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限于日常生活领域的人类居住环境。
•
民居大概是建筑学里使用最多却又最少达成共识的术语
之一了。从历史上看, 民居几乎从来都是作为和“建筑”相对
的概念而存在的: “建筑”是 “伟大的”、“精致的”、“纪
念性的”、“大师杰作的”; 是营造的艺术与科学, 且隐含着
由特定价值观所支配的美学品位。而民居则被排除在所谓的艺
2.奴隶社会
夏(公元前2070-前1600)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我国最早 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实例
河南偃师二里头建筑遗址中,有高出地面的台基遗迹,在台基上有木骨泥墙环绕相 隔,这表明穴居形式已发展到了地面分室建筑阶段。
19
商(公元前1600-前1046) 湖北黄陂县盘龙宫殿遗址(出现台子)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根据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推测此处 是座宗庙。
24
春秋时期
东周时,士大夫的居所一 般可以建一个小院,前后两排 建筑,《礼仪》中记载:“前 排房屋面阔三间,中央为门道 ,两边为堂、室;后排房屋面 阔五间,中央三间是起居与接 待宾客的厅堂,两侧隔墙分别 为南北向排列的东堂、东夹西 堂、西夹,此排房屋后面连着 的后室是寝室”
在建筑风格上, 自汉朝开始基 本都是古拙端正而严肃的汉代风格 ,建筑多使用挺直方正的直线,从 唐朝开始,建筑风格转为豪放富丽 ,多使用遒劲挺拔的曲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现存唐代木构建筑中规模最大)
唐代地方城市与长安、洛 阳一样,民宅建在坊内,而 把官署和主要官员住宅放在 子城中。
一般民居仍是土墙承重, 上架梁檩,草顶民居相当普 遍。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 实例:西安半坡村 两种住房形式:方形和圆形
半坡遗址挖掘现场
半坡遗址圆形房屋基址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一、传统民居类型及特点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四合院以四边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四面有房屋围绕,形成四合院的格局。
四合院的特点是布局合理,四通八达,适应北方地区的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
同时,四合院的庭院空间也是家庭生活与社交互动的场所。
2. 木屋:木屋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湖区。
木屋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简单,适应山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木屋的特点是环保、耐久、保温性好,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土楼:土楼是中国福建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土楼群。
土楼是用土和石块建造的多层建筑,外形宏伟壮观。
土楼的特点是坚固耐用,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民族文化。
4.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地区。
马踏飞燕的特点是建筑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屋顶呈马踏飞燕状,能够有效抵御风雨。
二、现代民居类型及特点1. 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是一种现代化的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
花园洋房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周围有私人花园或院落,居住环境优美,居住者可以享受到独立的私密空间。
2. 高层公寓:高层公寓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高层公寓的特点是层高较高,居住面积相对较小,但可以通过共享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3. 别墅:别墅是一种高档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高尚住宅区或郊区。
别墅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通常有多层,有较大的居住面积和私人花园,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4. 老公寓:老公寓是指建于上世纪初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公寓楼,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老公寓的特点是结构老旧,居住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三、不同民居类型的特点比较1. 建筑结构: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现代民居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耐久和坚固。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1.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四合院由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组成,四面围合,中间形成庭院。
这种布局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
2.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利用黄土的特殊地
质结构和气候条件建造而成。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窑洞、土坯或砖石的拱式窑洞,以及天井地坑式窑洞等。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震和防盗等特点。
3.竹楼:竹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之一,尤其在云南、
广西等地区较为常见。
竹楼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为两层或三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竹楼造型美观,结构简单,具有防潮防震等特点。
4.天井式民居:天井式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天井式民居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建房屋,房屋与天井之间一般都有走廊或檐廊相连。
这种民居布局有利于通风和排水,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
