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18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8課《千年夢圓在今朝》課文原文飛離地球、遨遊太空是中華民族很久以來的夢想。

在中國的古代,早就流傳著“嫦娥奔月”的神話,人飛於天、車走空中的傳說,鯤鵬展翅、九天攬月的奇妙想像。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像力的炎黃子孫,於千百年的歲月流轉之中,不斷地嘗試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

中國明代的官員萬戶,是世界曆第一個試驗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綁在椅子下麵,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兩只大風箏,叫人點火發射。

隨著一聲巨響,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煙霧中。

儘管人類首次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但萬戶仍然被國際航太史學家公認為人類升空探索的先驅。

為了紀念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

萬戶那種勇於實踐的探索精神,極大地震撼和鼓舞著人們。

數百年來,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在實現飛天夢的過程中,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國的航太事業也呈現出勃勃生機。

毛澤東主席在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之後的第二年——1958年,莊重地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遼闊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那穿越蒼穹的《東方紅》樂曲,讓海內外華人振奮不已,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

在準備發射人造衛星的同時,中國科學家滿懷希望地開始了載人航太技術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太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製、建設和發射任務。

經過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十餘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條蜿蜒的巨龍,劃過一道絢麗的曲線,瞬間便消失在了蒼穹之中。

10月16日6時23分,飛船在環繞地球十四圈後成功返回著陸場。

太空人楊利偉在即將登機返回北京的時候,用三句話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時的太空旅行:“飛船飛行正常。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9课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9课 《千年梦圆在今朝》

炎黄飞天梦
嫦娥奔月,那是神话; 女娲补天,更是传说。 九万里遥想,九万里追求,一朝相约! 听天风浩浩,迎接远客; 看天庭结彩,与我伴歌。 哪里是我的长城? 那里是我的黄河? 站在星河岸边, 亲亲地唤一声---我的中国!
啊, 一瞬间的改变, 一瞬间的飞跃, 五千年的梦啊, 今天圆了!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 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 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 临月球、探索火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游于更 深、更远的太空。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乘火 箭上天的人,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 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 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祖国。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 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
*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梦 圆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 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 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 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聂海胜
费俊龙
正是成千上万的人不懈努力、团 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 丽飞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 年的飞天梦!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 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 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 实。让我们高声的向全世界宣告:
千年梦,今朝圆了!
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 诉全世界 : 千年梦,今朝圆了!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 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千年的“梦”指什么?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思考
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你 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仔细读 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 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有 感而发,写上批注。
课文的行文线索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六号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 2013 年 6 月 11日 17时38分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 射,至此,我国神舟号飞船已成功发射了 10 次,历时近 14 年,成功载人飞船发射也已迎 来第 10个年头,先后已有 10位航天员进入太 空,2位航天员二度升太空。 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把“神舟十 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 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5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5篇)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整编的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5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主要篇一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热情的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1、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以便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并且丰富了背景知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这些搜集到的资料引入到课堂中,补充、丰富和拓展了课程内容。

2、我先出示课题,并让学生说说课题字面的意思,特别理解“圆”的意思。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进行归类梳理:(1)千年的“梦”是指什么?(2)千年“梦”是怎么圆的?(3)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并把这些问题作为研读课文的主线。

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默读后,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课文。

3、其次,研读的重点是:一是千年寻梦的过程中,体会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是探索过程中,表现了中国的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收获:这梦是美丽的,辉煌的,谁又想到这美丽的背后,辉煌的背后又蕴藏着多少辛酸。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主要篇二成功之处《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新课导入首先播放了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升华起了骄傲、自豪之情。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word文档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word文档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小编在此整理了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原文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 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 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 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 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 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 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 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 年10月15 日有了结果。

2020年部编版《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

2020年部编版《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有人飞上天、空中飞车的传说,还有“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在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把四十七只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的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之中。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着陆场。

六下《千年梦圆在今朝》

六下《千年梦圆在今朝》
震耳欲聋
火箭 捆绑 探索 振奋 规模 协作 概括 评价 魄力 炎黄子孙 风华正茂
猝然长逝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万 户 飞 天 雕 塑
尽管遭受了无数次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 球的努力。 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 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并非一帆风顺的,遭 遇了很多失败和挫折;启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 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 执着,不断努力。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 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 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圆:使圆满,使周全
千年的“梦”指什么?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
自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进 行了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的一件事
瑰丽 尝试 惨重 穿越 精细 宛若 嫦娥奔月 积劳成疾
啊, 一瞬间的改变, 一瞬间的飞跃, 五千年的梦啊! 今天圆了!
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 诉全世界 : 千年梦,今朝圆了!
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让我们自豪地告 诉全世界: 千年梦,今朝圆了!
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让我们骄傲地告 诉全世界: 千年梦,今朝圆了!
“神州五号” 发射──巨大的成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 舟 五 号
杨 利 伟
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骄傲。
• 这三句话是杨利伟对 飞船的评价,也是对 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 赞扬,同时说明“神 舟五号”飞船是很安 全、很稳定的,也说 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 员的水平很高。
• 为了保证“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 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 航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 对策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 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 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 了数十年却没有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 场景。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最新10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最新10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主要篇一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水是野的。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

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

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

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贱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祖先的缘故,对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们来到野生植物园时,一大群猴子飞腾跳跃,十分欢喜地表示迎接,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

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下面经过时,一只调皮的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 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 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 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 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
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 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 穿越苍穹(qióng)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 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 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 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 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 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 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 成功的那一天便猝(cù)然长逝……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xiè)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 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 “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 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 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 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 祖国骄傲。”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 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 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è)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 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 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 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 射。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 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 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为了 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离地球、遨(áo)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 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 (kūn)鹏(péng)展翅”“九天揽(lǎn)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 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 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