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00组必考核心概念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学科,它的核心是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为我们了解世界和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工具。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有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的赤道略大于两极半径,呈现出扁圆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0,000平方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分别是公转和自转。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它的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为365.25天。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3.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构成;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岩石层,是地球体积最大、最重的层次;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内核和外核组成,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4.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并非一整块,而是由多个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以不断运动变化着自己的相对位置。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地理灾害。

5.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气候是指长时间和大范围内的天气状态,而气象则是短期和小范围内的天气现象。

气候受到经度、纬度、海洋湍流、地形、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6. 地球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资源。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同时,地球上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处理等。

7.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用简化和符号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工具。

学会地图的绘制和使用对于理解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和规划都至关重要。

8. 人口和城市:人口和城市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1. 世界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地壳运动、地貌、气候、生态环境、资源分布等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国土面积:世界各国的国土面积,以及国土面积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比例。

3. 人口与人口分布:世界各国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迁移、城市化等。

4. 地理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势、地貌、气候、水系、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5.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林木资源等,以及各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6. 区域发展差异: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与农村发展差异等。

7.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理念,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等。

8.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农村发展模式等。

9. 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化进程、工业定位、工业布局、工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功能分类与规划等。

10. 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
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等,以及应对环境问题的措施和政策。

11. 交通运输与通信:世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及通信技术对地理空间的改变和影响。

12.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
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以上这些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必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对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有所认识和了解。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 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可见光不
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
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 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 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 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由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 说以才显得暗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的年份多, 有的年份少。 ②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可称色球爆发, 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 出相当于 10 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 外线,X 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用。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
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具统一演化过程意义: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 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①原因: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 境显然是不一样的。 ②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 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 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 1 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 23 时 56 分 4 秒,叫做恒星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 24 小时,叫做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 地球自转角速度约 15°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 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并存在赤道、经线、纬线等具体特征。

3.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的自然日、太阳时、恒星时以及各种时区等概念的形成;地球公转导致了地球的太阳日、季节、地球日等概念的形成。

4.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的特征: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5.板块构造与地壳演化: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地壳由相对运动的板块构成,地壳演化主要包括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和地壳变形。

6.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7.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形态、演化以及地形地貌等特征。

8.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和地形地貌等要素。

9.全球气候体系:全球气候体系包括大气环流、气候区划、气象要素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10.全球水文体系:全球水文体系包括水的循环和储存、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内容。

11.全球生态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环境保护等内容。

12.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和区域发展等要素。

13.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结构、迁移与规模、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等。

14.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包括资源利用、产业布局、贸易与合作、城乡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内容。

15.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的发展、运输网络、流通网络、信息通信网络和交通与通信问题等。

16.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区划、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问题等。

17.工业与区域发展:工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工业区划和工业问题等。

18.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与保护。

19.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等。

20.地理思维与方法:地理思维方式、地理研究方法、地理学科的交叉与综合研究等。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7篇第1篇示例: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学科,是对地球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的科学研究。

高中地理作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涉及到地球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的重点知识,下面将对高中地理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基本概念1. 地理的研究对象:地球2. 地球的形状:近球体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4. 经纬度:经度是东西方向的线,纬度是南北方向的线,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位置。

5. 地球的四季变化:由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包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二、自然地理要点1. 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的陆地占总面积的29%,海洋占71%。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3. 地球的气候: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时间的天气情况,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近海洋影响等。

4. 地球的水系:主要包括大洋、海洋、海湾、湖泊、河流等。

三、人文地理要点1. 人口与人口分布: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率等。

2. 城市与乡村:包括城市增长和城市化、城市规划等。

3. 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等。

四、经济地理要点1. 农业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

2. 工业发展:包括工业产值、工业结构、工业布局等。

3. 贸易与交通:包括进出口贸易、物流运输、关键通道等。

4. 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总结,相信大家对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识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重要的地理知识,从而在学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0字】以上是对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1、天体、天体系统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行星和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等。

2、地球自转、公转都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有23度26分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3、回归年、恒星年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4、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辰。

