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十三陵导游词(最新篇)
十三陵的导游词
十三陵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的十三陵,我是今天的导游小编。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三陵的背景和历史。
十三陵是明朝时期的帝陵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八达岭以北的天寿山脉上,是明十三位皇帝及其配偶的陵墓。
这些陵墓依山而建,布局严谨,堪称明代帝陵建筑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代表之一。
明十三陵的建筑风格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融合了风水学、宇宙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元素。
这些陵墓有的规模宏大,有的宏伟壮观,无不彰显了明代帝王的威仪和权威。
明代帝陵的建设历时近200年,可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目前,这些陵墓中开放给游客参观的有长陵、定陵、昌陵和乾陵。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陵墓的特点和历史。
首先是长陵,它是明成祖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
长陵的建筑群包括大门、祭门、灵道和宝顶等。
大门是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它高大雄伟,令人肃然起敬。
祭门是朱棣和皇后的祭祀场所,是举行隆重祭祀仪式的地方。
灵道是通往主陵的纪念道路,两旁种满了参天古树,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宝顶是陵墓的最高处,雕有龙、凤等吉祥图案,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尊贵。
接下来是定陵,它是明神宗朱翊钧及其皇后的陵墓。
定陵的建筑布局和长陵相似,但规模稍小。
陵墓的主体建筑是宝顶,它也是陵墓的最高处,上雕有龙、凤和白玉石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除了宝顶,定陵还有祭台、石阁和墓室等建筑,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帝王的葬礼仪式和文化。
昌陵是皇汉成祖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它是十三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昌陵的建筑结构与长陵和定陵相似,但风格更加精致。
陵墓的主要建筑有大门、祭门、宝顶和墓室等,其中宝顶是最具特色的建筑,它造型独特,雕刻精美,是明代帝陵建筑的代表之一。
最后是乾陵,它是明思宗朱由崧及其皇后的陵墓。
乾陵的建筑布局与其他陵墓相似,但它的特点是布局庄严宽阔,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陵墓的主要建筑有大门、祭门、灵道和宝顶等,宝顶是陵墓的最高处,雕有吉祥图案,让人们感受到帝王的尊贵和权威。
十三陵定陵导游词范文(2篇)
十三陵定陵导游词范文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____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____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
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____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
占地18____平方米。
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____年)开工,历时____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
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____岁,直到____年才正式启用。
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
它的地面建筑共占____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
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
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
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____多间。
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
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
城内面积约____万平方米。
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做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
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
”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
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
”外罗城仅前部正当中轴线位置设宫门一座,即陵寝第一道门。
其制,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6篇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6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
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1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寿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1590年。
朱翊钧年号万历,意思是要做一万年的皇帝,虽然没有实现,但也创下了明朝皇帝的一项记录,即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10岁继位,22岁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建地宫。
整个工程历时六年,耗银八百多万两。
他在位48年,几乎不理朝政,终日沉缅于后宫,他好饮酒,经常酒醉杀人,死后葬在了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
孝靖皇后死时只是一个贵妃,按明朝规定,皇贵妃死后不能入地宫,于是葬在了其它地方。
皇太子继位后,追封孝靖为皇太后。
孝端皇后和万历皇帝去世后,有将孝靖皇后迁葬到地宫。
所以地宫中葬有一帝二后。
定陵的地下宫殿于1957年被打开,出土文物3000余件,举世轰动。
目前,定陵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参观。
整个陵园原来由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及明楼前的左右配殿组成。
历经近500年的苍桑,原来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已毁,仅存基座。
由于定陵的明楼为石质,不怕火烧、故至今保存完好。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陵恩门及陵恩殿遗址。
各位,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即为定陵陵恩殿的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柱础。
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来大殿内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
定陵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在清兵入关时曾被焚毁,后来乾隆皇帝为了拢络汉人,重新修缮十三陵,但大多缩小了规模。
据说乾隆使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十三陵原来的粗大木料等运往清西陵及清东陵,用小型木料重修十三陵,所以要缩小规制,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的说法。
十三陵导游词(通用10篇)
十三陵导游词(通用10篇)十三陵篇1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
