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推理与解释
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关系
![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cba956ff242336c1eb95eaa.png)
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关系
许林波
[摘 要]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作为两种相对独立的法律方法, 存在不可分割的交融关系, 它们 对法治建设有着不同的意义。 法律解释的功能是要充分展示法律文本的各种可能意义, 而法律 推理则强调结论的必然得出。 由于二者都强调根据法律进行解释或推理, 因而拥有大体相似的 思维走向。 但作为法律方法论体系的不同组成, 二者在地位、 作用、 关联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细微 的差别, 必须加以区分。 [关键词] 法律推理 法律解释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DB-10146(2016)06-0071-05
一、 已有研究成果的再审视
学者张保生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指出 “由于不能区分逻辑学和法理学两种语境中 的法律推理, 必然会对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的关系产生误解” , 其理由在于所主张的对法律推 理概念的界定从逻辑学意义上的 “理性思维活动” 及法理学意义上的 “审判制度实践” 两个层面 的区分理解。 其中, 前者由其 “推理” 与 “思考” 的两大基本特征决定, 后者则是建立在法律推理的 “实践品格” 之上。 本文认为这是解读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关系的前提工作, 十分必要。 只有在 准确掌握二者的概念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进行上述工作。 否则, 难免将出现 “伪争论” 的局面。 然 而, 关于关系界定的 “表面化” 问题, 本文认为已有的对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关系的研究所犯的错 误应当理解为一种概念掌握不全面的情况下的 “片面化” 问题。 “理性思维活动” 与 “审判制度实 践” 二者同样作为法律推理不可或缺的两面, 很难区别何者为表面的含义, 何者为本质的内涵。 作 为一个有机整体, 法律推理同等地依赖上述两项分概念。 因此, 对 “审判制度实践” 的忽视所造成 的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关系的理解, 应当解释为 “片面化” 问题。 当然, 上述回应均是建立在法律推理二元论概念解析的基础上, 针对这一假设, 本文同样认 为有待进一步分析。 尽管法律推理的实际内容的确包含法律推理主体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其主导 的审判制度的具体实践, 但能否因此即表明法律推理的概念由上述二者自然组成? 法律推理过程 中的理性思维活动及审判制度实践的关系如何? 独立存在还是有内在的涵盖关系? 毋庸置疑, 法 律推理作为特定主体在司法实践中, 从已知的法律和事实合乎逻辑地推想和论证新法律理由并据 此得出合理的裁判结果的完整过程, 其中必然包含法律推理主体依据逻辑方法做出的思维活动。 但任何思维活动都必须有现实的表现载体, 才可为他人所知, 在以得出公正合理的裁判结果为直
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40c4631eb91a37f1115c17.png)
7.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 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 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 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 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 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答案:C
辨证推理 :即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 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 选择的推理。 首先,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其次,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即 在法律中对有关主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 再次,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 最后,某些法律规定明显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情 势,严重不公正。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 “合理”的矛盾。
吴义春认为,这个推理过程本身没有问题,很多 法律界人士都可能这么判。令人诧异的是,按照 法律判决出来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觉得“太重 了”,违背了立法的初衷。那么只可能是以下几 种情况:“法院判错了,立法出了问题,法律思 维出了问题”。 贺卫方认为,许霆跟寻常人一样,大摇大摆地进 入了一个场所,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取了钱,很少 听说有人这样盗窃的,只能说,这是一个不可思 议的盗窃。
《民法通则》第二十条 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 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 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三条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 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 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5.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 偷割电缆所致。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 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 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 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对此,下 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 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B.《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 C.在这个案件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 D.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答案:A
法理学 法律解释和推理
![法理学 法律解释和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021f1b524de518974b7dd4.png)
• 某日,警察甲正在追捕一夺路而逃的抢劫者乙,见路旁停一辆 未锁的摩托车,未向旁边站立的丙打招呼就顺手骑上去追乙, 丙认为甲抢劫了自己的摩托车,于是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 机关查明后认为甲是为执行公务,因此可以不经丙允许而使用 其车,丙听后认为极不公平。 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此作出分析。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四分。
• 3.辨证推理
1)辨证推理的涵义以及需要辨证推理的场合
含义: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 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
• 适用场合:疑难案件
• 包括4种情况: • 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 B、出现了“法律空隙”或叫“法律漏洞”,即在法律中对有
• 四、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在法律实施中的 地位和作用
