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谢朓山水诗特点是什么

合集下载

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清新自然的风格。

谢朓的诗有着一种清新自然的韵味,就像山间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他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色,而且写得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比如说他写“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你看啊,傍晚的彩霞就像锦缎一样铺散开来,清澈的江水安静得如同白色的绸带。

他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把那种傍晚江天的美景给勾勒出来了,画面感超强,就像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在你眼前展开。

这种描写不是那种堆砌辞藻的华丽,而是清新脱俗,让人一看就仿佛置身于那片美景之中。

二、声律和谐。

谢朓在诗歌的声律方面可是有着很大的贡献呢。

他就像一个音乐大师在摆弄音符一样摆弄诗歌的韵律。

在他的诗里,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读他的诗啊,就像听一首优美的曲子,朗朗上口。

他对声律的讲究,为后来唐代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他的诗比作一栋房子,那声律就是房子的框架结构,稳稳当当的,让整座“房子”既美观又牢固。

比如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读起来平仄错落有致,有一种节奏感,就像你走路的时候,脚步有规律地一左一右,非常协调。

三、情景交融的境界。

谢朓很擅长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色描写当中。

他可不是干巴巴地写景或者直白地抒情。

他会让景和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他在仕途不顺的时候写的诗,景色中就会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他写的山水就好像和他一样有着心事。

像“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这样的句子,表面上是在写鱼儿嬉戏让荷叶晃动,鸟儿飞散使得花朵飘落,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味,就能感觉到一种微妙的情绪在里面,也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许是对宁静生活中隐藏着的不安的一种暗示。

他就这么巧妙地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景色描写背后,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就像捉迷藏一样,很有趣味。

四、语言的锤炼。

谢朓对诗歌语言的锤炼那可是相当用心的。

他的用词非常精准,就像一个神射手,每一箭都能射中靶心。

他不会用那些冗长、繁杂的词汇,而是挑选最简洁、最富有表现力的字。

谢朓诗的特质及其对唐诗的影响

谢朓诗的特质及其对唐诗的影响

谢朓诗的特质及其对唐诗的影响谢朓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质,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谢朓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以宽广豪放的情感表达见长。

他善于以简洁而质朴的文字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其诗作中常融入对自然和生活琐事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真实感和生动感,给人以亲近和流畅的感觉。

其次,谢朓的诗歌充满了坦率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诗中常常表达对时世的忧虑和对民生乐困的关注,他曾经亲身经历隋末唐初的战乱和社会动荡,这种经历使他产生了对时局深切的感受和关切。

因此,他的诗作常常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社会批判,对唐代社会和人文气象的描写非常犀利和深刻。

此外,谢朓的诗歌语言简练如画,以艳丽的景象和多元的意象为特色。

他善于以简短而有力的词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多用色彩丰富的形象和充满情感的修辞手法,使他的诗作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艺术表现力。

谢朓的诗歌对唐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诗歌在形式上开创了新的探索。

他在诗的构思、节奏和韵律方面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桎梏,为后来的诗人拓宽了创作的空间。

其次,他的诗歌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写作范本和启示。

谢朓的诗作充满了真实和感人的情感,使人们意识到诗歌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有效方式。

他的诗作激发了后来诗人们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探索。

最后,谢朓的诗歌在揭示社会弊端和抒发正义情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诗作对社会的不公和丑恶现象进行了直接而坦率的揭示,对于人文关怀和道义批判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社会批判诗歌提供了范本。

总而言之,谢朓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实感人、坦率直接的风格为特点,对唐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创作启示。

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的比较

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的比较

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的比较摘要:谢灵运生于东晋大士族家庭,东晋名将谢玄之孙。

刘宋时为永嘉太守,历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

他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

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谢朓南朝齐诗人。

字玄晖。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宣城太守,因称谢宣城。

晚于谢灵运的时代,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的感情丰富细腻,书卷气很浓,性格单纯,没有世俗影响。

关键词:谢灵运谢朓比较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悲剧性诗人.他在仕途受阻、进身乏路的"幽愤"之中,为寻找"宣泄处",便转而走向山水自然,以他独到的审情调、趋向所创造出来的山水审美诗篇。

