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节杠杆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课题】杠杆【授课时间】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概念,了解杠杆的用途和分类。
2. 了解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
3. 掌握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能够解决杠杆的基本问题。
4. 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应用,发现杠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
2.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的运用。
2.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和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实验法。
3. 课堂讨论法。
4. 问题导入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问:哪些工具使用到了杠杆原理?为什么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杠杆应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正式讲解1. 杠杆的概念和分类杠杆是一种连杆,可以传递和放大力的作用效果,常用于机械系统中,包括手柄、扳手、螺丝钳、万能钳、切割钳等工具。
按照构造形式不同,杠杆被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2.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力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力臂。
力的平衡条件分为平衡式和力臂式,力臂是指力臂线与转轴线的垂直距离,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推导出杠杆的力学公式。
3.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个杠杆是静止的,那么它的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利用这个静力平衡原理可以解决杠杆的力学问题。
4. 杠杆的应用杠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门、窗、梯子等都是用杠杆原理设计,同时还应用于压力计、秤盘等机械设备中。
5. 杠杆的优点和缺点杠杆的优点是可以将小的力放大成大的力,使用简单,但是存在缺点,例如摩擦、强度等问题。
三、实验演示1. 对一级杠杆进行实验演示,利用盘秤和木棍观察杠杆的力学原理,让学生体验杠杆的力学效应。
2. 对二级杠杆进行实验演示,比较不同长度对力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杠杆的力学原理。
四、课堂讨论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杠杆的力学分析,让学生自己推导出过程和答案,提出问题和疑问,加深对杠杆的理解和掌握。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根据目标和本节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要求学生课前准备:(1)寻找生活中与杠杆相关的图片和工具,例如:各种用途的剪刀(理发剪、手术剪、手工剪、园艺剪等)、指甲剪、镊子、钳子、羊角锤、钢丝钳,螺丝刀等。
(2)绘图工具:直尺、铅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杠《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杠《杆》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杆》主要介绍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后续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力矩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为深入学习杠杆平衡条件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对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对于杠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杠杆,并能够运用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难点: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采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准备实验器材,如杠杆、钩码等,用于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和展示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结合实例和图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观察和分析各种杠杆,运用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 杠杆》教案
《第1节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体会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4.通过设置的问题情境,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与杠杆的分类。
教学难点画出实际问题中的杠杆的力臂。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一、导入新课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1节杠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杠杆自主阅读教材P76~7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什么是杠杆?答: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__O__。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__F1__。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__F2__。
(4)动力臂:从__支点到动力作用线__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__支点到阻力作用线__的距离l2。
3.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它的支点是__B__点,动力作用点是__A__点,阻力是__吊桥的重力__。
4.如图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
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解:如图所示:(二)杠杆的平衡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77~7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理解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_F1l1=F2l2__或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
(2)进行实验:①调节杠杆两端的__平衡螺母__,使杠杆在__水平位置__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__杠杆重力__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杠杆的调节方法是左倾__右调__,右倾__左调__;②实验过程中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__水平位置__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__力臂__。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8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教案 杠杆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12.1杠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通过探究,知道省力、费力、等臂等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1.杠杆的归纳及杠杆的平衡条件.2.理解杠杆的分类.难点:1.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2.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把他这一重要发现报告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在信中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杠杆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道理呢?生活中又有哪些类型的杠杆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杠杆的相关知识.(二)新课讲授:(一)杠杆1.认识杠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使用过下列机械吗?回忆一下使用过程.(1)剪刀、杆秤等发生了怎样的运动?(2)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3)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在使用时这些机械都能绕一个固定点转动,都受到一个使其转动的力和一个阻碍它转动的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念.根据杠杆的共同特点,请学生尝试归纳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教师强调:(1)“硬棒”的含义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或基本不发生形变;(2)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①要有力的作用;②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可以是方的,也可以是圆的,即杠杆的形状是任意的,但必须是“硬”的;(4)杠杆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的其他位置.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都是杠杆的缩影.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工具是杠杆吗?学生认真思考举出例子.2.杠杆的五要素学生阅读教材“杠杆”部分,以教材中的撬棍为例,结合图片,自学杠杆的五要素,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讲解杠杆的基本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教师强调: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给杠杆作用力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3.力臂的画法教师:要正确画出杠杆上各力的力臂,关键是要明确力臂的概念.其步骤为:(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3)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并用大括号勾出,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出示图片,学生试着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明确一个完整的示意图应包含着杠杆的五要素.归纳总结:杠杆的画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例题】请同学们画出拉力F1的力臂.【答案】(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猜想假设】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可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导点拨:为验证上述猜想,我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4.教育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树立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2.开展小组实验,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如设计杠杆装置、分析实际问题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平衡棒实验、钩码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3.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形象地展示杠杆的原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知识。
4.创设问题情境,如杠杆的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4.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杠杆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引入杠杆概念,引导学生感受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实验、动画演示等手段,展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杠杆原理。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案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
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杠杆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如果有一天,你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
小朋友想跟你一起跷跷板,但他的体重比你的体重小得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他能够和你一起玩跷跷板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76页至第79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点拨】(1)如图所示的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__力的作用__下能绕着固定点__转动__,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对照图来熟悉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的__O__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F__;有时也用符号F1(或F动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G__;有时也用符号F2(或F阻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1__表示;有时也用符号l动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2__表示。
