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丝昆虫解析

合集下载

不同吐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不同吐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非鳞翅目吐丝的昆虫膜翅目、纺足目、同翅 目、脉翅目、毛翅目。
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代表:家蚕和蚕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 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 复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 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 使用。主要应用于食品、生物材 料、化妆品、和吸水材料方面。
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非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妆品、和吸水材料方面
谢谢观看
桑蚕丝和柞蚕丝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复 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 通常所说的桑蚕丝,就是栽桑养家蚕结的茧里抽出的蚕丝,这种蚕 丝色泽白里略带黄色,手感细腻、光滑,有一股淡淡的动物纤维特有的 气味。用桑蚕丝制作出来的被子特别柔软、贴身,手工层叠制成的蚕丝 被更加耐用。另一种蚕丝就是柞蚕丝,它是用柞蚕茧抽丝出来的。柞蚕 俗称野蚕,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它由人工放养在野外柞林之中,以柞 叶为食。和桑蚕丝相比,柞蚕丝的颜色比较深,纤维较粗,其本色为黑 灰色
不同吐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目录
吐丝昆虫主要目的介绍
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非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吐丝昆虫主要目的介绍
鳞翅目绢丝昆虫
已利用的吐丝昆虫中,它们全分布在鳞翅目, 大部在蚕蛾科和大蚕蛾科。它们是蚕蛾科中 的桑蚕、家蚕和桑蜡,大蚕蛾科中的柞蚕、 樟蚕、大山蚕、擂蚕、栗蚕、蓖麻蚕和天蚕。
非鳞翅目绢丝昆虫

(完整版)资源昆虫学-绢丝昆虫

(完整版)资源昆虫学-绢丝昆虫

zoological subject
陕西理工学院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绢丝昆虫
zoological subject
陕西理工学院
绢丝昆虫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2柞蚕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陕西理工学院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绢丝昆虫概述 2 主要的产丝昆虫 3 家蚕形态与生长 4 蚕的养殖 5 蚕的综合利用
绢丝昆虫
zoological subject
陕西理工学院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绢丝昆虫概述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昆虫。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中 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 量分布。柞蚕是全变态昆虫,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 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经四次眠和蜕皮。每蜕皮1 次,递增1龄。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生菜叶、柘叶、
楮叶、榆叶、鸭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 然食料。蚕一生约食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 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 叶量的85%以上。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 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 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蚕砂枕有祛风降湿、健脑明目 等功效
绢丝昆虫
zoological subject
陕西理工学院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迷宫蛛昆虫记中的摘录与赏析

迷宫蛛昆虫记中的摘录与赏析

迷宫蛛昆虫记中的摘录与赏析
摘要:
1.迷宫蛛的简介与特点
2.昆虫记中迷宫蛛的形象描绘
3.迷宫蛛的生活习性与捕猎方式
4.昆虫记中迷宫蛛的故事情节赏析
5.迷宫蛛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6.总结迷宫蛛的特点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
正文:
迷宫蛛,这种神秘的昆虫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它们分布在我国的多个省份,如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迷宫蛛的背甲呈浅褐色,有两条深褐色条斑纵贯前后。

这种蜘蛛并不结网捕猎,而是以其他聪明的方式猎取食物。

在昆虫记中,迷宫蛛的形象生动且富有个性。

它们在生活中充满活力,小心翼翼地探寻着周围的环境。

迷宫蛛的捕猎方式独具匠心,它们会跋山涉水,竭尽所能地追求猎物。

当猎物出现时,迷宫蛛会迅速采取行动,展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

昆虫记中的迷宫蛛故事情节丰富多样,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这种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迷宫蛛在故事中象征着勇敢、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它们面对困境时,总能找到出路,如同人们在生活中的困境中寻找希望。

总之,昆虫记中的迷宫蛛具有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阅读昆虫
记,我们可以了解到迷宫蛛的生活习性、捕猎方式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绢丝昆虫

