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 教学内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1、农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其对象是动植物。

2、农业生产的特点是: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3、农业的投入是指自然条件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四个方面。

自然因素是农业必要的投入,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加大科技投入,其中自然条件投入是基本因素,劳动力是确定因素、科技投入是制胜因素。

4、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5、说明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以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自给农业:农夫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以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的农业模式。

6、[思索推断] 下列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1、区位含义包括:①事物的位置②事物间的空间联系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三方面。

3、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4、平原地区相宜发展耕作业,山地相宜发展牧业和林业。

5、市场的需求最终确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6、园艺业、乳畜业要求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7、人们是如何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和利用的?A、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B、人们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相宜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相宜发展农业C、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整。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北大荒为例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北大荒为例

材料三
三 江 平 原 江 河 纵 横 , 河 网 密 集 , 湖 泡连片,有大 小河流90多条,其中主要河流有21条,分别属于黑龙江、 乌苏里江及松花江三大水系,总流域面积9.45万平方千米, 总长度5148千米。此外,还有大、小兴凯湖。
材料四
三江平原地表一般有10-15厘米积水,内长杂草,当 地人称“水草甸子”;多潜育沼泽,也有相当数量的泥潭沼泽; 有较厚的草根层,一般厚达30-40厘米。
活动探究
从黑土地流失看农业生产活动中如何保护 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 提示:根据查阅资料,从土壤肥力、补偿 机制、政府规划、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
? 小组合作,选派代表口头汇报。
1、建立激励政策,促进秸秆还田; 2、对土地进行配方施肥,科学施肥; 3、加大对有机肥料的研发和技术贮备,加大推广; 4、对破坏的土壤进行修复; 5、进行顶层设计,从法律法规上给予保护;
材料一
三 江 平 原 , 又称三江低地,位 于 黑 龙 江 省 东 北 部 , 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三 江 平 原 是 由 黑 龙 江 、 松 花 江 、 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平原面积占比61.2%,山区比重30.8%,丘陵8%
材料二
三江平原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 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该地区冬季(11— —次年2月)日照时间短、严寒、干燥。最冷月月平均气温 大部分地区为-19℃左右;春季(3-5月)气温回升快,多大 风,易旱易涝;夏季(6-8月)的特点为短促,温暖多雨。最 热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为21℃一22℃;雨热同季对作 物生长十分有利;秋季(9-10月)降温急剧,降水多,易发生 早霜和秋涝。
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 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 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 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农业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农业

教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含义、重要性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相关农业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土地资源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获取农产品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2. 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农业分布图,标注主要农业产区。

2.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文,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 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 实例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的饮食和生活质量,还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 举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四、案例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思维导图;2. 结合家庭或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教材;3. 农业发展相关图片;4. 课堂讨论素材。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生动有趣;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课标分析:1、内容解读:本条课程标准呈现出了递进关系的三个问题: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五种指向型工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明确主导因素的影响,最后通过三个案例分析对比总结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

2、行为动词解读:“分析”这一行为动词属于知识能力较高要求,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课标要求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看似简单一句话实际上提出了不同层级要求,在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总结推广,迁移应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而“了解”指对学习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

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这是较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3、能力层级解读:描述就是陈述地理事实,包括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内容。

描述的内容和方式是要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获取信息,整合加工以后,使用合乎逻辑的“地理”语言进行表述。

学生通过阅读辽中南、鞍钢宝钢布局图等图表获取大量信息,表述事实、变化等。

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注重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不断丰富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形成对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整体认识。

最后通过应用过程把知识外显、外化,达到知识能力层次较高的要求。

【教材分析与版本比较】一、不同版本教材比较1、鲁教版、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涉及内容可列表如下:我们使用的是鲁教版的教材,四个版本的教材都是以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这两部分的内容为主。

不同的是人教版的教材中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以及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是作为三节内容来叙述的,因而比较详细,教材中给出的案例较多且比较典型。

而其他三个版本均在一节中叙述了这两部分内容,且给出的案例较少。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入其他版本的某些案例特别是人教版的案例让学生来分析。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由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设计一系列层次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第二部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文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简单了解即可,重要的是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学会仔细的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生产及粮食问题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农业生产涉及到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有关农业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1.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中国农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农业的多样性,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增强对农业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难点: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文字材料等,直观地展示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分布、畜牧业的养殖条件等。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农业的理解和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1. 读“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检测目标1)
山脉: A B
河流: C D
海域: E F
地形区:①
②③
⑵界线BD与等温线、等降水量吻合,由此判断北方地区冬季气温 0℃,降水量大部分在
mm~ mm。

