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的营造

混交林的营造
混交林的营造

第十六章

第一节混交林的特点

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它树种,但其材积比例不足一成的林分称纯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混交林的组成在造林时以各种树种占全林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包括所有的乔、灌木树种;成林的用每一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的百分比(或成数)表示。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有以下特点:

1.能比较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习性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可以使营养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如将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与浅根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后期生长型)以及嗜肥性(包括吸收利用时间)等不同的树种混交在一起,可以占有较大的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各种树种分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2.能改善立地条件

不同的树种,对土壤中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这样就使得混交林枯落物的化学成份大大丰富于纯林。加之混交林丰富的枯落物给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速了枯落物的分解,从而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最重要的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的树种更可以直接固氮,使土壤变得肥沃。近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沙棘是一种良好的肥料树种,据辽宁水保所测定,在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中土壤的含氮量较小叶杨的纯林高,其增加幅度为1.04—12.38%,有机质增加了8.95—27.83%。混交林中的小叶杨叶片含氮量较毗邻的纯林高33.63%。固原地区林技站的调查则表明,在油松与沙棘5年生混交林内,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是同龄油松纯林的149%。与纯林相比,混交林还能缓解纯林中林木对某些土壤营养元素的专一吸收,防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地力衰退,使林分产量下降。

据广西合浦县林科所调查,桉树人工林土地肥力降低程度随更新次数增加而加重。广东雷州林业局石岭林场栽植的第二代窿缘桉纯林比第一次同龄窿缘桉林每公顷蓄积减少52.3%。

3.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

森林的防护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与林分结构有关。混交林林冠层浓密,根系深广,枯落物丰富,因而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都比纯林显著。

4.具有较强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混交林内因为温度低、湿度大,各树种间相互隔阻(指针、阔叶树种间),故而不易起火和能有效地防止地表火和树冠火的蔓延。另外,混交林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林内食物丰富,能招引各种益鸟、天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据山东牛庄林场调查,侧柏刺槐混交林中有啄木鸟、灰喜鹊、瓢虫、螳螂等多种益鸟、益虫及病毒,可抑制多种病虫的发生或蔓延。沈阳农学院对油松与落叶松、柞树、黄栌等树种混交林的研究表明,混交林中松梢螟的危害率及松毛虫密度都远远比纯林轻。如19年生油松、柞树混交林中,松毛虫虫口密度仅为每株4条,而同龄的油松纯林却高达每株51条。再如20年生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松梢螟危害仅15%,而同龄油松纯林高达61%。

5.造林成功的可能性大

把树种关系较融洽的树种加以搭配,或把某些树种引进生长不良的林分,是保证人工林顺利成林、成材和低价值林改造成功的一种手段。如一些杨树在华北地区沿河(海)沙地或河流故道上营造林往往生长不良,呈现“小老树”状态,蓄积量很低,但如将这些杨树与刺槐混交,生长速度加快,蓄积量增多。据调查,在河北省海滨林场沙丘地上,19年生北京杨与刺槐混交,每公顷木材蓄积量达135.7立方米,而相同条件下的同龄北京杨纯林为101.1立方米,刺槐为125.7立方米。又据河南洛阳林科所的调查,在生长极差的15年生核桃纯林中引入刺槐进行林分改良,能使核桃生长加速,树冠迅速扩展,生长旺盛,并开始结实。

6.能促进xx生长,增加木材产量

大量的试验材料证明,混交林可比同一树种的纯林增加木材产量。据南方14省(区)报道,在46种混交组合的混交林中,以松树为主的11种,以杉木为主的9种,以阔叶树种为主的25种,以及其它针叶树为主的1种的生长均比纯林优越,木材产量均高出20%以上,甚至1—2倍。

关于混交林对木材产量的影响,历来多倾向于混交林的木材总蓄积高于纯林,但其中主要树种的蓄积常较同一树种的纯林为低。但从现有资料看,有时混交林的木材总蓄积量及其主要树种蓄积也会高于或接近于相应树种的纯林。如广西合浦林科所试验,采用株间混交营造的6年生樟树台湾相思树混交林和樟树木麻黄混交林。每公顷总蓄积量分别为76.9立方米和105.3立方米,均高于樟树纯林(25.0立方米),而混交林中樟树的畜积分别为27.9立方米和24.6立方米,也略高于或稍低于樟树纯林。有时混交林的总蓄积量及其主要树种畜积量还会低于相应的纯林。由此可见,混交林对木材产量的影响是随树种、立地条件、林龄以及主要树种的造林密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的。

7.造林、营林较困难

营造混交林要求树种搭配合理,结构合理,抚育及时,因而就给它的培育增加了难度。

由于对混交林中混交树种种间关系,及其在各立地条件下的表现缺乏认真的了解,也给混交林树种的选择及营造带来了困难。在实际工作中,任何混交林都不可能同时具有上述所有特点,故混交林的培育目标就成了尽可能充分发挥混交林的优势。