绢丝昆虫
蚕匾式:优点是充分利用蚕室空间。缺点是给 桑、除沙困难,且所需蚕具多,成本高。
蚕台式:优点是空间利用率高,成本低,操作 方便。
地面式:优点是投资少,成本低,操作方便, 功效高。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不经济。
5.上簇 (1)簇具 蚕吐丝引茧的簇具主要的有伞形簇、 蜈蚣簇、折簇(波浪簇)和方格簇几种。
(2)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熟蚕上簇后硬保持一 定的室温,切忌忽高忽低。
二、蓖麻蚕Samia cynthia ricina(Donovan)
蓖麻蚕原产印度,主食蓖麻叶。我国从20 世纪30年代起曾数次引种,均未能大面积生 产。1952年中国科学院再次引种获得成功, 50年代至60年代在20多个省区推广,后来逐 年下降,现在仅有少数几个省区饲养。
蓖麻蚕茧丝弹性大、纤维均匀、耐酸、耐 碱、耐磨。茧丝长,染色程度较浅但较均匀, 织物表面疵点少,绸面清晰平挺。缺点是织
3. 桐乡青(叶眼青、青皮湖桑、五眼头) 叶片调萎慢,硬化稍早,叶质优良,抗桑褐 斑病和桑萎缩型萎缩病较强,但抗桑细菌性黑 枯病弱,易感染桑枯叶病和桑比白粉病。
4. 盛冬1号 叶质优良,生长快,长势旺,产量高于荷叶白 20%左右。枝条扦插易成活,抗桑萎缩型萎缩病 较强,但耐寒性稍弱。
5. 育2号
发芽率高,树性强健,耐伐。对桑黄化型萎缩 病和桑细菌型黑枯病抵抗力强,但抗寒性弱,不 耐旱,且易受虫害。
6. 大红皮(嘉定红桑、红皮桑) 发芽率不高,秋叶定花早,叶片调萎慢,耐储 藏。其抗病耐湿力均强,但不耐寒,受天牛危害。
7. 广东桑(广东荆桑) 种子多、发芽早,且发芽率高。生长适当,发 条力强,耐砍伐。但叶片易调萎,不耐储藏。 秋叶硬化早,对桑萎缩病抵抗力较强,但易感 染桑李白粉病、桑枯叶病和桑芽枯病,抗寒能 性较弱,不耐寒。

资源昆虫学复习重点

资源昆虫学复习重点

1.昆虫资源与资源昆虫的区别昆虫资源,即指昆虫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劳动产物等)、昆虫行为或昆虫体本身,可以被食用、药用、生产、娱乐、加工等方式,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资源资源昆虫:指那些虫体本身或其产物、行为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所利用的昆虫(前者着重于能够为人类带来经济价值的资源,后者着重于为带来经济价值而使用的昆虫)2.资源昆虫分级第一级资源昆虫:虫体本身或其产物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的昆虫种类,如药用昆虫、饲用昆虫、食用昆虫、观赏昆虫第二级资源昆虫:必须通过作用于其他生物而对人类产生利益,如天敌昆虫、农作物传粉昆虫特殊资源昆虫:包括科学研究用昆虫、环境监测昆虫以及构成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今后作为生物工程重要基因库等特殊用途的昆虫种类狭义的资源昆虫主要指的是第一级资源昆虫和传粉昆虫3.资源昆虫有哪些种类和用途(1)药用昆虫(2)工业原料昆虫(3)绢丝昆虫(4)传粉昆虫(5)食用与饲用昆虫(6)天敌昆虫(7)观赏昆虫(8)环保昆虫(9)科学研究昆虫(10)法医昆虫药用昆虫:1.常见的药用昆虫有哪些?冬虫夏草(虫草蝙蝠蛾、蛹虫草)斑螯、地鳖虫、僵蚕、蚁狮、胡蜂、牛虻、蜣螂、洋虫、柞蚕、蝉脱、桑蝶蛸、蟋蟀、九香虫、蚂蚁、蜜蜂2.可以人工养殖的药用昆虫有哪些?简述养殖技术3.谈谈冬虫夏草的“冬虫”与“夏草”的含义,简述冬虫夏草自然资源现状与现代最新开发利用技术本草备要:冬虫夏草,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具化为草。

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冬虫:僵虫菌核(幼虫尸体)夏草:冬虫夏草菌子实体狭义的冬虫夏草冬季高山草甸土中的蝙蝠蛾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使幼虫僵化,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广义的冬虫夏草:凡是由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实体的菌物结合体都成为冬虫夏草4.举例说明虫菌复合体的药用价值5.举例说明昆虫药物与常见的中成药的关系绢丝昆虫:家蚕为鳞翅目蚕蛾科1.家蚕养殖的主要步骤有哪些?收蚁一一饲养一一上簇一一采茧一一羽化制种一一催青2.目前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绢丝昆虫有哪些?家蚕、柞蚕、蓖麻蚕、天蚕3.主要的家蚕病害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家蚕的病害可以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家蚕的应用

家蚕的应用

家蚕的应用生命科学学院生科师范(5)班周小玲222011317011152摘要:家蚕的应用一向是吐丝结茧,蚕丝一向被人们作为优质的衣料素材使用。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才开始对家蚕进行了研究及产品开发,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向生命科学其它领域的广泛渗透,家蚕的研究也逐渐向分子水平方向发展。

应用方面也由原来的绢丝织物向医药、食品、生物制剂等领域进一步延伸。

本文就家蚕的新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蚕丝应用模式生物生物医药蚕丝素膜一.家蚕蚕丝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家蚕所产蚕丝作为一种蛋白质纤维具有独特的特性,它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降解性等,这使它满足了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

蚕丝作为一种生物性原料,与人体的角质和胶原同为蛋白质,结构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生物相溶性,且透气、吸湿等物理性能良好。

蚕丝由丝素和丝胶组成,这两部分在医学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缝合线用蚕丝作为手术缝线由来已久,在体内不会引起过敏或致癌。