谢朓与谢灵运同族,经历类似。

谢灵运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

他以生动鲜明的辞色,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

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的雏形。

而且由此开始,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从诗歌内容上看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数是写游山观景的心得,多写山水的奇异景色,于山林中而得志,寻找乐趣,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同时,他在继承前代古诗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极貌写物”的各种表现技巧。

而谢眺山水诗比谢灵运山水诗要丰富,谢眺所生活时代统治阶级政治斗争分场激烈,他在诗歌中表现了对政治的畏惧和不满,反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和,和谢灵运相比,诗歌的社会意义更加突出。

谢灵运山水诗多按游览顺序写来,以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具体描写山水,也常常使用上句写山,下句写水的模式。

如《过始宁墅》写回始宁别墅游览的情景,用山水交替排偶的形式写出其居山临水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山行穷登顿,水涉尽回沿。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赏析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赏析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赏析《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赏析《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是南朝齐词人谢朓所写的一首五言诗。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朝代:南北朝作者:谢朓原文: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注释1、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

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

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水上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

2、江路:长江的水路。

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

3、永:长,远。

毛传:“永,长。

”4、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

5、骛(wù务):奔驰。

如,骛置,以马疾驰传递。

骛行,疾驰。

引申为追求。

如,好高骛远。

6、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

7、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

8、江树:江边之树。

9、摇摇:.心神不定貌。

10、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

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11、禄情:怀恋俸禄。

12、协( xié):会意。

从办,从十。

办,亦声。

协,表示同力。

十,表示众多。

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

本义,和睦;融洽。

13、沧洲:滨水的地方。

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4、嚣尘:亦作“嚻尘”。

喧闹扬尘、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15、赏心:.心意欢乐。

16、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

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

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

"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

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

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古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翻译赏析

古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翻译赏析

古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翻译赏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

其古诗全文如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前言】《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是谢朓山水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

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

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注释】⑴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还望:回头眺望。

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⑵灞(bà)涘(ì)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

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

⑶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

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

这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⑷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

飞甍(méng):上翘如飞翼的屋脊。

甍:屋脊。

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

这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⑸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

澄江:清澈的江水。

练:洁白的绸子。

这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⑹“喧鸟”句:形容鸟儿众多。

覆:盖。

杂英:各色的花。

⑺甸:郊野。

⑻方:将。

滞淫:久留。

淹留。

怀:想念。

⑼佳期:指归来的日期。

怅:惆怅。

这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⑽霰(xiàn):小雪珠。

⑾“有情”二句:凡是有情之人无不望乡而悲痛,谁能够不为此而白了头发呢!鬒(zhěn):黑发。

【翻译】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南朝谢朓山水诗特点是什么

南朝谢朓山水诗特点是什么

南朝谢朓山水诗特点是什么谢朓,字玄晖,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那么谢朓山水诗特点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谢朓山水诗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谢朓是永明时期最具有代表力的文人,谢朓的山水诗技艺细密,他的作品中光色的描写细微,诗中处处体现着与传统山水画相通的空间透视力,其作品的风格和文学影响直接推动了南朝风景诗歌的发展。

谢朓山水诗中对山水景物的描摹大多采取工笔淡抹的写作手法,这与他对景物细微的观察是离不开的,如其山水诗《观朝雨》中的“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对细雨的描写相当入微细致,可见其非凡的观察力。

谢朓的山水诗大多都为五言律诗,还有一些乐府体的诗歌。

因为谢朓极其讲究诗歌的音律和对仗,和近体诗有异曲同工之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其的诗为“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谢朓的山水还以其“清丽”的特点闻名,因为他的诗人情操很高,还有江南秀丽如画的风景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江南作为文化发展重地,其地方本身活泼的民歌和有七八十年之久的山水诗的历史为谢朓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

在其诗歌作品《江上曲》、《王逊游》中有直接的体现。

当然谢朓的诗歌也不是没有被人批评过,后人有评价谢朓的山水诗“有句无篇”,这和当时山水诗的发展阶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当时山水诗的发展是处于初级阶段,山水诗因为是描写山水的,所以直接将山水作为描写对象,心有感触便直接有感而发了,没有达到后期的山水诗那样情景交融、人景合一的境界也是可以理解的。

谢朓诗歌代表作谢朓是是中国南齐时期的文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因曾经担任安徽宣城的太守、尚书礼部郎,所以世人也称呼谢朓为“谢宣城”,齐东永元年间,遭到安王的陷害入狱而死。

