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金融业发展

合集下载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府办[2012]104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府办[2012]104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府办〔2012〕104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市政府同意《苏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苏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府规字〔2012〕2号),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总部企业认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按程序自愿申报、政府审核、社会公示、动态评估制度。

第二章认定标准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总部企业,是指在本市注册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对其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企业法人机构。

总部企业的投资主体、经济性质不限。

新设立企业和本市现有企业均可申请总部企业认定。

第四条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在苏州大市范围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依法诚信经营;(二)符合苏州市产业发展政策;(三)本市外分支机构原则上不少于3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统一开票或汇总(部分)缴纳税收。

全资和控股企业,或者与本企业隶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并由本企业提供专属职能服务的关联企业原则上不少于3个,且本企业营业收入的30%以上来自前述关联企业。

第五条在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基础上,属于以下五类的企业可直接认定为总部企业:(一)商务部认定或备案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即符合《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商务部令2004年第22号)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规定的企业;(二)上市公司;(三)国家和中央部门确定的大企业(集团),即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金融企业,国务院其他部委管理的烟草、铁路、石化等企业在苏州设立的全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四)上一年度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公布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中国总部、或在华区域总部;(五)上一年度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国内民营企业100强,中国连锁企业100强。

2016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精选文档】

2016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精选文档】

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年。

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三区三城”为目标,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重民生与抓经济相结合,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济运行经历了下降、企稳、回升三个阶段,逐步朝积极方向转化,经济触底回升的态势得到巩固和确立,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经济运行综合全市经济企稳回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行业发展更趋协调,发展方式有效转变。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8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2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农林牧渔业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格局。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6.6%。

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15.5千公顷,建成千亩以上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78个,其中万亩以上14个。

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占到56%。

年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总数达1402只。

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阳澄湖和太湖大闸蟹、碧螺春茶、苏太猪等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农业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年末累计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1个。

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市完成农田水利总土方2874万立方米,疏浚整治各级河道1718公里,加高加固圩堤141公里,增砌护岸184公里。

苏州产业调研报告

苏州产业调研报告

苏州产业调研报告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苏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旅游业,苏州市还以其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闻名。

苏州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

制造业是苏州市的主要产业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和纺织业。

苏州市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吸引了包括苹果、英特尔、索尼等国际大企业在内的众多知名公司投资兴业。

机械制造业方面,苏州市以机床、汽车零部件和食品包装机械等为主要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纺织业是苏州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该市以丝绸产业著称,其产值和出口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苏州市的服务业也十分发达,特别是金融、物流和旅游服务领域。

金融业是苏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家国内外重要银行在苏州设有分支机构,为当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物流业方面,苏州市的交通便利,且距离中国重要港口城市上海很近,这使得苏州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物流中心的理想选择。

旅游服务业也是苏州市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

此外,苏州市的农业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富饶的土地资源,适宜农业发展。

特别是盛产大米和水果,被誉为中国粮仓和果岭。

总之,苏州市拥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要支柱。

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金融服务和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苏州市的产业调整和转型将继续进行,以提升整体经济水平和竞争力。

上海苏州杭州经济现状比较

上海苏州杭州经济现状比较

上海苏州杭州经济现状比较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文章将利用近年公开发表的经济统计数据,对上海、苏州、杭州三个城市从经济总况、产业结构、科创能力、金融行业等四个方面对三个城市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沪苏杭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参考,为目前中国进行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文章借鉴。

关键词:规模总量;结构比重;科创能力;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上海、苏州、杭州同为长三角经济圈中重要与典型城市,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龙头,杭州是浙江的省会城市,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地级城市。

杭州2022年的人均GDP为8.90万元(按常住人口口径)并于当年首次超过上海,苏州从1994年新加坡工业园落户苏州以来近二十来年经济的快速发展,2022年上海人均GDP为49,649元(按常住人口口径),苏州为55,667元(按常住人口口径),十多年苏州人均GDP一直比上海高。

