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宣传教育学习笔记
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笔记
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笔记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但我们最应该好好学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纲要》。
最近,我们又再次真学习了这些教育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法律法规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本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让广大教师苦不堪言,简直可以说是劳民伤财!九年义务教育到底怎么搞,全国其他地方有些什么先进经验,各级领导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不要光是瞎指挥。
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要靠法律,但现在的情况是有法不依或者说依不成,对那些违反九年义务教育法的人和事不能给予及时处理,导致学校各项工作处于被动,给学校领导和教师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学校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教书育人,但现在教师们不能把全副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要用很多时间搞普九档案,要用很多时间去做辍学生工作,还要用很多时间去写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现在的学生是爷爷,老师不敢打、不敢骂,甚至重话有的时候都不敢说,你对他严格要求,它就是不买账,动不动就是不上学了,学生一回家还得教师三番五次地去请回学校,这是什么事?发生辍学情况,有的是家长在里边推波助澜,纵容学生辍学,国家为什么不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让所有学生不愿辍学、不敢辍学呢?光靠教师放下自尊去请那些少爷、小姐,这不是个事嘛!很多教育法律法规里边都提到:营业性歌舞厅和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这些规定有什么用?特别是网吧,现在就靠未成年人赚钱。
各级主管部门虽说不定期地检查,但是检查过后网吧管理人员依然我行我素,很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由此产生。
依法治校,是指依照法律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
依法治校,就是要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
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4篇为提高教师对《安全教育法》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就跟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吧!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
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
教师 ___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
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
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
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我并非熟知,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觉得自己缺少的 ___一种精神,去寻找这种精神,让自己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教师法制教育学习笔记
教师法制教育学习笔记最近,我校安排了教师进行法制教育。
这是因为教育法律视野下的教师行为分析已经成为教育界的趋势。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从中观的角度看,这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从微观的角度看,这是教师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需求。
因此,教师研究法律尤其是教育法律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教师行为分析需要从作为与不作为、教师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以及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四要件等方面进行。
作为指教师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教育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而不作为指教师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
教师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有显性伤害行为和隐性伤害行为,侵犯学生权利的不同形式包括侵犯学生受教育权、隐私权和财产权等。
教师承担法律责任需要满足教师行为违反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等四个要件。
教育法制讲座二,教育法律视野下的教师管理一、教师管理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据教师管理是指对教师的聘任、考核、培训、奖惩、辞退等各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
教师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二、教师管理的内容及其实施教师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聘任、考核、培训、奖惩、辞退等各方面。
实施教师管理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统一,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保障。
三、教师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在教师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如教师聘任中的平等就业、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教师考核中的程序公正、教师奖惩中的法律依据等。
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教育管理者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同时也需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教师管理是对教师进行聘任、考核、培训、奖惩、辞退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教师管理的法律依据包括教师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
在实施教师管理时,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统一,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保障。
法制宣传读后感
法制宣传读后感法制宣传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可以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法制宣传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阅读法制宣传材料,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法制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法制宣传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但是很多人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对法律意识也不够重视。
通过法制宣传,可以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使人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只有公民具备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和建设。
其次,法制宣传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宁。
通过法制宣传,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只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后,法制宣传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法制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只有通过广泛的法制宣传,才能让人们深刻理解法治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治。
同时,法制宣传也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推进法治建设,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只有建设了法治社会,才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通过阅读法制宣传材料,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制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一名公民,我将更加重视法制宣传,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法治化,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安康。
学法明心智,法正言行,法创和谐学习笔记,心得体会
学法心得体会篇1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校园,我们小学生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有的同学爱打架或盗取别人的钱财。
小小的年纪,就沾上了许多恶习。
走出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这个年龄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
因此,这的确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
要充分地认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弊,认识小学生热衷于交往和娱乐、沉湎于虚幻世界,给身心健康成长、给成就学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自觉不将通讯工具带进校园,纠正网络游戏、网上养宠、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
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
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
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
《审计法》的修订表明了我国审计事业已步入了新的阶段。
《审计法》学深学透,能应用。
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大胆履职、敢于碰碰硬,依法审计,规范审计,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计工作的质量和。
三、学用,自身的法律学法的目的在于自觉遵守并法律规定,在依法审计、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
“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一系列卓有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我认识到法律是管理经济社会、疑难社会问题最、最的武器。
法制宣传教育学生笔记
法制宣传教育学生笔记法制宣传教育学生笔记一、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结合法制讲座,谈谈自己将如何去做?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四、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五、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六、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七、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六五”普法学习笔记1
