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郑继霞

当人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应当和谐发展时,对小学科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科学既要探求“真”。又要追求“美”。于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正是契合了这一要求。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美育素材。科学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素材并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用科学知识的形式美来感染、熏陶学生;用科学的内在美来感化、激励学生。培养他们感受美、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学素养,让他们学会在思考中领悟。在科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渗透,更能使科学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科学的美,欣赏科学的美,追求科学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科学的美,创造出美满的科学课堂。

一、美在生活中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科学,到处存在着科学思想。同样,科学中的美不单单属于教材本身,而广泛的表现于生活之中。如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科学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素材,捕捉生活中所蕴涵的科学美,展示科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花园,一起去感知体会。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材料,也

展示了生活中的科学美。如在教学:《木材》一课中,在认识木材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木材,他们的花纹形形色色,美妙绝伦,学生时而惊讶、时而赞美。在讲解木材的用途时,我又搜集了一些木制品图片,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欣赏,有精美的木质家具、漂亮的木雕、美观的木桥、美妙绝伦的木材建筑物等,学生边欣赏边赞叹,这一课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美”。又如在教学《我像谁》一课中,我让所有学生带来他的全家福张贴在教室宣传栏中,这些全家福,形式各异、五彩缤纷,学生在欣赏时,时而传来××真漂亮,××的妈妈真漂亮,××的爸爸真帅气,××一家真幸福等,从学生的表情和言语中无不流露出美的赞赏。教学这一课时,我还把自己的全家福电子稿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帮着找一找我和家人的异同点,这样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也寻找到了生活中的科学美。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科学美的素材,感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美在生活中,美在科学中也就成为学生心中自然的感叹。

二、美在教材中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充分说明美育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都是鲜明的、形象的、生动的,具有较强的可感性。科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首先科学教材本身的美,即外显美。科学教材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

像艺术家创作作品那样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其精美的装帧,漂亮的封面,有序的编排,图文并茂的内容等,可以说是一件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其次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的美,即内在美。科学内在美是以和谐、对称、简单、奇异等为主要表现形态,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能体验到的美。在科学中,美主要表现于实验、理论、规律上。简单、统一、精确、巧妙、对称、和谐、奇异等特征,使得它具有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和神韵。研究科学中的美,不仅能够陶冶心灵,领悟科学之美,而其奥妙无穷的自然法则,更能启迪和推动人类永不休止地去探索物质运动的规律,在科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美的魅力,接受科学美的熏陶,提高对科学美鉴赏的能力,促进身心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以美求真,以美向善”的教育功效。三、美在操作中

科学美在实验方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感受美的常用方法。因为教学中的审美对象通过实验这一媒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观察和想象中去感受它的美。那些包含科学美思想的实验,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学《降落伞》一课,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降落伞,然后在小组展示中评选出最实用的降落伞,学生设计方案,验证谁的降落伞最实用,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了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此实验

其制作的精确完美,设计思想的巧妙,实验技术的精湛,都给人以美的体验与享受。借助精心设计的实验,往往会使学生激起强烈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筷子折了》一课时,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生用激光笔分别直射和斜射入玻璃砖,发现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光直射入玻璃砖不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在操作中不停地变换角度验证,在操作中体验到科学的规律美。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方案安装仪器、操作、读数、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假设、推理等思维活动。这些都能使学生从中领会实验的科学思想、形成实验意识,感受实验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同样,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对科学的美的感受会有更独到的领悟,会更强烈,更贴于心!

四、美在想象中

审美体验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某种独特的审美意象,而这正是创造与想象的作用,放弃了想象,一切就显得平淡和单调,也就无所谓审美体验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想象丰富的人,审美感受就丰富;想象贫乏的人,审美感受也就贫乏,“想

象就是创造力”,教师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领悟想象的美!

如在教学《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时,教材中展示了各种交通工具,教师再借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学生生活中未见过的交通工具,然后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你梦想中的交通工具什么样?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领悟想象中的奇特美。

五、美在创造中

创造美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对美的追求的一个重要动机。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创造科学的审美意境,以启迪学生科学美的直觉,以便作出科学规律的再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正如美国科学家哈尔斯说的:“科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科学家创造了美好的新概念;科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科学家象艺术家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索”。

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自我设计课内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组织学生参加“自制教具”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创新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创新意识,丰富创新体验。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调查安全用电,要求学生发现人们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学生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操作、制作和创作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