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电铃响叮当-冀人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电铃响叮当-冀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c0745133d4b14e852468c9.png)
12电铃响叮当1教学目标1、能按要求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2、能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3、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及电磁铁的用途4、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电和磁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磁铁的性质已初步掌握。
但对电磁铁,还不甚了解。
本课在此基础上从学校中常见的电铃这一典型的能量转化装置入手设计了3个活动。
4教学过程4.1 第二学时4.1.1教学目标1.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2.了解电磁铁的用途。
3.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4.1.2学时重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4.1.3学时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制作电磁铁,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运用手中的材料制作电磁铁,看谁制作的电磁铁磁力最大。
学生动手操作。
(你有什么发现吗)汇报吸起了多少铁钉。
哪组磁力最大? 哪组磁力最小? (教师讲解,吸得多就是电磁铁磁力大。
)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对学生问题进行整合,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活动2【活动】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一、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1、猜想: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你能根据电磁铁的构造进行猜想吗?(让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我认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
)可能会猜想出很多因素,(电池节数、线圈匝数等)师评价: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挺善于思考的,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猜想出这么多的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你们真了不起!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电池节数和匝数多少对于磁力大小的影响。
2、设计实验方案(1)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实验)我们设计的这个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实验?(对比实验)实验就要有合理的实验方案,才能使我们的实验顺利进行,设计方案前请看这里,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老师提供的方案纸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指定哪几个组制定哪个方案)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什么,变化的条件是什么?打算做几次实验进行对比,分别怎样做?(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价各自的实验方案,(结合着记录表说)然后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教师强调匝数多少差距要大一些,效果才会明显;串联电池。
电铃科技课教案
![电铃科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20c72e763231126fdb1111.png)
电铃科技课教案【篇一: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电铃响叮当”这课,从学校中常见的电铃这一典型的能量转化装置入手。
指导学生提出有关电磁铁的问题,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1“制作电磁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活动2“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是一个从猜想、预测设计实验到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猜想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3“电磁铁的用途”设计了两方面的内容,通过电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体现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通过“科学在线”介绍了电铃的工作原理,回答了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六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他们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能。
2、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3、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4、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5、能分析出影响电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教具准备粗铁钉、漆包线(80厘米~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电铃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听着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听着下课铃声轻松走出教室。
那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说明电磁铁由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电铃响叮当》。
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活动一、制作电磁铁1、问题引出新知:电磁铁是怎样制成的,又是怎样工作的呢?2、出示材料,并介绍说明。
3、学习制作方法并观察实验现象(看书上图)(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
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铃响叮当_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铃响叮当_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695c86b84ae45c3a358c6d.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铃响叮当_冀教版12 电铃响叮当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2、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3、能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
(二)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科学探索求知的能力,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做成实验。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生:电铃师:它之所以能响,就是因为在电铃的内部有一个独特的装置——电磁铁。
电磁铁有两部分组成:线圈和铁芯。
今天,我们就来制作电磁铁,一起来学习电铃响叮当(板书课题)二、新授:制作电磁铁1、师:电磁铁是怎样制作的,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师:同学们,你们看明白了吗?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请大家看大屏幕:1、线圈两端各预留出5厘米-10厘米的导线,作为连接电源的导线。
师:对于我们这个实验来说,如果研究电流大小影响磁力大小这个因素时,线圈匝数、铁芯大小都要保证一致。
师:请各小组同学选择其中一种你认为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来设计实验方案,请你们分好工,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想,并填写好记录表的前四行。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小组合作得又非常好,能认真记录研究成果,下面咱们就开一个科学交流会,分享一下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好不好?生:好师:在小组汇报时,同学们要认真听别人的研究成果是否跟自己的一样,如果不一样,相同研究课题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明白了吗?3、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方案一,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关系。
用制作好的电磁铁接通电源,只有一节电池,数出吸小铁片的个数;然后变成两节电池,数出吸小铁片的个数。
电铃响丁当
![电铃响丁当](https://img.taocdn.com/s3/m/431db530eefdc8d376ee323b.png)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的《电铃响丁当》。
教学目标:(一)科学目标:1、能按照指导制定电磁铁。
2、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3、能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
(二)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发现电能可以转化磁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通过讨论发展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1号电池电池盒、单刀开关、漆包线(80厘米—100厘米)导线、铁钉、大头针、实验报告单2、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是什么信号让你们走进了课堂?(铃声)是啊,叮铃铃的电铃声是我们师生上课、下课的信号。
小小的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电铃中的秘密。
(板书课题:电铃响丁当)二、自学“科学在线”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5页,自学“科学在线”,了解电铃主要是靠什么进行工作的?生自学了解。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电铃工作时主要是靠电磁铁。
(板书:电磁铁)师出示电铃示意图。
三、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能。
1、师指着电铃示意图中的电磁铁:同学们,这就是电铃中的电磁铁。
看看电磁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铁芯和线圈)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吗?(想)那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
为了使同学们制作的电磁铁比较成功,我们先向教科书请教。
请同学们自学第53页的“活动1”的内容,然后小组共同商讨并制定实验方案。
2、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教师课件出示完善的实验方案,各小组修改本组方案。
3、动手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有的组准备1节电池,有的组2节)(实验结果:我们组的电磁铁可以吸起()个大头针。
我们组发现: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12.电铃响叮当
![12.电铃响叮当](https://img.taocdn.com/s3/m/656c057f25c52cc58bd6be2d.png)
授课人:授课时间:2015年月日
课题
电铃响丁当
教学目标
1.能按照要求制作电磁铁。
2.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重点难点
分析出电磁铁的能量转化是如何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制作电磁铁的材料,电铃图片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电铃,并使其发出声音),提问: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源后又有什么现象?
