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素养的四个维度
家国情怀内涵
乡土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根植乡土历史人物资源,开展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利用乡土历史人物教学,培育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关于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扎根乡土人物资源,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地方人物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融入乡土人物资源,增强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家国情怀的内涵及人物分类。
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贵任与人文追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的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向信心和自彖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埋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 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国情怀的内涵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
家国情怀将个人、家庭和国家链接起来,个体成了整体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故,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去思考和审视家国情怀的实质。
家国情怀内涵较为丰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具体内涵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其基本内涵• 旦形成,具有•定的稳定性,现今家国情怀内涵主要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这三个维度。
其中家国同构是其形成基础、共同体意识是其精神动力、仁爱之情是其情感归宿。
1、家国同构“家”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是家与国在组织结构方而所具有的共同性。
家国同构,与“国”拉连在•起。
在我国古代社会,家和国是•直紧密相连,从未分开,这种家国•体的理念,就是家国同构,其以宗法制为基础。
家国同构,强调将个人、家庭和国家有机连接起来。
运用红色乡土文化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运用红色乡土文化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作者:宋波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0年第05期摘要家国情怀是学生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新时代中学历史教育的新命题,而丰富的红色乡土资源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要件。
本文以邳州市解慕唐烈士陵园为例,浅谈红色乡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的四个维度。
开辟第二课堂,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创设历史情境,培育学生的英雄情怀;走访英烈后人,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讲好红色故事,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
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要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目标。
关键词中学历史红色乡土文化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学生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新时代中学历史教育的新命题。
家国情怀就是培育学生心中有家、心中有国、心中有世界的人文情怀。
实施情怀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本能与使命[1],而丰富的红色乡土资源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张力和基本要件。
本文以邳州市解慕唐烈士陵园为例,浅谈运用红色乡土资源培育家国情怀的四个维度。
一、开辟第二课堂,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一个民族要有灵魂与脊梁。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最为深厚的家国情怀,涵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汇聚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铸造民族的灵魂与脊梁。
反观当下,少数“精日”分子沉渣泛起,极端崇拜日本而仇视中华民族,挑战民族底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极大地伤害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为广大民众所不耻,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慨与深度忧思。
外交部长王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怒斥“精日”分子为中国人的败类!亲身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批判“精日”分子民族败类行径,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红色乡土资源——解慕唐烈士陵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清明祭扫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解慕唐烈士陵园座落在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滕湖村,在邳州市城区的大西北,位置比较偏远,但滕湖村因为解慕唐烈士陵园,而赢得了“苏北红色乡村”的美譽。
提升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
提升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是两个互相激发的概念,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提升核心素养和培育家国情怀是当今社会中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下面就从政治、历史、文学、文化类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政治方面,提升核心素养表现为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了解和支持,培育家国情怀体现为对祖国领导人和政府的尊重和信任。
在政治中,核心素养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的执行,以及对于民主和人权的理解。
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了解和尊重这些政治原则,不仅因为这是法律规定所必须遵循的,更因为这是后代子孙的未来和幸福需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而家国情怀则是从个人的感情出发,对领导人和政府的尊重和信任。
尊重政府是尊重自己,信任政府则是表明我们对领导人和政府的忠诚。
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家国情怀都是公民责任的表现。
其次,历史方面,提升核心素养包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而培育家国情怀则是对历史的爱护和尊重。
在历史中,核心素养是针对历史事件的准确理解,并且能够从历史上的失败和成功中吸取经验教训。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并从历史中吸取正向因素,为之后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
而家国情怀则是对历史的爱护和尊重。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传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在文学方面,提升核心素养表现为对文学作品能够深刻理解和对文学品味有自己的见解,培育家国情怀则是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和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理解和热爱。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现代文学还是古代文学,都是包含了人类的智慧和美感。
正确的文学素养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学品味有自己的见解实现的,这为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培育家国情怀则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与理解,增强对中国文学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仰。
最后,文化类方面,提升核心素养表现为对各种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育家国情怀则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推广。
在文化中,核心素养是对多种文化(包括国内与国际)的了解和接纳。
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四个维度
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四个维度新时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是青年学生必须牢记在心并付诸行动的时代要求。
而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出发来进行相关的工作。
第一维度:历史传承,传统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从小就接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了解祖国的历史,热爱祖国。
爱国主义的教育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青年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出热爱祖国的情感。
只有通过了解历史,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渠道,让他们接受相关的教育,让他们懂得祖国的艰辛和伟大。
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二维度:实践体验,亲身参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行动。
青年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活动,亲身感受祖国的伟大。
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祖国的艰辛和发展历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青年人也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国的真谛,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亲身的实践中得到弘扬。
第三维度:文化熏陶,艺术表达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也需要通过文化的力量来进行。
可以通过书籍、影视作品、音乐等多种形式,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来激发青年人的爱国情感。
比如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青年人在其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
也可以通过各种文艺作品来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让青年人通过这些作品,更深刻地了解到爱国主义的内涵。
这样可以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文化熏陶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激发青年人的爱国情感。
第四维度:典范引领,榜样示范典范引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青年人需要有榜样引领。
提升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
提升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人们常常说,“有了素养,做什么都不愁”,这句话无疑道出了素养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素养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更涉及道德观念、情感品质、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
而核心素养,则是指在众多素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它是构成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要素,是人们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关键。