本文将利用近年公开发表的经济统计数据,以及2022年上半年公布的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三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一、沪苏杭三市经济简况:从经济规模总量来看上海居首,但从人均角度来框算,三个城市要重新排定位次,人均收入的增长应与GDP的增长协调(一)三市简况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世界航运中心、金融中心,是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的龙头,在中国经济建设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苏州是江苏省与上海接壤的一个地级市,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闻名于世,苏州的“姑苏人家”水乡特色为国人所赞赏,苏州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西湖美景闻名于世,是中国东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也是中国东部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

沪、苏、杭三市土地面积3.14万平方公里,长三角土地面积包括安徽合肥城市群计21.27万平公里,三市土地面积占长三角土地面积14.76%。

(二)统计整理表表1:列出三市2022年、2022年行政区划、土地面积、GDP、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个指标,从土地面积来看杭州最大(为上海 2.62倍)、其次是苏州、上海最小;GDP总量上海最大、苏州其次、杭州第三;人均GDP苏州最多、上海最少(2022年全国人均GDP41,908元,苏州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3倍)。

金融体系对东莞与苏州产业转型的影响分析

金融体系对东莞与苏州产业转型的影响分析

金融体系对东莞与苏州产业转型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资的流入,各地区域性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金融的发展,东莞和苏州这一类沿海产业化城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产业政策的调整下,都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问题,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金融体系对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东莞与苏州的金融体系以及东莞苏州产业的内容和特点,然后分析了金融体系对东莞和苏州的产业转型的作用影响,最后对它们转型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金融体系东莞苏州产业转型一、金融体系的定义金融体系是由资金的流动、集中、分配和再分配各个环节相结合组成的一个系统。

资金流出方(盈余单位)、流入方(短缺单位)与连接这两者的存在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对这一系统参与管理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组成。

金融的体系对经济健康发展和经济产业转型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

二、东莞的产业转型经济运行情况:2011年东莞生产总值(gdp)4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1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2377.40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340.28亿元,增长9.3%。

金融发展情况:东莞金融趋势不断向好,金融业发展为东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发布的《广东区域生态环境评估报告》中,东莞的金融生态环境指数位列广东省各城市之首。

被誉为广东的“金融绿洲”,足以说明其金融生态环境优越。

东莞市产业转型历程:第一阶段:1978年到1984年为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1984年到1992年为快速发展阶段。

“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的战略在1984年开始提出,整体走在“三来一补”快速发展道路上。

第三阶段:1992年到2002年为产业提升阶段。

在20 世纪90年代后,随着港台资本大量进入,其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向纵深发展. 第四阶段:从2002年至今,东莞未雨绸缪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加工贸易的产业转型,最近几年东莞市加快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最新)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最新)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最新)一、苏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现状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

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的顺序转移的一般趋势。

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趋于不断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一般规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8.1:55.7:16.2演变为2004年的2.2:65.7:32.1(参见图一)。

注: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很明显,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但是,从苏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结构又与这一“一般规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按照历年汇率计算,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978年仅为48.15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1153.24美元,到200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升至7006.83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

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48.4%;又有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

但是,苏州市当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高达65.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城铁商务区金融后台服务业发展策略

