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用量高出发达国家一倍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比较分析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比较分析摘要:农业标准化本来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所要求的,但近年来很大程度上却成为农产品进口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而且在向越来越严格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
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及其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农业要实现标准化,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比较启示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人们消费质量的需要。
要研究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的路子,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入千家万户的实施途径,既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亟需破解的难题。
本文拟对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国内、外标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经验做法作简要梳理,以期对我国农业标准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所谓标准化,就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到产品使用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其具体内容包括有统一性、先进性、协调性、法律性和经济性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业检验检测体系。
前者主要是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包括质量标准和按标准规范的生产,后者是与之相适应的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保证不合标准的农产品不流入市场、不进出海关。
农业标准化本来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所要求的,但近年来很大程度上却成为农产品进口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而且在向越来越严格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农业标准水平越来越高。
过去国际常用的农药残留标准是以不使人畜受害为原则,现在一些农产品进口国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标准水平,增加检查项目。
我国生物农药发展历程及应用展望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者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物质制成的制剂[1],具有选择性高、对环境污染小、不易产生抗药性、可利用资源多等特点[2],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广泛用于农林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防治。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农药逐渐成为农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其在减少作物损失、保障粮食安全、抑制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和蔓延、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化学农药的滥用、误用等不当使用行为带来的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生物多样性丧失、害虫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
基于绿色发展的需求,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通过提高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的绿色防控手段及统防统治等措施,实现化学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新时期,重提发展生物农药,对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降低化学农药负面影响、改善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回顾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以期对解决生物农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参考。
1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1.1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目前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生物农药定义为源于自然界的、可以以类似于常规化学农药的方式配制和应用的、通常用于短期有害生物控制的物质,如微生物、植物源物质、化学信息素[3]。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将生物农药定义为从天然材料(如动物、植物、细菌和某些矿物质等)中提取的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转基因植物农药(Plant-Incorporated-Protectants ,PIPs )[4]。
根据2019年8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733号建议的答复》的阐释,我国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收稿日期:2022-02-24作者简介:袁杨(1993—),女,云南普洱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农业。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及其展望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界范围内农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挽回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3,我国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农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使用农药制剂100 万t 左右,防治面积达3 亿hm2 次以上,植物保护工作为农业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截止2007 年底,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共有1800 多家,其中农药制剂生产企业有1334 家,生产制剂产品年产量约160 万吨,在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的同时,还有部分出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年产值近200亿元,我国正由农药生产大国向农药生产强国迈进。
1 我国农药生产现状目前,我国已有农药生产剂型五十余种,生产制剂近千种。
在从原药到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许多环保不达标的因素就产生在其中。
例如:乳油具有制造简单,计量容易,活性组分在靶标作物上分布比较均匀,生物活性比较高等优点,但它致命的缺点是在配制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甲苯等,其毒性大、易燃、贮运不安全和对植物容易产生药害,对环境污染严重。
可湿性粉剂通过对水喷雾将活性有效成分喷施到靶标作物上,施用简单,活性组分在靶标作物上分散均匀是可湿性粉剂的突出优点,但可湿性粉剂存在着准确计量困难,生产、施用过程中粉尘飘扬,对生产和使用者的身体毒害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在当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许多国家对农药安全性制定出的相关法规也越来越严格,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及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农药工作者们在加强农药新品种研究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农药剂型的研究。
