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语文课上

合集下载

云南省昆明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云南省昆明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昆明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共8页。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含1~6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①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

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②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况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③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1)醇.香()(2)笃.行()(3)浮躁.()(3)崛.起()3.第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4.下面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1)妖娆绚丽承偌中流砥柱心旷神怡(2)惊诧抉择儒雅悔人不倦人迹罕至(1)改为(2)改为5.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A.印度作家泰戈尔、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B.《水浒传》故事情节紧张、生动、富有传奇性。

其中武松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宋江智取生辰纲等故事脍炙人口。

C.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想象超凡,夸张神奇,赞扬了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015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语文(昆明卷)

2015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语文(昆明卷)

昆明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共8页。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含1~6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①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

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②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况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③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1)醇.香()(2)笃.行()(3)浮躁.()(3)崛.起()3.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4.下面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1)妖娆绚丽承偌中流砥柱心旷神怡(2)惊诧抉择儒雅悔人不倦人迹罕至(1)改为(2)改为5.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A.印度作家泰戈尔、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B.《水浒传》故事情节紧张、生动、富有传奇性。

其中武松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宋江智取生辰纲等故事脍炙人口。

C.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想象超凡,夸张神奇,赞扬了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昆明市年中考语文试卷及标准答案

昆明市年中考语文试卷及标准答案

昆明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作者:————————————————————————————————日期:2昆明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共8页。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含1~6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①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

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②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况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③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答案】略【解析】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方法:要求学生在课下练好字的硬笔书法,做到书写正确、比较工整、结构基本匀称、笔画流畅。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1)醇.香()(2)笃.行()(3)浮躁.()(3)崛.起()【答案】(1)chún (2)dǔ (3)zào jué【解析】注意正确运用汉语拼音规则,“dūn”不能读作“dūn”,“dǔ”不能读作和写作“dú”,“jué”不能读作“qú”。

云南作文之201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作文

云南作文之201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作文

201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作文【篇一:2015年云南中考作文范文或高分作文(2地5篇)】2015年云南省中考作文范文赏析:走过十五岁的花季岁月之船悄悄划远,记忆的空隙间留下一抹谈谈的惆怅和茫然,年少无助的彷徨,失意无奈的心绪支撑起一段忧怨的日记。

曾经,钟情于缪斯女神。

无数月光柔柔的夜晚,躲在自己的影子里,抒写着曾经拥有过的真实,一个个含泪的梦。

一路欢歌、一路叹息。

去寻觅曾被遗忘的昨天,去寻求青春的灵性……蓦然回首,我来到世间已经十五个秋季了。

一切都过得太快,青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却又即将结束。

当我开始发现时间的飞逝时,我发现我开始衰老。

我知道,我正同世界一起被污染,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着。

然而,时间馈赠给我的却是那雨中独步,梦的五彩在孜孜寻求后早已褪色。

也许,我走进去是一个错误的抉择。

诚然,负伤的心着实苦恋着,我无法说“不再写了,今生今世”的豪言壮语,年轻的心早已爬满了绿色的方格,再也潇洒不起来。

十五岁,花季的年龄。

在大人们眼里,我不过还是个孩子,不懂事的,无忧无虑的无知小女孩,永远有一张纯真微笑着的脸。

但他们忘了,成长已让我们失去了纯真,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学会了隐藏伤痛,学会了伪装自己。

我们的灵魂藏着孤单与忧伤。

也许成长让我学会了太多,明白了太多,看透了太多。

我肩上背负着一个很重的包袱,我放不下,丢不掉。

为了生存,我丢弃了太多,换来了我的成长、值吗?我因为成长而失去的与成长给我带来的平衡吗?无从知道。

不过我相信,我的生命会继续向前延伸,我会一步步临近我生命线段的那一头,线段终止的那一点。

那一点注定着我的终结,一切的终结。

时间会把今天遗忘,遗忘在我不只的记忆中。

我会继续长大。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记起今天的忧伤,记起一个个含泪的梦。

走过十五花季,不再容易忧伤和孤单。

015年昆明中考作文范文赏析:我心中的语文课大自然中有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以三种颜色为基础的,太阳那火辣辣的红;那没有熟透的水果是酸溜溜的黄;还有蓝天、大海那无边无际的蓝。