苏州工业园区城铁商务区金融后台服务业发展策略
能模块 和业 务部 门 , 如数 据 中心 、 清算 中心 、 行 卡 中心 、 发 中心 、 叫 中心 、 备 中心 、 训 中心 等 。金 融 银 研 呼 灾 培 机 构将 金 融后 台服 务交 由集 团 内专业 子公 司或外 部 专业 机构 实施 集 中统 一处 理 . 有利 于 其构 建 新 型 的业 务 组 织体 系 , 自身 的优势 资源 和管理 能力 集 中在 核心 业务 领域 , 把 提升 核心竞 争 能力 。 发展 金 融后 台服务 产业 , 通 过构 建 良好 的投 资和政 策 环境 , 以吸 引大 量 的 国 内外 金 融机 构人 驻 , 可 形成 资 金 、 才 和金 融 机构 集 聚效 人 应 , 升城 市 金融 业 的规 模 、 提 内涵 、 能和集 聚辐 射效 应 , 动相关 产 业发 展 和城 市就 业 , 功 带 促进 经 济结 构 优化 和 发展 方式 转 型 。 因此 , 许多 国家 和 区域 都 明确 提 出并 制 定 了金融 后 台服务 产业 的发 展计 划 。 随着 金融 后 台 服务 向新兴 市场 国家 转移 的速度 不 断加快 , 国已成 为继 印度 之后第 二大 离岸 金融 服务 外包 中心【 我 l 】 。
1 商 务 区发 展 金 融 后 台服务 的 S T分 析 WO
11 优 结 出来 的金 融后 台服 务选 址要 求发 现 。 务 区所拥 有 的 区位 和交通 、 商 信息基 础 设施、 人才 、 居环 境 、 台和成本 等优 势条 件 与金融 后 台服务 中的大部 分业 务选 址倾 向高度 匹配 。 人 平 111 交通 和区 位条 件优 越 .. 优越 的交 通 和 区位 条 件是 金 融后 台服 务发 展 的一 个重 要 前 提 . 商务 区所拥 有 的双铁 路 、 高 速 、 双 双轻 轨 、 双机场 的立 体 交通 网络 正符 合 这一需 求 。作 为南 北 向的通 苏嘉 城 际铁 路 和东 西 向的沪 宁城 际 铁路 的枢 纽 , 商务 区对 外有 沪 宁和通 苏 嘉 ( 划 中 ) 条城 际铁 路 、 宁高速 和 苏嘉杭 两条 高速 规 两 沪 公路 连 通 长三 角其 他 区域 , 离高 速 出 口仅 几 分 钟车 程 ; 内有 葑亭 大道 和 星 湖街 两条 交 通 干道 、 环东 延 距 对 北 快速 路 以及 远 期 规划 的 6号 、 8号两条 轨 道交 通 线 通达 市 内各 区 : 过 沪 宁高 速或 规 划 中 的轻 轨 3号线 与 8 通

苏州相城区产业结构分析

苏州相城区产业结构分析

苏州相城区产业结构分析
苏州相城区是苏州市辖区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东部。

根据相关数据和观察,以下是对其产业结构的分析:
1. 制造业:苏州相城区发展制造业比较突出,其中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表现较好。

该区域拥有众多知名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2. 服务业:服务业在相城区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物流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 文化创意产业:相城区在近年来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规划,并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企业。

该区拥有一些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涵盖了设计、艺术、传媒等领域。

4. 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相城区也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环保和新能源产业。

该区拥有多家环保技术企业和新能源公司,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仅为常见产业领域的概括,具体的产业结构还需根据具体数据和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金融支持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效应分析

金融支持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效应分析
们也 借 鉴此 方法 。2 0 1 2 年 苏州 市 人 民 币存 贷款 余 额达 3 . 1 3 万亿 元 , G D P 为 1 . 2 0 万亿 元 ,两 者相 比即金融 相关 率为 2 . 6 1 , 比2 0 0 1 年的 1 . 5 9 上升 了 6 4 %, 如表 2 所示 。 我
1 3 1 . 6
4 . 8 0 4 . 4 0 3 . 8 0 3 . 3 0
3 . 2 0
1 2 . 7 0 1 1 . 9 0 l l _ 1 0 9 . 9 0
第2 0 1 3 年第 1 1 期 ( 总第 4 3 4 期)
商 业 经 济 S H ANC YE J I N GJ I
N o . 1 1 , 2 0 1 3
T o r a l No . 43 4
【 文章 编 号】 1 0 1 — 0 1 1 2 — 0 3
融业增加值 占G D P和三产 比重分别为 6 . 7 %和 1 5 . 1 %, 分
别比2 0 0 1 年提 高了 1 . 9 %和 2 . 4 %, 如表 1 所示 。 苏州金 融
业虽然 发展 较快 ,但 2 0 1 1 年 金融业 增加值 占 G D P的 比
金融 相关率
1 . 5 9 1 7 9 l _ 9 7 1 . 9 5 l _ 9 8 2 . 0 9
业 增 加 值 占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比 重 的 目标 值 定 为 4 8 %, 初 步 形 成 以服 务 经 济 为 主 的 经 济 社 会 形 态 , 即“ 三 二 一” 经 济 发
展格 局 。金 融支持 在 现代服 务 业发展 中的作 用是 至 关重要 的 , 而有 效 的金 融支持 依赖 于区域金 融发 展 水平 。现 阶段

