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正弦波振荡器第五版

合集下载

正弦波振荡器PPT课件

正弦波振荡器PPT课件

正弦波振荡器的调谐范围较宽,可以通过 调整电路参数实现不同频率和幅度的输出 ,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输出纯净
易于集成
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波形失真小,噪声低 ,适用于对信号质量要求高的应用。
正弦波振荡器可以采用集成电路形式实现 ,减小了体积和重量,便于携带和集成到 其他系统中。
缺点
功耗较大
正弦波振荡器需要一定的功耗才 能维持稳定工作,相对于其他类
正弦波振荡器的原理和结构
总结词
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正弦波信号的电子装置, 其原理基于自激振荡。为了实现自激振荡,正弦波振荡 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放大倍数大于1、反馈系 数大于0且小于等于1、相位移动大于等于π弧度等。常 见的正弦波振荡器结构有RC电路、LC电路和石英晶体 振荡器等。
详细描述
LC振荡器通过调节电感器和电容器的 大小,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 其优点是频率稳定性高,适用于产生 高频信号。
晶体振荡器
晶体振荡器利用石英晶体(一种特殊的电介质)的压电效应 产生正弦波。
晶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石英晶体的固有频率决定,具有极 高的稳定性和精度。广泛应用于高精度测量和通信领域。
04 正弦波振荡器的应用领域
振荡条件的稳定性分析
• 总结词:稳定性是正弦波振荡器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它决定了输出信号的频 率和幅度的稳定性。为了使正弦波振荡器稳定工作,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 括放大倍数稳定、相位移动稳定和频率稳定等。这些条件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 实验测试来验证和优化。
• 详细描述:稳定性是正弦波振荡器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它决定了输出信号的 频率和幅度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电路参数变化和噪 声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可能会发生频率漂移、幅 度波动等现象,影响其性能表现。因此,为了使正弦波振荡器稳定工作,需要 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放大倍数稳定、相位移动稳定和频率稳定等。这些条件 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来验证和优化,以确保正弦波振荡器在实际应用 中的性能表现达到预期要求。

第6章 正弦波振荡器

第6章  正弦波振荡器

图 6.1.2 (a)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1.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方法
又如另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6.1.2 (b)所示。由图可见,当 φAF =-180°时,相应的 对数幅频特性位于横坐标轴之下,即 20 lg AF 0, 或 AF 1,说明这个负反馈放大电路不会产生自 激振荡,能够稳定工作。
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1.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方法
在图6.1.3中,假设先将开关S接在1端,给放大电路 的输入端加上一个正弦波电压vi,即 vi 2Vi sin t vi 经过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后,在 2 端将得到一个 同样频率的正弦波电压vf,即 v f 2V f sin( t ) 如果 vf 与原来的输入信号 vi 相比,无论在幅度或者 相位上都完全相等,即
图 6.1.2 (b)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1.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方法
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正弦波振荡电路也是一种基本的模拟 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低 频信号发生器就是一种正弦波振荡电路, 此外,诸如超声波诊断、无线电和广播电 视信号的传送和接收等等,都离不开正弦 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在测量、自 动控制、通信和热处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 的应用。
电 子 学 基 础
制作:王林炜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1.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方法
§2. RC正弦波振荡器
§3. LC正弦波振荡器
§4. 石英晶体振荡器
§5. 电压比较器 *
§6. 非正弦波发生器 *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6.信号发生电路【重点】自激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难点】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6.1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概念6.1.1 自激振荡的条件1.自激振荡现象振荡电路首先应是放大电路。

2.1=F A1=F AφA +φF =±26.1.2 自激振荡的建立及稳定过程在起振时电路必须满足F A>1的条件。

电路起振后,振荡幅度也不会由于正反馈而无止境地增长下去,这是因为基本放大器中的三极管等器件本身的非线性或反馈支路本身与输入关系的非线性,放大倍数或反馈系数在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低。

6.1.3 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分析方法1.振荡电路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

