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绪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二章 大气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二章 大气环境【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第二章大气环境一、名词解释1.城市热岛效应[山东大学2017年研]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在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的城市区域,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致使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

一般大城市年平均气温会比郊区高0.5~1℃,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包括:①城市建筑物及水泥或沥青地面导热性好,受热传热快;②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热源;③高层建筑物多,造成近地面风速小且通风不良;④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进入大气,改变大气组成成分,使其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及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

2.干沉降[山东大学2017年研]答:干沉降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气溶胶或气态酸性化合物的形式沉降到诸如土壤颗粒、植物叶片等表面上,从大气中转移到地面的现象。

干沉降是酸沉降的一种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大量含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废气,转化成为硫酸、硝酸,最后随雨雾降落到地面。

3.大气污染源[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等;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包括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农业活动排放。

4.PM2.5[山东大学2018年研;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细颗粒物(PM2.5)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主要来源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空气中PM2.5来源主要有土壤扬尘、海洋气溶胶和车辆尾气。

5.TSP与PM10[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研;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研]答: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粒径为0.1~100μm。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土壤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土壤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第四章土壤环境一、名词解释1.土壤胶体[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μm或小于1μm,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

土壤胶体是土壤同体颗粒中最细小的微粒,是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部分,它和土壤一起构成土壤胶体体系。

2.土壤团聚体[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的矿物颗粒不都是呈单独颗粒存在,大都是互相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较大的结构体。

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

一定条件下,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活动,通气、保水、保肥就是土壤结构良好。

3.土壤吸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土壤吸附作用是指土壤通过生物吸收、机械吸收、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离子交换等方式将周边的物质固定在土壤表面或内部。

其中,生物吸收是指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保蓄作用;机械吸收是指土壤是多孔性、具有巨大表面积的物质,能把大于孔隙的物质阻留,小于孔隙的颗粒也能阻留在土壤中;物理吸收(分子吸收)是指土壤颗粒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作用;化学吸收是指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物质相互作用,产生难溶性化合物而固定在土壤中的现象。

4.土壤盐基饱和度[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在土壤胶体的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计算公式为:土壤盐基饱和度与土壤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

5.土壤潜在酸度[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潜在酸度是指土壤胶体所吸附的可交换性H+及Al3+水解所产生H+的总称,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交换酸是指过量的盐类(KCl、NaCl或BaCl2)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将H+及Al3+交换转入溶液所表现的酸度。

水解酸是指用弱酸强碱盐(NaAC)溶液处理土壤时,交换的H+所表现的酸性。

6.土壤污染[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土壤污染是指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或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资源化[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资源化是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资源化途径包括废物回收利用、废物转换利用、废物转化能源,资源化技术包括分选技术、化学浸出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热转化技术以及制备建筑材料技术。

3.废物的焚烧与热解[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研]答:废物的焚烧是指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可燃的固体废物氧化分解,借以减容、去毒并回收能量及副产品;热解是指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的可燃物高温分解,并以气体油或固形炭的形式将热量储存起来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简单介绍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技术。

[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对于城市垃圾处理如粉碎、压缩、干燥、蒸发、焚烧等过程,或是通过生物化学的氧化、消化分解、吸收等作用以缩小其体积,加速自然净化的进程,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1)可焚烧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包装物以及废弃的废弃生活用品,要采用“湿石灰吸附—活性炭吸附—布袋集尘”处理方式。

(2)生物质垃圾包括餐饮业以及食堂餐饮泔水、农贸市场下脚料、屠宰场以及食品加工残渣等,含水量大、易变质。

目前采用干燥和直接做动物饲料,发酵作为有机肥或沼气使用,要求完全灭菌。

(3)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置填埋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最基本的处理方法,它是将垃圾埋入地下,通过微生物长期的分解作用,使其分解成无害的化合物。

2.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的意义。

[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是指将城市中各种废物集中到一个地点,根据固体废物的特征,把各种废物处理过程结合成一个系统,以便把各过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合理的集中利用。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环境答: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PM2.5答:细颗粒物(PM2.5)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空气中PM2.5来源主要有土壤扬尘、海洋气溶胶和车辆尾气。

3.水体富营养化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后,水体会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称为赤潮。

4.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答: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容量是衡量和表现环境系统、结构、状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概念,它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5.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简答题1.简述酸雨的形成与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答: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能源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之比。

该系数与国民经济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人民的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答:一次能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

在一次能源中,像风、流水、潮汐、地热、阳光以及草木燃料等,均不会随着人们的利用而减少,称为“再生能源”;而化石燃料和核燃料都要随着使用而减少,称为“非再生能源”。