提升核心素养和培育家国情怀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提升了核心素养,培养了家国情怀,才能让人们更全面地发展自身、更深刻地认知国家,为建设美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提升核心素养1.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知识的获取、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个具有高水平的知识素养的人,应该具备丰富的学识,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烈,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在当今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知识素养不仅是学生,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
2.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品德水平、道德情操等方面的素养。
一个具有高水平的道德素养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情操,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在当今社会,诚信、守规矩、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等道德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
3.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美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
具有高水平的审美素养的人,应该坚持美的追求,具有鉴赏美的能力和品位,有着对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学校应该通过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美感体验。
4.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基于当代语境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
基于当代语境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家国情怀是指对家乡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责任。
当代社会背景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了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改善、以及对全球合作的理解和参与等方面。
这些内涵都是当代人应该具备和培养的素养,也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
基于当代语境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当今世界,人们所居住的国家往往是他们生活的根基和依托,因此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热爱和责任感体现在对国家的认同和尊重上,也包括了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的期盼和努力。
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人,会以自己的国家为骄傲,为国家的成就而欢欣,为国家的挑战而奋斗,为国家的困境而助力。
这种热爱和责任感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当代人应该具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发展意识,积极向上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在当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也才能融入到当代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精神食粮和价值追求。
一个具备家国情怀的人,会珍视传统文化,关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会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贡献。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了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改善。
当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对社会的关注和改善意识更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素养。
一个具备家国情怀的人,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会为社会的改善而努力。
他会注意社会的问题和矛盾,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公益活动中,努力为社会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关注和改善意识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了对全球合作的理解和参与。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密切,全球合作已经成为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的重要途径。
素养导读05 家国情怀-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导读课件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4.努力维护人类社会正义、基本伦理、人与人相互友爱、国与国和睦相 处等人类最基本价值标准。(谴责诸如暴行、仇恨、屠杀、侵略等行为)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广而及之,能够理解
和尊重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万里茶路”:
示例2:《工人新村》赏析 (时代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制国家;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及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收归国有,并交给工人阶级 管理,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52年新中国政权巩固、国民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奠定了政治、经济条件。(切入主题)1952年作者创作了《工人新村》宣传画正是当 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的写照,描绘了工厂林立、住房美观、整洁卫生、人际和谐、尊老 爱幼等社会新风尚。(史论结合、作者意图)作者通过《工人新村》宣传画意在强调以 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升华总结)《工人新村》宣传画是讴歌现实主义作品,弘扬了时代主旋律,透视了时 代的变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史料与审美的统一。
答案:A
四、高考真题
(2022·山东·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 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工人新村》(1952年,孙佳桐 何正慈作
示例1:《工人新村》赏析 (时代背景)1952年新中国人民当家主,政权巩固、国民 经济恢复,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切入主题) 作者创作了《工人新村》宣传画正是当时人民愿望的写照, 描绘了工厂林立、住房整洁、卫生美观、家庭和谐、尊老 爱幼、精神文明等现象,这是中国人民向往工业化的美好 图景。(史论结合、作者意图)《工人新村》宣传画调动 了人民建设的积极性、树立了人民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增强了人民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为 1953年一五计划的开展起到宣传动员作用。 (升华总结) 《工人新村》宣传画是现实主义作品,讴歌了新时代新气 象,弘扬了时代主旋律,透视了时代的变迁,具有一定的 史料价值,体现了史料与审美的统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国情怀是指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的具体表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培养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1. 增强国家认同感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祖国的发展变迁和伟大成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热爱家乡之情。
2. 增强国家责任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和挫折,以及祖国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通过历史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3. 塑造良好的公民意识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公民道德和公民意识,让学生理解国家的荣誉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观念,为未来成为有担当的公民奠定基础。
1.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渠道。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文化传统等,让学生深刻领会祖国的伟大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幸福和繁荣,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1.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史料、文献的感悟,加深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
2. 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的历史素材,让学生从动听、视觉的方式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3. 实施多元评价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实施多元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案
④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接过革命前辈手里的接力棒,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有国才有家,国力才能民安,国富才能民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遗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④审美创造: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思政元素: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教学准备:PPT 课时预习卡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单元导读,发现语文要素
1.聚焦“单元导语”。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四、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时代背景,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感受人物的情怀。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1、古诗三首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
②语言运用: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词、催、醉”等10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5.学生在书上或字帖上描红,临写生字。注意书写要点。看清字的结构,严格按笔顺书写。
活动意图:四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有意识地归类整合后,再进行教学。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灵活识字,多元识字。此环节除随文识字外,着力于体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明晰。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指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切情感、归属感以及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情感连接,愿意为之付出和奉献的一种内心情感。
家国情怀的培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而核心素养则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本文就聚焦核心素养如何培育家国情怀进行探讨。
一、培育家国情怀必须突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现代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身心健康、社会责任等。
而家国情怀的培育正是要求个体具备这些核心素养。
只有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使个体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更加关注和热爱自己的家庭和国家。