为达到节约二甲苯、甲苯等芳烃资源,改善制剂的生产和使用环境,降低毒性、减轻制剂对作物的药害和有毒物质在作物中的残留,提高制剂在贮运中和使用中的安全性,减轻对土壤、地下水等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内就已开始研发农药水基化剂型,但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水基化技术研究几乎没有进展。
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农药作为控制农林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危害的特殊商品,在保护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油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
了解农药开发与使用对农业的贡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可使人们走出对农药的误区。
1.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大使用化学农药能有效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全世界每年可挽回农作物总产量损失30%~40%,挽回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
诺贝尔奖获得者、墨西哥小麦育种学家罗曼·布朗说:“没有化学农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危险。
”英国人柯平博士在2002年曾指出“如果停止使用农药,将使水果减产78%,蔬菜减产54%,谷物减产32%”。
英国的试验证明,一年期间不使用农药会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42%、甜菜产量下降67%,而两年不用农药,则产量损失又增加1倍。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及6%的淡水资源,供养占世界22%的人口,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据统计,全国年均使用农药28万余吨(折百),施用药剂防治面积达48亿亩次。
通过使用农药,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4800万吨、棉花180万吨、蔬菜5800万吨、水果620万吨,总价值在550亿元左右。
近年来,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出现,使用的投入产出比已高达1∶10以上,一般农药品种的投入产出比也达1∶4以上。
由此可见,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2. 提高粮食单产离不开农药全球人口65亿还在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种植结构改变、异常气候频发等导致粮价不断攀升,2008年世界粮农组织估计饥饿人数达到9.23亿,比1990~1992年基准期增加了8000多万。
全世界粮食收获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112.5亿亩,减少至2005年的102.3亿亩。
从土地条件及水源考虑,全球耕田面积极限为120亿亩。
全球粮食总产从1961年的8.77亿吨增至2005年的22.19亿吨,平均单产达217.33公斤,但仍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与应对建议分析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与应对建议分析作者:古丽先木·艾买提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3期近些年来,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农药残留除了影响人们的健康外,更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
本文就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原因1.滥用、误用农药。
滥用、误用农药是导致农药残留最主要的原因。
自1996年开始,我国的农药使用量就出现居高不下的态势,再加上农药的使用方法不当,超量、超范围的使用,使得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严重。
比如,在韭菜产生病虫害后,如果使用表层喷雾法无法达到杀虫的效果,农民就会使用高浓度的带毒农药进行除虫,如将3911灌于韭菜根部,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韭菜中残留过量农药,从而影响韭菜的安全。
2.检测技术与施用技术方面缺乏专业性。
在我国,农药检测技术与方法没有形成系统,较之发达国家显得很落后。
现在,发达国家在检测农残方面的技术很先进,甚至可同时检测上百种农药残留物。
比如,美国的FDA多残留检测技术能检测的农药种类达到360多种,德国的DFG可达到325种之多,而加拿大也有251种之多。
反观国内,相关农残检测技术不够先进,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或者检测时间过长,导致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
3.监管方面存在疏漏。
农产品是关系人们健康的大事,农药作为特殊商品,离不开政府的严格监管。
但在实际情况中,农药的生产企业对自身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各种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而政府的监管部门由于人员不足、管理疏忽等原因,未能对市场上流通的农药进行严格监管,从而导致不合格的农药流向了农民的种植园,最后造成农产品农残超标。
二、农药残留的主要危害与影响农民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这就导致农产品会存在一定的农药残留。
这些农药残留一是会附着在果实的表面,不过经过时间的推移,或是雨水的冲刷,虽然仍有残留,但会被稀释;二是有些农药会在农作物生长过程被根、果实等吸收,融入到果实中,这种情况对人们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农药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最近10年,我国农药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料中间体、科研开发在内的工业体系,已成为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支农化学品德业。
世纪之交,我国农药工业的进展现状如何?特殊是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际,我国农药工业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日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律就以上问题做特地介绍。
农药工业的现状与特点1.生产力量与产量快速增长按1997年统计,我国农药生产力量已达75.7万吨/年(按100%有效成分计,下同),是1986年的3.2倍。
其中杀虫剂54.7万吨/年,占总生产力量的72.3%;杀菌剂8.24万吨/年,占10.9%;除草剂11.4万吨/年,占15.1%。
1997年,我国各种制剂总加工力量约130万吨/年,农药产量39.5万吨,是1986年的3.8倍,居世界其次位。
1997年按化工年报县以上企业统计,农药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96.5亿元(1990年不变价),是1994年(同口径对比)的2倍,全行业独立核算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69.1亿元,是1994年(同口径对比)的2.1倍。
2.不断开发投产高效新品种,调整农药品种结构1983年国家停止生产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品种,此后集中力气相继开发投产了一批高新品种,乐观调整农药产品结构,使各类农药品种基本配套,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整剂,其中也投产了一批生物农药产品。
从1991年开头,高效低残留品种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6%以上。
1997年生产农药原药品种187个,是1986年的2.5倍。
上海农药所研制开发的生物农药井冈霉素,其质量及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工业化生产标志着我国生物农药已进入新的进展阶段。
1997年我国生物农药产量达到5.046万吨(实物);180多种原药,加工成各类制剂800多个,各种品牌商品3000多个。
原药与制剂品种的比例从1986年的1∶2左右提高到1997年的1∶4~1∶5。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99.9%进入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
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
