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魔术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模板第【1】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2、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活动重点:制作莫比乌斯带,感受莫比乌斯带的魅力。
活动准备: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活动过程:一、讲故事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被当场抓住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侄子。
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
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
执事官不想误判此案,但是又不敢得罪县官,他要怎么做才能既救得了农民,又让县官无话可说呢?聪明的执事官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变了一个真实的魔术,我们稍后研究这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魔术一样的数学课。
二、指导制作莫比乌斯带1、请同学们取出一张纸条,认真观察这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纸条变成两条边两个面。
展示成果。
3、现在你能再想想办法将长方形纸条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拿出有二等分线的纸条,学生动手试做。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拿出事先做好的纸圈,让学生用手感觉它是一条边一个面。
如果有学生做出来,就由做出来的同学介绍“莫比乌斯带”的做法。
(学生动手操作,可小组合作完成)怎样验证是不是只有一条边呢?(用手沿着其中的一条边走,能回到原点)如何验证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用一笔能将整个纸条画完,回到起点)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一条边一个面的纸圈。
强调:一头不变,另一头转180度,两头粘贴。
四年级数学上册《魔术纸圈》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总结学生的操作经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勇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2.讲解魔术纸圈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折叠、剪切、拼接等基本操作,并强调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了解平移、旋转等简单的数学证明方法,并运用到魔术纸圈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魔术纸圈为主题,设计有趣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3.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自主发现魔术纸圈的制作方法及其中的数学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制作魔术纸圈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图形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分类和识别。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魔术纸圈教学内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学生在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发展程度不一,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学生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魔术表演教案
小学魔术表演教案
年级:一年级
学科:语文、数学、美术、音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魔术表演基本技巧的学习。
2. 魔术表演剧本的创作和排练。
3. 魔术表演的展示和评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学生介绍魔术表演的基本技巧和道具的使用。
二、魔术表演基本技巧的学习(15分钟)
1. 教师示范魔术表演的基本手法,如手法转移、视觉错觉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进行实践操作。
三、魔术表演剧本的创作(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剧本。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剧本的排练。
第二课时:
一、魔术表演的展示(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魔术表演,其他学生观看。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魔术表演的评价(10分钟)
1.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魔术表演的乐趣。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给予鼓励。
三、课后作业(5分钟)
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魔术表演,增加自信。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魔术表演的改进。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魔术表演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在魔术表演中的表现和进步。
3. 学生对魔术表演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数学魔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魔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数学魔术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活动,通过巧妙的数字操作、变换和猜想,让观众产生神秘感和惊叹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魔术,可以起到破解数学难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为此,本文将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分别论述学习运用数学魔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方法与实践效果。
