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的营造
浅议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浅议混交林的营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302ecb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6.png)
L i n y e y u a n y i一、掌握营造混交林和纯林的条件决定营造混交林还是纯林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地系统复杂课题。
这是因为两者的应用要遵循当前各个树种之间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经济条件等。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列条件决定是否营造纯林还是混交林:1、如果要培育速生丰产用材和经济林,可营造纯林种,但如果是防护林或者是具有旅游价值的观赏性风景林,则选择营造混交林;2、如果是营造培育生长周期短的林分,可用纯林种栽植,反则宜用混交林树种栽植;3、如果绿化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差或者特殊,比如严寒、贫瘠、盐碱性土壤、阴暗潮湿、干旱等,应该采用纯林种栽植,除此之外的绿化造林地块可用采用营造混交林栽植;4、一些生长情况稳定良好、直杆强大、天然植株枝条性能好,没有必要采用营造混交林的办法来改善树形,可用纯林栽植,当然这种树种亦采用混交林栽植;5、如果造林资金不足则宜营造纯林树种种,反则栽植混交林;6、如何营造混交林经验技术不足,可用纯林种栽植,待有一定的经验技术后方可栽植混交林;7、如果某些树种营造纯林种病虫害经常发生,则可以改用营造混交林的方式加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二、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在筹备营造混交林时,必须要按照生物学特性选择混交林所用的树种。
即根据主要树种的树种特征选择灌木树种和伴生树种,通常情况下,采用乔灌木搭配的方式进行营造混交林林分。
只有选择适合的混交树种,才能够发挥混交林的特有作用,这对绿化造林是否顺利完成,增强林分的稳定性,实现绿化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营造混交林所选择的树种不适当,林分树种之间会发生优胜劣汰,使培育营造混交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荡然无存。
其损失无法估量。
选择营造混交林的树种,通常情况下要考虑混交树种在符合当地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能够最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辅佐主要树种的生长、改良造林地块的土壤,给主要混交树种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aaf3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8.png)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1. 引言1.1 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植树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环境,净化空气,降低气温,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等。
植树造林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平衡。
植树造林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植树造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植树造林工作,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1.2 混交林的定义与意义混交林是指在相对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同时或交替种植多个树种,使这些树种之间形成一种复杂的混合生态系统。
混交林具有多种生态优势,包括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混交林的意义在于能够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
混交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同树种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这种多样性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其更具抗击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混交林也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改善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和防止土壤侵蚀等,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正文2.1 混交原则的概念与作用混交林是指在同一地块上或相邻地块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实现树种间相互关系的协调与互补。
混交原则是指在混交林的种植和管理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混交原则包括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
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混交林的生态效益。
混交原则要求树种之间有较高的互补性。
互补性可以使各种树种在水、养分、生长速度等方面相互补充,提高整个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混交原则还包括密度和结构的调整,以实现混交林内各种树种的协调发展和空间利用。
混交原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混交原则可以提高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实现树种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相互促进。
混交林的优点及营造原则
![混交林的优点及营造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1a5ed6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d.png)
混交林的优点及营造原则
混交林,这可是个生态界的“混血儿”,它把不同的树种混在一起,搞出了不少名堂。
咱们今天就聊聊混交林的优点,再扯扯怎么营造这么个绿色大家庭。
混交林的优点:
1.混交林,它就像个多元文化的大社区,各种树种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比如说,病虫害来了,有的树抵抗力强,能挺身而出,保护那些弱小的邻居。
这叫“生物防治”,比啥化学农药都环保。
2.再看看那土壤,混交林的土,肥得流油。
为啥?因为不同的树,它们的根系各有所长,有的深挖地下,有的表层扫荡,把土壤调理得疏松又营养。
3.混交林的结构复杂,层次分明,就像个立体停车场,能停更多的“车”。
这里的“车”就是指那些小动物、昆虫啥的,它们在林子里安家,生态多样性就这么来了。
混交林的营造原则:
1.得选好“居民”。
不是所有的树都能在一起愉快玩耍的,有些树在一起会抢地盘,闹矛盾。
所以,选树得看它们的性格,让那些能和谐共处的树种在一起。
2.得考虑树的“住房”问题。
怎么排列,怎么搭配,得像城市规划一样,有章法。
比如,喜光的树得放在上面,耐阴的树得放在下面,这样才能让每棵树都住得舒服。
3.别忘了“社区服务”。
定期给树们做个健康检查,修剪修剪,除除虫,保证这个绿色社区的健康运转。
混交林的营造,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它要求我们既要有生态的眼光,又要有细致入微的关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绿色家园,让大自然和人类都能从中受益。
所以说,混交林,混的是树,交的是心,最终收获的是生态和谐的美好画卷。
混交林的基本理论及营造技术
![混交林的基本理论及营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9db3a1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c.png)
混交林的基本理论及营造技术一、人工林组成的意义首先要认识和了解混交林的优点,混交林具有利用营养空间充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好,可提高木材总产量,防护效果好,林分稳定,抗御灾害能力强等优点。
所以在实际中应提倡营造混交林,但纯林具有经营管理简便,目的树种产量高的优点,因此在生产中仍占一定的优势。
为造好混交林需要掌握营造混交林的理论与技术。