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伦敦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5、日界线、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国际上为避免日期混乱而人为划定的一个界线,与180度经度既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地方。

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有两条:日界线和地方时为时的经线,在计算两个日期的面积时,一般用地方时而不用区时,同时也不考虑日界线的弯曲。

6、晨线、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不同点是:晨线的东侧是白昼,西侧是黑夜;昏线的东侧是黑夜,西侧是白昼。

晨昏线的长度是球面上大圆的一半。

晨昏线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

- 1 -7、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为白昼,小于时为黑夜,等于时在晨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必备大全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必备大全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必背)必修一一.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①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②周期: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

③速度:⑴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0,地表其他地角速度相等。

⑵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0。

④地理意义:⑴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⑵产生时差时。

⑶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北右,南左。

2.地球公转:①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②周期:一个恒星年,为365日23小时9分10秒。

③速度:近日点速度比较快,远日点速度比较慢。

④地理意义: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⑵昼夜长短的变化。

⑶产生四季的划分和五代的形成。

3.时间早晚判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

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京都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

4.时差计算:①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

②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

5.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春秋分:⑴全球昼夜平分;⑵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夏至日: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初见极昼,南半球相反。

⑵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⑴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初见极夜,南半球相反。

⑵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简易天气系统1.锋面2.气旋三.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2.气候类型四.洋流1.洋流的分布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⑴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⑵大陆沿岸地区的气候:暖流增温加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渔场:⑴寒暖流交汇处:北海、纽芬兰、北海道渔场。

⑵上升流:秘鲁渔场。

③海洋航行:顺(逆)洋流而行,可节省(浪费)燃料和时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精简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精简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精简版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涉及自然现象的解释,还包括人文地理的分析。

以下是高中地理的重点知识点精简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球最基本的两种运动形式。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基本概念。

3. 地图的解读与制作:学会使用和解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压力、风的形成等基础知识,以及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水文循环: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 地貌学: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成因,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类型。

4. 地质作用:学习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对地貌的影响。

5. 环境问题:认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掌握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2. 经济地理:理解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

3. 区域发展: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

4. 地理信息技术: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地理实践1. 地理观察:培养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学会记录和分析地理数据。

2. 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模拟自然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 地理调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4. 地理制图:学会使用地理数据制作图表和地图,提高地理信息表达的能力。

五、地理思维1. 空间思维:培养对地理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

2. 综合分析:学会将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分析问题。

3. 批判性思维:培养对地理信息和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是高考文科里的一科,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解题能力、时间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是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地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解题能力的考试。

下面就是为大家总结的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一、基本地理概念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地球形状与地球空间分布、地球固体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地球水体和大气的构成、地表的动力变化、地球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2.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有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商业、旅游等。

3.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是一个系统,由地壳、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

4.地理空间:地理空间是地球表层物质和现象分布的总体,是地表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和经济现象空间分布的总和。

5.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理实体在地理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可以通过地理经纬度来确定。

6.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要素相互关系而成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体和地壳等。

7.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人类在地理空间中创造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表面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所建立的环境。

8.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人类经济活动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9.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各种生物体在地球上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

10.地理自然规律:地理自然规律是指地理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普遍性、相对固定性和持续性。

二、地理的基本概念1.经度和纬度:地理经度是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线,以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为参照,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最大为180度。

地理纬度是地球上南北方向的线,以赤道为参照,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最大为90度。

2.地理尺度:地理尺度是指地理现象在地理空间中展现程度的一个指标,分为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23h56m4s周期:①恒星日)外,各地相等0除两极为(②角速度.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重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重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重点汇总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重点汇总地理科目作为高中学习的一门科目,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接受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高考中,地理考试的分值往往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此,地理科目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掌握地理常考关键知识,对于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的重点汇总。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的组成主要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和水等组成。

而地球的结构,主要由岩石圈、石屑圈和核幔边界等组成。

掌握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对于掌握地质运动、自然灾害等概念具有很大的帮助。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由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引力作用而来。