(4)稳幅环节。

2.振荡电路分析方法(1)分析电路是否包含振荡电路四个组成部分。

(2)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动态信号能否输入、输出)。

(3)判断电路能否振荡(相位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4)分析起振幅值条件(满足AF >1的幅值条件)。

(5)稳幅与稳频电路,稳幅是指起振、增幅、等幅的振荡建立过程。

(6)估算振荡频率。

自激振荡的产生o【重点】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估算振荡频率。

【难点】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6.2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6.2.1 LC 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电路复阻抗Z 为L R CL R C Z ωωωωj j 1)j (j 1+++=通常L ω>> R ,故上式可简化为)1j(CL R CL Z ωω-+=1.谐振频率及复阻抗LCf π=210 RC L Z =02.品质因数CL R CR RLQ 1100===ωω3.选频特性6.2.2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及振荡频率L+V CCLC 并联谐振电路LLC Zωa.幅频特性LCf π=213.电路特点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起振,改变电容大小可方便地调节振荡频率,调频范围较宽,工作频率通常在几兆赫兹,但电路输出波形不理想,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高次谐波成分。

高频电子电路第6章正弦波振荡器PPT课件

高频电子电路第6章正弦波振荡器PPT课件

(L1
L2
)
C1C2 C1 C2
一、频率稳定问题 主要指标:准确度与稳定度。
1、准确度
振荡器实际工作频率f与标称频率 f 0之间的偏差。
绝对准确度: f
f
f0 , 相对准确度:
f f0
f f0 f0
2、稳定度
一定时间间隔内,频率准确度的变化。
定义: 频率稳定度= Δf
f0 Δt
根据所指定的时间间隔不同,频率稳定度可分 为长期频率稳定度、短期频率稳定度和瞬间频率稳 定度三种。
2.振荡器的用途
信号发生器、数字式频率计、无线电发送 设备、超外差式接收机等。
高频电路
缓冲
高频振荡
倍频
高频放大
声音
话筒 音频放大
fo–fs=fi
调制 传输线
(直流电源未画)
高频放大
混频
fs
fs
中频放大
检波
低频放大
fi
F
F
fo 本地振荡
3.振荡器的分类
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 波形 非正弦波振荡器
反馈型RC振荡器
构成振荡器必备条件:
1)一套振荡回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储能元件。
在这两个元件中,当一个释放能量时,另一个就接收能量。 释放与接收能量可以往返进行,其频率决定于元件的数值。
2)一个能量来源。补充由振荡回路电阻所产生的
能量损失。在晶体管振荡器中,这个能源就是直流电 源。
3)一个控制设备。可以使电源功率在正确的时刻补
百兆赫,
但幅度下 降
西勒电路
1 L(C3 C4 )

C1 C2
C3 C1 好 方便,幅 度稳定
百兆赫至 千兆赫

《正弦波振荡器》word版

《正弦波振荡器》word版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振荡电路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无需外加信号,就能自动地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频率、一定幅度和一定波形的交流信号。

振荡器按输出信号波形的不同,可分为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两类。

本章将讨论正弦波振荡器,先介绍自激振荡的概念、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用相位平衡条件判别电路能否起振,然后介绍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RC 振荡器、LC 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4.1 自激振荡4.1.1自激振荡如果在输入端不外接信号,只是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正反馈到输入端以代替输入信号,输出端仍有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输出,这种现象称为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不仅在振荡电路中产生,在放大电路中也可能产生,例如现实生活中在使用扩音机时,如果话筒和音箱的位置安排不合适时,此时虽然没有输入信号,音箱中仍可能会出现啸叫声,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激振荡,这时的自激振荡是有害的,应尽量消除。

而在振荡电路中,则正是利用自激振荡来工作。

4.1.2振荡条件1.自激振荡的条件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常用图4-1所示框图来分析。

N 是放大电路,放大系数为A ,F 是反馈电路,反馈系数为。

当开关S 接在2位置时,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正弦波信号相接,输出电压:=A。

通过反馈电路得到反馈电压:=。

4-1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若适当调整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的参数,使=,即两者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再将开关S 接到1位置,反馈电压即可代替原来的输入信号,仍维持输出电压不变,这样,整个电路就成为一个自激振荡电路。