培育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之一,培养了思维能力的人更能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更加关注家国大事,为家庭和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培育情感态度。
培育家国情怀首要的就是培育人们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情感。
在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要多从生活中引导孩子体验家庭和国家的美好,加强对家庭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家庭和国家产生情感依恋。
培育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认知和评判,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家国情怀需要让个体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热爱家庭和国家,同时也要培养自我尊重和自我认知,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
培育社会责任。
在当代社会,社会责任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要求个体有责任感,关心家庭和国家的发展,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家庭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育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各类学校和家庭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育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
在教育内容中,要注重传授家国历史、家国文化等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家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家国的精神文明。
在教育方法上,要通过亲情教育、家访活动等,增强学生对家庭的亲近感,同时也要通过国情文化体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国家。
强化师生互动。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个人发展的关键。
而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家国情怀不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身份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表现。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既是对国家和家乡的责任担当,也是对个人发展的提升和追求。
在当今社会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方向。
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才能真正培养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合格公民。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学习能力是人们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中,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而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参与祖国建设、学习国家历史和文化等活动,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为家乡和社会做出贡献,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代社会要求的重要能力,在创新和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能力会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适应性。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力。
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学生团体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实践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在当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已经成为必备的能力。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杨幼平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10期摘; 要: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是备受关注的,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独特性,能够向学生们展示过去的事实,使他们引以为鉴,有所学习,为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激发与培养,所以以下文章便围绕家国情怀,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为组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供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培养策略前言: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这一学科教育人的价值,同时在学习这一学科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更好地树立价值观,并且逐步养成良好的品格。
而在诸多素养当中,家国情怀是一种培养的目标,家国情怀能够促使学生们更加认同祖国,并且产生维护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场所。
在课堂之上,学生们不仅能够充分学习历史,还能够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为此就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便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工作。
一、充分利用教材就初中历史教材来看,其中关于家国情怀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所以,历史教师就应该坚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些有教育价值的历史素材,使学生们能够在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感染下,促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奋起还击,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直到取得抗战完全胜利的史实,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张学良、杨虎城、张自忠、左权、彭德怀等历史英雄人物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这些英雄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共赴国难的民族大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教学和在高考实践中的体现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教学和在高考实践中的体现家国情怀是指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情感、忠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风貌和国家发展的关心和关注。
核心素养则是指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包括道德品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首先体现在思想教育上。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以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等课程为基础,注重灌输学生对家国的了解和热爱。
通过讲述家国英雄事迹、国家历史沿革等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提高他们对家国的认同感。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通过阅读国内外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体味到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的表达,进而引导学生对家国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现代作家鲁迅的作品,学生可以对民族苦难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起对家国的关怀之情。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
讲解环境保护时,可以引入相关数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环境破坏对家乡和国家的影响,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高考实践中的体现,一方面可以通过高考命题来考察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高考,作为学生的终极目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来批判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掌握和表达。
高考命题可以涉及到国家政策、社会热点、文化传统等内容,测试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知和关心程度。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家国情怀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体现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
学生可以组织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关心留守儿童、支教助学等,表达对家国的关心和责任。
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核心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教学和高考实践中的体现,是一种对学生培养家国情感和提升核心素养的方式。
教育者和教师应该重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高考和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成为有家国情怀的社会可靠力量。
素养5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
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总览——核心素养解读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1.家国情怀是学科核心的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家国情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1.家国情怀在高考命题中体现更加充分(1)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承载民族精神、养成合格公民的义务,致力于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育。
(2)高考命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家国情怀在高考命题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2.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1)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价值观的判断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2)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认识到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3)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社会责任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家国情怀包含的主要内容
家国情怀包含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文化遗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可以定义为一种深厚的情感,来自于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先,宗族,国籍,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尊敬和热爱。
它把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与他的先祖,宗族,国家,民族,文化和历史联系在一起。
一般而言,家国情怀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敬畏祖先,热爱宗族。
中国文化中有一句古老的话:“子
孙后代,惟细柏衣”,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先和宗族的尊敬。