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从空间上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概念,它既指我们日常所见,特别是农村常见的老百姓的传统住居,也指一些深宅大院及特别的居所(如名人故居及历史上的住所遗存等)。
“传统民居”从时间上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既不是指最原始的住居,也不是指某一特别时段的住居,而是指发展到今天之前所存在的、已形成一定的文化定式与物质形态的较具典型意义的住居。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傣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带来傣族民居独特的平面组成。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通常由楼下架空层、楼梯、前廊、客厅(堂屋)、卧室、展台(晒台)等六个基本部分组成。
底层以数十根木柱支撑楼上重量,四周无墙,形成架空层。
架空层为非生活空间,只在其中关养牲畜,堆放杂物、柴火,故层高一般只有2m左右。
楼下架空层过去以饲养牲畜为主,楼上、楼下人畜只有一板之隔,卫生条件较差。
近年来多在楼外另建畜厩,卫生稍有改善,然而底层空间并未充分利用,且其地面仍为自然泥土,加以家禽在其中乱闯,杂物乱放,故环境仍较差。
传统傣楼楼梯直上即到前廊(外厅),它是楼上与内厅、展台之间联系的一个过渡的“灰”空间,前廊宽敞,通风良好,是乘凉、操持家务与待客的重要场所;内厅是主要的生活起居与待客之处,是傣楼的中心组成部分。
外墙一般不开窗,或开一小窗,仅靠门洞、屋顶山尖及木板墙的缝隙采光,没有专门的厨房;卧室与内厅纵向并列,室内无床,不分室,按辈分次序横向平行排列,仅以纱帐间隔,私密性差,且不欢迎外人进入;展台位于楼上外厅的一端,无屋顶遮盖。
承重构架由木柱、木梁、木屋架组成。
屋顶造型虽独特,但屋架并不复杂,它分上下两段:上段多半采用双坡简易木屋架,下段四周接单坡半屋架。
傣族人民木作技术一般不及外地(如中原地区或云南大理地区)精细。
榫孔不甚严密,故榫头常用木楔加固,日久松动歪斜时取出木楔矫正后再钉入。
这对木结构的寿命会有影响。
在云南的旅游开发中,民族村寨及其传统民居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它甚至成为旅游中的一个亮点。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中国传统民居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它是由四个独立的建筑围合而成的,通常有一个中心庭院。
四合院常见于北方地区,如北京的胡同里。
2. 土楼,土楼是福建土族人民居住的特色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之一。
土楼通常由土坯、石块和木材组成,外墙厚实,具有防御功能。
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内部分为多个层次,每层都有独立的住宅。
3.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如苏州、杭州等地。
这种民居常见于河流和湖泊的岸边,建筑多以木材为主,具有独特的水上特色。
水乡民居一般有两层,底层用于储物和船只停泊,上层为居住空间。
4. 茅草屋,茅草屋是中国农村地区常见的传统民居类型。
它以茅草覆盖的屋顶为特色,墙体多用土坯或砖石建造。
茅草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
5.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如云南的彝族村落。
吊脚楼通常建在山坡上,楼下用于养殖或储物,楼上为居住空间。
吊脚楼的特点是楼下悬空,支撑于高大的柱子上。
6. 瓦屋,瓦屋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以瓦片覆盖的屋顶为特色,墙体多用砖石或土坯建造。
瓦屋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风格和结构会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民居类型的一部分,每个地区还有各自独特的民居风格和特点。
这些传统民居不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智慧和追求。
传统民居介绍
传统民居介绍1. 嘿,你知道北京四合院吗?那可是咱老北京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呀!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几户人家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想象一下,在院子中间摆上桌椅,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多有意思啊!这四合院不就像是一个凝聚着亲情和欢乐的小天地嘛!2. 哎呀,福建土楼可太神奇啦!那圆圆的外形,就像一个巨大的碉堡。
你想啊,那么多人生活在里面,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
大家相互照应,一起生活,多温馨呀!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那种独特的氛围吗?3. 咱来说说湘西吊脚楼吧!它就像一个优雅地站在水边的美人。
你看它一半悬空在水面上,多有韵味啊!住在里面,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美丽的景色,那感觉肯定超棒!你说是不是很特别呢?4. 窑洞,这可是西北的特色民居哟!它就像是大地母亲的怀抱,冬暖夏凉。
在里面住,就好像被温暖包围着一样。
难道你不觉得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民居很神奇吗?5. 蒙古包,那可是草原上的流动家园呀!就如同白云一样,可以随时迁移。
想象一下,赶着羊群,带着蒙古包,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多潇洒啊!这蒙古包就是草原生活的最佳象征啊!6. 徽州古民居,那精美的雕刻,简直让人惊叹!它就像一件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走在古民居的小巷里,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那种感觉太奇妙了!你难道不想去体验一下穿越的感觉吗?7. 傣族竹楼,多有风情啊!它就像一片翠绿竹林中的精灵。
住在竹楼里,听着风吹竹林的声音,那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你不觉得这很吸引人吗?8. 川西碉楼,那高耸的身姿,多威严啊!就像是守护一方的卫士。
看着它,你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力量。
这碉楼是不是很有魅力呢?9. 江南水乡的民居,那可是充满诗意的呀!就像一幅幅水墨画,白墙黑瓦,小桥流水。
走在其间,就如同漫步在诗中,多浪漫啊!你能不喜欢这样的地方吗?10. 客家围屋,那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城堡啊!那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
它见证了客家人的奋斗和传承,多了不起啊!你难道不想去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故事吗?我觉得这些传统民居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各有特色,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保护、去传承。
中国古代民居特点