“六五”普法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为做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一)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二)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三)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3、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4、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5、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二、主要任务(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九)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集中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
利用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三、对象和要求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二)大力推进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四)积极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五)扎实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四、工作步骤和安排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
分为以下3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上半年。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五年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普法学习笔记
普法学习笔记(摘抄)第一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一、定义【一】它具有四个鲜明特征:(一)它具有人民性. (二)它具有政治性。
(三)具有法律性。
(四)它具有先进性。
【二】它的基本内涵:(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四)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服务大局(五)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三】本质特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原则。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
【四】必须做到:1.依法治国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2.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
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
服务大局的理念。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5。
法制学习笔记
法制学习笔记尊敬的读者:我们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真正理解法律以及如何运用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我们需要学习法制知识。
然而,法制知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掌握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学习法制知识,我在此记录下自己的法制学习笔记,与大家分享。
一、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授权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的存在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有规可循,不会过度依靠个人主观能力来进行判断和处理问题。
同时,法律起到了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不同的种类。
1.依照制定过程和形式分类:根据制定过程和形式,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等。
2.依照法律的适用范围分类:根据法律适用的范围,法律可以分为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团体法规、企业规章等。
3.依照法律内容分类:根据法律内容,法律可以分为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
三、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对于一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维权、保护自身的权益、规避风险等。
1.明确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并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承担哪些义务。
2.规避法律风险如果我们不了解法律,我们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就可能会犯下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可以有效地规避法律风险。
3.寻求法律援助如果我们面临一些法律问题,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寻求法律援助,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四、法律学习的途径1.课堂学习我们可以通过选修法律方面的课程来进行法律学习。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选择专业的法律课程,也可以在文化课里选修与法律相关的课程。
2.自我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料进行自我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法律书籍、报纸和网络上的相关文章,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法制学习读书笔记
法制学习读书笔记【篇一: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育学习笔记】《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教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读书笔记阳长中学张怀喜第一次学习笔记:一、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二)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三)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四)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
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
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第二次学习笔记:(六)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
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七)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
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
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第三次学习笔记: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简述如下:(一)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二)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第四次学习笔记:(三)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四)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普法学习笔记
教师普法学习读本第一章(-)法与法治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2、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
0法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人们可以怎样行为人们不得怎样行为人们应当怎样行为(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国家制定法的产生国家认可(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可去的效力对象的普遍性法的普遍性法的效力的重复性(5)法是经由严格的程序制定的,具有程序性2、法治的含义O法制:法律制度o法治:根据(按厢)法律来治理国家、调控社会(与人治相对应),⊙“法治”的英文:rueoflaw翻译法的统治0法治的核心理念(1)强调权力制约(制约政府权力)(2)强调权利保障(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法典就是入民自曲的平怪,”一马克思完去就是一张写框八民权利的纸---列宁o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路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法》第五条第一款(二)我国教育法的制定情况1、什么是教育法狭义: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广义: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教育法律)。
2、立法权限(1)法律: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2)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3)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④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在本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②地方立法0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0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0(地方)改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改府制定3、我国教育法律的基本情况(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教育法学习笔记整理(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法教程 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三章 教育基本法 第四章 教师法第五章 高等教育法 第六章 职业教育法 第七章 义务教育法 第八章 民办教育法第九章 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第一章 导论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物,促进教育的法制化、制度化。
教育的法制化,就是将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与治理建立在民主、理性的法律规则之上。
教育领域的任何主体活动都要严格依法进行,不受任何个人一直的干预和阻碍,同时法律保障公民,组织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
2.教育法制化的基本要求:其他组织其主体资格要有明确的法律授予。
②内容合法。
教育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内容和各活动应遵循法定的程序要求。
体制,发展完备的法律救济制度。
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如:教育申诉制度、教育行政复议制度、教育行政诉讼制度和教育权的民事救济制度。
3. 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内容: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监督。
4.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教育法律意识;② 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③有利于提高教育刑侦管理水平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④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法学和教育学学科.第二章 教育法基本理论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活动,规定社会主体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指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是有权制定教育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育单行法律。