由此可知:因 = (4-1)故 =AU o (4-2) 即 A=1 (4-3)式(4-3)即为自激振荡的条件。

因为A =A (4-4)=F (4-5)式(4-5)即可用向量的模和幅角来表示。

A =AF+由此可得到自激振荡的两个条件:(1) 幅值平衡条件AF=1 (4-6)(2) 相位平衡条件+=2nπ(4-7)2.起振过程实际的振荡电路并不需要外接信号源,而是靠电路本身“自激”起振。

数字电路-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数字电路-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4) 稳幅环节:使振幅稳定、改善波形。有的振荡电路的稳幅是 通过负反馈实现的。
二、振荡电路的分析
• 首先判断它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
• 对能振荡的电路,其振荡频率可根据选频 网络选频条件推算,为了保证振荡电路起 振,必须由起振条件确定电路的某些参数。
1、 判断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步骤
(1) 检查电路的基本组成,一般应包含放大电路、 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等。
(2) LC振荡电路:选频网络由L、C元件组成。可分为变 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等3种LC振荡电路。
(3)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选频作用主要依靠石英晶体谐振 器来完成。根据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工作状态和联接形式的 不同,可以分为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6.3 RC振荡器
一、 电路组成
6.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一、产生振荡的条件
+
Vd′
Vo
基本放大电路 A
放大电路净输入电压:
Vi=0
Vi+ Vf
+
.
.
.
Vd' = Vi + V f
反馈网络 F Vf
.
.
产生正弦波振荡时,应满足振:荡V条d件' = V f
(电路维持振荡的平衡条件)
A& F&
=1
.
..
••
V f = F VO
1 振荡的基本概念 2 RC振荡器
6.0 振荡的基本概念
振荡器是一种不需外加信号激励就能直接将
直流能源转换成具有一定频率、一定幅度和一 定波形的交流能量输出的电路
– 从能量的观点看,放大器是一种在输入信号控 制下,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转变为按输入信号 规律变化的交变能量的电路 – 而振荡器是不需要输入信号控制,就能自动地 将直流电源的能量转变为特定频率和幅度的交变 能量的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 (1)放大电路。 • (2)反馈网络。 • (3)选频网络。 • (4)稳幅电路。 • 判断电路是否能起振的步骤是:首先检查电路的四个组成部分;其次找
出反馈支路;再次用反馈极性的判别法(瞬时极性法)确定是否是正反馈; 最后观察电路的交直流通道是否各行其道,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
上一页 返回
6.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 6. 1. 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
•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为获得某一频率的正弦信号,必须在环路中加入 特定的选频电路,使所选频率的信号满足振荡条件,产生自激振荡, 而其他不符合振荡条件的频率不能形成自激振荡。正弦波振荡电路必 须由四个组成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1 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当开关S在1端时放大电路加入外部输入信号经放大后输出。若将输 出信号的一部分通过反馈电路反馈至输入端,而反馈电压的大小和相 位又完全与外部输入信号一致,这样当开关S由1端切换至2端时,反 馈放大器已成为一个自激振荡器。振荡器稳定持续的振荡输出信号是 由它本身反馈至输入端得以维持的。自激振荡器实质是正反馈放大器 的一种变形,振荡器明显的电路特征是没有信号输入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 6. 2. 4振荡频率可调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电 路
•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以RC串并联电路作为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 以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放大环节,具有振荡频率稳定、带负载 能力强、输出电压失真小等优点,因此获得广泛的应用。
• 图6一14给出了一个频率连续可调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原理电路。 • 表6一1给出了波段开关各个挡位的典型的频率值。
• 6. 2. 3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仿真
• 1.观察起振的过程 • 首先按图6一11 (a)连接电路,调整Rf的值,观察起振过程。

