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合集下载

2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2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丹霞地貌
远古的红色砂岩沉积 随地壳上升后经风化剥离 和流水侵蚀形成丹霞地貌
流水溶蚀——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的
形成一般需要二大条件:可
溶性岩石〔石灰岩〕和暖湿
气候
喀斯特地貌
一、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侵蚀作用
讨什ab、、么论黄外:降力(土1水)作黄土集用土层中下高形原深在成千厚夏的沟,秋?万土壑季流的水质,黄侵疏多土蚀松暴地作貌雨用主要是在 (c2、)简植单推被测破黄坏土地严貌重是如何形成的?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1.注意风化与侵蚀两种作用的差异。 风化是指岩石多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与风无关。 侵蚀那么是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风化的结果是岩石变碎、变小。侵蚀的结 果是物质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面貌。
2、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颗粒大的先堆积
风力吹扬起沙,当风力减弱,沙尘便会沉落,由于沉积物质不同,有的地 方成为沙漠,有的地方成为黄土,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 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形成沙丘。沙丘是沙漠的根本形态。假设果没有 植被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成为移动沙丘。掩埋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一、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固结成岩
即颗粒大的、比重大的先沉积 即颗粒小的、比重小的后沉积
黄河三角洲
当流水携带泥沙流动时,由于流 速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在河流 中下游常常造成宽广平坦的三角 洲和冲积扇,这里土壤肥沃,灌 溉便利,良好的农业区。
一、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堆积作用
风向
迎风坡
缓坡为迎风坡
新月形沙丘示 意图(侧视)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俯视)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由图中科拉林地垒,可知该地曾在地质时期 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 抬升,大分水岭西侧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 被阻断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 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
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说明其存在流水 沉积 作用。 根据图1可确定图中地势起伏状况,东部为大分水岭,为板块挤压运动形成,西 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河流自大分水岭向西流动,地势起伏大,流速 _快___,流水 侵蚀 作用较强。 根据图2可知,湖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会从湖盆边缘出露的含水层 流入 湖泊, 而含水层的水来自泰勒斯溪的补给。
4.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石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石核
√A.①⑤④③
B.①⑤③④
C.②③⑤④
D.②⑤④③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
因素
作用
结果
温度、水、 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 破坏 ; 为 总的趋势
_生__物___等 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是使地表
水、 冰川 、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 起伏状况
主要外力作用
形成的典型地貌形态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
风化作用 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
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分布地区
普遍(例:花岗岩 的球状风化物)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 风力侵蚀 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貌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教学案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貌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教学案

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必修1+选修Ⅰ­1)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果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山脉和巨大的褶皱山系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其作用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1.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2.风沙地貌: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类型包括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和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等。

3.海岸地貌: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类型有侵蚀形成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和堆积作用形成的海滩、沙坝等。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微点1 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练4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狂刷小题夯基础]———练基础小题''湖南张家界地区原为海洋,之后该地沉积形成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形成独特的“张家界地貌”。

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图片中,属于典型张家界地貌景观的是()2.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致是()A.②—③—①B.②—④—⑤—①C.②—④—⑥—⑦—①D.②—④—⑥—⑧—①''图a、图b分别为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图b中的()A.甲B.乙C.丙D.丁4.图b中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对应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A.①B.②C.③D.④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

如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

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A.岩体沉降差异B.流水侵蚀差异C.物质堆积差异D.火山活动差异6.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

