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琏简介 大篆 书法 艺术 金文

合集下载

历代篆书水平最高的14位名家,你最喜欢那一位?

历代篆书水平最高的14位名家,你最喜欢那一位?

历代篆书水平最高的14位名家,你最喜欢那一位?篆书是中国五大书体(楷、行、草、隶、篆)之一,其结体严谨、瘦劲挺拔、端庄雅正,线条悬针垂露、婉转流畅。

篆书之美,如丽人仰首望月、秀发垂柳,又如伊人低眉捻花,回眸善睐,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自秦代以来,我国篆书名家人才辈出,本文列举14位篆书名家及其篆书作品。

供书法爱好者欣赏。

一、李斯李斯(公元前284~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有书法作品(刻石)传世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

传世书法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

《泰山刻石》北宋拓本局部《琅琊台刻石》故宫博物院藏拓本《峄山刻石》局部《峄山刻石》局部《峄山刻石》局部《峄山刻石》局部二、李阳冰李阳冰(生卒不详),字少温、仲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唐代文学家、书法家。

其工篆书,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主要著作有《三坟记》、《怡亭铭并序》、《城隍庙碑》、《易谦卦》、《滑台新驿记》等。

三、周伯琦周伯琦《1298-1369),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元代书法家、文学家。

主要代表作品有《六书正伪》、《说文字原》等。

四、邓石如邓石如(1743-1805),名琰,字石如、顽伯,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人。

清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篆书文轴》、《篆书中堂》、《游五园诗》等。

五、钱坫钱坫(1744-1806),字献之,号小兰、十兰。

自署泉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

清代书家。

主要著作有《十经文字通正书》、《汉书十表注》、《圣贤冢墓志》、《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篆人录》等。

六、伊秉绶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清代著名书法家,传世书法作品有《留春草堂诗抄》、《节临唐宋人书屏》、《临柳公权尺牍轴》、《自书诗册》、《七绝诗轴》等。

全国首届篆书展获奖作品:名家点评

全国首届篆书展获奖作品:名家点评

全国首届篆书展获奖作品:名家点评提示:点击↑'书画超市'免费订阅,右上角转发【书画超市】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庆春按:去年举办的全国首届篆书展,我参与了从策划到展出的过程。

展览结束后,篆书委员会在《书法导报》上推出了获奖作品赏析,活动持续一年多,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对篆书的普及和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负责评析的四位获奖作品,以大篆类为主,但各有千秋。

虽然在导报上发过了,但能集中在一起看一看,应该挺有意思的。

所以,今天把文章重新整理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图片调整到位发上来。

要知道,这些图片都是出版用的,太大了!大家也可对这些作品发表意见。

刘聚森(一等奖、篆书条幅):刘聚森先生为河南青年书法家,其作品多以行草见长,且以往获奖作品多为行草书。

此次篆书作品荣获一等奖,虽让人觉得突然,但细读此作感到自有其道理在。

此幅大篆条幅,整体气象茂密丰富,给人以充实、沉着、痛快、古雅之感,又透露出时尚的意趣,不失为一件佳作。

章法虽排布较满,但字距纵向拉开,横向绞紧,字与字之间呈不齐之齐状态,虚实对比鲜明而强烈,辅之以竖式的界格和小字题跋,更觉视觉上丰富多样,令人咀嚼回味无穷。

随便说一句,小字题跋大小适宜、松紧适度,且留有“活口”,颇具匠心。

细审其篆法,结字严谨,结体修长,排布错落,松紧结合有度。

如“坐”、“从”、“水”、“晓”、“愁”等字,结字严谨而整饬;“鼓”、“怀”、“鹭”、“消”、“相”等字,结构轻松、率意自如,各具神态。

通篇用笔系以小篆笔法写大篆,既有大篆笔法之凝重、果断和力度,也有小篆笔法之轻松内敛,乃至简书之灵动鲜活。

整幅作品用墨虚实相间,燥润并举,令视觉丰富多样而耐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所擅长的行草书笔调,通揽全篇,使本来以静态为主的大篆赋予灵动、洒脱和流动的气息。

