在树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树教学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虽然树教学强调了跨学科的整合,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树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还不够紧密。
树教学往往只在个别课程中被使用,而没有真正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
因此,在树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中,促进跨学科的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树教学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反思其中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提升这一教学模式。
《给予树》 观课议课心得
《给予树》观课议课心得观课议课是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探索、诊断、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语文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青年教师将观课、学课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笔者曾经无数次醉心于名、特、优教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痴迷于大家富丽堂皇的课堂气象。
总以为,大家就是这样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
这种想法止步于听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在随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时,用自己原本准备为家人购买圣诞礼物的20美元,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圣诞愿望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人物形象丰满感人。
于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给笔者全新的感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能上得很好。
一、精研课标,教学目标简明按照课标要求,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条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条是初步学会默读,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他紧紧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予以落实,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目标达成度高。
文中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是表现她金子般美好心灵的重要部分,读好这段话对理解人物、感受语言至关重要。
在学生读不出金吉娅对家人的愧疚,但又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的复杂的心理时,于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范读。
在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他问学生从我的朗读中,你觉得金吉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有爱心,有同情心,善良,仁爱。
我在读金吉亚的话时,仿佛就变成了只有八岁的金吉亚。
家里并不宽裕,妈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选购圣诞礼物,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要买四份圣诞礼物,但是我却用这二十美元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圣诞礼物。
听《给予树》有感
听《给予树》有感一、教师要会读课文,会引导小孩们读课文,读到位了,就什么都明白了二、教师要常常学习,见多识广,才能更多地感悟自己,感悟教学,感悟学生教书多年,听过的公布课也不在少数,杰出的课堂阅读片段也有专门多,最近在德州又听到几位知名教师的课,有许多的地点让我至今回味无穷。
一位叫徐慧莹的教师讲了一篇《给予树》。
第一是她那优美的声音吸引了我,像播音员,别说在坐的每一位学生,确实是我们教师也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徐教师亲切地和学生交流,这一堂课礼堂内格外的静。
徐老师让小孩们读熟课文后问大伙儿:“课文中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答:金吉亚。
“金吉亚到底做了什么情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金吉亚给生疏的小女孩买了一个布娃娃,却给家人买了棒棒糖。
你有什么疑问吗?”……徐老师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豁然爽朗。
当徐老师再带领她的学子们走进课文,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世界时,学生就不难明白得后面的“津津有味”,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学生们以个人内心的体会来表演“沉默不语”、“津津有味”,再读再体会,一边想象一边读书,真如徐老师所说课文读的越来越有味道了。
接着,徐老师问:“金吉亚什么缘故要给生疏的小女孩买礼物呢?”并让小孩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她还告诉学生默读确实是边摸索边读课文,不出声。
专门提示学生:要一边读一边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成。
这些熟悉的话语如何从徐老师口中说出来,就那么富有感染力呢?最后,徐老师又以音乐相伴,多媒体出示了小孩们在圣诞节玩乐的情形,“小孩们唱啊跳啊,可那个小女孩什么也没有。
”生反复读文中的句子,融入自己的感情。
并让一生扮演金吉亚摘下小女孩的心愿卡读给大伙儿听,在坐的每位无不眼含泪珠。
是啊,金吉亚送给小女孩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她还送给小女孩期望──生活的期望!送给她……这些小孩们如何会体会不到呢?以后的拓展,小孩们自然而然的对答如流,表演更是淋漓尽致。
真如徐老师自己所做报告中言:“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动情点,让小孩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以读为本,以读促读,美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随笔:观于永正执教《给予树》课有感原来课可以这样上──观于永正执教《给予树》课后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彭德正观课、议课是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探索、诊断、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语文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青年教师将观课、学课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笔者曾经无数次醉心于名、特、优教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痴迷于大家富丽堂皇的课堂气象。
总以为,大家就是这样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
这种想法止步于听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在随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时,用自己原本准备为家人购买圣诞礼物的20美元,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圣诞愿望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人物形象丰满感人。
于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给笔者全新的感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能上得很好。
一、精研课标,教学目标简明按照课标要求,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条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条是“初步学会默读”,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他紧紧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予以落实,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目标达成度高。
文中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是表现她金子般美好心灵的重要部分,读好这段话对理解人物、感受语言至关重要。
在学生读不出金吉娅对家人的愧疚,但又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的复杂的心理时,于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范读。
在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他问学生“从我的朗读中,你觉得金吉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有爱心,有同情心,善良,仁爱。
”“我在读金吉亚的话时,仿佛就变成了只有八岁的金吉亚。
家里并不宽裕,妈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选购圣诞礼物,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要买四份圣诞礼物,但是我却用这二十美元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圣诞礼物。
现在,我就站在母亲面前告诉她这一切。
请大家把金吉亚说的话好好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她的仁爱、同情、体贴和善良。
”于老师说。
在学生的练习中,老师还不时提示大家注意课文中“低”“难过”等词语,“她声音很低,因为她不敢大声说,她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没有买到四份像样的礼物,所以声音低,不敢说。
再想一想她是个那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你就能读好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自己想成金吉亚,还原文中的情境,非常精彩地朗读出了这段话,使读书的目标圆满达成。
2.词语教学目标高标准达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于老师的词语教学独具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于老师抓住“并不宽裕”这个并不起眼的词作为突破口展开词语教学训练。