(检测目标1)
⑶③地区北部土壤肥沃,被称为,盛产、农作物,作物熟制是。

(检测目标2)
【设计意图】
该作业主要检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基础知识和识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判断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并说出自然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把基础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区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地图素养,提高区域认知力。

2.2022年寒假期间,家住成都的王语准备和家人去北方旅游,路线是从成都-石家庄-哈尔滨,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检测目标2、目标3、目标4)
⑴王语一家到达北方地区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B.椰林婆娑菠萝香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甘蔗扯起青纱帐
⑵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掌握本地及中国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2. 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影响,如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表达的能力,提升其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的积极作用。

2. 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综合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多方面因素。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1. 地理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地理信息。

3. 准备相关农业发展的数据资料,包括农业产值、作物分布等。

4. 预先布置学生搜集本地区自然特征的相关信息,以便课堂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将通过展示一段有关本地自然特征和农业活动的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视频内容应包含本地的自然景观、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场景。

随后,教师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如:“同学们,你们看这段视频时注意到了哪些自然特征呢?”“大家知道我们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吗?”“这里农业的主要生产内容是什么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好奇心,还能帮助学生建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新课展开1. 自然特征分析首先,教师将详细讲解本地区的自然特征。

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PPT展示和口头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本地自然环境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图,标出本地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特征,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2. 农业发展概况接着,教师将介绍本地区的农业发展概况。

包括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值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来展示,使学生对本地农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分析角度一般情况下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2.对策分析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

(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

(4)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

(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核心点三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模式:①在哪里?(区域定位)→②有什么?(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③怎么样?(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④怎么办?(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

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区域农业特点及其形成因素: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区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措施建议,其分析模式可表达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因地制宜,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际联系+注意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

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

(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方案一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估和提升的能力。
-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他们还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产业,例如,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地形对茶叶生长的作用等。
8.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然特征发展特色农业。
9. 结合实例,说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10. 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十.教学反思
在教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课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地形地貌的理解和记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形地貌。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2. 南方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农作物、农业模式和农业发展优势。
3.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节水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5. 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南方地区的气候如何影响农业?”引导学生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线阅读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教案

第一节农业一、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分布”、“畜牧业分布”四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布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农业是近14亿人口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可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同时,农业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教材将“农业”放在本章中第一节讲述。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必要。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不了解农业,要让他们理解我国农业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等课程内容会比较困难。

因此,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先了解农业,为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正文和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农业现象入手,形象地了解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应的课程内容是“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精品课件 鲁教版选修2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精品课件 鲁教版选修2

方法规律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2)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 ①概念:是一种以生产___________等谷物为主, 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 ②特点:生产规模______、商品率高,经营方式 高 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____。 ③分布: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 根廷、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在我国,主要分 布在____和西北地区。 东北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 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 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农业区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因素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 市场 决定了农业生产的 社 类型和规模 会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 经 交通 位,此类农业必须 济 运输 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条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 件 政府 策,直接干预农业 政策 生产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 影响 关注市场动态,发 展市场需求的农作 物品种 园艺业、乳畜业等 应布局在交通运输 方便快捷的地方 响应政府决策,在 政策规定的范围内 发展农业生产
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地形:地势较_______ 平坦 丰富 ②区位因素劳动力:_______ 市场: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食米爱好
________小 生产规模 水利工程量大 单产 _______高 ③特点:一小一大一高三低 机械化水平低 商品率 _______低 科技水平低
农业生产有明显的时间变 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上具 化,即农业生产活动必须 含义 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按季节顺序安排,并有一 定周期 ①不同的生物,生长发 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 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 形成 ②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 条件的影响;②自然条件 原因 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 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 策差别很大 的周期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人地理环境2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人地理环境2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人地理环境【学习目标】1.掌握并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农业生产特点是什么?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发展变化:古代,________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随着社会进步,________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对练】考查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考查点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4~5题。

4.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有( ) A.生产规模小B.商品率高C.精耕细作D.科技水平高5.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酸雨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规律总结】【巩固练习】1.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

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图2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 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ppt课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ppt课件