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昆明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含1~6题,共1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①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

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②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况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③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 (1)醇.香( ) (2)笃.行( ) (3)浮躁.( ) (3)崛.起( ) 3.第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1)妖娆 绚丽 承偌 中流砥柱 心旷神怡 (2)惊诧 抉择 儒雅 悔人不倦 人迹罕至 (1)_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_改为________5.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 )A .印度作家泰戈尔、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略【解析】方法:要求学生在课下练好字的硬笔书法,做到书写正确、比较工整、结构基本匀称、笔画流畅。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答案】(1)chún(2)dǔ(3)zàojué【解析】注意正确运用汉语拼音规则,“dǔ”不能读作和写作“dú”,“jué”不能读作“qú”。

3.【答案】①在阅读中,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②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而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解析】修改病句,首先要掌握辨析病句的方法,知道病句类型。

第①句属于成分残缺类型中的缺主语,“使+名词或代词”属于介宾结构,介宾短语只能做句子的状语而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

修改方法是去掉“我们”前的“使”,“我们”一词充当句子的主语。

第②句属于搭配不当类型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仅”与“而且”搭配,构成递进关系,“不仅”与“况且”搭配不当。

4.【答案】(1)偌诺(2)悔诲【解析】“诺”是汉朝时期下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后起义有答应,允诺,诺言等含义。

“偌”读ruò,意为“这么,那么”,“承诺”不能写作“承偌”。

“诲人不倦”的“诲”有“教导,明示”之意,“悔”则一般表示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5.【答案】B【解析】B项表述不正确,拳打镇关西的是鲁提辖,即鲁智深。

取生辰纲的是晁盖、吴用等人,没有宋江的参与。

【考点】文学常识。

6.【答案】(1)化作春泥更护花(2)各领风骚数百年(3)采菊东篱下(4)无可奈何花落去(5)水中藻、荇交横(6)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7.【答案】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

2015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2015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2015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语文是我们的必修课,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优秀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节让我记忆深刻的语文课上——上课铃刚打,教室里就嘈杂起来。

同学们紧张地默背昨天学的《我爱这土地》。

我一边背一边紧张地看着门口,祈祷着老师晚点来到。

这时,语文老师踏进教室,我心里紧张到极点:“完了,今天早上背的全忘光了… …要是一会提问就惨了… … ”老师清了清嗓子,大家背诵的声音停了下来。

果不其然,老师说:“下面检查课文背诵。

”他锐利的眼神夹杂着些许鼓励扫视全班,教室里鸦雀无声,比上自习时还要静。

我偷偷瞅了瞅周围,大家的头都快低到桌子上了,紧张地看着书本。

老师又突然来了句:“今天背诵,由同学们提问我。

”我们的头在一瞬间都抬了起来,眼睛齐刷刷地投向老师,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把疑问的眼神投向同位,她小声说:“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 ”老师接着说:“背诵一直是同学们的一个难关,今天晨读时有个同学问我,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们背诵,自己会不会背?我突然意识到,要让同学们背会,首先老师要做出表率,所以,我决定这节课由我背诵。

”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认真看着课本,检查老师背诵时有没有错误。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老师富于韵味的声音回荡于教室,我们被带入一个崭新的诗歌世界中。

这个世界里有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有对侵略者切齿的恨,有对处于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有为国献身的热情… … 老师背完,我们都还沉浸在声情并茂的背诵中,稍后,教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脸上绽放开惬意的微笑。

此时,室外,风儿沙沙,鸟儿啾啾。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2015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