(提示制作电磁铁线圈要始终朝一个方向缠绕,不能来回缠绕。线圈两端各预留出5厘米~10厘米的漆包线,作为连接电源的导线,线圈两端用胶布固定,避免松散。)
3.学生制作电磁铁。
4.自学提示:磁铁有什么性质?猜一猜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小组运用制作的电磁铁进行实验:
(1)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切断电源后,又有什么现象?
5.思考: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6.小结:
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
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
三、关于电磁铁,你还想研究什么
如: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六、布置课下活动
课下自己想一想
反思与改进:
2.学生猜想。
3.教师部有个缠绕着漆包线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电磁铁。
二、教学活动:
1.介绍制作用的材料。
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2.介绍制作的方法。
(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切断电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88ab9371fe910ef12df8f4.png)
强调制作方法和主要事项,便于学生更好的制作出电磁铁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组间评价
布置作业
1分钟
老师发现有的组制作的电磁体能吸引十多个小圆片,有的只能吸引几个,为什么会有差异呢,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比一比谁最先能找到答案。
板书设计
电铃响叮当
铁心漆包线电池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从细节入手,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例如:精心挑选材料,适当地替换材料,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制作的方法,使得学生很快就制作成功了,这一点和预设时基本相同。再有,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电铃响丁当
执教者
苏玉斌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六年级上
教材分析
《电铃响叮当》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无处不在的能量》这一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常见的能量、知道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制作电磁铁,发现电能产生磁,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二是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三是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电铃的工作原理。
3.出示电磁铁,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介绍电磁铁的组成。
5.结合学生的说法边说边演示,强调制作电磁铁的主要事项。
6.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思考、回答(学生可能说出:铃盖、小锤等,对于如何发声可能会答不出来)
观看视频
观察并说出组成
倾听,记忆
倾听、观察
电铃响叮当教案
![电铃响叮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f34d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6.png)
电铃响叮当教案教案标题:电铃响叮当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电铃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电铃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铃模型。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投影仪2.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螺丝刀、铁块、铜线等3. 实验器材:电铃、电池、开关等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教学PPT或投影仪展示一张电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电铃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电铃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吗?”探究: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电铃工作原理的猜测。
4. 引导学生思考电铃的基本组成部分,并解释电铃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会吸引铁块,使其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5. 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解释电铃的电路连接方式。
6. 给予学生一些实验材料和器材,让他们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电铃模型。
7. 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电铃在不同电流强度下的声音变化。
总结:8.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铃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9.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电铃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拓展:10. 提供一些拓展资料或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铃的应用和相关知识。
11. 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科技竞赛或展览,展示他们对电铃的理解和创新。
评估:12. 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实验,检验学生对电铃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3.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4.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他使用电铃的场景,进一步加深对电铃工作原理的理解。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和器材的安全性,并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 鼓励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与我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咨询。
电铃响叮当
![电铃响叮当](https://img.taocdn.com/s3/m/98a0393867ec102de3bd890c.png)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电话、起重机、阀门等图片,帮学生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对电磁铁已十分了解,那么电铃到底是怎样利用电磁铁发出响声的呢?