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
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
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
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十三陵导游词篇2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
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十三陵建于1420xx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
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4篇
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4篇On the guide words of the Ming Tombs in Beijing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北京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2、篇章2:十三陵导游词文档3、篇章3:十三陵导游词文档4、篇章4:十三陵导游词文档篇章1: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5篇(一)各位亲爱的朋友,我是旅行社导游小王,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十三陵,它是著名的一个皇帝陵墓群,里面涉及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所以请大家仔细聆听导游词介绍。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的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和公主等。
好了,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疑问了,明朝总共十六位皇帝呀,为什么是十三陵呢?请听导游词讲解。
最新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5篇
最新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5篇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5篇(一)各位亲爱的朋友,我是旅行社导游小王,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十三陵,它是著名的一个皇帝陵墓群,里面涉及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所以请大家仔细聆听导游词介绍。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的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和公主等。
好了,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疑问了,明朝总共十六位皇帝呀,为什么是十三陵呢?请听导游词讲解。
是这样的,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所以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而他的孙子朱允炆被朱棣夺去皇位之后,不知所踪,也无法建陵。
还有后来的景泰皇帝,他与兄弟争夺皇位,最后被降级为王,失去了资格。
所以今天的十三陵里面埋葬的只有十三位皇帝。
大家了解了吗?各位现在往这边看——这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物石牌坊,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
现在往前看,这是十三陵的正门——大宫门,皇帝每次祭陵就要在大宫门前下马进入。
好了,我们面前的就是长陵了。
长陵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陵墓,也是最大、年代最久的陵墓。
接着看到的是定陵,我们进定陵地宫看一看。
这地宫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大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地宫的精华部分了,这些全部都是皇帝生前的用品,珍贵奢侈,大家都叹为观止了吧!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下午5点前集合回去。
有谁还想更仔细看看导游词的吗?好了,感谢大家,祝大家有愉快的一天!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5篇(二)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
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
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
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北京十三陵导游词北京十三陵导游词1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
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
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
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意。
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
朱棣视察后很满意,决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
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
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
每次谒陵耗费巨大。
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兵入关。
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胁明朝安全。
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
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
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
清兵入关后,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
清乾隆五十年,为了拢络汉人,曾下令修缮明陵。
民国时期,1914年左右,当地豪绅争夺产权,明陵又遭破坏。
1、陵墓区范围墓区原有一道40公里长的围墙。
红色围墙自南边的大宫门起,依山而筑,设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子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个关口,各口驻兵把守。
现在红墙已无,但从地名上看还能了解到当年的墓区范围。
2、陵墓中轴线(1)石牌坊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
该坊五门六柱十一楼,高14米,宽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
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十六条生龙,造型生动。
(2)大宫门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
门分三洞,旁连40公里围墙。
明十三陵导游词(通用19篇)
明十三陵导游词(通用19篇)明十三陵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随着车子的启动呢,我们今天的旅游活动也就正式地开始了。
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陪同大家一道参观十三陵。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坐落在北京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
在周围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的13位皇帝,23位皇后以及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以及从葬宫女等。
