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同一节课的不同教师进行教学,比较、分析、反思,找出各自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二、活动过程1. 确定课题本次活动选择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草船借箭》一课进行同课异构。
该课题具有典型性,有助于教师从中汲取教学经验。
2. 教师备课五位教师分别进行备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3. 同课异构五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 评课交流课后,五位教师进行评课交流,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改进措施。
三、活动反思1. 教学设计的多样性本次活动展示了五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五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五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们纷纷表示,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五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评课交流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5.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五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评课交流中,教师们表示,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6.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本次活动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更加注重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力。
2.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优秀8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优秀8篇一、同课异构能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同课异构既能促进参与同课异构的执教者进行反思,也能促进其他参与者进行反思。
其中,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1.教学前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二个环节,“独立钻研,拟定方案”要求参与同课异构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拟定各自认为最满意的设计方案。
这一环节相当于一次比赛,到下一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时,大家都要把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拿出来亮一亮。
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会全面反思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竭力找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点,并以此为依据突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
第三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阶段,每一位教师都会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进而在对比彼此中反思自己原来拟定的方案的成功与不足并进行改进。
2.教学中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四个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要用心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
这一环节可反思成功之处,如可以将达成的教学预设、应变得当的教学措施、先进教学思想的渗透、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详细地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一环节也可以反思不足之处,如可以反思教学中的失误以便以后少走弯路等,还可以对照预设的不足反思学生的创新之处,如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以便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其实,这些反思的内容与一般的`课堂反思基本相似,只是因为异构针对的是同一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所以反思的内容会变得更多,也会更深刻。
3.教学后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五个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结束后,每一种教学方案都会呈现出其自有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这时是教师最需要深刻反思的时候。
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对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对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孰优孰劣通过比较自然可一目了然。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同课异构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6 篇),欢迎借鉴!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篇1本周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
探讨教学,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其他老师的经验。
“同课异构”活动的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
它赋予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学习的特性。
比如张希亲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课堂上的激情与活力让人印象深刻;王凤丽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贴近学生实际的引导等都具有鲜明特色。
她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而我自己在这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她们都很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着这一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她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她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大家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也有不少方面值得我反思。
例如:活动的组织、时间的分配,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教学语言如何更精练,更生动?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如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当然,通过这次活动,我也进行了认真研讨与总结:1、重视基础训练。
教师引导应到位应强调备课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因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体验;引导学生说思路,说方法,说体验和感悟,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同课异构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教学反思1——以《物质的量》为例本学期在校领导及科研处的安排部署下,我校在教研活动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在高一、高二年级各学科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同年级的化学教师除了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外,还增加了同说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环节。
这个活动给老师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展示和深入思考的平台,通过参加“同课异构”的活动,我可以向其他老师学习、交流彼此的经验,也让我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学到了其他同事的优点,它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更是一条捷径,也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可以说“同课异构”使我受益匪浅。
一、我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成功之处我们高一年级化学组选取的课题为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的是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微粒个数与物质的量间的转化关系。
本节课的几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也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这块知识常常成为高中化学的第一个拦路虎,甚至会打击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反思海上学校:余丽花今天有幸和名师张霞老师进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同课异构。
下面我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来谈谈本次活动带给我的反思。
先来说说张老师的课中所突显出的亮点,张老师的课堂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在评课时各位老师都有陈述,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对我来讲影响最深的几点。
一、张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充满激情,饱含热情的来对待课堂教学。