谢朓年少的时候便文采非凡,《南齐书》中称谢朓是“少年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

谢朓楼还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和曾经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声调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的问题,开创了永明体,推动了近体诗的发展。

谢朓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探微

谢朓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探微

谢朓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探微摘要谢朓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永明体”的代表诗人,在中国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创作的山水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取得的成就却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明快清新、典雅蕴藉、萧散淡远、情景交融四个方面对谢朓的山水诗创作风格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谢朓山水诗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谢朓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他感情细腻,身世坎坷,虽然生长于与当时王氏并称的谢氏家族,但由于家族的没落以及不幸的遭遇,使他对人生产生了逃离与回避的心态,流恋于优美的山水景物之中,并对置身其中的山水融入了情感,寄寓了自己高洁的人生理想,在大自然的美丽与悠然中释放了自己的抑郁情怀。

他创作的诗歌,尤其是山水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山水诗发展史上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作为文学作品,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谢朓成为继谢灵运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山水诗人,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明快清新历代评论家对谢朓山水诗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清新明丽的美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南齐书》中说“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黄子云在《野鸿诗的》中写道“玄晖句多清丽”这都说明了谢朓的诗具有明快清新的风格,这可以从谢朓山水诗的题材、语言、意象来窥见一斑。

从题材来看,谢朓山水诗大大拓展了山水诗的表现内容,从此山水诗不再局限于深山老林,而是走进了日常生活,凡是自然界的景物都可以入诗。

他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细微变化,从中撷取美感。

诗人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触动他心灵与感触的自然景物尽情融在笔下,达到了一切景物皆能入诗,一切景物皆能寓情的境界。

谢朓山水诗对景物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京邑风光与田园风光两个方面。

谢朓山水诗中的京邑风光描写,把天然的山水景物与都邑的人文风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都邑山水诗。

如《直中书省》中的紫殿、彤庭与红药、苍苔等;《入朝曲》中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于看似淡然中,尽显京城的繁华,江南的迷人,虽是没有刻意雕琢,但这种清闲淡然,却自有其独具的脱俗韵味,同时,浓美的都邑又为诗句涂抹上了华丽的底色。

对谢朓的诗歌评价

对谢朓的诗歌评价

对谢朓的诗歌评价谢朓,这位南朝的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独特而璀璨的一笔。

谢朓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清新自然。

他就像是一位拿着画笔的画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清新的山水画卷。

比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两句诗简直绝了。

你看啊,傍晚时分,那剩余的晚霞就像锦缎一样铺散开来,而澄澈的江水呢,平静得如同洁白的绸缎。

这种描写,就好像把我们直接拉到了那个场景面前,让我们能真切地看到那绚丽的晚霞和宁静的江水,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简单又直白地把那种美呈现在我们眼前。

他的诗在结构上也很精巧。

就像是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每一块都恰到好处地放在该放的位置。

他的诗歌往往起承转合十分自然,不会让你觉得突兀。

从描写眼前的景色开始,然后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或者思绪,就像带着读者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园林里游览,一步一景,最后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到他想要表达的意境里去了。

在情感表达方面,谢朓也是很含蓄内敛的。

他不会像一些诗人那样大喊大叫地把自己的情感一股脑儿地倒出来。

他更像是把情感藏在心底,然后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让情感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渗透出来。

例如他在一些诗中表达自己仕途上的不得志,不是直接抱怨官场黑暗或者自己多么委屈,而是通过描写自己在山水间的孤独感,让读者去体会他内心的那种失落。

而且谢朓对诗歌的韵律把握得相当好。

读他的诗就像听一首优美的曲子,平仄相间,音韵和谐。

那些诗句就像跳动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首美妙的乐章。

这使得他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顺口,就好像这些诗句自己就会往你的嘴里跑一样。

谢朓的诗歌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很多大诗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李白就特别喜欢谢朓,还经常在自己的诗里提到他。

谢朓的清新诗风就像是一颗种子,在后世的诗歌花园里生根发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让他们看到了诗歌除了可以雄浑壮阔,还可以如此清新俊逸、淡雅自然。

不过呢,谢朓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毕竟是南朝时期的诗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得他的诗歌大多局限于描写山水和个人的小情小调。

清新澄净丽而不秾谢胱五言山水诗佳句特色赏析 (1)