二、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树种混交理论是分析种间关系,确定营造技术的基础。
(一)树种树间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生态关系,即树种种间关系不是直接的关系,是通过生态环境产生作用的,所以树种之间的主要矛盾同林分与外界环境间的主要矛盾常常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二)树种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树种之间的表现形式,即有利或有害共四种形式,在分析树种间的利害关系时,主要看各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一般生态习性悬殊或生态要求不严,生态适应幅度较宽的树种混交,种间多呈现出以互利促进为主的关系;相反,生态习性相似或生态要求严格、生态幅度狭窄的树种混交,种间多呈现出竞争、抑制为主的关系。
(三)树种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作用的方式共五种,但主要的是生理生态的关系,即一树种通过改变小气候和土壤水肥条件而对另一树种产生影响,这是当前营造混交林搭配树种及选择混交方法、比例的重要依据。
(四)树种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混交类型共有五种。
不同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应用的立地条件不同。
一般湿润地区,如大兴安岭南方主要采用主×主和主×伴混交,它们的木材产量高;在干旱地区(黄土丘陵、沙地、石质山区)多以乔灌和灌灌混交类型。
它们的防护效果好、能适应干旱的立地条件。
(五)树种种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混交林中的种间关系,是随时间、立地和混交技术等的不同而发展变化。
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一)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1.林种速生丰产林、短伐期工业用材林应造纯林;防护林、风景林应造混交林。
2.立地极端立地条件应造纯林,其它应造混交林。
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
![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9af2ec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c.png)
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通常把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叫纯林或单纯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而营造混交林有纯林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混交林的优点.(1)充分地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如把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混交,能合理利用光照,深根树种和浅根性树种混交,能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养分和水分.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混交,有利于各树种在不同时期对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2)有效改善林地环境.混交林由于冠层厚,叶面积大,结构复杂,能形成在相同条件下纯林难于形成的小气候,混交林比纯林枯落物种类及数量多,分解后有利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水分,特别有固氨能力的树种(如豆科树种)还能直接给土地补充氮肥.这些综合作用使林地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林木生长.城市绿化营造混交林,对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阻隔噪音,美化环境等,都具有特殊的作用.f3)提高森林的防护效益.事实证明,各种防护林和防护效益与林分结构紧密相关,混交林有上下多层的林■参n溪●陈柏华铡删冠,有分布深广的根系,有多种数量的枯落物,在改良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效益方面比纯林优越.(4)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一是增强抗御森林火灾能力,因混交林中有阔叶等耐燃树种的隔阻,万一发生火灾可以较好地隔阻树冠火和地表火的蔓延,因而比针叶纯林的火灾损失小.二是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如纯松林易发生松毛虫危害,纯杨树林易发生舟蛾危害,使林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而混交林则不易发生.近几年来洞庭湖区蛀干,食叶害虫危害杨树时有泛滥成灾,且防不胜防.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多年来选用同一树种大面积营造纯林,未合理混交,为害虫提供了食物来源.根据多年观察和实践认为,一是因混交林湿度大等小气候影Ⅱ向,有益寄生菌虫, 益鸟等增多,不利于松毛虫,舟蛾,天牛等害虫的生存繁衍:二是由于混交林树种的阻隔,使害虫迁徙取食困难, 害虫因缺乏食物未老先衰或死亡.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的混交林要比纯林遭虫害危害程度低70%左右.(5)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合理栽植的混交林,由于较充分地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种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总蓄积量要比纯林高.如在较干热阳坡上的杉木"小老头"纯林,除去三分之一后栽上马尾松或者樟树,桤木,3年后杉木"小老头"就可"返老还童".搭配合理的混交林,由于伴生树种的辅佐,目的树种常生长得通直圆满,自然整枝好, 材质优良.例如分枝大的樟树,通过与桤木,杨树混交后,常可获得通直.(6) 景观效果好.利用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针叶与阔叶及不同叶色,不同花色或不同物候进程的树种混交,既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感,也增强了景观的动态美感,能较好地表达生命的节律和自然的气息.二,主要混交类型.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树种间的关系,使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取得最好的生长效果,即要在造林之前根据造林地的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主要树种,再确定相应的伴生树种及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的树种混交,这种搭配组合,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同时获得多种木材, 并发挥其它有益效能,应选择良好的立地条件,选定适宜的混交方法.(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这种组合,林分的生产率较高,防护效能较好,稳定性较强,林相多为复层林.应注意选合理搭配树种和适宜混交方法和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f3)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可称为综合性混交类型,一般可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这类混交林防护效益很好.不管采用哪种混交类型,都应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多种植又称行内混交,是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一般多用于乔,灌木混交类型.(2)行间混交.又称隔行混交,是一树种的单行与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方法,适用于乔灌木混交类型和主伴混交类型.(3)块状混交.又称团状混交,是把一个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个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方法,适用于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或低价林分改造.(4)星状混交.是将一树种的少量植株点状分散地与其他树种的大量植株栽种在一起的混交方法,这种混交方法,既能满足某些喜光树种的生长条件,同时还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上原有自然植被.