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心得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古以来一直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最早的简单工具发明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重大科技革命的发生,这些革命一步步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首先,古代人类的科技水平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农业、手工业和建筑技术上。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工具等领域得到了极大发展,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在这一阶段,科学家们对于能源、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其次,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生命科学革命等不断推动着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生命科学方面的突破也使得人类对自身身体、生命机制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医学领域的发展也日益显著。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和问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等问题愈发凸显,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使我们更加依赖科技,但同时也要警惕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对科技的批判性思维,促进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古代文明的诞生到现代科技的繁荣,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谨慎与创新的态度,不断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和监管体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福祉,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飞向天空。

火箭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工具,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火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火箭制造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火箭制造历史。

本文将从中国火箭的起源、发展历程、成就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为读者呈现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一、起源中国火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的唐朝。

当时,唐朝的军队使用火药炸药来制造火箭,用于攻城和防御。

这些火箭主要由竹筒和铁头组成,其内部装有火药和铁钉等物质。

当火药燃烧时,火箭便会飞向目标,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此后,火箭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武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

二、发展历程1. 中国火箭的现代化起步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现代科技,火箭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192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实验室成立于南京,这标志着中国火箭技术的现代化起步。

此后,中国火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二战期间,中国火箭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94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制“东风”系列火箭,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火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火箭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研制火箭技术。

2. 中国火箭的成就中国火箭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迎来了快速发展。

1956年,中国成功试射了第一颗火箭,标志着中国火箭技术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此后,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195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196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研制技术的实现了重大突破。

1980年代,中国火箭技术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包括成功发射了“蛟龙一号”等火箭。

3. 中国火箭的未来展望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火箭技术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中国火箭技术将继续深入发掘火箭技术的潜力,推动火箭技术向更高、更远、更快的方向发展。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计算机工业起步。

当时,计算机技术刚刚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竞争。

当时,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孤立封闭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限制了中国对外科技交流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机会。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一系列举措以推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计算机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该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计算机技术研发的正式启动。

在这个早期阶段,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必须几乎从零开始,自己研究和开发计算机技术。

到了1960年代初,中国开始尝试自主开发计算机。

在当时,全球计算机工业的中心是美国和苏联,中国需要依赖自己的力量来迎头赶上。

196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中国自主研发的存储程序控制的大型电子数字计算机,103型计算机。

这一成果在当时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103型计算机的成功,中国加大了对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1965年,中国正式启动了“第二代计算机”项目,以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给中国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研究机构和大学几乎停止了正常的工作,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被迫暂时放弃了他们的研究。

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计算机事业才得以重振。

在此后的几年里,中国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力度。

197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这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教育的正式启动,为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计算机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计算机产业化。

1985年,中国第一批微型计算机成功投入生产。

与此同时,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大了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

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

创造十进位制。

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

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

中医学着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计算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之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起步,到现如今的领先地位,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见证了科技的腾飞与国家实力的崛起。

一、计算机的引进和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计算机技术。

首台计算机于1956年引进,开启了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序幕。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用以解决大量复杂的计算问题。

尽管当时的计算机规模较小,运算速度较慢,但这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研发与科技攀登上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形势动荡,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决定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103型计算机。

此后,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在自主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相继研制出了104、105、107等多种型号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开放与合作,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算机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与国际间加强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

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通过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计算机行业逐渐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四、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在中国社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最初的科研和军事领域,到后来的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计算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回顾化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至今,介绍化学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贡献。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古埃及人在金属冶炼、染料制备和防腐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古巴比伦人开辟了石油和天然气,用于照明和烹饪。

古希腊人提出了四元素理论,认为世界由地、水、气、火四种元素构成。

2. 中世纪与启蒙时代中世纪欧洲的化学主要受到阿拉伯科学家的影响,他们在药物、玻璃创造和农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启蒙时代,化学开始摆脱炼金术的束缚,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科学领域。

罗伯特·博义和安托万·劳伦斯等科学家提出了氧气和酸的概念,开创了现代化学的先河。

3.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他按照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将元素进行了分类,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这一发现对化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元素发现和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 有机化学的崛起19世纪末,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凯库勒成功地合成为了尿素,这标志着有机化学的崛起。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药物、染料和塑料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0世纪初,化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阿司匹林和尼龙等。

5. 原子结构的揭示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解释了光谱现象。

随后,欧内斯特·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并提出了原子核模型。

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完善了原子结构理论。

这些发现推动了原子物理和化学的发展。

6. 化学工业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学工业迅速发展。

大规模生产化学品,如肥料、石油产品和化学纤维,推动了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一、前言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回顾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本文将从中国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初期、自主研发、产业化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中国计算机的起源中国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计算机技术刚刚兴起的时期,受制于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条件的限制,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中国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着自主研发和探索。