掌握地球的公转、自转、倾角和参考系等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突发性事件,包括洪水、地震、火山、飓风、龙卷风、干旱等等。

掌握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是课本中的重点。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一定时期内气候要素的变化,包括气温、气压、大气水分、风向等方面的变化。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止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文地理1.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化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掌握城市化的影响、原因以及适当的解决措施,是很重要的内容。

2.人口与发展人口与发展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掌握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3.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领域内,各个国家之间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方面的高度集成。

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

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人类运输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各种交通方式。

掌握交通运输的概念、发展状况以及其对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知识点。

总的来说,高考地理常考关键知识的重点汇总,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大全1、天体、天体系统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行星和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等。

2、地球自转、公转都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有23度26分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3、回归年、恒星年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4、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 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伦敦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5、日界线、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国际上为避免日期混乱而人为划定的一个界线,与180度经度既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地方。

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有两条: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在计算两个日期的面积时,一般用地方时而不用区时,同时也不考虑日界线的弯曲。

6、晨线、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不同点是:晨线的东侧是白昼,西侧是黑夜;昏线的东侧是黑夜,西侧是白昼。

晨昏线的长度是球面上大圆的一半。

晨昏线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

7、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0为白昼,小于0时为黑夜,等于0时在晨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中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中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中地理是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对于高中生来说,地理是必修课程之一,而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地理也是高考科目之一。

因此,熟悉和掌握高考地理的必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由固体地壳、液态水层和气态大气组成。

地球呈近乎球体,但在赤道两侧稍微扁平。

地球的自转使得我们看到昼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的分布也是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大陆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而南半球则主要是水域。

大洋和海洋是地球表面上覆盖最大的水域,而河流、湖泊和冰川则是地球上的其他重要水域。

地理还研究了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地球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

例如,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而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地理还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森林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工业排放引起了大气污染,城市扩张引发了土地资源的紧张。

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除了基本概念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例如,地理中常提到的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情况,包括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等。

地球上的地形形成与地质构造和风化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理学中,地震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发生断裂和移动造成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强度和震级是评估地震影响的重要指标,地震的发生通常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气候是地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间的气象现象的统计结果。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和风等。

了解气候特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还对农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除了基本概念和现象外,高考地理还涉及到一些有关地方知识和地图技能的掌握。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自然特征,了解中国各省市的主要产业和特产,以及掌握一些地图读图技巧,可以在高考中为我们加分。

高中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常见概念

高中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常见概念

高中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常见概念
高中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常见概念
1.大农业与小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养和养殖,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

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耕作业)。

2.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3.工业分布与工业布局
工业分布是已形成的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工业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4.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

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

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十大重要概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十大重要概念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理十大重要概念:进入了高三的学习,便进入了紧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提起精神,努力学习,冲刺高考。

接下来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地理十大重要概念,希望大家喜欢。

1、时间、时刻、时段、时区、区时和地方时:时间即时段又叫时间间隔,指时间的久暂,通常是用开始和终了的时刻来表示;时刻是指时间的迟早即时段图像中的某一点,时刻因适用经度的不同分地方时和标准时(区时);地方时是地球自转的效应,为克服其在使用中的诸多不便,人类建立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前者指空间,后者指时刻。

2、断流、季节河和时令河:断流是河流缺水最明显的标志,有自然原因如塔里木河一二月份断流,也有人为原因如黄河从断流到续流;季节性积水的河流叫季节河,也叫时令河。

好比时令病就是指一定季节流行的病。

3、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某一种标准时适用的地区范围叫时区,分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理论时区是按经度把全球分成24区,每区跨经度15度,各区中央经线都是15的整倍数分别为各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每一个时区的空间范围很严格;现实时区指某标准时适用的范围突破了理论时区的局限,如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

4、径流、径流量和流量:径流指大气降水除去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按径流途径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按形成的水源条件可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有年径流量、月径流量、日径流量等;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体积,单位为每秒立方米,是反映径流资源和****水库水量变化的基本指标。