江苏金融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与对策

江苏金融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与对策
较大 的差距 ( 图 3 。 见 )
能 环 保 、 件 和 服 务 外包 、 联 网六 大 新 兴 产 业 软 物
销 售 收 入 要 翻 一 番 ,实 现 销售 收 入 超 过 3万亿 元 , 均 增 速 超 过 3% , 年 0 占全 省 丁 业 比重 上 升 到 3 %左右 ,成 为江 苏经 济 的支 柱产 业 和主要 增 长 0 点 。在 大力 发 展 战略 性新 兴 产业 过 程 中 , 何发 如 挥 金 融 的 引导 支持 作 用 , 同 时实 现金 融 机 构 的 并 转 型创 新 , 成为 摆在 江苏 金融业 面前 的课 题 。 ( ) 海 国际金 融 中心 日趋成 型 二 上 自 20 0 8年 4月 国务 院宣 布上 海 建 设 “ 个 两
区 经 与融 域 济金
詹. 融 辍 21第 期 0年 2 1
江苏金融业发展 的战略机 遇与对策
孙 俊 孙 慧智
摘要 :00年 8月 3 21 1日, 罗志 军 同志在 主持召 开 的金 融企 业座谈 会上 指 出 , 发展 现代
经 济 , 融是 核心 ; 金 发展 现代 服 务业 , 融是主 力 , 是对 金 融 业地位 的准确 定位 。 为把 江 金 这 苏 省建设 成 为 与经 济 大省省 份相 适应 的金 融强省 , 此 “ 二五 ” 划制 定 的特 殊 时期 , 值 十 规 本
3金融业 固定 资产 投 资 比较 .
区经 与 融 域 济 金
2 0-2 0 0 5 0 9年 , 省市 金融 业 固定 资 产投 资 五
金融 糍 21第 期 0年 2 1
任 在肩 , 同时面 临重大 机遇 。 江 苏省 已经 开始 实 施 “ 兴 产业 倍 增计 划 ” 新 , 今 后 三年 新 能源 、 物技 术 和 新 医药 、 材 料 、 生 新 节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苏州越来越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城市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州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特意调查了苏州的发展情况,并撰写了这份《苏州发展调查报告》。

一、苏州的经济发展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苏州的经济实力丝毫不逊于省会南京。

据数据显示,苏州的GDP 自2010 年以来就一直保持了每年超过6% 的增长率。

2019 年苏州的GDP 达到了1851.4 亿元,人均GDP 也已经达到了13.49 万元。

在苏州的经济发展中,制造业一直是支撑产业的重要一环。

苏州拥有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广泛的制造业领域,高科技类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LED 产业等也都在苏州落地生根。

除此之外,苏州还在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物流、旅游等。

二、苏州的城市建设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也逐步成为苏州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苏州举办多次国际博览会、展览会等大型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苏州的城市规划也十分出色,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相得益彰。

苏州的太湖景区、园林景观、水乡小镇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

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苏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公路系统、轨道交通、水路交通也都在逐渐完善。

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港区等重要产业园区为苏州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同时也促进了苏州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流。