三、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初期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计算机的探索。

197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进行着硬件和软件的研发工作。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自主设计的计算机——“神威一号”。

这一里程碑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四、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科学院继续推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成立了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等机构。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国外合作,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

这些举措为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198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开始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了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五、中国计算机的产业化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计算机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计算机硬件厂商纷纷崛起,国内市场逐渐被本土品牌所主导。

同时,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企业。

六、中国计算机的当前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中国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火箭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但在中国这个国家,火箭技术发展历史还是比较短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致力于探索火箭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技术强国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最早的火箭技术中国最早的火箭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

当时,商鞅所在的秦国已经开始研制火龙,这是一种需要人力助推的火箭武器,可以发射出射程较远的箭矢。

此后几千年,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几乎没有对火箭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发展。

二、中国火箭技术开始萌芽1956年,中国开始在北戴河海滨的科研场地对火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间中国科学家对国外火箭技术的知识进行了收集、分析,才得以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激发了中国进行火箭技术的发展。

三、中国第一颗卫星试验成功3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开始尝试发展火箭技术,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都没有得以实现。

到了1958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60年,中国成立了航天委员会。

中国航天事业开始逐步发展,进行一系列的火箭技术研究,诸如“元宵4号”“东风2号”等。

1970年4月24日,中国实现了人造卫星的第一次试验,发射了“东方红1号”卫星。

也创造了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记录,并成为第一个中华民族发射的人造卫星。

四、中国火箭技术的飞速发展1971年,中国在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以后,开始在进一步发展了继续发展火箭技术。

1980年代,中国开始计划针对商业市场进行卫星发射。

1985年,中国发射了第二颗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将第1颗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到轨道。

2003年,中国第二次成功地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到轨道,首次实现了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

我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我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我国计算机发展简史一、计算机研制起步我国计算机研制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起步。

在此后的几年中,中国先后研制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电子管计算机,为计算机在国内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是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初期阶段。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

然而,这一代计算机为后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的计算机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随着科技的进步,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逐渐取代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体积和功耗相对较小,运算速度也有所提高。

同时,这一代计算机还引入了操作系统和高级编程语言等概念,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条件。

四、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元件,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运算速度更快。

同时,这一代计算机还引入了微处理器和内存等概念,为计算机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扩展提供了可能。

五、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元件,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运算速度更快。

同时,这一代计算机还引入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概念,为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扩展提供了可能。

六、巨型计算机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七、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计算机类型。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微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中国在微型计算机的研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从历史解释角度识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基本史实。

2.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等重要科技成就的特点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中国科技曾经辉煌但明清时期又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知识点一四大发明发明概况影响造纸术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②东汉蔡伦发明“蔡侯纸”①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②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①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③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促使欧洲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①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②唐末,开始用于军事③宋代,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②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③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知识点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1)问世: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3)地位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1)出现: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1)属于应用数学,以算法为中心,注重实用和计算。

古代中国数学没有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并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2)古代中国数学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3)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代数学体系。

(4)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

知识点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天文学(1)产生原因: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科学发展简史形考作业1

科学发展简史形考作业1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第一次测试(1至4章)一、单选题(将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的使用,他说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进一步提高。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和陶器C.复合工具D.火2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文字是()创造的()A.古代苏美尔人B. 古代腓尼基人C. 古希腊人D.古巴比伦人3我们今天采用的十进位计数法和时间的六十进制计数法都是()发明的()A. 古巴比伦人B. 古希腊人C.古代中国人D.古代阿拉伯人二..连线题(将下列著作与其作者或其中文翻译者用直线连接)(1). 李时珍《天工开物》徐光启《梦溪笔谈》宋应星《本草纲目》沈括《农政全书》(2). 亚里士多德《几何原本》阿基米德《论平衡》托勒密《形而上学》欧几里德《天文大全》三、.问答题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有哪些(至少列出五种)?各在中医医学中的地位是什么?四.论述题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2、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3、古代埃及人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哪些对后世有影响的成就?4、古代西亚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5、古希腊在自然哲学方面取得了哪些对后来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6、古希腊的理论自然知识有哪些成果?它与自然哲学有何不同?一7、古希腊与古罗马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上各有何特点?8、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哪些不同?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10、中国古代实用科学的发展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参考答案三、.问答题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有哪些(至少列出五种)?各在中医医学中的地位是什么?①《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开始形成②《伤寒杂病论》提出了系统的辨证施治原则,使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③王叔和的《脉经》奠定了我国脉学诊断术的基础④汉代的《神农本草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药物学也开始自成系统⑤李时珍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药学著作四.论述题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⑴石器的发明和应用;⑵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⑶弓箭的发明和应用;⑷陶器制造技术;⑸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等。