5、降水、降雨和降水量: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其中的雨水部分叫降雨;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入到平地上未经渗漏、蒸发、流失的降水所积成的水层深度(固态降水折合成液态水计算)单位为毫米。

6、阵风、盛行风和焚风: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

自然地图展示自然地理信息,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文地理信息,专题地图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展示。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其中对流层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以及各自的特征。

- 气候变化与气候带: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气候带的划分。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与湖泊:河流的流域、水系结构,湖泊的类型与分布。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等。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高原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与布局: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的地域分布。

- 工业区位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

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 通讯发展:邮政、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方式的发展及其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与导航的应用。

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 人文环境问题:城市污染、土地退化、海洋污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概念一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宇宙中各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都属于天体。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所构成不同等级,构成天体系统至少要有两个天体,如地月系、太阳系等。

区别——天体是独立的个体,天体系统是多个天体的集合。

易混概念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三大金锁链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指形成三大条件的地球自身和宇宙条件,如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等。

易混概念三光照与热量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

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

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

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

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

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易混概念四积温和无霜期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

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

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

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易混概念五恒星日与太阳日恒星日——指地球以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地球真正的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指地球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小时。

易混概念六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近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远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由于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轴的宇宙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冬至日——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夏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区别——冬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近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远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远日点。

易混概念七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昼夜现象——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它是由地球本身的性质造成的。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以外的地区昼夜长短产生周期变化的现象。

易混概念八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即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或中时区的区时。

易混概念九日界线与180°经线区别——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刻为0∶00的经线,经度不定,一条是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的线,由于180°经线跨过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为了使岛屿保持一致的日期,日界线在太平洋有三折,因此越过180°经线日期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

易混概念十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昼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上,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下,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光线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一天随着时间变化,太阳高度也在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能直射地区,阳光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可达最大值90°,无直射地区最大值不能达到90°。

易混概念十一地壳与岩石圈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 km,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层大。

易混概念十二海岭与海沟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易混概念十三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

主要形成喀斯特地貌,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林、溶洞等景观。

易混概念十四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

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

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易混概念十五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易混概念十六风化作用与风力侵蚀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风力侵蚀——是指降水少的地区,大风强,作用于地表将地表物质搬运的过程。

区别——风力侵蚀一定有风的作用,风化作用不一定有风的作用。

易混概念十七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主要来源于风力携带北方泥沙沉积形成。

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因此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侵蚀。

易混概念十八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

它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华北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天气——是指某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的冷暖、干湿、晴阴、风雨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它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

区别——从时间尺度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

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易混概念十九温和、寒冷、低温、凉爽温和——是指0 ℃以上的温度,一般在0 ℃~15 ℃,很少结冰,给人的感觉很温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的特征、地中海气候冬季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温和”来描述,不能说“低温”或“寒冷”。

寒冷——是指气温在0 ℃以下的温度,给人感觉很冷,有结冰期,例如极地气候全年的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时的特征可以用“寒冷”,来描述,不能说“低温”或“温和”。

低温——是指较低的温度,包括0 ℃以上或0 ℃以下数值不大的温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时的特征可以用“温和”或“低温”来描述,不能说“寒冷”。

凉爽——是指给人感觉很温凉,如十几摄氏度到二十多摄氏度;我们只能说“气候凉爽”,不能说“气温凉爽”。

判断某地气候特征夏季是高温还是凉爽?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 ℃以上。

昆明“夏季凉爽”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 ℃以下。

判断某地冬季气候特征是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 ℃为标准:如果高于0 ℃称为温和,反之为寒冷。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用“温和”描述,是由于最冷月月均温在0 ℃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是由于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

易混概念二十降水、降雨降水——包括雨、雪、淞、雾、露、霜、霰、雹等多种形式。

降雨——是降水中的主要类型。

因为各地降雨量一般总是远大于降雪(南北两极和一些高山地区除外)、雾量,所以经常用降雨量来代替降水量。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

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

在气象上常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

我们把降水常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易混概念二十一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两者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强弱程度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