2015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

2015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16.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道、心到。

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3分)【答案】一方面,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另一方面,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解析】紧扣语段主旨,抓住文中所介绍的记忆的类型加以分析,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涉及到听觉、视觉,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同时,在朗读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地方,也就是做到了心到。

因此,朱熹的主张是有科学道理的。

(四)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17~21题。

(12分)翠湖留下的心影张长①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

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②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

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

”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是当年“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

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

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

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尤以雨季。

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

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

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海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

”(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云南昆明初中考试满分作文800字:语文课上_初中考试满分作文.doc

云南昆明初中考试满分作文800字:语文课上_初中考试满分作文.doc

云南昆明中考满分作文800字:语文课上_中考满分作文中考马上就到了,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听雨时,也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让我心事如潮的时刻。

——题记又是夏雨倾盆的时节,总喜欢隔窗听雨。

从前不懂得聆听,是因为不曾懂得语文之美,而今,在语文课上,我将词赋诗曲如雨般聆听。

语文课不只有写作、词语的解释,更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一种精神的升华。

我喜欢把上语文课比作听雨,是因为语文如雨一般能够荡涤人心。

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万马奔腾般的雨声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颗炽热的心。

听!“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和煦春风般的雨声。

听!“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尘咏悲叹般的雨声。

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如悠悠羌管般的雨声。

听!“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愁池”,如绝尘回响般的雨声……真像雨声啊,在语文课上词赋诗曲如雨般成了修饰感情、寄托心声的使者,让他俘获人的内心,肆意渲染。

唯有语文能够让承担起那份感恩,那份执着。

雨雾朦胧,让人恍若走进了曾经。

去聆听那天外之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去观赏那长安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去体会那沙场悲凉——“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以,我感到语文课如一阵雨,每当下课,却总有些从雨给我带来的幻梦中惊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的沧桑。

在语文课上,曾学过一词,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这是语文告诉我们,人生境遇不同,看到的听得到感受也各异。

顿时,狂风起,雷电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生命,狂风告诉我,“君子当行如风”;雷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雨告诉我,“人活得当淋漓尽致”。

一切又归入平静。

窗外,雨淅淅沥沥。

大雨依旧,风景仍旧,多了的只是心灵的喘息,岁月的回响和心灵的升华。

语文课上,书声依旧,雨声悠远……云南两小学生被逼睡垃圾房真相原因是什么官方同学恶作剧云南两小学生被逼睡垃圾房真相原因是什么官方同学恶作剧ﻭ更新:2018-11-06 09:04:03ﻭﻭ4月4日凌晨,上游新闻记者从云ﻭﻪ两名学生被罚蹲马步ﻭ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教育局了解到,网曝小学生被老师取笑、体罚系误会,老师拍照片是发给家长的,本意是想表达孩子已找到。

2015年云南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语文课上》

2015年云南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语文课上》

2015年云南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语文课上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40分)题一:请以“语文课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

这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写作要求:1。

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

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

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

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

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解读】昆明市今年中考仍然延续最近八年的命题形式,即:二选一。

题一: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属于“校园生活类”的题材范畴。

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叙写自己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是本题命题的初衷。

“语文课上”是一个表明时空范围的短语,写作面看似很窄,其实则不然,它需要考生思考、拓展的内涵很多:谁在语文课上?在何处的语文课上?语文课上发生了什么?语文课给了“我”怎样的情感体验?“我”为什么要写它?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给予考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方向,成为考生审题构思的具体思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题将“校园生活”具体为“语文课堂”客观上限定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这道题目对于眼下愈演愈烈、考前喜欢猜题和押题的不正之风却是有益的鞭策。