一、数学魔术理论研究1.数学魔术的定义数学魔术是指一种基于原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活动,其主要通过掩盖算式中的特定数字或符号,运用猜想、分析、计算等数学方法,巧妙地让观众产生神秘与惊奇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目的。
2.数学魔术理论的基本原则(1)灵活运用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和括号,魔术的知识面可以打开到数学的各个方向。
(2)魔术引领数学,能够将数学的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中,使得学生在观看与猜测魔术的同时也进行了数学实验,学习数学知识点。
(3)不添加无意义的数学步骤,魔术中往往通过附加整形、倒置等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开来,对一些数字进行有意义的变化,从而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3.数学魔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数学分析能力:数学魔术经常涉及到数字以及计算方法的改变和转换,在观众和学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部分之后,他们必须根据观察和探索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他们应用到计算过程中。
(2)数学口算能力:数学魔术中涉及到的数字计算往往要求速度与精度兼备,因此通过向学生练习数学魔术并且不断提高他们的口算技能,他们可以从游戏中领略到快速集中精力以及提高计算技能的良好体验,从而增强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3)数学创新精神:数学魔术需要需要进行实验设计,从中找到合适的方法才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因此,在黑色数学中,数学魔术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和亲自动手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
小班儿童数学教案:变魔术游戏课堂体验
小班儿童数学教案:变魔术游戏课堂体验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时刻关注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基础,也是桥梁和关键。
数学教学也同样是教师之间的竞争,如何掌握好教学节奏、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比拼无常。
在教授小班儿童数学的时候,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设计各种活动,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在小班儿童数学教学中,游戏式教学一直被广泛地采用。
游戏是一种儿童感兴趣、接受程度高的教学方式。
而融合魔术因素的游戏式教学更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种小班儿童数学教案,即变魔术游戏课堂体验。
一、教学目标1.发展幼儿观察事物并产生兴趣的能力;2.发展幼儿数数的能力;3.培养幼儿观察推理的能力;4.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5.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好玩之处。
二、教学内容1.数字认知。
教师可通过卡片或游戏,让孩子认识数字0-9的形状,掌握数字的读法。
2.数的概念。
教师可通过举例,让孩子意识到数字的概念。
比如,2个玩具、3个人、4个球等等。
3.数的排序。
教师可手拿数字卡片,让孩子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数和物的对应。
教师可以使用活动道具,让孩子将数字和物一一对应。
比如,用数字卡片连接相应的图形、拼图等等。
5.加减法概念。
教师可使用“变魔术”游戏,让孩子直观地了解加减法的概念。
三、教学流程1.故事引入。
教师可以从幼儿熟知的故事中引出这场魔术表演。
比如,Little Red Riding Hood。
2.预热。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魔术表演。
让孩子们好奇并尝试猜出其秘密。
3.魔术表演。
教师可以表演一个数字魔术。
表演前,教师将4张牌(1、2、3、4)分别放在四个小盒子中,让孩子们猜测每个小盒子里面放了几张牌。
4.辅助教学。
表演结束后,老师会揭秘,让孩子们看到每个盒子内实际上的数字。
依照数字规律重新排列,展示这些数字之间的加减运算。
5.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算术与游戏水平,让孩子们进行自主练习。
四年级【数学(北京版)】魔术纸圈-1教学设计
(二)尝试设计
(1)尝试独立制作纸圈。
(2)呈现3种纸圈,交流分享。重点交流分享第3种纸圈是怎么想到的,怎么做的?
7
分钟
二、
研究纸圈
解决问题
(一)尝试解决问题
1.进行学习任务一
每位同学都用准备好的纸条分别围出3种不同的纸圈。
2.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反思的全过程,提升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做纸圈、描纸圈、剪纸圈、查纸圈等活动认识莫比乌斯圈,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与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难点:能通过想象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认真观察、动手验证一下围出的3种不同纸圈,小蚂蚁不越过纸圈边缘,在哪种纸圈上可以吃到面包?
2.交流分享验证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根据观察发现围出的前两种纸圈,不能吃到面包。
生1:我发现,有2个面的纸圈,肯定不可以。如果纸圈只有1个面,小蚂蚁应该就能吃到面包了。第3个纸圈应该只有1个面,应该可以吃到面包。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魔术纸圈
教科书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 7 月第1版