在整堂课中,张老师的声音始终洪亮、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这样使学生在精神上重视课堂,在气势上表现出积极主动学习。
如,鼓励学生同桌打擂台读词语时,张老师说话的节奏就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力争第一的勇气。
又如:朗读课文时,张老师饱含热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老师对西沙的爱,张老师的情感自然流露在她的范读中。
也使学生很快的走进了文本,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而我在这节课上,包括平时的课堂中没有激情,没有精神饱满的对待课堂,所以,没有把积极学习的情绪传达给孩子们。
二、对“我会写”的字的处理。
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在一堂示范课中完成,任务量大且时间紧迫。
张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按笔画生动形象的教孩子们学习生字,然后,又请孩子上台在黑板书写,台下同学观察提出评价意见,然后再次请同学书写。
这个环节表现出张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字的要求非常重视,非常关注学生书写习惯及语文基础的巩固。
我虽然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做到了重视学生的书写,但比起张老师的耐心及对写字要求的力度远远不够。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对一节成功的课堂来讲,好的导入也至关重要。
然而,我却成为课堂导入的失败者。
首先,课前三分钟的说话,望着窗外的雪花,课前我临时改变题目让学生们用:“山坡、雪花、迷人、梦想”来描绘今天窗外的景色,本想学生积极性会大增,题目一出,教室里鸭雀无人,显然难倒了学生。
最糟糕的是,我不但没有鼓励孩子,反而用“老师非常的失望”来结束这个环节。
我的一句情绪话,让孩子的信心大减,情绪低沉。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数学同课异构是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在听课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给同学们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个老师有不同的授课风格和教学方式。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听不同老师的讲解,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增加了知识的多样性和深度。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每个老师授课的方式和内容不同,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进而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中。
这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同课异构不仅注重学习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听课过程中,不同老师会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同课异构中,学生们可以结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总之,数学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以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同课异构——《质数与合数》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质数与合数》的教学反思在数学教育中,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质数与合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质数与合数》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在教授《质数与合数》这一内容时,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需要将质数与合数的定义、性质、区别进行清晰明了的解释。
可以通过举例和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质数的定义与性质在教学中要准确地定义质数,并强调质数只有两个因数,即1和它本身。
同时,也要告诉学生任何大于1的数都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质数的乘积。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质数的特殊性。
2. 合数的定义与性质合数是除了1和它自身之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
在讲解合数时,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或拼图等趣味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质数与合数的区别和联系质数和合数是互相对立的概念。
在教学中,应该突出质数和合数的区别,并通过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非常重要。
1.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习质数和合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去发现规律,并从中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合作学习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的运用,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质数与合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策略的相关探讨的论文
对“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策略的相关探讨的论文“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展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或者同一个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班级采用不同的构思、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同课异构”是植根于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因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而极受一线教师的欢送和教研部门的推崇。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历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开展的教研方式。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他人的课例为比拟对象,反思自己“同课”教学。
二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展审视和分析。
之所以强调“同课异构”的教学反思,是因为它有别于常规课堂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的教学反思最大的特点是以课例为对象,通过比拟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进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良教学行为,在以后上“同一”课时,到达课堂构造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加切合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它主要采用比拟研究的方法,强调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开展自我的过程,目的是提高自己以后上“同课”的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是一门艺术,它贯穿于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等教学环节之中。
要提高“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的效率,发挥它的作用,应采取正确的策略。
1反思以前“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前提,“异”是根底,“构”是核心和灵魂。
“异构”是“同课异构”的内涵,是它的魅力重要表现。
它是教师不同教育理念、教学思路的表达,详细表现在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在讲授“相同文本内容”课堂教学的构造、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寻求最优的教学设计、寻求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寻求最正确的教学效果是“同课异构”的目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本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本同课异构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将同一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我所参与的课程是英语口语课,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首先,在这次活动中,我扮演了课程设计者的角色。
我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了解到不同学生在口语学习上的差异。
有些学生喜欢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口语练习,有些学生喜欢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口语练习,还有些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外教进行对话。
在设计学习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差异,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资源。
通过这样的设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在学习中感到兴趣和乐趣。
其次,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也充当了一名学生的角色。
根据老师的设计,我参与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并尝试了不同的学习方式。
这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学习偏好和学习潜力。