人造血管也是以蚕丝纤维为原料直接编造而成的。

迄今已能制造各种不同类型和口径的真丝人造血管,适应各种不同的血管病变治疗。

真丝缝合线已成功用于肌腱组织中,研究发现由蚕丝制成的绳状物可产生相当于人体前十字韧带的机械强度。

植入丝素绳的人类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外力刺激的条件下培养,具有黏附性和增殖性,并表现出人类韧带的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III以及肌腱蛋白的特征。

(2)、蚕丝素膜蚕丝素膜经钴辐照消毒可制成创面保护膜用于浅度烧伤,创伤和整形取皮区等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

国内也有研究人员以丝素用于多孔药物载体、细胞培养基、人造皮肤等生物医学领域为目标,开发了多孔丝素膜,改善了普通丝素膜的透气、透湿性。

另外,丝素药物缓释材料可调节多孔丝素膜的孔尺寸和孔隙率,具有较大的药物控制范围。

蚕丝素蛋白膜还可作为酶的载体并制作生物传感器。

近来许多天然聚合物,如胶原蛋白、明胶和血清蛋白常常用来固定酶、细胞或微生物,但用这些材料制定的固定化载体易于使生物催化剂泄露,不得不采用少许试剂和戊二醛,聚乙烯亚胺进行交联,或用纤维素透析膜进行覆盖。

资源昆虫学-绢丝昆虫

资源昆虫学-绢丝昆虫

zoological subject
陕西理工学院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绢丝昆虫
蚕蛾科Bombycidae
中形蛾子,体粗壮多毛, 触角栉状,喙退化。前翅M1与 R5 分离或只短短相连。后翅 Sc+R1以一横脉与中室连接;前 翅外缘波状弯曲。 幼虫第8腹节背面有一短角 突,体光滑,似天蛾,但体无 斜纹,胸部显著隆起,两腹足 间的距离较趾钩列为长,可以 区别。家蚕为我国劳动人民驯 化饲养的种类,利用蚕丝织绸 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又名大山蚕、大,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分布于中国、 印度、日本、缅甸、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乌桕蚕2化或3化,蛹态越冬。成虫是蛾类中最大型。翅 顶呈镰状弯曲,头、胸、腹均为赤褐色。前、后翅中央有3 角形透明斑纹,斑纹外缘为黑色,黑色线的外缘为淡红色至 紫褐色。前、后翅的外缘为褐色并带有波状黑线,前翅翅面 有一眼状纹。产卵约200粒。各代卵期7~10天。幼虫期6龄 或7龄,春、夏蚕全龄期35天左右,秋蚕40天左右。春茧较 大,秋茧较小。茧脱胶后可纺丝,丝质优良,强伸力均好, 织成的绢绸,称“水紬”,非常耐用。
zoological subject
陕西理工学院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绢丝昆虫
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养蚕已有专用蚕 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 饲养,元代《士农必用》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 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据《齐民 要术》记载,人们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宋元 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农桑辑要》总结了蚕病与叶 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 种等方法。采用杂交方法培育嘉种,淘汰病蚕防止蔓延。 中国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元前十一世纪, 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 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 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 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工业原料昆虫(绢丝昆虫)

工业原料昆虫(绢丝昆虫)
所引起。而两者的分泌‘又受脑分泌的闹激素所控制。
❖ 食性:由于人工的长期驯化,家蚕成为基本上靠桑叶作饲料的寡食性昆虫。
❖ 生长发育:蚁蚕体重约0.5mg,经过3周的取食体重变成5g以上;绢丝腺增重 14-15万倍;体积增长了500倍左右。
❖ 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温度、湿度。
家蚕的品种分类
✓ 根据地理分布:中国种、日本种、欧洲种、热带种。 ✓ 根据眠性:三眠蚕、四眠蚕、五眠蚕。 ✓ 根据根据幼虫的斑纹:白蚕、花蚕。 ✓ 化性: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 ✓ 根据茧色:白茧种、黄茧种。 ✓ 根据饲育时期:春用品种、夏秋用品种、春秋兼用品种。
大类。
蚕种的繁育与保护
❖ 蚕种繁育是需要专门设备和人员的专业性生产,由蚕种场进行。目前生产 上应用的品种大多是中国系统和日本系统与各地方品种间的杂交后代。原蚕 指纯粹的某个地方品种。用于杂交的两个品种饲养过程中要喂饱、桑叶要充 分成熟,同时注意调节它们的发育进度,以达到同日发娥。
❖ 为了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使孵化,或为了使越年卵当年孵化,可用人工 孵化法。
蚕茧根据茧色可分为白茧和黄茧
蛹 :褐色纺锤形,雌蛹腹部大,末端圆形,第八腹节腹面中央从前缘到后缘有一 “X” 状
弧线;雄蛹体较瘦小,腹末较尖,第九腹节腹面中央有一凹陷小点。
普通种制造是将中系和日系品种对交 成一代杂交种,因此在蚕期或蛹期必须 分离雌雄,这个作业叫雌雄鉴别。正确 鉴别分离是保证杂交彻底,提高蚕种质 量的重要环节.
野桑蚕
柞蚕成虫
市场上销售的柞蚕蛹 柞蚕幼虫
蚕茧的加工
❖ 蚕茧的收购 • 按照国家规定的评茧标准和检验办法检验茧质,评定等级,为蚕茧买卖双方提供依据。
• 蚕茧的收购贯彻优质优价,劣质低价,分级论价的原则。 • 目前,江浙等重点蚕区蚕茧的收购主要依据选除茧率、解舒率、茧丝长、茧丝的纤度、