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源,包括煤气、焦炭、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电力、蒸汽、热水、氢能等。

二、简答题1.试提出解决我国能源危机可能的途径。

答:解决我国能源危机可能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源利用率①节能技术节能是指应用技术上现实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保护和社会上可以接受的方法来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要重视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节能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速节能技术的改造。

②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高耗能工业的产品结构,加速节能设备生产和配备,加强科学管理,制定有关法规和标准,完善节能的有关经济政策等。

(2)形成合理的能源结构①提高煤炭转换成电力的比重根据我国的国情,煤炭资源丰富,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提高煤炭转换成电力的比重。

用煤发电,可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以电力代替其他能源,可提高整个社会的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具有明显地经济效益,节约效益和环境效益。

②积极地发展核电在能源由传统的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过渡的新时期,核能利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我国发展核电的条件已经成熟,除已建成投产的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以外,还将根据各地需要继续建设核电站,为下世纪核电的继续发展打下基础。

③开发水力能源水力能源在解决能源平衡,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方面均有一定优势,所以开发水力能源在解决我国能源结构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刘培桐第二版环境学概论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刘培桐第二版环境学概论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环境考研中心经典笔记之环境学概论(2018版,刘培桐)环境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适合专业:环境科学淘宝网店:环境考研中心环科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展示细节】:介绍不同板块资料的使用方法,帮助你更快上手、更高效利用,全方位提升复习效果。

笔记使用说明本套笔记由环境考研中心倾力打造,适用于考刘培桐《环境学概论》这本书的院校。

主要内容包括:1、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二版课堂笔记及考试重点、难度解析各校出题虽然各具特点,但作为一门学科或一本书来说,其侧重点大体类似。

同类院校之间指定同一本书,出题无外乎书上的侧重点+外延。

我们积累各个同类院校的相关出题,并将真题插入到笔记的各知识点中,那么每一章普遍的考点、考法、有无外延等情况,一目了然。

2、同类院校4年初试真题答案详解同类院校的真题及答案,应对考试有两个作用:一是供参考侧重点;二是供大家模拟练习。

题目作答,关键点在于思路,在于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回答,而不是问此答彼或胡乱去写,答满为止。

希望大家通过我们提供的参考答案,进一步锻炼自己答题能力。

3、环境考研中心之《环境学》经典习题集本习题集参考众多同类参考书。

下文中有相关介绍。

同类参考书知识点想通,不过关于一些知识点的解释、语言组织稍有不同,所涵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若指定参考书的知识点表述太简略或语言组织不恰当,可参考其他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记忆。

答题也不可能做到与参考书保持一致,只要语言组织到位、要点齐全,皆可得分。

因而本习题集供大家巩固知识点,锻炼答题技巧之用。

二、资料更正说明上文即环境考研中心设计这份全套笔记的初衷和缘由。

本套笔记在编纂的过程中,听取了学弟学妹们的很多意见,使得我们这套笔记日益完善。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多给我们提意见,以便更好的打造更优秀的笔记。

特别感谢环境小组的辛勤工作,同时感谢参与资料编辑的其他师弟师妹,还有负责审核和检校的工作室同仁们,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环境规划)【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环境规划)【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第七章环境规划一、名词解释1.Environmental planning[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 planning)是指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它是在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而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2.环境线性规划方法[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答:环境线性规划方法是指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约束条件下,去解决或规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问题,即将环境规划目标值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性优化模型表达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求解的方法。

3.环境承载力[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是环境的基本属性——环境具有有限性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环境承载力可作为判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依据。

4.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研]答: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容量是衡量和表现环境系统、结构、状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概念,它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5.清洁生产[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能源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再生能源[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再生能源是指一次能源中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

它们均不会随着人们的利用而减少。

2.热污染/Thermal pollution[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热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某些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形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或潜在的危害的现象。

主要的热污染有:①工业生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热岛效应);③臭氧层的损耗;④大气中的飘尘;⑤水体热污染。

3.大气热污染/水体热污染[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大气热污染是指高温炉及高温设备散发出大量的热能,由烟囱排入大气中,造成对周围环境的热辐射,严重污染周围的空气,甚至改变周围的小气候条件的现象。

水体热污染是指由于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排入水体后造成的水生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污染现象。

二、简答题1.什么叫做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1)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

(2)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简述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答: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要从以下三种途径入手:(1)提高能源利用率①节能技术节能是指应用技术上现实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保护和社会上可以接受的方法,来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要重视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节能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速节能技术改造。