1、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法律实施的重要前提。 2、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有助于保障法律的正确、 公正实施。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四分。
• 例题: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演绎推理的方法; 归纳推理的方法和辩证推理的方法。在下列何种情 况下需要采用辩证推理的方法?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四分。
二、法律推理
• (一)含义:
• 即在法律论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或是人们 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 题的过程。 (二)特点:
• 1.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 2.受现行法律的约束。
• 3.是一种实践理性。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四分。
• 1955年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先后对我 国法律解释体制做了规定。2000年7月1日起施 行的《立法法》对做了进一步规定。
• 1.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 行解释:——一元 (1)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涵义的;
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cab1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a.png)
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导语:试卷四中,法理学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往往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行政法等结合起来考查,所占分值与前三卷总计分值基本持平。
因此,对于法理学,考生应当在掌握重点的基础上,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
1.《立法法》的四十二条,需要法律解释的情况,及四十三条法律解释的提案主体(两央、两高、两委)。
2.分类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分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解释的方法(重点)①文义解释和立法者的目的解释是使法律使用者在做法律决定时严格受制于制定法,相对于其他解释方法这两种解释方法使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得到最大可能的保证。
②历史解释和比较解释容许法律适用者在做法律决定时可以参酌历史法律经验和其他国家或社会的法律经验。
③体系解释有助于维护特定国家法律秩序的统一,从而保障法律适用的一致性。
④客观目的解释可以使法律决定与特定社会的伦理与道德要相一致,从而使法律决定具有最大可能的正当性。
4.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1)在具体的情景下按照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对同一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释结果,这种结果的出现导致了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
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是在各种法律解释之间确立一个位阶关系。
(2)现在大部分法学家都认可下列位阶: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者的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3)上述位阶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具体案件中可能会有不同。
但是法律人在推翻上述位阶所确定的各种方法之间优先性关系时,必须要予以充分论证,即只有存在更强理由的情况下,法律人才可以推翻那些有限性关系。
5.法律推理: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设证推理。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例;归纳推理:从个例到一般,主要是英美法系;类比推理:从个例到个例,一般用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设证推理:从已知的规律和已知的特殊到未知的特殊。
名词解释 法律推理
![名词解释 法律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30afc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2.png)
名词解释法律推理所谓法律推理,就是指法律人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确认法律事实,选择法律规范,在此基础上将确认的法律事实归属于特定的法律规范,并通过援引法律法律条款,获得裁判结果的思维活动。
法律推理,是指对法律命题的一般逻辑推理。
常见的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是以一般的原则为标准推断出某一具体情况的解决方式。
如甲类情况受乙规则支配,某一案件的情况属于甲类,因此这个案件要受乙规则支配。
归纳推理是从两个或更多的同类特殊命题中获取一般性命题的推理。
如在甲案件中,制造商对于过失造成的、由饮料瓶成品引起的损害负有责任;在乙案件中,制造商对由过失造成的、由包装布料成品引起的损害负有责任,从这两个命题中,人们可以归纳出一般的命题,即制造商要对他过失地提供给人们使用的包装品引起的损害承担责任。
这个一般命题可作为演绎推理的基础。
然而从两个或更多的特殊命题中也可能归纳出几种普遍程度不同的一般性命题。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种情况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如在乙案件中可应用甲规则,现在有一个在所有实质方面类似于乙案件的案件,那么甲规则也可应用于这个案件。
但类比推理或然性很强,应在具体案件中考虑多方面因素慎重使用,尤其不能在刑事案件审理中使用类比推理。
法律推理的类别根据法律推理适用的方法(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先例推理或形式逻辑。
根据确认的案件事实,直接援引相关法律条款,并严格按照确定的法律条款的形式结构所进行的推理。
该推理在解决法律问题时运用的方法: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该推理的三种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类推)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大前提和小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推论。
上述的大前提代表整体,小前提代表整体中的人或事。
演绎推理的经典方法是三段论。
例如,“所有的人都会死”是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是小前提,“苏格拉底会死”是结论。
由此可见,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论。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93009d5a58da0116c17492b.png)
法理学的对象:法理学以法律现象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为研究对象。
法:法是反映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的、通过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权利与义务的方式实现的规范体系。
法律概念: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律规则:一种特殊的、逻辑上周全的规范。
调整性规则:直接体现法对社会关系调整职能的规则,包括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保护性规则:体现法对社会关系的保护职能,它规定的是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措施。
授权性规则:规定主体享有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肯定了主体为实现其利益所必需的行为自由。
义务性规则:也称积极义务规则,是规定主体应当或必须做出一定积极行为的规则。
