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_《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格尔尼卡》这幅世界名画的基本信息(作者、年代、尺寸等)以及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明白画中每个形象的象征意义(例如牛象征法西斯),了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从欣赏《格尔尼卡》这幅画入手,学会从构图、造型等基本美术语言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引领下,通过自己寻找资料、思考问题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去深入分析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可采取集体绘画同样题材作品、用肢体表现画面内容、用语言文字描述作品内容等多种方式,生动活泼地诠释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感受法西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对生命热爱与尊重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手法和立体主义风格。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2.教学器材:录播教室;3.教学课件:PPT课件、公益广告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
在故事的讲述中,同学们需要思考这几个问题。
1.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3.画家名字,哪个国家?4.画家运用了什么手法去创作?同学们还要结合课本认真听讲,老师会随时停下,让你来接力讲述这个故事。
好,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那我们就开启今天的美术之旅。
二、新课(一)格尔尼卡的故事师:老师要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做《格尔尼卡》(音乐响《钢琴曲---辛德勒的名单》),请同学们浏览课本。
板书:格尔尼卡。
师:《格尔尼卡》是什么?生:一幅画。
师:是的,格尔尼卡是一幅画,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幅画,它还是一座小城的名字,在西班牙,曾经宁静而又美丽,但1937年4月的一天,德国空军疯狂的轰炸了这座小城,三个小时,变成了废墟。
后来毕加索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消息。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画派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和风格。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内容和色彩。
简要介绍作者毕加索和创作背景。
2. 欣赏《格尔尼卡》(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注意画面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幅画的感受和理解。
3. 了解立体主义画派(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和风格,引导学生对比《格尔尼卡》和其他立体主义作品的特点。
4. 感受战争带来的痛苦(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让学生讨论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5. 创作自己的画作(15分钟)学生根据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感受,运用彩笔在笔记本上创作自己的画作。
可以模仿毕加索的风格,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6. 分享和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毕加索的其他作品,如《亚威农少女》、《哭泣的女人》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立体主义画派的作品,如布列松、布洛坞等艺术家的作品。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主义画派的作品。
2. 邀请艺术家或艺术教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立体主义画派和其他艺术流派。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1.2 欣赏《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格尔尼卡》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2.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风格2.3 《格尔尼卡》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构图和色彩3.2 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3.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认知和理解程度4.2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艺术欣赏水平4.3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格尔尼卡》的图片和资料5.2 相关艺术史知识和理论5.3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标准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观看《格尔尼卡》的影像资料,增强直观感受。
6.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格尔尼卡》中的细节,深入理解作品。
6.3 安排绘画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格尔尼卡》的风格。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格尔尼卡》的好奇心。
7.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
7.3 实施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第八章:教学延伸8.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类似的艺术作品。
8.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第九章:教学反馈9.1 收集学生绘画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9.2 听取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观感和讨论心得,给予肯定和指导。
9.3 整理学生对《格尔尼卡》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总结本节课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10.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0.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提升艺术素养。
第十一章:教学拓展11.1 介绍毕加索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他的艺术生涯和风格变化。
11.2 探讨《格尔尼卡》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以及它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案【篇一: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1】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七年级美术教案时间课题:格尔尼卡课型:欣赏。
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毕加索及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2、提高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3、通过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关键:《格尔尼卡》的含义和表现手法。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ppt、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毕加索及其作品《格尔尼卡》的文字或图像资料。
二、引课:(4分钟)展示《格尔尼卡》,请同学们观察作品,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
从而引出课题——格尔尼卡三、新课:(27分钟)(一)作者:巴伯罗。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出生于1881年,去世于1973年。
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从印象派、野兽派直至立体派。
早期描绘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倾向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境界独特、视角独特,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抽象的造型、浓艳的色彩,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他作画从不临摹实物,他说:“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说明,教师适时补充说明。
)(二)《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1、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狂轰滥炸。
三个小时的轰炸,死伤无数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夷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暴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准备以这一事件作为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壁画的题材。
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死难者哀悼。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知道它描绘了什么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图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格尔尼卡》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厌恶。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和画面内容。
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格尔尼卡》画面构图的理解。
2. 对《格尔尼卡》艺术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和画面内容。
2. 采用欣赏分析法,培养学生对《格尔尼卡》艺术特点的审美能力。
3. 采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对和平和战争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背景知识: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3. 分析画面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构图。
4. 欣赏艺术特点: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光影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和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主题思想。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和平和战争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介绍等。
2. 准备投影仪或电脑等展示设备。
3. 准备纸张和画笔,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
七、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
2.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构图分析。
3.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4. 和平与战争的思考。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学习背景知识: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小学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绘画技巧的运用:学生需学会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2.教学难点
-艺术风格的辨识:《格尔尼卡》的立体主义风格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辨识这种风格是教学难点。
-举例:通过比较立体主义与其他艺术风格的差异,如现实主义,帮助学生理解立体主义的特点。
在课程总结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格尔尼卡》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反战主题仍有些模糊。为了加深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
最后,我认为今天的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课《格尔尼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欣赏分析:让学生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了解其历史背景、创作主题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
2.实践创作:以《格尔尼卡》为灵感,让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创作一幅寓意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画作。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欣赏与创作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学生需要掌握该画作与西班牙内战的关系,以及毕加索为何以此题材进行创作。
-欣赏和分析艺术风格:学生应掌握《格尔尼卡》的立体主义特点,包括对形状、线条和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格尔尼卡》教案设计
多媒体、“格尔尼卡”课件、影视资料、准备铅笔、图画本、课本..