说到这里,有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心里面也许会产生疑问了: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为什么这里只埋葬了13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将都城建在了今日的南京,死后就葬在了南京钟山的“明孝陵”。
因为太子朱标早死,所以就传位给了长孙朱允炆。
而永乐皇帝朱棣就是从他的侄子朱允炆手里夺得帝位的。
朱棣以入京除奸臣为名,发兵南下。
建文皇帝朱允炆就在这次浩劫中下落不明了。
有人说当时宫中起火被烧死了,也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这在明朝的历史上还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朱祁钰,是因他的哥哥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当了俘虏,宫中不能一日无主的情况下才做了皇帝的。
后来英宗被放回来,在他的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
朱祁钰死了以后,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把朱祁钰在十三陵区域内修建的陵墓捣毁了,并把他以“亲王”的身份葬在了北京西郊的金山口。
这样,明朝的16位皇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的13位都葬在这里,所以统称“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十三陵建在一个天造地设的优美的山区里,距离京城大约50公里,整个陵区的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
十三陵的陵区是依照风水的原理进行选址和营建的,因为我国古代的人们不论是在兴建房屋或是修筑陵墓等,都十分地讲究“风水”。
而皇帝更是自命不凡,不仅生前要过豪华的生活,死后还想继续享受,因此就把对陵地的选择看得至关重要。
在选择陵址的时候,必须要选择有山有水、自然环境良好和能够“聚气藏风”的好地方。
十三陵定陵导游词
十三陵定陵导游词十三陵定陵导游词1明十三陵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定陵是以明十三陵中所营建的第十座陵墓而建的遗址博物馆。
明十三陵是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定陵十三位故去皇帝的埋葬之处。
十三座陵寝构成的皇陵建筑群均依山为陵,规模宏大、气势磅薄。
明十三陵从明朝永乐七年(1420xx年)营建长陵始建,到清朝顺治初年营建思陵时止,筑陵时间长达二百余年。
各陵名称以营建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
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
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
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
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地宫。
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
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为1195平方米。
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
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
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
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
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
十三陵定陵导游词2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十三陵导游词(14篇)
十三陵导游词(14篇)十三陵导游词(1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三陵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三陵导游词1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
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
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十三位皇帝陵墓分别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全年适宜,但是春秋天气最佳,北京的春秋不冷不热,气候适中,是理想的旅游季节,尤其是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
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长眠于此,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逝者去,陵犹在。
十三陵导游词2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明十三陵中最大,年代最久的众陵之首——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下,始建于公元142019年,先后历时四年建成,陵内葬有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及徐皇后。
永乐皇帝初为燕王,后从侄子朱允文手中夺得皇位,因他在北京起家,又考虑到北京地势的重要性,于是在1420年自南京迁都北京。
除长陵外,北京的紫禁城、天坛等建筑都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著名的建筑。
他厚文重武,安内攘外,不但在军事上修筑长城,而且又派人编著了举世名著——《永乐大典》。
明十三陵导游词
明十三陵导游词明十三陵导游词7篇明十三陵导游词1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
明十三陵自永乐年间建长陵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用一条总神道、一座石牌坊、一组石像生,把整个陵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帝王陵墓群。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和一名江西术士前往北京一代卜选陵址。
大概两年后,选中了今昌平区康家庄楼子营一带。
这一带青山环抱,绿水长流。
北面的“龙脉”奔腾而来,气势磅礴。
至此三峰并峙,山前一马平川,蟒山绕其左,虎峪踞其右。
外围重峦叠嶂,如“万骑簇拥,千官侍从”。
正是风水理论中的“山川大聚”之势,真正只有帝王才配享用的宝地。
朱棣亲临阅视后十分满意,封其山为“万寿山”,选择吉日,动工兴建。
永乐十一年玄宫建成后,从南京迎皇后徐氏的棺椁北上,择吉入藏,并将陵寝命名为“长陵”。
此后长陵的附属建筑仍在逐步营建,直至宣德二年,长陵工程在大体完工,历时18年,加之陆续建成的神道等设施,到长陵最终建成,共历时130余年。
朱棣在北京建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政治原因。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朱允炆在宫内大火中不知所终。
朱棣登基后一直心有不安,除了派人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外,又制造的“壬午殉难”,大杀朱允炆朝臣,但人心终究不服。
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他登基之初便计划迁都北京。
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次是战略原因。
明朝初年,元朝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长期威胁。
而南京鞭长莫及,难以控制北方的局势。
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而这一举措也确实对明朝疆域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正统年间,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被俘。
这是就有人建议迁都南京,反对者就说“怎么能弃祖坟于不顾,丢给敌人呢?”这一道理保住了大明江山。
清朝时对明陵进行了管理、修葺,并找到了明皇室的直系后裔朱之琏,封他及其后代为一等延恩侯,世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
十三陵的导游词(3篇)