3)丘陵地区如植被被破坏,将导致
水土流失;平原地区如不合理灌溉 土地类型 丘陵 平原 滩涂
将造成 土地盐碱化 的不良后果。 适宜农业 ⑤ ② ①
4)该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耕作制度是

5)该地因两城年市三发熟展,拟在A—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
市,经比较,你认为 处作为选址比较合适。
.
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 降水:
.
对水文的影响 地表水: 地下水:
.
对土壤的影响
1、侵蚀速度加快 2、土壤次生盐碱化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的人为原因 片面追求扩大灌溉面积,采取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做法,导致地下 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加,蒸发作用把水中的矿物质留在土壤表 层,从而土壤盐渍化
.
对地形的影响
解决闲置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
发展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D
.
变式训练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和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1)分析该地农业发展模式的条件。
低山丘陵面积广大、人多地少.可耕地后备 资源不足、 低山丘陵生态环境脆弱
(2)简述该种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势。
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促进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频繁的旱涝气候 (黄淮海平原); 地形低洼;大气降 水少,以灌溉水源 为主等

不合理的灌溉 及不合理的水 利工程建设
.
引淡淋盐;生物措 施;合理灌溉;采 取喷灌、滴灌技术 等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优秀课件

第二局部 迁移运用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境 内某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 引种优质长绒棉〔如图〕.目 前,该区域已成为我国种植规 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种植面 积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12分〕
① 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 至断流;〔4分〕 ②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4分〕 ③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灌区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 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4分〕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 好,经济比较兴旺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 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 量的变化
比列较举分该析地图区中农Ⅰ业类生侵产蚀过区程与中Ⅱ可类能侵引蚀发区的主环 要境外问力题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20xx·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
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 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方法总结
不合理的农业 造成 草场退化 ,容易引 起 土地荒漠化 ; 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 土壤盐碱化 ; 毁林开荒会造成 水土流失 ; 热带迁移农业区会导致 森林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 (2)环境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大气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的差异、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的地区分布。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差异,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地区分布,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但他们对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差异,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地区分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掌握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地区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生产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差异。

2.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地区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环境。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为例,让学生分析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地区分布。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农作物标本或图片。

3.教学课件。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差异,如气候、地形、土壤等。

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地区分布,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掌握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1
图2
图2中甲区农业生产过程中修筑了隔坡梯田的有利影响
(A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 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梯田,风光优美,丰衣足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不合理生 过度放牧和垦殖,引起土地退化、沙 产方式 化;不合理灌溉造成 土壤盐碱化
农业技术 大量施用化肥使 土壤板结;广泛使用
改革
农药导致农产品和土壤受污染
土壤板结
水土流失严重
4、(2016全国卷1)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 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3)。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 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 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说说你所了解的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影响:土壤、水源、植被。
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 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环境。农业 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 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 等发生改变。 1、合理发展农业生产,就可以使农 业土地资源得到持续、永久利用,为 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农业生产保 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持续利 用——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
1、图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回答
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 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8分)
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 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 化居住环境; 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2、(2011·福建卷)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料。
【 材料一 】 节是 中华 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 日, 春
它的 重要性 首先 体现在 百姓 的餐 桌上 ,根 据 同学们调 查
影响,以教师导学和讲解相结合为主。案例的拓展以及
新 案例 的引入 ,有 利于 知识 的迁移 ,以便 学生 对知 识进

的情 况 ,你能说 一 下牟平普 通人 家春 节期 间餐 桌上的饮 食都 发生 了哪 些变化 ? ( 分两个 时段从 主食 、蔬 菜、水
的变化对农业区位产生的影响。通过材料的研读 , 探究
农业 生产 活动对 地理 环境 的影 响 。
3 .情感 、态度 与价值 观 。通过对影 响农业生产
区位 因 素 的分 析 ,树 立地 理 事 物 是 发 展 变化 的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
的观 念 。
选择学 生熟悉而又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材料 ,根据
案例 材料 指 出影响 农业 的区位 因素并 对其 进行 分类 ,以 学生 自主 学 习为主 ,教师 适时 总结 。对于 区位 因素 中的 动态 部分 ,尤 其是社 会经 济 因素的变 化对 于农业 生产 的
1分钟后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请阅读以下材 5
高 ,交通 条件的 改善 ,农业技 术 的进步 ,农产 品 的销售 市场扩 大 ,也丰 富了百 姓 的餐 桌 。
( 3)归 纳总结
区位 因素及其变化。
2 .情境 导入
影响农业的区位 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 :气候 、
水源 、土壤 、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 、政
策 、劳动力 、土地 价格 、资金 ;技术 条件 :冷藏 、良
l _课 前准备 指 导部 分 学 生 在 充 分 预 习 的基 础 上 ,提 前 一 周 让 学生 通过 自己的父 辈 了解 当地 农业 生产情 况 ,以及七 、 八 十年 代以前 老百 姓 的饮食特 点 ,从 中体 会 影响农 业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主要的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有深刻影响,并表现为正负两方面。