如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8.尼罗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特征说明()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弱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练高考小题[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表面形态 --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表面形态 --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蚀柱、风蚀蘑菇、 形态 和喀斯特地貌。 型谷、冰蚀平原、冰 海蚀地貌。
风蚀城堡等。
蚀洼地等。
易错提示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
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 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风化作用
1、概念:
2、分类:
3、影响:
① 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保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 ② 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 ③ 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侵蚀作用
1、概念: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产生的破坏过程
易混比较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差异: 风化是指岩石在无外动力作用下,因热胀冷缩、水的冻融、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虽 然有个“风”字,但它与风并无关系。 侵蚀则是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这些“外动力”包括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 风化的结果是岩石变碎、变小;侵蚀的结果是物质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 面貌。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风化作用
1、概念: 2、分类: ①物理风化: ②化学风化: ③生物风化:如根劈作用和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a. 植物根劈; b.动物钻洞、挖土。 生物化学风化:a.遗体腐烂分解,形成有机酸和气体,腐蚀岩石;遗体在还 原环境中,形成腐殖质,促进岩石分解;b.植物生长(选择吸收元素、分泌 酸溶液腐蚀岩石);c.微生物分泌酸类
1、概念: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 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7外力因素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7外力因素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2
3
4
*1、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
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 产物进行破坏,成为侵蚀作用。
*2、侵蚀作用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
地,原地就形成了侵蚀地貌。
*3、在岩石海岸地已形成海蚀柱、海蚀
崖,在高纬高山地区,冰川易形成冰 斗和角峰。
*
5
*
6
7
*1、堆积地貌: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
*
1、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 生物等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些作用 统称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风化、侵 蚀、搬运、堆积四种方式。
1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 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 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 石碎块或砂砾,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资 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沙漠地区,常由
于风力的堆积作用,新成新月形沙丘; 在沙质海岸,由于沙子堆积,常在海 岸地带形成沙滩。
*
8
9
*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10
*
11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知识清单-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知识清单-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容速览►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基础知识·清单(6大知识点)●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流水溶蚀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海浪作用与地表形态►关键能力·拓展(5个能力点)能力点一侵蚀基准面能力点二河流冲淤平衡能力点三风沙活动及防御措施能力点四地貌形成过程分析(答题指导)能力点五其它常见地貌景观形成分析(知识拓展)►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核心概念风化、流水作用、流水溶蚀、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冲淤平衡1.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2.风化作用的类型类型分类影响分布物理风化 a.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温差风化;b.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冰劈作用;c.岩石卸载(释重)——层裂;d.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a.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残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b.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c.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化学风化 a.溶解作用;b.水化作用;c.水解作用;d.碳酸盐化作用;e.氧化作用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a.植物根劈;b.动物钻洞、挖土。

生物化学风化:a.遗体腐烂分解,形成有机酸和气体,腐蚀岩石;遗体在还原环境中,形成腐殖质,促进岩石分解。

b.植物生长(选择吸收元素、分泌酸溶液腐蚀岩石)。

c.微生物分泌酸类3.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气候气温、降水寒冷或干旱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潮湿而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风化壳厚地形陡缓陡坡:基岩裸露,风化快速,物理风化活跃缓坡:植物生长茂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坡向阳坡:物理风化作用强阴坡:化学风化作用更强烈岩石性质岩石的矿物成分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岩石的风化作用速度,形成差异风化岩石的结构、构造疏松多孔或粗粒多孔的岩石比细密而坚硬的岩石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状况节理破坏了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加了岩石的可渗透性,是促进岩石风化4.常见的风化地貌5.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差异1.河谷的演变2.流水侵蚀作用与地貌(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影响流水侵蚀强弱的因素有哪些?提示①径流量的大小。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一轮复习高三地理《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一轮复习高三地理《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 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
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
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
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 成速度加快。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洪积扇是河流侵蚀沟床、沟坡,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 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而迅速堆积形成扇 状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 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 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 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 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 致,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 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 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 铲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 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 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 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 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 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 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 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 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021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1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式训练] 1.(2020·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模拟)内蒙古东部的阿斯哈图分 布着一片花岗岩石林,下图示意该石林的不同形成阶段。读图, 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岩石的成因是( C )
A.变质作用 B.溶蚀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
(2)花岗岩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B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变式训练] 2.(2020·河南郑州模拟)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 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 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 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 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①坡是( B )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一
考点二
限时规范训练
考点一
考点一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能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搬运作用和 堆积 作用等。
2 甲图中 a 表示 风化作用 、b 表示 搬运作用 、c 表示 堆积作用 。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 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 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 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 堆积地貌等。
考向一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题引领] 1.(2020·浙江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 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在坑体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坑侧壁呈内凹状(最凹处与出水口高度一致)。

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冬干夏湿)海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就最为典型,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拈土矿物转化。

读风化坑景观示意图和风化坑剖面示意图。

完成1~2题。

1. 推测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A. 坡度较大的凸坡B. 坡度平缓的凸坡C. 坡度较小的凹坡D. 坡度陡峭的凹坡2. 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A. 旱雨季的风水搬运B. 潮汐的海浪搬运C. 光照的物理风化分解D.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答案】1. B 2. A【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

1. 由材料信息可知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积水的地方岩石坡度平缓,风化作用明显在裸露的岩石面,故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坡度平缓的凸坡。

选B。

2. 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碎屑物被风水搬运走,故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

选A。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

据此,回答3~4题。

3. 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作用B. 风力堆积作用C. 流水侵蚀作用D. 冰川侵蚀作用4. 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冰川侵蚀作用B. 流水堆积作用C. 风力堆积作用D. 流水侵蚀作用【答案】3. A 4. C【解析】3. 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A。