比如,在进行游戏式口语练习时,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竞争和挑战,而且能够迅速适应游戏规则和快速思考,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表现得相当出色。
而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发现自己能够与其他学生合作,并且在合作中收获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这个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口语表达上的不足,并且在与外教进行对话时,我能够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口语技巧。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对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知道了在未来学习中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克服自己的不足。
最后,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注意到了同课异构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而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需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和外教进行互动和合作。
只有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才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所带来的成效。
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开展了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活动。
本文将从活动背景、活动过程、活动反思三个方面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二、活动背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以同一教学内容为载体,不同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的活动。
这种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次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社会课程的教学策略,提高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活动过程1. 确定主题活动前,我们根据社会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有效开展社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 教师备课活动开始前,参与活动的教师根据主题进行备课,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力求在课堂上呈现出精彩的教学效果。
3. 课堂展示活动当天,教师们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在课堂上,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后,其他教师对展示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互动研讨课堂展示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围绕主题进行互动研讨。
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
四、活动反思1. 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纷纷表示,这种教研活动有助于拓宽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课堂教学效果活动过程中,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桥》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桥》教学反思公义小学倪燕这次,我们五年级语文组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虽然三堂课的设计思路不同,课堂环节也不同,但这次活动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这三堂课而言,我认为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而且突出了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桥》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句精练,以此来渲染洪水暴发时的紧张气氛,更加突出老支书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感触最深的语句,谈理解,谈感悟。
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采取同桌相互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学习,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习积极性浓厚,始终与老师密切配合。
在理解句子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出示的重点语段是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出示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
学生分析的相当不错,这与平时教师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另外,课堂中教师也始终保持积极、有激情的状态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而且,在课堂中老师们也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如“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如果,老汉要喊你想他会喊什么呢?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学生此时已进入了文本。
也许同学们也把自己当作文中一员。
最后拓展小练笔,同学们也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对英雄的赞美。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学生在汇报自己感动的语句时,学生的感受有些比较浮浅,此时老师应给予深入的理解的点拨。
由此可见,在挖掘教材时,还挖的不够深,吃的不够透。
以后我们在挖掘教材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经过这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的形式,老师们通过备课、听课、讨论、反思,真正做到了教有所思,研有所悟,对以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将是莫大的促进。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优秀4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优秀4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习了教学新手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彭科老师的示范授课案例,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兴怀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陶维林两位资深专家的示范授课案例,这三个示范授课案例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本领和数学教学反思的综合素养提升。
听了专家的评课,把握了数学听课与评课的方法,也初步知道如何提升本身数学教学专业的素养。
通过学习,感觉是受益匪浅,现简单谈下学习所获得的几点心得体会:一、看三个示范授课案例获得的收获彭科老师的教学设计考虑缜密,细心设计了一系列变式问题和问题的分类讨论教学方面极端位置的关系,教学特别精密和严谨。
陶维林老师教学重视数学思维,课堂上同学求索的问题环环相扣,整个课堂教学轻松、自然,引人入胜,数学课堂达到了学习者独立思维的落实、过程体验的落实。
李兴怀老师具有坚固结实的教学基本功,擅长搭建学问台阶,教学中同步进行精当的概括小结、延长教学内涵,合理运用两块黑板演绎数学学问的发生、进展过程,实物投影仪展现老师的手书解答起到模范示范作用,教学效果好,是本身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从课例点评中获得的收获四位专家的点评都特别值得学习,他们的总结全面到位,参考价值特别高。
从点评中,我更深刻地认得到:教无定法,一堂课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长远、短期、兼顾),下来是教学设计与学法引导。
点评中,他们也指出了几位授课老师的不足之处,如彭科老师课堂有些赶进度,完成任务,在分析题意、引导发觉等思维培育方面花时间太少,从长远来说对同学的探究、制造性培育不足;陶维林老师的课堂容量小,节奏慢,与同学目前的考试(限时限量)短期的高分的期望不吻合;李兴怀老师课堂重要解决应用题,难度大,要求高,一些同学可能感到吃力。
这些问题的指出,可能正是本身教学中会经常显现的问题,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总之,从这次学习,本人知道了数学教学的设计标准,把握了数学听课与评课的方法,在肯定程度上提升本身的数学教学专业素养。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三篇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三篇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三篇篇一:同课异构教学反思学校在5月份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接到通知我就开始研究教材,备课,和同组老师商量各个上课的细节,在每一个教学情景中会出现的状况给予解决的方案,课堂设计上另辟蹊径,努力寻找适合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规律的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
执教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从中感悟课堂所学的内容要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以获得学习体验。
可是在听完其他老师的授课后,我的不足是那样的明显,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角色不同。
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而如果老师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以学生为本,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活还是禁锢学生思维;是促进还是限制学生发展;是保护还是损害学生自尊心。