中国发展简史

中国发展简史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发展简史
一、原始社会时期
(一)原始群时期
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远古居民是在云南发现的元谋人,距今在一百七十多万年前。

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二)氏族公社时期
距今约三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里,生活着山顶洞人。

1.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文化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西安半坡氏族遗址
2.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文化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三)原始社会的神话和传说人物
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里的华夏族的祖先。

尧、舜、禹,都是古代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

三皇:女娲、伏羲、神农。

五帝: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尧帝,
二、奴隶社会时期
(一)夏朝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被认为是夏朝主要的文化遗址。

(二)商
商汤建立商朝,商朝也称作“殷朝”。

甲骨文和青铜艺术是商朝文明的象征。

(三)西周
武王建立周朝,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公元前841年,爆发了以平民为主的“国人暴动”。

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四)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时期——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五)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奴隶社会主要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造船简史

中国造船简史

中国造船简史中国造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造船的活动。

当时的船只主要用于农业、渔业和贸易活动,形状简单,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造船技术逐渐发展。

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中国的造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时,船只的结构和设计得到了改进,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如龙骨和船板的结合。

这些改进使得船只更加坚固和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随着宋朝的兴起(公元960年-1279年),中国的造船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朝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顶峰。

当时,中国的造船师傅们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船体结构设计、船体加工、船体装配等。

他们还发明了许多造船工具和设备,如锯子、斧头、凿子等。

这些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使得宋朝时期的中国船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中国的造船业进一步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更先进的造船技术,如采用螺钉固定船板和采用铁索连接船体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明朝时期的中国船只更加牢固和稳定。

清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继续发展。

当时,中国开始使用更多的金属材料来制造船只,如铁和钢。

这些金属材料比木材更加坚固和耐用,使得船只更加适应大海环境。

20世纪初,中国的造船业面临了许多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造船业发展缓慢。

但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造船业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造船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造船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家之一,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

中国制造的船只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出口到世界各地。

中国造船业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和最先进的造船设备。

中国制造的船只种类繁多,包括商用船只、军用舰艇、海洋工程设备等。

这些船只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在质量上也具有竞争力。

古代科技发展历程回顾

古代科技发展历程回顾

古代科技发展历程回顾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探索和利用科技。

在古代,虽然科技的发展比现代要慢得多,但人们凭借智慧和创造力仍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最早期的古代科技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制作工具,这使得他们能够更高效地狩猎和采集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发展农业,并进一步改进了工具和农具,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古代人们开始研究建筑工程。

他们建造了各种令人惊叹的建筑物,如埃及的金字塔和罗马的斗兽场。

他们还研究了水利系统,为城市提供了清洁的饮水和灌溉农田的渠道。

在冶金方面,古代人类的进步同样令人赞叹。

他们学会了提炼金属,制作出各种有用的工具和武器。

他们还发明了类似于蒸汽机的装置,用于抽水和加工。

古代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实用的改变,还为文化艺术领域带
来了许多创新。

古代人们创作了许多宏伟壮丽的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和音乐。

他们还发展了文字和印刷技术,使得知识能够更广泛
地传播和保存。

总的来说,古代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尽管与现代科技相比,古代科技的水平仍然比
较有限,但它为后世的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值得我们铭记和回顾。

总字数:226字。

2017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科技发展

2017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科技发展

1、唐代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中的四 道工序: 刻制单字、 排 版、 印 刷、 拆 版
北宋泥活字版
④火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唐朝中期有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 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 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中国现代的科技
专题六 科技发展
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列材料,综合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 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也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中
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
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 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自托马斯·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 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 全的港口。 ——卡斯特罗
(一)中国古代科技 2、医学: ①华佗与麻沸散
华佗:东汉末年人, 1、发明了“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 大发明。 2、创造出医疗体操 “五禽戏”
虎 形
鹿 形
熊 形
猿 形 飞 鸟 形
五 禽 戏
(一)中国古代科技
2、医学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那个时期,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的初期发展。

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计算机的初期发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和使用计算机技术。

当时,这些计算机都是大型机,而且数量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初期主要依赖进口的计算机,同时开始进行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研发。

2.计算机国产化的努力到了六十年代,中国开始尝试生产自己的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诞生,名为“103机”。

