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1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完整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沟通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根据相关信息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能利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复习与整理二、回顾与交流(一)提出问题引发分类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呀你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剥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提问: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
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你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你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反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圆是曲线图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图形认识和测量(一)涉县明德小学宋海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特征,深入认识相互之间联络和区分,能画出对应图形。
2、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
使学生深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意义。
3、使学生巩固角意义,深入认识角分类及各类角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角。
4、深入培养学生分析判定能力及空间观念。
构建图形之间联络。
二、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意义及区分。
2、角意义及分类。
3、平行和相交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是谁呢?——孔子。
她对复习提出了什么要求呢?——“温故而知新”。
导出新课: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认识和测量(一)(二)回顾整理,构建联络。
(课件出示自学提醒)自学提醒:(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分?(2)、我们学过角有哪多个?角大小和什么相关?(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多个位置关系?刚才同学们全部能主动讨论,仔细思索。
现在我们共同来复习这些知识,好吗?1、整理直线、射线、线段知识学生操作:过点A沿水平方向画一条直线,说直线特征。
(板书:直线)师问:这条直线上有多少个像A点这么点?(无数个)学生操作:在直线上找出任意一点B。
师问:现在你还能找出其它类型线吗?指导生说线段特征、射线特征。
(板书:射线、线段)并引导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学生操作:量出线段AB长度(一生演示)。
2、整理角知识过A点任意画出另一条直线,用L1、L2标注。
引导观察:你现在还能找出线之外图形吗?让生说说角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板书:角)并引导比较角1和角2大小关系。
(角1和角2相等)师问:你能找出另一组大小相同角吗?(角3和角4)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和角3大小。
师问:角大小和什么相关?(手势演示)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和角3大小,你还有什么发觉?并说出锐角、钝角特征。
(板书:锐角、钝角)探究引导生思索:怎样才能使角1和角3大小相等(逆时针旋转直线2,形成直角)。
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五篇范例)
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五篇范例)第一篇: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何第一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级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一步沟通几何形体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间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时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本节课的目标:1、使学生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线与面、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会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在认识图形中的应用。
2、使学生通过复习所学图形的特征,比较、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难点:平面图形的关系和画图的技能。
教具:、直尺、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小黑板。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题的揭示,要让学生对整个平面图形领域有初步的认识,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将学过的图形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中,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有关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所学图形的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什么是图形,它是怎样组成的?播放图形的前世今生。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节复习课,再与学生的谈话中注重课题的揭示,让学生知道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形成的,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停课不停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系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
教材分析:本节复习是在疫情期间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图形(线与角)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
它不同于新课的教学,而是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
本课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包括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线与角的概念、特点、关系,相对于前面四年级时所学的内容来说,更为具体形象,因而容易提升较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好地复习效果。
学情分析:1.本课的概念比较多,学生学习过的时间有点长,因此有些学生出现对有些概念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其本质,从而导致错误的情形。
2.时间久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叙述作图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画角的错误,把内外圈混淆从而画错,作平行线和垂线有部分学生不会正规作图,有不少学生会作但不会说(写)做法的现象。
设计理念: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有效的课堂复习”为目标,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和认知水平,采用“重现旧知—问题驱动—实践应用”的教学方式,学习复习方法,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归纳,梳理完善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回顾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意义及其测量等知识,能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能正确的画平行线和垂线。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素能力、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理解线与角的相关的概念,掌握垂线、平行线的画法,量角,画角等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2.能够测量图形的边长、周长,并进行计算。
3.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辨认各种几何图形。
2.学会如何测量图形的边长和周长。
3.运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及表示方法•长方形的特征及表示方法•三角形的特征及表示方法•圆的特征及表示方法2. 测量图形的边长和周长•什么是边长和周长•如何用尺子测量边长•如何计算周长3.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图形认识和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或简单实物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图形并复习前面学过的几何知识。
第二步:讲解图形的特征•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各自的特征,让学生了解各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步:测量图形的边长和周长•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图形的边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讲解计算周长的方法。
第四步:综合练习•给学生一些综合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示例问题: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答: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周长为5厘米 × 4 = 20厘米。
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图形的特征、测量方法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步骤。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3. 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形的教具、测量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思考圆形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3. 练习:在讲解结束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理解和掌握。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同学们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进行解决。
我会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公式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 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为31.4厘米。
