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合集下载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实施审美教育

动 力性 、 渗 透 性 。 其 实 , 在 我 们 的 生 活 中 ,无 处 不 存 在 美 ,在 爷 !” “ 日葵 的 花 儿 圆 圆 的 , 像 个 大 太 阳 。 “ 角 弯 弯 的 像 月 向 ” 豆 幼 儿 园 的 教 育 中 , 处 处 蕴 含 着丰 富 的 美 育 内容 。 为 幼 儿 教 师 , 亮 !” 这 些 充 满 想 象 力 的 话 语 都 是 幼 儿 发 自内 心 的 对 自然 之 美 也 作 要 正 确 认 识 幼 儿 园 美 育 的 目的 、 地 位 和 作 用 ,并 在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中 正 确 运 用 美 育 ,促 进 幼 儿 全 面 发 展 。 那 么 , 如 何 在 幼 儿 园 的 科 学 活 动 中 ,对 幼 儿 实 施 审 美 的 教 育 呢 ?
示 在 墙 面上 ,孩 子 们 相 互 欣 赏、 相 互 交流 , 在 实 践 中体 验 到 了
创 造 美 的 乐趣 。
提 高审美的能力 。
如 进 行 大班 科 学 活 动 《 物 的种 子 》 时 ,我 首 先 带 领 幼 儿 植
观 察 种 子 的排 列 规律 , 引导 他 们欣 赏 种 子 的序 列 美 : 螺 旋 形 、 有 圆 形 、 发射 状 和 线 形 等 。 然 后 在 欣 赏 的 基 础 上 , 再 引 导 幼 儿 用
学前教育 l U QI NJ O U E A A Y X I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实施审美教育
● 王冬霞 江苏省东台市幼儿 园 . 2 2 0 240
摘 要 美育是指 审美教 育,也叫美感教 育, 是加强素质教 育的重要 内容之一 。幼儿美 育是 运用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 幼儿正确 的审美观念 ,使其具 有感受美、鉴 赏美 、表现美和创 造美的 能力及培养健康 审美态度 的教育, 对培养幼儿健康 的审 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 高尚的道德 情操 ,培养全 面发展 的人才具有重要 的作用。

如何创新科学教学以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如何创新科学教学以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如何创新科学教学以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摘要】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起着重要作用。

创新的教学,可在科学课堂上有效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教师要重视学生品质培养,通过发掘学科特色、整合其他学科、丰富科学活动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创新教学科学教学在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中,科学作为小学重要课程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和培育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的重要作用。

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中,科学课堂至关重要。

如何创新科学教学以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值得探讨。

科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需要创新教学设计、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丰富教学活动等。

在小学科学阶段,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分年级、分阶段创新教学,以落实德、智、体、美、劳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一、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突出德育培养。

在科学教学中,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要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如在教学中,教导学生要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热爱学习,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不断激励学生进步,树立学习典范,让优秀成为习惯。

同时,也要创新教学内容,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爱国主义思想。

如在教学二年级科学《书的历史》这一课中,可普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在三年级科学《蚕的一生》这一单元中,可普及中国古代丝绸纺织、丝绸之路的知识。

让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探索中热爱中国古代文明,热爱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远大的民族理想,为未来的奋斗夯实基础。

二、发掘科学学科特色,提升智育水平。

小学科学是一门涵盖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研究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研究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在当前教育中,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关注其学术能力的提升。

同时,艺术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推广。

因此,如何将美育教育与数学教育有效结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其中进行美育渗透。

美育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我们在这里以美术教育为例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数学教学中的美术元素美术与数学之间并非毫无联系,数学中也存在大量美术元素,如几何图形、平面色彩等等。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三维立体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有趣的立体图形,在小组内尝试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自己的三维立体图形,从中感受到几何变化的美妙之处。

2、数学教学中的美术作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解释数学概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圆锥、圆柱体积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圆锥、圆柱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3、数学教学中的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引入相应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并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例如,在学习数字1时,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数字1,然后将其用颜料涂满并制成小鱼等有趣的形状,营造出有趣的艺术氛围,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研究美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结合不同的美育元素,让其能够更好地与数学知识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对于教师而言,应积极探索和学习美育渗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思考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需要主动思考的科学。