2020年7月第7次印刷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在做纸圈、描纸圈、剪纸圈、查纸圈的活动中认识莫比乌斯圈,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与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魔术《数字读心术》教学设计
课程篇魔术名称:数字读心术适用年级:六年级应用说明:当数学与魔术结合,就会发生无穷的神奇变化。
针对学生对余数掌握情况,可以透过实验、观察、思考、发现活动,感受魔术“变与不变的规律”,感受图形与数的结合与余数之间的联系,进而将数学与魔术完美结合。
将数学理念通过具体的活动巧妙体现出来。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魔术表演,感受数学魔术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2.透过数学魔术激发学生探索“变中不变”的规律。
3.透过数学魔术探索:两个数的和除以3后根据余数作出相关判断。
教学重点:感受数量中“变中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透过魔术发现数学规律。
课前准备:1.每两人一张数字单、课件、活动单.2.学生分组:四人一个小组,每两人一个“小小组”。
教学流程与预期效果:一、激趣引入,表演魔术师:出示黑白带有数字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纸,指明一学生合作。
师(背对学生):伸出两个手指,在刚才的纸上选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算出两个数的和,告诉我。
生:和是63.师:伸出手,让我微微感应,一个是正方形,另一个图形好像有点困难,再感应感应,是正五边形(出示图形)。
生: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魔术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缓解当前学生感觉数学枯燥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思维,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二、引发思考,探索规律师:老师为什么这样快猜出图形,你们觉得会和什么有关?生:图形里的数字。
师:请你们拿出活动一纸张按照下面的表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
生:独立完成表格。
正方形1、4、7、10、13、16、19、22正五边形2、5、8、11、14、17、20、23正六边形3、6、9、12、15、18、21、24师:观察表格中整理好的数据,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生:正方形、正五边形这两组数都依次加3,正六边形这组是3的倍数。
师:既然是3的倍数,那这些数除以3就没有什么?生:余数。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示范教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
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验证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及探索研究的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并制作莫比乌斯带,探索剪开它的简单规律。
探索剪开莫比乌斯带的简单规律。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笔若干、双面胶、制作莫比乌斯带的纸条若干。
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趣味情境图:小蚂蚁沿着红色的线爬,可以吃到面包屑吗?上课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小纸条,现在拿出带有小蚂蚁的纸条。
1.巧设疑问,学做普通环师:(1)小蚂蚁沿直线向前爬能吃到面包屑吗?预设:可以吃到。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2)面包屑在小蚂蚁的后面,按上面的方法能吃到面包屑吗?预设:不能。
那小蚂蚁要怎样才能吃到面包屑呢?(引导学生明确小蚂蚁和面包屑虽然在同一平面内,但面包屑却不在小蚂蚁的前方,从而启发学生做出一个普通环)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当把纸条做成一个普通圆环时,小蚂蚁可以吃到面包屑。
2.制作莫比乌斯带师:如果像这样,面包屑在纸条另一端的背面,做刚才的纸环,小蚂蚁还能吃到面包屑吗?怎样做才能让小蚂蚁吃到面包屑呢?二、探究新知出示【学习任务二】。
学生动手做纸环,教师巡视指导。
捏着纸条的一端,将另一端扭转180°,再粘贴起来,形成一个环。
课件演示做莫比乌斯带的过程。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个莫比乌斯带。
师:小蚂蚁沿这样的环爬行,真的能吃到面包屑吗?有什么办法能验证你的想法?引导学生画出小蚂蚁爬过的痕迹进行验证。
课件展示小蚂蚁的移动痕迹,说明小蚂蚁可以吃到面包屑。
为什么这样小蚂蚁吃不到面包屑(课件展示普通纸环),这样小蚂蚁就能吃到面包屑了?(课件展示莫比乌斯带)因为普通的纸环有2个面,莫比乌斯带只有1个面。
教学设计高翠《数学魔术——读心术》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数学魔术——读心术》教学设计辽宁省沈阳市珠江五校实验小学高翠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节校本课程,通过魔术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尝试破解的过程中,学会仔细观察、学会认真模仿、学会分析数据、学会整理信息,进而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孩子自主探索的能力。
所以说,我们的数学魔术课,是用魔术作为探知的线索,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真正要探知的却是数学中的规律。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生学习过了3的倍数特征之后进行最为合适。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节课要探究的知识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
而且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几年的训练之后,有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经验,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理解本数学魔术的原理,能够独立操作本魔术。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魔术原理的过程,从而积累探究经验。
3、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整理、对比数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任意两位数减去十位上数字与各位上数字之后,结果一定是9的倍数的原因。
