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的资料简介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岳华山的资料简介有哪些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截至2013年华山共有72个半悬
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
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
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
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
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
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西岳庙
西岳庙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庙占地12万平方米,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光初年(前134年),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西岳华山神少昊的场所。历代均有修葺、
建设,尤以明清为甚,至清乾隆42年(1777年)形成今日重城式目
字结构六进院落的规模格局,系西北地区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皇家
宫殿御苑式古建园林群落。其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形似北京故宫,素有“陕西故宫”之誉。因在五岳庙中建置最早、面积最大,被称
为“五岳第一庙”。
西岳庙建筑相当宏伟。五凤楼建于高台上,高达20多米,登楼
望华山,五峰历历在目。正殿灏灵殿建筑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坐
落于宽广的“凸”字型月台之上,面宽7间,进深5间,周围有回廊,气势宏伟,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多住于此。殿内悬挂有康熙、道光、慈禧所题“金天昭端”、“仙云”等匾额。整个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饶有园林之趣。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华岳庙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刻“华山卧图”,
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唐宋名人有华山的题诗和华山图。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
“华岳庙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刻“华山
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唐宋名人有华山的题诗
和华山图。这里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
金锁关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
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
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
民谣。
苍龙岭
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华山神祭祀次数增多,整修华山道路有了大的举动,苍龙岭有了250级石阶。因此民间有清朝乾隆年间陕西
巡抚毕沅开凿苍龙岭的故事。故事说毕沅让石工凿岭时,长安城里
下了三天血雨,原来苍龙岭是条活龙,被毕大人凿死了。据说从此
华山断了龙脉,再不会出杨震、杨坚那样的大人物了。民国年间,
岭上石阶增到350级。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对苍龙岭险道几次
拓修,护栏逐年加固,石阶增至530余级。为了使旅游旺季不再于
岭上发生拥塞现象,华山管理局于1998年春又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开
凿登山复道以保证游人安全上下。
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栈道分三段:
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为
上段。
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
再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须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长空栈道是华山险道中险中之险。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记述传世。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李
攀龙《太华山记》记述:“出南天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
索拦护,然阔不盈尺。行二十余丈方至尽头。下折为井,高约三丈,旁出复为栈。”
千尺幢
千尺幢位于回心石之上,是华山第一险境。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坡度为70°。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
“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当游人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的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头。“天井”以下的千尺幢,为咽喉下部。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国
民党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
解放军八勇士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
援部队打开了通道。
“千尺幢”打通是在汉代。原来的登山路不在今址,而在华山东侧的黄甫峪,即秦昭王令工施钩登华山处,至今在东峰博台下还留
有两处石刻。据《七修类编》载,莲峰之路本无路可通,因有人从
北斗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崖隙间,探奇者循猴径而登,才发现了此条
登山路。杜甫诗中对“千尺幢”只是简单的提到过:“车厢入谷无
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解放后游人逐年增多,道路曾作过两次
大的修整。后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辟了一条复道,分别为
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峡
百尺峡位于千尺幢北,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
“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
这就是“惊心石”。通过此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此
处卡着的两块石头,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无恙,所以这颗石头也被
称之为“平心石”。韩愈诗中有“俄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
鹞子翻身
近年华山管理部门已对鹞子翻身险道全面整修,凿深脚窝、石阶,多处更换了铁索。
从视觉冲击上来看,鹞子翻身比不上长空栈道,但鹞子翻身的难度更大一些。首先梯道倾斜,且向内倾斜。其次铁链太松动,左右
摇摆度偏大,不易抓牢。再者人是从上往下攀缘,崖壁往里倾,眼
睛看落脚点有点困难。这就需要手、眼、脚、膝的全面配合了。在
鹞子翻身的全途中,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手要抓紧,眼要看准,膝
要顶住,脚要踩稳。全神贯注,集中精神。论难度,这鹞子翻身比
长空栈道要多一颗星。小心翼翼,看不见就用脚来试探。一步一个
坑的往下攀岩。有一小段只有一边的铁链可以抓握。这一段需要掌
握好身体的平衡度。
老君犁沟
“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今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这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李耳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
离开尘世的地方。”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似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