美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

美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

美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阴陆赵华·课题发展·美育是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体现在人们的人格、情操、精神境界之中,可以看作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技术则是科学精神作用下的一个重要分支。

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

学校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其中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修养。

人类文明的发展事实证明美育与科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科技与美育统一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之中。

美育对形式进行的直觉、模拟、前瞻和超越,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前导性目标。

科学与美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主流,为此,南洋中学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科技与美育的结合,成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南洋科技教育中的美育培养是一种创新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其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在创新教育培养中,学校建造了一系列创新实验室等教育的设备条件,使得传统实验室得以延伸和扩展,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学校在创建科技创新实验室过程中,优化校园科技与人文环境,并与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等有机整合,运用各种现代技术,积极开发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并创建一系列创新工作室,将校园创设成为一个“大实验室”,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创设校园科技创新“大”实验室的实践与研究,旨在为学生创新提供科研、制作和举办科技人文活动的环境,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参与,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以“动手做”为形式,贯穿对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开展学校“大实验室”开发与实践研究是以我校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作支撑,继承和发展“爱国荣校,科教救国”的办学传统,确立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使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成为独特、优质、稳定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如同艺术家天马行空般把自己的思路拓展到无限的领域,善于创新求异,乐于异想天开。

幼儿园美育的途径

幼儿园美育的途径

幼儿园美育的途径一、各科教学中渗透美育 1. 音乐教育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创造力。

如,《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曲,幼儿在学唱歌曲和领会歌曲情感的同时还能受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教育。

2. 美术教育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创作和欣赏。

幼儿对形象美好、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图案来,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所以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的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如,幼儿最初画花朵时,所有孩子画的花朵几乎一个模样一一“五瓣一芯”,画面单调。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经过对各种花的观察之后,再动笔时,就会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来,这时幼儿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

3. 文学艺术教育文学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艺术,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进行的。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童话、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内容,使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如,童话《白雪公主》能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培养疾恶如仇的情感。

又如,故事《诚实的列宁》能教育幼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的诚实品质等。

通过讲、读、看、听等形式,让幼儿多学习一些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作品,既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又能培养做人的美德,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 体育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

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渗透科学美学思想的原则——以物理学教学为例

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渗透科学美学思想的原则——以物理学教学为例
产生误解。不 同的学科 中同一名词的含义是不同 即通过实验判定该理论是否为“ 。一个物理理 真”
收稿 日期 : 0 9 1— 8 2 0 — 2 1 基金项 目: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 Y 0 0 9 K Y 69) 作者简介 : 祁秀春 (9 3 )男, 16 一 , 黑龙江克 山人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美学思想 。
关键词 :自然科学 ; 学科教学;渗透 ; 科学美学 ; 原则
中图分类号 : 8— 9 B 3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7 — 5 2 2 1 ) 10 7 - 4 64 82 (0 00 — 0 7 0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的。比如“ 物质” 一词在化学、 物理和哲学 中的含义
人们开始注重挖掘 自然科学 中的美育 因素并通过 不同, 是高度的抽象概括 , 它关心的是独立于人的 定途径渗透给学生 , 图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 意识 之外 的本质属性 。再 比如一个简单 的符 号 试

美教 育 的 目的 。 是一 种令人 欣慰 的现象 。 是 自 这 但
“” O 。在英语 里它 是一个 字母 , 化学 中它是 一个 在
构成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概念绝大部分都可以
托勒密的地心说是以毕达哥拉斯的美学思想 定量描述 , 称其为物理量。构成物理学核心的物理
为基 础 提 出来 的 。他 认为 圆形 或者 球形 是最 完美 定 律更 多地 采用 了数学 表 述 , 学 成为 学 习 、 究 数 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几何 图形 ,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完美的运动。 0 l 是 物 理学 必不 可少 的工具 。人们 利用 数学 提供 的概
第1 6卷第 1 期 2 1 年 1 月 00