十三陵的导游词(3篇)十三陵的导游词(精选3篇)十三陵的导游词篇1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下,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
自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在方圆8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此外还有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丛葬宫女等。
营建时间前后达200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墓葬群。
明成祖朱棣选定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政治方面。
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从他登基起,就计划者迁都北京,故而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战略方面。
明朝初年,蒙古等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胁。
若身处南京,未免有些鞭长莫及,难以达到控制北方局势的目的。
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这对明朝疆域的巩固也的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棣的决策影响可谓深远。
永乐五年(公元l20__年),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水先生等人前往北京一带开始选择万年吉壤。
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都不满意。
后来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的推荐下,选中了昌平这块风水吉壤。
整个陵区东,西,北三面群山如拱似屏,南面龙山,虎山分列左右,构成天然门户。
陵区大宫门正好建在两山之间,门里是一片开阔的盆地。
整个陵区以长陵位关键,以大宫门一一长陵一线为中轴线。
北面以天寿山为镇山,东面有蟒山,西面有虎峪,正和风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再加陵区内温榆河从西北蜿蜒流向东南,形成陵区的抱水,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自永乐七年(公元l420__年)正式在此建长陵,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明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了二百多年,从没间断。
十三陵以时间先后,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十三陵定陵导游词(2篇)
十三陵定陵导游词明十三陵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定陵是以明十三陵中所营建的第十座陵墓而建的遗址博物馆。
明十三陵是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定陵十三位故去皇帝的埋葬之处。
十三座陵寝构成的皇陵建筑群均依山为陵,规模宏大、气势磅薄。
明十三陵从明朝永乐七年(____年)营建长陵始建,到清朝顺治初年营建思陵时止,筑陵时间长达二百余年。
各陵名称以营建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
建于1584到____年,占地面积____万平方米。
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
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
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地宫。
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
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____多件,其中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为____平方米。
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
地宫中有____座____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
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
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
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____个红漆木箱。
十三陵定陵导游词(2)欢迎您来到北京十三陵,我将为大家介绍定陵的相关信息。
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风景区内,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棣(即成祖)和皇后徐氏的陵墓。
定陵的建造始于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历时七年才完工。
定陵是整个十三陵中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陵墓,也是明朝营造技术最为精湛的代表之一。
定陵的总面积达到了1900多亩,占地面积之大在明朝的陵园中是首屈一指的。
陵墓主体由三部分组成,即显陵、宁陵和穆陵。
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
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简单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5篇(一)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
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
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
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意。
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
朱棣视察后很满意,决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
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
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
每次谒陵耗费巨大。
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兵入关。
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胁明朝安全。
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
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
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
清兵入关后,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
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2篇)
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下,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
自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在方圆____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此外还有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丛葬宫女等。
营建时间前后达____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墓葬群。
明成祖朱棣选定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政治方面。
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从他登基起,就计划者迁都北京,故而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战略方面。
明朝初年,蒙古等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胁。
若身处南京,未免有些鞭长莫及,难以达到控制北方局势的目的。