命题人的创意和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201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聒.噪(guō)干涸.(hé)湍.急(tuān)拈.轻怕重(zhān)B.绽.放(zhàn)镂.空(lóu)空乘.(chéng)相形见绌.(chù)C.馈.赠(guì)凹.凸(āo)诘.责(jié)含情脉.脉(mò)D.瞥.见(piē)栅.栏(zhà)剽.悍(piāo)不卑不亢.(k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踊跃迁徙骇人听闻反腐倡廉B.焦躁端祥粗制滥造中流砥柱C.讴歌震憾突如奇来如愿以偿D.修葺褒砭克尽职守沁人心脾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永世长存。

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即使铭刻标注B.功勋即使铭记标记C.功绩无论铭刻标榜D.功勋无论铭记标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谈论云南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安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指出,汉字的构成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②意思是说,加强武备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③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这种“符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的表达符号,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⑤例如会意字,从字的合成就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武”字,即“止戈为武”A.①④⑤②③B.①⑤②③④C.④①③⑤②D.④⑤②①③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岗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1)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昆明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共8页。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含1~6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①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

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②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况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

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来源:]③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答案】略【解析】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方法:要求学生在课下练好字的硬笔书法,做到书写正确、比较工整、结构基本匀称、笔画流畅。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1)醇香()(2)笃行()(3)浮躁()(3)崛起()【答案】(1)chún(2)dǔ(3)zào jué【解析】注意正确运用汉语拼音规则,“dūn”不能读作“dūn”,“dǔ”不能读作和写作“dú”,“jué”不能读作“qú”。

3.第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答案】①在阅读中,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40分)
题一:请以语文课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

这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
写作要求:
1。

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

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

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

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

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解读】
昆明市今年中考仍然延续最近八年的命题形式,即:二选一。

题一:
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属于校园生活类的题材范畴。

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叙写自己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是本题命题的初衷。

语文课上是一个表明时空范围的短语,写作面看似很窄,其实则不然,它需要考生思考、拓展的内涵很多:谁在语文课上?在何处的语文课上?语文课上发生了什么?语文课给了我怎样的情感体验?我为什么要写它?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给予考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方向,成为考生审题构思的具体思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题将校园生活具体为语文课堂客观上限定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这道题目对于眼下愈演愈烈、考前喜欢猜题和押题的不正之风却是有益的鞭策。

命题人的创意和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构思如下:
1。

写事件,精心写好语文课上的一个故事。

如:开心的事、幽默风趣的事、动人心魄的事、恶作剧、同学间的私密事、课上风波、刻骨铭心的事、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等等。

2。

写人物,刻画人物的鲜活形象。

如:以语文老师为题材,通过语文老师上课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刻画其个性,突出其鲜明的形象特征。

3。

写课堂内容,以语文课的内容为核心,阐明某一主题。

如:通过学习《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做人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

4。

写语文课的美丽风景,通过一组语文课中的美好事物展现语文课的美。

如:读《三峡》,我们领略了祖国山川河流的壮阔秀美;读《过零丁洋》,我们感悟到古代仁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读《陈涉世家》,我们感受到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题二:
本题为材料作文。

命题人的构思灵感可能源自浙江卫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

本题形式上虽是材料作文,实则为话题作文,或者为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真正的材料作文一般不
提供主旨)。

这是昆明市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色。

说它是话题作文,是因为它以奔跑为话题;说它是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是因为材料后面提炼出三个主旨供考生选择。

本题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考生绞尽脑汁地去审题,同时也可避免考生随心所以、漫无边际地构思,浪费考试的宝贵时间。

写作本题,理解材料的思想内涵是审题的关键。

材料为三则名言,考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考生能不能借这三则名言拓展思维,成为写作本题的一大难点。

为了减少考生审题时的障碍,命题人在材料后面作出提示,这个提示其实就是可供考生直接选用的立意和主旨。

一般说来,考生只要能紧扣提示中的三个主旨进行构思,就能避免跌入偏题离题的误区了。

当然,从材料中可以提炼的主旨远不止提示中的三种,考生围绕上述话题进行构思行文,也是符合题意的。

构思如下:
1。

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奔跑。

慢节奏固然稳妥,但并不可取,效率需要我们保持奔跑的姿态,刘翔的速度打破黄种人短跑冠军的零记录,30年改革开放取得骄人成绩的速度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百年的发展速度,奥运会更高、更强、更快的理念催生了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纪录,不断地挑战着人类的生理极限。