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

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

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
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
在小班幼儿的科学教育中,美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培养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

美育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美的意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美育教学可以融入到生活中,通过观察、感知、实验等方式,让幼儿在科学探索中感受美丽自然。

首先,在科学实验中融入美育教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注重探索和实验,而实验中的颜色、形状、材料等元素都可以成为美育教学的载体。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材料的颜色、触感、气味等,让幼儿感受美的元素,培养幼儿对美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其次,在生活中融入美育教学。

幼儿园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活中的细节和环境也可以成为美育教学的载体。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通过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让幼儿建立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同时,在生活中融入美育教学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
过手工制作、绘画等方式,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科学实验和生活中的观察、感知、创作等方式,美育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美的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索的同时,感受美丽自然,培养美的情感和美的素养。

在科学探究中有数渗透美育

在科学探究中有数渗透美育


的植 物》 饿 们周 围的土 、 《 、 白天和黑夜》 《 、 我们 的地球》 《 、 雨下得有 多大》 等课文 和单元 , 让学生带 我
着 问 题 走 出教 室 ,走 向 自然 ,去 领 略 油 菜 花 开 的怡 人 风 景 ,去 探究 风霜 雨 露 的形 成 、 E月 星辰 的变 化 、宇 宙 的奥 1 秘 ……学生在研究 中充分认识到 了大 自然 的纯美 ,热爱与
学生探究成功的前提 。在技能方 面 ,教师要给予指导,使 之规范 ,比如酒精灯的使用 ,怎样添加酒 精 ,加多少 ,灯 帽怎样放 ,怎样点燃酒精灯 ,怎样给物体 加热 ,怎样熄灭 酒精灯 ,看似简单 ,要 求却 甚高。学 生需多次练习 ,掌握 要 领 ,否则 稍有不 慎 ,便 会带 来安全 问题 。又如对 温度 计 、测力计 、太阳高度测量器 、显微镜等工具 的使用,都 必须要求 学生 正确使用 ,否则不仅测得 的数据误差大 ,而 且会损坏仪器 , 响正 常探究 。学生 只有规范 、 影 有序地进 行实验 ,才会静心 发现许多 神奇 的实验现象之美。如 饺 色花》 中学生利用 自制 的紫 甘蓝 汁让 白花 白叶变成红花绿 叶 ,再变成绿花红 叶,在这神奇美丽 的现象之 中,学生发 现不同物质 的酸碱性不 同,利用酸碱指示剂得到的实验现 象 ,建构 了 “ 酸性物质 ” “ 、 碱性 物质 ” “ 、 中性物质”的
德育之窗
在 斜 学 探 究 中 有 渗 透 美 育
◆ 沈 亚 萍
美育 是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的 要 素 之 一 。 美 的 教 育应 该渗 透 在学 校 工 作 的 方 方 面 面 ,渗 透在 每 一学 科 的 教学 中 。探 究 是科学课学习的主要 方式 ,观察 、制作 、种植 、饲养 、实 三 、规 范 实 验 ,探 究现 象之 美 实 验 是 一种 有 控 制 的科 学 观 察 ,是 科 学 观察 另 外 一种 比较 高级 的形 式 。学 生 对 于实 验 的兴 趣 总 是 非 常浓 厚 ,甚 至 有 些 学 生把 “ 学 课 ”用 “ 验 课 ” 来 指代 。这 一 方 面 科 实 说明学生喜欢做实验 ,另一方面也说明 了科学教材中实验 所 占比重之大 。学生 爱做 实验 ,并 不代表他们会做实验 , 无序的 、闹哄哄 的课 堂看似活跃 、开放 ,实则收效甚微 。 强烈 的探究欲望 ,良好的探究习惯 ,正确的探究方法,是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摘要:高中生物教学要围绕“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积极融入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方针;美育教育;素养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174-01美育对智育有促进作用。

把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能引起学生美的感受,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内容丰富而新奇的学科,如果教学中将教学与美育有机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生物学科除了知识教学,还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这方面,美育作用不可少。