上讲,任何两个树种混交时,都同时存在有利(互助,促进)和有害(竞争,抑制) 两种情况,只是各有主次而已.最终表现出来的则是有利,有害,偏利,偏害等多种情况.一般当两个树种生态要求特别大(喜光与耐阴,喜肥与耐瘠薄等),或要求都不高(如均耐瘠薄或均耐阴)时,双方各得其所,种间关系常表现为以互助为主:相反,当两个树种的生态要求都高(如均喜光或喜肥)时,种间关系常表现为以竞争为主.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年龄和造林方法等措施调节树种问关系.为了协调两个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还可以引进第3个树种栽培于二者之间,起一个缓冲作用.在林分的生长发育过程长.另~方面,当次要树种与主要树种对土壤养分,水分竞争激烈时,可以采取施肥,灌溉,松土以及间作等措施, 不同程度地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 五,南县混交林营造的成功经验和教训.(1)成功实例.总结南县几十年来混交林营造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 又有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实例有:中鱼口乡中星公路电排渠的大叶樟树与桤木和池杉相混交,第一排是大叶樟树和桤木混栽,第二排临水边栽植的是耐水性强的池杉,形成既有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混交,又有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的混交林带,生长良好.又如南茅公路两侧的杨树与大叶樟树,棕榈混交;花甲小学的广玉兰与大叶樟和水杉混交,广玉兰与雪松和女贞混交. 茅草街镇运河段大叶樟与金丝垂柳, 木槿混交,村民房前屋后的臭椿,香樟,楠木,水杉,苦楝混交等都很成功. (2)失败的教训.如在南县曾出现的一些不适宜混交的类型:杨树与桑树,构树等桑科树种混栽,杨树受桑天牛的危害严重.这是因为桑天牛成虫需啃食桑科树种嫩皮补充营养才能孵化为幼虫,然后再危害杨树,如果没有桑科树种,桑天牛就不能产卵,从而无法完成生活史.营造混交林的投资与纯林差不多,技术也不复杂,只要事先选择确定2个以上适合混交的树种,并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混交方法进行种植即可. 200910年第期一一.—'l——_一…一一_....。
营造混交林的意义
![营造混交林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783d9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f.png)
营造混交林的意义混交林是指由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地,在这片林地上,多种树木种类共同生长,形成了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与人工纯林相比,混交林具有更多的生物多样性,更好地模拟自然林的生态功能。
以下是混交林的意义:1.生态保护:混交林能够提供更多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护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混交林不仅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物种的食物与栖息地,还能够提供覆盖保护作用,使野生动物能够免受掠食者的袭击。
2.土壤保护:混交林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质恶化的风险,有助于保护水源的质量。
混交林根系丰富,能够抵抗风吹雨打,防止土壤被冲刷,减少土壤侵蚀。
此外,不同种类的树木之间根系较为复杂,能够更好地固定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3.碳吸收与气候调节:混交林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不同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碳吸收能力,混交林中的不同树种能够相互促进,提高整体的碳吸收能力。
此外,混交林的树冠层结构更为复杂,能够提供更多的阴凉与湿润环境,减少热岛效应。
4.经济价值:混交林能够提供多种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混交林中的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用途,可以生产高品质的木材、纤维、果实、药材等。
此外,混交林还可以提供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与休闲,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多的收益。
5.水资源调控:混交林能够影响降水过程,增加了蒸腾量,提高了降水利用效率,减少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混交林具有较高的蒸散量,能够有效地调节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含量,维持水循环的平衡。
6.生态教育与研究价值:混交林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教育与研究价值。
在混交林中,生态学家可以研究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生物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等等。
混交林也是生态教育的绝佳场所,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总之,混交林作为一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混交林的营造及综合效益分析
![混交林的营造及综合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01f8c5de80d4d8d05a4f1d.png)
混交林的营造及综合效益分析在我国林业建设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新阶段,确定科学的造林方式,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林业工作者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研究黑山林场混交林营造相关,资料,分析营造混交林的综合效益,探讨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相关技术措施。
1 营造混交林的综合效益分析1.1生态效益充分利用营养空间,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在营养空间的利用上有不同要求,同一林地上生长的不同树种,其根系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各不相同,调查结果表明,十二年生的落叶松根系80~90%分布在5~40cm范围内,而云杉的根系70~80%分布在3~32cm范围内。
不同的树种在空间中对光照的要求也不相同,落叶松、樟子松的生长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条件,而云杉、红松等对光照有较大的适应幅度,特别是在幼龄期,需光量较小,需要其它树种的庇荫,因此,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合理混交,使各树种的营养空间协调结合,相互补偿,充分利用,例如落叶松与云杉混交,落叶松林冠处于上层,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它的林冠层又为其下层慢生而耐阴的云杉创造了适宜的庇荫环境,这样复层林冠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叶量增加,可以增强对光能的利用,同时落叶松的根系与云杉的根系交错空插,比纯林更充分地利用了土壤营养空间,提高了林分的土壤利用率,为林木丰产创造了条件,彼此充分而协调地利用了地上地下营养空间。
改善立地条件,营造混交林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性质,从而改变立地条件中的主要因子,从土壤化学性质分析中可以看出,营造混交林突出地表现为土壤中酸碱PH值,改变土壤中的元素含量。
a.土壤中的PH值取决于混交林中的各树种,这是因为落叶松的松针呈酸性(PH值为3.5~4.0),被微物分解后,酸液就全部淋溶到土壤下层的缘故,而水曲柳、胡桃楸的叶子灰分含量较高,并呈中性,故相对的缓冲了土壤PH值,使混交林下的土壤PH值高于落叶松纯林。
第十七章混交林的营造
![第十七章混交林的营造](https://img.taocdn.com/s3/m/77ffadd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6e.png)
第十六章混交林的营造第一节混交林的特点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它树种,但其材积比例不足一成的林分称纯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