清新澄净丽而不秾谢胱五言山水诗佳句特色赏析 (1)

清新澄净,丽而不秾——谢胱五言山水诗佳句特色赏析-国学教育论文清新澄净,丽而不秾——谢胱五言山水诗佳句特色赏析杨花[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摘要: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著名文士,出身望族,“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诗才出众,情感细腻敏锐。

在王权交替更迭的复杂政治环境中,谢朓寄情于山水,在任职期间创造出诸多清丽圆转、明亮可爱的五言诗句,成为继山水名家谢灵运与鲍照之后成就最高的南朝诗人,诗作风格影响到其后的梁、陈、隋、唐等各时期一大批文人的诗歌创作。

本文对谢胱五言山水佳句所塑造的“清新澄净,丽而不裱”的境界进行探讨。

关键词:谢朓五言山水诗清新澄净丽而不秾南朝齐钟嵘在著《诗品》时,将谢朓列入了中品,认为稍逊于上品诸人,但对其诗中部分章、句的评价相当之高,给予其诗的评价为“一章之中,自有玉石。

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足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

笔者在阅读《谢宣城集校注》一书时,随手摘录了自己欣赏的一些山水五言诗佳句,在重读这些佳句时,被其中所营造的“清新澄净,丽而不秾”的境界深深地吸引,于是本文在简单介绍其山水诗创作的相关情况后,结合对此类诗句的鉴赏,详细分析了这一境界在其诗中的具体表现。

一、玄晖山水诗创作情况自南朝宋谢灵运将自然山水之美引入诗歌中后,南朝诗人对这一题材进行了诸多的尝试。

玄晖开始山水诗歌的创作,便缘起于谢灵运。

他在继承谢灵运山水诗之清新、细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玄理融入到对于山水的观照中,使得其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有了既纯粹又深邃的姿态。

后世的研究者虽对玄晖在山水诗中融入过多的玄理而有所不满,但大体上皆十分认同其诗歌中渗透的情景兼备的意趣,认为其创作极大地推动了后世山水诗及永明体诗歌的发展。

作为永明体代表诗人,在永明初期,谢朓便有类似“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等清丽优美的山水诗作。

之后,在西邸时,谢朓与沈约等人进行诗歌唱和,针对创作艺术相互切磋,文学素养逐渐提高,佳作稍有增多,但因其诗作主要为应和之作,《咏风》《咏竹》等描摹景物的作品虽略含寄托,却多缺乏韵致,像木头美人,少动人之处。

论谢朓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论谢朓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论谢朓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谢(837-867),字成贞,号泷门,唐末中原诗派创始人之一,山水诗和绝句创作者。

他的诗作气韵悠远,有惊人的艺术成就,受到后世诗人们的借鉴和赞赏。

谢是一位独特的山水诗人,他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之美的情怀而被称为“山水谢”。

他的山水诗主要以山水景致为题材,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崇拜。

他最重要的获得是山林、溪流、瀑布、风景等山水景观,在他的诗里,山水形象通常出现在非常逼真的场景中,使他的诗句更加深入。

比如谢的《咏富贵山福源寺》:“崇山高数仞,舞嶂翻重嶂;攒翠当坐碧,行云射松容。

”他运用了诗情画意的手法,将山水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谢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贡献:绝句创作的艺术成就。

他的绝句融合了传统的节奏手法,他的绝句以节奏感为特点,并将诗歌内涵与节奏结合,使绝句在诗歌创作中达到最高境界。

比如谢的《定海神针》:“奈何桥边头,清景自有时;空山不见人,但闻声啼。

”他立足于传统的节奏手法,创造出清新脱俗的绝句,在绝句创作中取得了杰出成就。

谢的山水诗和绝句都重视抒发情思之美,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传统节奏的融合,使他的作品具有艺术性和节奏感,从而受宠于后世诗人。

谢的诗作教会我们,要以一种抒情的眼光去描写自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重视人文及其情感素质,赞美自然景色,在节奏上也创造出绝美的诗句。

略论谢朓诗的艺术特点

略论谢朓诗的艺术特点

略论谢朓诗的艺术特点谢朓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谢朓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下面我们来略论一下这些特点。

首先,谢朓的诗作注重内容丰富和语言优美。

他的诗作不仅描写了自然风景、人物和生活等,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谢朓的诗作使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传神。