电子线路_非线性部分(第五版)谢嘉奎_第3章讲解

电子线路_非线性部分(第五版)谢嘉奎_第3章讲解

《非线性电子线路》
30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振荡器总结
振荡器

正弦波 振荡器

正反馈 振荡器

LC振荡器


互感耦合LC 差分对管LC 三点式 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 (考毕滋) 电感三点式 (哈特莱) 克拉波 西勒
改进三点式
晶勒 移相式 超前式 滞后式
并联型
串联型
皮尔斯
《非线性电子线路》
26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RC移相振荡电路
振荡角频率: osc
1 6 RC 29
27
振幅起振条件:
《非线性电子线路》
Rf R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串并联RC振荡电路
振荡角频率: osc
振幅起振条件:
1 RC
Rt 2R1
R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外稳幅。
《非线性电子线路》
0

平衡条件: T ( josc ) 1

稳定条件:

T (osc ) Vi
( )
ViA
osc
0
5
《非线性电子线路》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满足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的环路增益特性
软激励
T (osc )
1
硬激励
《非线性电子线路》
B
A
0
ViB
ViA
Vi
6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15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3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电路
克拉泼振荡器
西勒振荡器
普通L、C三点式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只能达到10-3~10-4 克拉泼振荡器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可达10-4~10-5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V2/R+Vi/R=0或V2=-Vi
Vo是-Vi的平方根,输入电压Vi必为负值
加一反相器
6.6.3 乘方运算电路、除法运算电路、开平方电路、压控放大器、调制和解调
6.7.1
噪声的种类及含义:P303开始到P305
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设计;参照P306减小噪声的措施
JFET的噪声最小
7.1.2 什么是放大电路的开环和闭环状态?
若电路的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之间不存在反馈网络,则不能形成反馈,这种情况称为开环,若有反馈网络存在,则能形成反馈,称这种状态为闭环。
7.1.3 什么叫直流和交流反馈?为什么要引入直流负反馈?
存在于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中的反馈为直流反馈,存在于交流通路中的反馈为交流反馈。为了维持输出电流基本恒定而引入直流负反馈。
在浓度负反馈条件下,为虚短,为虚断。
虚短即基本放大电路输入电阻上产生的输入电压
虚断即基本放大电路输入电阻上产生的输入电流
7.5.2: 浓度负反馈条件下,如何估算放大电路的增益及电压增益?
利用“虚短”、“虚断”的概念可以快速方便地估算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或闭环电压增益。举例见课本P350—P353。
6.4.1
由源极耦合差分放大输入级,输入级偏置电流源,共源放大输出级构成。
作用:输入级:输入级差分放大输入信号。电流源:为差分放大输入级提供直流偏置。输出级:放大输出信号
6.4.2
由输入级,偏置电路,中间级,输出级组成。电流源作用:
1)主偏置电路中的T11 和T10 组成微电流源电路,由Ic10 供给输入级中T3,T4 的偏置电流。2)T8和T9组成镜像电流源,供给输入级T1,T2 的工作电流。3)T12和T13构成双端输出的镜像电流源,一路供给中间级的偏置电流和作为它的有源负载,另一路供给输出级的偏置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本章主要讨论 反馈型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平衡、稳定的条件; 电路的判断准则; 电路特点、性能指标等。
第二节
二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实际中的反馈振荡器是由反 馈放大器演变而来,如右图。
+ C 2 K 1 + R vi b2 –
+
+VCC M vo L – + vf –