混交林的组成在造林时以各种树种占全林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包括所有的乔、灌木树种;成林的用每一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的百分比(或成数)表示。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有以下特点:1.能比较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习性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可以使营养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如将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与浅根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后期生长型)以及嗜肥性(包括吸收利用时间)等不同的树种混交在一起,可以占有较大的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各种树种分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2.能改善立地条件不同的树种,对土壤中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这样就使得混交林枯落物的化学成份大大丰富于纯林。
加之混交林丰富的枯落物给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速了枯落物的分解,从而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最重要的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有的树种更可以直接固氮,使土壤变得肥沃。
近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沙棘是一种良好的肥料树种,据辽宁水保所测定,在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中土壤的含氮量较小叶杨的纯林高,其增加幅度为1.04—12.38%,有机质增加了8.95—27.83%。
混交林中的小叶杨叶片含氮量较毗邻的纯林高33.63%。
固原地区林技站的调查则表明,在油松与沙棘5年生混交林内,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是同龄油松纯林的149%。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还能缓解纯林中林木对某些土壤营养元素的专一吸收,防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地力衰退,使林分产量下降。
据广西合浦县林科所调查,桉树人工林土地肥力降低程度随更新次数增加而加重。
广东雷州林业局石岭林场栽植的第二代窿缘桉纯林比第一次同龄窿缘桉林每公顷蓄积减少52.3%。
3.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森林的防护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与林分结构有关。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63c0e4ef121dd36a22d820f.png)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相对纯林而言的专有名词,是指两个或多个树种生长在同一片林地上形成的紧密相关状态。
混交林可充分利用林地光照,促林木生长;可改善林地土壤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可增强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故其相对纯林而言具更高的木材收货量和防护性能,稳定性较强。
目前林业资源濒临枯竭,树木处于低生长状态,为缓解林业危机,我国多采用营造混交林技术缓解局面。
本文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论述与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混交树种及类型选择混交树种常见的有两种,为了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实践中要选择适合的类型,具体如下:1、确定混交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为混交林优选树种。
一、伴生树种。
其为主要混交树种,可加速主要树种生长繁殖。
传统伴生树种有二,即改良土壤树种、辅佐树种。
改良树种可改善林地土壤,辅佐树种可一直侧枝生长。
如:红松与桦树混交之中,桦树为改良土壤树种。
而红松和紫椴混交之中紫椴为辅佐树种。
二、灌木。
其主要作用多以防止地表径流、避免冲刷和改良土壤。
因而混交树种时应综合考量林分作用及喜光程度合理搭配混交树种,差异不宜过大。
2、明确混交林类型及比例混交类型常分三种,即阴阳树种混交、乔木树种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
阴阳树种混交种间关系较缓和,调节性良好,生产率较高,但需较好的林地条件;乔木树种混交时应优选树种,及时调节中间关系,减少树种间尖锐矛盾产生;乔灌木混交适用于干旱地区。
常规财林地主要树种混交比例为50%以上,造林初期混交树种比例常在25%~50%间。
二、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混交林的营造绝不是不同植株间的简单排列,而是一项具有深刻生物学意义的造林技术,是决定混交成败的关键环节。
常规混交林营造需依照混交时间、林冠层次和混交方法区别对待,且不同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各有差异。
在实践中涉及到的具体的营造技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株间技术株间混交即行内隔株混交法。
该营造技术下株间关系较密切,如树种选择适当可充分发挥行间优势。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4ca21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5.png)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营造混交林是一种多样性林业模式,它基于一系列的技术和技巧,旨在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下面我们将探讨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和技巧。
1.树种选择首要的选择是树种的选择。
选择适合混交林的树种,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在选择树种时,最好选择常绿树品种和落叶树品种的组合,以便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内提供可持续供应的资源,如果实、叶子、枝条等,能够吸收更广泛的光谱和利用不同的土壤资源。
2.植树在植树时,最好选择幼树。
幼树更易于适应不同的环境,也更容易跟其他树种合作共生,并且起始种植越多样性越高,就不会因为单个树种的死亡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威胁。
3.种植密度混交林的种植密度要低于单树种的森林,以便给树木间留出空间,使它们生长得更加健康,并且使空间受到更广泛的阳光直射或估测到更多沉积的细小颗粒,这有助于生态系统保持平衡。
4.模拟自然模仿自然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可以让混交林在不同地理条件下迅速发展。
在草丛和杂草中种植树木,能够增加树木在生长初期的阻力,促进树木适应环境。
同时,植树的方向应将依据自然生态低谷和高峰,以较高密度植树在指定区域内,然后在某些区域降低植树密度,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营造环境微生物群落植树不仅仅是树苗。
还有其他生物,尤其是细菌、真菌、脆弱姬杆菌等微生物。
营造混交林的需要不仅仅是植树,还需要为相应的生态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提供适宜的营养环境,因此,进行土壤改良和有机废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6.维护混交林维护混交林在整个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需要的。
毫无疑问,保护混交林中的每一个树苗和株,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水分以及光照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周期性的砍伐、树冠修剪等技术手段,保持混交林中的植物层清洁和洁净水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7.农业生态系统营建农业生态系统是保障混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是协作性农业与社区营造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同时提高社区营造吸引力,保护自然资源。