中国古代民居特点“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
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概说⒈ 类型中国民居有许多种.刘敦桢先生在<<中国住宅概说>>一书中按平面形式把民居分为九种,其中横长方形住宅是民居的基本形式,中间为明间,左右对称,以三间最普遍.四合院住宅在我国分布很广,北京最为典型.窑洞式穴居(见图)分布在我国少雨的黄土高原地区。
有单独的沿崖窑洞、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土窑洞, 以及天井地坑院落式窑洞,还有少数民族种类繁多的民居式。
陕北窑洞⒉ 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民居所表现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各异的特点,显示了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各地民居明显的差异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地方材料和传统的构造技术与方法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防御要求带来的特点经济条件的差别、宗教因素对建筑形式的影响等等,在中国民居中可以看到多民族的特征,蒙古包以及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西南少数民族和福建、广东的客家民居......等等,都强烈地表现出各民族的传统风格和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也影响住宅的平面形式空间安排和方位。
只要是物质条件与社会方位改变了,它原有的那些含义就不复存在了,但适合后人生活需要的传统形式却被继承下来。
⒊ 布局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建筑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
①明确的流线好似画在人们心间的一副导游画,自然而然地引导人们到要去的地方。
例如北京这样的历史名城,城市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如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和西单,每个区又有大街、中街、小街,街道再通过胡同小巷,胡同中才是住家门户,有明确的流线层次。
②格局是组织建筑群体构图的关系,中国民居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正是以庭院为公共中心的向内的家庭组合体,建筑的组成有严谨方整的格局。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概述二、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特点1.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2.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差异3.中国木构架体系房屋的发展历程三、具体传统民居建筑类型及其特点1.上海的石库门2.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3.福建的土楼4.贵州的千苗山寨5.傣族的竹楼6.陕西窑洞7.江苏民居(江南水乡)苏州园林四、总结正文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概述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类型繁多,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与特点深受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民居建筑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特点1.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中国传统民居主要分为以下六类:(1)宫室:帝居或民舍,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萌芽。
(2)第宅:贵族的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
(3)舍: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贵族住宅。
(4)宅院:城市居民的住宅,如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
(5)村寨:农村居民的住宅,如福建的土楼、贵州的千苗山寨。
(6)园林:江南水乡的苏州园林等。
2.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特点深受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的影响。
例如,北方地区的民居建筑多为平顶、厚墙,以保暖防寒;南方地区的民居建筑则多为斜顶、薄墙,以通风散热。
3.中国木构架体系房屋的发展历程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萌芽。
公元前5000~前 3300 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构架体系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
三、具体传统民居建筑类型及其特点1.上海的石库门上海的石库门是近代城市住宅的代表,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2.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方地区民居的代表,其布局合理、紧凑,强调家族和谐与尊卑有序。
介绍民宿和传统民居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民宿和传统民居的概念和发展背景引言1. 民宿和传统民居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住宿方式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传递了对于城市化速度加快的担忧。
概念解释2. 民宿,又称乡村民宿、农家民宿,是指利用农家乐、农场、林场、渔村、民风民俗等农村旅游资源,按照农村风习、农民生活方式布置的农家住宿设施。
传统民居则指的是在特定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延续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类型和表现形式。
发展背景3. 民宿的兴起和传统民居的关注,与当代人们对于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生活的渴望有关。
同时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
4.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化进程给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带来的冲击。
这种新型的住宿方式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安宁的选择。