法律规范: 是指国家有权制定法律的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社会主体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
2. 教育法的本质:所谓的教育法的本质是指教育法的内在规定性,是教育法作为特殊法律现象的内容和根据,是教育法的内部的必然性的联系。
教师八五普法笔记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八五普法活动。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法律责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法律意识增强通过八五普法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法律是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我国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基本法律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法律地位明确在八五普法活动中,我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自己的法律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前,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接受的。
但现在,我明白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要学会依法维权。
三、教学实践结合八五普法活动让我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法律依据。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如何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同时,我还将法律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四、提升自身素质参加八五普法活动,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
为了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五、加强法制宣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将法制宣传融入日常教学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总之,八五普法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法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4篇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4篇为提高教师对《安全教育法》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就跟橙子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吧!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读书笔记1 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一、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
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二、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
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
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
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三、学典型找差距。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
学习宪法个人学习笔记: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学习宪法个人学习笔记: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恪守,是我们党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写照。
在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历次宪法修改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宪法精神、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机制。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进行了4次修改。
每一次宪法修改都在党中央领导下依法按程序进行,使我国宪法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当合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之一法治建设。
;;;;我们党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我们党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者,治之端也,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制化。
宪法的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利国利民、顺应党心民心的一件大喜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们党要稳步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牢筑好法治之基。
关于学习法律法治宣传心得6篇
关于学习法律法治宣传心得6篇学习法律法治宣传心得(篇1)最近,我们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法律进学校”的学习。
通过学习,使我收获很大,下面就我个人对学法的体会谈一下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
《教师法》告诉我们: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和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却肩负着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
身为教师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当你走进学校大门时,你的一切就已经不属于你自己了,而是属于孩子们。
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职,正所谓:师爱即师魂。
可是在实际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做到喜欢每一个孩子,却是非常不易的。
教师不应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亲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
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
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我从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改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国家的未来,他们都将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都必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在每一个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修养与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
校园安全法制课堂笔记
校园安全法制课堂笔记校园安全是每个学生、教师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我校邀请了专业律师为我们开设了校园安全法制课堂。
以下是我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第一部分:安全意识教育1.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在校园中,安全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认识到自己的安全责任,避免任何危险行为。
2. 安全常识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必要的。
例如,火灾逃生、道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的防范等。
学生应该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危险来临时能够正确应对。
第二部分:法律教育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它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义。
学生应该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 校园安全法律知识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存在着一系列特定的法律规定来保障学生的安全。
例如,校园暴力防治法、校园欺凌防治法等。
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法律,并在校园中正确运用。
第三部分:法律意识培养1. 法治思维养成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
这意味着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指导自己的行为。
2. 法律应用能力培养在校园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实际案例来培养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能够正确处理校园纠纷和争议。
第四部分:校园安全法制建设1. 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安全情况,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2. 学生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应该传播安全知识,帮助他人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总结:通过这堂校园安全法制课堂,我深刻认识到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也了解了自己在校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并积极参与到校园安全法制建设中去,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和谐的校园环境做出贡献。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法制如同温暖的阳光,如同润物的春雨,如同炎夏的清风,有它才得以让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法制学习笔记中学生,。
谈到法大家都不会觉得太陌生,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法的社会里,作为一名21世纪的公民,我们就要做到知法,学法,遵法,用法。
法制有许多种,像我们这些小学生就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有着被家庭保护,学校的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权利;老师有《教师法》;社会公民有《公民法》;马路上的车辆必须遵守规那么,不然就会发生事故等。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只有做好自己应遵守的法律,才能快乐的生活。
作为像我们这么大的公民,正在成长着,也是对人生、世界产生观念的时候,我们面对着生活上的喜怒哀乐,也面对着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像在生活中,我们见得最多的不良现象,无非就是打架、勒索、打劫、敲诈等。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一个16岁的青少年,因为被学校的”黑老大"所勒索,不敢跟学校家长说,终于恼羞成怒,用一把小刀刺死了一个人。
就因为如此,他毁掉了自己的前途。
如果他被勒索时会用法,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其实,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必须做到知法,学法,遵法,用法,当一个真正的好公民。
因为法治护航,伴我成长。
听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课,我们可谓是受益匪浅。
一个个典型的实例,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我想,造成他们现在的样子,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到弄得不可收拾才反响过来。
在这些实例中,有很多人只是一时冲动,为了解气,才范下了故意杀人罪,当初如果平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该不该做这些事,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把一生都毁了。