其次,谢朓的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他的诗作使用了较复杂的语言结构和富有韵律的诗体,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此外,谢朓的诗作还注重和谐的艺术结构,使诗歌具有流畅的语言和和谐的音乐感。

最后,谢朓的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他的诗作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还是一种思想表达的工具。

谢朓在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政治和哲学等方面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总之,谢朓的诗作具有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艺术性高、思想性深刻等艺术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谢朓的诗作不仅为后世诗人所借鉴和参考,也为广大读者带来了美好的文学体验。

那么,谢朓的诗作之所以具有这些艺术特点,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才华,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理解和把握诗歌的艺术要求。

谢朓不仅善于描写自然风景、人物和生活等,还能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生动性;他还能使用复杂的语言结构和富有韵律的诗体来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此外,谢朓的诗作还具有和谐的艺术结构,使诗歌具有流畅的语言和和谐的音乐感。

这些都是谢朓诗作的艺术特点所在。

此外,谢朓的诗作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这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观察社会、政治和哲学等方面的杰出思想家。

谢朓在诗作中经常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和哲学等方面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例如,谢朓的《相思》一诗,就表达了谢朓对于爱情的理解和看法。

他通过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将爱情比喻成长木、相思比喻成荆棘,表达了爱情的艰辛和痛苦。

这一诗歌不仅表现了谢朓对于爱情的真挚感情,还表现了他对于爱情的深刻思考。

谢朓的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谢朓的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谢朓的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赏析】“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写诗人伤心落泪的神情。

诗的前八句写登高所见美景,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描写白日西沉,江水澄净的傍晚景色,连用“绮”、“练”两个比喻,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观感受,把日暮时分的景色描写得十分生动真实。

然而,景越美,就越发衬托出情之悲。

因为京城景色如此壮美多娇,而诗人却不得不离开,这一去,千里烟波,归期难以计算,诗人不觉双泪潸然,眼泪像雪珠一样掉下来。

“泪下如流霰”这一比喻,言简意赅,省却了千言万语,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扩展阅读:谢眺的简介谢眺入政后,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

永明九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

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

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晋初,谢氏举家随元帝南渡长江,迁居京邑建康(今南京)乌衣巷。

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

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女)、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都长于写景,每有清新的风格。

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

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

萧鸾死去后,其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

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

谢灵运、谢朓山水诗的比较研究

谢灵运、谢朓山水诗的比较研究

谢灵运、谢朓山水诗的比较研究【摘要】谢灵运与谢朓同为东晋谢氏大族的后裔,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影响了一代诗风。

谢朓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同时还摆脱了玄言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利的风格,对山水诗的发展和永明体的探索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二谢;山水诗;诗风;人格展现1.二谢山水诗格局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一般篇制较长,其布局多取时空结合的开放结构。

他常常以时间为纬线,移步换景地描摹游踪所至的山川风光。

其玄言诗万象罗会、堆砌繁复的创作理念和辞赋的表现形式多有暗合,所以,在解决新兴的山水诗的结构问题时,不管是潜意识的积淀、还是有意识的借鉴,他找到了辞赋这种文体的结构形式。

把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物象的表现方法,转化为谢灵运山水诗对自然景观高低上下、山水错落的摹写。

谢朓山水诗的气象格局与谢灵运不同,他讲究剪裁布局,创造意境。

其作品一般采用点面结合的内敛结构,逐渐趋向明密省净。

他往往通过视角的变化,选取富于特征的景物,融情于景,构建情景交融的意境,风格清新和婉。

山水诗经过谢朓的进一步锤炼,几见空灵悠远的唐诗风韵了。

2.二谢山水诗思想内容的不同2.1阐发庄老名理与抒写怀乡念友之情谢灵运的山水诗不是单纯的描绘山水景色,而是以山水体玄悟道,是对庄老名理的敷陈。

王辉斌的《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中说:由于谢灵运对老、庄的尊崇与对道家思想的笃信,以致使他成为了当时玄学队伍中的一位最重要的文学家成员。