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
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
《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
毒土:GDP至上的恶果“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
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
我国与OECD、FAO、美国、欧盟及澳大利亚登记农药残留试验数据比较
农药登记残留试验技术培训班,2009年5月19-21日,南昌我国与OECD、FAO、美国、欧盟及澳大利亚登记农药残留试验数据要求比较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乔雄梧残留试验数据是按照风险分析原理制定农药残留最大残留限量(MRL)的三个基本依据之一(其余两个分别是毒理学数据[危害认定和危害特征描述]和膳食摄入数据[膳食暴露评估参数之一]),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因为多数发达国家要求农药登记的同时制定相应农产品(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因此残留试验数据也是农药登记必不可少的数据之一。
规范农药残留试验(Supervised residue trials)的设计是根据农药登记过程中获得的农药使用良好农业生产规范(GAP)进行的试验,它在ALARA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or no more pesticide is used than necessary to be effective)指导下,基于最差情景(worst case),即临界GAP(critical GAP,cGAP)条件下:l包括所有实际农药应用条件范围;l符合农药登记时批准的[标签]使用方式(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l按照管理部门要求提供适当数量的试验;l获得可能的最高残留水平、推荐残留中值(STMR)和最高残留量(HR)。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当时FAO 推荐的规范残留试验要求,制定了我国的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又在2004年以部颁标准(NY/T 788-2004)的形式根据国际规范农药残留试验要求对原有试验准则进行了修改,使我国的残留试验要求达到或接近国际及发达国家要求,为下一步按照GLP要求进行残留试验,打下了基础。
但是,因为我国残留试验一直没有按照GLP 要求进行管理,也因为我国在这方面国际参与较少,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进行的3000多项登记残留试验数据未被国际标准制定机构(CAC )采用,使得国际标准与我国农产品(食品)中残留状况背离更大,影响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分析与国际接轨。
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简介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对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农药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农药生产和供应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农药业在出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合适的对策来推动其出口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
现状分析中国农药业的出口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数量居全球前列:中国农药产量巨大,使其成为全球农药出口大国之一。
2. 出口市场广泛:中国农药出口至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 出口产品种类多样:中国农药业产品涵盖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多个品种。
4. 出口价格竞争力强:中国农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中国农药业在出口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 产品质量不稳定:部分中国农药产品存在质量波动问题,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 创新不足:中国农药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高科技产品。
3. 环境友好性有待提升:一些中国农药产品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不符合部分进口国对环保要求。
4. 贸易壁垒和法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对农药进口采取了严格的标准和法规,增加了中国农药出口的难度。
对策建议为了提高中国农药业的出口质量和竞争力,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 加强质量控制:推动中国农药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 鼓励创新研发:加大对农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农药产品向高科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3. 加强行业合作:促进中国农药企业与国际同行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
4. 推动环境友好型产品:鼓励中国农药企业研发和生产对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满足国际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5. 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农药监管和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农药行业在全球农药市场的地位。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自编ppt课件
7)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 • 技术简介:玉米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
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碎土 作业;春季低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 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 碎装置和秸秆机作业两种。
37
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可因地制宜地 采用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 单项技术,按照种养一体化、三改两分 再利用等模式处理畜禽粪污。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示范
52
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
1.1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大
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中, 农业源占大部分,其中COD排放量占总量的46%以上,达到 1300万吨,氮占50%以上,磷占60%以上,而畜禽养殖污染物 排放量占整个农业源的95%以上。
43
44
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堆沤池
45
单户污水处理设施
46
畜禽粪便收集站
畜禽粪便集中处理
沼气工程处理
发酵床生态养殖
47
• 畜禽养殖业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国内外所用的工艺流程大致相同, 即固液分离-厌氧消化-好氧处理。
1、固液分离
通过固液分离可使液体部分的污染
物负荷量大大降低;其次,通过固液分 离可防止较大的固体物进入后续处理环 节,防止设备的堵塞损坏等。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1
报告提纲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四、农业面源污染预测模型 五、我国农业面源存在的问题
2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3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过度的禽畜水产 养殖以及农膜残留、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废 弃物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污染。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1、农药的发展史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