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机制

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机制

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机制家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它是绢丝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生产上,科学地控制家蚕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于提高蚕丝的品质和数量、缩短孵化期、延长蚕丝生产期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家蚕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学的机制。

内分泌调控内分泌系统对于家蚕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蚕的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脑垂体、前腺和卵巢。

其中,脑垂体分泌的脑下垂体前叶激素会促进家蚕的生长和发育。

前腺参与家蚕的内分泌调节和代谢调节,主要分泌蜕皮激素和腺激素。

卵巢则主要负责促进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营养调控营养是家蚕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家蚕通过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营养不足或缺乏会导致蚕体虚弱、生长缓慢或停滞,并且会影响到家蚕的生殖能力。

因此,科学合理地为家蚕提供营养是控制家蚕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环境调控环境因素也会对家蚕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家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都会影响家蚕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和代谢水平。

因此,在家蚕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提高家蚕的生产效能。

基因调控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不仅受到内分泌、营养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基因的调控。

家蚕的生长和发育是由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所决定的。

因此,科学合理地研究家蚕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了解家蚕基因调控的机制,对于掌握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规律,以及培育高产优质的家蚕品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家蚕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许多生物学和生化学的机制的影响。

同时,科学合理地调节内分泌、营养、环境和基因等因素,对于提高家蚕的生产效能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绢丝昆虫

.绢丝昆虫

第二章绢丝昆虫自然界能吐丝、作茧的昆虫约400~500种,但真正用于商业性生产的仅10种左右,能抽丝作纺织原料的只有蚕类,包括桑蚕(家蚕)和非桑蚕(野蚕)。

第一节桑蚕Bombyx mori L.桑蚕起源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养殖历史,中国养蚕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

到12世纪,以桑蚕饲养为中心的世界蚕业初具规模,19世纪中期主要养蚕国家有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后来欧洲蚕业因微粒子病猖撅等原因衰退。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蚕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突飞猛进,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生丝产量约占世界的80%,生丝和蚕种迅速占领世界市场。

但是,最近20年来日本蚕业因产业结构变化,蚕农急剧减少,蚕茧产量连年下降,1992年仅产茧 1 5554 t,蚕业出现萎缩不振的局面。

相反,我国近10年来桑蚕生产发展迅速,1992年产茧60万吨,生丝5.6万吨,跃居世界第一,又占领了世界市场,成为世界丝绸出口第一大国,年创汇达30亿美元。

一、形态桑蚕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虫态才能完成一个世代。

成虫:身体和翅灰白色,触角栉状,前翅顶角下方凹陷。

成虫产卵后以卵过冬。

卵: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

初产时淡黄色,越年卵经4~5日变灰紫色或略带绿色。

非越年卵通常不变色。

幼虫:刚孵化时黑褐色,形似蚂蚁,称“蚁蚕”,表面多瘤状突起,有3~6根刚毛。

两天内体色趋淡,进入“疏毛期”。

1~3龄蚕称为“小蚕”,4~5龄蚕称为“大蚕”。

末龄蚕逐渐停止进食,身体缩短、透明,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蛹:初时白色,随后逐步变硬,变黄,最后成深褐色(图2-1)。

二、生物学特征(一)化性昆虫一年内产生的世代称为化性。

一年内只发生1代就产下越年卵的称为一化性。

一年内发生2代,第1代产不越年卵,第2代才产越年卵的称为二化性。

一年内发生3代以上的,称为多化性。

一化性品种适于寒冷地区饲养。

幼虫期长,蚕大,茧丝质良好。

不同吐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不同吐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不同吐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目录
吐丝昆虫主要目的介绍
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非鳞鳞翅目绢丝昆虫
已利用的吐丝昆虫中,它们全分布在鳞翅目, 大部在蚕蛾科和大蚕蛾科。它们是蚕蛾科中 的桑蚕、家蚕和桑蜡,大蚕蛾科中的柞蚕、 樟蚕、大山蚕、擂蚕、栗蚕、蓖麻蚕和天蚕。
非鳞翅目绢丝昆虫
非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妆品、和吸水材料方面
谢谢观看
桑蚕丝和柞蚕丝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复 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 通常所说的桑蚕丝,就是栽桑养家蚕结的茧里抽出的蚕丝,这种蚕 丝色泽白里略带黄色,手感细腻、光滑,有一股淡淡的动物纤维特有的 气味。用桑蚕丝制作出来的被子特别柔软、贴身,手工层叠制成的蚕丝 被更加耐用。另一种蚕丝就是柞蚕丝,它是用柞蚕茧抽丝出来的。柞蚕 俗称野蚕,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它由人工放养在野外柞林之中,以柞 叶为食。和桑蚕丝相比,柞蚕丝的颜色比较深,纤维较粗,其本色为黑 灰色
非鳞翅目吐丝的昆虫膜翅目、纺足目、同翅 目、脉翅目、毛翅目。
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代表:家蚕和柞蚕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 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 复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 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 使用。主要应用于食品、生物材 料、化妆品、和吸水材料方面。
鳞翅目绢丝昆虫吐丝的比较