1 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圈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讲授知识时,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联系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例一:某老师从前辈人那里收集到一则信息,即在1958年“大战钢铁”的时候,由于当时人们(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对人与生物的关系认识不足,没有树立起长远的环保意识,砍树炼钢炼铁,以致成片树林变为荒山,气候失常,生态系统失衡,旱涝频发水土流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使学生对这段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事件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沿着这条钱索进行深入调查,并与语文老师联系,以此为题材写一次作文。

经过一段时间,一篇篇作文出来了。

其中校级文学创作组的一篇文章影响最大。

摘录如下:生物圈的灾难——黑色的1958,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了解才知道,大跃进中的“全民炼钢运动”,轰然上马,炼铁土高炉到处都是,没有煤碳燃料,就大肆砍代树林,将青杠树烧焦用水浸灭作为杠碳,作燃料炼钢。

这样大片的树林便衰败了。

事情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的几年,时儿大旱,时儿水涝。

大旱时,水田也裂开了指头般大的缝,旱时地里的象热气蒸腾的火窑,玉米苗了都干枯成了一绺绺绳子,水涝时,暴雨倾盆,水流从山上冲刷而下,混浊泥水铺天盖地,漫过田野,漫过小河,山坡裸露出撕破了皮肤的红土,象一片血。

让初中科学课堂充满“科学之美”

让初中科学课堂充满“科学之美”

让初中科学课堂充满“科学之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

美育对于完善人的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半球以抽象思维为主,右部分以形象思维为主,审美教育对平衡作用大脑很有益处。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辅相成,右脑的功能与左脑功能相辅相成[1]。

因此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或者说是教育的缺失,不贯彻美学的科学教学也是不健全的教学。

一、初中科学教材中美学的展示(一)科学规律的简洁美科学规律的简洁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或结论极其简单;二是其表达的内涵又极其深刻;例如热现象是众多科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现在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在表述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用q=mq告诉我们每单位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能量,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火箭的燃料选择氢气(热值大,释放的能量大,当然还与燃烧后的产物清洁无污染有关),该计算公式简洁而内涵是如此的深刻悠远;又如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微观、宏观、宇观无数质能变化的规律,但形式却十分简洁,具有很烈的审美价值。

我国出版纪念爱因斯坦的邮票上,印上了这个简洁的公式,它代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人类贡献的精华。

18世纪上半叶,卡尔林奈创立了现代生物分类系统,对生物从高等到低等分成七个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原则性问题:每一物种都有了确定的名称,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

自此,杂乱无章的生物界确立了秩序,人们认识生物有了依循的规律。

(二)科学理论及模型的和谐美和谐是指事物的各部分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均衡舒畅,多样性统一。

科学理论能否反映自然这种和谐,是其美学价值重要标准之一。

牛顿力学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把宏观运动统一起来;元素周期律把物质世界的元素井然有序地统一起来;生物进化论则把几百万种的生物起源统一起来等等。

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在学习微观粒子原子、分子时,通过建立粒子模型形象生动地将微观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最简单的理性模型,诸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理想界面、光线等等,还有空间科学中用的地球仪模型、月相变化模型、地形模型都非常美妙的将抽象事物和形象实体模型和谐的统一起来。

浅谈美育对学科教育的渗透

浅谈美育对学科教育的渗透

浅谈美育对学科教育的渗透作者:董雁超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82-011.关于美育美育有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学校美育,本文主要讲学校美育。

美育,主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这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方面。

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美育能"以美启真","以美引善"。

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已经认识到了。

然而有不少人对美育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只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教育就算是完成了美育,有的把学校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目的。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美育,指审美教育。

广义的美育,是指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通过美学理论和审美经验的传授,学生审美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操,并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主要包括艺术教育、美学基本理论教育,课堂教学中实行的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巧教育、艺术精神教育,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技艺,增强对艺术的感性体验,提高艺术修养。

美学理论教育包括美的本质、美的范畴、美感等方面的教育,它主要从哲学的高度,培养学生运用美的标准和规律观察世界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操,帮助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和优美的灵魂。

