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医学影像诊断学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

1、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主要是利用血液中的红细胞对声波的散射,产生多普勒效应,经伪彩色编码技术在二维图像上显示彩色血流影像。

2、Doppler效应: 声源与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导致声波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3、咖啡豆征: 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大量气体和液体进入闭袢肠曲,致使闭袢肠曲不断扩大显示为椭圆形,边缘光滑,中央有一条分隔带的透亮影,因形如咖啡豆,故称咖啡豆征。

4、niche:龛影,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疡,达到一定程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程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5、MRU:磁共振尿路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肾盂,肾盏和输尿管。

包括静脉性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

6、Turrcot syndrome:Turrcot综合征, 本征的特点为结肠腺瘤性息肉并伴发脑部恶性肿瘤,多为幕上胶质母细胞瘤。

系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患7、ring sing:环形强化的脓肿壁和周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环征8、充盈缺损:是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9、肾自截:肾结核的一种改变是随着身体抵抗力的增强,病变趋向好转,出现钙盐的沉积,而发生局部钙化甚至全肾钙化10、膈壶腹:当深吸气时膈肌下降,食管裂孔收缩,致使钡剂暂时停顿于膈上方,形成食管下端隔上一小段长约4~5cm的一过性扩张,称之膈壶腹,呼气时暂时消失,属正常现象11、胃食管前庭段:贲门上方3~4cm长的一段食管,是从食管过渡到胃的区域,称为胃食管前庭段12、苹果核征:进展期结肠癌中局限溃疡型的一种征象,表现为边缘分界截然,有清楚环堤,火山口样龛影,侵犯结肠全周成苹果核征。

13、牛眼征:少数肿瘤中央可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成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的牛眼征14、网膜饼: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腹膜腔转移时,可造成大网膜弥漫性增厚、密度不均匀增高,形如饼状1、肝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注射对比剂60秒,血管瘤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与肝内血管密度相近;延迟图像,增强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密度渐低,最后整个瘤体被对比剂填满,与肝密度相同;快进慢出MRI:类圆形,形态较规则,边缘较清楚;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灯泡征);多回波序列中随着TE延长,肿瘤信号强度递增;肿瘤大时内部信号不均匀,与纤维斑痕,钙化,出血或血栓形成有关;增强扫描早期病灶边缘出现火炬样或结节状强化,随着时间延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整个病灶变成均匀略高信号;大病灶中央残留低信号不强化区,纤维斑痕或钙化2、子宫颈癌的CT表现:Ⅰ期肿瘤较小时,CT检查可无异常发现,肿瘤较大而明显侵犯宫颈基质时,表现宫颈增大,直径大于 3.5cm;增强检查,肿瘤的强化程度要低于残存的宫颈组织.Ⅱ期肿瘤,增大宫颈的边缘不规则或模糊;宫旁脂肪组织密度增高,甚至出现与宫颈相连的软组织肿块;输尿管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或出现肿块.Ⅲ期肿瘤继续向外生长可侵犯盆壁,显示软组织肿块侵犯闭孔内肌或梨状肌;可发现盆腔淋巴结增大.Ⅳ期肿瘤,当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时,上述结构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膀胱或直肠壁增厚、甚至出现肿块;并可由腹膜后淋巴结增大或其他脏器转移表现3、良恶性溃疡的影像学表现良性恶性龛影形状正面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不规则,星芒状龛影位置突出于胃轮廓外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与口部粘膜水肿的表现如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粘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影口部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堤,皱襞中断破坏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峭直、蠕动消失4、正常子宫声响图表现:纵向扫查,子宫呈倒置梨形,位于充盈膀胱的后方,子宫为均质的等回声,轮廓光滑;宫腔呈线性状高回声,周围有低回声晕围绕;内膜可为低或较高回声,其回声和厚度与月经周期有关。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