5. 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也促进了传统民居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人们开始关注起传统民居在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个人观点和理解6. 作为一种新的住宿方式,民宿的兴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多样化的居住体验,同时也呼应了人们对于简单生活、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向往。
7. 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不仅是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
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总结和回顾8. 通过对民宿和传统民居的概念和发展背景的探讨,我们不仅了解了它们的起源和定义,也对于它们的兴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9. 个人认为,民宿和传统民居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的变革,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实践。
在未来的发展中,可持续性和文化保护应当成为民宿和传统民居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尾10. 民宿和传统民居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希望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文章总字数大于3000字,符合要求。
民宿和传统民居的概念和发展背景,是当前社会重要的话题之一。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传统民居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宇宙的理解与追求的产物。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和演变。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构造方式、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
传统民居建筑在结构上充分考虑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其建筑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四合院、庭院式住宅、楼房等。
同时,传统民居建筑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也非常注重,以木材、砖石、泥土等天然材料为主,既环保又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韵味。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从建筑的布局、装饰到建筑构件和细节的处理,无不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的雕花、彩绘、石刻等装饰艺术形式,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发展和成熟。
总之,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通过解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解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首先,在引言中,将概述本文将要讨论的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将包括两个主要的分节。
第一节将探讨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发展的时间和背景环境。
第二节将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其中包括建筑形式、结构特点、材料和装饰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特点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简述中国传统民居
简述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是源自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建筑。
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民居在历史上将千年古老的经典建筑和当代技术完美结合,表现出历史悠久、精致考究、构图和谐、建筑精美典雅的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以非常独特的地形和高低不同的屋顶为主体,以虚心考究的陈设
与设计细节、大师级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来表现其独特的建筑特性,以及其中多元的元素。
首先,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体完美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百步一墙”成实的素材,使用砖石、木材等建材,并且做了适度而又细致的墙体。
其次,中国传统民居有许多节俭的节约诠释,包括利用室外排气沟道内部中空墙来实现室内、室外隔热,以及用木结构作为支架来设计屋顶,以节省材料的同时实现更好的通风和保温效果。
最后,中国传统民居也带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中国传统的风水设计、家居摆设、装饰图案等,都与建筑相结合,构成中国传统民居独有的屋顶、门窗、住宅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建筑特征。
中国传统民居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本质样子,更是代表着中国文明的精神象征。
它代表了优雅温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不朽的美德,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建筑技术,被中外游客所拥有。
中国传统民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深刻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走进中国文化的内心景观,欣赏中国国粹样貌。
传统民居知识点总结大全
传统民居知识点总结大全传统民居是各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室内和室外空间结构, 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它代表了乡村民间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审美理念。
“传统民居”是当地群众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及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当地居民生产与生活方式、环境与气候特性、风俗与习惯,是一种充分体现了社会生产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集中体现。