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书体间相通互补的艺术通感是可以相互借鉴和互为补益的。

建议作者在金文的精典范本上加强临摹和研习,深入把握大篆的用笔规律,强化线条的质感和力度,使篆书创作进入更高的层面。

清代杨沂孙篆书《在昔篇》【典藏】

清代杨沂孙篆书《在昔篇》【典藏】

清代杨沂孙篆书《在昔篇》【典藏】清代杨沂孙篆书《在昔篇》【典藏】杨沂孙篆书《在昔篇》(翻墨本)《在昔篇》是杨沂孙苦心结撰的一篇重要书学论文,以四言诗的形式,讲述了古文字书法的历史,讨论了文字学与古文字书法的关系,评点了历代重要的古文字学家和古文字书法家,提出了自己在古文字书法方面的独立见解。

杨沂孙擅长古文字书法,他非常重视这篇用韵文形式写成的书学论文,所以亲自用篆书写出。

他的儿子在杨沂孙身后将它刻板锓木,以字帖的形式流传。

杨沂孙(1812或1813-1881),清代书法家。

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

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举人,官至凤阳知府。

工钟鼎、石鼓、篆、隶与邓石如颉颃。

气魄不及,而丰神过之。

偶刻印,亦彬雅迈伦。

著印印。

卒年七十。

工篆书,融会大、小篆。

篆法精纯,学力深厚。

杨沂孙工篆书,融会大、小篆。

篆法精纯,学力深厚。

自唐李阳冰之后,无能有继承者,孙氏以篆书著称于世,行书较罕见,但也写得很好。

乾、嘉时期的金石考据学者,在研究古文字的过程中,对典雅的小篆书体产生兴趣。

清代早期的篆书家如王澍、孙星衍等都是金石考据家。

王澍的篆书“法李斯,为一代作手”。

后来被“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

此外,乾隆朝的宫廷画家董邦达也“力学篆隶,深得古法”。

还有如钱坫、洪亮吉等,也都以篆书擅名。

他们的作品,仍然都是所谓斯、冰的“玉箸篆”法。

均匀的细线,全无变化,有如线描图案,毫无书意。

偶有企图破格者,又流于形式的故意做作,稍一过份,便如道家的符书,杨法的作品就如此。

总之,由于篆书已长期脱离于书法艺术发展进程之外,乾隆初期的篆书,仍然与当时的书坛,在时代上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

杨沂孙书名虽高,但其身后的生平资料却很少。

《清史稿·邓石如传》后附有百多字的简传,后采研究评介杨沂孙者多依此。

兹引录全文:“杨沂孙,字泳春,江苏常熟人。

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官安徽凤阳知府。

父忧归,遂不出,自号濠叟。

少学于李兆洛,治周秦诸子,耽书法,尤致力于篆籀。

书法大篆与小篆名帖

书法大篆与小篆名帖

书法大篆与小篆名帖一、大篆名帖大篆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书体,又称“籀文”,因其多见于青铜器而得名“金文”。

以下是大篆的代表性名帖:1.《石鼓文》:又称《猎碣》,是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其字体结构严密,线条圆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散氏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其铭文是大篆的代表,字形规整,笔划粗犷有力,风格独特。

二、小篆名帖小篆是指秦代统一中国后实行的一系列标准化书体改革中的一种,它是大篆的简化字体。

以下是小篆的代表性名帖:1.《峄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所立,是小篆的经典名帖之一。

其字体工整规范,线条匀称流畅,展现出秦代书法的雄浑气势。

2.《泰山刻石》:秦始皇二十九年所立,也是小篆的代表性名帖之一。

其字体严谨,线条苍劲有力,风格独特。

三、大篆特点大篆的字体结构严密,线条圆润,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其字形一般较大,字距较宽,行距较紧,显得庄重而富有气势。

四、小篆特点小篆的字体结构规整,线条匀称流畅,字体紧凑而富有动感。

其字形一般较小,字距和行距都较为均匀,显得规范而秀丽。

五、大篆代表人物大篆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如李斯、胡母敬等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字改革家。

他们的作品如《石鼓文》、《散氏盘》等都是大篆的经典之作。

六、小篆代表人物小篆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斯、李阳冰等书法家。

他们的作品如《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等都是小篆的经典之作。

七、大篆小篆区别大篆和小篆在字体结构、线条表现和字形大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大篆的字形较大,线条粗犷有力,表现出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而小篆的字形较小,线条匀称流畅,表现出规范秀丽的艺术风格。