医学影像的质量评估与优化
质量评估
医学影像的质量评估包括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噪声和伪影等方面。高质量的 医学影像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优化方法
为了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可以采用多种优化方法,如调整设备参数、改进信号 处理算法、采用图像增强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和信 噪比,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
无损检测
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减少对 患者的创伤和损伤,提高诊
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远程诊疗
借助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实现 远程医学影像诊断,方便患 者就医和医生会诊。
预防性医疗
利用医学影像技术进行预防 性医疗,降低疾病发生率和 医疗成本。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CT影像诊断
CT影像诊断概述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线对人 体进行断层扫描的成像技术。
CT影像诊断应用
常用于脑部、胸部、腹部等实质脏器疾病的 诊断。
CT影像诊断原理
通过X线旋转扫描,获取人体不同角度的图 像,再经计算机重建为三维图像。
CT影像诊断优缺点
优点包括分辨率高、无重叠伪影;缺点包括 辐射剂量相对较大。
图像形成过程
医学影像的生成过程包括信号采集、处理和成像三个阶段。在信号采集阶段,医疗设备接 收来自人体的信号;在处理阶段,信号被转换为数字格式并进行分析;在成像阶段,分析 后的数据被转换为可视化的图像。
医学影像的种类与特点
X射线影像
X射线影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适用于骨骼和肺 部检查。它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和较好的空间分辨率,能 够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和肺部纹理。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一、课程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是运用X线、CT、MRI等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的一门学科。

随着医学影像医学检查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亦在不断丰富和更新,成为包括超声、X线、CT、MR、ECT、PET 和介入放射学等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反映国内、外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和成熟的观点外,还兼顾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系统为主线,在每系统中均以总论、正常X线、CT、MR表现和基本病变的表现为主,适当地编入了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以保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忌片面求新求深。

本课程讲授中,为适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查阅外文文献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学习中还需讲授重要名词和术语的英文单词。

二、课程学习目标:1、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和疾病诊断合理方法的选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基础(包括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3、能够运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安排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掌握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了解本专业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

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二大模块。

在理论课中按系统分为11个部分共78学时,实践课教学分为实验课、见习和实习3个部分。

四、 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70%;从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中抽取,分为选择题、名词解释、 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采取的是教室集体考试的考核方式。

实验分组考核:20%;主考考试分组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包括平片和CT 或MRI 。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I前言《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传统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

本课程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传统的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部分章节介绍。

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

各论部分授课顺序均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

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

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所不同,如呼吸系统以X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普通X线为主,中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

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

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

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24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为1:1,即理论授课116学时,实验116学时,分两个学期授课。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10003 课程类型: B 类课程性质:必修课使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集影像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学科。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诊断上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影像诊断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帮助临床各科解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影像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把目标定位于影像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传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资料搜索等应用能力。

在素质培养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3、4学期,课程总课时162学时,理论为96学时、实验为66学时。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必需够用的影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并能灵活运用疾病的影像表现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遵循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诚信服务的合格医学人才。

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阐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检查方法。

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影像设备,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一、学习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

本课程教学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下的目的:1.根据各系统的特点掌握该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的评价。

2.掌握各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应疾病的比较影像学。

3.熟悉各种影像中的脏器形态、密度和信号,掌握在不同图像中人体解剖及疾病的影像特点与辨别方法。

二、理论教学内容共分8个章节,160学时。

第一章总论一、目的和要求目的: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要求:熟悉X线、CT、MRI、DSA等成像原理与特点并了解相关防护知识。

二、主要内容1.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1)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2)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3)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1)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3.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1)医学影像诊断原则;(2)医学影像诊断步骤。

4.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三、学习重点重点:X线、CT、MRI、DSA成像原理与X线特性。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一、目的和要求目的: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颅内肿瘤:(1)神经上皮瘤;(2)脑膜瘤;(3)垂体腺瘤;(4)颅咽管瘤;(5)松果体瘤;(6)听神经瘤;(7)脑转移瘤。

6.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2)弥漫性脑损伤;(3)颅内血肿;(4)硬膜下积液;(5)脑外伤后遗症。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第三章,主要讲述影像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等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像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原理;2. 培养学生对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有深入的理解;3. 提高学生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像学基本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难点:各种影像学技术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模型;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临床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引发学生对影像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演示:播放一些影像学技术的操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影像学技术的操作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5. 练习: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影像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以及各种技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X射线成像的原理。