在理解“并不宽裕”的词义时于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因为这个词的理解程度直接制约着学生对金吉亚美好品质的理解,所以当学生说出“‘并不宽裕’就是家里不富裕,没大有钱”的认识后,于老师并没有满足学生此时对词语理解的反馈。
他继续追问“书上怎么写的?从一二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里钱不多,生活不富裕?”并要求学生拿起笔,在书上圈画出哪些词句能说明“并不宽裕”的意思。
学生按照于老师的要求默读课文,圈画词语。
学生很快找到了“只攒了100美元”,“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二十美元”的句子,于老师板书下“一百美元”、“五个”、“二十”几个词。
再一次让学生联系这些数字理解“并不宽裕”这个词。
在最后他总结到:“同学们,好多词语的意思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把它读懂。
”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去理解“如愿以偿”。
在教学的第三个板块,于老师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了小练笔,并强调要“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如愿以偿、并不宽裕、一百、五个、二十、八岁),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
只有会运用,才是真理解。
可以说,于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紧紧围绕课标,简明务实。
原来课可以这样上──观于永正执教《给予树》课后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彭德正观课、议课是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探索、诊断、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语文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青年教师将观课、学课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笔者曾经无数次醉心于名、特、优教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痴迷于大家富丽堂皇的课堂气象。
总以为,大家就是这样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
这种想法止步于听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在随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时,用自己原本准备为家人购买圣诞礼物的20美元,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圣诞愿望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人物形象丰满感人。
于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给笔者全新的感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能上得很好。
一、精研课标,教学目标简明按照课标要求,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条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条是“初步学会默读”,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他紧紧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予以落实,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目标达成度高。
文中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是表现她金子般美好心灵的重要部分,读好这段话对理解人物、感受语言至关重要。
在学生读不出金吉娅对家人的愧疚,但又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的复杂的心理时,于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范读。
在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他问学生“从我的朗读中,你觉得金吉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有爱心,有同情心,善良,仁爱。
”“我在读金吉亚的话时,仿佛就变成了只有八岁的金吉亚。
家里并不宽裕,妈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选购圣诞礼物,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要买四份圣诞礼物,但是我却用这二十美元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圣诞礼物。
现在,我就站在母亲面前告诉她这一切。
请大家把金吉亚说的话好好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她的仁爱、同情、体贴和善良。
”于老师说。
在学生的练习中,老师还不时提示大家注意课文中“低”“难过”等词语,“她声音很低,因为她不敢大声说,她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没有买到四份像样的礼物,所以声音低,不敢说。
再想一想她是个那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你就能读好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自己想成金吉亚,还原文中的情境,非常精彩地朗读出了这段话,使读书的目标圆满达成。
2.词语教学目标高标准达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于老师的词语教学独具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于老师抓住“并不宽裕”这个并不起眼的词作为突破口展开词语教学训练。
在理解“并不宽裕”的词义时于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因为这个词的理解程度直接制约着学生对金吉亚美好品质的理解,所以当学生说出“‘并不宽裕’就是家里不富裕,没大有钱”的认识后,于老师并没有满足学生此时对词语理解的反馈。
他继续追问“书上怎么写的?从一二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里钱不多,生活不富裕?”并要求学生拿起笔,在书上圈画出哪些词句能说明“并不宽裕”的意思。
学生按照于老师的要求默读课文,圈画词语。
学生很快找到了“只攒了100美元”,“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二十美元”的句子,于老师板书下“一百美元”、“五个”、“二十”几个词。
再一次让学生联系这些数字理解“并不宽裕”这个词。
在最后他总结到:“同学们,好多词语的意思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把它读懂。
”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去理解“如愿以偿”。
在教学的第三个板块,于老师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了小练笔,并强调要“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如愿以偿、并不宽裕、一百、五个、二十、八岁),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
只有会运用,才是真理解。
可以说,于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紧紧围绕课标,简明务实。
原来课可以这样上──观于永正执教《给予树》课后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彭德正观课、议课是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探索、诊断、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语文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青年教师将观课、学课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笔者曾经无数次醉心于名、特、优教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痴迷于大家富丽堂皇的课堂气象。
总以为,大家就是这样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
这种想法止步于听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在随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时,用自己原本准备为家人购买圣诞礼物的20美元,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圣诞愿望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人物形象丰满感人。
于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给笔者全新的感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能上得很好。
一、精研课标,教学目标简明按照课标要求,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条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条是“初步学会默读”,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他紧紧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予以落实,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目标达成度高。
文中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是表现她金子般美好心灵的重要部分,读好这段话对理解人物、感受语言至关重要。
在学生读不出金吉娅对家人的愧疚,但又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的复杂的心理时,于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范读。
在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他问学生“从我的朗读中,你觉得金吉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有爱心,有同情心,善良,仁爱。
”“我在读金吉亚的话时,仿佛就变成了只有八岁的金吉亚。
家里并不宽裕,妈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选购圣诞礼物,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要买四份圣诞礼物,但是我却用这二十美元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圣诞礼物。
现在,我就站在母亲面前告诉她这一切。
请大家把金吉亚说的话好好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她的仁爱、同情、体贴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