随后,1964年,中国自行研制的“104机”问世,成为当时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

这些计算机的国产化,标志着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重要开端。

3.网络技术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

1989年,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建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随后,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发展,覆盖全国的互联网逐渐形成。

4.信息化的发展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始普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政府、企业、教育、医疗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各种信息化项目纷纷启动。

5.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也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云计算被广泛用于各种云服务,包括云存储、云计算、云安全等。

大数据技术被用于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则被用于自动化处理、智能识别、智能客服等领域。

中国的计算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中国的科技人员发挥了自主创新的精神,从初期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逐渐走向自主研发和创新。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将继续向前迈进,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玻璃技术发展简史

玻璃技术发展简史

玻璃技术发展简史石玮钰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学号:2014050076 序号:51 序言玻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玻璃的历史悠久,在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都出现了玻璃器皿。

与此同时我国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玻璃工艺已趋于成熟。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玻璃的制造与应用技术也逐渐的发展起来。

摘要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玻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之一,玻璃产生技术的进步,贯穿于人类发展历史的全过程。

据考证,人类最早制造玻璃是在五千年前,一般认为古埃及人是创造这一人类文明的创始者,与此同时,中国的祖先也开始了漫长的玻璃制造技术的衍变。

关键词:玻璃制造,技术发展,世界玻璃技术发展,中国玻璃技术发展,玻璃艺术。

正文世界玻璃技术发展史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确切发明地尚无定论,据考古和玻璃历史研究成果判断,玻璃的发源地应该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两河流域①。

埃及是一个很早就知道玻璃制造奥秘的国家。

早在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就出现了玻璃珠子和玻璃镶嵌片。

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都出现了玻璃器皿。

公元前4世纪埃及又发明了玻璃铸模工艺、车花、镌刻和镀金工艺。

公元前1世纪叙利亚人创造了吹制工艺,可以将玻璃液随心所欲地吹成各种形态的器皿。

以后相继出现了模具吹制法,这是批量玻璃器皿生产的开始。

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

罗马帝国的玻璃工艺有吹制、吹模、切割、雕刻、镌刻、缠丝、镀金等。

5世纪以后罗马玻璃工艺逐渐衰退,到8世纪,除了彩色玻璃镶嵌之外,欧洲的玻璃工艺几乎灭绝。

然而,这段时期中东地区的玻璃工艺还在继续发展。

叙利亚工匠把银盐②注入玻璃溶液,炼出了有金属光泽的玻璃。

大马士革、君士坦丁堡和开罗是9至14世纪中东地区的玻璃生产中心。

到了11世纪,德国发明了手工吹筒法。

就是把玻璃液吹成圆筒型,在玻璃仍热时切开、摊平,形成最初的平板玻璃。

这种技术后来被13世纪威尼斯工匠继承。

(科技简史)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人为鉴,可正得失以

(科技简史)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人为鉴,可正得失以
——张 烨
从古希腊开始历经泰勒斯、阿基米德等先人的积累沉淀,让我感到,哲学家们为各类学科做出的贡 献不可小视。在我看来,哲学就像各个基础学科的母亲,从它的身上出生了数学、物理、天文、生物, 当孩子们都在她的养育下成熟后,一个个离开了她单独成家,但她永远可不能难过,静静地呆在角落边, 接着它的沉思,并为孩子们骄傲!我也为科学史如此的进程感到欣慰。
术还像一座美丽的小花园,这座小花园
是多样的,表面的简单中隐藏着复杂的
联系。
——张晓盛
每个人看科技史都有不同的看法, 在科学家的眼里,科技史是一连串科学 定理的联合;在历史学家的眼中,科技 史是一段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其中点缀 着科技的发展。在我的眼中,科技史是 一面镜子,反射着社会,反射着过去, 更照射着以后。
近现代
综合)
1900年之后
现代
后现代(当代)(二次大战之后)
科学革命的一般含义
人类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取得重大的理论突破,是对过去陈旧理论的质的变革。 每一次科学革命都能导致人类对世界客观规律认识的质的飞跃,同时表现出新的科学理论的诞 生,以及引起整个人类认识领域及实践领域内的连锁反应,成为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标志。
20世纪中期:“老三论”、“新三论”、 新兴学科
技术革命的一般含义
影响全局的、带有全然性的技术进步,它是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其标志:技术本身的 全然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 历史上的技术革命 (青铜器) 机械化(蒸汽机) 电气化(发电机、电动机) 自动化(计算机) 信息化
(科技简史)以铜为鉴, 可整衣冠;以人为
鉴,可正得失以
科学技术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它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究竟起到怎 样的作用?在科技发展的历程中究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这些 成果是如何取得的?它们又是如何改变着自然面貌和人的精神面 貌?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是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我们从中能够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问题基 本上本课程所关心的。本课程不是单纯地“科技发展回顾展”, 也不追求对以往科技发展过程的全方位完整描述,而是把科技史 实部分再现作为手段,在历史长河中,尽力扫描人类解读自然的 过程,将科技发展放在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着力论述历史上重 大科技成就的来龙去脉,分析其科学、哲学和意义,并介绍著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