大蚕蛾科绢丝昆虫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序列及其系统发育研究

大蚕蛾科绢丝昆虫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序列及其系统发育研究
rN R A基因 3 端 、 A+T丰富区、 N ‘tN “、 N 和 N 2基 因5 t A 、 A t A R R R D 端 , 与家蚕 和野桑蚕 mtN D A排列顺序相 同 ; £. 在 R N 和 N 2基 因之 间有一段非编码 区. A D 根据柳 蚕 3个 tN R A基 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定了其二级结构. 于 5种大蚕蛾科绢 基 丝昆虫和家蚕 mtN D A A+T丰富 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 , 蚕与 蓖麻 蚕 、 柳 樗蚕 的亲缘关 系较近 , 与柞蚕 的亲缘 关系较
C ieeA ae f giutrl cecs h n agJ ns 108, hn ) hns cdmyo r l a Sine,z ej n i gu2 2 1 C ia A c u i a ( .Y n hn ge oaoa col f i nier g ace gJ n s 27 ,C ia 3 ac egHi r ct n Sho o o g e n ,Y n hn i gu24 3 h V il B e n i a 1 hn )
Abtat os d e hl eyo lm t f au ia ,h i c odi N s( t N s eeet c src :T t yt yo n f i o so S tmi e tem t h n r D A m D A )w r x a- u hp g sk h d o l a r
S E ig a’ C E iun’ T N h n ig’ S N Xa l g , H N X nj 。 i , H N Ly a , A G S u m n , U i o on
Z HAO Qioig . ZHU C e I al I n . h nI .GU j 1 O Xie . i

丝绸虫亚洲地区常见的昆虫主要用于丝绸和观赏产业

丝绸虫亚洲地区常见的昆虫主要用于丝绸和观赏产业

丝绸虫亚洲地区常见的昆虫主要用于丝绸和观赏产业丝绸虫是亚洲地区常见的昆虫,主要用于丝绸和观赏产业。

它们是一类特殊的昆虫,以它们的丝绸蛹茧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丝绸虫在亚洲地区的分布和利用,以及它们在丝绸和观赏产业中的重要性。

1. 丝绸虫在亚洲地区的分布丝绸虫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和泰国等地。

它们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在这些地区,丝绸虫被广泛饲养和栽培,以满足丝绸和观赏产业的需求。

2. 丝绸虫的生命周期丝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雌性丝绸虫会产下数十到数百个卵,这些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孵化出幼虫。

幼虫会在叶子上找到合适的地方,开始吃食并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会蜕皮多次,生长为成熟的蛹。

成熟的蛹会将自己包裹在丝绸蛹茧中,在一段时间后化蛹为成虫。

3. 丝绸虫的丝绸生产丝绸虫的丝绸蛹茧是非常有价值的原材料。

在丝绸生产过程中,人们会将成熟的蛹茧投入热水中,使蛹茧上的胶质溶解,然后将丝绸连成丝。

这些丝绸可以用来制作各种产品,如丝绸织物、丝绸被褥和丝绸衣物等。

丝绸虫的丝绸产业在亚洲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4. 丝绸虫的观赏价值除了丝绸产业,丝绸虫还具有观赏价值。

人们喜欢养殖丝绸虫作为宠物或种群观赏。

丝绸虫的幼虫身体色彩鲜艳,造型美观,非常吸引人。

人们可以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从幼虫到蛹再到成虫的转变,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和惊喜。

5. 丝绸虫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对丝绸的需求增加,丝绸虫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为了保护丝绸虫的生存环境和促进其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保护丝绸虫栖息地,控制有害的农药使用,推动科学饲养和种植管理等。

只有保持平衡的利用和保护,才能确保丝绸虫的繁衍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丝绸虫作为亚洲地区常见的昆虫,主要用于丝绸和观赏产业。

它们的丝绸蛹茧是丝绸产业的重要原材料,而它们的观赏价值也不容忽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阿波罗绢蝶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阿波罗绢蝶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阿波罗绢蝶阿波罗绢蝶属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动物。

绢蝶是中国蝶类中最为珍贵的蝶类。

绢蝶翅形混圆;翅膜五色透明;状如丝绢,因此得名。

翅面常有黑色、红色和蓝色斑点或者斑纹。

体态淡雅华贵,耐寒性强,常常生活在雪线上下。

阿波罗绢蝶绢蝶是中国蝶类中最为珍贵的蝶类。

绢蝶翅形混圆;翅膜五色透明;状如丝绢,因此得名。

翅面常有黑色、红色和蓝色斑点或者斑纹。

体态淡雅华贵,耐寒性强,常常生活在雪线上下。

在云南玉龙雪山,其主峰海拔5569米,海拔5000米以上就是终年雪山,有现代冰川发育。

这里就生活着普通红绢蝶、双珠大绢蝶、小红珠绢蝶等等。

阿波罗绢蝶是绢蝶科中的珍品,也是我国的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阿波罗绢蝶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纲:昆虫纲 Insecta目:鳞翅目 Lepidoptera科:凤蝶科 Papilionidae属:绢蝶属 Parnassius种:阿波罗绢蝶 P. apollo阿波罗绢蝶绢蝶都生活于高山,有很强的耐寒力,有的在雪线上活动,飞翔时紧贴地面,缓缓而飞好象在悠悠赏雪,因而较易捕捉。