因而,谢灵运山水诗是借山水来阐发诗人的庄老思想。

白葵阳在《风骚各领的山水华章——谢灵运、谢脁山水诗比较》中说:谢脁的山水诗主观情义较浓,玄理色彩冲淡。

一部分是与友人宴饮时的即兴联句,一部分是羁旅途中的山川游览,另一部分是送别友人时景色渲染,这些山水诗无论写于何地、描绘何景,都寄托着诗人浓浓的个人感情。

清新自然秀丽明媚——谢脁《游东田》赏析

清新自然秀丽明媚——谢脁《游东田》赏析

清新自然秀丽明媚——谢脁《游东田》赏析清新自然秀丽明媚——谢脁《游东田》赏析“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谢脁(464-499)字玄晖,与谢灵运同族,人称之为“小谢”。

谢脁曾做南齐诸王幕下参军、功曹、文学等职,495年出任宣城太守,官至尚书吏部郎。

谢脁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常有忧生之嗟,尽管他奉行明哲保身原则,但最后在贵族内部欲废齐东昏侯时,因知情不肯参与而被杀,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谢脁的山水诗中多用“望”字,一个“望”字交代了诗人观赏景物的视角,即从静止的一点摄入山水风景,通过视线的拉远、收近,呈现出一幅焦点透视、错落有致的山水画。

同时,由于诗人定于一点观察,景物单纯,因而捕捉到了景物的动态之美。

谢脁(464-499),字玄晖,与谢灵运是同族,又都以山水诗见长,所以并称“大小谢”。

他曾任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县)太守,人称“谢宣城”。

为“竟陵八友”之一。

小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了山水诗,二是他所代表的新体诗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谢的山水诗有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着重表现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这一成功的尝试使山水诗从登临游赏扩大到羁旅行役送别等日常生活范围,为后世山水诗开出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

二是在写景方面突破了大谢“寓目辄书”、全面铺写的格局,精心选择和剪裁景物,真切细致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动态和情趣。

如《观朝雨》中“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生动展现了细雨被风吹动飘飞不定的情状:《游东田》中“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细致观察并精心刻画出游鱼戏于新荷、飞鸟撞落余花的动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表现出黄昏时分晚霞与大江互相映衬的优美意境和宁静澄澈的境界。

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发端便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词赏析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词赏析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词赏析2篇《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北宋时期文人谢朓的一首山水诗,通过描绘三山的壮丽景色和远望京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广受赞誉。

下面将分析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三山的景色,将大自然的壮丽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以“银堤月”、“碧水田”、“红叶满”等词语,刻画出山势雄伟、江水清澈和秋天的美景。

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川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其次,诗人以远望京师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描述了“烽火万里飞腾起,连绵白草度河来”的场景,表现出战乱频繁的时代背景。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家园的牵挂和忧虑,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此外,诗中还蕴含了诗人的豪情与抱负。

他用“恢恢长天”、“乘风破浪会有时”等词语,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远大理想。

这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精神,使诗人在动荡的时代中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

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其独特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能够体味到诗人对家园和未来的情感认同。

谢朓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描写技巧,使这首诗成为北宋时期山水诗的瑰宝。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诗歌。

诗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物和社会的现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写景的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如诗中“谁知旷野一湖月,已与人间断绝”等句,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巨大,并引发对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小与渺小的思考。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反映了对乱世的忧虑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如诗中“烽火万里飞腾起,连绵白草度河来”和“怀负恢恢长天远,乘风破浪会有时”等句,道出了战乱频繁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再者,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哲理性的思考。

解读谢灵运谢朓山水诗

解读谢灵运谢朓山水诗

解读谢灵运、谢朓山水诗解读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内容摘要】: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加强了十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影响了一代诗风。

谢朓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同时还摆脱了玄言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利的风格,对山水诗的发展和永明体的探索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谢灵运谢朓山水诗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的诗歌增加了一种新的题材,还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一)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在创作题材内容方面的解读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数是写游山观景的心得,多写山水的奇异景色,于山林中而得志,寻找乐趣,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谢灵运的山水诗可以分为庄园山水诗和远游山水诗两大类。

谢灵运是贵族阶层中具有高栖意向的士人,他的诗注重在描写庄园区域的自然风光和园林建筑,以及他在庄园生活中对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体悟和感受,同时他还在行旅途中或仕宦之地写下的山水诗就称之为远游山水诗。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产生,与士族文人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在所有山水诗中,庄园山水诗最能体现他们的士族意识。