通讯地址:滦县雷庄学区雷庄小学
联系电话:7536650
学生回答预设:
听铃声。
学生:电铃发出来的。
(学生疑惑)
学生好奇
学生:里面有一个缠绕着漆包线的装置。
学生质疑:电磁铁是怎样制作的?它是怎样使电铃响的?
学生开始分做制作电磁铁,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学生:吸住好几个小铁钉。
学生:吸住的铁钉都掉下去了。
学生做完后:电磁铁接通电源时,就产生磁性,就能吸住小铁钉;断开电源时,磁性就消失了,原来吸住的小铁钉就掉了下来。
各组完成后,教师提出要求: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断开电源,你又发现了什么?教师:再循环做几Fra bibliotek,看你有什么发现?
(找3——5个学生说。)
教师:总结得真好。电磁铁就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把你的收获填在课本53页下边。
教师:你们刚才制作的电磁铁能吸住几个小铁钉啊?
《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并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2、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分析结果。
3、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
![《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a92d79bb4cf7ec4bfed05d.png)
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按要求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教学内容:科学课教材河北版六年级上册第53 -------- 55 页内容.2、能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3、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及电磁铁的用途.4、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课前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大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大头针、2 节电池、小铁钉。
2、演示材料:磁铁、2 节电池、小铁钉、大头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学生上课时电铃课件,电铃通电时就会发出响声,断电声音停止。
提问: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课件出示电铃剖面图,学生观察。
你发现它的内部有什么?用图片来说明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那么电磁铁是怎样制成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知识。
板书:电铃响叮当二、制作电磁铁1、教师讲解演示⑴ 介绍制作电磁铁的材料⑵介绍制作电磁铁的方法,边讲解边演示。
用导线的一端开始,沿着铁钉帽的一端顺着一个方向缠绕(演示),把导线的两端接在电池上,检验它是否有磁性。
2、学生分组制作电磁铁,教师指导制作时要讲两点要求:⑴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⑵ 有不xx 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或问老师。
3、学生用制作好的电磁铁进行实验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①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电磁铁有什么性质?在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②学生进行实验,并讨论回答问题。
③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板书: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发现将电能转化为磁能④学生继续汇报,在实验过程中每次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电磁铁磁力大小的问题.三、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1、提问: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从电磁铁的结构入手进行推测。
六年级科学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级科学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6dd5855fbfc77da269b1c0.png)
六年级科学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电铃响叮当教学设计(同异构)教学内容河北人民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页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电铃响叮当”这,从学校中常见的电铃这一典型的能量转化装置入手。
指导学生提出有关电磁铁的问题,然后围绕着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磁力,用电磁铁几方面,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1“制作电磁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活动2“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是一个从猜想、预测设计实验到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猜想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3“电磁铁的用途”设计了两方面的内容,通过电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体现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通过“科学在线”介绍了电铃的工作原理,回答了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六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他们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
2、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3、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4、能分析出影响电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
、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教具准备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电铃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听着上铃声快步走进教室学习,听着下铃声轻松走出教室活动。
那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原来在电铃的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缠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它就是电磁铁。
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说明电磁铁由磁芯和线圈范文范例指导学习两部分组成。
)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电铃响叮当》。
板书题。
【设计意图】从学校生活中这一常见的电铃入手,提出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问题,通过实物来解释由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bedce90242a8956bece4a1.png)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向阳小学李传芬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中第五课。
本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本节课从学校中常见的电铃这一典型的能量转化装置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电磁铁的问题,然后围绕着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运用电磁铁设计了三个活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制作电磁铁;难点分析电磁铁的性质,知道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设计以探究活动为核心,渗透了对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并本着人人参与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序地合作,充分地观察、实验、积极地思考、发现、分析、解释现象,及时地记录,并善于交流,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加深体会;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使过程与结果有机统一起来。