后者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适宜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不仅如此,还把课堂从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使之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二是教学方式不同。
如果教师主要以单纯接受性学习为主,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因而教学中讲究知识体系的严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流畅。
于是,教师遵循教材,拘泥教参,亦步亦趋,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过程,不出一点差错。
学生犹如一只风筝,任凭你飞得再高,所系的线都会被你牵回到既定的教学套路中来。
而其他老师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发展、创造的乐趣,关注的是人终生可持续性发展。
同课异构教研总结反思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二、活动过程1. 教师分组活动开始前,我们按照学科和年级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又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确定课题各小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确定一个共同研究的课题。
例如,语文组选择《草原》一文进行同课异构教研。
3. 教学设计各小组在确定课题后,分别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过程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
4. 课堂教学各小组完成教学设计后,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上,教师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教学反思课后,各小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其他教师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改进教学。
6. 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交流,分享自己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活动收获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教师们学会了如何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使教师们能够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优化教学资源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发现和整理优秀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反思与改进1.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更好地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教学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教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同课异构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其优势与不足,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启示。
一、同课异构教学的优势同课异构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发展。
它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同课异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同课异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个性化地设置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同课异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同课异构教学中,学生会因为个人差异而被安排到不同的小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互补,相互学习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同课异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同课异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资源的分配,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同课异构教学的不足然而,同课异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首先,同课异构教学可能会导致教学进度的不一致。
由于每个学生都需要针对其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教学进度不同步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教师无法合理安排时间,会导致教学内容的紧凑性不足以及难以把握整体进度的问题。
其次,同课异构教学可能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在同课异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需要独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任务。
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投入,包括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教学资源未能合理分配和利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最后,同课异构教学也存在评价难题。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进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优秀6篇)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优秀6篇)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一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
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
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一、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拓宽视野,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其中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智慧碰撞,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
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
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11 秋天的雨》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11秋天的雨》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
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
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设计中,两位老师都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一、把握整体,局部突破的同异为了让学生从整体感受秋天的雨,同构在都抓住文章的脉络(每一个自然段开头的总起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状态。
真正体现了顺学而导,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异构在刘老师从一把钥匙入手,逐段品读课文,带领孩子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美景。
文老师运用小黑板复习填空的形式,扣住四个中心句,结课时又抓住板书资源,再扣这四句话中的中心词串读完善板书,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同异同构在对于多音字“扇”字、“五彩缤纷”的积累上。
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都注重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迁移积累。
“扇”字异构在刘老师采用的是复习词语时出示两种读法,随课文读时又采用动手扇的动作表演的方法,体会词性不同,读音不同的特点;文老师采用随语境读句子时区分读音的不同,同样用手势表演“扇哪扇哪”,刘老师用一片银杏叶扇哪扇,文老师由一片到一片片,同样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彩缤纷”异构在,刘老师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文老师用小黑板“秋天的颜色真多啊,有,有,有……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在练说中进行理解、换词,让学生积累运用。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篇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面是搜集的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2月29日我参加了数学同课异构观摩听课活动,分别听了五位教师讲的数学《方向与位置》,各位教师各显才能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生动而精彩的数学课。
通过倾听这五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通过同课异构数学教学课的比较,我发现我们的教师没有盲目地照本宣科组织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根据自己对新教材的解读,灵活地处理了教材,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的学习。
我们说一节好课要有新意,有实效,有韵味。
要做到有新意,必须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必定含有教师再创造的成分,我们不能一概地说创造得越多就一定是一节好课,但如果没有创造,肯定上不出一节精彩的课。
特级教师翟裕康曾说过:“看一节课上得好坏,首先看教者对教材作了多大的改动……”,回味一些名师的课堂,他们除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外,更让人佩服的是在他们的课堂上总能发现一些教学“金点子”。