2. 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面积为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会鼓励同学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研究其他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中,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这个知识点不仅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同学们以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周长=π×直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人教版(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人教版(1)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段、角、多边形等;2.能够识别常见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3.能够测量图形的边长、面积等。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基本概念;2.常见图形的识别;3.图形的测量。
三、教学过程3.1 概念引入•引言: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包括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导入: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点、线段、角?这些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3.2 学习内容1.点和线段:–点是没有长度和面积的,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点A。
–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有限长的部分。
如AB。
2.角:–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形成的图形。
如∠ABC。
3.多边形:–多边形是由若干条线段首尾相连而成的封闭图形。
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4.图形的测量:–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测量多边形边长的方法;–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
3.3 案例演练1.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AB=5cm,BC=4cm,∠ABC=90°,求AC的长度。
2.题目2:测量教室的地板面积,计算所需铺设的地砖数量。
3.4 小结和作业布置•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角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下节课需要重点强化角的教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知识。
7.2.1图形的认识测量1(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
7.2.1图形的认识测量1(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你分享我在教授7.2.1图形的认识测量1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本节课主要内容是7.2.1图形的认识测量1,其中包括了图形的测量方法,如何用尺子和圆规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长度、宽度和周长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图形的长度、宽度和周长。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图形的长度、宽度和周长。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用尺子和圆规进行测量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圆规、图形模板和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场景,让学生对测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我会讲解如何使用尺子和圆规进行测量,并配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图表和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用尺子和圆规测量你的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答案:课本的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15厘米,周长为70厘米。
2. 用尺子和圆规测量你的课桌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答案:课桌的长度为120厘米,宽度为60厘米,高度为75厘米,周长为33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测量的方法,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测量它们的长度、宽度和周长等。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面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和曲线围成的二维图形,而立体图形则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和测量图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造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其面积,展示图形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此外,在图形的测量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应用公式计算周长、面积和体积时,对公式的选择和运用还不够熟练。这说明我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部分,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分类。
六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1)精品
《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及推导过程。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1.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一、引入课题,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意义:1. 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
(课件出示六个平面图形)2.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面积和周长的常用的单位各有哪些呢?生: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作它们的周长。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 师:半径为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复习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1.复习计算公式:师:刚才大家所说的是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现在哪位同学把整理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给大家说一下?(找生回答,课件出示)师:我们在用这些公式计算周长面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三、复习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1.大家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吗?2.那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边长×边长呢?3.其余的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同桌的同学一起回顾,并提问学生回答)预设:(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师:能拼成长方形,在特殊情况下,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还能转化成其他图形呢?预设:(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师:除了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在特殊情况下,什么样的三角形还能转化成其他图形呢?预设:(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师:除了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在特殊情况下,什么样的梯形还能转化成其他图形呢?预设:(将圆转化成长方形)师:这个圆可以拼成正方形吗?组:不能,因为底是圆周长的一半,也就是,而高是r,底是高的3.14倍,所以不能拼成正方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人教版(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人教版 (1)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等,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模型展示,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面对角线,以及面的特征。
3.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公式。
4. 例题讲解:以一个长方体模型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的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测量和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6. 答案展示: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答案的展示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长方体:长5cm,宽3cm,高4cm。
正方体:边长6cm。
答案:长方体的表面积为94cm²,体积为60cm³。
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16cm²,体积为216cm³。
2. 题目:判断下面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物体:一个长为8cm,宽为4cm,高为6cm的立体图形。
答案:该物体为长方体,表面积为208cm²,体积为192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公式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教学设计
课 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分配 1 第 1 课时 项 目 内 容 修改栏 教学 目 标 知 识 能 力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过 程 方 法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图形与测量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课件教 学 流 程 评论或修改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立体图形的特点。
请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
过程要求:学生完成表格 互相补充 教 学 环 节(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出示立体图形配合说明)。
(4)与同学交流。
(5)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① 几个面? ② 面与面的大小关系;③ 面的形状棱顶点表面学生谈收获积体积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2. 观察物体。
(1)出示立体图形。
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画图配合说明。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从侧面看到的形状:(2)出示立体图形。
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过程要求:①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② 与同学交流。
③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④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⑤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⑥ 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10、11、12题。