阿波罗绢蝶为国产30多种绢蝶中较珍贵的种类,翅展50-80毫米,国内仅分布于新疆,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文名:阿波罗绢蝶;拉丁文学名:Parnassius apollinaris ( Staudinger , 1892 );科属:绢蝶科 Parnassiidae 绢蝶属 Archon;寄主:景天属(Sedum spp)。

绢蝶以秀丽清雅而倍受人们喜爱。

绢蝶翅白色或稍带淡黄色,半透明,前翅有几个大黑斑,后翅有2个大而鲜明的红斑,红斑中心白色,红斑围以黑边,更增添了娇美。

分布:新疆;欧洲各国、土耳其、蒙古。

此物种属于:《华盛顿公约》(CITES)保护级别:二类。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列为II保护对象,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国内仅分布于新疆。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在生殖管道中的变化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在生殖管道中的变化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在生殖管道中的变化叶恭银;胡萃;洪健;方月鲜【期刊名称】《电子显微学报》【年(卷),期】1999(18)2【摘要】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天蚕真核精子分成棒状头部和细线状尾部二部分,在睾丸中以精子束存在,核呈半圆形、大半圆形或椭圆形,鞭毛内部由线粒体衍生物和微管系统(轴丝)构成,微管系统由9根副微管、9根双微管和2根中央微管组成,属典型的9+9+2构型;顶体、核和鞭毛部质膜上均覆盖有片层外长物和网状外长物。

无核精子细长,其头尾部形态差异不明显,在睾丸中也以精子束存在,鞭毛内部由线粒体衍生物和微管系统构成,微管系统亦属典型的9+9+2构型,质膜上无任何外长物。

真核精子进入贮精囊、射精管后质膜上片层外长物消失,仅剩网状外长物,最后游离成单个精子。

无核精子进入贮精囊和射精管后呈单个分散分布。

在贮精囊和射精管腔内二种精子四周均分布有许多电子致密颗粒物,它们可能由附腺分泌而来。

【总页数】8页(P169-176)【关键词】天蚕;真核精子;无核精子;超微结构;生殖管道【作者】叶恭银;胡萃;洪健;方月鲜【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5.3;Q965【相关文献】1.珍贵绢丝昆虫天蚕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 [J], 叶恭银2.珍贵绢丝昆虫天蚕FXPRLamide家族神经肽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J], 魏兆军;赵远3.高温对珍贵绢丝昆虫--天蚕卵巢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叶恭银;胡萃;龚和4.珍贵绢丝昆虫--天蚕蚕蛾翅振行为观察 [J], 叶恭银;胡萃;张鸿翔5.高温对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睾丸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叶恭银;胡萃;龚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绢丝昆虫自然界能吐丝、作茧的昆虫约400~500种,但真正用于商业性生产的仅10种左右,能抽丝作纺织原料的只有蚕类,包括桑蚕(家蚕)和非桑蚕(野蚕)。

第一节桑蚕Bombyx mori L.桑蚕起源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养殖历史,中国养蚕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

到12世纪,以桑蚕饲养为中心的世界蚕业初具规模,19世纪中期主要养蚕国家有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后来欧洲蚕业因微粒子病猖撅等原因衰退。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蚕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突飞猛进,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生丝产量约占世界的80%,生丝和蚕种迅速占领世界市场。

但是,最近20年来日本蚕业因产业结构变化,蚕农急剧减少,蚕茧产量连年下降,1992年仅产茧 1 5554 t,蚕业出现萎缩不振的局面。

相反,我国近10年来桑蚕生产发展迅速,1992年产茧60万吨,生丝5.6万吨,跃居世界第一,又占领了世界市场,成为世界丝绸出口第一大国,年创汇达30亿美元。

一、形态桑蚕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虫态才能完成一个世代。

成虫:身体和翅灰白色,触角栉状,前翅顶角下方凹陷。

成虫产卵后以卵过冬。

卵: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

初产时淡黄色,越年卵经4~5日变灰紫色或略带绿色。

非越年卵通常不变色。

幼虫:刚孵化时黑褐色,形似蚂蚁,称“蚁蚕”,表面多瘤状突起,有3~6根刚毛。

两天内体色趋淡,进入“疏毛期”。

1~3龄蚕称为“小蚕”,4~5龄蚕称为“大蚕”。

末龄蚕逐渐停止进食,身体缩短、透明,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蛹:初时白色,随后逐步变硬,变黄,最后成深褐色(图2-1)。