2、教学难点:探究任意两位数减去十位上数字与各位上数字之后,结果一定是9的倍数的原因。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白纸、记号笔、预言纸等。
学具准备:练习本、水性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主题。
师:首先,高老师问一个问题:孩子们看过魔术表演吗生齐:看过。
师:那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魔术带给你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生1:神出鬼没。
(师板书:神出鬼没)师:还有吗还有哪个词|生2:神秘。
生3:神奇。
生4:莫名其妙。
生5:精彩。
(师板书:神奇、神秘、精彩)师:还有那我只能用……了。
师:那其实,不瞒大家说,高老师就是一位魔术师,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是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可能还是一位能为你带来精彩的魔术师。
我能够看穿你们每个人的心思,我能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
不要动,我知道,现在你们每个人心里都在想:高老师在吹牛。
《数学魔术》教学设计
《数学魔术》教学设计一、教学说明课型:数学魔术课时:1 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节趣味课程,是以魔术作为探索的线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知数学中的规律。
通过魔术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尝试破解的过程中,学会仔细观察、分析数据、整理数据,进而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3 的倍数特征之后进行最为合适。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经验,对于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能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目标:1、通过魔术表演,感受数学好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魔术原理的过程,积累探究经验。
3、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对比数据,分析并总结数学规律,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探究重难点:1、重点:探究任意两位数减去十位上数字与个位上数字之后,结果一定是9 的倍数的原因。
2、难点:找数学规律创编数学魔术。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白纸、记号笔、预言纸等。
学具准备:练习本、水性笔、彩笔等。
二、教学过程:(一)、表演魔术,营造神秘感魔术测试我们是否心有灵犀?1、魔术一:质数合数2、魔术二:需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破解原理。
让学生明白,原来当数学与魔术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神奇的魔力。
(二)、学生尝试,引发思考,探究心有灵犀魔术规律1、这魔术我是怎么做到的?再次利用预言纸进行表演。
2、我设计了什么规律?(1)按照魔术规则,小组内进行尝试。
(2)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三、师生交流,破解原理1、全班交流:学生分享小组内探究的规律(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全是9 的倍数?)。
2、师生相互质疑、补充的过程中了解完全归纳法,突破魔术原理。
四、总结归纳,拓展提升大胆尝试:用数学奥秘,创编数学魔术。
小学数学魔术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魔术教学设计概要:有趣的魔术只是乘载数学知识的载体,通过对魔术的思考、交流和展示,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体验,从而真切感受数学的魅力。
披上魔术外衣,感受数学魅力。
魔术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魔术与数学相融合,把数学知识运用到魔术中来,让学生体验趣味的魔术,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热身环节师:在表演魔术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扑克牌知识抢答”。
看看大家对扑克牌的了解有多少!抢答题①: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分成四组,可以怎么分?答:按花色分,分为红心、黑桃、方块、梅花四组。
抢答题②:扑克牌中的字母A、J、Q、K分别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答:A=1,J=11,Q=12,K=13。
设计意图:抢答题①可以唤醒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知识的记忆,为后面给扑克牌按花色分类做铺垫。
抢答题②让学生熟悉扑克牌中的字母转换成数字,便于后续观察规律。
二、魔术表演师:老师这节课要表演的数学魔术叫做《透视眼》。
表演之前我们齐读魔术表演的步骤。
(1)请一位观众任意说出一个20以内的“双数”,魔术师取走“双数”张牌,如观众说4,魔术师取走4张牌。
(2)魔术师取走牌后,观众翻转“最上面”的一张牌,给大家和魔术师看。
(3)魔术师使用“透视眼”看下一张牌,并说出是什么牌。
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2-3次魔术表演,每次都把学生取的牌和教师猜的牌贴在黑板上展示,便于学生观察规律。
三、探究魔术师:大家观察贴在黑板上的扑克牌,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5和9。
第二组:方块Q和方块2。
第三组:红心8和红心6)生1:我们取的牌和老师猜的牌花色一样。
生2:老师可能先排好了顺序,把相同花色的牌放在一起。
生3:我发现5+9=14,12(Q)+2=14。
两张牌的数字加在一起刚好等于14。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组扑克牌,学生能够发现每组扑克牌的“花色”和“数字之和”是相同的,激发学生思考魔术的原理,引导学生说出要把扑克牌按“花色”分类整理,还需要学生运用简单计算把分好类的扑克牌两两搭配。