首先伴随着轻松欢快,《响叮当上课乐曲》拉开了本课的序幕。
接着教师出示电铃课件发出声响,一方面激发学生提出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问题;另一方面刺激学生寻根追底的探究渴望,由猜测到观察电铃内部结构(电铃发声的课件),再得出结论—电铃发出声音主要靠电磁铁,最后引领学生提出有关电磁铁的问题—电磁铁是怎样工作?它有什么作用?由学生不断生成新问题而展开探秘活动:认识电磁铁、制造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磁性、揭秘、拓展(寻找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最终本课问题得以解决。
在教学设计方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简单明了的活动:“情景激趣,质疑引入——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知识的应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制作电磁铁。
2、能通过实验观察出电磁铁在通电和断电时出现的现象。
3、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科学品质。
科学知识目标了解电磁铁的性质及用途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科学《电铃响叮当》教案设计
![科学《电铃响叮当》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011afdf90f76c661371ae7.png)
12、电铃响叮当教学内容:制作电磁铁活动内容:1、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2、能通过实验观察出电磁铁在通电和断电时出现的现象。
3、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制作铁钉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制作铁钉电磁铁。
教学准备:粗铁钉骨架、漆包线、(80-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圈。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手按下开关,电铃就会不停地发出“叮零零”的声音。
电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原来在电铃的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缠绕在铁芯上的装置,它就是电磁铁。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电磁铁的制作。
电磁铁(板书)二、新知:1、教师先介绍制作电磁铁的材料:(粗铁钉骨架、漆包线、(80-1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圈。
)2、制作电磁铁的方法。
(1、)在制作电磁铁之前我先提醒大家注意:①为了更好地说明电磁铁的特点,应将铁钉在火上烧红,然后慢慢冷却。
这样处理后,剩余磁性就小多了,对实验很有益处。
②制作电磁铁线圈要始终朝一个方向缠绕,不能来回缠绕;线圈两个接头要留长些(大约5—10厘米)。
实验完毕应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2、)师领做电磁铁过程。
①按一个方向,在铁钉上整齐地绕成线圈。
去掉导线两端的绝缘皮,接到电池上试一试铁钉骨架能吸起打头针吗?(可以)断电后还可以吗?(不可以)象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②反复接通和切断电流,用小铁圈试试电磁铁磁性如何。
3、现在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测试电磁铁1、研究电磁铁的性质同学们可以反复实验几次,观察电磁铁通电和不通电时有什么不同?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示学生:因为我们实验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如果长时间接在电池上,电池很快就会耗干。
)2、交流展示:同学们我们现在把实验现象和研究结论交流一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1.准备好的粗铁钉骨架与小铁圈接触小铁圈是否引?(不吸引)2.磁铁通电后与小铁钉接触小铁钉是否被吸引?(吸引)3.电源开关断开后被吸起的小铁定是否落下?(落下)那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论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回答: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断开电流磁消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电铃响叮当|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电铃响叮当|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447752ccbff121dc36835c.png)
《电铃响丁当》【教学内容】冀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2课《电铃响叮当》。
【教材分析】《电铃响丁当》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无处不在的能量》这一单元第12课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常见的能量、知道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制作电磁铁,发现电能产生磁能,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二是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分析】六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校中常见的电铃这一典型的能量转化装置入手,指导学生提出有关电磁铁的问题,并因势利导,让学生经历电磁铁的制作探究实验和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对比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2、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3、能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二)知识目标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将“乐做”与“乐思”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创新感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简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电源、漆包线、导线、铁芯、小铁环或曲别针若干。
2、演示材料:电铃【教学教程】一、情景激趣,质疑引入1、播放:音乐《课间十分钟》。
2、谈话:从优美欢快的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电铃声3、师出示电铃并按响:是啊,多么熟悉、悦耳铃声,它每天都伴随着我们上课、下课。
那么关于铃声你想了解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4、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其实老师也想知道: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电铃中的秘密吧。
科学电铃响叮当的教学设计
![科学电铃响叮当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daeb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d.png)
科学电铃响叮当的教学设计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电铃响叮当”这课,从学校中常见的电铃这一典型的能量转化装置入手。
指导学生提出有关电磁铁的问题,然后围绕着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磁力,用电磁铁几方面,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1“制作电磁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活动2“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是一个从猜想、预测设计实验到实验验*、得出结论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猜想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动手*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3“电磁铁的用途”设计了两方面的内容,通过电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体现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通过“科学在线”介绍了电铃的工作原理,回答了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六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他们观察和动手*作能,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