此外,大篆的字体结构比较随意,而小篆的字体结构则更加规整和标准化。

八、大篆小篆价值大篆和小篆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书体,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不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发展和演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审美观念。

同时,大篆和小篆还是书法家进行创作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晚清著名书法家杨沂孙,篆书《烝民诗》欣赏,学篆书的首选字帖

晚清著名书法家杨沂孙,篆书《烝民诗》欣赏,学篆书的首选字帖

晚清著名书法家杨沂孙,篆书《烝民诗》欣赏,学篆书的首选字帖前言: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篆书是出现比较早的书法字体,他是金文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篆书用笔讲究圆润浑厚,笔划粗细一致,横平竖直,曲线圆转流畅,线条力求挺劲自然。

入纸藏锋逆入,收笔回锋。

其笔划可理解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笔划要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关键要写出力度。

书家理应全面掌握各种用笔的性能。

不可走极端,长、短并非对立的两种笔,相反二者倒是可以互补彼此的不足。

只会用长锋笔或者短锋笔,都不利于书艺的提高和发展,只会用其中的一种犹如习武者只会使用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一样,若以其他兵器操练,定会力不从心。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创作需要选用不同的笔。

用长锋写楷书是勉为其难,用短锋写狂草也实属不易。

晚清著名书法家杨沂孙篆书《烝民诗》欣赏:书者介绍:杨沂孙(1812或1813--1881),清代书法家。

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

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举人,官至凤阳知府。

工钟鼎、石鼓、篆杨沂孙、隶与邓石如颉颃。

气魄不及,而丰神过之。

偶刻印,亦彬雅迈伦。

杨沂孙青年时代即爱好篆书。

在常州读书时还结识了好几位'毗陵前辈'。

如经学家、亦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字皋文),惠言的弟弟张琦,长于书印的吴育(字山子)等。

这几位都是乾隆时著名篆书家邓石如的热心推崇者。

杨沂孙的老师李兆洛(字申耆),更与邓氏父子交往密切。

张惠言曾从邓石如学篆,吴育则与邓的弟子包世臣为至交。

所以,耳濡目染之间,杨沂孙早已对邓心存景仰。

他有一篇《跋邓山民楹帖》,充分表达了对邓石如的推崇和心折。

大篆经典字帖

大篆经典字帖

大篆经典字帖摘要:一、大篆简介1.大篆的起源2.大篆的特点二、大篆经典字帖1.《石鼓文》2.《散氏盘》3.《毛公鼎》4.《虢季子白盘》5.《大盂鼎》6.《史墙盘》三、大篆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与影响1.大篆对后世书法的影响2.大篆在书法艺术中的价值四、大篆经典字帖的学习与传承1.对大篆经典字帖的学习2.大篆的传承与发展正文:大篆,作为中国古代汉字的一种书体,起源于商朝晚期,盛行于西周时期。

它以其独特的字形、庄重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书法艺术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一、大篆简介大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大篆在西周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

大篆的特点是字形规范,笔画圆润,结构严谨,气度恢宏。

二、大篆经典字帖1.《石鼓文》《石鼓文》是大篆的代表作品之一,共有十个石鼓,每个石鼓刻有一篇四言诗,内容涉及当时的战争、狩猎、祭祀等方面。

石鼓文的字形端庄美观,笔画丰满流畅,被誉为“大篆之冠”。

2.《散氏盘》《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盘内底有铭文十九行,行三十二字,为大篆书法中的佳作。

其字形严谨,气度恢宏,是研究大篆的重要实物资料。

3.《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重要青铜器,鼎内壁有铭文三十二字,字形端庄美观,笔画圆润流畅。

毛公鼎是大篆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盘内底有铭文十二行,行十字,字形端庄典雅,笔画丰满流畅。

该作品是大篆书法中的佳品,对研究大篆书法具有重要价值。

5.《大盂鼎》《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重要青铜器,鼎内壁有铭文三十一字,字形庄重大气,笔画圆润。

大盂鼎是大篆书法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6.《史墙盘》《史墙盘》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器,盘内底有铭文十二行,行七字,字形庄重典雅,笔画丰满流畅。

史墙盘是大篆书法中的佳作,对研究大篆书法具有重要价值。

三、大篆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与影响大篆作为古代汉字的一种书体,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中国书法家篆书专辑,幅幅精彩!

