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主要的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有深刻影响,并表现为正负两方面。

3、情感目标:运用案例分析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了解主要的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结合实例,分析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四、教具:PPT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

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直到许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到那里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她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奄奄一息。”

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段材料,材料中描述了一个没有蜜蜂、蝴蝶的世界,春天变得寂静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生机勃勃的春天变得如此寂静?引导学生在材料中找到答案,引入正题。《寂静的春天》,作者是蕾切尔·卡森。该书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设计意图)材料引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承: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利弊同时存在的。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56,梳理知识,思考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熟悉课本,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农业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PPT演示,师生互动:

农田植物取代天然植被(草地→农田)

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丘陵缓坡→山区梯田)

二、人类对天然植被态度的转变

1、对原始社会的采集和狩猎来说——森林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果实、皮、毛、肉等)

2、对农业来说——森林成为发展农田的屏障,草原成为开垦的对象

举例:以美国为例,欧洲殖民者到达初期,耕地开发的速度取决于对森林的砍伐速度。

学生活动2:看课本图3-1-8,说明图示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容易对地理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点拨:此图反应的是热带雨林地区的迁移农业。

当地的人们不断砍树、烧荒、开垦、种植,几年之后地力丧失,又迁移到另一处雨林区,重复以往的做法,致使大片热带雨林消失。对森林和土地资源造成破坏,一般难以恢复森林原貌。(或者毁林烧荒、掘穴播种、不翻地、不施肥、等待收获→土壤肥力耗竭,植物减产→重新选择新土地。)

易引起的问题:毁林开荒→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变化)和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可补充→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大,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经营粗放,产量低。

(设计意图)探究热带迁移农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意识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转承:热带迁移农业这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利的环境影响。下面我们来看在草原上过度开垦和放牧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影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转承:除此之外,农业技术的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了的变化

三、农业技术的利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

1、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渍化

举例:我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长期以来农业发达,农村人口众多。为提高农业产量,在进耕细作的同时,广泛使用了灌溉技术。由于灌溉方式长期不合理,只灌水,不排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蒸发作用把水中的矿物质留在表层,造成土壤盐渍化。本该比较肥沃的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进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2、农药的使用

影响:杀死害虫及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

污染农产品、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系统

3、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结、硬化

过渡: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对地理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生活动3:请同学们讨论或思考在自己的家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果存在,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联系身边的实例,增强乡土感情。

提醒: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也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影响:当农业生产保持在一定合理的强度上,土地资源就可以为人类持续的利用,农业与地理环境之间实现协调发展。如在农业生产中,豆类植物的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油菜的种植,给绿色的春天增添美感,还可以净化空气,增加空气的湿度等有利影响。

教师归纳:

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见课件)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回顾过去,我国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另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造成土壤侵蚀和

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荒漠化和荒漠化威胁的土地达260万平方千米,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度使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地板结、硬化。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②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③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8%,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材料中“使土壤变的板结”的原因是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保持水肥的性能减弱,肥力____________ 。(4)近年来我国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屡屡发生,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三北”防护林可以对上述环境问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控制作用。

(6)材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主要指(多项选择) (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地区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

D、滥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答案(1)问题①水土流失,原因:毁林开荒。

问题②土壤侵蚀和荒漠化,原因: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

问题③土壤污染,原因:过量使用化肥。

(2)农药污染、污水污染。

(3)下降。

(4)荒漠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