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讲义(校本教材)
最新高中生物竞赛全套精品讲义
最新高中生物竞赛全套精品讲义
本文档为最新的高中生物竞赛全套精品讲义,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生物竞赛的成绩。
以下是文档的大纲:
1. 生物竞赛简介
- 介绍生物竞赛的背景和意义
- 解释生物竞赛的考试形式和内容要求
2. 遗传与进化
- 详细讲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
- 探讨遗传与进化在生物竞赛中常见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3.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 深入解析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 分析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竞赛中的应用和考察重点
4.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探索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相关知识
- 解读生物多样性与分类在生物竞赛中的重要性和考试形式
5. 生态学
- 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分析生态学在生物竞赛中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技巧
6. 其他考点
- 简要概述其他生物竞赛常见的考点,如生物工程、人体生物学等
- 提供解题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档为高中生物竞赛研究的全套精品讲义,旨在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基础知识,提高竞赛成绩。
学生可根据讲义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复,提升自己在生物竞赛中的竞争力。
祝愿学生能在生物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上是最新高中生物竞赛全套精品讲义的内容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DPA - Ca的存在——芽孢耐热机制(二)
❖ 在皮层和芽孢质中含有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AP - Ca, 占芽孢干重的5 ~ 15%;
❖ DAP - Ca能稳定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DAP -Ca的 螯合作用会使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形成一种耐热性 的凝胶,从而增强芽孢的耐热性。
❖ 当芽孢萌发释放DAP - Ca,耐热性消失。
特征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直径 0.5-2.0um 过滤性 不能过滤
0.20.25um 能过滤
0.3-0.8um 0.2-0.3um 不能过滤 能过滤
G染色 G+或G-
G-
G-
G-
培养法 人工培养基 人工培养基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产ATP
有
有
有
无
19.蓝细菌
❖ 是一类G-、无鞭毛、含叶绿素a(无叶绿 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微 生物。
>2um
念珠藻
原绿藻
衣藻
二、微生物的营养
❖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划分依据
划分依据
营养类型
碳源 自养型
异养型
能源 光能营养型
化能营养型
电子供体 无机营养型
有机营养型
特点 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以有机物为碳源 以光为能源 通过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 以还原性无机物为电子供体 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
❖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典型类型
❖ 自然界到处都有蓝细菌的存在,有“先锋生 物”之称。
❖ 类囊体:其中含有叶绿素a和藻胆素。 ❖ 羧酶体:固定CO2的场所。 ❖ 气泡:存在于水生种类。
❖ 真细菌、古生菌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特征 有核仁、核膜的细胞核
有复杂内膜的细胞器 核糖体大小
高中生物竞赛内容讲解教案
高中生物竞赛内容讲解教案
竞赛内容讲解教案范本
竞赛说明:
本竞赛旨在提高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竞赛将涵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内容。
竞赛内容:
本竞赛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基础知识测试:考察参赛选手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遗传学、进化论等内容。
2. 实验操作:要求参赛选手进行生物实验,如显微镜观察、DNA提取、酶活性测定等实验操作,考察其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3. 综合问题解答:设置生物学综合问题,考察参赛选手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选手用生物学知识解答问题。
竞赛流程:
1. 竞赛报名:参赛选手提前进行报名,填写相关信息并缴纳报名费。
2. 竞赛准备:参赛选手准备竞赛所需的资料和器材,熟悉竞赛规则和内容。
3. 竞赛进行:根据竞赛安排,参赛选手进行基础知识测试、实验操作和综合问题解答。
4. 竞赛评分:评委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评分,综合考虑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问题解答等方面。
5. 竞赛颁奖:根据评分结果,颁发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奖项,表彰优秀选手。
竞赛目标:
通过本竞赛,旨在提高参赛选手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引导其更加热爱生物学科学,挖掘和培养生物学方面的人才。