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美育,是指教师将美学知识自觉运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美的形式、美感的激励和陶冶作用,使学生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育融合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五育融合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五育融合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施策略发布时间:2023-05-26T03:42:41.8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5月3期作者:章晓凝[导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常侧重于语文、数学和英语学习。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科学课堂上,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

(浙江省泰顺县第三实验小学浙江泰顺 325500)摘要:“五育并举”旨在满足当今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一点更加突出[1]。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将“五育并举”教育纳入科学课程,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德行高尚的人才的根本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多个领域,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科学;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5-118-01引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五育融合旨在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多种方式渗透到科学课堂教学之中,以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科学教育的思维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的多方面的成长,并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一、小学科学教学融合“五育并举”理念的现状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常侧重于语文、数学和英语学习。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科学课堂上,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

同时科学学科的教学以教室为场所,采用教师授课作为核心方法,学生被迫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另外,过于单调的课堂方式可能会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科学内容失去兴趣。

最后,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技术与工程的本质,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段创造有趣的活动体验情境,比如体验、制作等。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突显五育并举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突显五育并举

随笔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突显五育并举吴小勇摘要:作为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地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这里讲到的“五育”,指的就是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

要求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如何突显“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就需要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适时的强化。

关键词:科学教学;五育并举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的主阵地,是与学生思想与知识交流最多、最深的时间与场所。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知识,还要正确的影响学生五育价值观的形成。

一、要正面渗透德育知识于科学知识中立德树人,人无“德”不立。

理想信念是奋斗的灵魂,引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孕育奋斗的精神和意志,催生奋斗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培养的学生对国家具有奉献精神是德育的底线,从小教会学生为别人、为集体、为社会、为祖国做奉献。

在科学课程里,有很多课例里就有非常明显的德育要求。

例如在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的《环境和我们》单元,其中就好多课时就是无形中对我们学生的德育有一定的要求。

在执教《一天的生活用水》时,要给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懂得水是生命之源。

有些地方缺水或者少水,要体谅其困惑,想象其艰辛,建议其决策,帮助其难关,从小培养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解困、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二、要正确传授科学知识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科学知识是科学教师的主要任务。

科学知识如何才能正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呢?首先科学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内存、扎实的基础功底.一方面,知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决定着智慧的思想方向性和创造方向性的形成。

美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美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美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作者:武青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5期摘要:知识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全民素质教育是国家提出的要求。

而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下,人们自己对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渴望对世界或自然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科学学科是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涉及的范畴相对较广,尤其是在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本文选择小学科学教学,分析美育教育在其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美育;科学教学;策略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教育是为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

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科学求真,美育寻美,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承载着儿童感受科技美的启蒙任务。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美育,引导学生认识、感受科学之美,必须根据科学教育的审美特点,遵循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在发掘把握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正确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情激趣感染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小学科学的美育不可能是以说教的形式存在,从动之以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是在小学科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

美育不能被动接受,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他们的美感体验,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才能形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然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

”因此,以情激趣陶冶学生的审美兴趣是引领学生感受科学之美的最基本的途径。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弥漫着一种温暖的气息。

如,我在讲六年级科学《地球的面纱》一课时,我首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小诗:“地球妈妈披着美丽的面纱,风儿轻轻吹动,面纱底下藏着无数的秘密,我要揭开面纱,找到它的秘密。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美育是指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素养。

然而,科学教学与美育教育看似相距甚远,很少在教学中结合起来。

本文探讨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实验设计与美学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渗透美育元素。

在实验设计时,可以注重以下几点来增强美育效果:- 美观设计: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有序,注重颜色的搭配和形状的美感,使实验室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感的空间。

- 观察与表达:培养学生观察力,鼓励他们用美丽的描写来表达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2. 教学展示与艺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展示来渗透美育教育。

如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图表设计:将科学实验数据设计成图表或图像,注重图表的布局、颜色的搭配和字体的选用,使其呈现出美感。

-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科学实验与艺术元素相结合,例如使用动画、音乐等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3. 学科交叉与创新美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有很好的融合性,可以通过学科交叉来实现创新的教学方式。