2、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3、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4、能分析出影响电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实自己的分析结果。
5、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教具准备粗铁钉、漆包线(80厘米~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电铃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听着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学习,听着下课铃声轻松走出教室活动。
那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原来在电铃的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缠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它就是电磁铁。
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说明电磁铁由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电铃响叮当》。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校生活中这一常见的电铃入手,提出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问题,通过实物来解释由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探究活动一、制作电磁铁1、问题引出新知:电磁铁是怎样制成的,又是怎样工作的呢?2、出示材料,并介绍说明。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b8062f4b35eefdc8d33376.png)
、
电 铃 导 入 。 示 本 课 内 容 揭
1 .提 问 : 按 响 电 铃 ) ( 同学 们 ,
你 们 听 到 了 什 么 声 音 ? 电 铃 在 接 通 电源 后 就 能 发 出 清 脆 的 声 音 。 ( 示 电铃 图) 细观 察 , 一 猜 , 出 仔 猜
电 铃 是 怎 样 发 出 声 音 的 呢 ? 学 生 ( 可 能 猜 到 : 通 电 源 后 小 锤 敲 击铃 接
跃 思维 。
教 学 过 程
一
设 计 意 图 : 学生 比较 了解 的 从
电铃 入 手 , 觉 得 这 样 能够 使 学 生 我 产 生共 鸣 , 发 他 们 的探 究欲 望 。 激 和 学 生 一起 复 习磁 铁 的 性 质 , 要 主
目 的 是 为 后 面 学 生 研 究 电 磁 铁 的 性质作铺 垫。
二 、 范 制 作 电 磁 铁 , 解 电 示 了
磁 铁 的 组 成
产 实际 中应用 电磁铁 的实例 。
5 .能 大 致 说 出 电 铃 的 基 本 工 作过程 。
教 学分析
1 .谈 话 : 磁 铁 和 磁 铁 相 比 电 有 哪 些 相 同 点 和 不 同 点 呢 ? 电 磁 铁 又是怎 样做成 的 呢? ( 师 在 视 频 投 影 上 示 范 电磁 教
比 较 他 人 与 自 己活 动 结 果 的 异 同 , 并 从 中判 断 正 确 与 否 , 出 自 己 的 提 建 议 , 科 学 探 究 引 向 深 入 , 构 将 建
新 的科 学知识 。
难 点 ,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发 霉 的 馒 先
头 , 识 霉 菌 是 什 么 样 的 ; 让 学 认 再
是 课 堂 中几 处 猜 想 , 意 识 有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5fc88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1.png)
3、设计试验方案。 (1)老师指导学生从猜想人手,设计试验方案。在设计试验方 法时,要采纳对比试验,即试验中只变更一个条件(如线圈的匝数), 而其他条件保持相同(如电池数量、铁钉)。依据试验方法预料试 验结果,选择适当的试验材料。 (2)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方案.并记录在教材第 54 页的表中。 (3)学生在小组内沟通评价各自的试验方案.然后对自己的方 案进行修改完善。 4、试验验证。 学生依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试验,验 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沟通与评价。 组织学生在全班沟通各自的方法和结果, C、电磁铁的用途 活动目标: 1、能举出 3 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2、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 2、出示电磁起重机、电话,阀门图片,帮助学生相识电磁铁 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探讨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亲身经验发 觉问题——大胆猜想——拟订方案——试验验证——得出结论这 一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归纳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 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发觉新问题、探讨新问题,这正是科学教化所期望的。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子,主动提问,大胆猜想,拟订探究方案,供应 自己的想法,共享他人的才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敬重了 学生的特性发展;而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赐予他们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手脑并用,既培育学生的视察试验实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
第一篇:《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
《电铃响丁当》教学设计 土门子中心小学 张福云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 (1)驾驭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的例子。 (3)了解电铃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2) 设计试验,动手操作证明自己的分析结果。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探究科学学问的爱好和看法。 重点:驾驭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难点:设计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试验方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电磁铁的有关学问,下面我们就展示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制作电磁铁。
制作电磁铁的活动过程为:提出问题——自学方法——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归纳结论。由学生自学,了解制作电磁铁的材料及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制作电磁铁的过程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意识,实验过程中用电铃控制时间,不仅很好的调控了课堂,呼应了本课的主题,而且创造了一种井然有序的科学探究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
4、实验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交流与评价。
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方法和结果,
C、电磁铁的用途
活动目标:
1、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2、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
l、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2、能通过实验观察出电磁铁在通电和断电时出现的现象。
3、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电铃,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出声音,断开电源停止发声。启发学生提出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问题。然后打开铃盖或出示电铃剖面图.让学生观察到电铃内部有个缠绕着漆包线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电磁铁。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
8、讲述:下面,用你们自制的电磁铁试验一下。(学生动手操作)
9、提问: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
10、小结: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板书:接通电源,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二)、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1、提问:磁铁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有没有南北两极?