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
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
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
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自公元900年,中国使用雄黄(三硫化二砷)防治园艺害虫以来,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批人工制造的无机农药。
而开发最早的无机农药当数1851年法国M.Grison 用等量的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的石硫合剂雏型——Grison 水。
到1882年,法国的lardet 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也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并从1885年起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而广泛应用。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能够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遭受的病虫害和杂草等问题。
然而,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农药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农药的使用现状。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市场之一、我国农业面临着严重的病虫害威胁和杂草问题,为了维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产量,农民广泛使用农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使用总量居全球第一位,但在使用强度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这也说明了我国农药的使用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然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农药残留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农药残留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也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
其次,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对有益昆虫、微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损害。
此外,农药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农药的绿色化、安全化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农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物农药、天然农药和低毒农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多关注,减少农药的毒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使用方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二是农药市场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目前,我国农药市场存在着品种过多、同质化严重、供需失衡等问题。
未来,农药市场将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药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鼓励国内农药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并加强农药质量监管。
四是农药管理和监管的加强。
农药的使用和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未来,农药管理和监管将更加规范和严格,加大对农药残留和非法农药的监测力度,加强农民的农药安全使用教育,增加农药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综上所述,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关于土壤论文
关于土壤的论文摘要:土壤耕作制度是农作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是与一个地区的作物种植制度紧密相关的。
在关于洁净问题做些论述。
关键词:土壤,农业,摘培“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统计,2000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约为22亿吨,其中我国粮食产量约5亿吨。
这些粮食均是在全球17亿公顷(我国占1.2亿公顷)耕种土壤上生产的。
正是因为这些土壤能提供作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也就是具有土壤“肥力”,才能使粮食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维系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方面,土壤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养分和水分,没有“肥力”,就不可能使作物正常生长,更谈不上获得稳定的产量,而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对作物生长讲,经常是供需不平衡的,必须注意调节,特别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向土壤中加入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各种“有害”元素,使土壤及水体发生污染,就会导致农产品品质恶化,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引发农产品质量不良的因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其中生态环境,即水、土、气、生等方面的污染,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不良的重要根源。
以往人们关注的是“蓝天、碧水”,认为只要天蓝,水碧,就能保证农业环境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岂不知,除了“蓝天、碧水”外,更重要的是保证土壤质量的安全,只有保证了“净土”、才能保证“洁食”,才能保证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最终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反,如果没有“净土”,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将影响大气,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影响到水体,致使天不再蓝,水不再碧,即使天蓝、水碧,也会有毒害物质飘在空中,溶在水中,或进入土中。
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净土、洁食”比“蓝天、碧水”更加重要,都是同等重要的战略性安全问题。
土壤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不洁净的土壤是指遭受不良物质污染的土壤。
农药与健康
农药与健康健管网研究员——丛晶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农药的使用防治了粮食作物病虫害,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农药的危害是指使用农药给农业生产系统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副效应。
具体内容包括:有毒农药在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接触者和非靶标生物产生的直接毒害;存在于农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物对人类健康、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有害生物的再猖獗和抗药性,这进一步加大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加速了使用频率和新品种更新换代,造成恶性循环[1]。
1、农药对环境的污染1.1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药的喷洒。