人最珍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而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那么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把这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那幽暗而又阴森的且失去自由的屋子里,那一生将会有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
法制教育宣传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宣传心得体会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公民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参与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我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参与宣传活动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人们只有了解法律的存在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才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主动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权益。
因此,法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
其次,法制教育可以加深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承载着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众利益的期望。
通过法制教育的宣传,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法律的内容和精神,知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以及法律的约束力。
这能够帮助人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解决和维权,避免因对法律的无知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再次,法制教育能够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能力。
通过宣传和教育,人们能够学习到各种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方式。
并且,在法制教育中,常常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人们思考法律问题,锻炼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使公民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更加自信和有条理地应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法制教育还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各个方面的调节机制。
通过法制教育宣传,人们能够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形成普遍遵守法律的共识。
这能够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宁和稳定。
同时,法制教育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法制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加深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能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因此,我将积极参与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为法制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法制宣传教育学习笔记;(2011年2月1日);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一、定义;【一】它具有四个鲜明特征:;(一)它具有人民性;(三)具有法律性;【二】它的基本内涵:;(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四)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2011年法制宣传教育学习笔记(2011年2月1日)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一、定义【一】它具有四个鲜明特征:(一)它具有人民性。
(二)它具有政治性。
(三)具有法律性。
(四)它具有先进性。
【二】它的基本内涵:(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四)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服务大局(五)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三】本质特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原则。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
【四】必须做到:1.依法治国理念。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2.执法为民的理念。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公平正义的理念。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
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的理念。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5.党的领导的理念。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011年4月5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为指导,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它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深化,包括对世界现代法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符合法治国家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先进的、科学的法治思想和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研究了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法律是以现实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即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又反作用于经济。
这一根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学还认为,法律并不是超阶级的,而是统治阶段意志的体现。
一定阶级的国家和法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阶级性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实践为基础。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甚至被中断的过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立法程序日益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法治建设的实践,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实践表明,推进法治化进程,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之下,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地进行。
3、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法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从总体上看,我国古代法制是为巩固历代帝王的王权统治服务的,人治的色彩相当浑厚;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有其阶级性和虚伪性的一面。
但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也包括了不少民主性的内涵,是可以合理继承的。
如法家提出的以法治治国,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援法断罪,罪刑法定;治法治吏,相辅相成等。
中国数千年的法律文化遗产中的有益成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思想源泉。
西方资产阶级在几百年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法治实践经验,有的较为成熟,已经制度化。
他们在法治理念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如公平正义的思想、尊重人权的思想、规范和监督公权力的思想、尊崇法律权威的思想等。
这些,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我们可以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社会制度的特点出发,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和法治经验进行甄别、吸收,为我所用,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总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指导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批判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法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思想体系,是科学、先进的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会注意守法的必要保证。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
(2011年6月7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
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把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
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最终战胜和彻底抛弃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道路,从而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十三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
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如果社会动荡不安,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丧失。
怎样才能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呢?要搞法治,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小平同志就讲“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为什么搞法治才能保持国家稳定、社会稳定?因为法律制定后必须公布,这样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有了矛盾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人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去化解,去讨回正义和公道,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相互争执,或者不断找组织、找政府、找领导,永无止息。
而且法律一旦制定颁布后,就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有效期,法律所规范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自然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
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
(2011年8月8日)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
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现实生活中,有的习惯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不同身份的人给予差别待遇。
这种思想和做法实际上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残余。
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