2、提问:(出示磁针)这个静止的磁针,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2、出示电磁起重机、电话,阀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更多的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D、阅读“科学在线”,认识电铃的工作原理。
(1)阅读
①电铃由几部分构成。
②电铃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阅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3)交流阅读结果,说说电铃是怎样工作的,不同形式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产生的效果是怎样的。
3、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指导学生从猜想人手,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法时,要采用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如线圈的匝数),而其他条件保持相同(如电池数量、铁钉)。根据实验方法预测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
(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在教材第54页的表中。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价各自的实验方案.然后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2、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拟订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归纳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这正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提问,大胆猜想,拟订探究方案,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手脑并用,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又体验到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讲述:各组同学利用手中材料制作电磁铁。教师巡视指导。
6、讲述:磁铁有磁性,电磁铁有没有磁性呢,我们试验一下。用自制的电磁铁吸引铁钉,观察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演示)
7、讲述:电磁铁没有吸引铁钉,说明电磁铁没有磁性。如果给电磁铁通电,再用它吸引铁钉,会怎样?切断电流,又会怎样?说明了什么?(教师演示)
5、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
二、教学难点: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三、教学重点: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并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听过收音机吧,声音从哪里发出,为什么?
2、学习新课:
A、制作电磁铁
活动目标;
(2)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归纳概括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趣揭题。
本环节用电铃及电磁铁实物引入课题,形象直观、亲切自然,既引发了学生浓浓的求知欲望,触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又设下悬念,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做好铺磁铁,并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换的。
(2)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科学知识:
(1)发现电能产生磁。
(2)了解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电铃响叮铛》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现在就本节课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本课觉得处理不错的地方: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从细节入手,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例如:精心挑选材料,适当地替换材料,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制作的方法,使得学生很快就制作成功了,这一点和预设时基本相同。再有,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孩子们对影响磁力因素猜想时,每说一个,我就板书在黑板上,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并让学生通过猜想,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6、出示演示电铃
7、提问:猜想一下,电铃发声主要是哪一部分起的作用?
8、讲述:我们把缠绕导线的这部分叫电磁铁,正是由于电磁铁的作用,才使电铃发出清脆的铃声。
9、提问:关于电磁铁,你想知道些什么?
(电磁铁是怎么制成的,电磁铁有什么用途等)
10、讲述: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学习第十二课《电铃响叮当》
3、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在活动1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
先提示学生从电磁铁的结构,推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估计多数学生能够想到,电磁铁产生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和线圈有关。可能电流越大磁力越大,也可能电流越大磁力越小;可能线圈的匝数越多盛力越大,也可能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小。
在这个实验中,有两个变化的量。要研究其中一种情况,必须保证另一种情况不变。像这样的实验叫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4、提问:怎样做这个实验?学生交流后,出示实验方法,学生阅读。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生活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课后阅读“科学在线”,认识电铃的工作原理。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蕴藏在我们身边,增进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创设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E、小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作业: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磁力更强的电磁铁,比一比谁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铁钉最多,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电铃响叮当》说课材料
《电铃响叮当》说课材料
一、教学内容
《电铃响叮当》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无处不在的能量》这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常见的能量、知道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制作电磁铁,发现电能产生磁,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二是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三是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电铃的工作原理。
(3)电磁铁作为一种能量转化装置,它输人和输出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
4、小结:
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
成磁能的装置。电磁铁吸起铁钉的个数是不同的,
B、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太小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2、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3、演示:把电磁铁接通电源后,用钉尖和钉帽分别接近磁针的南极,观察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4、讲述:按照演示的方法,看看你制作的电磁铁有没有南北两极?如果有,钉尖是什么极?
5、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
6、提问:为什么钉尖部分,有的是南极?有的是北极?这说明什么?
7、小结:电磁铁有南北两极,而且两极可变。
(三)、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两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提问:电磁铁两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2、学生猜想。(电池的正负极、线圈的缠绕方向)
3、讲述:下面通过实验研究。
要研究电磁铁两极的变化是不是与电池的正负极有关系,应保证哪个条件不变?(线圈的缠绕方向)那么,用几个电磁铁实验就可以了?(一个)
要研究电磁铁两极的变化是不是与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系,应保证哪个条件不变?(电池的正负极)需要用几个电磁铁实验?要求线圈的缠绕方向怎样?(两个相反)
(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与制作、基本性质
1、提问:(出示:自制电磁铁)为了研究方便,老师自制了一个电磁铁。
同学们观察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讲述:电磁铁由线圈和铁心两部分构成的。(板书:构成线圈铁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