3、情感目标:运用案例分析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了解主要的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结合实例,分析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四、教具:PPT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

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

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直到许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到那里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她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奄奄一息。


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段材料,材料中描述了一个没有蜜蜂、蝴蝶的世界,春天变得寂静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生机勃勃的春天变得如此寂静?引导学生在材料中找到答案,引入正题。

《寂静的春天》,作者是蕾切尔·卡森。

该书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设计意图)材料引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承: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环境。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利弊同时存在的。

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56,梳理知识,思考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熟悉课本,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农业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PPT演示,师生互动:
农田植物取代天然植被(草地→农田)
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丘陵缓坡→山区梯田)
二、人类对天然植被态度的转变
1、对原始社会的采集和狩猎来说——森林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果实、皮、毛、肉等)
2、对农业来说——森林成为发展农田的屏障,草原成为开垦的对象
举例:以美国为例,欧洲殖民者到达初期,耕地开发的速度取决于对森林的砍伐速度。

学生活动2:看课本图3-1-8,说明图示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容易对地理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点拨:此图反应的是热带雨林地区的迁移农业。

当地的人们不断砍树、烧荒、开垦、种植,几年之后地力丧失,又迁移到另一处雨林区,重复以往的做法,致使大片热带雨林消失。

对森林和土地资源造成破坏,一般难以恢复森林原貌。

(或者毁林烧荒、掘穴播种、不翻地、不施肥、等待收获→土壤肥力耗竭,植物减产→重新选择新土地。


易引起的问题:毁林开荒→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变化)和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可补充→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大,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经营粗放,产量低。

(设计意图)探究热带迁移农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意识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转承:热带迁移农业这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在草原上过度开垦和放牧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影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转承:除此之外,农业技术的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了的变化
三、农业技术的利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
1、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渍化
举例:我国华北地区。

华北平原长期以来农业发达,农村人口众多。

为提高农业产量,在进耕细作的同时,广泛使用了灌溉技术。

由于灌溉方式长期不合理,只灌水,不排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蒸发作用把水中的矿物质留在表层,造成土壤盐渍化。

本该比较肥沃的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进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2、农药的使用
影响:杀死害虫及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
污染农产品、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系统
3、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结、硬化
过渡: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对地理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生活动3:请同学们讨论或思考在自己的家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果存在,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联系身边的实例,增强乡土感情。

提醒: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也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影响:当农业生产保持在一定合理的强度上,土地资源就可以为人类持续的利用,农业与地理环境之间实现协调发展。

如在农业生产中,豆类植物的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油菜的种植,给绿色的春天增添美感,还可以净化空气,增加空气的湿度等有利影响。

教师归纳:
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见课件)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回顾过去,我国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

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另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造成土壤侵蚀和
荒漠化。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

荒漠化和荒漠化威胁的土地达260万平方千米,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

这种大量和过度使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地板结、硬化。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②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③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8%,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材料中“使土壤变的板结”的原因是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保持水肥的性能减弱,肥力____________ 。

(4)近年来我国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屡屡发生,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三北”防护林可以对上述环境问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控制作用。

(6)材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主要指(多项选择) (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地区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
D、滥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答案(1)问题①水土流失,原因:毁林开荒。

问题②土壤侵蚀和荒漠化,原因: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

问题③土壤污染,原因:过量使用化肥。

(2)农药污染、污水污染。

(3)下降。

(4)荒漠化。

(5)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6) B 、C 、D
六、课堂提升
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减弱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当问题产生时,又该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对农业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学习,提出问题,学以致用,与生产联系结合起来。

七、课堂小结,请学生归纳相关知识点,教师作补充。

八、板书设计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二、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
三、农业技术的利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