当代中国书法家篆书专辑,幅幅精彩!

当代中国书法家篆书专辑,幅幅精彩!
张继隶书《落笔横缣联》
张继隶书自作诗《柳笛迎春》
释文:吴文英《风入松·春风吴柳几番黄》
释文: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明刘崧《题三风寺诗》
闲户读书忘岁月
挥毫落纸走云烟
渤海春朝天清日晏朱栏洁
江山岁月云起风和紫燕飞
李世慧登梵净山
杜甫春夜喜雨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周敦颐爱莲说
苏轼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释文: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释文:韦应物《滁州西涧》
释文:《中庸》选句
释文:华夏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首届篆书展作品《孝经二章》 180x78cm
十届国展获奖作品《中庸六章》 180x70cm
第四届兰亭奖佳作奖作品《礼记.孔子闲居》 238x90cm
傅亚成篆书对联
傅亚成篆书中堂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

大篆碑帖简介

大篆碑帖简介

大篆碑帖简介
大篆碑帖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流派,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金文,成熟于西汉时期,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巅峰。

它是中国古代演变过程中的第一种标准化书体,也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篆在形态上以方正为主,笔画骨力雄健,刚劲有力,给人以磅礴明快之感。

大篆碑帖则以铁骨铮铮之气深入人心,无论是文字的结构布局还是笔画的运行轨迹,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勇毅精神和文化力量。

大篆碑帖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封建王朝的官方碑记,也有社会民众自发刻划的墓志铭、祭祀文石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徐伯阳墓志铭》。

这篇墓志铭以隋代徐伯阳为主人公,通过篆刻文字记载了徐伯阳身世、事迹和家族等重要信息。

这不仅是一篇典范之作,更是研究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大篆碑帖的创作技法独特、熔铸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智慧和魅力。

它注重笔画的粗细变化,通过横竖撇捺的巧妙运用,营造出紧凑有力的排列结构。

同时,它崇尚浓墨重彩的独特书法韵味,将书写功夫与审美要求完美融合,呈现出浓郁的陈旧风格。

对于学习和欣赏大篆碑帖,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系统学习大篆的基本笔画以及刻刻相连的规律,掌握其独特的造型特点。

其次,要注重练习笔画的力度和厚度,通过练习临摹,与原作对
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

最后,要深入了解大篆碑帖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其中所蕴含的玄奥哲理。

总之,大篆碑帖是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独特的造型特点,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欣赏大篆碑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

篆书十大名帖

篆书十大名帖

篆书十大名帖
篆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篆书十大名帖》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代表了篆书的最高水平。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作。

《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面刻有篆书文字,被誉为篆书之祖。

《金文大方壶》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面刻有篆书铭文,是篆书的代表作之一。

《张献忠碑》是明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是篆书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字笔画刚劲有力,气势磅礴。

《王羲之兰亭序》是草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文字流畅自然,富有变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怀素心印》是唐代书法家怀素所刻的印章,其
文字刚劲有力,气势磅礴,是篆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其文字端庄肃穆,气韵雄浑,是篆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赵孟頫黄庭经》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其文字清秀飘逸,富有变化,是篆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名帖都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代表了篆书的最高水平。

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书法家的修养与篆书艺术的创新

书法家的修养与篆书艺术的创新

书法家的修养与篆书艺术的创新当今,书法界有一种浮躁的现象,譬如有些作者为了应对参展、获奖而跟风,趋同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作者作为艺术工作者缺少传统文化的依托和支撑,不去很好地关注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却片面强调和简单追求视觉效果的所谓审美体验;有些篆书作者对古文字理论了解较少,仅仅记住一些常用字形就进行篆书艺术创作;有些书法作品肢解文字,远离传统,失去书法的本来面目,很难让人体验到书法艺术作为国粹的那种意味隽永的美学感受。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面对市场、面对利益、面对烦躁的时代,我们应该维护艺术的品格和文化的尊严。