希望本竞赛能够激发高中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更多对生物学研究有潜质的学生。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PPT教学课件
有些植物分生区原分生组织与初生分生组织间的中心部位,
常有一群分裂活动甚弱的细胞,被称为不活动中心。
2020/12/11
8
(三) 伸长区
由分生区向上发育细胞的分裂活动愈来愈弱,细胞开始 伸长生长和分化;逐渐转变为伸长区。
该区细胞伸长迅速,液泡明显,逐渐有了一些组织的分化, 原生韧皮部的筛管和原生木质部的导管先后出现。
\
2020/12/11
15
(一)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3.中柱
(2)初生木质部:
位于中柱的中央,呈放射状排列,一个辐射角即为 一个初生木质部束(脊);
紧靠中柱鞘的辐射角尖端部分是较早分化成熟的,由 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构成,称为原生木质部;
向内靠近轴心渐近中部,成熟较迟,多为梯纹、网纹
和孔纹导管及少量的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构成,称为后
水溶液可通过。
当根毛枯死表皮破坏后,其细胞壁栓化增厚,起临时
保护作用。
(2)皮层薄壁组织:
外皮层以内、内皮层以外的全部薄壁细胞,是皮层
的绝大部分。起横向输导和营养贮藏作用。
水生、湿生植物的皮层薄壁组织,形成很多较大的气
腔2,020/与12/11茎、叶中的通气组织相通。
13
(一)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须根系: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和少数双子叶植物 的根系主根生长缓慢或停止,主要由不定根组成, 且各条根的粗细相近,呈丛生状态。
2020/12/11
4
二、根尖的分区及其生长动态
每条根从着生根毛处至顶端的一段称为 根尖,它是根部生长最活跃的部位。
根的伸长生长就是在根尖进行的。 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 伸长区和根毛区 4 区。
6
(一) 根 冠
高一生物竞赛辅导必修二详解演示文稿
2⑵⑴ 模 ⑶板转特场条:录点所件(D:::N边细A解胞分旋核子 D边的N转一A录条→链RNA: m原R料N:A游、离tR的N核A
、糖r核R苷NA酸)
酶:RNA聚合酶 能量:ATP
第三十三页,共69页。
原核细胞与真核
细胞DNA转录 的区别
第三十四页,共69页。
3⑴ 信6⑵4翻使密个场译R码密所(N子码:A子上中三,个 m相 终核邻止RN糖的密A体碱码→基 子蛋决 有白定3质个 )一 ,个决氨定基氨酸基,酸称的 作 密密码码子子有。61个。
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可分的
第二十七页,共69页。
2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序列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核苷序列,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可编码 一段肽链或者编码一段RNA。 3 基因的结构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4 基因的分类 ⑴ 按功能划分
编码蛋白质:结构基因、调节基因
可转录、无翻译产物的:对应某些RNA
6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与基因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
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7 染色体外基因
真核生物:线粒体、叶绿体
原核生物:质粒(小型环状DNA分子)
6 DNA复制的意义
维持生物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
7 有关DNA复制的计算 ⑴ DNA分子数(复制n次): 子代DNA分子数=2n 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个 ⑵ 脱氧核苷酸链数(复制n次): 子代DNA分子脱氧核苷酸链数=2n+1 含有亲代DNA链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课件共177张PPT可修改文字
◦ (以淡水为例,夏季分层,上层热,下层冷,中层变化大;秋季环流,冬季上层0℃, 下层4℃;秋季风力环流。)
生物与温度
温度影响生物发育:有效积温法则
(1)概念: 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
一、基础概念
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 素。
(该定律只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且该定律未 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性)
2、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s)(Blackman,1905)
一、基础概念
生态幅的“广”与“狭”
生态幅的适应
二、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
适应的三种形式 形态结构(发育反应(不可逆))
生理(结构上的(不可逆)与驯化)
行为适应(最为复杂多样迷人(迁移、贮存、休眠))
火炬松
蝗虫
生物与光
光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光质、光强与光照周期
(一)光质的变化 1. 空间:高纬度,短波光少;高海拔,短波光多,紫外线影响植 物的生长和分布。 2.时间:季节,夏天短波光多, 冬天短波光少。 日,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红外线被吸收, 红光在4m深的地方强度只有1%。紫蓝光散射(水色),绿光 深入水中。
细胞或分子在环境中没有独立的生命。
种群:生活在一起的同类生物体。种群具有潜在的无限增长能力,其数量得以时时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课件
⑵、韧皮部:
韧皮部也是一种复合组织,包含筛管分子 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等不同类型的 细胞,其中与有机物的运输直接有关的是筛管
分子或筛胞。
①筛管分子 :
与导管分子相似,是管状细胞,在植物体中纵向
连接,形成长的细胞行列,称为筛管(sieve tube),
它是被子植物中长矩离运输光合产物的结构。筛管分 子只具初生壁。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在它 的上下端壁上分化出许多较大的孔,称筛孔,具筛孔
的木质化增厚,在壁上呈现出环纹、螺纹、梯纹、网 纹和孔纹的各种式样。
