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制度一、民事诉讼制度概述民事诉讼制度是指通过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程序和规则的总称。
它是国家为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而建立的一种法律机制,为保障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权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在民事诉讼制度下,当事人可以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通过司法机关的审判,实现合法权益的救济。
二、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1. 公正中立: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是实现公正和公平,法院作为独立、中立的第三方,根据法律进行审判,保证当事人权益的平等和保护。
2. 适用广泛:民事诉讼制度适用于各类民事纠纷,包括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
无论是个人之间的纠纷,还是与企事业单位的纠纷,都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制度来解决。
3. 争议解决:民事诉讼制度强调通过法庭审理,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法院作为公正的仲裁机构,负责依法审理案件并作出裁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4. 双方自愿:在民事诉讼制度中,诉讼是当事人的自愿行为。
当事人可以选择起诉或被起诉,也可以选择调解或和解。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强调当事人的自愿性原则。
三、民事诉讼制度的程序1. 案件受理: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受理案件。
同时,在案件受理前,法院还会履行相关的登记、调查等程序。
2. 举证质证: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双方当事人都有权利进行举证和质证。
原告需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被告可以对证据进行反驳。
法院会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和评估。
3. 开庭审理:法院根据案件的性质和规模,进行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制度中重要的程序环节,通过法官主持庭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进一步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
4. 审判裁决:法院会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相应的裁决。
裁决是对当事人权益的救济,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可以根据裁决进行履行或提起上诉等一系列合法行动。
四、民事诉讼制度的保障1. 法律援助: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国家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其在诉讼过程中获得平等的权利保障。
第六章民事诉讼法学
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具有紧急情况 2.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法院提出财产保全 申请 3.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第六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二)诉讼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法
诉讼财产保全,又称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
件后、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前,依一方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对 另一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的强制措施。
民事诉讼法
第六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民事诉讼法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
和特点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为 了保证诉讼活动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实施妨害民事 诉讼行为的人所采取的旨在排除其妨害行为的强制手段的总称。
特点:
(一)其适用目的在于排除妨害 (二)其适用于民事诉讼全过程 (三)其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 (四)其既可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
(四)先予执行错误的补救
由于先予执行时案件尚未判决,而实际判决将存在申请 人败诉的可能,若申请人败诉,则申请人应当按照生效 判决返还因先予执行所取得的利益,即适用民事诉讼法 关于执行回转的规定。 拒不返还的,法院强制执行。同时,申请人应当赔偿被 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经济损失。
第六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诉讼财产保全的适用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2.必须存在因法定原因使将来的生效判决不能或难以执行的 情况 3.案件必须有财产给付内容 4.申请人必须向受诉法院申请或者法院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 5.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第六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民事诉讼法
(三)诉前财产保全与诉讼财产保
《2024年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研究》范文
《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当事人未来能够获得有利的判决结果,防止因对方当事人的行为而造成损失或影响判决的执行,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保全措施。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和实际运作。
二、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定义和内涵民事诉讼行为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法院为防止因对方当事人行为或其他原因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影响未来判决的执行,而对有关财产或行为采取的临时性保全措施。
其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
三、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必要性行为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法律保障,它的存在有以下几点必要性:1. 防止当事人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行为保全,可以在对方当事人在进行侵害行为前进行阻止,防止因侵害行为而导致的损失。
2. 保障判决的执行:通过行为保全,可以确保在判决生效后,能够顺利执行判决结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维护社会公正:行为保全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运作机制民事诉讼行为保全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当事人申请: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行为保全的申请,说明申请的理由和依据。
2. 法院审查: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将对申请进行审查,包括审查申请的理由、依据以及是否符合保全的条件等。
3. 作出决定:法院在审查后,将根据情况作出是否同意采取行为保全措施的决定。
4. 执行措施:如果法院同意采取行为保全措施,将由执行法官负责执行。
五、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完善建议虽然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立法: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为保全的条件、程序和执行措施等,为行为保全制度的实施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指导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其基本制度构成了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进行探讨,包括起诉条件、审判主体、证据规则、判决执行等内容,旨在深入理解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关键要素。