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这对明朝疆域的巩固也的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棣的决策影响可谓深远。
永乐五年(公元l____年),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水先生等人前往北京一带开始选择万年吉壤”。
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都不满意。
后来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的推荐下,选中了昌平这块风水吉壤。
整个陵区东,西,北三面群山如拱似屏,南面龙山,虎山分列左右,构成天然门户。
陵区大宫门正好建在两山之间,门里是一片开阔的盆地。
整个陵区以长陵位关键,以大宫门一一长陵一线为中轴线。
北面以天寿山为镇山,东面有蟒山,西面有虎峪,正和风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再加陵区内温榆河从西北蜿蜒流向东南,形成陵区的抱水,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自永乐七年(公元l____年)正式在此建长陵,到____年明王朝灭亡,明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了二百多年,从没间断。
十三陵以时间先后,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除以上十三位皇帝外,陵内还葬有皇后____人,皇贵妃____人,及殉葬宫人数十人。
十三陵导游词_北京导游词_
十三陵导游词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明十三陵,欢迎参考!十三陵导游词1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
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
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十三位皇帝陵墓分别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全年适宜,但是春秋天气最佳,北京的春秋不冷不热,气候适中,是理想的旅游季节,尤其是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
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长眠于此,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逝者去,陵犹在。
十三陵导游词2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京十三陵导游词关于北京十三陵导游词今天上午我们游览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十三陵景区,大约需要50分钟的车程,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十三陵的历史背景以及一些简要情况。
明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去世,朱棣派礼部尚书、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准备修建陵寝。
直到明永乐七年他们来到昌平才惊喜地发现这块雄浑的龙脉从太行山-燕山山脉而来,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北方处于四象玄武方位的是高大的天寿山,东为一条形如奔越腾挪的龙山称蟒山,西为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称虎峪。
在三山围成的小平原内还有金水河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拉开了在天寿山脚下修建明皇陵寝的工程。
现在这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参观长陵和已被发掘定陵的地宫。
请司机把车开慢点,大家透过车窗往外看到一个石牌坊,这是陵区的标志。
这个牌坊5间6柱11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
好!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下车集合。
这座门叫大红门是陵墓区的正门,穿过正门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就是十三陵的神道,这条神道随地形回转起伏,这是依据风水理论中有生旺而弯环则吉,衰死硬直则凶的说法,它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最长的神道,全长有7.3千米。
往前看有一个碑亭,这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圣德碑上为盘龙碑首,下为龟趺驮碑,通高7.91米,刻有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正面是长子朱高炽为其父撰写的4000多字颂德碑文,背面是在乾隆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后又在碑之左侧刻御制诗一首,右侧刻清嘉庆御制文一篇,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在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着石兽12对、石人6对,叫做石像生。
树立这些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
这是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
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宏伟建筑就是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陵墓。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
在执政的22年中,勤于政务、不喜奢华,作了许多益事,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四处是朱棣开创基业的。
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建筑有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
陵墓共有三进院,最具欣赏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是位于二进院落中的陵恩殿,是十三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祾恩殿,祾恩的意思,是仿照紫禁城的太和殿的规制建成的,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殿内有60根巨大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用途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谒陵祭祀活动的场所。
从殿后门出来就到达了第三进院落,长陵标志性的建筑明楼,明楼内竖有石碑一块,上书: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因为皇帝姓朱,所以碑身也都是用的朱砂红色。
接下来我们去定陵,在那里大家就可以参观到古代皇帝的地下宫殿了。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万历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
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九岁登基后以万历十七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有大臣张居正的辅佐,国家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大有中兴大明之势。
张居正病逝后,他像换了一个人, 28年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几乎停摆。
后人评论,其实明朝灭亡的命运,在万历皇帝时就已经成为定局了。
朱翊钧一生中作过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是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决定了抗日援朝战争,巩固了中朝关系。
定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三大陵,建筑规制去祖父世宗永陵,宝城前面的建筑在战火中被毁,从仅存的须弥座台基上可以想见当年的规模。