①管胞:是单个细胞,末端楔形,在器官中纵向连接 时,上、下二细胞的端部紧密地重叠,水分通过管胞 壁上的纹孔,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 。在系统 发育中,管胞向二个方向演化 :
管胞
细胞壁更加增厚,壁上纹孔变窄
细胞端壁溶解
木纤维
导管分子
44
管胞的类型:环纹、螺纹、梯纹、孔纹管胞。
45
②导管分子:
细胞的端壁在发育过 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
个大的孔,称为穿孔,具
穿孔的端壁特称穿孔板。 在木质部中,许多导管分 子纵向地连接成细胞行列, 通过穿孔直接沟通,这样
的导管分子链就称导管 。 导管比管胞具有较高的输 水效率。
46
导管的类型:环纹、螺纹、梯纹、孔纹、网纹导管。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成熟组织可再分为:
保护组织
表皮 周皮
吸收组织
贮藏组织 薄壁组织 同化组织
通气组织 传递细胞
机械组织 厚角组织 厚壁组织
输导组织
分泌组织 外分泌结构 内分泌结构
22
24
盾状鳞片
簇毛
分枝 星状 毛
泡状毛
高中生物竞赛讲义(校本教材)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
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
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
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
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
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
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
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
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
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课件维生素详解演示文稿
第五十三页,共85页。
第五十四页,共85页。
水溶性维生素
生物素VH
生物素:由噻吩环和尿素结合成的双环化合物。其主要 生物功能是在各种酶促羧化反应中作为活动羧基载体。 生物素作为辅基通过蛋白质的Lys的- NH2共价连接到 酶蛋白上。
第五十九页,共85页。
第六十页,共85页。
水溶性维生素
叶酸和四氢叶酸
叶酸又称喋酰谷氨酸,由2-氨基-4-羟基-6-甲基喋 啶、对氨基苯甲酸、L-谷氨酸三部分组成。
第六十一页,共85页。
第六十二页,共85页。
水溶性维生素
叶酸和四氢叶酸:FTHF
第六十三页,共85页。
C1单位连接在THF的N5N10上
食物来源:
* 粮谷类、豆类、坚果类 * 瘦肉、蛋类
* 绿色蔬菜
第三十七页,共85页。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2
第三十八页,共85页。
接受H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2
VB2又称核黄素,是核醇与7,8-二甲基异咯嗪的缩 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中起传递H的作用。 在体内主要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 二核苷酸(FAD)形式存在,与生物体内一些氧化还原
2、维生素的作用
•
以辅酶的方式参与体内代谢
•
调节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
维持生理功能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六页,共85页。
概述
• 3、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缺乏症 1)提供量不足 (原发性)
供给不足、烹调不当、贮存不当\吸收不良
2)药物的影响 3)生理和病理需要量增多 4) 排泄增多 5) 吸收障碍: 消化道疾病,酒精 6) 食物加工过程中破坏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讲座 第三讲植物生理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讲座第三讲植物生理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根据最新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纲要和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试行)要求,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分、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生长和发育,激素;生殖。
上述内容中,原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已有的不再重复,只对其他一些在竞赛中经常遇到但又难于理解的内容作些简要的分析或说明。
(一)水分的吸收、运输1、自由能和水势当把一小块高锰酸钾结晶投入到一盛有纯水的烧杯中时,高锰酸钾分子会迅速地由结晶处向烧杯中的其他地方迁移。
这种迁移之所以能够发生,完全是由于结晶与烧杯中的其他地方存在着化学势差的结果。
化学势就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一摩尔的物质分子所具有的自由能,自由能则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用于做功的能量。
所以化学势就是指物质分子能够用于做功的能量的度量。
其大小与物质的浓度或纯度呈正相关关系,并且能够指示物质分子发生反应或产生运动的方向和限度。
在上述系统中,高锰酸钾分子迁移消耗的就是高锰酸钾分子的化学势或者说就是高锰酸钾分子的自由能。
正因为如此,高锰酸钾分子也只能由化学势较高的结晶向化学势较低的其他地方迁移,直到烧杯各处高锰酸钾的化学势都相等为止。
这种物质分子顺着化学势梯度或浓度迁移的现象就叫扩散。
化学势用μ来表示,单位是耳格/摩尔或达因厘米 / 摩尔。
在上述系统中高锰酸钾分子扩散的同时,水分子也在扩散,消耗的是水的化学势,是水中能够用于做功的能量度量。
其大小当然能够指示水分子发生反应或产生运动的方向和限度,包括植物体内的水分运动。
但是,任何物质分子的化学势的绝对值并不容易测定,水的化学势亦如此。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的化学势实际上是一个差值,是系统中水的化学势与0℃、1、013105 Pa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