禁止性规则:规定主体不得做出一定行为,即规定主体的消极不作为义务,以实现权利人的利益。
绝对确定性规则:规定了主体权利、义务或法律责任的内容,不允许执法和司法人员进行自由裁量。
相对确定性规则:对主体权利、义务或法律责任做出概括规定的同时,又允许执法人员在规则规定的范围以内根据事实状态进行选择,做出一定自由裁量。
强行性规则:规定了明确的行为模式,行为主体必须遵守规则的规定,不允许自行协议解决问题。
任意性规则: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自行设定权利义务。
确认性规则: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行为关系进行评价,通过授予法律权利和设定法律义务对该行为在该关系予以确认并加以调整。
构成性规则:以该规则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则。
确定性规则:直接而明确地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无须援用其他立法文件加以说明的法律规则。
委任性规则:又称委托性规则,是指没有明确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具体内容,只是委任某一国家机关加以规定的法律规则。
准用性规则: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但明确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适用其他法律条文或法律文件中某一规定的规则。
10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10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00fc6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5.png)
10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单项选择1、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前⼀律平等”。
这⾥的“法律”⼀词应做:(A)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解释D、逻辑解释2、主诉检察官陈某办理某单位的⼀起⾛私案。
此时,他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下列哪⼀项?(C)A、兼顾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B、充分考虑⾛私单位职⼯的经济利益要求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D、综合各⽅⾯的意见,权衡利弊3、《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婚姻法-若⼲问题的解释(⼀)》第2条:婚姻法第3条、第32条、第46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该解释为:(B)A、字⾯解释B、限制解释C、扩充解释D、体系解释4、在法律推理中,由⼀般到特殊的推理是:(B)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辩证推理D、类⽐推理5、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要求是:(B)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B、正确、合法、及时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D、从重从快6、下列哪个属于正式解释?(D)A、某法学家关于刑法第14条的解释B、某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婚姻法第17条的解释C.某地税局在执法过程中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第70条的解释D、最⾼⼈民法院关于适⽤《⾏政复议法》第三⼗条第⼀款有关问题的批复7、“在法律适⽤的过程中,法律规范是⼤前提,案件事实是⼩前提,结论就是判决。
”这种推理是(A)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推理D、逻辑推理8、当最⾼⼈民法院和最⾼⼈民检察院对法律的解释有原则性的分歧时,最终的解释和决定权属于(D)A、全国⼈民代表⼤会B、最⾼⼈民法院C、全国⼈⼤主席团D、全国⼈⼤常委会9、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三殴打他⼈造成他⼈轻伤,所以作出对其判处2年有期徒刑的处罚。
这位法官所⽤的推理⽅法属于(C)。
A、类⽐推理B、归纳推理C、演绎推理D、辨证推理解析:类⽐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论。
第十章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第十章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cfb77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d.png)
第七章法律要素第⼀节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含义 法律规则是采取⼀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为规范。
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较⾼的特点。
同时,法律规则也应具有可诉性、合逻辑性、合体系性、可预测性等特性。
⼆、法律规则的种类 1.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们有权做⼀定⾏为或不做⼀定⾏为的规则,即规定⼈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它⼜可分为权利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
权利性规则是规定⼀般的主体(如公民和法⼈)⾏使权利之规则。
职权性规则,是指规定国家机关及其⼯作⼈员⾏使职权之规则。
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为的规则。
它也分为两种 1)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们的积极义务,即⼈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为的规则。
(2)禁⽌性规则,是指规定⼈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们作出⼀定⾏为的规则。
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性规则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性规则。
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委任性规则,是指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尚未确定,⽽只规定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准⽤性规则,是指本⾝没有规定⼈们具体的⾏为模式,⽽是规定在此问题上应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规定的规则。
3.强⾏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按照规则对⼈们⾏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强⾏性规则,是指其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
任意性规则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允许当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设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当事⼈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才适⽤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方法分析
![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4ef4c40c22590102029d50.png)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9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92011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之一,现行法律虽不承认行政判例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判例的辅助法源地位已得到肯定。
行政判例是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形成的判决,而法官在适用法律时离不开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