有时也用符号l阻表示。
(3)通常我们把杠杆的__支点__、__动力__、__阻力__、__动力臂__和__阻力臂__称作为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阅读】课本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
【学生思考讨论】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教师点拨】(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如右图所示)。
(2)对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将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__动力臂__=阻力×__阻力臂__(或写作F1l1=F2l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 杠杆的类型: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3. 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2. 能够判断各种生活中的杠杆类型,并运用杠杆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类型的判断,力臂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为什么能起到省力或费力的作用。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转动原理。
3.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杠杆类型的判断方法,如撬棒是省力杠杆,剪刀是费力杠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天平秤、吊车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省力杠杆,并实际制作和测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 杠杆的类型: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3.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杠杆一定是硬棒。
()动力臂越长,杠杆越省力。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 选择题: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撬棒B. 剪刀C. 钳子D. 天平3. 计算题:一根杠杆,动力臂为1m,阻力臂为0.5m,求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什么是杠杆的一点两力两臂?2、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3、请几位同学支黑板上画出事先画在黑板上的杠杆的示意图,在画完杠杆的示意图后,进行点评,巩固力臂的画法。
二、创设情境对上述的杠杆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归类,得出三种杠杆,这三种杠杆在应用各有哪些优缺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1、三种杠杆⑴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各杠杆的力臂,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并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
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
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
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
反之,则费距离。
⑶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2、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如:剪刀瓶起子筷子镊子钳子钢笔写字钓鱼杆铡刀指甲刀起钉锤天平课堂作业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A、筷子B、镊子C、钳子D、托盘天平E、杆秤F、瓶盖起子G、钓鱼杆H、道钉撬I、扫帚、理发剪刀、铁匠剪刀 L、羊角锤 M、火钳 N、船桨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天平是一个_______杠杆、典型例题1、最大力臂问题、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三、拓展提升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A F1B F2C F3D 都一样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A 粗端重B 细端重C 一样重D 无法确定3、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A 偏大B 偏小C 一样重D 无法确定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g,放在距支点10c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求细绳的拉力、( g=10N/g)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第1节 杠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杠杆--教学设计天津一中程刚一、教材分析杠杆是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它既是第一部分“力”内容的延伸,又是后续内容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本节所学内容相当重要。
本节的学习任务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杠杆,认识杠杆的五个要素,会画杠杆五要素,第二部分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第三个部分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而且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如剪刀,跷跷板等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比较肤浅、片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力臂画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难点:杠杆力臂的画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用具演示:自制教具,铁架台、杠杆、钩码、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刻度尺五、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掰手腕比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出示掰手腕图片,选出两名同学通过掰手腕,来比试谁的力气更大。
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有一方会获胜。
2、问:想不想赢,以这种方式能不能赢?学生答:不能3、可不可以稍稍改变一下策略,再来一局比赛,进行反败为胜问反败为胜的一方,你是获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愿意调整双方的掰手腕的姿势,是输的一方反败为胜。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杠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此外,课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提问,主要集中在力矩的计算和应用方面。这说明我在课堂上的讲解可能还不够透彻,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3.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关注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4.科学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表达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杠杆的定义与分类: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举例:解释一类杠杆(如撬棍)、二类杠杆(如剪刀)、三类杠杆(如手臂)的构成及作用。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杠杆》为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1.杠杆的定义与分类:了解杠杆的构成要素,区分一、二、三类杠杆;
杠杆教学设计(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池南初中邓光亚一、教学目标设计A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B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五要素.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特点及相应对策)《杠杆》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机械和功》,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八年级物理知识的重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内容上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杠杆,让学生找出共同特点,引导他们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通过观察杠杆,认识杠杆的五要素。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并通过分析论证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同时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重点:力臂的概念与画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力臂的概念与画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及相应对策,学法研究)本节内容是简单机械部分的基础,很重要但又比较难学一些,学生一方面是不易将身边变形的杠杆抽象出来,另一方面初次画力臂,不能按照四步系统进行,还有就是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是,不能将实物抽象地看成杠杆,进而运用平衡条件。
学生对于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和规律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去讲述,学生不会重视,课堂乏味,效果不佳。
本节课通过举例身边大量的关于杠杆的例子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通过大量的杠杆图片来再现生活中的杠杆,来补充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老师的作图演示和动画演示,实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增强理解效果和记忆效果。
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力臂(包括上黑板练习)和老师讲评来突破,还要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来理解平衡条件,通过典型的例题达到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杠杆》教案
13.4杠杆3课时(第12周星期三、四、五) 教案执笔者:【教材分析】第1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
4-5),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12.1-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杠杆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一一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一一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1.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
如图9—1第一图。
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
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
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2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1.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
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
地方都能省力?
2.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
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
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
(学生测量,汇报。
)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
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
(学生实验。
)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
测量。
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
(学生实验,汇报。
)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
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
(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3.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
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连做三次实验。
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八年级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