尽管纯水的化学势的绝对值也不易测定,但人们可以规定一个值来作为纯水的化学势,其他溶液的水的化学势就通过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值进行比较而得到。
江苏省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学第一部分 细胞与组织
• 单晶:棱柱状或角锥状 • 针晶:针状,常聚集成束 • 簇晶:球状,由许多单晶联合形成,每
个单晶的尖端都突出于晶簇的表面
植物 细胞
原生 质体
细胞 壁
叶绿体
质膜
质体 有色体 线粒体 白色体
原生质 细胞质
(生活物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 类型:按功能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保护组织
• 概念: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 • 功能:减少体内水分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
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 • 类型:根据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类: 表皮: 来源:由初生分生组织细胞分化而成 位置:覆盖在幼嫩器官的表面 结构特征:一般只有一层细胞,彼此紧密嵌合,
表皮附属物:
有些植物的表皮是光滑的无任何突出部分,如菠菜
许多植物的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延长,形成各种毛状附 属物,又叫表皮毛
加强表皮的保护作用—减少水分蒸腾,免遭动物采食。还 有分泌、散布种子等作用。棉花是重要纺织原料
毛的形态、类型,表皮的结构,角质膜的纹饰等均可 作为植物分类的鉴别依据
表皮存在时间:
• 木栓层:
• 作用功能:能使上述器官伸长 • 活动特点:细胞持续分裂活动的时间短,
分裂一定时间后,所有细胞都转变为成 熟组织
按发生来源分
原分生组织: 位置:位于根、茎最前端,由没有分化
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 性细胞所组成(即由胚胎遗留下来的最早 的分生组织) 细胞特征: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 质浓厚,多为等径的多面体
• 鉴定:用苏丹III或苏丹Ⅳ染成橙红色
(二)生理活性物质
《高中生物奥赛讲义》适用课件——《根》
第三节 根
二、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一)根尖及其分区 2.分生区 (2)结构特点 根的分生区由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两部分组成,并且,原 分生组织通过分裂产生初生分生组织。根据其中细胞的位置、 大小、形状及液泡化程度的不同,将根的初生分生组织划分为 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个部分。原表皮细胞砖形, 径向分裂,位于最外层,以后发育形成表皮。基本分生组织细 胞多面体形,细胞大,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以后形成皮 层。原形成层细胞小,有些细胞为长形,位于中央区域,以后 发育形成维管柱。
第三节 根
二、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二)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2.皮层 一般具有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内皮层常停留在 凯氏带状态,细胞壁不再继续增厚;而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和 部分的双子叶植物,其内皮层细胞壁在发育的早期为凯氏带形 式,以后进一步发育形成五面加厚的细胞,即内皮层细胞的上、 下壁,左、右径向壁和内切向壁全面加厚,在横切面上内皮层 细胞壁呈马蹄形,如玉米、水稻、小麦、鸢 yuān 尾等单子叶植 物的根;在细胞壁增厚的内皮层中留有薄壁的通道细胞,并正 对原生木质部的脊,以此控制物质的转运。个别植物有六面加 厚的情况,即内皮层的细胞壁全面加厚,如毛茛gèn。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顶端分生组织
根冠
第三节 根
二、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一)根尖及其分区 1.根冠 根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保护作用 (2) 有助于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3) 使根向重力性生长
第三节 根
二、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一)根尖及其分区 2.分生区 (1)作用 分生区全部由顶端分生组织细胞构成。在植物的一生中,分生 区产生的细胞一部分补充到根冠;大部分细胞进入根后方的伸 长区,分化形成根的各部分结构;同时,仍有一部分分生细胞 保持分裂能力。
高中生物奥赛讲义-细胞生物学
无内质网
有内质网
无高尔基体
有高尔基体
无溶酶体
有溶酶体
细 无线粒体
有线粒体
胞 仅有功能上相近的中间体 有叶绿体(植物细胞)
质 无叶绿体,但有的原核细 有微管、微丝
胞有类囊体
有中心粒(动物细胞)
一般无微管、无微丝
无中心粒
壁 主要由胞壁质组成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第1节 细胞膜
一、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一)细胞膜的成分
的一端以共价键与膜蛋白相结合而成糖蛋白,少部 分与脂类结合而成糖脂。它们都是由内质网和高尔 基体合成的,只存在于细胞的外层。
除核膜表面有少量膜糖外,其他膜结构几乎没 有,如有也只存在于囊膜的内表面。
与细胞识别有关,也可能有固定膜中的穿膜蛋 白的作用。
3.膜糖和糖萼 ②糖萼
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外表面,这些寡糖链 和蛋白质、脂类共价结合成糖蛋白和糖脂,共同构 成细胞表面的一层细胞被,即糖萼。
二、细胞膜的功能
(一)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具有选择透过性,有理于小分子及其离子的选 择性透过;
胞吞胞吐,实现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 植物细胞之间存在胞间连丝,为细胞间物质交 换提供了直接的通道。
(1)简单扩散 (2)促进扩散 (3)伴随运送 (4)主动运输 (5)内吞外排
二、细胞膜的功能 (二)传递信息 (三)识别能力 (四)动物细胞间相互附着 (五)有保护、运动、兴奋及传导的功能 (六)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
2.