②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高耗能工业的产品结构,加速节能设备生产和配备,加强科学管理,制定有关法规和标准,完善节能的有关经济政策等。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大气环境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水体环境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土壤环境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环境规划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 能源与环境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 资源与环境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地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二章 大气污染【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二章 大气污染【圣才出品】

第二章大气污染一、名词解释1.干洁空气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之外的空气。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约为21%,除二氧化碳和臭氧外,其它组成在对流层的大气中是相对稳定的。

2.温度层结答:温度层结是指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的曲线。

大气中的温度层结有四种类型: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称为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②气温直减率等于或近似等于干绝热直减率,称为中性层结;③气温不随高度变化,称为等温层结;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称为逆温。

3.大气稳定度答: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

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Γ)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有关,若Γ<Γd,表明大气是稳定的;Γ>Γd,大气是不稳定的;Γ=Γd,大气处于平衡状态。

4.辐射逆温答:辐射逆温是指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

近地面层的逆温以辐射逆温为主,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5.大气湍流答:大气湍流是指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是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热力湍流,它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另一种是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它的强度主要决定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6.可吸入粒子答:可吸入粒子(PM10)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

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7.一次污染物答: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资源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资源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一章资源与环境一、名词解释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答:可更新资源是指如水、土地、植物、动物等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的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的资源。

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土地资源严重破坏的表现。

答: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人们高强度地使用耕地,特别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大量耕地被毁,使土地资源发生严重退化。

我国土地资源严重破坏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同时给人们带来了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频繁的旱、涝、风沙灾害。

如果不采取根本的治理措施,会造成许多河床淤高,湖泊缩小,大量水库被泥沙淤积,导致洪水和干旱灾害加重,水土流失将成为危及全国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

(2)土地沙漠化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加造成的压力,迫使人们盲目开垦,过渡放牧,破坏植被,以致土地不断沙化。

土地沙漠化以后,风沙危害特别严重,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而更趋恶化。

(3)土地的次生盐渍化土地的次生盐渍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土地极易形成旱、涝等自然灾害,使粮食产量下降。

(4)城镇建设对土地的侵占人口的急剧增加,住房、交通和其他基本建设都要占用土地,其中占用城市近郊耕地的可能性最大。

这些被占耕地都是优质农田,直接影响粮食和蔬菜的生产。

2.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答: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的措施包括:(1)充分认识土地生态一经济系统的规律①为防止土地退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充分认识到滥伐森林、刀耕火种、陡坡开垦等所引起的土地退化的危害性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②要因地制宜,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统一起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对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采取恢复整治措施,要大力种草造林,禁止陡坡开垦种植,制定适宜的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各项政策,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协调发展答:协调发展是指在以人类为核心和主体的全球生态经济系统中,人类通过不断理性化的行为和规范,以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协调人类的持久生存,世代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当前与长远关系,从而实现全人类寻求的总体目标的最优化。

二、简答题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答: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1)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应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

(3)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开阔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哪些措施?答:为了开阔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必须提高环境意识①树立新的环境道德观念,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基础作为人类道德准则。

把保护人类世世代代生存以及不危及其他物种生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道德;②确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环境不仅具有经济上的价值,还具有生态、遗传、社会、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价值。

要改变过去仅仅把环境看成有使用价值而无偿占用,及“产品价值高、原料低价、环境与资源无价”的价值扭曲现象。

必须树立环境价值观,建立新的体现环境价值观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资源产业,强化国家的资源管理职能。

(2)要实施一系列持续发展政策①人口问题要保持人口规模与资源供求之间的平衡,将人口增长率维持在经济与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要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和改变消费模式的政策。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环境质量评价)【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环境质量评价)【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湖南农业大学2015、2013年研]答: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人们通常规定一些具有可比性的内容来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指标。

2.环境质量评价[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等。

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目的是为制定城市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区域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搞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3.等标污染指数[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答: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又称污染物的超标倍数。

等标污染指数反映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它的计算方法为:式中,N ij为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c ij为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0j为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4.污染负荷比[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根据污染负荷比的值可以确定一个污染源内部的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比值最大者即为主要污染物。

5.环境背景值/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环境背景值又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绪论)【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绪论)【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答: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工程环境答:工程环境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

它包括农业工程环境、工业工程环境以及能源工程环境、交通通讯工程环境、信息工程环境等,它们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但反过来又成了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和约束条件。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答:(1)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①研究全球范围内危害性大的环境污染机理问题;②保障全球生态系统安全及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体系;③优化以环境影响评价(EIA)等为基础的环境管理体系;④构建不同时空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以规范地球公民的环境道德与行为。

2.简述环境的组成以及各自的特点。

答: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是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