农药经喷洒形成的大量漂浮物,大部分将附着于作物与土壤的表面,还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扩散分布于周围的大气环境中,这些漂浮物或被大气中的飘尘所吸附,或以气体或气溶胶的状态悬浮在空气中。
此外,农药厂的“三废”排放,以及环境介质中(如农作物、水体与土壤等)残留农药的挥发,也是造成农药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大气中的农药微粒将随着大气的运动而向外扩散,从而使大气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有的甚至可以随风漂移到很远的地方。
如南极、北极、喜马拉雅山以及终年冰冻的格兰陵等一些从未使用过农药的地区,在当地的环境介质与环境生物体中,甚至爱斯基摩人的身体内,均曾监测出有微量的农药残留[2]。
1.2 对水体的污染工业“三废”和农业的化肥、农药等对地表水污染趋势加重,有些地区和城市的浅层地下水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水体农药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对不同的农药和水体环境也不相同。
一般以田沟水与浅层地下水污染最重,但污染范围较小;河水污染程度次之,但因农药在水体中的扩散与农药随水流运动而迁移,其污染范围较大;而自来水与深层地下水因经过净化处理或土壤吸附过滤,污染程度最小[2]。
1.3 对土壤的污染农药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中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方炎陈洁1、现状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进入21世纪,面对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我国农业集约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化肥农药等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
2004年,中国的化肥施用量已经达到4637万吨,氮肥的使用量占全世界的近30%。
中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
从趋势上看,中国的化肥施用量还在逐年增加。
2001年,全国化肥施用量比2000年增长2.6%,2002年增长率为2%,2003年增长率为1.68%,2004年增长率为5.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使用国。
1983年,我国农药的使用量是86.2万吨;到2003年农药的使用量已达到132.5万吨,比2002年提高1.85个百分点。
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2003年,农膜使用量已经达到了159.2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3.44个百分点。
化肥、农药、兽药、农膜等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农业污染。
首先,中国的化肥施用水平早已超过了发达国家所设置的防止农业环境污染的化肥安全施用上限。
而且,中国化肥投入以无机氮、磷为主,化肥利用率相对较低。
未被利用的氮、磷元素一部分被土壤吸附,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成为农业污染源之一。
目前,中国每年有超过1500万吨的废氮流失到了农田之外,污染了地下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空气污染等环保问题。
其次,农药过量施用。
据统计,目前中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0%。
在一些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可达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公斤以上。
第三,兽药安全性较低,滥用和超标现象严重,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消费也在增加。
各国平均农药使用量
各国平均农药使用量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生产的增加,农药的使用量也急剧增加,平均的农药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各国农药使用量的大小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根据国际调查发布的数据,世界各国平均农药使用量的最高点是中国,其次是印度、美国、日本和俄罗斯。
中国的平均农药使用量最高,其中包括叶型农药、穗型农药和粉剂型农药。
中国的农药使用量一直排在世界第一,平均每年使用7.70万吨,大约占全球总量的22%。
印度下一个以农药使用量最高,全国平均每年使用约2.72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8%。
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药投入量较低,农药使用量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的农药使用量也很高,平均每年使用约2.31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7%,可见美国也是农药的大消费国。
农药的消费确实大大提高了美国粮食的产量,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限制农药的消费。
日本也是农药的重要消费国,平均每年使用约1.64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5%。
日本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药使用量也较高,但日本严格实施农药管理,推行农药使用合理化、限量使用,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切实保护农民的健康。
俄罗斯的农药使用量也居世界前列,平均每年使用1.04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3%。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药使用量也较高,但是由于农药投入量低,农药使用量仍不高。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世界各国农药使用量不一样,受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使用农药量最高的国家,印度、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农药使用量也很高。
鉴于农药的消费确实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但也有害于环境,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农药的消费。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杨戈力(赤峰市环境保护局红山区分局,内蒙古赤峰024000)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开始侵向了农村,不但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这必将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因此,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处于真空状态,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1农村环境污染来源与现状1.1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安全施肥上限的两倍,而农民在施肥观念上,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化肥的大量使用改变了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若被农作物吸收,会在农作物中沉淀积累,最终损害人体健康;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不仅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源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剩、水中缺氧、水中鱼虾死亡.有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因素中由化肥导致的营养化占40%左右.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直接污染着地下水源,使地下水中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和重金属含量在逐渐提高.在北方地区,地下水的污染,特别是硝酸盐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的5~10倍,基本上不能饮用.