庄园区域的山光水色成为了诗人审美的对象和诗歌表现的主体。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后所写,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谢灵运在这里“肆意遨游,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谢灵运还追求庄园建筑上的艺术化和文人化,这种追求从东晋南朝时代开始,已经由实用转为审美,由粗犷转向秀美,这种山墅园林为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提供了精神上的坞堡。

略谈二谢山水诗的异同

略谈二谢山水诗的异同

略谈二谢山水诗的异同略谈二谢山水诗的异同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山水诗。

谢灵运和谢朓是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又是山水诗形成时期最为重要的诗人。

在这里就浅谈山水诗在南朝的兴盛。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念,对后来士大夫的影响相当深刻;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

具体来说,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俩个方面:从写意到摹象,谢灵运的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的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如其《入彭蠡湖口》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

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细致入微。

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谢灵运的诗歌语言更注重写实性。

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美。

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而且写来也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谢眺新诗特点

谢眺新诗特点

谢眺新诗特点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

齐永明年间,周禺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今佚),同时的著名诗人沈约(441—513)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

力求作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

在这以前,陆机虽然也谈过“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但只是初步地意识到诗歌音韵的必须调协,并未提出具体的调协音韵的办法。

沈约自称“自灵均以来,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

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虽多少有点夸张,但基本是符合事实的。

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

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它的出现,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

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的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唐封演《见闻记》说自沈约倡导诗歌声病说以后,“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慕而扇之。

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

可惜沈约等永明作家的诗歌,虽然在运用声律、词藻上有新的成就,但思想内容多半平庸乏味,甚至还有不少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作品。

只有谢兆,是这个时代比较优秀的诗人。

谢兆(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

出身贵族。

最初作南齐诸王幕下的参军、功曹、文学等官职,曾得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的赏识,后来为明帝掌中书诏诰。

公元四九五年出任宣城太守,后回朝任吏部郎,因事牵连,下狱而死。

谢兆的出身经历,和谢灵运有些类似,他的诗受谢灵运影响较大,现存的优秀的诗篇大部分是山水诗。

有的作品颇有摹仿谢灵运的痕迹。

但总的说来,诗风清新流丽,较少繁芜词句和玄言成分,和谢灵运的富艳精工、典丽厚重颇有不同。

试论谢脁诗歌艺术特色

试论谢脁诗歌艺术特色

试论谢脁诗歌艺术特色
谢脁(1923—2017),原名谢季卿,浙江衢州人,字梓乔,中国当代诗人、文艺家,中
国新诗发展的卓著者之一。

师从蒋勋和田震,谢脁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理论和艺术感悟,诚挚和洒脱的新诗风采和深远的诗歌艺术实践。

谢脁的诗歌创作特点是诗歌特色清新明辉,语言简洁典雅,韵律轻快欢快。

他的诗以实际生活为场景,一般以现代诗体写就,情感推敲,思想表达。

诗与诗之间没有明显的脉络关系,形成一本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内容丰富的集锦。

谢脁诗歌里常常蕴藉着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思索,具有自省性和冥思性。

他的诗里存有大量的憧憬、渴望、焦虑,朴实而又动情柔易,多以人的悲欢离合奋进思考,余韵久久不散,留存在人的心头之中。

谢脁诗歌的语言极具新意,并具有一种现代气质和时代性。

他善于运用比喻、对比、抒情,细腻而又觨激的语言,贴近于人们的实际生活,窥及宇宙真谛:充满了空灵及宗教色彩,深沉感伤而苦涩,但还有释然安然、朱门空桑林,于平凡之中领悟空谷幽兰。

谢脁的诗歌艺术充满生活情怀,情景交融,抒发内心小处之真情。

他注重用词,妙趣横生,一言写魂,宛如细流抚琴。

谢脁的诗歌,也是现代诗史上受人们欢迎的一支,他的诗歌给
人以明朗清淡、春意盎然的感觉,令读者流连忘返,令无端欢喜!
总之,谢脁的诗歌柔和但不苛求,抒发浓浓觉性,丰富和迷人,令读者无从抵御,觉着欢喜而又有所迷惘,有所感触。