4. 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速降低携带物质沉积形成,属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故选C。

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拥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观棱角分明的巨石,部分“粘土塔”内部也有巨石出现,看起来像某种神秘的祭祀场景,这是冰河时期之后演变的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图甲为土耳其棉花堡景观。

棉花堡是自然的一个奇观,有温泉和白色的悬崖,水流顺着悬崖冲击而下,构成棉白色的钟乳石和盆地,一层又一层,绵延不时,外形像城堡。

读图,完成下题。

构成这种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腐蚀和堆积B.风力搬运和堆积C.冰川堆积和腐蚀D.海水腐蚀和堆积2.以下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读图,回答下题。

该景观()A.构成受海水腐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堆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夏季欣赏的效果最正确3.腾冲所在的地形区山高谷深,构成其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冰川腐蚀B.风化作用C.风力腐蚀D.流水腐蚀4.黄山有著名的〝天狗望月〞景观。

〝天狗〞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

将棱角清楚的花岗岩,塑形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腐蚀B.风力腐蚀C.冰川腐蚀D.风化作用5.某地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支出与支出之差,以下图为四个不同流域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图。

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契合图中④地域典型地貌的是()A.雅丹地貌B.峰林地貌C.角峰、冰斗、U型谷D.丹霞地貌6.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相似于蜂巢的地貌,暴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构成的堆积岩,以下图是该地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题。

构成〝蜂巢〞地质作用是()A.流水腐蚀B.风力腐蚀C.冰川腐蚀D.流水堆积7.下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度公园〝精致拱门〞景点,年均降雨量为250 mm,约三亿年前,这里是陆地。

据资料完成下题。

〝拱门〞的主要成由于()A.流水腐蚀B.风力腐蚀C.风化、腐蚀D.冰川腐蚀8.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域(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

其成因是下游冰川中的冰碛(冰川堆积的岩块物质)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入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成白色。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一、专题讲解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3.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二、同步训练和田自古出美玉,玉龙喀什河从M地到P地间的河滩是采玉的重要地段,当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从M地到P地对采玉河滩进行实地考察,图1为玉龙喀什河部分流域图,图2为该小组在P地拍摄的一组鹅卵石照片。

读图,完成1~3题。

1.同学们发现N地河滩鹅卵石的直径大都在8 cm左右,推断下图中能正确反映M、N、P三地河滩鹅卵石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2.关于①②③三处砾石形成的先后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3.有关图中M、P、N三地的鹅卵石分选性说法正确的是( )A.分选性相同B.M地分选性最好C.P地分选性最好D.N地分选性最好解析:1.A 2.A 3.B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N地河滩鹅卵石的直径大都在8 cm左右,读选项B和D坐标轴中N地鹅卵石的直径不在8 cm左右,B、D 错误;根据左图中山脉的位置,推断河流的流向为自南向北,河滩中鹅卵石沉积规律应该是先沉积颗粒大的后沉积颗粒小的,因此鹅卵石直径P>N>M,所以能正确反映M、N、P三地河滩鹅卵石粒径分布特征的是A图。

故选A。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①②③三处砾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②—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6:2.10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6:2.10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角度二 流水作用与地貌 (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猜题卷)下面两 幅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图 1 为黄河流经时三角洲演变 图,图 2 为黄河改道后三角洲演变图。读下图,回答 4~5 题。
地壳的运动规律
自然地理规律
知识网络构建 Z
结网建体 理清脉络
名师点拨:在复习应考中,要注意掌握热点区域地形特征、 岩石的形成及相互转化、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等。在复习褶皱、 断层构造的特点和成因时,学会根据岩层弯曲形态、新老关系区 别背斜和向斜,熟悉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点。
核心考点突破 H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
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
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贺 兰 山 东 麓 南 部 大 多 数 洪 积 扇 耕 地 较 少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模拟角度练] 角度一 风力作用与地貌 (2018·福建省南平市高三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抛物线沙丘 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 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抛物线沙丘示意 图,据此完成 1~3 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解析] 河流阶地形成过程:首先沉积形成沉积岩,再经地 壳的抬升,流水侵蚀形成阶地。耕地集中在阶地原因主要从土壤 条件、灌溉条件、地势条件、防灾减灾的条件分析。
[答案] 表现形式: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固结 成岩。内力作用:地壳抬升(或地壳运动)。