教学设计高翠《数学魔术——读心术》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数学魔术——读心术》教学设计辽宁省沈阳市珠江五校实验小学高翠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节校本课程,通过魔术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尝试破解的过程中,学会仔细观察、学会认真模仿、学会分析数据、学会整理信息,进而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孩子自主探索的能力。
所以说,我们的数学魔术课,是用魔术作为探知的线索,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真正要探知的却是数学中的规律。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生学习过了3的倍数特征之后进行最为合适。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节课要探究的知识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
而且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几年的训练之后,有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经验,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理解本数学魔术的原理,能够独立操作本魔术。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魔术原理的过程,从而积累探究经验。
3、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整理、对比数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任意两位数减去十位上数字与各位上数字之后,结果一定是9的倍数的原因。
2、教学难点:探究任意两位数减去十位上数字与各位上数字之后,结果一定是9的倍数的原因。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白纸、记号笔、预言纸等。
学具准备:练习本、水性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主题。
师:首先,高老师问一个问题:孩子们看过魔术表演吗?生齐:看过。
师:那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魔术带给你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生1:神出鬼没。
(师板书:神出鬼没)师:还有吗?还有哪个词?生2:神秘。
生3:神奇。
生4:莫名其妙。
生5:精彩。
(师板书:神奇、神秘、精彩)师:还有?那我只能用……了。
师:那其实,不瞒大家说,高老师就是一位魔术师,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是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可能还是一位能为你带来精彩的魔术师。
我能够看穿你们每个人的心思,我能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
不要动,我知道,现在你们每个人心里都在想:高老师在吹牛。
神奇的魔术师小班数学教案
神奇的魔术师小班数学教案教案:神奇的魔术师小班数学一、教学目标:1.通过魔术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魔术道具:魔术帽、扑克牌、魔方等。
2.教学素材:拼图、数字牌、计数卡等。
3.制作一些小道具,如骰子、计数球等。
4.教学辅助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老师穿上魔法师的服装,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魔术,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变拉长的绳子变短,手中握住的纸牌消失等。
2.引入新知: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个数字牌,要求学生猜中这个数字是多少。
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猜中数字。
接着,老师向学生解释如何通过观察数字牌的特点来猜中数字。
比如,数字牌的第一位是1的话,那么这个数字就是10几或者20几。
3.教学内容:a.将数字牌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数字牌的特点并猜出数字。
b.使用计数卡,让学生自由计数。
可以在计数卡上编写一些特殊规则,让学生通过计数卡的使用来发现规律。
c.使用魔方,将魔方分解为若干个小块,让学生重新组合。
引导学生观察魔方各个面的颜色和布局。
d.使用卡片拼图,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案和颜色进行拼图。
引导学生通过拼图来发现形状和图案的规律。
e.使用一些小道具进行计数和排序,让学生观察道具的特点和差异,并进行分类和排序。
4.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魔术表演。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魔术,编写故事情节,并给自己取一个魔法师的名字。
学生们可以使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展示自己的魔术。
四、巩固和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表演和互相观察评价来巩固知识。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六5班黄陈慧教学目标: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难点: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魔术师: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先来表演个小魔术好吗?(师拿出长纸条和回形针表演,利用纸条将两个分开的回形针连接在一起)师:今天我们一起用纸条来变魔术,看看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你又能不能试着弄清楚其中的道理。
活动2【活动】纸条-普通纸环师:请同学们观察我手中的纸条,它是什么形状的?有几条边?几个面?(长方形。
它有4条边,2个面。
)师:下面老师要请你们来变魔术了,你能把它变成2条边和2个面的图形吗?请拿出一张纸条来试一试。
生拿出纸条来做尝试师:你们变出来了吗?怎么做的?(把纸条的两头粘到一起,做成一个纸环。
)师:纸环的2条边和2个面在哪?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上面1条边,下面1条边。
)(外面1个面,里面1个面。
)活动3【活动】纸条-莫比乌斯带师:你们还想变魔术吗?你能不能把纸条变成一个只有1条边和1个面的图形呢? 生继续做尝试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制作情况,请会做的学生到前面演示。
(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再把一段旋转180°后重合起来;最后用胶水把它粘住。