欣赏谢脁诗歌就好像坐在究竟禅林,去感受苍凉宇宙的气息,形成生活和诗歌的特殊艺术感受,伴随着回忆成长、睿智思考与惆怅的拥抱心扉的美好回响,给予人们在生活内里有一份永恒的情缘和艺术灵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谢朓山水诗特点是什么
谢朓,字玄晖,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那么谢朓山水诗特点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谢朓山水诗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朓是永明时期最具有代表力的文人,谢朓的山水诗技艺细密,他的作品中光色的描写细微,诗中处处体现着与传统山水画相通的空间透视力,其作品的风格和文学影响直接推动了南朝风景诗歌的发展。

谢朓山水诗中对山水景物的描摹大多采取工笔淡抹的写作手法,这与他对景物细微的观察是离不开的,如其山水诗《观朝雨》中的“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对细雨的描写相当入微细致,可见其非凡的观察力。

谢朓的山水诗大多都为五言律诗,还有一些乐府体的诗歌。

因为谢朓极其讲究诗歌的音律和对仗,和近体诗有异曲同工之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其的诗为“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谢朓的山水还以其“清丽”的特点闻名,因为他的诗人情操很高,还有江南秀丽如画的风景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江南作为文化发展重地,其地方本身活泼的民歌和有七八十年之久的山水诗的历史为谢朓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

在其诗歌作品《江上曲》、《王逊游》中有直接的体现。

当然谢朓的诗歌也不是没有被人批评过,后人有评价谢朓的山水诗“有句无篇”,这和当时山水诗的发展阶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
为当时山水诗的发展是处于初级阶段,山水诗因为是描写山水的,所以直接将山水作为描写对象,心有感触便直接有感而发了,没有达到后期的山水诗那样情景交融、人景合一的境界也是可以理解的。

谢朓诗歌代表作谢朓是是中国南齐时期的文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因曾经担任安徽宣城的太守、尚书礼部郎,所以世人也称呼谢朓为“谢宣城”,齐东永元年间,遭到安王的陷害入狱而死。

谢朓年少的时候便文采非凡,《南齐书》中称谢朓是“少年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

谢朓楼还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和曾经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声调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的问题,开创了永明体,推动了近体诗的发展。

其在诗歌上的主要成就在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史上称之为“二谢”。

谢朓的山水诗百分之百地描写自然山水的风光,没有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理成分,谢朓的诗歌语言精美、韵律和谐,充满着永明体诗歌的特色。

如其千古传颂的名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等,清新俊逸,让人读起来十分地舒畅。

谢朓在辞赋散文上的成就虽然没有其在诗上的成就高,但是也有值得称赞的作品,如《思归赋》、《游园后赋》等。

其诗歌代表作很多,在其文集《谢宣城集》中记录了很多,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半桥》等。

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指的就是谢朓,可见其人才学及历史评价
之高。

谢朓诗歌玉阶怨介绍《玉阶怨》是南朝齐代的诗人谢朓在其作品中少有的宫怨诗,诗歌中借助描写班婕妤的哀怨,表达封建时期被君王遗弃的妇女所遭遇的哀愁,这首诗后来被作为乐府诗被收入《乐府诗集》中。

谢朓的《玉阶怨》是在晋代陆机的《班婕妤》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诗歌中的故事背景是汉成帝时期,班婕妤在汉成帝有了新宠赵飞燕之后渐渐失去皇帝的宠爱,对自己的地位很是担心,便写下了《纨扇诗》和《自悼赋》,基调凄凉惨淡。

谢朓的这首《玉阶怨》表现力极强而又含蓄凝练,诗歌首句便点名时间,地点,写出夕阳十分的冷宫偏僻、幽凄的情景,其中“夕殿下珠帘”中的“殿”直接照应题目“玉阶”,让读者对全诗的环境进行一个快速的了解,并且首句便渲染了清冷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接着作者又以动衬静,写到了闪烁的萤火虫,萤火虫的出现暗示了当时的环境很是清幽,情感表达地很是委婉轻柔,连萤火虫都停息不飞了,表现怨女等待时间之久,构思巧妙。

最后两句即使直接抒发怨女的心情,写宫女为君主缝制衣服,希望可以得到君王的宠幸,这小小的幻想让人不得不对宫女的经历和感情感到怜惜,而尾句“思君此何极”就是直抒胸臆了,宫女的哀愁一泻千里,将全诗要表达的感情表达的韵味连绵下去,让人回味深远。

本诗依然是谢朓的一贯写作特色,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清新俊逸的
风格,意境新颖而又极其富有情致,是宫怨诗中的上等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