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

创造十进位制。

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

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

中医学着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

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

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着作。

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

《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

1303年,朱世杰着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

朱世杰亦研究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

一般认为欧几里得的着作《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明代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但有学者认为早在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

[3] 中医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

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

《回回药方》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典籍。

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

.王祯编着的《农书》有37卷,现存36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着作。

《农书》全书约有十三余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的农耕思想。

《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六大类,为中国农作物分类学奠基;而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

《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分为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

在活字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明朝时期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

数学数学方面,王文素着《算学宝鉴》,程大位写成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着作《直指算法统宗》,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李之藻着《同文算指》。

天文学天文学方面,出版名着《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赵友钦着《革象新书》,徐光启吸收西洋历法成果编成《崇祯历书》,李之藻着《浑盖通宪图说》,王锡阐着《晓庵新法》。

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筒"(yong) 。

地理学地理学方面,编成《郑和航海图》,徐霞客着《徐霞客游记》,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顾炎武着《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建筑学建筑学方面,明初大兴土木工程,兴建紫禁城以及修建万里长城,计成写成园林万里长城学名着《园冶》。

医学医学方面,明成祖组织编成《普济方》,李时珍着《本草纲目》,杨继洲着《针灸大成》,陈实功着《外科正宗》,吴有性着《瘟疫论》,张景岳着《类经》,明朝还在世界上最早种痘预防天花。

农学农学方面,俞宗本着《种树书》,朱橚着《救荒本草》,马一龙着《农说》,屠本畯着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着《闽中海错疏》,喻仁、喻杰合着兽医学着作《元亨疗马集》,徐光启着《农政全书》,玉米、地瓜、土豆、花生、烟草、西红柿、向日葵、南瓜、辣椒从美洲传入。

军事学军事学方面,茅元仪着《武备志》,出版名着《火龙经》,赵士祯着《神器谱》,孙元化着《西法神机》,焦勖着《火攻挚要》,王钲编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着《新制诸器图说》,戚继光着《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兵器科技兵器科技方面,1372年造碗口铳,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

物理学物理学方面,朱载堉着音律学着作《律吕精义》,宋应星着《天工开物》,方以智着《物理小识》,万户进行世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着《镜史》。

清朝时期康熙时,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

乾隆时,又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

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汉医临床经验的重要着作。

王清任着《医林改错》,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王锡阐着《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着作,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对日食月食的算法、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

梅文鼎整理和阐发中国古代的历算学,同时也研究和介绍西洋科学,着有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书籍达86种。

其着作《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在该书的《方程论》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洋所没有的;在《勾股测量》、《九数存古》等部分,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算法的成就;在《堑堵测量》、《几何补偏》部分,介绍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出论述和发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部分中,则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

明安图着有《割圆密率捷法》四卷。

因当时从欧洲传进的割圆三法(圆径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没有公式的证明方法,于是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条公式,而且进一步创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国用解析方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人。

龚振麟于1841年首创铁模铸炮法,并着有《铸炮铁模图说》,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

李善兰独立发明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

1872年发表了《考数根法》,是中国质数论方面最早的着作。

着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自北方的满族征服中国之后,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获得迅速进展。

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西方的科技史研究科技史的研究是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而兴起的。

在西方,到18世纪中叶才出现了较多的科技史着作。

如法国满德拉的《数学史》,普利斯特里的《电学的历史响现状-最早的实验》等。

在早期的科学史家中最杰出的人物是英国的惠威尔,他于1837年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最有影响的科学史专着。

到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科学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标志是从大量的史料合集、简单的记述日益走向理论化,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无疑萨顿是这一时期的领军人物,他确定了自己的综合科学史研究规划或纲领,并在科学史领域引起了一场综合。

在萨顿的不懈努力下,综合科学史成为当时科学史领域的主导研究形态,研究科技史的深度和广度有了长足的进展。

科学史家于30~60年代写出了一系列至今仍无可替代的综合科学史着作:如,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丹皮尔《科学史》等。

中国的科技史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