混交林有什么好处?怎样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有什么好处?怎样营造混交林](https://img.taocdn.com/s3/m/01c0030e998fcc22bdd10dc3.png)
混交林有什么好处?怎样营造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森林,叫混交林。
一般是除主要树种外,其他的混变树种,以株数或占有面积计,应不少于20%。
(1)混交林的优点。
第l,各种树种合理搭配,可充分利用空间,有利于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
第2,混交林内光照弱,气温变幅小、湿度大、风速低、地下落叶枯枝成分复杂,熊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第3,能提高林产品数量和质量,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树干圆满,通直。
第4,混交林林冠茂密,根系深,能更好地发挥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功能。
第5,有的树种如刺槐、紫穗槐能自造养分,促进主栽树种的生长。
第6,能防火,减步虫害。
(2)混交类型。
第1,乔木混交型。
第2,乔灌木混交型。
第3,综合混交型,即混交树种有乔木也有灌木。
(3)混交林营造方法①块状混交。
把一个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和另外一种或几种树种块状配置成混交林。
根据地形在山地可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脊土壤瘠薄处栽松类或侧柏、栎类、火炬树,在沟坡土壤较厚处栽刺槐,臭椿,在山麓土壤深厚肥沃处栽植楸树;山沟栽枰柳。
适地适树,在一个山头上造成不规则混交林。
②行状混交。
把两个以上树种,隔行混交。
其中一行多作为主栽树种,另一行是伴生树。
山东省多采用一行杨树,一行紫穗槐,杨树培养用材,紫穗槐培育条林,并为杨树提供绿肥。
杨树行距3米,中间栽1行紫穗槐,3-5年后杨树郁闭,紫穗槐仍能作下木在林下生长。
③带状混交。
一个树种连续栽3行以上构成1个带,依次配置混交的方法。
如山地可l带松类,1带栎类,平原地可l带杨树,1带刺槐。
这两种树因生长快慢不一,如用行间混交,生长慢的1带就要被生长快的l带压下去。
如形成3N5行的带,这种情况就可避免。
混交林造林原则
![混交林造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13a6f6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c.png)
混交林造林原则1、营造混交林的原则一是遵循规律,生态优先。
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和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并举,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并重,大力营造混交林。
二是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突出同龄纯林改造,强化退化林分改造,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三是因地制宜,科学营造。
充分考虑树种生态习性和树种间生态共生和互补性,按照生态区位、立地条件、地类属性、森林类别及树种特点,确定经营路线,科学选择改造树种,促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
四是加大技术学习及培训,对营造混交林技术规程等进行系统学习及培训,提高生产技术能力,在实践中广泛运用。
2、营造混交林的内容一是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转化。
改造对象为林龄达到近成过熟林、密度小于25株/亩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人工纯林。
对密度过大、林内枯枝落叶较多的林分,通过抚育间伐将其逐步调整至25株/亩以下;通过清理枯枝,改善林内卫生条件,营造通透空间,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抚育时强化林下多彩灌木及特色野花野草的保护;在林下营造白桦、稠李、柞树、水曲柳、五角枫等适生乔木树种或栽植花楸、蓝靛果、小檗等灌木,营造针阔混交、色彩层次丰富的异龄复层混交林,逐步使林分达到近自然状态,并提高林内物种多样性。
二是天然次生林近自然转化。
改造对象为林木生长缓慢、生长量明显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林副产品产量或成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桦树、杨树、柞树等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
通过去除枯死、病腐和生长不良的单株,逐步将其抚育到30株/亩以下;在林冠下营造落叶松、云杉等本地针叶树种、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
三是低质低效林改造混交林。
改造对象为二代落叶松或樟子松纯林中因土壤肥力退化等原因演变成的生长缓慢、多头、弯曲的低质低效林。
采用大强度抚育,去掉多头、弯曲、干梢、病腐等没有培养前途的树木;在林内重新整地,采取块状、行间、株间混交模式,引栽适生阔叶树种,加快推进低质低效林的转化,营造针阔混交林。
浅谈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浅谈混交林的营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0152449f01dc281e53af0e0.png)
浅谈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摘要】混交林具有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可根据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类型人为地搭配成不同的树种组合,从而提高林的生量力和林木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混交林;营造;技术混交林是指林冠由两个或多个优势乔木树种或不同生活型的乔木所组成的森林。
按照惯例,主要树种以外的其他混交树种,以株数、断面积或材积计,应不少于20%。
混交林可以形成层次多或冠层厚的林分结构,对于提高防护效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1.混交林优点1.1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通过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性与浅根性、吸收根密集型与吸收根分散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发芽与落叶迟早不同、前期生长型与全年生长型)以及嗜肥性(喜氮与喜磷,及其吸收利用的时间性)不同的树种的搭配,可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层次范围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
1.2改善立地条件混交林较之单纯林,林内光照减弱,气温、地温略低而变幅小,风速降低,蒸发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加,有利于改善林内小气候。
混交林的冠层厚,叶面积指数较大,枯落物较多,成分较复杂,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1.3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种间相互促进的有利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因而总蓄积量和生物量比单纯林高。
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主干长得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迅速,干材质量亦较单纯林好。
1.4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森林的防护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分结构。
混交林林冠浓密,根系深广,枯落物丰富,地上地下部分结构比单纯林复杂,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以及其他防护效益方面都优于单纯林。
1.5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混交林与单纯林比较,由于树种多,生境条件好,使一些害虫或病菌失去大量繁殖的生态条件,同时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寄生性昆虫、菌类等天敌增多,又招来各种益鸟益兽,因而混交林的病虫害不象单纯林那么严重。
阜新地区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