现从行政判例的技术层面分析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
一、法律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
法律推理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从已知的法律和事实材料合乎逻辑地推想和论证新法律理由的思维活动[1]84。
推理是司法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按照休谟的说法,一切推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证明的推理,即关于观念之间的关系的推理;另一类是或然的推理,即关于事实与实际存在的推理[2]。
这两类推理又可以概括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一般而言,形式推理是形式逻辑推理方法在法律推理中的运用,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分析性的思维方法;实质推理是辩证逻辑方法在法律推理中的运用,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法。
(一)形式推理技术形式推理包括演绎和归纳两种。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有关特殊性的知识。
其特点是结论寓于前提之中,或者说结论与前提具有蕴含关系,所以它是必然性的推理。
只要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必然是真实的。
演绎推理主要表现为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判断组成:借助于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接起来,从而推出另一个直言判断。
三段论的逻辑形式是:所有A是B,C是A;因此,C是B。
演绎推理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思维工具,它可以使判决更客观明确,确保法律的稳定性和一贯性,维护法治的权威。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演绎推理也有其局限性。
法律问题的复杂性与方法的简单性的矛盾,决定了演绎推理只能在处理简单案件中起作用。
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方法分析
![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7c4b43cf84b9d528ea7a68.png)
第八讲 法和推理
![第八讲 法和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bf003bb0717fd5360cdcde.png)
第八讲法律和推理第一节法律推理概述哈特说:“法律推理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法律推理的含义(一)推理的概念要了解法律推理的含义,必须先对“推理”一词进行考察。
推理,即推断与论理,是一种思维活动,是逻辑学的范畴。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对“推理”进行深入研究。
他认为“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有些判断被设定为前提,另外的判断则必然由它们发生。
同时,亚氏将推理划分为证明的推理、论辩的推理以及争执的推理。
“推理”一词的英文表达为Reasoning,Inference,意即“推理、推论;论证、论据”等等。
它的词根reason作动词使用时指“推理、推想,思考、辩论、讨论”等,而在作名词使用时主要指“理由”。
西语中“推理”的含义比汉语的语义更为宽泛些,其中不仅包括逻辑的推导关系,还强调理由的列举与说明,突出了论证与论据的过程,追求折服与感动的效果。
(二)关于法律推理的不同观点中外法学家对于法律推理的理解众说纷纭,有以下五种观点:1.逻辑推导说。
这种学说认为,法律推理是逻辑学中的推理理论在法学领域中的应用。
2.司法工具说。
这种学说把法律推理视为裁判的工具或手段。
3.权威论证说。
这种学说将法律推理视作为特定的法律行为举出理由,以论证其合法性和权威性(证成)的法定手段。
4.综合说。
这一学说认为法律推理既包括形式逻辑规则的适用,又包括其他一些解释方法,强调法律推理的实践性,5.极端说。
这一学说认为不存在法律推理,司法判决只是法官直觉的产物。
(三)法律推理的界定法律推理是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判例等法律资料)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
二、法律推理的特征(一)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二)法律推理具有不确定性(1)语言的不确定,一来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条文时不可避免有认识上的局限性,二来是立法者在立法是出于某种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模糊含混的语言;(2)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法律条文的实体过时;(3)法官等运用法律的人员基于其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个人因素而对法律的不同理解;(4)其他诸如政策、意识形态、阶层、权力结构和利益冲突等社会因素对法律解释的影响。
法理学课件第十八章 法律方法
![法理学课件第十八章 法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1266d67f1922791688e81d.png)
第十八章法律方法第一节 法律方法第二节 法律解释第三节 法律推理William Bouguereau.A Soul Brought to Heaven.1878; Oil on canvas Musee du Perigord第一节 法律方法一、法律方法的概念法律方法是指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根据法律分析事 实、解决纠纷的方法,或者说,它是由成文法向判决转换的 方法,即把法律的内容用到裁判案件中的方法。
法律方法的主要宗旨是克服司法过程的两个极端:一是“自动售货机”(司法者成为立法者的工具);二是“挂羊头卖狗肉”(法官专权)。
二、法律方法的内容(一)法律思维过去导向性、结论的一刀两断 性、依法办事的保守性等。
(二)法律技巧(三)一般的法律方法1.法律解释2.法律推理3.漏洞补充4.法律论证5.价值衡量拶(zǎn)刑《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之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 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第一节 法律方法第二节 法律解释一、法律解释的概念与特征(一)法律解释的概念(二)法律解释的特征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第一,法律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用第二,法律是由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第三,立法者没法制定包罗万象的法律第四,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进行三、法律解释的历史发展(一)古罗马时期(二)罗马法复兴时期(三)法典化时期法学家盖尤斯(四)自由法运动时期四、法律解释的目标与原则(一)法律解释的目标1.主观说(立法者意图说)2.客观说 (法律文本说和读者意图说)首先,法律自颁布时起,即与立法者脱离关系,从 而便有了自己的法律理性,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其次,法律与立法者的意思并不是一回事;其三,法律是以文字形式表达的语言;其四,坚持客观说可以提高法的安定性。
法理第十二章(2)
![法理第十二章(2)](https://img.taocdn.com/s3/m/625c47a469dc5022aaea00bf.png)
(2)行政解释 行政解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 对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解释。 ①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 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解释。这 种解释,实践中一般体现在他们所制定的有关法 律的实施细则中。 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地方 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做的解释。这种解 释仅在所辖地区内发生效力。