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超标,不适宜饮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主要饮用水源仍是地下水,长期饮用必将严重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农药也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有机化学药品,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也对农产品和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据统计我国农药施用量达3万吨(成药),平均每亩施用33,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特别是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制,蔬菜和瓜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这些作物的农药用量可超过,甚至高达,较粮食作物高出~倍这些有机化学药品,进入江河湖泊会毒死水中生物,引起水体生态破坏.一些有机化学品会残留并积累在农产品和水生生物体内,致使人食用后在体内聚积并引发疾病,严重的会引发中毒死亡.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也比较难以净化,将威胁到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引起部分害虫产生抗药性,形成滥用药物的恶性循环.1.2农膜污染目前,农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成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是日趋严重.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薄膜残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气中固体残留物量增加,致使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二是农膜焚烧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发生,其所产生的化合物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1.3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垃圾也是农村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随着工业产品在农民生活中不断增加,农村的生活垃圾已由过去的菜叶、瓜果皮逐渐被塑料袋、废电池、农药瓶等所代替,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据测算,农村人均年生活垃圾约300kg 左右,而且还在逐年递增.这些垃圾包含对人体健康有害物质,但在农村既不能及时回收又得不到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得严重污染,致使环境受到较大污染.1.4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农村的人畜粪便、各种生活污水往往任意排放,夏季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蚊子大量滋生,这也是造成农村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各类养殖业产生的废水也是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据统计,养一只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现状,强调应从加大农村环境宣传、建立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及统筹规划等方面入手,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08)04A-0061-02Vol.24No.4Jul.2008第24卷第4期2008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 sity (Natura l Sc ience Edition)61 1.29 1.g .100kg/hm 2219kg /hm 212 (1)猪产生废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近几年来,农村已出现许多规模大、集约化的禽畜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这些都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很大污染.1.5外来的工业企业污染就空气质量而言,目前农村优于城市,但农村的空气质量也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少城市将污染型企业转移到环境保护薄弱的农村,同时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一些乡镇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太少,根本没有采取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废气、废水等随意排放现象屡禁不止,即使出现被环保部门查处的企业,当地政府往往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依然没有对其进行停产停业等治理.这些都造成了农村大气与水体环境污染不断增加,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2.1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目前,我国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环境观念淡薄,许多甚至不了解环保是干什么的,也就无从更好的保护环境,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不但要使农民认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认识到污染直接和自身的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紧密相连,而且要自身提高认识,避免只顾追求经济利益,采取“杀鸡去卵、涸泽而渔”的方式发展经济,忽视了农村的环境保护,要正确引导农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2.2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长效机制一是结合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开展区域性的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活动;二是建立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对辖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将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三是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把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当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使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更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养殖.调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对受损生态进行恢复和重建,对农田、林地、草地逐步实施优化的生态———经济———社会的人工生态设计,建立防灾减灾的监测预报系统,从源头和过程防治化学、生物化学物质的污染.发展绿色农业,一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生长激素,改变传统的大量播撒氮肥的习惯,提倡施用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小剂量复合肥、有机肥,积极采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生态农业等农业新技术;二是发展无公害农作物,从生产组织上按标准化、无公害化培养更多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集约生产,确保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绿色养殖,畜禽养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多用天然饲料和牧草,养殖污染物治理达标.渔业养殖全部实现生态养殖,研究开发优质饵料和科学投料方法,减少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对水域产生污染,同时开发相应的养殖水域水净化处理技术.2.4统筹规划,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做好农村发展的统筹规划,彻底改善农民生存环境,要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等工作.