![阜新地区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b5bf9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f.png)
阜新地区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
一、混交林营造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混交林是由多种乔木或灌木组成的一种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适应性强、生态效果显著等特点。
混交林营造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工程手段,在林地上植树造林,形成多种树种共生、相互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
混交林营造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利用多种乔木或灌木共生,在生态环境上形成了一种自然、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二,混交林不仅可以提高生态环境,还能够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其三,混交林对于促进水土保持、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地下水资源等具有显著的作用;其四,混交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态服务,如景观美化、气候调节、防护作用等。
(一)优先选择本地适宜树种
阜新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东部多山区,西部地势平缓,土地类型以棕壤和黑土为主。
在进行混交林营造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如落叶松、榆树、桦树、杏树、梨树等,这些树种不仅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还能够与其他乔木或灌木植物形成互补、相容的生态系统。
(二)合理配置林分结构
在混交林营造过程中,应根据林区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合理配置林分结构,即在主干或主要种植面上优先种植乔木,而在次干或次要种植面上种植移植、抛洒或育苗的灌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混交林的生态效益。
(三)加强地被植物的关注和利用
地被植物是指生长在地表的低矮植物,如草本植物、草本灌木和藤本植物等。
在混交林营造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被植物的关注和利用,例如利用地被植物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质量、保持水土等优点,密植一些适宜的地被植物,对于提高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具有较大作用。
三、总结。
阜新地区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
![阜新地区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ebdc2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4.png)
阜新地区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阜新地区是辽宁省东北部的一个地级市,该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天然林、人工林等。
其中,混交林是一种常见的营造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本文着重探讨阜新地区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一、阜新地区混交林的优势混交林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混合种植的林分。
在阜新地区,采取混交林营造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1、促进林木生长。
混交林树种多样,不同树种在生长过程中会相互促进,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发展。
2、提高土壤肥力。
不同树种的树根长度和土壤深度不同,根系相互交织形成较为稠密的根系土层,有利于土壤的保水保肥,提高了土壤肥力。
3、增加生态效益。
混交林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4、提高经济效益。
混交林可以增加树种的种植密度,使林地效益提高,增加林地的经济效益。
阜新地区混交林营造技术主要包括树种选择、栽植密度、林分结构和建立保护生态系统等。
1、树种选择阜新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天然林生长,所以混交林的树种选择宜以天然林树种为主,如红松、水曲柳等。
同时,还可以适当选择在该地区适应性强的落叶树种,如白蜡、刺槐等。
2、栽植密度阜新地区混交林的栽植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貌、土壤质量、树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合理的栽植密度应该是密植型,即相对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和较少的光照下的树冠覆盖范围。
这样既可以提高林地效益,也可以对土地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林分结构阜新地区混交林区的林分结构应合理。
建议在不同的树种之间,安排相互作用关系,如在较大的复合地下一层可以种植少量的乔木,上层可种植灌木或矮生灌木。
4、建立保护生态系统为了达到混交林的最大效益,应建立保护生态系统。
在阜新地区这样的地区,为了有效地保护混交林,必须注重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同时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经济支持。
三、总结混交林是一种常见的营造方式,对于阜新地区的森林资源来说,采取混交林营造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浅谈混交林优点、类型、比例和营造方法
![浅谈混交林优点、类型、比例和营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cb1c6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4.png)
浅谈混交林优点、类型、比例和营造方法
混交林是一种以多种树种组成的特殊的森林,它以其优良的生态功能和各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价值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混交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生态服务上,可以抵御灾害、改善气候、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质量、维持水土流域资源、抵御大风尘致污和紫外线,改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促进碳循环,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动物群落间的相互损害。
混交林的类型有几种,通常分为无花果混交森林、桦木混交林、落叶松孔雀混交林以及桦木容易混交林等几种。
比例一般按照建筑功能来定,空气净化比例约20%~40%,水土护持比例约40%~50%,水土保护比例约10%~20%,生物多样性比例约10%~20%,土壤和营造景观比例约10%~20%。
混交林的营造方法主要有两种:高树种多变式营造和模式式营造。
高树种多变式林营造的适宜范围主要在适用于小面积需要兴建的混交林,而模式式营造更适用于用于补植的广大破碎森林,改善环境的大面积混交林。
事实上,混交林不仅仅为林业提供了丰富的物种组合,还可以成为一种绿色建筑,营造一种深入人心的森林气息,为城市水域提供坚实的渔民保护等。
通过开发混交林,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从而全面提升建筑的美感和生活品质。
总之,混交林是一种拥有优良生态服务特质、可持续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维价值的森林。
只有通过重视混交林营造,树种细化等环境护理,才能保证其能够生长壮大,为建筑带来更多自然美感和精神动力。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27393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7.png)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指由多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它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营造混交林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下面将讨论其中的几种技术。