证成: 给一个决定提供充分理由的活动或过程。 内部证成:法律决定必须按照一个的推理规 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的推导出来,这属于 内部证成。 外部证成: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 属于外部证成。 前者涉及到从前提到结论推论是否有效 后者关涉的是对内部证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 身的合理性,即对前提的证明。
某人携带硫酸,将硫酸泼洒在一女会计脸上,然 后抢走她的钱包,按照德国刑法第250条的规定, 行为人携带武器实施抢劫行为的,需要加重处罚。 三段论: 大前提:行为人携带武器实施抢劫行为,应该加重 处罚。 小前提1,X携带硫酸,将硫酸泼在女会计脸上,抢 走其钱包。 结论:X应该加重处罚。
(小前提2:硫酸属于武器)
大前提:所有的武器都具有危险性 小前提:该案中,硫酸的使用具有类似于枪、炮等武器的危 险。 结论:该案中硫酸应该属于武器的范畴。 • 关于法律论证中的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下列哪些选项是 错误的? • A.法律论证中的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之间的区别表现 为,内部证成是针对案件事实问题进行的论证,外部证成 是针对法律规范问题进行的论证 • B.无论内部证成还是外部证成都不解决法律决定的前 提是否正确的问题 • C.内部证成主要使用演绎方法,外部证成主要使用归 纳方法 • D.无论内部证成还是外部证成都离不开支持性理由和 推理规则
6、法律解释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法律解释应该合乎法律的规定和基本精神。 ①法律解释应该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 不得越权解释。 ②对低位阶法律的解释不得抵触高位阶的 法律。 ③对法律概念和规则的解释与法律原则必 须保持一致。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82108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a.png)
提要: 法律需要解释,法律解释是法律职业家对成文法的具体含义的解释和说明。在我国,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从已知材料推导出法律结果的思维活动,它包括两种推理类型:一种是严格按照逻辑进行的形式推理,一种是依赖人的价值观念进行选择的辨证推理。
法律方法的内容
02
法律方法的概念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 法律解释之客观性,向来即为立法者和社会公众所关注,而法律的执行者也常以此为标准,表明自己的解释和处理是正确和公正的。为了保证法官等人对成文法的解释是客观而非肆意的,许多建议和对策被提了出来。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法律解释主要地或纯粹地是一种思维活动,因而对此活动的约束和规制,也主要是从思维方面着手的。但是事实上,法律解释既是一种思维活动,又是一种实践活动,既是私人的事务,又是社会主体之间的一种交往过程。因而,对法律解释的规范,也要兼顾方法和制度两个方面。
01
第一节 法律方法概说
第二节 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法律解释即对法律规范的解释,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解释,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者公民个人,为了遵守或适用法律规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法学理论或者自己的理解,对现行法律规范或者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的理解和所作的各种说明。这一概念对法律解释的主体、方式和对象等都作了广义的理解,并不特指某种法律制度或专门法律活动。 狭义的法律解释特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律的字义和目的所进行的阐释。
最后,法律解释是调节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变化之关系的媒介。
首先,法律解释是将抽象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必要途径。
再次,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手段。
法理学第九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法理学第九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7e0bd9aeaad1f346933fe1.png)
法理学第九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第九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一、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含义:对法律规定的含义的说明①对象是法律规定及其附随情况②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③有一定价值取向法律解释的必要性:①将抽象的法律规范用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必要途径②是法律规范统一准确权威的要求③弥补法律漏洞④调节法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变化之关系的媒介法律解释的分类:①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②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张解释法律解释方法1)文法解释: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2)逻辑解释:采用形式逻辑方法分析法律结构,求得对法律的正确理解3)历史解释: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4)系统解释: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5)目的解释: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系1)立法解释:归于人大常委会,4高及地方人大常委会可提出法律解释要求2)行政解释:对不属于审判和检查工作中的法律具体应用以及对自己制定的法规的解释3)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即最高院和最高检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二、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法律推理可以按其方法分为形式推理和辩证推理其特征表现为:①它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②它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③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④其目的是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形式推理:①演绎、②归纳、③类推p502辩证推理p503。
第18章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类推
![第18章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类推](https://img.taocdn.com/s3/m/66eae9f8960590c69fc37609.png)
第十八章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类推第一节法律解释重点问题1.法律解释的概念2.法律解释的必要性3.法律解释的历史发展4.法律解释的分类5.法律解释的方法6.我国法律解释的体制与特征一、法律解释的概念1.法律解释即对法律条文所表述的法律规范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的理解和说明。
2.法律解释的主体是未作限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其对象是广义的法律文本。
3.本书不主张狭义的法律解释的概念,认为所谓狭义的法律解释只是法律解释的一种,承认狭义的法律解释的概念,容易引起理论和实践的混乱。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法律调整的特殊性及其运作规律决定了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1.法律解释是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2.法律解释是将抽象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必要途径。
3.法律解释是建立对法律规范的统一、准确和权威的理解和说明的需要。
4.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手段。