二、起诉条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包括诉讼主体的资格、法定诉讼条件的满足以及诉讼请求的具体要求等。
诉讼主体的资格是指具备诉讼权利和诉讼行为能力的主体,如合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
法定诉讼条件的满足是指诉讼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例如诉讼时效、和解调解等。
此外,诉讼请求的具体要求包括明确的诉讼标的、诉讼请求的具体内容和法律依据等。
三、审判主体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中的审判主体,包括人民法院、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等。
人民法院是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组织机构,由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组成。
法官是负责审理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职业操守。
人民陪审员是参与审判活动的社会公民代表,他们参与审判,体现了民主、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四、证据规则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中的证据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证明效力。
证据规则主要包括获取证据的合法性、提供证据的方式、认证证据的程序和证据的审查等。
合法获取证据是指采取合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可以作为诉讼的依据。
提供证据的方式主要包括口述陈述、书面材料和鉴定、勘验等不同形式。
证据的认证程序包括举证、质证、辩论和定证等环节。
同时,法院在对证据进行审查时应当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五、判决执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程序,确保民事案件的判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执行。
判决执行程序主要包括财产保全、执行申请、强制执行等环节。
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中为保证被执行人的财产不丧失执行价值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执行申请是指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判决或裁定的行为。
民事诉讼中的上诉权保障
民事诉讼中的上诉权保障一、前言民事诉讼是指私人对私人之间的法律纠纷通过司法机关进行解决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他们可以通过上诉来寻求平等、公正的判决结果。
本文将探讨民事诉讼中的上诉权保障问题。
二、上诉权的法律保障上诉权作为当事人的重要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的上诉权利,明确了上诉的程序和条件。
1. 上诉的程序当事人在一审判决发生后,如果不服判决结果,可以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在上诉中,法院将审查一审判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重新审理案件,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新的判决。
2. 上诉的条件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当事人必须是一审案件的败诉方,并对判决结果不满意;(2)上诉必须在上诉期限内提起,一般为十五日;(3)上诉请求必须有明确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且与一审判决有实质性的错误或不当;通过这些条件的设定,法律保障了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并保证了上诉的程序和结果的公正与合理性。
三、上诉权的实践保障除了法律层面对上诉权的保障外,我国还在实践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以确保上诉过程的公正和顺畅。
1. 公开审理上诉案件往往具有重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为了保证公正审理和听证,法院普遍对上诉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公开审理不仅可以让当事人和律师共同参与,也让社会公众监督司法活动的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上诉权益。
2. 审判监督为确保上诉案件的公正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性,我国实行了审判监督制度。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判决进行审理,审查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判决的合法准确。
这种审判监督制度有效保护了当事人的上诉权益,避免了司法错误和不公正的情况发生。
3. 法律援助为保障弱势群体的上诉权利,我国设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当事人如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诉讼费用,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由政府提供经济援助和律师代理。
这项举措确保了当事人在上诉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诉讼活动。
10第十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2、诉前财产保全 适用条件:
(1)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请人的合 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3)由利害关系人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 (4)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比较:★诉前财产保全与诉讼中财产保全的区别:(民诉法92、 93,意317、仲28)
(二)训诫 (三)责令退出法庭 (四)罚款: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1万元以下。对单 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1万元以上30万元元以 下。【此处是民诉修改2007年】,海事强制执 行的罚款:个人1000——3万,单位3万—10万 (五)拘留:为15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法院 交公安机关看管。
(5)期间的耽误与补救(诉76)
①法定情形: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 误期限的; 注意:必须是耽误期限,如果本来期限已过,发生上 述事由也就不构成对期限的耽误。 ②当事人申请; ③申请时间: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 ④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5)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的延长(诉248、249) 境内无住所的当事人,被告提交答辩状、上诉期、被 上诉人提交答辩状的期间均为30日,但是当事人可以申 请延期,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注意:这里申请 延长期限没有强调法定事由。
1、诉讼中财产保全条件:
(1)该案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2)将来的生效判决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导致不能执行或者难 以执行。 (3)诉讼中财产保全发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后、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 决前。 (4)一般应当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 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5)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法律程序,其基本原则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并探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石,在诉讼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在法庭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法院不会因当事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身份特征而对待他们不公平。
平等原则体现了法治的核心价值,为实现公正的审判提供了基础保障。