如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艺术创作:在科学教学中引入艺术创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来表达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 文学融入:将科学知识与文学作品结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探索科学的美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建立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以上是关于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试论科学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试论科学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通 过“ 以美 怡惰 ” 对学 生施 以弥 漫性 的 ,
二 、 过 艺 术 教 育 进 行 美 育 通
学校 的艺 术教 育是学 校美 育 的主渠道 ,
学生 的审 美素质 主要
来 源 于 学校 审 美 教 育 即 美 育 。 其 教 育 的 目的 是 培
养学 生发现 美、 受美 、 感 鉴 赏 美和 创 造 美 的能 力 . 以 形 成 学 生 正 确 的 审 美观 念 。 审 美 教 育 是 整 个 素 质 教 育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审
重要 基础 。 因此 。我们 在 深 化教 育改 革 , 进 素 质 推
教 育 的进 程 中 , 分 重 视 十
审 美 教 育 模 式 之 一——
第 二 , 析教材 美点 , 分 引导学 生 审美 。 在 备课 过程 中挖掘 出教 材 中 的美点 ,并 选 定 了美 育 的角 度 ,教师在 课 堂 教学 中就 要 有 意识地 分析 这些美 点 , 引导 学生 去审 美 。这
l美术 是 中小学进 行 美育 的重要 学科 。 、
美术 教 学是 培养 视 觉 艺术 感受 力 的 主要 途 径 。教师要 善于 在美术 教学 中 , 发学 生从 启 小 就注 意 观察 事 物的 形象 、人 物 的形 态特

课堂教 学 中通过教 学手段 渗透 美育
教 材是实施 美 育的基本 工具 , 师在 实 教 施美 育 的过程 中 发挥 主导 作用 ,因而 教 师 要 很好 地 利用 教材 中反映美 的东 西 ,启发
影响 , 学生 学习 的主 体性 加 强 , 使 培养 儿 童
学 习的 自主愿 望 ,达 到多 种学 习 方法 和谐
完美地 融合 , 成学 生学 习过程 的审美 化 。 形 学 校美 育 渗透 的 途径 和 方法 是 根 据学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作者:李素青范媛媛卢梦雨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21年第12期[摘要]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美育在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力培养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对其他四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分析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挖掘了新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模块中的美育内容,并通过教材、教师、课堂、课外活动以及多媒体和生活化教学渗透美育并发挥其优势,从而揭示审美因素在生物学学科课程中的育人功能,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美育;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5-0088-04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当今中学的模式化教育、强制性教育阻碍了美育的发展,使美育常常处于边缘化位置。

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美育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中。

一、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1.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优势明显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物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科学美、人格美等内容,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具有明显的优势。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生物教材自身的语言逻辑和文学美感,也是提高其可读性和人文气息的重要体现[1]。

生物学是最具人文价值的理科课程,在生物学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抓手渗透美育有利于体现美育的普适性,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2]。

2.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倡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离不开美育。

将美育融入生物学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涵盖了美育教育的
范畴。

美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使其具
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培养出具有情趣、有创造力、有良好心态的人格。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美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渗透:
1.实验与演示
高中物理中的实验和演示是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
察实验现象和演示的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的美和自然的神奇。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
过设计实验和演示,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物理现象的美学分析
物理现象本身就拥有着美的因素,例如自然的景观、天文现象中星云、黑洞等等。


物理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和美学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
世界中的美。

3.物理文化的渗透
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发展,不仅是科学研究,更是文化创造。

因此,在物理教
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和成就,介绍物理学术语及其来历和含义,让学
生更好地了解物理学这一文化领域。

4.物理舞台艺术
物理课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如音速、频率等,在音乐、戏剧等表演领域中也有运用。

通过引入物理学中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艺术形式,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
科关联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更能在增强学生学科
知识的同时增强其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培养出一个具有高华人格的新时代高中
物理学子。

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途径科学求真,美育寻美,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美感是主观的,但它来源于科学实践活动,科学中丰富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因素是美感产生的客观基础。