2。

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

列举二至三则名人事例,用小标题形式将它们串联成文。

开头用简要的语言总起下文,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中间每个部分叙事完毕之后,用三言两语进行点拨、议论。

3。

奔跑,与成功和失败相伴。

有名人故事为例,阐明奔跑的意义,如:田晓菲不放弃奔跑,13岁就考上北大,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司马迁遭受迫害,仍不放弃奔跑,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坚持奔跑,最终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

4。

青春需要奔跑,青春因为奔跑而光彩夺目。

以歌颂青春,歌颂奔跑为主题,再现青春的风采,或者以古今中外青年人的精彩人生为例,阐明青少年理想和追求。

【误区】
1。

对于语文课的理解局限于常规意义上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语文课,不能讲语文课的范畴拓展为包括课文教学、文学欣赏、文艺沙龙、文化博览、写作、朗诵、演讲、活动、辩论会、实践、口语交际等在内的语文课。

2。

随意扩大了语文课的外延,语文课上限定写作的空间范围只能是语文课堂之内,而非校内班里。

3。

材料作文奔跑几乎全部写成了议论文。

主题方面,要么谈成功,要么谈成长,偏离了奔跑的主题;写法方面,要么是一事一议,要么是通篇说理,手法单一,缺乏创意,可读性较差。

【范文】
语文课上
听雨时,也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让我心事如潮的时刻。

题记
又是夏雨倾盆的时节,总喜欢隔窗听雨。

从前不懂得聆听,是因为不曾懂得语文之美,而今,在语文课上,我将词赋诗曲如雨般聆听。

语文课不只有写作、词语的解释,更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一种精神的升华。

我喜欢把上语文课比作听雨,是因为语文如雨一般能够荡涤人心。

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万马奔腾般的雨声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颗炽热的心。

听!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和煦春风般的雨声。

听!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尘咏悲叹般的雨声。

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如悠悠羌管般的雨声。

听!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愁池,如绝尘回响般的雨声&&
真像雨声啊,在语文课上词赋诗曲如雨般成了修饰感情、寄托心声的使者,让他俘获人
的内心,肆意渲染。

唯有语文能够让承担起那份感恩,那份执着。

雨雾朦胧,让人恍若走进了曾经。

去聆听那天外之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去观赏那长安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去体会那沙场悲凉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以,我感到语文课如一阵雨,每当下课,却总有些从雨给我带来的幻梦中惊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的沧桑。

在语文课上,曾学过一词,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这是语文告诉我们,人生境遇不同,看到的听得到感受也各异。

顿时,狂风起,雷电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生命,狂风告诉我,君子当行如风;雷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雨告诉我,人活得当淋漓尽致。

一切又归入平静。

窗外,雨淅淅沥沥。

大雨依旧,风景仍旧,多了的只是心灵的喘息,岁月的回响和心灵的升华。

语文课上,书声依旧,雨声悠远&&
【解读】
一、构思新颖,妙趣横生。

作者将上语文课比作听雨声,源自语文课的无穷魅力,也缘于语文课和雨声的许多相通之处,如:有声、有形、有味。

基于两者众多的相似之处,作者进一步将语文课具体化,将它幻成诗文名句中的各种雨声。

这样的构思,大胆,富有创意,且新意盎然。

二、积淀丰厚,意蕴深远。

文中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引用自然贴切,不露痕迹,显示了作者厚重的古诗词文化积淀。

此外,本文的语言锤炼也很显功力,众多的短句言简意赅,内蕴丰厚,颇值得用心玩味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