三、苏州的人才引进人才是任何城市的重要资源,也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核心。

苏州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大量的本土人才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苏州积极推进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还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提升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政策层面,苏州推出了多项鼓励人才创业和发展的政策。

政策的出台为人才创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多个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也给予了创业者最好的支持。

四、苏州的环境保护环保是苏州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问题,作为常住人口超过 1 亿的城市,苏州空气质量的指数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

苏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苏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苏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复杂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顺应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政策引导,落实保障措施,稳定发展环境,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综合全市经济在高平台上继续实现稳定增长,产业发展更趋协调,结构升级调整优化,发展方式有效转变。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62.0:36.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10%。

各项主体税种保持平稳增长,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7.9%、16%和22.3%。

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投入增长29.1%。

农林牧渔业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的组织方式、形态布局、综合效益不断优化,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新增高效农业(含渔业)面积1.45万公顷,累计达到10.69万公顷。

全市新增39只无公害农产品、89只绿色食品和9只有机食品,年末“三品”总数达1295只。

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作者: 王国栋[1]
作者机构: [1]苏高新集团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物刊名: 国际商务财会
页码: 47-5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金融业;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金融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就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环;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会对社会其他资本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分配产生间接的引导和影响,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文章首先对金融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对相关理论的介绍,以苏州市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在阐述了苏州市金融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金融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最后结合苏州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更好地发挥金融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健全金融体系、重视资本作用、接轨其他产业和善用政策工具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金融支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苏州地区为例

金融支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苏州地区为例
贷 款担保 申请 、 企 业股东会 或董事会 通过 的同意 申请 担保融资 的会 议决议 、 项 目可行 f 生 研究 报告 及相关批
动选 择 ” 向“ 主动选 择 ” 转型 , 由以往 的单 纯 资金数 量 需求 向综合增值服务需求转型 。引进 的金融 服务机构
展专项 扶持资金 、 文化产 业担保基金 和文化产业投 资 引导基 金三个方 面组成 的苏州市文化 产业发展 资金 ,
起每 年安排 3 0 0 0 万元专项扶持 资金。目前 已建成 “ 苏
州 国家 动画产 业基 地 ” 、 “ 昆 山文化创 意产 业 园” 、 “ 阳
力争三 到五年 内资金规模达 到数 十亿元 。
业发展 。苏州市文广新局与苏州农业担保公司签署 了
苏州市文化产业 担保基 金合作 协议 , 帮助苏州 市 区内 符合 产业政策 的文化企 业解决融 资难 问题 , 分担 商业
银行 贷款风险 , 增强金 融机构对 文化 企业和项 目的支 持信心 。苏州地 区已构建起 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发
了多 项政策 推动文化产业 发展 ,并 明确 了从 2 0 0 9年
效发展 ” 的共 同 目标 , 开展各 种文 化产业 金融 调研与 实务支持 , 借助“ 外脑” , 拓 宽理论研究思路 , 通过拜访 专家学 者 、 开展专 题报 告等 形式 , 在 文化 产业金 融合 作模式研究 、 文 化产业 金融产 品创新等方 面取 得 了一
定成果 。目前 已初步完成 了对包括刺绣 、 玉石 、 动漫等
( 三) 政 府部 门搭 台、 金 融机 构唱 戏 , 共 同推进 文
澄湖 国家数 字 出版基地 ” 等 国家级 文化产业 示范基 地
6 个, 省 级示 范基地 5个 , 苏州市级示范基地 2 8 个。 各

新吴区产业情况汇报

新吴区产业情况汇报

新吴区产业情况汇报新吴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市的新兴城市副中心,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作为苏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吴区的产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下面将对新吴区的产业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新吴区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新吴区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制造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新吴区拥有一批技术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为新吴区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新吴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新吴区的现代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领域的企业纷纷进驻新吴区,为新吴区的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尤其是在金融科技领域,新吴区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为新吴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再次,新吴区的生态环保产业迅速崛起。