若开关K拨向“1”时,该电 路则为调谐放大器,当输入信号 为正弦波时,放大器输出负载互 感耦合变压器L2上的电压为vf, 调整互感M及同名端以及回路参 数,可以使 vi = vf 。
第三节
调基电路
Rb1 C Cb
M L L1
L2
VCC
调基电路振荡频 率在较宽的范围改变时, 振幅比较平稳。 由于基极和发射极 Rb2 之间的输入阻抗比较低, 为了避免过多地影响回 路的Q值,故在调基和 调发这两个电路中,晶 体管与振荡回路作部分 耦合。
Re Ce
(a) 调基电路
第三节
Rb1 C v1 Re
F
Q
1 F A Vom
这种振荡器电路一般不能自行起振, 而必须给以一个较大幅度的初始激励,使 动态点越过不稳定平衡点B才能起振,这 叫硬激励起振,设计电路要力加避免。
硬激励起振特性
第二节
振荡器的平衡条件
所谓平衡条件是指振荡已经建立,为了维持自激振荡必 须满足的幅度与相位关系。 振荡器的平衡条件为
(振幅平衡) AF 1 F =1 A A F 2n (n 1, 1, ) (相位平衡)
第三节
电容反馈三端振荡器(考毕兹电路)
+VCC Rs v1 Cb Ce Re Cc C1 L C2
– + vi v1 C1 + – C2 + vf L
(a)
(b)
电容三端式振荡电路
电容反馈三端电路的振荡频率
f0 1 C1 C2 h oe 2 LC1C2 h ieC1C2
第三节
考毕兹电路的优点:
M
VCC
调集电路在高 频输出方面比其它 两种电路稳定,而 且幅度较大,谐波 成分较小。
Cb Rb2
Ce
(b)调集电路
第三节
Rb1
由于基极和发射极 之间的输入阻抗比较低, 为了避免过多地影响回 路的Q值,故在调基和 Rb2 调发这两个电路中,晶 体管与振荡回路作部分 耦合。
L2 M Ce Cb Ro L1
LC振荡器按其反馈网络的不同,可分为互感耦合振荡器、 电感反馈式振荡器和电容反馈式振荡器三种类型。 本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不同型式的反馈型LC振荡器,以 三点式振荡器作为重点。 互感耦合振荡器是依靠线圈之间的互感耦合实现正反馈 的,耦合线圈同名端的正确位置的放置,选择合适的耦合量 M,使之满足振幅起振条件很重要。 互感耦合振荡器有三种形式:调基电路、调集电路和调发 电路,这是根据振荡回路是在集电极电路、基极电路和发射极 电路来区分的。
VCC
C
(c)调发电路
第三节
互感耦合振荡器在调整反馈(改变M)时,基 本上不影响振荡频率。但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在 频率较高时,难于做出稳定性高的变压器。因此, 它们的工作频率不宜过高,一般应用于中、短波波 段。
根据h参数等效电路分析可知互感耦合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1 fo 2 1 1 h 1 LC hi 2
电路特点简言之就是“ce,be同抗件,cb反抗件”。以此准 则可迅速判断振荡电路组成是否合理,能否起振。也可用于 分析复杂电路与寄生振荡现象。
第三节
串联型改进电容三端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
+VCC Rb1 Rs C3 C1 Cb L Rb2 Re C2 B RL A
A Ccb b e Re Cbe c Cce C3 C1 Reo C2 B
f f f0
f f0 f f0 f0
第四节
短期频率稳定度主要与温度变化、电源电压变 化和电路参数不稳定性等因素有关。长期频率稳 定度主要取决于有源器件和电路元件及石英晶体 和老化特性,与频率的瞬间变化无关。而瞬间频 率稳定度主要是由于频率源内部噪声而引起的频 率起伏,它与外界条件和长期频率稳定度无关。
1 1 f0 2 LC 2 L(C3 C4 )
第三节 工作频率上升时放大倍数线性上升,电流放大 倍数下降。
其特点:
(1) 波段覆盖率宽。 (2) 工作波段内,输出波形随频率变化小。
第四节
四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
频率稳定,就是在各种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求 振荡器的实际工作频率与标称频率间的偏差及偏差的变化最小。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则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由于各种 因素变化,引起的振荡频率相对于标称频率变化的程度。 绝对准确度 相对准确度
本章重点
1、振荡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2、起振条件和维持振荡的条件。 3、典型的反馈型振荡器的组成。 4、晶体振荡器的组成。 5、三端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
第一节
一概 述