中国的传统民居是中华文明、农耕文明和封建社会的产物,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居包括了江南的园林、苏杭建筑、徽派建筑、客家土楼、粤西风雨桥屋、闽南土楼、京杭大运河如滇西裸家寨、藏族藏式建筑、蒙古包等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这些传统民居不仅在建筑结构、空间布局、材料选用等方面倾注了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规划布局、建筑形制、装饰艺术、庭院景观等方面反映出了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和独特的美学意蕴。
一、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1. 北方传统民居: 北方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严酷,需要采取相应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形式来应对恶劣环境条件。
北方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屋顶呈坡状,房屋结构坚固,建筑材料以土、石为主。
2. 南方传统民居: 南方传统民居主要包括江南水乡的民居、闽南土楼、徽派建筑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湿润,建筑特点是房屋多为木结构,风格具有独特的南方特色。
此外,南方传统民居还重视庭院的布局,讲究房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3. 西南传统民居: 西南传统民居主要包括藏式建筑、哈尼梯田房屋、苗寨吊脚楼等。
西南地区山地较多,因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能够适应地形变化,同时还保留了部分原始的建筑技术。
4. 西北传统民居: 西北传统民居主要包括青海民居、新疆民居等。
这些地区气候干燥,建筑多采用土、砖等材料,房屋结构简单而坚固,能够有效的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
二、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1. 房屋结构: 传统民居的房屋多采用木结构或者土石结构,建筑风格多以平屋顶和坡屋顶为主。
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一、中国传统民居概述1、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先秦发展到本世纪楚,其基本特点始终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以单体建筑为构成单元。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总体而言,住宅的这种格调变化没有太大的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西方传统住宅的独特体系,传统民居的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显露出中国的思想内涵。
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及布局中国地域辽阔,粗略统计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
概约地划分为七大类,即:庭院式民居、窑洞式民居、干阑式民居、毡房和帐房、藏族民居(如图二)、维吾尔族民居及其他特殊类型民居。
庭院式民居这种应用最为普遍,是汉族、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甚至包括部分蒙古族长期采用的民居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所谓庭院式民居即是以单间组成的条状单幢住房为基本单位(一般为三间一幢),周回布置,组成院落,成为一种室内室外共同使用的居住生活空间形态。
由于气候、传统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庭院式民居在具体表现上又可分成三种,即合院式、厅井式、组群式。
3、传统民居存在的意义;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
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时候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二、本土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研究1、强地域性的可继承例如下沉式四合院就是强地域性的体现。
在平坦的塬面上,人们无冲沟可借利用,而木材资源又非常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创造了最具特点的潜掩于地下的窑洞村落。
这种以下沉式四合院组成的村落,不受地形限制,只需保持户与户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就可成排、成行或呈散点式布置。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其设计和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造与环境、地理、气候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民居主要包括四合院、木结构民居、土楼和藏式民居等。
以下是对这些传统民居的概述。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由四面围合而成一个中央庭院的建筑形式,通常有东、南、西、北四个正门。
四合院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家庭生活的需要,将不同功能的房间围绕在庭院周围,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活空间。
庭院通常用作社交、活动和放松的场所,而房间则用于住宿和其他功能。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严谨,通常以青石铺地,屋檐上悬挂着当地特色的木雕或砖雕,使整个建筑更具艺术感。
木结构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造采用木材和榫卯结构。
木造结构因其适应力强和抗震性能好而被广泛使用。
传统的木结构民居通常以梁柱和椽楞的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种建筑设计使得房屋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提供保温和通风的功能。
木构件通常以精心雕刻装饰,呈现出纹饰和图案,突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和江西等地区。
它是由夯土堆砌而成的多层建筑,既作为家庭住宅,也作为防御堡垒。
土楼的建筑形式独特,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它通常由一个中央庭院和多个分散在周围的楼层组成。
庭院用于家庭活动和生活,楼层则用于住宿和其他功能。
土楼的设计考虑了防范敌人和自然灾害的需要,其坚固的结构和独特的防御系统使其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
藏式民居是中国西藏地区的传统住宅建筑,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特色。