下面,根据本人学习篆书的一些体会,来谈谈书法艺术创作所需的基本修养和篆书艺术创新的精神前提。

思虑未周,还请方家指正。

一、篆书艺术的文化内涵篆书,作为汉字最古老的书体,从甲骨文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字体的演化和历史嬗变中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成为一种纯粹艺术性的书体。

由于篆书难识、难读、难写、难用,不具备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和古文字知识的人决难胜任篆书艺术的创作。

因此不少人视篆书为书法创作之“畏途”。

目前学习篆书的人比学习隶、楷、行、草等书体的人少得多就是明证。

九届国展篆书作品仅占全部投稿量的4%,而且“篆书一等奖空缺”,我国篆书艺术的整体创作水平可见一斑。

篆书创作之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作者古文字学的修养不够。

古汉字是篆书艺术的载体。

从殷商甲骨、两周金文,直到秦小篆等一千多年间的古文字,广义上都属于篆书的范畴。

所以,篆书作者首先要释读古文字,只有深谙“六书”之道才能真正领会篆书创作之神妙。

只有具备古文字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修养才能正确辨识经过篆变、隶变、古今音韵、训诂的变化而导致的同源字、异体字、假借字、通假字等。

这种识篆、用篆能力是篆书创作的根本依托和关键所在。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古文字学的支撑,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篆书家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学习其他书体的作者,也应涉猎篆书,体会其高古、凝重的“篆意”,以提高学书的基本修养。

金文尙意书风代表之作——《散氏盘》

金文尙意书风代表之作——《散氏盘》

金文尙意书风代表之作——《散氏盘》金可泛指金属,也特指青铜器。

继甲骨文之后,中国的古文字就是集中出现在青铜器上了,称金文,比石刻的文字早了千余年。

在众多的青铜器中,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铭文以其稚拙弥漫,浑穆异趣,独步古人,著称于世,它是金文尚意书风中的代表之作。

一、《散氏盘》铭文探微殷和西周的金文书法,较甲骨文更丰富多彩。

在共同时代风格中,又有多样的个性。

从风格来看,殷和西周金文,由雄浑壮实,趋向典雅工饬。

昭王之前的可算前段;穆王以后算后段。

前段点画形态较多样,起笔收笔往往露锋,多有圆点和肥笔,字形长短、宽窄、大小,相当随意,章法上行距不整齐而互相争让者多。

也有行距字距相对整齐的,如《大盂鼎》者。

后段点画较单纯,增强了线条化,起止藏锋已如后世小篆;字形大小大多渐趋一律;章法上以行距字距相对整齐为主。

有的还有明显的长方形界格。

西周的《颂壶》、《墙盘》、《散氏盘》、《毛公鼎》等,都是代表作品。

《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亦被国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夨人盘》,文中三处出现“西宫”,也有人称之为《西宫铭》。

传清乾隆时期于出土陕西凤翔。

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重20公斤。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

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

清康熙时,扬州徐约齐以重金购自歙州程氏,后又归於扬州洪氏。

清阮元曾翻铸此盘,也有铭文拓本传世。

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阿林宝从扬州盐商购得此盘贡入内府。

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1924年清室内务府清查养心殿时,复得于库中。

1935年《散氏盘》随清宫其它文物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曾南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

《散氏盘》铭文铸于内底,计18行半、350字。

铭文记述了厉王时夨人将眉、井邑田两处的土地分割给散氏的史实。

文中明确规定了分给散氏的田界的标志,其中用某地之某种树木为界的方法,是典籍中封树的实际例证,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

名家金文大篆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金文大篆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金文大篆书法作品欣赏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备受推崇。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书法家们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使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其中,金文和大篆是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流派,今天我们将带您一同欣赏名家们的金文大篆书法作品。

一、金文金文是中国古代铜器上的文字,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体字体。

其特点是线条粗壮有力,笔画饱满,形态简洁大气,给人以一种沉稳、威严的感觉。

下面是几位金文书法家的代表作品:1.东周金文《鼎铭》《鼎铭》是东周时期的铜鼎上的文字,是金文中的代表之一。

此篇铭文的字形工整、规范,笔画饱满有力,展现了金文独有的雄浑、刚健之美。

2.颜真卿《颜勤礼碑》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金文书法被誉为“颜体”。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厚重、有力,笔画粗壮,给人以一种庄重、厚重的感觉。