中
国人民有着强烈的宗族责任感,认为要以礼节和行动传承宗族的精神。
第二,忠于祖国,热爱民族。
忠诚和热爱祖国是一个中国人的基本素养,它使一个中国人有一种特殊的所属感,把他们融入一个大祖国的大家庭中来。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是拥护祖国,赞美祖国,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这是无数英雄壮士所做的事情。
第三,铭记历史,重视文化传承。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和事件,这些人物和事件影响着今天的中国。
正是因为铭记历史,中国人民才能在变化中不断进步,使中国继续保持其强大的国力。
另外,中国文化也是家国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在文化传承方面贡献着很大的力量。
总之,家国情怀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传统,它将一个人和社会联系在一起,让人们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它使得中国文化延续一千多年,使中国人永葆勇气和自信,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了解和尊重历史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在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将历史文化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探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树立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意识。
二、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当今社会,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国学经典教育、少数民族文化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无限的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公民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先进的模范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奉献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榜样。
四、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全球视野在培养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全球视野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国际课程、国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情况,从而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家意识。
在国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应该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和教师应该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措施,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谈谈对新时代青年要有家国情怀的理解
谈谈对新时代青年要有家国情怀的理解
家国情怀是指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心。
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起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来说,新时代青年应该:
1. 热爱祖国: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新时代青年应该以弘扬爱国精神、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 关注社会事务:新时代青年应该注重对社会事务的了解,并且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3. 改善家乡:新时代青年应该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努力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4. 提升自我素养:新时代青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以此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总之,新时代青年要有家国情怀,需要树立起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关注社会事务,改善家乡和提升自我素养,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根本利益所在。
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以及评价该研究对于历史教学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家国情怀是指对家乡、祖国的热爱、忠诚之情。
它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依托的爱国情怀和仁爱普度之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情怀。
爱国是民族之本,爱国情怀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它包括对祖国的追溯、对祖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祖国的美好未来的向往。
2.仁爱普度之心。
爱国情怀的内在动机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他人疾苦的羞辱与同情,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希望与执着。
3.民族认同感。
民族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的民族的情感认同,包括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对民族性格与特质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的认同。
4.历史使命感。
历史使命感是指对自己所处时代责任的认识与心思,对自己所处祖国命运的关心与感悟。
家国情怀是培育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与文化的内在基础,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与长治久安。
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1.注重历史人物的教育引导。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具体载体和典型代表,他们的言行举止、忠诚爱国的事迹和精神风貌等都成为一种高瞻远瞩的榜样。
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学生能够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增强家国情怀。
2.注重历史事件的教育引导。
历史事件是历史的节点和转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祖国的面貌和民族的品格。
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增强家国情怀,培养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3.注重历史文化的教育引导。
历史文化是祖国民族的精神粮食,它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学生能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杨美英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3年第10期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已成了无数中华民族儿女们生生不息的精神根源,其所产生的独特历史意义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道路上的巨大文化力量。
在“立德树人”教育的大背景下,应强化中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对于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强烈情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一、开展思政教育,构建家国情怀格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时代所需。
思政教育的开展常规化,将使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信仰扎根于当代青少年内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担当起自身责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将思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同时,充分考虑到当代学生的特征,及时创新工作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充分构建家国情怀格局。
部分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对中学生理想信念的关注程度不够高、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际锻炼等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思政工作者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时,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其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开展具体的思政活动以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例如:我校构建了“红色频道”党建品牌,以学校电视台、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传播红色声音,其中,我校独立创作的歌曲《青春正当时》获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主题曲一等奖。
二、立足课堂教学,形成家国情怀观念学校要建立健全教育机制,打造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
教师要立足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观念。
此外,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依据教材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带领学生深入探析课文的思想意蕴,营造出良好的家国情怀方面的教学氛围。
三、依据主题活动,实践感悟家国情怀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国情怀素养的四个维度
以家国情怀素养的四个维度为题,本文将从文化认同、社会责任、爱国教育和公民意识四个方面探讨家国情怀的培养。
一、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培养家国情怀的基础。
作为一个民族的成员,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深刻的认同感。
这包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认同。
只有通过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从而培养起家国情怀。
二、社会责任
培养家国情怀还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的关注和承担。
作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我们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人做好榜样,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和谐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三、爱国教育
爱国是家国情怀的核心。
爱国教育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爱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和意识的培养。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了解国家的强大和伟大
之处,进而培养起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自豪感。
同时,我们还应该了解国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具备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意识和行为。
公民意识包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等方面。
只有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了解并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家国情怀的公民。
培养家国情怀需要从文化认同、社会责任、爱国教育和公民意识四个维度入手。
只有通过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接受正确的爱国教育,形成积极的公民意识,我们才能真正培养起家国情怀,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注重培养家国情怀,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