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是建立混交林的关键。
多种树种之间的生态位不同,它们能够占据不同的生态空间,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从而使得整个林分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在选择树种组合时应该注意树种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使得不同树种能够相互促进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合理的更新制度也是营造混交林的重要技术之一。
更新制度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各树种的特点,包括生长速度、抗虫抗病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交错更新、分层更新或者定位更新等方式,使得新树种能够在老树种的保护下逐渐生长壮大,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
管理与经营的技术也是营造混交林的关键。
在管理方面,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栽植密度、灌溉施肥、修剪疏伐等。
针对不同树种的经营,我们可以采用定向采伐、优势树种培育等方式,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创新也是营造混交林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进行林地监测和评估,更加准确地掌握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还可以通过育种改良、生态技术等手段推进混交林的建设,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营造混交林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包括树种选择、更新制度、管理与经营措施以及技术创新等。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营造混交林,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c6b45d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0.png)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一种通过人工方式将不同树种混合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林地类型。
与单一树种林相比,混交林具有更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和经济收益。
本文将讨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选择合适的树种组合是实施混交林技术的关键。
树种的选择应考虑土地条件、气候要求、生长适应性以及经济价值等因素。
一般来说,混交林中应包括主要树种和次要树种。
主要树种应具有快速生长、高产量、高经济价值等特点,例如马尾松、杨树等。
次要树种应具有对主要树种的互补作用,例如苹果树、核桃树等。
树种间的互补作用可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抗灾能力。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树种间距是保证混交林成功的关键。
树种间的竞争关系会影响林地的生长和发展。
过密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树木竞争过于激烈,影响各树种的生长。
适当的树种间距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可以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树种间距。
科学施肥和养护管理是混交林的关键环节。
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及时的病虫害防治和病木清除可以保持混交林的健康和生产力。
定期修剪和疏伐可以控制树冠的生长和枝条的密度,提高林地的光照和空气流通条件。
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是衡量混交林技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监测树木的生长速度、径向生长、苗期幼苗期和成年期的果实产量等指标,可以评估混交林的生长和发展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调整树种组合、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以提高混交林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营造混交林的过程中,树种选择、种植密度和树种间距、施肥养护管理以及监测评估等技术手段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够建立健康、高效的混交林,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林业建设中混交林营造方法
![林业建设中混交林营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888f0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e.png)
混交林是指在一片林地上种植多种不同种类的树木,使得森林的功能和结构得到改善。
混交林在林业建设中可以用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增加林地利用效益、提高林木抗逆能力等。
混交林营造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1.选择适宜的混交林种类:根据林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混交林
种类。
2.设计混交林布局:设计混交林布局时,需要考虑各种树种之间的关系,避免相互挤
占生长空间。
3.准备混交林种苗:选择健康、苗高适中的混交林种苗。
4.进行混交林种植:按照设计的布局进行混交林种植。
5.进行混交林管理:对混交林进行适当的修剪、除杂、施肥等管理措施,以保证混交
林的健康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第一节混交林的特点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它树种,但其材积比例不足一成的林分称纯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
混交林的组成在造林时以各种树种占全林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包括所有的乔、灌木树种;成林的用每一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的百分比(或成数)表示。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有以下特点:1.能比较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习性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可以使营养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如将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与浅根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后期生长型)以及嗜肥性(包括吸收利用时间)等不同的树种混交在一起,可以占有较大的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各种树种分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2.能改善立地条件不同的树种,对土壤中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这样就使得混交林枯落物的化学成份大大丰富于纯林。
加之混交林丰富的枯落物给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速了枯落物的分解,从而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最重要的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有的树种更可以直接固氮,使土壤变得肥沃。
近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沙棘是一种良好的肥料树种,据辽宁水保所测定,在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中土壤的含氮量较小叶杨的纯林高,其增加幅度为1.04—12.38%,有机质增加了8.95—27.83%。