二、生物学特征(一)化性昆虫一年内产生的世代称为化性。

一年内只发生1代就产下越年卵的称为一化性。

一年内发生2代,第1代产不越年卵,第2代才产越年卵的称为二化性。

一年内发生3代以上的,称为多化性。

一化性品种适于寒冷地区饲养。

幼虫期长,蚕大,茧丝质良好。

但体质弱,不适应高温多湿的夏秋期。

二化性品种适于温暖地区饲养。

幼虫期较短,体质强健,适应高温多湿夏秋期饲育,茧丝质比一化性稍差。

现在的蚕种虽然大部分是二化性,但是都经杂交改良,输入了茧丝质优良的一化性血缘。

多化性品种适于高湿地区饲养。

幼虫期短,茧小,丝量和出丝率低,茧丝细,分裂纤维少。

化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温度、光照等外界因素影响。

(二)眠性各龄期的蚕取食到一定程度,积累了一定的营养物质,就需要休眠,这种习性称眠性。

眠性可作为分龄的界限,幼虫每眠一次就增加一龄。

眠性是一种遗传性状,受激素调节,但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通常饲养的桑蚕有三眠蚕、四眠蚕和五眠蚕,只是品种不同。

三眠蚕中国种和朝鲜种多为三眠蚕种。

幼虫龄期短,饲养容易,茧形小且轻,收茧量少,但茧丝纤度细。

四眠蚕是最广泛饲养的品种。

五眠蚕从四眠蚕中分离育成,与三眠蚕相反,幼虫期长,茧形大而重,茧丝长而粗。

因为饲养不合算,故生产上都不采用。

(三)食性除主食桑叶外,也取食莴苣、蒲公英、榆树叶等,但不能依靠这些食物完成幼虫阶段而中途死亡。

桑叶中含有蚕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只要保证供应就能满足需要,添加其他营养得不偿失。

(四)生长蚁蚕孵化时体重约0.5mg,从桑叶中摄取营养和水分后,体重、体积不断增加。

经过3 周摄入20g左右的桑叶,变成 5 g 以上的熟蚕。

绢丝腺增长14~16万倍。

三、桑蚕的饲养本节通过观看教学录像片学习。

以下是录像片中的部分解说词。

(一)养蚕前的准备1.养蚕的时期珠江流域3~11月,年养蚕7~8次;长江流域4~10月,年养蚕4~5次;华北地区5~9月,年养蚕2~3次。

2.桑蚕的一般习性如前,略。

3.食桑量以一盒约2万条蚕种的食叶量计算,一般春蚕为650~750 kg,夏蚕为500~550 kg,秋蚕为450~500 kg。

4.蚕室和蚕具的清洗、消毒小蚕需要较高的温、湿生长环境,故而采用炕床炕房的蚕室饲养桑蚕进入4~5龄,对高温多湿的闷热环境适应差,故要变蚕室为干燥、通风换气良好的大蚕室环境。

消毒:石灰水粉刷蚕室外墙,或配置“蚕基安2号”喷射蚕室内墙。

蚕具可用蒸汽消毒法。

5.品种选择春蚕品种:菁松·皓月、浙蕾·春晓、苏5·苏6、新菁·朝露。

夏秋蚕品种有:新杭·科明蓝天·白云(苏3·3)·苏4浙农1号·苏12 广农3号·广农4号。

6.蚕种催青催青又称暖种,即把活化了的蚕卵放到合适的环境下,使胚胎顺利地朝着生产所需要的方向发育,直至孵化。

由于蚕卵在孵化前一天卵色变青,故称催青。

(二)小蚕饲养1.补催青小蚕入室后,逐渐升温至25.5℃;转青蚕卵入室要保持合适的温、湿度,绝对黑暗,操作在红光下进行。

2.孵化及收蚁经补催青后次日早上5时左右开灯感光,使卵孵化。

适时收蚁,春蚕在上午8时左右,夏秋蚕7时左右。

收蚁方法之一——网收法:在压卵网上铺一层收蚁网(小孔网、尼龙纱)。

当大多数蚁蚕出现食欲时,在收蚁网上撒切细的桑叶,10~15 min后蚁蚕爬上桑叶,即将收蚁网移至蚕匾内,给桑。

3.温、湿度管理标准温度:1龄蚕28℃,2龄蚕27℃,3龄蚕26℃,各龄蚕眠时均在标准温度的基础上降低1℃。

湿度标准:1~2龄蚕0.5℃,3龄蚕0.5℃~1℃。

4.给桑(1)桑叶选择:1龄蚕:叶色嫩绿色,叶位3~4叶;2龄蚕:叶色将转浓绿色,叶位4~5叶;3龄蚕:叶色浓绿色,叶位三眼叶(止芯芽)。

(2)桑叶的储藏:筐储法、沙坑储桑法(3)给桑次数及给桑量1~2龄蚕每天给桑3次,3龄蚕4次;按一盒蚕种计算,1龄蚕每天用桑叶1~1.5 kg,2龄蚕3.5~4 kg,3龄蚕18 kg。