六、教学环节设计: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步欣赏作品---作品背景介绍---作品分析-----深入感知作品---小结评价---拓展学习..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空袭格尔尼卡的视频;让学生聆听是什么声音 看到了什么 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
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学生回答:乱 怕 繁 灰 美 丑等
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
提出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毕加索和《格尔尼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新课
一、初步感受《格尔尼卡》
教师抓住“乱”提问:画面是因为什么显的“乱”呢 “看不懂”又是因为什么看不懂呢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主要是黑白灰来表现的;画家为什么创作了一幅这样的作品 引入下一个环节..
提问学生回答:有牛、马、母亲、战士、灯等..
学生看课件;小组讨论..分析作品内涵..
提问学生回答..重点分析牛和马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认真欣赏和了解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以关注作品的色彩和造型为切入点..
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深入分析的能力;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分组讨论法;体验教学法;充分运用课件;不断采用欣赏、质疑、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任务分析《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艺术巨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由于该作品中不是按保守绘画中那种整体、严谨的构图来完成的,同学一时会很难理解。
因此围绕《格尔尼卡》可以展开诸多有探究性的主题供同学深入研讨。
如、毕加索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创作《格尔尼卡》、怎样理解《格尔尼卡》中的怪异形象、立体主义风格对象征性的表示手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我们从毕加索的发明性思维中得到了什么,毕加索的高尚人格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围绕新课程规范,本课以关注全体同学,以有利于同学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为理念,确定适宜目标。
促进同学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创设同学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突破学科本位,以信息技术为后盾扩展课程资源。
二、同学分析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作为初一的新生,直观、感性的内容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和平环境中生长的同学的生活经历与《格尔尼卡》作品所出现的痛苦、阴暗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同学能接受的程度动身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把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更多地围绕在美术创作的本意上来,即毕加索是怎样发明性的应用立体主义这一形式来充沛表示战争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格尔尼卡》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和象征性手法。
2、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
3、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发明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和道德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详细介绍毕加索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强调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使学生认识到《格尔尼卡》在艺术领域的价值。
4.学习鉴赏名画的方法,培养审美能力;
5.尝试创作以《格尔尼卡》为灵感来源的美术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格尔尼卡》,让学生掌握毕加索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知识,了解立体主义绘画风格,提高对名画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从多角度欣赏名画,提高审美品位,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格尔尼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独特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讨论时,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问题难度,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格尔尼卡》的画面构成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在难点解析部分,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作品,从而加深对难点知识的掌握。
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作品。但我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解读还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第一篇:《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课题:格尔尼卡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演说型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教材分析: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后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介绍毕加索作品整体的艺术价值及其风格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同时引入相关背景资料,使学生了解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来讲解他们对这幅画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这幅画的价值取向和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作品展示了充满着破碎的形象、惊恐的气氛和灾难,这种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我们深刻体会这幅画所表达的思想以及创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设置适应双边教学深入展开的情境及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思考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欣赏、讨论2.学法:观察、理解、讨论教具准备: 教材(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师生问好。
有哪位同学知道毕加索?有谁知道他有哪些著名作品呢?引起学生对毕加索以及他的作品的注意,以此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二:引入新课:(4分钟)师:格尔尼卡——这个名字也许大家听起来有些陌生,为什么一幅画要取这个名字?不要紧,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等会儿老师讲完大家就会明白,接着来我们一起看看他的作者——毕加索,听说过他的同学给老师举一下手。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
1. 教学目标:
- 了解格尔尼卡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 分析格尔尼卡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社会意识。
2. 教学准备:
- 图片和视频资源:格尔尼卡事件相关的照片和视频片段; - 报纸和杂志:关于格尔尼卡事件的报道和评论;
- PowerPoint 或白板:为学生呈现相关信息和参考资料。
3. 教学过程:
A. 导入(10分钟)
- 利用一张格尔尼卡事件的照片或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格尔尼卡事件?你们对这个事件有什么了解?