科学方法之真、价值观之善、情感之美,客观上要求科学教学表现出更丰富的情感性和审美性。

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承载着让儿童感受科技美的启蒙任务。

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审美形象就是人类科学活动及其成果呈现为审美对象的成果,是体现人的探索本性和认识能力的活的形象。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美育,引导学生认识、感受科学之美,必须根据科学教学的审美特点,遵循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在发掘、把握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正确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情起兴,陶冶学生审美的情趣感染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美育不可能以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其实现依靠的是小学生与审美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从动之以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美育不能被动接受,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他们的美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才能形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

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

”所以,以情起兴,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引领学生感受科学之“美”的最基本的途径,以此实现“美”的教育功能。

就其实施的方法来说,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弥漫一种温暖的气息杜威说:“知识是情感汪洋中的一杯水。

”王国维说:“美学即情学。

”科学教师要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首先必须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情传情,以感动感,让学生产生“科学学习是美的”感受。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美术学科的有效融合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美术学科的有效融合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美术学科的有效融合摘要:目前小学科学与美术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隔阂,通过对美术知识的了解,能使他们获得科学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发现二者的共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科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科学教学;融合在大多数小学科学老师看来,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没有必然联系,是两个独立的学科。

科学对常规思维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艺术和艺术创造的重视程度更高。

其实,艺术与科学就是让孩子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途径。

所以,把科学教学与小学美术结合起来,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理解。

一、小学美术与科学结合的价值(一)保持一致新课程大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广大教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情境。

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要求老师们不断地丰富自身,深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拓宽自己的眼界;要加强对学科交叉的认识,找到交叉学科的切入点,正确地利用学生的艺术技巧来解决科学问题。

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与新课程的发展步伐相适应,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多方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艺术与科学教育是相互关联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启迪。

另外,二者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样的,能够有效地将二者结合起来。

小学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与情感价值的共鸣,通过参加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与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科学教育应注重对现象的本质、问题的发问、假设与观察,最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其终极目标就是要维护我们所生活的地球。

小学科学与艺术学科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学习整合的课程中获得共同的内容,从而实现思维的快速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的压力。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把审美教育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深入学习科学,探索和探索科学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郑继霞当人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应当和谐发展时,对小学科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科学既要探求“真”。

又要追求“美”。

于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正是契合了这一要求。

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美育素材。

科学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素材并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

用科学知识的形式美来感染、熏陶学生;用科学的内在美来感化、激励学生。

培养他们感受美、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学素养,让他们学会在思考中领悟。

在科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渗透,更能使科学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科学的美,欣赏科学的美,追求科学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科学的美,创造出美满的科学课堂。

一、美在生活中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科学,到处存在着科学思想。

同样,科学中的美不单单属于教材本身,而广泛的表现于生活之中。

如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科学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素材,捕捉生活中所蕴涵的科学美,展示科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花园,一起去感知体会。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材料,也展示了生活中的科学美。

如在教学:《木材》一课中,在认识木材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木材,他们的花纹形形色色,美妙绝伦,学生时而惊讶、时而赞美。

在讲解木材的用途时,我又搜集了一些木制品图片,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欣赏,有精美的木质家具、漂亮的木雕、美观的木桥、美妙绝伦的木材建筑物等,学生边欣赏边赞叹,这一课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美”。

又如在教学《我像谁》一课中,我让所有学生带来他的全家福张贴在教室宣传栏中,这些全家福,形式各异、五彩缤纷,学生在欣赏时,时而传来××真漂亮,××的妈妈真漂亮,××的爸爸真帅气,××一家真幸福等,从学生的表情和言语中无不流露出美的赞赏。

教学这一课时,我还把自己的全家福电子稿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帮着找一找我和家人的异同点,这样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也寻找到了生活中的科学美。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科学美的素材,感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美在生活中,美在科学中也就成为学生心中自然的感叹。

二、美在教材中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这就充分说明美育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

美的事物都是鲜明的、形象的、生动的,具有较强的可感性。

科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首先科学教材本身的美,即外显美。

科学教材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像艺术家创作作品那样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其精美的装帧,漂亮的封面,有序的编排,图文并茂的内容等,可以说是一件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其次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的美,即内在美。