5.匀座、整座及扩座匀座:人工移动使蚕在蚕座上分布均匀。

整座:将蚕座整理成需要的座型。

扩座:随着蚕体增大相应地扩大蚕座的面积。

需要面积:1龄0.7 m22龄1.6 m23龄4~5 m2。

需要蚕匾:1龄1只,2龄2只,3龄6只。

6.除沙除去蚕座上的残桑、蚕粪和糠草的过程称为除沙。

眠除沙:在蚕眠前的加网除沙。

起除沙:蜕皮后的首次除沙。

中除沙:起、眠除沙之间的各次除沙。

各期的除沙期和除沙次数:1龄不除沙或眠除沙;2龄起除沙、眠除沙各1次,3龄起除沙、中除沙、眠除沙各一次。

(三)大蚕饲养1.控制适温大蚕期的温、湿度的要求不像小蚕期那样严格,一般保持室温、即25℃~30℃,以偏低为佳。

2.给桑次数及给桑量4龄:日给桑4~5次,给桑量80 kg。

5龄:日给桑3次,给桑量550 kg。

3.扩座4龄:每盒种蚕座面积14 m2,每盒种用匾16只。

5龄:每盒种蚕座面积30 m2,每盒种用匾40只。

4.饲养方式大蚕饲养方式有普通育和条桑育两种。

普通育又分为蚕匾式、蚕台式和地面式三种。

蚕匾式:优点是充分利用蚕室空间。

缺点是给桑、除沙困难,且所需蚕具多,成本高。

蚕台式:优点是空间利用率高,成本低,操作方便。

地面式:优点是投资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功效高。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不经济。

5.上簇(1)簇具蚕吐丝引茧的簇具主要的有伞形簇、蜈蚣簇、折簇(波浪簇)和方格簇几种。

(2)控制适宜的温湿度熟蚕上簇后硬保持一定的室温,切忌忽高忽低。

6.适时采茧熟蚕上簇约经过6~7天,即蛹皮由淡黄色变为老黄色,即可以进行采茧。

第二节非桑蚕(野蚕)一、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rein-Meneville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古称野蚕、槲蚕,因喜食柞树叶得名。

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

现在中国的柞蚕生产分布于10多个省区,以辽宁、河南、山东等省为主。

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成虫 4 个发育阶段,经四次眠和蜕皮。

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天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仅幼虫期取食,以蛹越冬。

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

在放养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

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

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

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

柞蚕蛹期的保护层(内含蛹体)称柞蚕茧,在蚕业上供缫制柞蚕丝用。

柞蚕蛹可供食用,残渣可作鱼、畜、禽的饲料。

茧呈椭圆形,雌茧和秋茧稍大。

春茧淡褐色,秋茧深褐色。

主要由茧层、蛹体、蜕皮(蛹的外壳)组成。

茧层约占鲜茧重量的8%~12%,因受排出的消化管内容物浸润而变硬,影响茧丝的解舒。

茧丝平均一个重0.4~0.5 g;茧丝长一般700~800 m。

茧层重和茧层率高,则出丝多,经济价值高,收购柞蚕茧时常以此作为评茧的主要依据。

用柞蚕结茧时吐出的丝缕加工成的纤维称柞蚕丝,是织造柞丝绸的原料,在工业和国防上也有重要用途。

柞蚕茧丝由两根平行的扁平单丝并成,其主要成分为丝素和丝胶。

丝素白色半透明,有光泽,约占85%;丝胶淡褐色,约占13%;此外还有灰分、色素等,约占2%。

缫丝时把几个柞蚕茧的茧丝抽出,借丝胶粘合而成柞蚕丝。

柞蚕丝手感柔软有弹性,耐热性良好,温度高达140℃时强力才减弱,耐湿性强。

绝缘、强力、伸度、抗脆化、耐酸、耐碱等性能均优于桑蚕丝。

但织物缩水率大,生丝不易染色。

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

主要分布在中国。

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

生活史与习性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逐一置于产卵袋内或产卵纸上产卵。

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仅幼虫期取食,16小时后拆对,以蛹越冬(图2-2)。

①卵色灰白,因外被胶状物质而呈褐色。

扁椭圆形,长2.2~3.2 mm,宽1.8~2.6 mm,雌雄分放,钝端有受精孔。

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面一度出现凹陷,称卵涡;胚胎发育至气管完成期,卵面再度鼓起,或将雄茧作降温处理,并发出轻微响声,称卵鸣。

一头雌蛾产卵约200~400粒,每克重约100~120粒。

暖茧温度:二化性春用种初期宜逐日升高1℃左右,②幼虫从冬季至翌春保持0℃~5℃,孵化多发生在黎明。

在21℃~27℃的适温下,幼虫期约为45~55天,经4眠5个龄期,保种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

卵产后,约10 天孵化成幼虫。

幼虫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

胸部3个胸节,各有胸足1对。

第1胸节两侧和1~8腹节两侧各着生气门1对,各环节上有毛瘤,刚毛挺直。

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着生4对腹足和1对尾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