3.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金文书法凝重、大气、神韵超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厚实、有力,笔画粗壮,展现了金文的雄浑之美。

二、大篆大篆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和印章上的文字,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体字体。

其特点是线条粗壮有力,笔画饱满,形态简洁大气,给人以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

下面是几位大篆书法家的代表作品:1.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大篆书法被誉为“王篆”。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厚实、有力,笔画粗壮,给人以一种庄重、厚重的感觉。

2.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的大篆书法同样粗壮有力,字形厚实,笔画饱满,给人以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刚健有力,展现了大篆独有的雄浑之美。

3.米芾《禅宗心直碑》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大篆书法风格清秀、流畅、自然。

《禅宗心直碑》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瘦长、流畅,笔画刚劲有力,展现了大篆的独特魅力。

总之,金文和大篆是中国书法中的两个重要流派,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不同风格和特色。

大篆详细资料大全

大篆详细资料大全

大篆详细资料大全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型。

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基本介绍•中文名:大篆•创建者:太史籀•媒介:青铜器铭文•历史代表作: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历史,由来,分类,金文,籀文,大小篆区别,大篆作品,历史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

这里的大篆指继承西周大篆的秦国文字。

大篆·《石鼓文》大篆,也称籀(zhòu)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

”《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有“石鼓文”。

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

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

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

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

字型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

笔势圆整。

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简史(上)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简史(上)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简史(上)篆刻史:篆刻艺术的起源时期印章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在印学界和考古界⼀直是个⾮常棘⼿的难题。

⾦⽯学家罗福颐,书画篆刻⼤师沙孟海对这个问题谈到⾃⼰的看法,⽽没有作出结论。

这还有待于后世印学家,考古学家进⼀步研究与探讨。

1、商代篆刻印章始于商代,是根据安阳出⼟的三枚铜质古玺为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距今约3000年历史。

(约公元前16-11世纪)。

经董作宾、徐中舒、于省吾、容庚、胡厚宣等专家考证,定为殷商时代玺印。

沙孟海在他的《印学史》中对这三件铜玺提出异议:“如定为商代作品,还缺乏科学根据,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作,解放前做了⼗五次,解放后也⼀直在做,但在殷商⽂化层中从来不曾发现过⼀件玺印。

三玺的出⼟情况不详,很可能出⾃上层堆积中,我们为对历史负责,暂不肯定它的时代。

”沙孟海还认为在殷商⽂字中:“甲⾻⽂中还没有'印’字,也没有'玺’的初形'⽊’字。

⾦⽂有'印’字,但它是“抑”字的初⽂,不是印章的'印’字。

”(《印学史》)王廷洽在《中国印章史》中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于省吾《双剑簃古器物图录》著录了安阳出⼟的三枚铜玺,可信为商代晚期⽤于烙印奴⾪脸⾯的铜玺。

商代甲⾻⽂和铜器铭⽂中虽未见'玺’字,但甲⾻⽂中有'印’字,⽽且印、抑同形,像⼈跪受烙印之形。

”王廷洽在商代青铜器上找到与安阳铜玺,印⽂相同的图⽂来印证。

这⼀确凿的论证,断定了安阳铜玺就是商代玺印。

王廷洽这⼀新的考古成果最令⼈信服。

陈松长在《玺印鉴赏》对这三玺考证记载⽐较详实“李学勤先⽣根据台湾出版的《故宫铜器图录》中的珍本与《商周⾦⽂录遗》中⼀件铜斝的铭⽂和《商周彝器通考》中的⼩⾂⾢斝和⽢肃灵台⽩草坡1号墓的⽗⾟斝,陕西岐⼭樊村的亚邲其斝等形制进⾏研究,认为该玺不可能是伪品,⽽确实是商末之物。

”王廷洽、李学勤两位先⽣的考证,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印章始于商代。

2、西周篆刻西周时期印章(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迄今未见有出⼟,为何笔者要在这⾥单独来谈西周篆刻呢?按规律⽽论,在商代出现了印章,在西周也应该有印章,这虽是⼀种推测。

金文大篆诗词书法荟萃,都是经典之作!