作为生态宜居城市,新吴区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新吴区大力推动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涉及水处理、固废处理、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

各类环保企业纷纷落户新吴区,为新吴区的生态环保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新吴区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新吴区的农业产业实现了绿色发展。

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农业基地,新吴区的农业产业一直是新吴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新吴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绿色种植、有机养殖等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新吴区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远销国内外,为新吴区的农业产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综上所述,新吴区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特点。

新吴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新吴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新吴区的产业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苏州行业报告

苏州行业报告

苏州行业报告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本报告将对苏州市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一、制造业。

苏州市的制造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和新材料等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是该市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资和设立生产基地。

随着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的重视和支持,苏州市的制造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服务业。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苏州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金融、科技、文化创意、旅游等服务业成为该市的新增长点。

苏州工业园区金融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为该市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同时,苏州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现代农业。

苏州市的农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科技成为该市农业发展的重点。

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为苏州市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同时,苏州的绿色食品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该市农业的新增长点。

四、环保产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苏州市的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水处理、固废处理、清洁能源等环保领域成为该市的重点发展方向。

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同时,苏州的环保科技企业也在不断涌现,为该市的环保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高新技术产业。

苏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成为该市的新增长点。

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和发展。

同时,苏州市政府也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

综上所述,苏州市的各行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该市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31•【字号】苏政办发〔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6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31日目录第一章深入践行新使命加快建设金融强省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机遇挑战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二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第一节加强科技金融供给第二节加大对产业创新链前端的金融支持第三节推动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第三章聚焦产融结合发展第一节优化配置制造业金融服务资源第二节对接现代服务业金融需求第三节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第四章畅通经济金融循环第一节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第二节强化金融对扩大内需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保障第三节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第五章推进区域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第一节发挥金融对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支撑作用第二节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第三节打造省域一体化金融发展格局第六章健全普惠金融体系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第一节提升普惠领域融资服务质效第二节增强保险保障服务功能第三节深化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第四节夯实普惠金融服务基础第七章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美丽江苏建设第一节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投融资体系建设第二节加大金融支持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第三节引导金融体系绿色转型第四节健全绿色金融发展基础体系第八章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第一节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第二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第三节把握债券市场创新发展机遇第四节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第九章增强地方金融综合实力第一节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第二节拓展金融企业竞争优势第三节发展数字金融第十章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第一节切实强化传统金融体系监管第二节扎实推进地方金融组织监管能力建设第三节加快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第四节全面落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第五节着力深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第十一章实施金融安全战略第一节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第二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第三节有效防控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第四节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第五节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第十二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第二节推动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

苏州高新区 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苏州高新区 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一、苏州高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苏州高新区位于苏州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位置。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苏州市的新兴经济增长极。

二、苏州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1.产业结构苏州高新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保税区、吴江生物谷为主体的产业聚集区。

2.发展方向未来,苏州高新区将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三、苏州高新区的经济发展1.经济总量苏州高新区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亿元。

2.增长方式苏州高新区正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苏州高新区的科技创新1.创新资源苏州高新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一大批科技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集裙。

2.创新成果苏州高新区在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五、苏州高新区的人才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1.政策支持苏州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人才队伍建设苏州高新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苏州高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1.治污控源苏州高新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生态修复苏州高新区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大绿化植树力度,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七、苏州高新区的社会民生保障1.教育医疗苏州高新区加大对教育医疗事业的投入,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提高居民的教育医疗保障水平。

2.就业安置苏州高新区积极实施就业扶贫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助力贫困家庭实现就业增收。

总结:苏州高新区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

学习考察报告

学习考察报告

学习考察报告篇一:学习苏州发展经验考察报告学习苏州产业发展经验促进佳木斯市科学跨越发展——佳木斯市发改委赴苏州调研调研报告佳木斯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改革委员会许应文孙云鹏朱春宇2009月下旬,为进一步我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步伐,我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力量,赴江苏省苏州市,学习考察苏州科学道路的成功经验。

