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一、教育心理学化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学在逐步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上,与心理学建立了联系乃是重要的一步。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 1827)率先提出来的。1800年,他在《方法》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试图把教学与人的心智的本性、周围环境以及人与人的交往都协调起来。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经由赫尔巴特(1776-1841)得到发展。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和障碍。"①在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发展中,福禄倍尔(1782-1852)也提出了相关理论,丰富了其内容,为教育走向科学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几位主要教育家的教育心理学化基本主张。

二、教育的基本主张

1.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教育心理学家,他的教育心理学观点十分朴素,主要反映在他的教育论著中。这些论著有:《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母亲读物》和《数的直观教学》等。

(1)要素教育论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理论中。裴斯泰洛克说:"我长期寻找一个所有这些教学手段的共同心理的根源。因为我深信,只有这样,才可能发现通过自然法则本身决定人类发展的形式。很显然,这种形式是建立在人的心理的一般组织之上的……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①他的要素教育理论就是这种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具体运用。所谓要素指的是人的天赋能力最原始最简单的萌芽,是各种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

体育的最初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关节活动。他认为自然赋予儿童关节活动的能力,这是体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体育联系和各种体力活动的要素。劳动是体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所以关节活动也是劳动教育的要素,从关节活动,逐步扩展到全身的复杂的体力活动。

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的感情,他认为这种爱是反映和表现得最早,并将逐步扩展到对家庭其他成员以至全人类的。

裴斯泰洛齐着重研究了智力教育和教学的要素。他说:"富有生命但还模糊不清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要素的思想,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好久了·.…·最后,像一个奇遇,突然想到使从感觉印象得来的一切知识清楚起来的手段来自数目和语言。这对我所进行的工作是一个新的发现。"①(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第181页)因此,裴斯泰洛齐认为,"数目、形状和语言是一切教学的最初的最简单的要素。"根据数、形、词的基本要素的理论,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首先应该培养"以一切从感觉

得到的事物的确切知识为基础"的计算、测量和说话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计算适合于数,测量适合于形,言语适合于词。这样,知识(学科)教学的要素,便可以归结为测量、计算和说话能力的训练和以此为出发点而进行的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的训练。他认为这一过程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

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齐对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2)教学原则的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心理学化就是要找到根除旧教育和教学的新机制,将新的教学机制建立在符合人类本性的永恒规律的基础上。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感性经验去获得和积累一定的知识,同时借助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的智力。他重视感官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感官,才能获得初步的

正确的知识,因为"正确的看和听是获得实际知识的首要步骤。"当然,裴斯泰洛齐所说的感官的感受,决不仅限于视觉和听觉,而是包括所有感官的感受。

裴斯泰洛齐确立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他着重强调观察在获得知识与发展智力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把直观性作为发展心智的最坚实的基础。这也切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所以他的直观性原则的提出和论证本身,也完全符合他的教学心理学化要求。

在此基础上,他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各教学规则。

总之,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观点十分零散,没有系统的体系,更没有深入的理论探索,大多数是教学经验性的材料。尽管如此,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改革实验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曾对西欧教育实验产生巨大影响。

2.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有别于哲学、生理学的科学的人,同时他还是最先强调教育应根据于心理学的人。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联想主义的心理学基础上的,具体而言,是建立在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基础上的。

"统觉是赫尔巴特心理学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统觉是由当前事物引起的心理活动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相融合,从而更明显地理解事物意义的过程。"①(袁桂林.外国教育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第183页)在教学过程中,统觉是指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掌握新概念的过程。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形成统觉的条件,"兴趣"赋予"统觉"以主动性,因此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企图扩充知识的兴趣。在他看来,兴趣就是指心理的积极活动,实际上也就是观念的大规模的广泛的活动和观念的游戏。赫尔巴特重视兴趣并把兴趣的多方面性看成是教学的基础。他把兴趣分为六种、两类: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前三种被归为一类叫自然的或"知识的"兴趣;后三种归为一类,成为历史的或"同情"的兴趣。

赫权巴特把任何兴趣都分为四个阶段:即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同时,他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钻研"(接受和学习教师所讲材料)和"理解"(深入思考新材料)两个环节。基于这种对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赫尔巴特对教学过程的理论分析,在外国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依据,为教学理论找到了一个比较充实的理论基础,为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但是,赫尔巴特的阶段教学过分流于形式,机械死板,以为任何科学都必须遵循这样一个阶段,也是有缺陷的。

3.福禄倍尔

福禄倍尔(1782-1852),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创办的幼儿园和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广泛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教学原则推动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发展。他的代表作是《人的教育》。

福禄倍尔接受裴斯泰洛齐适应自然性原则的主张,提出发展性教学原则。认为人具有天赋力量,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使这种内在的力量得到发展。由于他受谢林思想的影响,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在无限地发展着,那么人的心理也不是静止、固定不变的,总是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同时,人的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因此,进行教育应该按照儿童的本性,使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