金文大篆诗词书法荟萃,都是经典之作!

金文大篆诗词书法荟萃,都是经典之作!金文书法宿建德江[ 唐代 ]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鸟篆吴昌硕石鼓文中堂同上石鼓文散懷山水间利簋铭文铭文品食佳肴乐在其中美食名吃尽人享受家和万事兴顺其自然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居人共住秦衣服。

居人未改汉姓名。

櫵客初传散花竹。

大象 无形道尽宇宙内外玄学患不行心旷神怡道散氏盘?读唐书三国志感怀唐韩愈诗:天街小雨润如酥,竹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夜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荀子:乐易者常寿长几日随风北海游,日趣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铁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甲骨文心香书画琴棋诗酒花钱,不失为人生的七种雅趣乐事。

出自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张居琏简介 大篆 书法 艺术 金文

张居琏简介 大篆 书法 艺术 金文

张居琏先生简介书法大篆篆刻金文隶书书画
余名张居琏(字重殷、别名古玉、号山川散人、长乐斋主)生于⼀一九三七年,山西人,儿时起,在家父指导下研习书画篆刻。

⼀一九五六年在陕西师范就读于美术专业,后赴陕北从事美术教育和群众文化工作,为著名摄影家、书画艺术家。

在主持文化馆工作的十多年中,为榆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书画摄影骨干人才。

⼀一九九七年于退休后定居西安,精心研习金文大篆和隶书。

现为中国名家书画院陕西分院副院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八仙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老科协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朱子家训》 大篆
《庄子》 朴素乃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大篆 隶书。

金文大篆书法欣赏

金文大篆书法欣赏

金文大篆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艺术历来以其精湛的技艺及独特的风格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传承着悠久的历史。

印回溯到秦汉时期,书法形式就开始发展,最早用来表写文字和记载事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艺术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类型和风格,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文大篆书法,它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书法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舞台,原来在春秋战国的早期,流传了多年,社会上的人们开始认可它,分别有不同的类型,比如金文大篆,又称“金文”,它的特点是字体较大,笔画粗细有度,属于长拙书的一种,它的字体规整、结构文雅,笔触更具有审美价值,每一把笔都得到恰到好处的发挥,在书写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秩序性和稳定性。

金文大篆书法的特点是圆润厚重,笔触粗大而劲爆,较为宽松,充满着声音和气势,其书法风格浑厚而沉稳,犹如一本古老的经典,弥漫着淡淡的宗教气息,浑厚华贵。

它的笔墨更有深度,浅色表达出一种宁静而温柔的心情,而深色则表达一种壮观而浩阔的气魄。

这种书法最能体现出传统书法的神韵,更能表达出一种豪迈而深沉的情感。

金文大篆书法被誉为“诗书”,因为它有着神秘而优雅的雅量,有着深沉而浩淼的风华。

它的书法风格简练和谐,拥有典雅、大气、高贵的韵味,具有独特的美感,蕴含了深层的思想内涵。

此外,金文大篆书法还具有极强的审美意义,可以帮助人们体会到精湛的书法技巧以及其内在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金文大篆书法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古老而又有趣的书法画面,它以其精致的技艺和审美价值,令人惊叹。

从它可以看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浩瀚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可以让我们在欣赏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书法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的领略它的精神内涵。

金文张字的含义和写法

金文张字的含义和写法

金文张字的含义和写法引言金文张字是古代中国金文中的一种字形,具有独特的含义和写法。

本文将对金文张字的含义、演变和写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金文张字的含义金文张字是指在古代中国金文中出现的“张”字的字形。

金文是古代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以铭文、器物铭文等为主要载体。

金文张字的含义与现代汉字中的“张”字相似,主要表示“展开、舒展、张开”的意思。

在古代社会中,张字还有“开展、拓宽、扩大”的涵义,常用于描述物体的展开状态或人的行为动作。

金文张字的演变金文张字的字形在不同时期有所演变。

早期的金文张字形状比较简单,通常由几笔直线组成,整体呈现出开阔的展开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文张字的字形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的形态,出现了许多变体。