2. 列举CT、MRI和超声成像的优缺点。

3. 描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操作过程。

答案:1. X射线成像的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通过人体后形成影像,经过显影处理后,形成X射线片。

2. CT的优点是成像速度快,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缺点是对钙化灶不敏感,有放射线暴露。

MRI的优点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放射线暴露;缺点是设备成本高,成像速度慢。

超声成像的优点是无放射线暴露,实时动态成像;缺点是对骨骼和气体不敏感,对深度分辨率有限。

3. CT的操作过程包括:患者准备、CT机准备、扫描参数设置、扫描、图像重建和图像分析等步骤。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目 录
• 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常见疾病影像表现与诊断 • 医学影像诊断学新技术与新进展 •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 和功能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评估,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的一门医学科学。
医学影像技术与医疗实践融合不足
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与医疗实践的融合程度有待提高,未 能充分发挥其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医学影像数据共享与标准 化
未来医学影像数据将在更大范 围内实现共享,同时数据的标 准化和规范化将成为重要趋势 ,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利用 效率。
其他影像技术简介
超声成像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 、折射等物理特性进行成像,具
有实时、无创、便携等优点。
核医学成像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人 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情况进行成像, 可反映人体生理、生化及代谢等信 息。
光学成像
利用光学原理和技术对人体组织进 行成像,如内窥镜、光学显微镜等 。
03
脑肿瘤
通过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和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案例二: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分析
肺炎
X线或CT检查可显示肺部实变影,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可以对肺炎做出准确诊断。
肺结核
通过X线或CT检查,可以观察到肺结核的特征性表现,如钙化、空 洞形成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技术
将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进行融合,提供全面的诊断信息,提高诊断 准确性。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36学时见习学时:18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病理生理前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已发展成为常规X线检查、CT、MRI及血管数字减影成像等多种高科技诊断设备的综合应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又拓宽了医学影像诊断的范畴,从单一的诊断模式向诊断与治疗方面纵深发展,极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内容。

本大纲是为在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时编写的,大纲的内容是由《实用放射学》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选用教材进行编写。

该教材系国内许多知名教授编写,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安排,分为重点掌握,一般了解及自学三部分,达到学以致用、不够再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了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本课程总学时450学时,大课讲授300学时,小课实习150学时。

大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与实习课比例为2:1,实习课主要实习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不专门安排实习课。

实习课教学要求见与本大纲配套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实习指导。

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各种不同成像手段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诊断原则与步骤和图像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并对各种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掌握适应症。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制作的多媒体理论授课,结合实习课现场观看不同的影像设备,领会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通过不同成像技术的影像阅片分析,掌握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6学时,实习课:8学时。

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前言了解介绍X线的产生,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导言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应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来获得患者内部身体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本文旨在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学习指南,助力其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学习1.1 解剖学基础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了解。

学习者应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和相互关系,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同时,理解解剖学术语的使用方法和意义也至关重要。

1.2 影像学物理学理解影像学物理学的原理是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先决条件。

学习者需要了解X射线的产生和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影像技术的原理。

此外,掌握辐射防护和安全性知识,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一环。

1.3 影像学病理学影像学病理学是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通过影像学表现来识别和评估疾病的特征和过程。

学习者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如肿瘤、炎症、损伤等。

此外,对不同器官、组织的病理学特点也应有一定了解,为影像信息的正确解读提供基础。

第二部分:技能训练2.1 影像学解读影像学解读是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者最核心的技能之一。

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影像学图像,学习者需要逐步培养对正常解剖学结构和异常病变的鉴别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习者应学会编写准确和完整的影像学报告,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2.2 影像学技术操作学习者还需要掌握不同影像技术的操作和操作。