2.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全面客观地评估证据和法律适用,确保裁判的公正性。
法院应当公正无私地行使职权,依法审判,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决,维护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3. 主动性原则主动性原则要求法院积极主动地审理案件,发挥司法职权,保障当事人权利。
法院有责任发现和查明案件的事实,确定案件的争议点,并适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各方当事人也应主动提供与案件有关的真实、完整的证据。
4. 审判公开原则审判公开原则是保障司法透明度与公正性的重要保障之一。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以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当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依法采取限制审理公开的措施。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1. 诉讼主体民事诉讼主体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原告是提起诉讼请求的当事人,被告是被诉讼请求对象的当事人,第三人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诉讼中得到平等保护,同时,每一方都有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依法进行民事诉讼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程序规定。
包括起诉、应诉、举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诉讼程序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定期限,并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法庭作为诉讼的舞台,负责组织和指导各方当事人的行为。
3. 证据规则与质证制度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提交和运用是争议解决的关键环节。
诉讼保障制度
诉讼保障制度篇一:第九章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第九章民事诉讼保障制度教学内容简介:本章包括期间制度、送达制度、诉讼费用制度、财产保全程序、先予执行程序和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等。
我们把这些制度和程序概括地称为民事诉讼保障制度与程序。
其中,期间制度从时间上对主程序进行保障;送达制度从诉讼活动的衔接与贯通方面对主程序进行保障;诉讼费用制度是从经济角度限制恶意诉讼和无谓诉讼,保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财产保全程序是从两种主程序的衔接角度,保障将来生效判决得以实现;先予执行程序是为了解决某些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现实而急迫需要而设置的保障程序;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则是从排除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行为的角度来发挥作用的。
这些制度有的在所有诉讼程序中都要适用,如期间和期日;有的只在某些诉讼程序中根据情形适用,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等。
★教学重点:期间、送达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教学难点:妨害行为的种类和构成课前准备:查阅有关的教学资料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手段:讲授◆第一学时(第一节期间和送达)●教学目的:学习期间的概念、种类、计算和期间耽误的补救程序;学习送达的概念、送达方式和送达的效力。
●教学过程:1.堂考勤2.习旧课,导入新课一、期间(一)期间的概念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行为时依法应遵守的期限。
(二)期间的种类1.狭义的期间和期日狭义的期间,是专指人民法院、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各自完成某项诉讼行为的一段时限。
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会合在一起进行诉讼行为必须遵守的时日。
2.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指定期间,是指人民法院依职权指定诉讼参与人进行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限。
指定期间都是可变期间。
法定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期间。
法定期间有不变期间与可变期间之分。
(三)期间的计算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75 条的规定,期间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1.期间以时、日、月、年作为表示单位。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其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是民事诉讼运行的基石,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别、民族等因素,在诉讼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例如,双方都有平等的起诉权、答辩权、反诉权、申请回避权等。
同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袒一方。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对等原则则是指如果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我国法院对该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也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法院调解应当基于当事人自愿,且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
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接受调解,以及调解的内容和方式。
法院不能强制当事人进行调解,而应当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四)辩论原则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反驳对方的主张。
法院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辩论意见,并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之一。
(五)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例如,原告可以决定是否起诉、起诉的对象和范围;被告可以决定是否反诉、如何答辩等。
但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六)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这包括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执行活动以及调解书等进行监督,以确保民事诉讼活动依法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七)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讼保障制度
16
❖ (二)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表现形式
1、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 到庭。
2、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如未经允许在开庭时录音、录 像、拍照。
3 行为:
❖ 第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 第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
第一节 保全
❖ 一、概念 ❖ 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开始前或诉讼过程中,为
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免受难以弥补的损害或使 将来的生效判决得以顺利执行,依申请或依职权对 有关财产采取保护性措施、责令有关当事人作出一 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 ❖ 可分为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
1
第100条诉讼保全
❖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 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 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 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 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 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 2.裁定及执行: ❖ 先予执行的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当事人