藏式民居的外观通常是白色的,墙壁上饰有独特的图案和纹饰,以展示家庭的美学品味和社会地位。
房屋通常由多个独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客厅、卧室、厨房等。
藏式民居采用环形建筑结构,中心是一个庭院,通常设有火塘,提供供暖和烹饪的功能。
屋顶采用特殊的设计,以抵御严寒的气候。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ppt课件
24
春秋时期 东周时,士大夫的居所一
般可以建一个小院,前后两排 建筑,《礼仪》中记载:“前 排房屋面阔三间,中央为门道 ,两边为堂、室;后排房屋面 阔五间,中央三间是起居与接 待宾客的厅堂,两侧隔墙分别 为南北向排列的东堂、东夹西 堂、西夹,此排房屋后面连着 的后室是寝室”
河姆渡遗址出土榫卯木构件
河姆渡遗址挖掘现场
13
河姆渡遗址中的大房子 用木柱将建筑架空,面积有160平方米,
它是靠隼卯连接木结构,以梁柱承重,用芦 席充当墙地。
14
15
(杨鸿勋《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
巢居发展序列
巢居——木构承重——梁柱体系——框架结构
穴居发展序列
穴居——木骨泥墙——承重墙体系——砖混
术网络之中, 通常被定义为“本土的”、“自发的”、由本地
居民参与的适应自然环境和基本功能的营造。
3
•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
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
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
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
中国传统民居
第一章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1
一、民居的概念
2
一.民居的概念
•
在中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民居定义为“宫殿、官署
以外的居住建筑”。今天, 中国建筑界的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都
不同意将民居的概念仅局限于住宅, 而是认为它的内涵应该扩
大到城镇和村落中与生活相关的各类建筑, 甚至是聚落本身。
大体而言, “民居”被界定为非官式的、非专家现象的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1. 四合院:四合院是汉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
它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中间是一个露天的庭院。
四合院通常采用砖石结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窑洞:窑洞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窑洞是在黄土坡上开凿而成的,呈拱形,内部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多个房间。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
3.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独特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用土坯或砖石建成的圆形或方形建筑,通常有多层,每层有多个房间。
土楼具有防御性能强、通风采光好等特点,是客家人民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4.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它是一种临水而建的建筑,通常有两层或三层,底层是架空的,用于停放船只和储物,上层是居住空间。
水乡民居以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顶和精巧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为特色,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
总之,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彩,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限于日常生活领域的人类居住环境。
•
民居大概是建筑学里使用最多却又最少达成共识的术语
之一了。从历史上看, 民居几乎从来都是作为和“建筑”相对
的概念而存在的: “建筑”是 “伟大的”、“精致的”、“纪
念性的”、“大师杰作的”; 是营造的艺术与科学, 且隐含着
由特定价值观所支配的美学品位。而民居则被排除在所谓的艺
三合院《广东出土汉代陶屋》 L型住宅和围墙形成的“口”字型
日字形
总观汉代遗存的画像 砖、陶屋等出现的建筑类 型:坞堡、楼屋、塔楼、 畜栏、亭榭、水井等。
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 整体与局部形式,在汉代 几乎全部具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后两进院落,绕以回廊,阙楼可能是瞭望或储藏贵重物品之所。
(2)三国、两晋、南北朝
东汉时期,由于社会动 荡不安,开始建立由高墙围 绕的坞壁(坞堡)
河姆渡遗址出土榫卯木构件
河姆渡遗址挖掘现场
河姆渡遗址中的大房子 用木柱将建筑架空,面积有160平方米,
它是靠隼卯连接木结构,以梁柱承重,用芦 席充当墙地。
14
15
(杨鸿勋《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
巢居发展序列
巢居——木构承重——梁柱体系——框架结构
穴居发展序列
穴居——木骨泥墙——承重墙体系——砖混
3.封建社会时期 (1)秦汉时期
• 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时期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织形式
汉代民居建筑无论在结构类 型、单体或组合配置等方面,都 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状态。而其表 现形式都是木构架,包括抬梁、 穿斗、干阑、井干结构等形式。
井干式:不立柱和大梁。以圆木或 穿斗式:立柱直接承檩,柱间靠横 干阑式:底层高架,架上放梁 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叠。 穿相连的穿斗式
中国传统民居详细分析含详细平面
中国传统民居详细分析含详细平面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人民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它既是生活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民居的设计和布局都非常考究,注重风水和居住者的舒适感。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民居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建筑特点、平面布局和功能区划等。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传统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抗震性能。