三、小结:圆柱 圆锥底面侧面高表面积体积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后作业练习十九13--16板书设计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立体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让学生多次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提醒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 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理解平行、相交关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应用,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4.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重点难点: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理解平行、相交。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一)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你能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学生说一说,并且讨论如何分类,教师引导总结。
图形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可以分为:立体图形可以分为:(二)先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三)、学生展示交流结果1.直线、射线和线段(1)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2.角(1)角的概念。
我们学过那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有变化么?(2)角的分类。
下面我们可以把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图见课件1)3.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北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1课时 图形与测量(1)教案
(一)看一看,说一说。
单位的产生:在生产与生活中,人们经常要量物体的长度,测量土地的面积,计量物体的体积等,这些量不能直接数出来,必须要用一定的量作单位来计量,然后用数表示出来,因此产生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角度单位等计量单位。
(二)常见的计量单位:长度单位: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面积单位:平方毫米(mm2)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体积单位:立方毫米(mm3)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容积单位:升(L)毫升(mL)角的单位:度(°)(三)填一填(四)借助实例说一说1 m,1 dm,1 cm分别有多长;1 m2,1 dm2,1 cm2,1 m3,1 L,1 mL分别有多大。
1 m:如小学生两臂伸长的长度;米尺的长度。
1 dm:如水芯笔的长度;粉笔盒的棱长。
1 cm:如手指甲盖的宽;数学书的厚度。
(30-9)×9÷2=94.5(m2)答:养鸡场的面积是94.5平方米。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25.12 m,高1.5 m,这堆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5吨,这堆沙子重多少吨?用载重4吨的汽车几次能运完?沙堆的体积:25.12÷3.14÷2=4(m)1/3×3.14×42×1.5=25.12(m3)沙堆的重量:25.12×1.5=37.68(吨)运的次数:37.68÷4≈10(次)答:这堆沙子的体积是25.12立方米,重37.68吨,用载重4吨的汽车10次能运完。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优秀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参考教案[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一、教学分析本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
通过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认识,常见的角;三角形,四边形与圆,呈现出平面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或多或少的遗忘,所以教师要加以板书,将比较、辩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理念1.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2.注意及时总结,用集合图进行梳理。
三、教学内容复习直线、射线、线段和角四、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分类、性质、量角和画角。
2.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对比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回顾、整理知识。
联系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六、教学难点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教具、展台八、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知识1.线段、射线、直线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
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借助图示解释三线之间的联系。
直线有那些性质?三线区别:线段:两个端点,可度量。
射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
直线:无端点,不可度量。
三线联系: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的性质:(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并画图表示。
明确:从直线外一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最短。
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1)什么是角?(2)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角?按照角的度数从小到大排列。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六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理旧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
3、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师出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接找到切入点。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立体图形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各个立体图形特点并完成下表图形名称图例特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2、立体图形的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师: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把你们发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汇报。
生交流,师巡视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奖励。
师:我们来看温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他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师:你的眼睛真亮。
【设计意图】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习德、巩固、迁移与运用几个阶段,而复习则是后两个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由三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拓展到所有棱柱体的特点,再由这三个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以本节课的内容为平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4)引导建构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一部分的知识现在一目了然了,结合刚才的过程,想想,你们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怎么办?师:结合学生的整理进行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归纳整理】
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
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示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4)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6页“做一做”。
(5)指名学生汇报,订正。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课件出示问题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②学生汇报。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
教师指名学生说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较差的学生多让他们说)
④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吗?组织学生议一议,写一写。
指名学生把写的过程予以汇报。
教师加以总结,用课件展示教材第86页第1题的图示。
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第1题。
指名汇报,订正。
【教材释疑】
教师:刚才复习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想必同学们可能还有些疑难,请同学们互相提问,互相交流。
【课堂作业】
填空。
(1)一个等边三角形,从一个顶点起,用一条线段把它分成大小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2)圆的位置是由()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或()决定的。
(3)把一个等边三角形沿一条高分开,分成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度和()度。
(4)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64°,顶角()。
(5)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50°,两个底角各是()。
(6)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它的顶角是()。
先独立思考,后指名一一回答。
答案:(1)180°(2)圆心半径直径(3)30 60 (4)52°(5)65°(6)3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六年的学习生活,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如何让学生系统地梳理,忽然觉得这个过程孩子们经历的太少了,我记得学生在四年级图形的认识的时候是学习过分类的。
六年级或许有些淡忘,但是本该深入孩子们心灵的一些方法却在学生心中几乎没有什么痕迹。
我想思考的就是我们要有整体把握课程的能力。
我们不怕孩子们的知识是散乱的,不系统的,但是孩子要有一种数学思想,这些思想是指导他们学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比如分类,集合的思想。
如何关注不同的学生,课上我一般喜欢把问题的例子拿出来跟大家探讨,由于六年级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展示结束后,我都一定要问出有问题的孩子的收获,并代表全体同学向孩子表示谢意,因为这个孩子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还有一些对问题梳理不成型的,我让孩子们不断对同学们的作业进行探讨后,我都加上了一个环节,你们认为我们现在可以怎么整理。
有了学生的提示、辨析,一个完整的认识就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