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 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原裁定的执行
14
第三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 一、概念 ❖ 指在民事诉讼中,对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秩序行为人
采用的强制手段。 ❖ 性质:是一种排除妨害的强制性措施、一种教育手
调解书应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
31
❖ 第八十六条:“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 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 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 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 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 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 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 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第10章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送达具有如下特征:(1)送达是法院在诉讼中 依职权实施的诉讼行为;(2)送达的客体是各种诉 讼文书;(3)送达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 式进行。
(二)送达的意义
• 送达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法院来说 ,依法送达诉讼文书是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的一 个重要环节,是保证诉讼程序合法性和诉讼行为 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对当事人来说,送达直接关 系到他们的权益,法院依法将诉讼文书送达后, 他们才能够了解诉讼文书的内容,才能依据文书 的内容和要求实施必要的诉讼行为。
• 采用这类送达方式,要经过受送达人同意,并且要 确认受送达人能够收悉。采用上述方式送达的,以 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 送达日期。
• 这类送达方式,不适用于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的送达。
(五)邮寄送达
• 邮寄送达,是指法院通过邮局以双挂号信的方式 向受送达人送达诉讼文书。邮寄送达成本较低, 因而法院在审判实务中经常采用这一送达方式。
(三)审查
• 法院应认真审查保全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对符 合法定条件的,才能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不符合条 件的,应当裁定驳回。
• 经审查,如认为被申请人系有偿还能力的企业法人 的,一般不得采取查封、冻结的保全措施。
• 对诉前保全和情况紧急的诉讼保全申请,受理的法 院应当在48小时内完成审查并作出裁定,对情况不 紧急的,应当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审查。
申请主体不同
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 由申请人提出申请,
法院提出
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 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财产保全 的时间不同
对申请人是否 提供担保的要 不同。
在起诉前或仲裁前提 出申请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1.引言民事诉讼保障制度是指为保障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权益和公正适用法律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
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保障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2.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保障制度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原则之上,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2.1 公正公平原则公正公平是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
它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客观公正地进行判决。
同时,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有权提供证据和陈述自己的观点。
2.2 公开透明原则为了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民事诉讼过程的监督,法庭审理应该公开透明。
这个原则要求法庭的审理程序和结果对公众可见,减少不正当的干预和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2.3 独立审判原则独立审判是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扰。
法官应该以法律作为唯一的依据,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判断。
3.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构成要素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由多个构成要素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诉讼权利保障民事诉讼保障制度保障了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各项权利,如提供证据、陈述意见、申请中止和复议等。
这些权利保障了当事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
3.2 诉讼费用保障为了保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经济利益,民事诉讼保障制度规定了一套诉讼费用的支付制度。
在律师代理费、调查取证费用等方面,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决定,确保当事人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诉讼权利的实现。
3.3 法律援助制度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法律援助机构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诉讼。
这个制度的建立,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实现了法律的公正普及。
3.4 执行保障制度民事诉讼保障制度还包括了执行阶段的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执行裁判的强制力、执行程序的规范性和执行费用的保障等。
简述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简述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
1.合议制度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实行集体讨论,共同作出决定的审判制度。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合议制度,这意味着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共同进行审理和裁判。
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其成员包括审判员、陪审员等。
在合议制度下,合议庭的成员应当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2.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审判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情况下,应当退出该案件的审理。
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公正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人员都应当适用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和新闻媒体报道。
公开审判制度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民事诉讼中,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和新闻媒体报道。
4.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可以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过二审程序作出终审判决或裁定。