5.法律解释是调节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变化之关系的媒介。
三.法律解释的历史发展法律解释具有悠久的历史。
1.中国古代的法律实践中很早出现的法律解释活动,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汉代的律学、唐代的《永徽律疏》等是我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典范。
2.在西方,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一个职业的法律家集团进行广泛而系统的法律解释活动,代表作是查士丁皇帝的《学说汇篡》。
3.源于十一世纪末的注释法学罗马法在欧洲大陆的传播甚至西方近现代法学的产生都有重要意义。
4.17至19世纪欧洲法典化和概念法学的盛行,法律解释一度衰落。
5.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和法观念的发展,法律解释的意义和作用再度受到重视。
四、法律解释的分类五、法律解释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六、我国法律解释的体制与特征(一)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主体的各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1.凡关于法律、法令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用法令加以规定。
法律推理与解释
![法律推理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3c55220ff00bed5b9f31d5d.png)
A.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D.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13。某法学教授著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讲解、释义、这一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B.正式解释
C.非正式解释D.司法解释
14。中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应作。
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B.法律规定业已修正需要重新定义其相关内容的
C.法律规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D.法律之间发生冲突,需要裁决其效力优先性的。
三。名词解释
1。扩充解释2。限制解释
3。类比推理4。辩证推理
5。立法解释6。司法解释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点。
D.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某城市规章规定:“禁止马车进入二环内的路面。”对此,有人从法学的角度看,解释为:骡车、驴车就可以进入二环内的路面。对于这一解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解释符合文义解释的要求,所以是合理的。
B.本解释不符合目的解释的要求,所以是不合理的。
A.是演绎推理B.是归纳推理
C.是类比推理D.属于辩证推理
14。周某在使用某产品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将厂家诉至法院要求进行赔偿,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被告方律师辨称,1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并没有判予精神损害赔偿,因此本案也不应给予精神损害赔偿。但法院援引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判令被告方给予周某精神损害赔偿。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的解释B.检察机关的解释
C.律师王某的解释
司考法理学冲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司考法理学冲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c6a6a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1.png)
司考法理学冲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司考冲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2014年正在进行中,法理学是复习的重点,为考生整理了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精彩链接:一、法律解释1.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的说明;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2.法律解释的种类: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即学理解释;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一是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一般称为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有约束力的解释;非正式解释也叫学理解释,没有法律上的效力;二是字面解释、扩充解释、限制解释;这是根据解释尺度而进行的分类,字面解释比较好理解,限制解释就是比原意要窄,扩充解释就是比原意更宽,比如,婚姻法里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个“父母”、“子女”都要作一限制解释,前一个子女应该是未成年子女,后面的父母应该是无劳动能力、失去自己生活来源的父母;3.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第一,文义解释,也称文法解释、文理解释,即依照文法规则分析法律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以便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基本含义;一文义解释集中在语言上;第二,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对某一法律规范产生、修改或废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条件的研究作出的说明,同时将新的法律规范同以往同类法律进行对照、比较,以阐明法律的意义;强调依据立法史料,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所依据的事实、情势、目的等来探知立法者意思;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当时制定的时候为什么要规定那一条,当时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规定取得时效,我捡到一个东西,我藏了五年,这该归我了吧,为什么民法通则不规定这些东西,那很多东西都要从历史角度来考虑;当然有些东西是从文化角度来进行考虑的,发现有很多制度在中国缺乏道德基础,比如拾金不昧,从物的效用角度上讲,最大限度利用物的价值的角度上,规定取得时效,捡到一分钱,藏到口袋里,过了二三天就是我的,但这在中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捡到东西大家都是很尴尬,又怕别人来找我,又不敢踏实用;第三,体系解释;这也称系统解释,是指从某一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联系其他规范来说明规范的内容和含义;这主要考虑到这个条文、整部法律在整个法律体系的位置,比如这条文是在刑法的总则部分还是在刑法的分则部分,在刑法的分则部分它又是在哪个章里面;第四,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是指从法律的目的对法律所做的说明,根据立法意图,解答法律条款;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目的解释;4.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第一个立法解释,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我们的立法法稍微作了一些规定,一般认为现在立法解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两部分;第二个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第三个行政解释,它是指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在依法处理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时,对有关法律和法规所作的解释;它包括下列几种情况:一是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和法规如何具体应用所作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包括在它们制定的实施细则中;另一种情况是指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解释;地方国家机关对它自己制定的一些东西也可以解释;这种解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进行解释;凡属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另一种情况是,凡属地方性法规如何应用的问题,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5.