对于X射线、CT和MRI等常用设备,学习者应熟悉其使用方法、图像调整和处理技巧。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者还应注意辐射防护和安全操作,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2.3 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学习者需关注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如数字化成像、多模态影像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影像诊断实战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实战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实战指南第1章医学影像学基础 (4)1.1 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 (4)1.1.1 X线检查 (4)1.1.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4)1.1.3 磁共振成像(MRI) (4)1.1.4 核医学成像 (4)1.1.5 超声成像 (4)1.2 影像学设备与成像原理 (4)1.2.1 X线设备与成像原理 (4)1.2.2 CT设备与成像原理 (4)1.2.3 MRI设备与成像原理 (5)1.2.4 核医学设备与成像原理 (5)1.2.5 超声设备与成像原理 (5)1.3 影像学检查安全与质量控制 (5)1.3.1 影像学检查安全 (5)1.3.2 影像学质量控制 (5)第2章头颈部影像诊断 (5)2.1 头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5)2.1.1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 (6)2.1.2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6)2.1.3 颅脑外伤的影像诊断 (6)2.2 颈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6)2.2.1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影像诊断 (6)2.2.2 颈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6)2.2.3 颈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6)2.3 眼及眼眶病变的影像诊断 (6)2.3.1 眼内病变的影像诊断 (6)2.3.2 眼眶病变的影像诊断 (7)2.3.3 眼部血管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7)第3章胸部影像诊断 (7)3.1 常规胸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7)3.1.1 气道病变 (7)3.1.2 肺实质病变 (7)3.1.3 胸膜病变 (7)3.2 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7)3.2.1 良性肺部肿瘤 (7)3.2.2 恶性肺部肿瘤 (7)3.2.3 肺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8)3.3 胸膜及胸壁病变的影像诊断 (8)3.3.1 胸膜病变 (8)3.3.2 胸壁病变 (8)3.3.3 胸膜及胸壁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8)第4章心脏与大血管影像诊断 (8)4.1 心脏结构与功能成像 (8)4.1.1 超声心动图 (9)4.1.2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 (9)4.1.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9)4.1.4 核素显像 (9)4.2 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诊断 (9)4.2.1 冠状动脉CTA (9)4.2.2 冠状动脉造影 (9)4.2.3 超声心动图 (9)4.3 大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 (10)4.3.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10)4.3.2 磁共振成像(MRI) (10)4.3.3 超声心动图 (10)4.3.4 核素显像 (10)第5章腹部与盆腔影像诊断 (10)5.1 肝脏病变的影像诊断 (10)5.1.1 超声检查 (10)5.1.2 CT检查 (10)5.1.3 MRI检查 (10)5.1.4 放射性核素显像 (11)5.2 胰腺病变的影像诊断 (11)5.2.1 超声检查 (11)5.2.2 CT检查 (11)5.2.3 MRI检查 (11)5.3 肾脏病变的影像诊断 (11)5.3.1 超声检查 (11)5.3.2 CT检查 (12)5.3.3 MRI检查 (12)5.4 盆腔病变的影像诊断 (12)5.4.1 超声检查 (12)5.4.2 CT检查 (12)5.4.3 MRI检查 (12)第6章骨与关节影像诊断 (12)6.1 骨折与创伤的影像诊断 (12)6.1.1 概述 (12)6.1.2 X线平片 (13)6.1.3 CT扫描 (13)6.1.4 MRI (13)6.2 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13)6.2.1 概述 (13)6.2.2 X线平片 (13)6.2.3 CT扫描 (13)6.2.4 MRI (13)6.3 骨髓炎与骨关节感染的影像诊断 (13)6.3.1 概述 (13)6.3.2 X线平片 (13)6.3.3 CT扫描 (14)6.3.4 MRI (14)6.4 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 (14)6.4.1 概述 (14)6.4.2 X线平片 (14)6.4.3 CT扫描 (14)6.4.4 MRI (14)第7章软组织病变影像诊断 (14)7.1 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 (14)7.1.1 良性软组织肿瘤 (14)7.1.2 恶性软组织肿瘤 (14)7.2 软组织感染的影像诊断 (15)7.2.1 急性软组织感染 (15)7.2.2 慢性软组织感染 (15)7.3 软组织创伤的影像诊断 (15)7.3.1 软组织挫伤 (15)7.3.2 软组织撕裂伤 (15)7.3.3 骨折伴随软组织损伤 (15)第8章儿童影像诊断 (15)8.1 儿童生长发育与影像诊断 (15)8.2 儿童颅脑病变的影像诊断 (16)8.3 儿童腹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16)8.4 儿童骨骼病变的影像诊断 (16)第9章分子与功能影像诊断 (16)9.1 分子影像学概述 (16)9.2 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 (16)9.2.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16)9.2.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16)9.2.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17)9.3 神经系统功能影像诊断 (17)9.3.1 脑血管疾病 (17)9.3.2 神经退行性疾病 (17)9.3.3 精神疾病 (17)9.4 肿瘤功能影像诊断 (17)9.4.1 肿瘤生物学特性评估 (17)9.4.2 肿瘤疗效监测 (17)9.4.3 肿瘤复发与预后评估 (17)第10章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7)10.1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发展 (18)10.2 深度学习技术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8)10.3 影像组学与大数据分析 (18)10.4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18)第1章医学影像学基础1.1 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无创或微创性观察和研究的学科。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1、肺血减少:右心排血受阻而引起的肺内血容量减少2、冠心病定义:指冠状动脉硬化及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3、胸部X线片上的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S状。