)师:这个纸环挺特殊的,它的一条边和一个面在哪呢?(用手指在纸条上沿着边滑动,从上到滑到下,又从下滑到上面,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所以它只有1条边。
)(在纸环上画线,可以验证它是不是只有一个面。
)师:好的,那请你们在纸条上画线验证一下吧。
你发现什么了?(只画了1条线,可是纸条的里外都有线,说明这个纸环确实只有1个面。
数学魔术巧听扑克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魔术巧听扑克牌教学设计及反思【引言】在当今社会,数学魔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将数学知识与魔术表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其中,巧听扑克牌魔术表演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表演形式。
本文将探讨数学魔术巧听扑克牌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数学魔术巧听扑克牌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学魔术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学会巧听扑克牌魔术的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数学魔术的基本原理;2.巧听扑克牌魔术的表演技巧;3.数学魔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学魔术的原理和技巧;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数学魔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通过一段精彩的数学魔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原理:简要介绍数学魔术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魔术背后的数学知识;3.示范表演:教师进行巧听扑克牌魔术的示范表演,让学生感受数学魔术的魅力;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数学魔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6.总结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数学魔术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激发了学生对数学魔术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2.学生参与度高,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过于紧凑,影响学生的思考;2.部分学生对数学魔术的理解程度不一,导致实践操作效果不佳。
三、改进措施1.调整课堂节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2.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魔术表演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总结】数学魔术巧听扑克牌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创新的教学案例,通过数学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魔术纸圈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魔术纸圈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魔术纸圈;
2.掌握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
3.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生成纸圈的纸板;
2.制作好的魔术纸圈;
3.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图形卡片;
4.教师准备好的板书。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平面图形卡片和真实的物体,指导学生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然后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魔术纸圈。
第二步:制作魔术纸圈
1.把纸板竖放,并按照规定在纸板上画好线段和点(如图1所示)。
2.按顺序从1至9把线剪开,再将颜色相同的线段揉起来并粘在一起,直到生成一个环状的纸片(如图2所示)。
3.拉伸纸圈,让学生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分享经验,最终让每一位同学成功制作出自己的魔术纸圈。
第三步:探究
1.教师给学生呈现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图形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发现由几个不同的基本图形组成的魔术纸圈。
2.学生结合自己的制作经历和观察发现,将魔术纸圈分解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组合,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步:复习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复习,例如教师喊出一个形状,学生则快速找到相关的图形卡片,或者教师拿出一些已经分解的基本图形,要求学生快速组合成魔术纸圈等。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完成了魔术纸圈的制作,并且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基本图形的观察和分解。
教师要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魔术教学设计
概要:有趣的魔术只是乘载数学知识的载体,通过对魔术的思考、交流和展示,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体验,从而真切感受数学的魅力。
披上魔术外衣,感受数学魅力。
魔术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魔术与数学相融合,把数学知识运用到魔术中来,让学生体验趣味的魔术,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热身环节
师:在表演魔术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扑克牌知识抢答”。
看看大家对扑克牌的了解有多少!
抢答题①: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分成四组,可以怎么分?