在前面的陈列室里,陈列展出的都是定陵出土的国宝级的文物,都非常精美,各位可以一饱眼福,30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现在我们来到了定陵的宝城,直径230米,宝城正中为重檐歇山顶的明楼,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完好的建筑。
在明楼内立19米高的石碑,额书大明,碑文为神宗显皇帝之陵。
宝城中间的大土丘叫做宝顶,其实就是坟头。
大家随我从左侧的通道进入地宫。
定陵地宫的挖掘工作是从1956年5月开始的,1958年结束。
最开始发掘人员是发现了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处券门,于是就正对着券门开了第一条探沟,探沟见底后发现了用城砖砌成的隧道。
沿着隧道指示的方向在明楼后正对宝顶的方向开了第二条探沟,在这条探沟中碰到了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这块石碑就是指示方向用的标志,因为定陵是皇帝生前建造的,完工后必须将地宫用土封上以待帝后。
沿着石碑指示的方向,又开了第三条探沟,最终找到了石隧道,并且发现了金刚墙,将其上的金刚门拆开,即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在西侧正中有两扇汉白玉的石门,从里边顶着自来石,发掘人员用铁棍把自来石从地面凹槽撬起,然后用铅丝套住并让它顶在其中一扇门后,另一扇门就可以打开了,沉睡了300多年的定陵地宫被打开了。
整个建筑的用料都是砖石,礼制上是仿明堂的九重法宫制,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和左右室五个殿。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前室,也叫前殿,打开时在只有地面上的一层黄松木板直通后殿,在木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运送棺椁的车辙。
再往前走就是中殿了,它位于前后左右四室中央,地面铺以细料方砖,据说这种砖会越擦越亮的。
殿中陈设有汉白玉石神座,它的样式和皇帝生前宝座是一样的,神座靠背和扶手雕有龙头,两位皇后的神座雕有凤头。
在三个宝座之前,设有祭祀用具黄琉璃五供,包括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神座前各有青花云龙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有香油,里边放有灯芯,叫做长明灯。
这座富丽堂皇的地宫就是后殿,又称皇堂,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地面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
在后殿正中设有须弥座式、面铺花斑石、镶有汉白玉石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
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26箱,万历皇帝为自己设计了明清两代最高等级的葬礼金井玉葬。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是一帝一后,后殿只安放皇帝棺椁,皇后的棺椁应在左右配殿,为什么定陵一帝二后?左右配殿没有任何的陈设,两位皇后的棺椁却在后殿?先说他的二后:孝端是朱翊钧的正宫皇后,后与他没有孩子。
孝靖皇后是万历皇帝母亲身边的宫女王氏,万历为母请安私幸,巧的是王氏就为万历生下了嫡长子,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死后万历才封她为贵妃,简称孝靖。
她比朱翊钧早死九年,被埋在东井左侧平冈地,之孙朱由校继位后才追封为太皇太后。
为什么合葬在一起呢?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三个月后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后就死于红丸案。
刚刚即位的16岁皇帝朱由校眼前有三个葬礼、还有亲奶奶的移灵,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他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
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
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
走出地宫后我们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将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印象,领略我国古代的文明。
附送: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思想汇报:一场文化的大餐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思想汇报:一场文化的大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如果用一个精彩,却表达的不够完美和完善,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词语来评价,笔者觉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表演却是一场文化的大餐。
这顿大餐,既是中式的,也是世界的。
是通过北京奥运会将中国准备的这顿文化大餐奉献给全世界几十亿观众。
开幕式节目总体看,真是精彩纷呈,美仑美唤。
比们想象的好看多了,一看开幕式盛况,我简直如同被一个美少女迷住一样,不知如何是好。
也忘记了自己到底是看开幕式文化表演,还是在吃一顿价值连城又比赛丰盛有大餐。
整个节目中融入了中国元素,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太极拳,京剧京腔,万里长城,中国的古丝绸之路。
可以说一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表演不能完全将中国元素一一列就,可是其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都能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同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融入了世界元素,你看宇宙,在那里你可看到,人类为了征服自然,征服太空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表演,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其实说大些,世界离不开中国,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说小些,中国也离不开世界,那么中国和世界也是融入在一起的,那么如此,这台文化盛会,文化大餐才能吃得津津有味。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节目,历时三年的创意,一年的排练,尽管在一个小时内尽现,展现在世人面前,节目虽然时间很短,但内容一应俱全,开幕式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其深深的浓缩了中国的文化。
古老的汉字呈现出的魅力,让世人惊叹不已。
巨幅竹简,如幻如梦,给人以文化的享受的同时,3COME文档频道也将我们带入了古代社会。
一个“和”,让世界都能在和谐的气氛中,世界因和谐而发展,而存在。
万里长城的雄伟,展示了中华劳动人民的勇气。
无数的桃花,忽如一夜春风来。
“丝路”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发展,借以陆地与海洋的纽带,中国广交朋友,礼尚往来,展现了一条友谊之路。
节目整齐划一,是一场古典艺术的展现,其琴声悠扬,乐声激昂,仿佛让我们回到五千年文明的世界,一声声鼓乐,一声声呐喊,2015名鼓手给我们的是力量,也给世界发出了号角,我们要向北京奥运会冲击。
美丽的五环,飞天而上,星光灿烂,梦想成真,嫦娥奔月。
今夜注就星光灿烂,今夜让人不能眠。
美好心愿,都通过鸟巢传递到各方,传递到海外,传递到世界。
放飞的和平鸽,放飞它,向世界传递友好情谊。
天空中的风筝,又有一个绿色的,一个女孩子又如同一位使者世界走来,向北京奥运会走来。
我们用笑脸相迎八方来宾,世界客人,微笑是我们最好的表达。
奥运会的北京一定是微笑的北京,北京一定会是用微笑来向奥运会展示的。
整台晚会始终不离一幅画卷,正是这幅画卷,打开了世界,扣开了世人们的心扉。
让世界了解中国,更让中国了解世界。
当然节目的好看,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要表现在吸引力上,内容上就要独特,更要能完整的反映中国元素。
那么中国的元素确实太丰富了,如何有一个小时的节目中将其完全的表现,可见功力得非凡,其不像是春节晚会,不能只是中国人自己看,是给中国人的节目,而是给全世界人民看的,是给世界的,那么其就还要带入世界元素。
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的日子。
百年期盼,梦圆就在此时。
历经百年风雨,迈过百年长路。
古老的中国,推翻大山的重压,在时代的嬗变中,化身青春的中国,昂首前行在现代化的征程上。
中国人民,世界人民,这是我们的共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