这些“金点子”会让你眼前一亮,而这些“金点子”在教材上,教参上根本没有的,它正是这些教师们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他们大智慧的充分体现。
通过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教学比武,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处理有了多方位的思考,“聚焦课堂”的背后,是对学生,对教师自身,对数学教材,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一系环节与对象的聚焦。
相信在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究,深入思考下使我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精神乐园。
同样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尽力使自己的课更生动、更有趣。
上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在教材教法上多下功夫,在对学生上多一些耐心。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2)4月26日,我校数学组在校本部举行“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优秀6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优秀6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一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
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
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
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
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篇一: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学校在5月份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接到通知我就开始研究教材,备课,和同组老师商量各个上课的细节,在每一个教学情景中会出现的状况给予解决的方案,课堂设计上另辟蹊径,努力寻找适合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规律的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
执教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从中感悟课堂所学的内容要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以获得学习体验。
可是在听完其他老师的授课后,我的不足是那样的明显,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
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而如果老师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以学生为本,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活还是禁锢学生思维;是促进还是限制学生发展;是保护还是损害学生自尊心。
后者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适宜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
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不仅如此,还把课堂从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使之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二是教学方式不同。
如果教师主要以单纯接受性学习为主,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因而教学中讲究知识体系的严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流畅。
于是,教师遵循教材,拘泥教参,亦步亦趋,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过程,不出一点差错。
学生犹如一只风筝,任凭你飞得再高,所系的线都会被你牵回到既定的教学套路中来。
而其他老师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发展、创造的乐趣,关注的是人终生可持续性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是相当重要的,不断的反思、学习,不断的对教材进行深挖,把握课堂细节的处理,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孩子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篇二: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上周学校组织了二年级数学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
位数的退位减法。
听完艳萍和小林的两节课后,我静心回味,有很多收获,也有一些思考。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计算到十位上时,应该算几减几,也就是要在被减数的十位上退一再减。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懂得十位上为什么要退一再减(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在计算中熟练掌握十位上要退一再减。
为了突破难点,两位老师均以北京申奥成功的内容作为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预设的情境中,感到学数学的乐趣无处不在。
当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现56——18个位不够减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揭示了退一作十的算理,使学生明白了个位﹑十位分别应该怎样减,掌握了写竖式的过程。
艳萍的课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56——18退位减法之前,从众多算式中找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与56——18,22——18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学生能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的问题自然不必引导,而当探究的问题有相当的深度,学生通过努力仍难以解决时,表明学生正处于“愤”、“悱”状态,教师就应及时引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
当学生用竖式计算遇到个位
不够减,摆小棒又无从下手时,小林抓住时机,从容地用课件演示了怎样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减法,使学生很快便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一点思考:要重视说练结合,巩固方法。
在练习题中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思考过程说出来,培养学生连贯地说算理的能力。
我想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模式:个位上几减几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用十几减几,十位上是几(减一个后的数)减几,差就是几十几。
这样一边练一边说对学生计算技能的掌握将会有良好的效果。
篇三: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10月26日,我们三年级组的三位语文老师有幸参加了教研室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参与这次同课异构的交流活动,感到既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三所学校的一位执教同一门学科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上同一节课。
因此,这既是一个三所学校的教学交流,又是展示各自学校风采的平台。
通过参加这次“同课异构”交流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教研团队的强大!经过备课,摩课,上课让我们参与这次活动的三位教师在多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次“同课异构”交流活动,我对“预设”与“生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备课的时候我们把学生能想到的回答都想了出来,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我们设计出不同方案,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以后,上课教师能很流畅的应付,充分的“预设”能是老师自然的教育课堂。
其实每堂课的“生成”是一个亮点,但是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机智,而且遇到学生出人意料的问题或答案,老师自己不能慌,因为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
但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设有些差距。
此时,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的孩子还是比较幼稚,单纯的,还是很喜欢听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肯定的!但是评价性的语言不能过于单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回答,去追加评价。
例如这次“同课异构”开元小学的老师这方面让我很佩服,老师的评价并不是课前设计好的,而是信手拈来的,很适合学生的回答,与实践相符。
我想这样的习惯性评价不是短时间就能掌握的,()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慢慢的练习。
我觉得老师的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
教师课堂上多讲,学生不一定多得,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给讲糊涂了。
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
学生在语言精炼的课堂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历练,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研讨活动让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把这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有更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