或不能自由移动。
④功能 运输、酶、连接蛋白、受体等。
2.膜蛋白 ⑤膜骨架 存在细胞膜内侧,与具有各种活性的膜蛋白相
连、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维持细胞膜的 形状及协助细胞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竞赛第2章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师讲义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教学时数计划教学时数 10学时。
其中理论课 6学时,实验课 4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 了解高等植物矿质营养的概念、研究历史、植物必需元素的名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植物缺乏必需元素所出现的特有症状;2. 理解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特点以及根外营养的意义;3. 了解 NO 3 - 、 NH 4 + 在植物体内的同化过程、同化部位,以及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方式;4. 了解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作物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密切关系并理解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能够提出合理施肥的措施。
(一)重点1 .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养分的可利用形态、缺素症状。
2 .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机理。
3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过程、特点及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影响;4 . N 素的同化过程。
5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 二 ) 难点1 .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机理。
2 . N 素的同化过程。
3 .缺素症状的诊断。
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了解高等植物矿质营养的概念、研究历史、植物必需元素的名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植物缺乏必需元素所出现的特有症状;理解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特点以及根外营养的意义;了解NO3-、NH4+ 在植物体内的同化过程、同化部位,以及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了解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作物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密切关系并理解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能够提出合理施肥的措施。
本章内容提要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同化)是植物矿质营养的基本内容。
通过溶液培养法,现已确定碳、氧、氢、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铜、钼、氯、镍17种元素为植物的必需元素。
除碳、氧、氢外,其余14种元素均为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这些元素又可分为大量元素(≥0.1%DW)和微量元素(≤0.01%DW)。
植物所必需的元素的标准有3个。
2024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学苔藓植物
2024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学苔藓植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生物竞赛教材《植物学》的苔藓植物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殖方式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苔藓植物的细胞结构、组织构成、植株形态、生活史、受精过程以及分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 理解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提高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殖方式;难点:苔藓植物的受精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实物标本;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苔藓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殖方式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实物观察: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苔藓植物的标本,加深对苔藓植物结构的理解。
4.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苔藓植物为例,讲解其生活史和受精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图,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殖方式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种你见过的苔藓植物,包括其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答案:例如,葫芦藓,又称肾蕨,是一种常见的苔藓植物。
它的植株矮小,叶片呈肾形,边缘有锯齿。
葫芦藓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森林地面、岩石上等。
2. 简述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
答案: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性生殖是通过产生孢子和配子体完成的,孢子萌发后形成配子体,配子体再经过受精形成新的孢子体。
生物竞赛 高中 课件
叶林,温带草原,高寒草甸……)
三、为什么要学习普通生物学
1859达尔文 《物种的起源》
1997 绵羊“多莉”克隆
生命科学的发展
1839年 1859年 1866年 1926年 1953年 1973年 Schleiden和 Schwann 细胞学说 Darwin 进化论 Mendel 植物杂交实验 morgan 基因论 Watson和Crick DNA双螺旋 斯坦福大学 Cohn 加州大学 Boyer 基因工程 重组DNA技术之父 1997年2月 苏格兰 Wilmut 绵羊“多莉”的克隆 2000年6月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01年 干细胞研究 20年后?