4、支气管气象:在X线胸片及CT片上,实变的肺组织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小肺癌中。

5、窗宽:指监视器中最亮灰阶所代表的CT值与最暗灰阶所代表CT值的跨度。

6、窗位:指窗宽上限所代表CT值与下限所代表CT值的中心值。

7、空气支气管征:指由于实变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其内有时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

8、空洞与空腔:空洞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形成的透亮区。

空腔是指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9、肺门角:两肺门均可分为上下两部,右肺门上下两部之间相交形成钝的夹角。

10、戒指征:扩张支气管与CT层面垂直时,由扩大的支气管腔与周围正常的血管断面构成。

11、卫星病灶:指结核球有时出现环形或较大的钙化,有时可见空洞,在其周围肺野可见散在的增殖性,纤维性或钙化样病灶。

12、结核球:指干酪性病变被纤维组织所包裹而形成的球形病灶。

好发于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多为单发,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大小多在2-3厘米,密度较高。

填空题1、 X线是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2、 X线特性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3、CT图像测量中用于表现组织密度的统一计量单位,称为(亨氏单位Hu,CT值在0Hu左右多为水样组织,-1000Hu左右为气体、)4、CT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方位重组、表面遮蔽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演示、CT仿真内镜)5、肺门是指肺门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组织在X线上的总合投影。

6、肺部基本病变包括(渗出与实变、增殖性病变、纤维化、钙化、结节和肿块、空洞与空腔、肺间质改变)7、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分期(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8、肺结核病分类有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9、原发综合征包括(原发病灶、淋巴结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10、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较典型的“三均匀”即(肺野分部均匀、大小抑制、密度均匀)11、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的肺癌,组织学上主要为(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12、前纵膈肿瘤中多见胸骨后甲状腺、胸腺瘤、畸胎瘤、中纵膈肿瘤以淋巴瘤、支气管囊多见,后纵隔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13、局限性胸腔积液包括(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1、正常心影约大部分位于胸骨中线左侧,少部分位于右侧,心尖指向左前下。

最新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最新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36学时见习学时:18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病理生理前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已发展成为常规X线检查、CT、MRI及血管数字减影成像等多种高科技诊断设备的综合应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又拓宽了医学影像诊断的范畴,从单一的诊断模式向诊断与治疗方面纵深发展,极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内容。

本大纲是为在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时编写的,大纲的内容是由《实用放射学》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选用教材进行编写。

该教材系国内许多知名教授编写,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安排,分为重点掌握,一般了解及自学三部分,达到学以致用、不够再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了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本课程总学时450学时,大课讲授300学时,小课实习150学时。

大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与实习课比例为2:1,实习课主要实习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不专门安排实习课。

42实习课教学要求见与本大纲配套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实习指导。

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各种不同成像手段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诊断原则与步骤和图像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并对各种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掌握适应症。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制作的多媒体理论授课,结合实习课现场观看不同的影像设备,领会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通过不同成像技术的影像阅片分析,掌握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