其特点如下:(1)自然环境的特点①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由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的。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温室效应[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研;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温室效应又称大气保温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如CO2、CH4等)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具体原理是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除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外,大部分到达地面,地表受热后又向外放出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水汽所吸收,从而阻止了地球热量向空间的散发,使大气层增温,增大了热效应。

2.温室效应气体[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温室效应气体又称大气保温气体,是指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吸收极少),对长波辐射有强烈吸收作用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烃及臭氧等30余种气体。

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3.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保护起来,以保护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

迁地保护又称易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4.危险废物[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其危险特性是指急性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

二、简答题1.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有:(1)臭氧层主要是发生在南极,主要原因是极地含卤族化合物增加和极低温度。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一、名词解释可持续发展[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简答题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际公平、国家主权、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

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因为经济增长是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加社会财富、增强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

但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和质量,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2)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永续利用资源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威胁的社会环境。

(4)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上。

(5)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应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时各自为政的做法,提倡根据周密的社会、经济、环境考虑和科学的原则、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要求来制定政策并予以实施。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固体废物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固体废物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资源化[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资源化是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资源化途径包括废物回收利用、废物转换利用、废物转化能源,资源化技术包括分选技术、化学浸出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热转化技术以及制备建筑材料技术。

3.废物的焚烧与热解[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研]答:废物的焚烧是指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可燃的固体废物氧化分解,借以减容、去毒并回收能量及副产品;热解是指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的可燃物高温分解,并以气体油或固形炭的形式将热量储存起来的过程。

二、简答题1.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的意义。

[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是指将城市中各种废物集中到一个地点,根据固体废物的特征,把各种废物处理过程结合成一个系统,以便把各过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合理的集中利用。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的意义如下:(1)城市中各种企业,各行各业均有废物产生,采取各自分散处理方式,不但技术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对经济投资和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也是不合理的。

因此,就一个城市来说对产生的固体废物做出全面的、综合性处理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2)综合处理的目的是将城市中各种废物集中到一个地点,根据固体废物的特征,把各种废物处理过程结合成一个系统,以便把各过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合理的集中利用。

通过综合处理可对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最终废物排放量,减轻对地区的环境污染,防止二次污染的扩散,同时还能做到总处理费用低,资源利用效率高。

(3)在规划城市废物综合处理时,先确定其综合处理的效果,将涉及面广、收效高的废物列入优先位置,其次要研究处理方法,力求其二次排出物造成的污染不超过国家或地区规定的标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工程环境[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
答:工程环境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

包括农业工程环境、工业工程环境以及能源工程环境、交通通讯工程环境、信息工程环境等。

它们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但反过来它们又成了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和约束条件。

3.环境问题[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从广义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一般情况下,人们多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它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4.环境污染[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上述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5.水俣事件和富山事件[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水俣事件是指发生在日本水俣镇,由于人通过食用受甲基汞毒害的鱼类而导致甲基汞中毒的严重污染事件。

富山事件是指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由于炼锌厂排放含镉废水进入河流污染农田和饮水,导致人们镉中毒的严重污染事件。

二、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因此,环境科学首先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所引起的较近期的直接影响,并预测较长期的间接影响;在研究中,不仅要考虑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改造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也要考虑生产关系的制约作用。

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四点:
(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
类不利的变化。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什么时候在那个国家和城市召开?会上普遍接受了什么样的观点?[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这次环境与发展大会普遍接受了“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即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人类应珍惜共有的资源环境,有偿地向大自然索取。

人类为此应变革现有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与自然重修旧好,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之间和平共处。

3.人类生存环境是由哪些环境组成?[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庞大而复杂的大系统,它是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由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

①大气、水体和土地以各种不同的组合和偶合方式组成多种多样的生物无机环境,孕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

②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它们总是结合成一定的生物群落而存在着,通常它们是由几个营养级和能量级组成的。

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共同组成自然环境的结构单元,由低级单元再组成高级单元,所以自然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由两阶梯(由组成要素组成结构单元,再由低级结构单元组成高级结构单元)组成的多级谱系。

(2)工程环境
工程环境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

现代人类活动的内容和结构是异常丰富而复杂的,但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是生产和消费活动,也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间以及人与人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这一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资源由自然环境中提出来到以“三废”的形式再排向自然环境,一般可分为提取、加工、调配、消费和排放五个分过程或五个阶段,且每个分过程又都可以再细分下去。

正是这些活动过程把原始的生物圈导向技术圈。

并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出了工程环境。

它包括农业工程环境、工业工程环境以及能源工程环境、交通通讯工程环境、信息工程环境等,它们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但反过来它们又成了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和约束条件。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构成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社会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相应的政治和文化等上层建筑。

社会环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反过来它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