混交林中的小叶杨叶片含氮量较毗邻的纯林高33.63%。
固原地区林技站的调查则表明,在油松与沙棘5年生混交林内,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是同龄油松纯林的149%。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还能缓解纯林中林木对某些土壤营养元素的专一吸收,防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地力衰退,使林分产量下降。
据广西合浦县林科所调查,桉树人工林土地肥力降低程度随更新次数增加而加重。
广东雷州林业局石岭林场栽植的第二代窿缘桉纯林比第一次同龄窿缘桉林每公顷蓄积减少52.3%。
3.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森林的防护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与林分结构有关。
混交林林冠层浓密,根系深广,枯落物丰富,因而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都比纯林显著。
4.具有较强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混交林内因为温度低、湿度大,各树种间相互隔阻(指针、阔叶树种间),故而不易起火和能有效地防止地表火和树冠火的蔓延。
另外,混交林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林内食物丰富,能招引各种益鸟、天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据山东牛庄林场调查,侧柏刺槐混交林中有啄木鸟、灰喜鹊、瓢虫、螳螂等多种益鸟、益虫及病毒,可抑制多种病虫的发生或蔓延。
沈阳农学院对油松与落叶松、柞树、黄栌等树种混交林的研究表明,混交林中松梢螟的危害率及松毛虫密度都远远比纯林轻。
如19年生油松、柞树混交林中,松毛虫虫口密度仅为每株4条,而同龄的油松纯林却高达每株51条。
再如20年生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松梢螟危害仅15%,而同龄油松纯林高达61%。
5.造林成功的可能性大把树种关系较融洽的树种加以搭配,或把某些树种引进生长不良的林分,是保证人工林顺利成林、成材和低价值林改造成功的一种手段。
如一些杨树在华北地区沿河(海)沙地或河流故道上营造林往往生长不良,呈现“小老树”状态,蓄积量很低,但如将这些杨树与刺槐混交,生长速度加快,蓄积量增多。
据调查,在河北省海滨林场沙丘地上,19年生北京杨与刺槐混交,每公顷木材蓄积量达135.7立方米,而相同条件下的同龄北京杨纯林为101.1立方米,刺槐为125.7立方米。
又据河南洛阳林科所的调查,在生长极差的15年生核桃纯林中引入刺槐进行林分改良,能使核桃生长加速,树冠迅速扩展,生长旺盛,并开始结实。
6.能促进xx生长,增加木材产量大量的试验材料证明,混交林可比同一树种的纯林增加木材产量。
据南方14省(区)报道,在46种混交组合的混交林中,以松树为主的11种,以杉木为主的9种,以阔叶树种为主的25种,以及其它针叶树为主的1种的生长均比纯林优越,木材产量均高出20%以上,甚至1—2倍。
关于混交林对木材产量的影响,历来多倾向于混交林的木材总蓄积高于纯林,但其中主要树种的蓄积常较同一树种的纯林为低。
但从现有资料看,有时混交林的木材总蓄积量及其主要树种蓄积也会高于或接近于相应树种的纯林。
如广西合浦林科所试验,采用株间混交营造的6年生樟树台湾相思树混交林和樟树木麻黄混交林。
每公顷总蓄积量分别为76.9立方米和105.3立方米,均高于樟树纯林(25.0立方米),而混交林中樟树的畜积分别为27.9立方米和24.6立方米,也略高于或稍低于樟树纯林。
有时混交林的总蓄积量及其主要树种畜积量还会低于相应的纯林。
由此可见,混交林对木材产量的影响是随树种、立地条件、林龄以及主要树种的造林密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的。
7.造林、营林较困难营造混交林要求树种搭配合理,结构合理,抚育及时,因而就给它的培育增加了难度。
由于对混交林中混交树种种间关系,及其在各立地条件下的表现缺乏认真的了解,也给混交林树种的选择及营造带来了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任何混交林都不可能同时具有上述所有特点,故混交林的培育目标就成了尽可能充分发挥混交林的优势。
第二节混交林的培育一、混交林的应用条件1.培育目的经济林要求管理方便,有较开阔的空间,树冠能充分扩展,结实面积大,故不宜营造混交林。
而用材林和防护林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防护效益,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营造混交林。
2.经营条件经营条件好的地方,由于可通过人为的措施来干预林分的生长,故不宜多造混交林。
而在经营条件差的地区,则主要通过生物措施来促进林分生长,如防止病虫害、防火、改善土壤、抑制杂草生长等,应多营造混交林。
3.立要条件在某些极端的立地条件下,如高寒、瘠薄、水湿、盐碱,只有少数树种才能适生,故不宜营造混交林。
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直干性强、生长稳定、自然整枝力强的树种,一般无须通过混交来改善林木干形,所以不宜用于做混交树种。
5.轮伐期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的用材林,轮伐期长,应营造混交林。
而培育薪材,中、小径材的用材林,轮伐期短,应造成纯林。
二、混交树种的选择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预防种间关系尖锐化的手段,也是混交造林成败的关键。
选择混交树种的第一原则是,生态要求和生长特点与主要树种协调一致。
我国营造混交林的历史不长,选择混交树种一般是根据造林的目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来确定。
据南方14省(区)混交林科研协作组报道,1980年以来,在营造混交林试验中效果较好的有:与杉木混交的有马尾松、柳杉、香樟、木荷、火力楠、□树、毛竹等;与马尾树混交效果好的有杉木、栎类、栲类(如黧蒴栲)、木荷、台湾相思、红椎(赤黧)、黄连木、桉树等。
在北方的混交林营造试验中,混交准备果较好的有:红松与水曲柳、胡枝子等;油松与侧柏、栎类、刺槐、椴树、桦树、山杨、紫穗槐、沙棘、黄栌、胡枝子等;杨树与刺槐、沙棘、紫穗槐、胡枝子等混交。
当前生产上营造混交林的困难之一是,可供选择的混交树种类较少,尤其是耐荫性较强,生长比较缓慢乔灌木树种更少。
三、混交比例混交比例是人为的调节混交林中种间矛盾,保证主要树种处于优势状态,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的重要手段。
在确定混交比例时,要估计到未来混交林的发展趋势,保证主要树种始终处于优势。
为此,主要树种的比例要大,因为个体数量是竞争的基础之一。
对于竞争力强的树种,在不降低林分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缩小混交比例。
四、混交方法混交方法是指混交林中各树种栽植位置在造林地上的排列或配置方式。
混交方式由于影响到种间关系,因此是很重要的混交林营造技术手段。
常见的方法有:1.株间混交主要用于种间矛盾不大的树种混交,如乔灌混交,以较快地发挥混交树种辅佐主要树种生长的作用,但这种方法费工费时。
2.行间混交主要用于种间矛盾较小的树种混交。
混交林内种间的关系只有到林分郁闭后才能表现出来。
一般多用于乔灌、阴阳树种的混交,是一种施工技术简单,最常用的混交方法,如落叶松与云杉(或水曲柳)、红松与紫椴等混交,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3.带状混交主要用于种间矛盾较大树种间的混交,其优点是保证主要树种的优势,消弱伴生树种的竞争能力,这种方法施工也比较方便,乔木树种混交常用此法。
如北京西山地区采用这种方法营造油松与栓皮栎混交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块状混交块状混交(其面积不少于成熟林中每株林木占有的营养面积,约25—100m2)比带状混交更能有效地利用种内和种间的有利关系,如一些针叶树幼年喜丛生,块状混交有利于形成这种密集丛生条件,在林分生长后期种间的有利关系恰能发生,这样就比纯林优越得多。
块状混交施工也比较方便,适于种间矛盾大的乔木树种间的混交。
幼龄纯林改成混交林或低价值林的改造也可采用此法。
五、混交林的培育特点混交林营造和抚育成功的关键,是处理好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始终多受益少受害。
因此,其培育过程的主要技术措施都要围着这个中心进行。
慎重地选好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及灌木树种,采取适宜的混交类型和方法,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方法和苗龄,可缓解树种间的矛盾。
对竞争力强的树种,可用推迟造林或用苗龄小的苗木造林,甚至采用播种造林,都可取得明显的效益。
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生长速度相差过于悬殊的树种,或耐荫性显著不同的树种,采用相隔时间或长或短的分期造林方法,常可以收到良好的造林效果。
如营造柠檬桉、窿缘桉等阳性速生树种时,可以先期以较稀的密度造林,待其形成林冠,能够遮蔽地面时再栽红椎、樟树、木荷等耐荫树种,使得这些树种得到适当庇荫,并居于林冠下层。
在生长过程中也可采用平茬、抚育伐、环剥等方法来抑制次要树种的生长,以保证主要树种的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