科学内在美是以和谐、对称、简单、奇异等为主要表现形态,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能体验到的美。

在科学中,美主要表现于实验、理论、规律上。

简单、统一、精确、巧妙、对称、和谐、奇异等特征,使得它具有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和神韵。

研究科学中的美,不仅能够陶冶心灵,领悟科学之美,而其奥妙无穷的自然法则,更能启迪和推动人类永不休止地去探索物质运动的规律,在科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美的魅力,接受科学美的熏陶,提高对科学美鉴赏的能力,促进身心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以美求真,以美向善”的教育功效。

三、美在操作中科学美在实验方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

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感受美的常用方法。

因为教学中的审美对象通过实验这一媒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观察和想象中去感受它的美。

那些包含科学美思想的实验,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教学《降落伞》一课,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降落伞,然后在小组展示中评选出最实用的降落伞,学生设计方案,验证谁的降落伞最实用,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了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此实验其制作的精确完美,设计思想的巧妙,实验技术的精湛,都给人以美的体验与享受。

借助精心设计的实验,往往会使学生激起强烈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筷子折了》一课时,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生用激光笔分别直射和斜射入玻璃砖,发现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光直射入玻璃砖不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在操作中不停地变换角度验证,在操作中体验到科学的规律美。

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方案安装仪器、操作、读数、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假设、推理等思维活动。

这些都能使学生从中领会实验的科学思想、形成实验意识,感受实验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

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

”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同样,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对科学的美的感受会有更独到的领悟,会更强烈,更贴于心!四、美在想象中审美体验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某种独特的审美意象,而这正是创造与想象的作用,放弃了想象,一切就显得平淡和单调,也就无所谓审美体验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想象丰富的人,审美感受就丰富;想象贫乏的人,审美感受也就贫乏,“想象就是创造力”,教师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领悟想象的美!如在教学《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时,教材中展示了各种交通工具,教师再借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学生生活中未见过的交通工具,然后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你梦想中的交通工具什么样?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领悟想象中的奇特美。

五、美在创造中创造美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对美的追求的一个重要动机。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创造科学的审美意境,以启迪学生科学美的直觉,以便作出科学规律的再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

正如美国科学家哈尔斯说的:“科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科学家创造了美好的新概念;科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科学家象艺术家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索”。

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自我设计课内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

组织学生参加“自制教具”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创新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创新意识,丰富创新体验。

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调查安全用电,要求学生发现人们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学生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操作、制作和创作活动,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一定的技能。

而且,通过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从中可以品味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深刻意蕴。

总之,科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科学的课堂时时闪烁着灵动的美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渗透,让学生要认真体会小学科学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捕捉、发现、体验、领悟、创造科学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让科学因美育的渗透而更完美!小学科学课中美育教育渗透的计划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郑继霞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人文精神之美”,要“不断地使学生振奋精神,以一种登山者的姿态投身科学探究活动,也使学生越来越乐观自信,朝气蓬勃,进而形成性情之美,升华为一种人文精神”,因此,在科学课中渗透美育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

学生进行猜测后,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在相互之间交流受到启发,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导体与绝缘体》一课,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后,提问: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说,铁钉、铜片、铝丝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有的说纸片、塑料、碳棒不能让灯泡亮起来等等。

教师把学生的这些猜想和假设板书出来,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实验验证。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课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丰富他们童年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张扬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自然美大自然的风光是美不胜收的,如“人靠什么运动,小鸟靠什么飞翔,植物靠什么生长,汽车靠什么奔驰……神奇的能量,神奇在哪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学会思考,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中美的事物,使学生得到享受和愉悦,得到美的熏陶。

这些美的事物科学课中最多又显而易见。

例如:《生物的遗传现象》一课中,出示家庭照片,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帮助他们三个同学找到自己的父母,这就要求教师能利用彩色照片、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指导学生去发现、去寻找,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发现自然美,再结合老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对自然美的赞叹。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美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美。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例如:《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学生通过阅读“恐龙的化石”了解到,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在教学中,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