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五、如何学习普通生物学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提出问题富于想象
• 把握生命的层次
原子 分子 细胞器 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雅 鱼
大鲵(娃娃鱼)
金鸡(锦鸡)
鸳 鸯
贝 母 鸡
铜 鸡
寿带
四川山鹧鸪
大 熊 猫
金 丝 猴
白 唇 鹿
扭 角 羚
新世纪的大学生不能没有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家: 理工科专业: 大脑 / 癌症 / 光合作用
生物技术专家: 社会科学专家: 人:
基因药物
/
作物新品种
生物芯片/ 火星生命 / 纳米材料
社会伦理 法律 / 生物技术和人
类社会的关系
认识自己 / 认识生命
核酸保健品
杂交种
人类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
人口膨胀; 粮食短缺;
例1 2000年,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克林顿和布莱尔 同时提出,影响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两项技术:信息 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 例2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指出,19世纪 和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它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 的发展,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
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
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
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
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
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
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
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
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
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寡糖由少数几个(2—6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寡糖。
最多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
1.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一个α—D-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α-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缩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
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淀粉水解即产生麦芽糖,所以麦芽糖通常只存在于淀粉水解的组织,如麦芽中。
2.蔗糖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缩合脱水即成蔗糖。
甘蔗、甜菜、胡萝卜以及香蕉、菠萝等水果中都富含蔗糖。
3.乳糖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
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
4.纤维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分子的p-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
(三)多糖自然界数量最大的糖类是多糖。
多糖是由很多单糖分子缩合脱水而成的分支或不分支的长链分子。
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和黏多糖等。
1.淀粉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
直链淀粉是α-D-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链。
支链淀粉分子中除有α—1,4-糖苷键的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的分支。
淀粉与碘有呈色反应,直链淀粉为蓝色,支链淀粉为紫红色。
在稀酸或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淀粉→糊精→麦芽糖→α-D—葡萄糖。
糊精是淀粉水解的最初产物,随着水解,糖分子逐渐变小,它与碘作用分别呈红色、黄色、无色。
这个反应可用于淀粉水解过程的检验。
2.糖原糖原是动物组织中贮存的多糖,又称动物淀粉。
糖原也是α-D-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但糖原的分支比支链淀粉多。
糖原遇碘作用呈红褐色。
3.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线性的由β-D-葡萄糖基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没有分支的同多糖。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4.几丁质(甲壳素) 昆虫和甲壳类外骨骼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是N-乙酰—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缩合成的同多糖。
二、脂类脂类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就是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丙酮等)。
脂类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0,但0元素含量低,C、H元素含量高,彻底氧化后可以放出更多能量。
此外,有的脂类还含有P 和N。
生物体内常见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脂类主要有三酰甘油、磷脂、类固醇、萜类、蜡等。
1.三酰甘油三酰甘油也称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
右边结构式中Rl、R2、凡是脂肪酸的烃基链,构成三酰甘油的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碳氢链上没有双键,如软脂酸、硬脂酸,其熔点高。
不饱和脂肪酸的碳氢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如油酸含1个双键,亚油酸含2个双键,亚麻酸含3个双键,因此熔点较低。
动物脂肪大多富含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为固态,植物油含大量油酸和亚油酸,在室温下为液态。
对于哺乳动物和人,亚油酸和亚麻酸不能自己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称为必需脂肪酸。