本章讨论的是自激式振荡器,它是在无需外加激励信 号的情况下,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波形、一定频率 和一定幅度的交变能量电路。 振荡器的分类: 按波形分: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 按工作方式:负阻型振荡器和反馈型振荡器 按选频网络所采用的原件分: 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器(哈特莱电路)
+VCC Rb1 v1 Cb Rb2 Ce Re C L L1 L2
– + vi v1 L1 + – vf L2 + N1 C N2
(a) 共发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器电路
(b) 等效电路
电感三端式振荡电路
电感反馈三端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f0 1 2 1 C( L1 L2 2 M ) hoe ( L1L2 M 2 ) h ie 1 1 2 LC
第二节
反馈型自激振荡器的电路构成必须由三部分组成: 1) 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储能元件的振荡回路。 2) 可以补充由振荡回路电阻产生损耗的能量来源。 3) 使能量在正确的时间内补充到电路中的控制设备。
第二节
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A o F 1 A o
V Ao o Vf 0 V i
1)电容反馈三端电路的优点是振荡波形好。
2)电路的频率稳定度较高,适当加大回路的电容量,就可 以减小不稳定因素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3)电容三端电路的工作频率可以做得较高,可直接利用振 荡管的输出、输入电容作为回路的振荡电容。它的工作 频率可做到几十MHz到几百MHz的甚高频波段范围。 电路的缺点:
调C1或C2来改变振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但 只要在L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C1与C2为固定电 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在平衡条件下,反馈到放大管的输入信号正好等于放大 管维持及所需要的输入电压,从而保持反馈环路各点电压 的平衡,使振荡器得以维持。
第二节
振荡器平衡状态的稳定条件
1) 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 形成稳定平衡点的关键在于在平衡点附近,放大倍 数随振幅的变化特性具有负的斜率,即
A Vom Vom VomQ
第三节
克拉泼电路的特点:
(1)由于Cce、Cbe的接入系数减小,晶体管与谐振回路是松耦合。 (2)调整C1 C2的值可以改变反馈系数,但对谐振频率的影响很小。
(3)调整值可以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对反馈系数无影响。
由于放大倍数与频率的立方成反比,故随着放大频率的升 高振荡的幅度明显下降,上限频率受到限制。故:
h i C Lh b M
1 LC
起振条件:
hf >
其中为L中的损耗电阻,h=h0hf – hfhr 显然,M与hf越大,越容易起振。
第三节
三端式LC振荡器
三端式LC振荡电路是经常被采用的,其工作频率 约在几MHz到几百MHz的范围,频率稳定度也比变压器耦 合振荡电路高一些,约为10–3~10–4量级,采取一些稳频措施 后,还可以再提高一点。
放大器增益A与输出电压幅度 Vo之间的关系叫振荡特性,F与Vo之间 的关系叫反馈特性。起振的幅度条件可 用右上图表示。
VomQ
起振条件与平衡条件 图解(软激励起振)
在实际设计中,如果设计不当,振 荡特性可能不是单调下降的,而如右下 1 F 图所示。其静态工作点太低,ICQ太小, B 1 A0 A 因而A0太小,以至不满足 。 0
第三节
哈特莱电路的优点: 1、L1、L2之间有互感,反馈较强,容易起振;
2、振荡频率调节方便,只要调整电容C的大小即可。
3、而且C的改变基本上不影响电路的反馈系数。 电路的缺点: 1、振荡波形不好,因为反馈电压是在电感上获得, 而电感对高次谐波呈高阻抗,因此对高次谐波的 反馈较强,使波形失真大; 2、电感反馈三端电路的振荡频率不能做得太高,这 是因为频率太高,L太小且分布参数的影响太 大。
L
RL
(a)克拉泼电路的实用用电路
(b)高频等效电路
因为C3远远小于C1或C2,所以三电容串联后的等效电容
C
振荡角频率
C1C2C3 C3 C3 C1C2 C2C3 C1C3 1 C3 C3 C1 C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1 LC
1 LC3
故克拉泼电路的振荡频率几乎与C1、C2无关。
+ vi – + A + vo –
如右图: A f
F
F 若在某种情况下1- A o =0时,此时即使没 有输入信号(vi=0)时,放大器仍有输出 电压放大器变为振荡器。
基本反馈环
要维持一定振幅的振荡,反馈系数F应设计得大一
F 些。一般取 这样就可以使得在 A o >1时的情况下起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