法律解释的原则;法律解释一般要坚持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按照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有权解释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这题比较简单,除C项以外,别的均为无权解释;正确答案A、B、D二、法律推理一法律推理的涵义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论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或者说,是人们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法律推理的特点:法律敎育网1.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法律推理的核心主要是为行为规范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法律推理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是:规则的正确涵义及其有效性的问题,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正当的问题,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有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问题;2.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3.法律推理是一种实践理性;法律推理的意义:一般认为与实现司法公正有密切关联:1法律推理的规则与司法公正的要求是一致的;2法律推理的目标与司法公正也是一致的;3法律推理是法治国家的要求;4法律推理它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5通过法律推理来保证裁判公正;三法律推理的类型具有两大类:一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也叫三段论的推理方式,是从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性质的判断大、小前提出发,推论出另一个性质的判断结论;从哲学上来说,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判例法制度;二是辩证推理;演绎推理是大前提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辩证推理是实质上的推理,实际价值取向上的推理;1辨证推理的涵义以及需要辨证推理的场合辨证推理,即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在出现疑难案件的场合就需要辨证推理;疑难案件是指有关审理案件的法律规定难以确定或有关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都难以确定的的案件;包括四种情况:首先,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其次,出现了“法律空隙”或叫“法律漏洞”,即在法律中对有关主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再次,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最后,某些法律规定明显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严重不公正;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在原有的法律修改之前或者新法律制定出来之前,一个法院在受理一个在它管辖范围内的案件时,就需要辨证推理;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演绎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的方法和辩证推理的方法;在下列何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辩证推理的方法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B.出现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2类比推理是常用的一种辨证推理方法;类比推理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公式大体上是:一个规则适用于甲案件;乙案件在实质上与甲案件类似,因此,这个规则也可以适用于乙案件;辨证推理的其他方法还有:司法解释;论辩;劝说;推定;拟制;三、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区别1.法律解释对法律规定的涵义进行说明和法律推理在法律论辩中通过运用法律理由,以理服人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对象不同;2.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联系;通过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深化法律思维,从而保持法律职业的独特性;四、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在法律实施中的意义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法律实施的前提,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有助于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例1: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属于我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权限范围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含义的;B.法律规定业已修整需要重新定义其相关内容的;C.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使用法律依据的;D.法律之间发生冲突需要裁决其效力优先性的答案:AC.例2: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学院同学甲与乙对此有过讨论;甲认为:①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②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③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乙则认为:①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②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有助于保持法律职业的自律和自治;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A.甲的观点①和②B.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②C.甲的观点③和乙的观点①D.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②答案B知识点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详解法律思维是以法律规定为基础的,因此说“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是错误的;法律思维是抽象的,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具体的,而不是相反,因此“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是错误的;因此,甲的观点②和③都是错误的;法律思维具体表现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法律推理的方法包括形式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因此,乙的观点①也是错误的;法律教育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