2.磷脂磷脂又称甘油磷脂,此类化合物是甘油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而其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
磷脂酸是最简单的磷脂,是其他复杂磷脂的中间产物。
若磷脂酸分子中的H 为胆碱、胆胺、丝氨酸所取代,则分别成为卵磷脂、脑磷脂、丝氨酸磷脂等。
磷脂分子由于有磷酸及与之相连的含氮化合物,因而是有极性的分子:它的有磷酸一端为极性的头,是亲水的,它的2个脂肪酸链为非极性的尾,是疏水的。
如将磷脂放在水面上,磷脂分子都将以亲水的头和水面相接,而倒立在水面上,成一单分子层。
如将磷脂放入水中,磷脂分子则会形成单分子微团,各分子的极性头位于微团的表面而与水接触,非极性的疏水端则藏在微团中心。
3.类固醇类固醇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环戊烷多氢菲。
最熟知的类固醇是在环戊烷多氢菲上连有一个碳氢链的胆固醇。
胆固醇是动物膜和神经髓鞘的主要成分,与膜的透性有关。
性激素、维生素D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属于类固醇。
4.萜类萜类是由不同数目的异戊二烯连接而成的分子。
维生素A(视黄醇)、维生素E、维生素K、类胡萝卜素都是萜类。
β-类胡萝卜素裂解就成2个维生素A,维生素A可氧化成视黄醛,对动物感光活动有重要作用。
5.蜡蜡是由高碳脂肪酸和高碳醇或固醇所形成的脂,它存在于皮肤、毛皮、羽毛、树叶、昆虫外骨骼中,起保护作用。
三、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通常占细胞干重的一半以上。
蛋白质主要由C、H、0、N四种元素组成,其中氮的含量在各种蛋白质中比较接近,平均为16%,因此用凯氏(KJelahl)法定氮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受检物质中含蛋白质量为氮含量的6.25倍。
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一)氨基酸1.氨基酸的结构天然存在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共有20种,各种氨基酸(除脯氨酸)在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因而称为α-氨基酸,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链,即R基的不同。
除甘氨酸外,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都是不对称的,有L-型和D-型之分。
在天然蛋白质中存在的氨基酸都是L-α-氨基酸。
2.氨基酸的分类根据R基团极性不同,氨基酸可分为:非极性氨基酸(9种);极性不带电荷氨基酸(6种);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2种);极性带正电荷氨基酸(3种)。
如表1-1-1所示。
根据成年人的营养需求,20种氨基酸又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足指成年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山食物提供的一类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另;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精氨酸和组氨酸,在幼儿时期体内合成量满足不了生长需要,需食物补充,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3.氨基酸的主要理化性质(1)一般的物理性质α-氨基酸呈无色结晶,在水中溶解度各不相同,易溶于酸、碱,但不溶于有机溶剂、(2)两性解离和等电点α-氨基酸在中性水溶液中或固体状态下主要是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即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放出质子的-NH3+正离子和能接受质子的@一C00-负离子。
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当两性离子氨基酸溶解于水时,其正负离子都能解离,但解离度与溶液的pH值有关。
向氨基酸溶液加酸时,其两性离子的-COO-负离子接受质子,自身成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加入碱时,其两性离子的一NH3+正离子解离放出质子(与一OH-合成水),其自身成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当凋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分子上的一NH3+和一C00-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以符号pI表示。
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容易沉淀,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分离制备各种氨基酸。
(3)紫外吸收光谱各种氨基酸在可见光区都没有光吸收,在远紫外区均有光吸收,而在近紫外光区仅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有吸收能力。
其中色氨酸最大吸收波长为279nm,酪氨酸最大吸收波长278nm,苯丙氨酸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
利用紫外光法可以测定这些氨基酸的含量。
(4)重要的化学反应氨基酸不但α-氨基、α-羧基能参加反应,而且有的侧链R基团也能参加化学反应,因此可以发生的反应很多。
如:α-氨基能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沉淀(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则产生黄色沉淀);α-氨基可与亚硝酸反应产生氮气,在标准条件下测定氮气体积,即可计算出氨基酸的量;一些氨基酸的R基团能与特殊的试剂发生呈色反应。
(二)蛋白质的结构已确认的蛋白质结构有不同层次,人们为了认识的方便通常将其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及四级结构。
l,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又称为初级结构或化学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主要通过肽键相互连接。
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α-氨基与相邻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α-羧基,通过缩水而成,这样连起来的氨基酸聚合物叫做肽。
多肽链上各个氨基酸由于在相互连接过程中丢失了α-氨基上的H和α-羧基上的OH,被称为氨基酸残基。
在多肽链的一端氨基酸含有一个未反应的游离氨基(一NH2),称为肽链的氨基末端氨基酸或N末端氨基酸,另一端的氨基酸含有一个尚未反应的游离羧基(一COOH),称为肽链的羧基末端氨基酸或C末端氨基酸。
一般表示多肽时,总是N末端:写在左边,C末端写在右边。
肽链中除肽键外还有二硫键,它是由肽链中相应部位上两个半胱氨酸脱氢连接而成,是肽链内和肽链间的主要桥键。
2,二级结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本身绕曲折叠成的有规律的结构或构象。
这种结构是以肽链内或肽链间的氢键来维持的。
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绕曲等四种。
(1)α-螺旋α-螺旋模型是Pauling和Corey等研究羊毛、马鬃,猪毛、鸟毛等α-角蛋白时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