两审终审制度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可以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经过二审程序,作出的终审判决或裁定即为终局判决或裁定,不得再提起上诉。
第十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理论,关于 期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法定期间都是不可变期间,指定期间都是 可变期间 • B.法定期间的开始日及期间中遇有节假日的, 应当在计算期间时予以扣除 • C.当事人参加诉讼的在途期间不包括在期间 内 • D.遇有特殊情况,法院可依职权变更原确定 的指定期间
• 3、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 书本156页
• 三、保全
• 民事诉讼中的保全,从广义上说,包括证据 保全、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从狭义上说, 包括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保全,是指人民 法院在受理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根据利害 关系人或当事人提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 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标的物做出的强制性保 护措施,以保证将来做出判决后能够得到有 效的执行。
• A地甲公司与 B地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约定合同 履行地在 C地,乙到期未能交货。甲多次催货未 果,便向 B地基层法院起诉,要求判令乙按照合 同约定交付货物,并支付违约金。法院受理后, 甲得知乙将货物放置于其设在 D地的仓库,并且 随时可能转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如果想申请财产保全,必须向货物所在地的 D 地基层法院提出 • B.甲如果要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必须提供担保 • C.受诉法院如果认为确有必要,可以直接作出财 产保全裁定 • D.法院受理甲的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在 48 小 时内作出财产保全裁定
• 7)公告送达 • 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时或者采取上述方法均 无法送达时,而将需送达的文书主要内容予 以公告,公告经过一定期限即产生送达后果 的送达方式。公告送达的期限为60 日。
• 关于法院的送达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 的? • A.陈某以马某不具有选民资格向法院提起 诉讼,由于马某拒不签收判决书,法院向其 留置送达 • B.法院通过邮寄方式向葛某送达开庭传票, 葛某未寄回送达回证,送达无效,应当重新 送达 • C.法院在审理张某和赵某借款纠纷时,委 托赵某所在学校代为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应诉 通知 • D.经许某同意,法院用电子邮件方式向其 送达证据保全裁定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
当这些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自行解决时,民事诉讼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法律途径。
而要理解民事诉讼的运行机制,就必须先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就像是指引民事诉讼这艘大船航行的灯塔,为整个诉讼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准则。
首先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他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比如,双方都有平等的机会提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进行辩论等。
不会因为一方的身份、地位或者财富等因素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这种平等性保障了诉讼的公正性,让每一个参与诉讼的人都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指的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而对等原则则是当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时,我国法院也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的限制。
这两个原则既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开放态度,又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然后是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
调解在民事诉讼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但调解必须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案。
同时,调解的内容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接着是辩论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事实更加清晰,法律适用更加准确。
这不仅有助于法官查明案件真相,也保障了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最后是诚实信用原则。
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要诚实守信,不得恶意诉讼、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等。
同时,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也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
说完基本原则,再来看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
管辖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
简述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简述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单位因民事权利与义务发生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确认其民事权利或者解决纠纷的一种诉讼方式。
民事诉讼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判决和执行等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司法流程。
首先,起诉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在起诉过程中,当事人需要通过书面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方式,将起诉的具体事实和理由提交给人民法院,同时按照规定缴纳起诉费用。
其次,受理是指法院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并向当事人发出受理通知书的过程。
在受理阶段,法院会对起诉材料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同时告知当事人提供证据和参加庭审的权利。
然后,审理是指法院对受理的案件进行调查、举证、质证、辩论和裁判的全过程。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会依法进行调解,促成当事人和解;对证据进行认真审查,保证审判公正;并最终作出裁决,保障法律权益。
接着,判决是指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审理的事实、证据,对案件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裁决。
在判决结果中,法院会对当事人的主张进行审理,保护合法权益,并依法要求当事人履行相关义务。
最后,执行是指法院在判决生效后,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法院的名义强制实施判决书规定的义务或者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的活动。
在执行阶段,法院会对被执行人依法进行限制、逼迫、追索,并最终保证判决生效。
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特点包括法官独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公正、证据充分等,这些特点都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首先,法官独立是指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一切干涉司法活动的行为拒不承认并保护司法独立和司法尊严的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法官要保持公正、客观、中立的立场,依法独立做出判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财产保全 第二节先予执行 第三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四节期间和期日 第五节送 达 第六节 诉讼费用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第一节 财产保全