这些变体中,有的增加了额外的笔画,有的改变了部分笔画的方向,形成了不同的字形。

这些演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化和人们对张字含义的不断探索。

金文张字的写法金文张字的写法主要包括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在金文中,张字的写法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首先是写出上部的横平竖直的笔画,然后再书写下部的横撇竖钩等笔画。

整个字形需要保持平衡和协调,使得字形整体呈现出展开的状态。

同时,金文张字的笔画需要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以凸显其含义和形态。

金文张字的变体金文张字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变体。

这些变体在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上有所差异,但都保留了张字的基本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文张字的变体:1.横竖结构变体:这类变体中,张字的上部和下部的横竖笔画结构发生变化,如上部的横笔画向下延伸、下部的竖笔画向上延伸等。

这种变体形态上更加扩展,呈现出张字“展开”的形象。

2.横撇竖钩变体:这类变体中,张字的下部的横撇和竖钩笔画发生变化,如横撇的弯曲程度增加、竖钩的形态变化等。

这种变体形态上更加丰富,呈现出张字“张开”的形象。

3.左右结构变体:这类变体中,张字的左右结构发生变化,如左边的笔画向左倾斜、右边的笔画向右倾斜等。

尚婉而通张鼎篆书印象

尚婉而通张鼎篆书印象

尚婉而通张鼎篆书印象张ZHANG鼎DING1974年生,农工党书画院理事,农工党贵州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贵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贵阳市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准),贵州省美协会员,作品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优秀奖、“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优秀奖、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中国当代篆书名家提名展(江苏)、中国当代篆书名家提名展(湖北)、“世界遗产地.魅力梵净山”全国书法大赛。

雨韵纯音乐 - 幻境张鼎篆书印象文 | 包俊宜近年来,贵州书坛有众多书家横空出世,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张鼎能否说是其中较为闪耀的一颗新星?早年学习书法,青年创业出彩,这些年,张鼎勤学魏碑诸体,随即尝试在篆书上拼搏一番,谁知一上手就特别有感觉,在师友的囊助下,短短几年,喜讯不断,且参加的展览均为国家级大展,一时声名名雀跃,业内都知晓有一个写篆字的新秀。

张鼎写魏碑多年,练就了良好的笔墨功夫,魏碑方笔的结构与书写技能能使张鼎在转换祀三公碑时,显得从容婉转,既保存了外碑的外形和强悍,又融会篆书的圆润与流畅,相得益彰,一任自然。

细细体察,他的书作有三个要素促成张鼎篆书的基本面目。

刘因夏日饮山亭 2020年水墨纸本一是笔法老到深厚。

篆字的线条明看是圆,其实暗藏折锋,张鼎用笔能在均匀中找到起伏跌宁的变化,又能在沉着上动静自如,线条的书写性较强,既轻松又苍润。

书写性是书法表意创作区别于毛笔书写的一个重要理念,笔法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性情的透露,哪怕线条偶有粗糙感亦不失去耐看这个关键的元素。

张鼎诸多字法中的线条劲遒老辣,首尾兼顾,是恰到好处的。

清罗衔炳初抵贵州 2019年水墨纸本二为结构具有强烈的字形美感。

这种美感源于辩证比较,源于方圆纵横,张鼎通常能完整地把字形控制在一个方形的结构内,不随意伸缩,而字形的收敛又恰到好处,这样组织一个字的结构形式,在短短的几年中能娴熟的把握与运用,确实,既要艰苦实践,更需一种才情的审美眼力,没有眼的视觉美感的全方位把握,要把篆字写到这样一种程度,是不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居琏先生简介书法大篆篆刻金文隶书书画
余名张居琏(字重殷、别名古玉、号山川散人、长乐斋主)生于⼀一九三七年,山西人,儿时起,在家父指导下研习书画篆刻。

⼀一九五六年在陕西师范就读于美术专业,后赴陕北从事美术教育和群众文化工作,为著名摄影家、书画艺术家。

在主持文化馆工作的十多年中,为榆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书画摄影骨干人才。

⼀一九九七年于退休后定居西安,精心研习金文大篆和隶书。

现为中国名家书画院陕西分院副院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八仙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老科协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朱子家训》 大篆
《庄子》 朴素乃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大篆 隶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