答:按花色分,分为红心、黑桃、方块、梅花四组。
抢答题②:扑克牌中的字母A、J、Q、K分别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答:A=1,J=11,Q=12,K=13。
设计意图:抢答题①可以唤醒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知识的记忆,为后面给扑克牌按花色分类做铺垫。
抢答题②让学生熟悉扑克牌中的字母转换成数字,便于后续观察规律。
二、魔术表演
师:老师这节课要表演的数学魔术叫做《透视眼》。
表演之前我们齐读魔术表演的步骤。
(1)请一位观众任意说出一个20以内的“双数”,魔术师取走“双数”张牌,如观众说4,魔术师取走4张牌。
(2)魔术师取走牌后,观众翻转“最上面”的一张牌,给大家和魔术师看。
(3)魔术师使用“透视眼”看下一张牌,并说出是什么牌。
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2-3次魔术表演,每次都把学生取的牌和教师猜的牌贴在黑板上展示,便于学生观察规律。
三、探究魔术
师:大家观察贴在黑板上的扑克牌,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5和9。
第二组:方块Q和方块2。
第三组:红心8和红心6)生1:我们取的牌和老师猜的牌花色一样。
生2:老师可能先排好了顺序,把相同花色的牌放在一起。
生3:我发现5+9=14,12(Q)+2=14。
两张牌的数字加在一起刚好等于14。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组扑克牌,学生能够发现每组扑克牌的“花色”和“数字之和”是相同的,激发学生思考魔术的原理,引导学生说出要把扑克牌按“花色”分类整理,还需要学生运用简单计算把分好类的扑克牌两两搭配。
师:同学们通过思考揭示了魔术的秘密,谁来完整地说一说扑克牌要怎样排序?生:先把扑克牌按花色(黑桃、红心、方块、梅花)分成四类,再同一類花色中两张数字相加等于14的扑克牌放一起。
看上面的一张是黑桃5,我就可以通过14减5计算知道下一张牌是9了。
师:你还知道哪两个数相加等于14?生:1+13=14(A+K=14),2+12=14(2+Q=14),3+11=14(3+J=14),4+10=14,5+9=14,6+8=14,7+7=14。
教师一边听学生说,一边板书。
师:对于这个魔术,你还有其他疑问吗?生:为什么一开始要取走“双数”张牌?能取走“单数”张牌吗?师:这些扑克牌都是两张数字相加等于14的扑克牌放一起,也就是说它们已经一对一对搭配好了。
我们一开始取走的牌也需要一对一对地取走,这样才能保证剩下的牌也是一对一对的,魔术才能变成功。
如果一开始取走“单数”张牌,那么剩下的牌中肯定有一张多余出来,魔术就不可能变成了。
设计意图:等学生初步理解魔术原理后,引导学生反思整个魔术的表演步骤,及时解疑答惑,使学生对魔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归纳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四、操作魔术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老师揭秘魔术。
学生在自主操作时会遇到几个小问题,需要再次讨论攻破。
步骤一:取走大小王,剩下的扑克牌按花色分类与整理成四类。
步骤二:同一种花色中找出两张数字相加等于14的牌放在一起。
(提示:A=1,J=11,Q=12,K=13)
学生在凑牌的过程中会发现最后剩下四张牌,分别是黑桃7、红心7、方块7、梅花7。
引导学生讨论和集思广益,最后利用颜色把黑桃7和梅花7凑一对,把红心7和方块7凑一对。
设计意图:在自主操作魔术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动手分一分、算一算,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每位学生用排好的扑克牌进行魔术表演,最后教师邀请2-3组同桌上台表演。
教师采访学生魔术师:你是怎样猜中下一张牌是什么?生1:我知道同桌抽的牌和下一张牌花色是相同的,再用14减去同桌抽的牌的数字就知道下一张牌是什么了。
生2:我看了同桌抽的牌后,会想什么和什么相加等于14。
这样就知道下一张牌是什么了。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完成魔术表演,并能够完整讲述魔术原理时,证明学生已经真正掌握已学知识。
这个过程学生能够体现数学知识带给自己的乐趣,同时也展现了数学的魅力。
五、课后反思
第一,紧扣知识点,回归教学本质。
数学魔术更重要的是体现“数学味”,所以魔术中应用到的原理必须紧扣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第二,注重知识融合,体现综合应用。
将多个知识融合的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这节课中,唤起学生对“分类与整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记忆,为揭示魔术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三,突出观察和推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这节课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发现,从观察规律到有序推理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