通过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普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加快普及户用沼气,以沼气池建设,推动改圈、改厕、改橱,引导和帮助群众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居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改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文明卫生创建工作.2.5控制工业污染对农村的侵害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防止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特别是严防“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向农村转移,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与监管,严禁随意排放工业废水,倾倒工业固体废弃物,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2.6坚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农村环境治理,一是抓好矿山和小化工等污染源整治,二是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制定生态修复计划,同时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支持,农村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动员全部力量来共同进行环境整治,建立必要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制定有关农村环保的乡规民约,同时,开展农村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从而为农村环境保护积累经验,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62。
我国农药用量高出发达国家一倍
Ef
图 7 石 墨 烯 电极 的循 环 伏 安 曲线
Fig.7 G raphene electrode cycle volt-am pere curve
除在 比电容上存在少的高低差异外 ,各 电极 的循 环伏安 曲线形状基本相同 ,这说 明在较为适 中的扫描 速 率下 ,即使扫描速率有所提高 ,结果表明 ;石墨烯电极 具有 良的能力 ,本 实验所使用的 电解液为 1 mol/L的 KC1 溶液 ,石墨烯 电极 在在扫描速率为 5、l0、50 mV/s条 件下下 的循环伏安曲线可 以看出 ,石墨烯 电极具有优异 的对称l生。在扫描电势范围内,没有法拉第氧化还原峰。 说 明 电极的容量由双层 电容提供 ,具有 良好的充放 电能 力 ,与恒流充放电实验所得的结论—致 。
图 6 不 同恒 电流下 电极材料的 充放 电曲线
Fig.6 Diferent constant pow er flow under the electrode m aterial charge and discharge curves
2.5.3 石墨烯 电极的循环伏安 曲线(图 7)
(2)通过 本 实验方 法 所制 备 的氧化 石墨烯 ,具 有 良好 的充 放 电能力 ,当充 放 电电流 为 l0mA时 , 石墨 烯 电极 的充 电 比电容量 可 达 126.2 r/g 充放 电 效率为 93%。表现出 良好的电化学行为。
日前 ,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 、农业部农技推广 中心和国家林业局造林 司联合主办的 “生物农药发展座谈会”上 ,农业部农技 推广 中心副主任钟天润说 ,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我 国长期 、大量生产使用了化学农药 , 由此造成 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两大问题 。根据预测 ,我国农业病虫 害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确保粮食安全 ,建设生态文 明,需要 探索环境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新途径。化学农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 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水平 ,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所导致的土 壤退化 、农药残 留、水源和环境污染 、生物链 中断 、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正 日益 凸显。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 ,部分人工 合成 的化学农 药在环境 中残 留的时间之长 、降解之难超 出了人们的想 象,而化学农药致癌 、致 畸、致突变 的作用正在引起科学界 的高度关注。现在农业生产 中一些常用 的有机磷农药被蔬菜瓜果吸收后进人食物链 ,并最终进入人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药用量高出发达国家一倍
发布时间:2016-04-25 10:3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害虫种类繁多,在粮食、棉花、蔬菜等的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来自病虫害的威胁。
农业病虫害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如长江流域曾发生过非常严重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影响到2000万亩农田。
日前,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害虫种类繁多,在粮食、棉花、蔬菜等的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来自病虫害的威胁。
农业病虫害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如长江流域曾发生过非常严重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影响到2000万亩农田。
日前,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和国家林业局造林司联合主办的“生物农药发展座谈会”上,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钟天润说,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我国长期、大量生产使用了化学农药,由此造成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两大问题。
根据预测,我国农业病虫害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确保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探索环境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新途径。
化学农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水平,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所导致的土壤退化、农药残留、水源和环境污染、生物链中断、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正日益凸显。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部分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在环境中残留的时间之长、降解之
难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化学农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正在引起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现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常用的有机磷农药被蔬菜瓜果吸收后进入食物链,并最终进入人体。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秦启联博士向记者介绍说,根据农业部的统计资料,我国每年要使用农药140多万吨,其中主要是化学农药,占世界总施用量的1/3,我国是世界第一农药消费大国;平均每亩用药约1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以上。
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为50%~60%,且不易降解,由此成为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
我国出口的大蒜、香梨等都曾因农药残留而被大量退货,损失达数十亿元。
同时,由于大部分化学农药是广谱性的,喷洒到田间,不光杀死了害虫,还杀灭了这些害虫的天敌,当化学农药失效后,害虫会再次快速暴发。
农药使用过程中形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农药使用后造成的农产品残留超标等不良后果,都直接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