B. 讲解(15分钟)
- 介绍格尔尼卡事件的背景和经过,重点突出该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使用图片、视频和PPT等辅助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该事件。
C. 讨论(15分钟)
- 分组或全班讨论:格尔尼卡事件对艺术和社会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观点:该事件对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何影响?对和平与战争有何启示?
D. 总结(10分钟)
- 总结格尔尼卡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 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4. 拓展活动:
-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格尔尼卡事件的小论文,表达他们对该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 让学生搜索并分享其他历史事件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5. 教学评估:
-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 学生完成的小论文内容和表达能力。
6. 参考资料:
- 格尔尼卡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 相关文献、评论和报道;
- 与该事件相关的艺术作品和文献。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格尔尼卡教案一、课堂目标:1. 了解巴勃罗·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2. 了解格尔尼卡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分析格尔尼卡的绘画形式和象征意义。
4.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理解历史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1. 讲稿:关于巴勃罗·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和主要作品,以及格尔尼卡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显示屏和投影仪。
3. 格尔尼卡的绘画图片。
4. 班级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格尔尼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简单介绍巴勃罗·毕加索和格尔尼卡事件。
2. 介绍巴勃罗·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和主要作品,让学生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
3. 分析格尔尼卡的绘画形式和象征意义。
让学生观察绘画中的色彩、线条和形状,并与历史背景相联系,了解画中所表达的哲学和历史思考。
4. 将课堂重点放在格尔尼卡事件上。
讨论格尔尼卡事件对毕加索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对于社会和历史的作用。
5. 划分小组,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以格尔尼卡为背景,创作一个小型展览。
6. 小组展示和总结。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小结和总结。
四、课堂作业:1. 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2. 写一篇关于格尔尼卡事件和毕加索的作品的小论文,总结格尔尼卡事件对艺术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画作,让学生了解到毕加索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其作品与政治、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的画作和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欣赏艺术和理解历史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格尔尼卡》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格尔尼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尔尼卡》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1、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
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
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节: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介绍《格尔尼卡》的背景及作者毕加索。
教学过程: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格尔尼卡》的画作及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节: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培养其审美能力,并分析作品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欣赏《格尔尼卡》,分析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教学过程:1. 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及作者的绘画技巧。
3. 总结《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节:创作指导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指导学生创作一幅以《格尔尼卡》为主题的画作。
教学内容:学习《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教学过程:1. 讲解《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培养其创作能力。
第四章节:学生创作与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2. 引导学生从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节:课程总结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及创作意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格尔尼卡》的背景、主题、创作技巧等。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格尔尼卡》是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
解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格尔尼卡》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作品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构图,分析其平衡、对比和节奏感。
指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色彩,探讨其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技巧。
分析《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和质感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细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提供美术术语的定义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格尔尼卡》。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创作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尝试创作类似的美术作品。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技能。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指导他们进行《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等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提供《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示例,引导学生参考和模仿。
分发工作纸和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创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作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展示和表达自己的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提供评价标准,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作品。
4.3 教学方法:安排作品展示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画派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西班牙内战时期,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
2. 毕加索与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3. 《格尔尼卡》的画面分析: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4. 《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和对战争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及其在《格尔尼卡》中的体现。
3.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立体主义画派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对战争的反思。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准备白板、记号笔等教学用具。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以便记录和作图。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讲解创作背景:介绍西班牙内战时期,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
3. 分析立体主义画派:讲解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4. 欣赏《格尔尼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对战争的反思。