第二节混交林的培育

一、混交林的应用条件

1.培育目的

经济林要求管理方便,有较开阔的空间,树冠能充分扩展,结实面积大,故不宜营造混交林。而用材林和防护林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防护效益,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营造混交林。

2.经营条件

经营条件好的地方,由于可通过人为的措施来干预林分的生长,故不宜多造混交林。而在经营条件差的地区,则主要通过生物措施来促进林分生长,如防止病虫害、防火、改善土壤、抑制杂草生长等,应多营造混交林。

3.立要条件

在某些极端的立地条件下,如高寒、瘠薄、水湿、盐碱,只有少数树种才能适生,故不宜营造混交林。

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直干性强、生长稳定、自然整枝力强的树种,一般无须通过混交来改善林木干形,所以不宜用于做混交树种。

5.轮伐期

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的用材林,轮伐期长,应营造混交林。而培育薪材,中、小径材的用材林,轮伐期短,应造成纯林。

二、混交树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预防种间关系尖锐化的手段,也是混交造林成败的关键。选择混交树种的第一原则是,生态要求和生长特点与主要树种协调一致。我国营造混交林的历史不长,选择混交树种一般是根据造林的目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来确定。

据南方14省(区)混交林科研协作组报道,1980年以来,在营造混交林试验中效果较好的有:

与杉木混交的有马尾松、柳杉、香樟、木荷、火力楠、□树、毛竹等;与马尾树混交效果好的有杉木、栎类、栲类(如黧蒴栲)、木荷、台湾相思、红椎(赤黧)、黄连木、桉树等。

在北方的混交林营造试验中,混交准备果较好的有:

红松与水曲柳、胡枝子等;油松与侧柏、栎类、刺槐、椴树、桦树、山杨、紫穗槐、沙棘、黄栌、胡枝子等;杨树与刺槐、沙棘、紫穗槐、胡枝子等混交。

当前生产上营造混交林的困难之一是,可供选择的混交树种类较少,尤其是耐荫性较强,生长比较缓慢乔灌木树种更少。

三、混交比例

混交比例是人为的调节混交林中种间矛盾,保证主要树种处于优势状态,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的重要手段。

在确定混交比例时,要估计到未来混交林的发展趋势,保证主要树种始终处于优势。为此,主要树种的比例要大,因为个体数量是竞争的基础之一。对于竞争力强的树种,在不降低林分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缩小混交比例。

四、混交方法

混交方法是指混交林中各树种栽植位置在造林地上的排列或配置方式。混交方式由于影响到种间关系,因此是很重要的混交林营造技术手段。常见的方法有:

1.株间混交

主要用于种间矛盾不大的树种混交,如乔灌混交,以较快地发挥混交树种辅佐主要树种生长的作用,但这种方法费工费时。

2.行间混交

主要用于种间矛盾较小的树种混交。混交林内种间的关系只有到林分郁闭后才能表现出来。一般多用于乔灌、阴阳树种的混交,是一种施工技术简单,最常用的混交方法,如落叶松与云杉(或水曲柳)、红松与紫椴等混交,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3.带状混交

主要用于种间矛盾较大树种间的混交,其优点是保证主要树种的优势,消弱伴生树种的竞争能力,这种方法施工也比较方便,乔木树种混交常用此法。如北京西山地区采用这种方法营造油松与栓皮栎混交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块状混交

块状混交(其面积不少于成熟林中每株林木占有的营养面积,约25—100m2

)比带状混交更能有效地利用种内和种间的有利关系,如一些针叶树幼年喜丛生,块状混交有利于形成这种密集丛生条件,在林分生长后期种间的有利关系恰能发生,这样就比纯林优越得多。块状混交施工也比较方便,适于种间矛盾大的乔木树种间的混交。幼龄纯林改成混交林或低价值林的改造也可采用此法。

五、混交林的培育特点

混交林营造和抚育成功的关键,是处理好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始终多受益少受害。因此,其培育过程的主要技术措施都要围着这个中心进行。慎重地选好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及灌木树种,采取适宜的混交类型和方法,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方法和苗龄,可缓解树种间的矛盾。对竞争力强的树种,可用推迟造林或用苗龄小的苗木造林,甚至采用播种造林,都可取得明显的效益。

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生长速度相差过于悬殊的树种,或耐荫性显著不同的树种,采用相隔时间或长或短的分期造林方法,常可以收到良好的造林效果。如营造柠檬桉、窿缘桉等阳性速生树种时,可以先期以较稀的密度造林,待其形成林冠,能够遮蔽地面时再栽红椎、樟树、木荷等耐荫树种,使得这些树种得到适当庇荫,并居于林冠下层。

在生长过程中也可采用平茬、抚育伐、环剥等方法来抑制次要树种的生长,以保证主要树种的正常生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