2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与地貌)-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2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与地貌)-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2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一、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风化作用定义:在温度变化、水、大气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1、影响因素:温度、水和生物。

2、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类。

一、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风化作用定义:流水、冰川、风力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进行破坏。

1、影响因素:运动状态下的流水、冰川和风力2、类型: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海浪侵蚀和冰川侵蚀。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侵蚀物离开原地,并形成侵蚀地貌。

4、常见的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沟谷、峡谷(V型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瀑布等风蚀蘑菇的形成原因 :a.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b.岩性的差异,下部岩性较软,上部岩性较硬.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是指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主要是风蚀雨蚀而成,地表由于千万年的风吹日晒,使地表平坦的砂岩层形成风蚀壁翕、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垄槽和风蚀洼地、残丘、城堡等各种地貌形态,雅丹地貌以罗布泊附近雅丹地区的风蚀地貌最为典型而得名。

冰川侵蚀•形成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形谷海浪侵蚀•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回退,•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定义: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影响因素:风、流水和冰川、海浪2、作用:使风化和侵蚀产物离开原地,为堆积作用输送物质。

3、搬运能力与风、流水和冰川的运动速度直接相关4、分布:定义: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堆积下来1、影响因素:风速、水流速度降低或者冰川融化等2、类型: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海浪堆积和冰川堆积。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被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并形成堆积地貌。

冰川堆积常见于中高纬和高山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3点即可)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
答案位置:贺兰山东麓;事件:岩壁有岩画,岩石破损威胁岩画;由图知,甲位于黄河以西,宁夏范围内;求问岩石破损的自然条件,并非求问岩石被破坏的地质作用过程。
地理实践力 外力堆积规律
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堆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堆积。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海浪堆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堆积则为杂乱堆积。
(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搬运
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堆积
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4.主要外力作用和典型地貌
(1)风化作用
作用
因素
发生
区域
作用结果
示例图
温度、水、空气、生物
普遍
风化地貌,如球状花岗岩地貌
(2)侵蚀作用
风向的
判定
河流流
向判定
地貌与
气候类型
①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②冰斗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
③沙丘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堆积地貌
地貌与
自然灾害
冲积扇——泥石流
“V”型谷——滑坡、泥石流
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盐碱化(华北平原)
沙丘——荒漠化
(4)堆积作用
作用
因素
发生区域
作用结果
示例图
流水
湿润、半湿润区的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地区
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风力
干旱、半干旱区
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
冰川
高纬、高山地区及冰川滑过地区
冰碛地貌、冰碛湖、峡湾等海浪海岸地区海积地貌,如沙滩、贝壳堤等
方法技巧 外力地貌与地理环境判定
判定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2)破题:解答上题,你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宁夏的气候特征;贺兰山所处的地质基础;外力作用的发生原理和条件。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从物理风化、风力及流水侵蚀、陡峭地形和地质灾害等角度分析和描述区域特征,而不是描述风化和侵蚀过程。
考向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推断外力地貌的成因
1.(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貌。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2.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3.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4.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
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2.B3.C4.C
解析第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流源头位于大兴安岭,流经山前平原。山麓地带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平原,故山前平原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B正确。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构造运动营造了该区域的整体构造地貌,而流水沉积则主要促成了山前平原的形成,故A错误。冰川作用多形成冰斗、角峰、冰川谷等地貌,故C错误。风力作用不能形成冲积平原,故D错误。第3题,洼地增多增大的时间处于河流断流期间,该地山前平原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气候干旱,加之人类活动影响,河流出现多年断流。在风力作用下,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逐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正确;地面沉降通常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洼地是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而成,故A错误;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侵蚀作用、冻融作用微弱,故B、D错误。第4题,由上题可知,洼地增多增大是风力作用造成的,为风力侵蚀的结果,风力侵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周边地区的土地沙化,C正确;断流期间,难以发生水土流失,故A错误;断流期间,不易造成沼泽化,故B错误;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的区域,故D错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C
解析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貌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积地貌和风蚀地貌)。
考向二结合地貌变化考查外力作用的发生和变化,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
(2019·全国文综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2~4题。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生物等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
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作用因素
发生区域
作用结果
示例图
流水
湿润、半湿润区的坡度较大地区
水蚀地貌,如沟谷、瀑布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冰川
高纬或高山地区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
海浪
海岸地区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3)搬运作用
不塑造地貌,但形成重要的地理现象,如沙尘暴(风力搬运)、黄河水混浊(流水搬运)。
(全国文综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