此次深入到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通过边听边看,讨论交流,我们深切感到沿海发达地区思想解放脆弱性沿海之高,机遇意识之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他们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胆量和气魄, 他们超常规的发展战略态势,他们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他们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无不让人震撼,通过学习考察,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与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加了加快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横越提高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紧迫感、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佳木斯的责任意识。

一、苏州科学发展公路道路的巨大成效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其先后看准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其发展速度之快,外向度之高,民营经济之强,企业规模之大,产业结构之优,科技水平之高,给人留下发人深省的印象。

他们以占我省不到0.1%的土地、0.7%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2%的GDP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全国1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和到账外资,2008年,其合同规定外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到帐外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实现GDP、进出口额和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财政赤字列通货膨胀全国大中城市第五,铸就了30年改革发展的辉煌华章,使苏州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具体政策的通知-苏府〔2018〕46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具体政策的通知-苏府〔2018〕46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具体政策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具体政策的通知苏府〔2018〕46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各金融机构:《苏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具体政策》已经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4月25日苏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具体政策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金融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制定以下政策。

第一条在苏州市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成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为“在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经查询苏州地方企业征信系统,行业分类为制造业且信用评分在600分以上(含)”的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业务且费率不高于1.5%的,可享受以下政策:(一)业务补助:按照年平均在保余额的1%给予补助。

(二)风险代偿:政策执行期内,担保机构新发生业务出现损失,对其年平均在保余额1%(含)范围内的实际损失,按照30%进行风险代偿,对单一机构的年度代偿总额不超过500万元。

(三)本条政策涉及的奖补资金由苏州市和各市(区)财政按1:1的比例分担,其中各市(区)财政负担部分根据相应制造业企业的注册地划定。

(四)业务补助政策与现行政策重叠部分,以本条政策为准。

风险代偿政策与《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中“信保贷”政策交叉部分,不重复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苏州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创新金融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苏州“三城三区”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苏州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金融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
.金融业务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十一五”期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较“十五”期末均增长两倍。

“十一五”期末,保险业务中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是“十五”期末的倍。

全市累计上市公司达家,累计募集资金亿元。

全国首支国家级人民币母基金——总规模亿元的国创母基金在苏设立,首期亿母基金已正式启动。

.金融机构加速集聚。

全市金融业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

“十一五”期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多家。

其中:银行业机构家,网点数量个;保险公司家;法人证券公司家,证券营业部家;备案创投企业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家;小额贷款公司家。

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外资银行在县域设立同城支行的试点城市。

.地方金融稳步提升。

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质量明显提高,业务拓展能力日益增强。

苏州银行成功改制并挂牌开业,开辟了地方金融发展新篇章。

全市家农商行总资产规模达到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同业前列。

东吴证券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投行业务收入占比接近。

苏州信托积极实施跨区发展,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近亿元。

国发集团初
步构建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创投“六位一体”的地方金融平台,总资产达到亿元,为地方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介服务能力增强。

以担保、再担保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为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年融资担保规模占全省三分之一,在全国个大中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二。

苏州国发担保公司、苏州农业担保公司获得全省最高星级——五星级担保机构称号。

再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级再担保基金已正式投入试运行,全年完成再担保金额亿元。

.金融创新成效明显。

科技金融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全省首家科技小贷公司——苏州融达科技小贷公司顺利开业;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正式挂牌,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累计获批开业小额贷款公司家,开业公司数占全省的,乡镇(街道)覆盖率已达到,注册资本总额亿元,占全省的。

二、“十二五”时期苏州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苏州加速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创造庞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苏州金融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有:
.地方金融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

地方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部金融体制创新不足的双重压力。

国发集团受到资金补充的约束,持续投资能力有限;苏州银行改制刚刚完成,业务扩张还面临不确定性;东吴证券总体竞争力在全国券商行列中仍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