系统解释。
D.字面解释、扩大解释、限制解释
10。《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张某教唆16岁的赵某犯罪,法院认定二人构成共同犯罪,并对张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
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
15。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解释。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只对基层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C.只对县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只对省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6。中国古代司法中,在法无明文规定时,有“举重以明轻”的做法,这种做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解释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后,由发布公告公布。
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在法律推理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
A.类比推理B.Βιβλιοθήκη 绎推理C.辩证推理D.归纳推理
3。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称为?
B.根据习惯、法理或者根据正义、公平等法律意识及伦理观念作出判断。
C.根据国家的政策或法律的一般原则作出决定。例如《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C.不同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
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21。中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据此,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哪项?
A.此条属于立法解释
B.此条属于有权解释
B.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解释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
D.由全国人民检察院解释
6。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
A.有权解释和学理解释
B.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C.严格解释与自由解释
D.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52条第3项“个人”是指中国公民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外国人。该解释为?
12。中国的司法解释,包括两类:一类是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另一类是。
A.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D.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13。某法学教授著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讲解、释义、这一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B.正式解释
C.非正式解释D.司法解释
14。中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应作。
A.字面解释B.限制解释
C.扩充解释D.体系解释
8。司法解释是指。
A.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B.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C.省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
D.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作的解释。
9。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A.演绎推理B.价值推理
C.类比推理D.归纳推理
11。以下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解释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7条和附件二第3条的解释
B.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的解释
C.国务院制定的《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清查登记若干具体问题解释》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8。中国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行政法规所作的解释属于?
A.学理解释B.行政解释
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
19。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名文规定,即出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
20。在下列何种情况下不需要采用辩证推理的方法?
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B.出现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A.不属于法律推理B.是演绎推理
C.是归纳推理D.是辩证推理
17。字面解释是指。
A.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但其实质在于对整个法律的精神而不在于对个别文字和用于的理解。
B.从法律条文文字、语法来推理其含义。
C.严格依照法律条文含义进行解释。
D.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
A.李某的解释B.检察机关的解释
C.律师王某的解释
D.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7。按照中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有权法律解释?
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此条属于私法解释
D.此条属于限制解释
22。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敌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重要方法。
6。某机关后勤人员李某在一次公务活动中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检察机关以玩忽职守罪对之进行立案。李某认为自己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刑法规定不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案件侦查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单,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李某的律师王某认为该解释不应溯及以前行为。上述案件中,不属于法律解释的有?
8。法律推理的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下列情况中需要辩证推理的有?
A.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对如何处理存在两种对立的理由。
B.法律虽有规定,但它的规定过于原则、模糊。
C.法律规定本身就是矛盾的。
D.法律规定落后于现实。
9。对于实质推理,一般通过以下哪些形式来进行?
A.通过司法机关对法律的目的和精神进行解释。
A.文义解释B.目的解释
C.体系解释D.历史解释
4。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对各级法院的判决进行研究,就某种类型案件的审判总结出一般规则,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公布,其总结过程属于?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
C.价值推理D.类比推理
5。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
A.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