6.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尝试绘制一幅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格尔尼卡》教案教学设计
《格尔尼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将要讲授的是俄国知名作家托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格尔尼卡》。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说,让学生理解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技巧,勾勒出当时社会现实,从而发展成这部小说。
2. 让学生理解主人公格尔尼卡的人生活动,以及她坚强的性情,以及她经历过的失败和挫折。
3.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思想启发。
三、教学重点1. 文本中作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把握,以及如何表达和打动读者的情绪。
3. 加深对作家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学会分析和解释作者的心理,发掘文章中隐含的主题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就要讲解的是俄国作家托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格尔尼卡》,让学生从小说内容中了解帝国时代日常生活,探讨当时社会现实等。
2、学习:先谈论这部小说背景以及作者了解把握时代特点以及如何以短篇小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看看契诃夫是如何刻画古巴比伦老师,展现俄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现实。
然后引入主人公格尔尼卡,分析她坚强的性格,以及经历过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更加了解她的人生活动,这又带出哪些当时社会现实现象。
最后,教师要带着学生分析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来触动读者的情感,以及这些手法对作品的内容有什么贡献。
3、练习:安排学生按照教学步骤,完成初步分析和解析的作业,主要是通过剖析该篇小说中,作家的表达方式和文字结构,以及小说的情节发展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评价:先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能够夸奖或鼓励的评价,然后发表学生自己分析、解释作家文字结构、打动读者情感、揭示小说主题等的成果。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出更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从更宽泛的层面去分析文本,发掘文章中启示人们的主题或信息。
五、复习1、提示学生回归整个讨论的内容,总结出小说中作者对社会的把握以及表达方式,着重让学生理解主人公格尔尼卡的性格特征和他经历的失败和挫折。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习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画面内容分析。
3. 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和学习。
三、教学难点:1.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画面内容的理解。
2. 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2)教师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美。
(3)教师解读《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实践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2)学生根据所学创作方法,进行绘画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4.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格尔尼卡》对现代美术的影响和启示。
2. 学生可以进行课后研究,了解其他著名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尔尼卡》
年 级
七年级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场面。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格尔尼卡》一画激起了国际舆论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分组讨论法,体验教学法,充分运用课件,不断采用欣赏、质疑、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格尔尼卡”课件、影视资料、准备铅笔、图画本、课本。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初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美术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欣赏方法的指导,甚至仍然用像不像来评价作品,加上欣赏时不会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艺术风格来分析,所以常常看不懂,看不出好在哪,甚至还认为“难看”。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出发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学习新课
(一)、初步感受《格尔尼卡》
教师抓住“乱”提问:画面是因为什么显的“乱”呢?“看不懂”又是因为什么看不懂呢?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主要是黑白灰来表现的,画家为什么创作了一幅这样的作品?引入下一个环节。
(二)介绍作品背景
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呢?它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出示课件:(1937年4月26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法西斯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这次空袭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抗议。毕加索感到非常愤怒,在这种背景下,他拿起画笔在短短的六周内完成了这幅作品)。
(三)、深入欣赏分析《格尔尼卡》:
画家仅用了6周时间便创作了长7.8米,高3.5米的作品,用艺术方式记录了这场战争,那么画中有哪些形象?他们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这些形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出示课件:(分析作品局部)灯:在混乱中这只像眼睛一样的灯发出耀眼的锯齿状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痛的气愤。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代表痛苦的人民。抱已死孩子的女人:她的两只眼睛已化为两滴眼泪,象征受苦受难的人民。战士:手握一把断剑的剑柄,肢体残缺,死不瞑目。
提问学生回答:(有牛、马、母亲、战士、灯等)。
学生看课件,小组讨论。分析作品内涵。
提问学生回答。重点分析牛和马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认真欣赏和了解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以关注作品的色彩和造型为切入点。
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深入分析的能力,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完成表格1:
形象
表情动作
象征意义
抱孩子母亲
仰天痛苦
受苦的人民
举灯女人
举着灯
坠楼的人
坠楼惊恐
战士
断剑死不瞑目
灯
锯齿状白光
马
仰头哀鸣
牛
咧嘴冷漠
法西斯残暴
小结:这些形象在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整件作品充满了悲伤、痛苦、恐惧,控诉了法西斯的冷酷和残暴。
(四)毕加索生平、作品、风格。
出示课件:了解毕加索生平和艺术成就。----立体主义表现手法。
三、教学目标:
1、初赏《格尔尼卡》,了解的创作时代背景、认识毕加索
2、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从构图、造型、色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赏析《格尔尼卡》
3、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用所学立体注意的手法来表现所感受到的战争的残酷。
教学重点: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表2:
形式
手法
风格
象征
黑白灰抽象
象征
立体主义
抗议暴行倡导和平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期的作品和风格。(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的代表作)。
学生谈感受:(是因为画中的形象乱)
学生看书简单了解。
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观看这副作品,感受作者和自己对历史和民族的使命,培养了解《格尔尼卡》作品的艺术语言,体会作者的创造性思维,爱好和平的思想。
播放课件,大屏幕显示毕加索的照片和名字。教师提问:仔细观察《格尔尼卡》给你的第一印象和总体感受是什么呢?
提问学生回答:(飞机轰炸声、人惨叫声、建筑倒塌声、战争场面等)
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学生回答:(乱 怕 繁 灰 美 丑等)
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
提出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毕加索和《格尔尼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环节设计: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步欣赏作品---作品背景介绍---作品分析-----深入感知作品---小结评价---拓展学习。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空袭格尔尼卡的视频,让学生聆听是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画和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谁能猜猜看,这位艺术家是谁?
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的绘画表现风格。
三、小结评价,谈欣赏感受
引导学生谈感受。(作品形象、内涵、背景谈。可以看出毕加索是一个热爱祖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人。)今后我们欣赏抽象作品时不能用像不像来评定了,要结合作品背景及绘画风格来理解作品内涵。
教师小结评价,使学生对作品能有整体的认识。
四、知识拓展
毕加索一生都致力于艺术风格的创新,那么他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一下资料或上网查询。
学生自学
使同学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