其次,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如四合院、土楼等,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
再次,传统民居注重空间布局和建筑的适应性。
传统民居通常以院落为中心,形成多个与院落相连接的建筑群,通过小巷和门洞的设置形成完整的空间系统。
最后,传统民居通常采用传统的装饰手法,如木雕、砖雕、瓷砖等,以彰显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层次感。
传统民居通常以院落为核心,院落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并由几栋房屋围合而成。
前院通常是门厅和前堂,用于接待客人和办公。
中院是主要的生活区域,包括卧室、起居室等,中央设有一个庭院,用于通风和采光。
后院通常是厨房和仓库等功能区域,用于存放粮食和杂物。
在院落的四周,还会有围墙和门洞的设置,以形成封闭的空间和保护隐私。
传统民居的功能区划也非常考究。
不同功能的房屋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并通过廊道和门洞相连。
首先,正房通常是主人的起居区域,包括卧室、客厅等,通常是建筑群的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侧房通常是用于厨房和仆人居住的区域,采用分散分布的方式,以保障厨房的安全和防火性能。
再次,花厅和走廊作为连接正房和侧房的通道,既起到了连接作用,又为主人提供了活动空间。
最后,庭院和花园通常是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种植花草植物,增加居住环境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和平面布局。
通过木结构、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装饰手法,传统民居既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追求,又彰显了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
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与寄托。
我国的建筑起源于一个“防”字,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
1[①]之所以会有这一理念,是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
同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为了防止寒风与风沙的侵袭也不得不筑起高墙将住宅尽可能地围合起来。
从古代新石器时代的住宅群遗址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向心式的住宅构成。
到了夏商,中国已经有了将房屋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央设置内(庭)院的平面形式,被称为“四乡之制”。
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进入汉代以后,四合院住宅已经相当成熟,直至近代,中国民居仍然保留着厚厚的外墙,房屋围抱着中央院子或天井的形式。
竖起坚固的墙壁,将住宅、村落、城市包围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行为。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大致的介绍。
一. 从造型的角度,分为规整型和非规整型民居。
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其中典型的当属北方四合院,它是独立的长方体生活空间。
进入四合院之前首先得穿过胡同,胡同是夹于四合院侧面高墙之间的宁静的小巷。
叩开两侧点状设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为照壁的砖墙,上面通常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砖雕。
照壁的后面是前院,前院和内院通过垂花门相连,穿过垂花门是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内院,院子四周由四栋房屋相互围合,“四合院”因此而得名。
院子正面朝南的主屋称为正堂,东西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倒座的副房。
在主房之后还设有后房。
整座四合院以东西厢房、南部倒座和后房的外墙体为外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只在四合院外墙的东南一隅开一扇门,以供出入。
该四合院具有中轴意识其中纵轴向穿越整座四合院的南北重点,除了设于东南一隅的院门,整座四合院在平面立面上是对称的。
这种四合院形制的空间封闭性,在生理意义上,处于出于中国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之故;在心理意义上,契合一个家族的向心、内敛气质。
而基本上的中轴对称可以看作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
这类民居形制,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常式,即以院落为空间组合的、几重进深的、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
其次,这种规整型民居多见于北方。
从文化性格看,北方人相对要比南方人更注重于文化规范。
北方天寒,物多收敛,人的心态比较严谨,儒家的实践理性所崇尚的是现实实践、冷静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伦理规范,所以注重人生秩序与有条不紊的居住空间的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并且北方古代地广人稀,所以北方四合院等民居的庭院一般比较宽阔,这样也可以接纳更多宝贵的阳光。
非规整型民居以南方为多见。
尤其在丘陵地带,地形地理复杂多变,建筑不得不因地制宜。
有的民居平面呈“一”字形,有的为曲尺形;有的有院落,呈马鞍形,有的没有院落,这种没有院落的民居,以临街就建的南方民居建筑为多见;有的孤村独特建于山坡之上,室内平面错折多变;有的由多座毗邻的民宅组成一个连续多变的空间序列,平面和立面都可能参差不齐。
总之,在文化心理上,南方由于气候趋暖,人的心态活动多变,加以地基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民居的非规范性可能明显一些。
二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
在此基础上,又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的典型住宅,住宅室内不铺地板,四周是坚固的土墙或砖墙,再加上小小的屋顶,是一种墙壁型的住宅,四合院就属于这种类型,同时也是内庭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住宅。
在柱子上架上楼板与屋顶,周围几乎没有墙壁的简单围合的屋顶型住宅。
为了防御沙尘暴及北方敌人的来犯,北方住宅多用墙壁型。
相反,为了适应多雨湿润的气候以及充分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南方多为屋顶型住宅。
在古代中国,墙壁型住宅和屋顶型分别分布在长江的南北两侧,后来墙壁型住宅的范围逐渐扩大,越过长江向南发展,于是屋顶型的分布范围就往西南方向退缩。
同时,在这两者之间就出现了二者的折中型,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汉族文化逐渐向长江以南一带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