一、财产保全的概念和种类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 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 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 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 措施。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第二节 先予执行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
先予执行,是指在终局执行以前,为了权利人 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急需,法院裁定义务人预 先给付权利人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财物的措施。
二、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一)适用范围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 用的案件;
2、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1994年2月27日,该船在宁波至广州航行 途中经泉州港时因遇风暴而沉没。在此之 前曾经于1993年12月16日在中国人民保险 公司福建分公司投保,保险金额为108万 元,被保险人是高扬瑞,船舶沉没后,保 险公司已经开始理赔。申请人刘可华、张 海勇在未起诉的情况下向厦门海事法院提 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保全被申请人80万 元的财产,包括保险公司将交付的船舶理 赔保险款,并由福安市益民粮油食品公司 为其提供了担保。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二)先予执行适用条件
1、当事人之间事实基本清楚、权利义 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 请人的生活或生产经营的。
2、申请人确有困难并提出申请。 3、案件的诉讼请求属于给付之诉。 4、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三、先予执行的担保和赔偿
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区别
诉前财产保全 诉讼中财产保全
申请主体不同
由利害关系人向 由申请人提出申请,必
人民法院提出
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职 权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财产保全的 在决生效前提出
申请
对申请人是否提 申请人必须提供 法院可以责令申
供担保的要求不 担保
请人提供担保
2、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如未经允许在开 庭时录音、录像、拍照。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二)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表现形式
3 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其他人所实施的下列行 为:
第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第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
胁迫他人作伪证。 第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
同。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二、财产保全的范围、措施和程序
(一)财产保全的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 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 物。”
(二)财产保全的措施:查封、扣押、 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三)财产保全的程序
申请,48小时裁定,裁定立即开始执 行,裁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三、财产保全的解除
财产保全因下列原因而解除: 1、被申请人提供担保; 2、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在采取保全措施后15
日内未起诉的; 3、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的。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案例一
申请人刘可华、张海勇与被申请人 高扬瑞、高保龙于1993年5月签定了 一份价金为153万元的船舶买卖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高扬瑞、高保龙 仅付95万元即雇佣平潭县打击走私 办公室所属的“海缉101”轮将船舶强 行拖走。并以非法手段在南京通过 船检,挂靠于南京可发船务公司名 下投入营运,船名定为‘宁高8号“。
本案是否可以提起诉前财产保全?保全范 围可以包括保险理赔金吗?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案例二
1990年,被告飞达电子公司从原告佳星电 器公司百货批发部处购买美丽牌700A-1型 收录机代为销售,总计20万元,而被告飞 达公司一直未付货款。另外,1989年6月至 3月期间,原告佳星电器公司曾委托被告 飞达公司销售各种收录机。1990年3月双方 在结帐时发现,被告飞达公司尚存有部分 货物及货款,原告佳星公司批发部多次催 要未果。于是诉至法院。
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 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第三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一、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概念
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中, 对有妨害民事诉讼秩序行为的行为人采用 的排除其妨害行为的一种强制措施。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表现形式
(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
1、行为人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包括 作为与不作为;
2、行为人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主观上是 故意的,即希望或放任妨害民事诉讼结果的 发生;
3、行为人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发生在诉 讼过程中。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二)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表现形式
1、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 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财产保全分为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一)诉讼中财产保全
条件:
第一,该案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第二,将来的生效判决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导致
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 第三,诉讼中财产保全发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后、法院
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前。 第四,一般应当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在
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五,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二)诉前财产保全 适用条件:
1、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 付内容。
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可 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3、由利害关系人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 4 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经法院一审审理后判决被告飞达公司给 付原告拖欠的货款和交还代销货物。被告 不服,在上诉期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但 与此同时,被告将代销货物运到各地,原 告佳星公司发现后,向一审法院递交了财 产保全申请书并提供了担保,要求法院冻 结被告银行帐户或扣押相应的财产。 问:一审判决尚未生效前能否申请财产 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