北方墙壁型住宅一般设有用来应付干燥严寒气候的取暖设施——炕,而且为了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大多采用由一层平房围合出内院的布局。
相反在纬度较低的长江及江南地区,为了避开强烈的阳光而由二层或多层房屋围合处又高又窄的天井空间,这样的内庭型住宅非常多见。
而外部由高墙围着,内部是各层楼板及屋檐外挑的木结构住宅,可以看作是对北方墙壁型住宅的一种折中。
三.按地域分,若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的话,一类是北方多见的在坚固的砖砌墙体上加盖简单的屋顶,在不铺地板的房间里生活的墙壁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在柱梁上架设楼板和屋顶的开放性墙面的屋顶型住宅。
随着汉民族的南下迁移,墙壁型才越过长江向南扩散,因此被推挤到了西南地区,直至今日,在墙壁型与屋顶型的中间地带混存着二者的折中型住宅。
江南传统住宅从总体上来看应属于墙壁型。
高高的砖砌外墙,底层不铺设地板,沿用了四合院的平面布局,同时为了对付冬季的寒风,用高高的墙壁来防止热量的散发,而夏天为了防止强烈的太阳光同时保证有效的通风,当地人构筑了这个二层或三层的天井。
住宅所有的建筑围合着天井,而且比起四合院的内院,天井更窄更深。
但没有了北方特有的暖房设施“炕”。
另外,外墙内侧二层或三层的优美木结构部件暴露在外,内部各室向着天井开放,即同时具有屋顶型住宅的特征。
这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作为基础的布局,维护着家族的某种生活秩序。
所以,江南的传统住宅并不是纯粹的墙壁型,可以作为一种折中型住宅来考虑,即江南地域文化培育出的特有的中间型的建筑样式。
四. 从生活在传统民居中的人的生活习俗、行为特征与空间模式的互动角度,大体上分为院落式民居、楼居式民居和穴居式民居。
在所有民居模式中,院落式民居是中国最普遍的一类民居,也是民居形态中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要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2 [③]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封闭而有院落,中轴对称而主次内外分明。
典型的四合院在北方分布极为广泛,尽管在规模、构成、装修装饰、院落小品有许多变化,但其基本形态特征是共同的。
另外,还有多见于农村的三合院、二合院,虽不及典型的四合院那么完整,但都无一例外地保有大门、围墙、院落、正厢房,应该说都是一种合院,是院落式民居的简易形式。
文学泰斗林语堂从社会心理层面表述了中国人喜爱院落式民居的原因,他指出:院落式民居正像中国建筑的屋顶一样,被覆地面,而不像哥特式建筑塔尖那样耸峙云端。
这种精神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为人们尘世生活的和谐幸福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中国式的屋顶表明,幸福首先应该在家里找到。
干栏式民居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是楼居式的典型代表,它具有通风、防盗、防潮、防兽等特点。
这种楼居形式把楼居的空间形态和组合,依山就势的支撑、悬挑和错层以及木构件的卯榫技术推向了极高的水平,它和少数民族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其特点是用竹或木为柱梁搭成小楼,上层住人,下层作牲畜圈或储存杂物之用。
《旧唐书》曰:“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传统的典型干栏木楼全身是木,房屋平面呈矩形,屋顶为双坡大悬山式,架空二至三层,家家户户多沿山坡密集聚合。
干栏式住宅尽管室内空间较暗,但出檐深远,遮住阳光的辐射,外廊也对此作了补救。
对于多雨湿润的地面有隔离作用,通风较好,适应当地气候。
穴居式民居最典型的代表是窑洞民居。
中国的窑洞民居在形式上分为三类,一种是在山坡、土塬的沟崖地带挖一口窑,平着伸进去,前面有比较开阔的平川地,从侧面看,这种地形很像靠背椅的形式,这叫靠崖式窑洞;一种是在平地上向下挖,挖成一个凹的大院子,再向这个院子四周挖窑洞,这叫下沉式窑洞,这种窑洞从远处看不到,就像是平地一样,只有走近才能看到地上一个个的凹坑,向坑里一看,下面是一户户的人家,正因为如此,人们便了四句打油诗来形容“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麦垛星罗布,户户窑洞沉”。
下沉式窑洞是窑洞最为奇特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在地上用砖砌成一个窑洞式的房子,这叫独立式窑洞,是窑洞中最高级的一种,也是建筑造价最高的一种,实际上就是现代建筑中的覆土建筑。
独立式窑洞和挖的窑洞室内感觉是一样的,上面是拱券,后墙不开窗,但房前设檐廊,檐廊和窑洞的门窗是装饰的重点。
3[④]地下建筑的优点在于,没有每隔十到十五年就要翻新屋面的工作,不必考虑风、冰雹、雨、雪或其他自然因素的侵袭;采暖或制冷比普通房屋要省一半到三分之二的费用;防火性能良好,火灾向邻近房屋蔓延的机会少,抗地震性能强,还能防御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害,在很冷的天气,也不会有水管冻结或冻裂的问题。
另外,还不受交通噪音和邻居噪声的干扰,给居住者提供了安静隐私的环境;建筑的寿命长,使用费用低,而且地下建筑的地板能承受更高的荷载;还有一点即地上建筑所形成的“建筑森林”,破坏了大自然的面貌,而地下建筑能保持自然的美景。
中国传统民居的风格和实用价值常和当时或当地的自然特点、人文风俗联系起来,并且,各地各时各族的古民居均具有自己的特点,组成了风格明显的体系。
另外,通过总体布局的变化,建筑空间的灵活组合,建筑造型的意匠和细部构造等的艺术处理,中国传统民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显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
参考文献:[1] 单德启等著,《中国民居》,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3.12[2] 单德启等著,《中国建筑艺术论》,王振复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12[3]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民居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4] 单德启等著,《中国民间住宅建筑》,王其钧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5] 单德启等著,《中国住宅概说》,刘敦桢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6] 单德启等著,《中日居住文化:中日传统城市住宅的比较》,曹炜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10(梁文桂: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本科环艺0402班学生)[①]中日居住文化:中日传统城市住宅的比较曹炜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0 P12[②]中国建筑艺术论王振复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12 P286[③] 中国民居单德启等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12 P3[④] 中国民间住宅建筑王其钧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P158。